❶ 小羊剛生下來不久,四肢無力,癱軟在地上,羔羊軟癱怎麼治療啊急急急!!!
羔羊以站立不起來、癱瘓、無力、死亡為主要症狀,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缺鐵性貧血症;
2、缺鈣磷症;
3、缺硒症。
4、缺銅症
5、新生羔羊奶結症
6、羔羊中毒性消化不良
7、羊腰麻痹病--指形絲狀線蟲幼蟲引起的。
(一)缺鐵性貧血症:
缺鐵性貧血的羔羊多表現為羔羊不能站立和不能自行吮乳,多伴有可視黏膜蒼白、體瘦、血稀、全身水腫等症狀。
治療處方:
1、右旋糖酐鐵注射液50ml、紅糖45g,加200ml水混合均勻喂給羔羊,每個羔羊喂10ml左右。
2、亞硒酸鈉注射液1~2毫升+維生素B12注射液1-2ml,皮下注射,提高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
(二)缺鈣磷症:
由於鈣的作用是維持肌肉的緊張性,故在低鈣血情況下病羊總的表現為衰弱無力。病初全身抑鬱,食慾減少,反芻停止,後肢軟弱,步態不穩,甚至搖擺。有的綿羊彎背低頭,蹣跚走動。由於發生戰栗和不能安靜休息,呼吸常見加快。這些初期症狀維持的時間通常很短。此後羊站立不穩,在企圖走動時跌倒。有的羊倒後起立很困難。有的不能起立,頭向前直伸,不吃,停止排糞和排尿。皮膚對針刺的反應很弱。羔羊軟骨病表現為羔羊不能站立及自行吮乳。
治療處方:
灌服鈣中鈣口服液,每支羔羊2-5ml,每天1次;也可皮下注射維生素D膠性鈣注射液2毫升+維生素B12注射液2ml,每天1次聯用2-3次。
(三)缺硒症:
治療處方:
發病羔羊每隻用1-2毫升亞硒酸鈉注射液皮下注射,並適量配合維生素B12注射液注射液。未發病羔羊每隻肌肉注射1毫升進行預防。預防保健:母羊分娩後,母羊立即肌注亞硒酸鈉注射液2-3ml,羔羊0.5-1ml。羔羊以後每10天注射一次亞硒酸鈉注射液,每次1-2ml。
(四)缺銅症:
羔羊銅缺乏症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運動失調和脫髓鞘現象,又稱「搖背病」。銅是細胞色素氧化酶的輔基,缺銅時使磷脂合成發生障礙,髓磷脂合成也受到抑制,造成神經系統的脫髓鞘和腦細胞的代謝障礙,臨床表現為運動失調等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症狀。
羔羊不明病因死亡,有的產下即為死羔,有的存活10天左右死亡。發病羔羊一般體溫不高,呼吸、心跳正常,但大都比較消瘦,被毛凌亂,出現多發性神經症狀,後肢癱瘓,無法站立,死前多數有明顯的抽搐現象。病理學檢查眼觀變化:病死羔羊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大腦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軟化,腦溝變淺,顱腔內有淡黃色液體。心臟暗紅,收縮較好。肝臟色彩不均、稍腫、較脆。腎被膜易剝離,切麵皮質部血管擴張,髓質顏色呈暗紅。肺臟稍腫。脊髓內有黃色膠凍樣物和少量黃色液體。膀胱黏膜有少量細小出血點。腸管後段充有氣體。
治療處方:
硫酸銅適量混於食鹽內,使病畜舔食。經過1個月的治療,可見發病羊群中羔羊死亡率明顯減少,症狀較輕的羔羊毛色也逐漸變得鮮艷,上膘也漸漸增快。
對母羊自妊娠第2~3個月開始至分娩後1個月期間,應用2%硫酸銅30~50ml,每間隔10~15天投服1次,出生的羔羊可投服10~20ml葯液。
❷ 羊下巴水腫怎麼治
有可能是:肝片吸蟲病 患此病的羊,輕者貧血消瘦、生長停滯;重者下顎、前胸等部發生水腫、消瘦衰弱、停止生長、繁殖性能消退;最嚴重者可導致肝部創傷性流血、死亡。 對肝片吸蟲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①防止羊採食潮濕、沼澤地帶的牧草,不讓羊飲用被污染的水,死水或螺螄生長區的水; ②對平圈(土圈)飼養的羊糞進行堆積發酵處理,以便殺死蟲卵。 ③將四氯化碳與液體石臘等量混合,於飽食後肌肉注射,其用量羔羊為0.5毫克/次,育成羊為1-1.5毫克/次,成年羊是2-3毫克/次; ④中葯治療,可採用蘇木15克、貫仲9克、檳榔12克,水煎去渣,加白糖60克灌服。對於肝片吸蟲還有一些其它的預防或治療方法,可根據具體情況,由獸醫進行及早的預防和治療。 僅供參考!
❸ 羊羔偶蹄子。水腫是什麼病
水腫就是全身組織液或者積液增多,導致人腫起來了。產生水腫的原因有非常多,如心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黏液性水腫、特發性水腫、葯源性水腫、老年性水腫等。由於不同的病因導致的水腫的表現不一樣,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病因來治療。
說起水腫,大家都不陌生了。根據水腫的程度可分為輕、中、重度水腫,輕度水腫僅僅發生了身體局部,指壓後可見組織輕度凹陷,體重可增加5%左右。中度水腫表現在全身,而重度水腫不僅在全身有體現,而且程度更深。很多人想知道水腫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講講。
找出水腫的原因,進行病因的治療,從而能緩解和消除水腫。肝病導致的水腫,一般是低蛋白血症的水腫,此時治療需要進行抗肝硬化的治療,像乙肝抗病毒治療,護肝,治療腹水等。腎病導致的水腫。一般腎病導致的水腫,可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腎病被控制後,水腫自然消退。心臟病導致的水腫,一旦診斷明確,應該治療心衰,心衰控制好後,水腫自然消退。
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水腫。一般來說某些食物攝入的過多,如冬瓜,西瓜這些含水豐富的蔬菜攝入過多,或者同時喝了過多的水等也會導致水腫。 或者腸胃不適太好的人,由於腸胃運化不足,導致的水腫。這些情況下,就要減少水的攝入,同時保護好腸胃,促進胃動力,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即可緩解水腫。
孕期導致的水腫。我們都知道孕婦在中後期很容易出現水腫,一般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厲害也不用理會,生完孩子自然就會好了。
❹ 四十斤的小羊羔下顎水腫什麼病怎麼治
寄生蟲病,養羊要定期驅蟲的。
建議用氯氰碘柳胺鈉驅蟲一次間隔7到10天用阿苯達唑驅蟲一次。
羊的絛蟲病也會出現下顎水腫。
應該考慮肝蛭、絛蟲、附紅體病三個方面。
建議治療:肝蛭凈,已經發病的口服,沒有發病的可以肌肉注射,一周左右康復,建議盡快治療,急性肝片吸蟲死亡速度很快。
------------------------
本人養羊的,在網路知道成立網路養羊團,網路養羊第一吧?,就是希望能和更多的養羊朋友一起學習交流,一起把羊養好,養好了羊才能賺錢。。
❺ 仔豬水腫病怎麼治療
仔豬水腫病是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散發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運動共濟失調,驚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頭部水腫。剖檢變化為頭部皮下、胃壁及大腸間膜水腫。自1932年愛爾蘭首次發現仔豬水腫病以來,該病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前蘇聯發病率1.1%~36.7%,有的農場高達60%,致死率100%。日本發病率1%,致死率80%~100%。美國的發病率4%~40%,致死率90%。我國1956年在北京地區首先發生仔豬水腫病,1980—1989年的10年間,發病達1258115頭,死亡527911頭。該病已成為目前我國危害仔豬的主要疾病。
(1)病因致病微生物見前面介紹。其他原因如下:
①仔豬消化生理學特點與水腫病的關系消化酶不健全。仔豬胃腺不分泌澱粉酶,小腸黏膜和胰臟在35日齡內分泌很少。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澱粉,更不能消化吸收禾本科穀物中的可溶性非澱粉化合物。當仔豬斷奶後的1周內,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澱粉酶和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顯著下降。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在12~14天後方可恢復到斷奶前水平。這些變化能導致早期斷奶仔豬對植物蛋白質和澱粉的消化率降低,至4周後才恢復到最高水平。因此,早期斷奶仔豬如飼料配製不當,或誘食過遲,未能促使仔豬消化酶系統提前分泌,必然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為大腸桿菌等病原菌異常增殖創造了有利條件。
仔豬胃底腺不發達,在生理上缺乏產生足夠胃酸的能力。據測定,正常仔豬胃內pH,20日齡為3.42、30日齡為4.29、40日齡為3.25,2.5~3月齡鹽酸濃度才接近成年豬水平。哺乳仔豬可以通過乳酸桿菌,將奶中的乳糖轉化為乳酸,維持其酸性環境。因此,盡管哺乳仔豬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但消化仍良好。仔豬斷奶後,乳糖來源終止,乳酸生成減少,胃內pH上升,不管採食何種固體飼料,胃內pH均會立即上升,酸度下降。據測定,每100克胃內容物有機酸濃度,從斷奶前的10毫摩爾降至3~4毫摩爾。在鹼性環境中,仔豬胃蛋白酶朊不能激活為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影響日糧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蛋白質在腸道內腐敗,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為大腸桿菌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仔豬免疫功能缺乏,胎兒在子宮內沒有接觸抗原,而通過初乳獲得大量抗體。在哺乳階段,仔豬依賴乳中大量抗體與腸內大腸桿菌等病原菌發生中和反應;仔豬出生10日齡以後才開始產生抗體,30~35日齡前數量還很少。當仔豬斷奶後,母源抗體來源終止,而自身免疫系統尚未健全,循環抗體水平降低,細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減弱。尤其當採食固體飼料後,飼料抗原引起腸道損傷,消化吸收不良,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綜上所述,由於仔豬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當仔豬斷奶後,乳糖來源終止,乳酸生成減少,這時仔豬胃鹽酸分泌仍很少,而飼料蛋白質和無機鹽陽離子與酸結合,pH上升,蛋白質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過程生理失調,腸內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質和未被吸收完全的氨基酸,導致腸內菌群區系平衡變化,大腸桿菌大量增殖。②仔豬消化不良、腹瀉與水腫病的關系Timoney(1950)和Lamont等(1950)指出,仔豬水腫病發病前1~2天常有消化不良和輕度腹瀉,認為消化不良和腹瀉與水腫病發生相關。斷奶仔豬腸道遭到損傷後,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增殖,腹瀉加劇。因此,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可能只是仔豬腹瀉的繼發性疾病。消化不良的腸內容物可以作為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營養基質,病原菌利用其進行大量生長繁殖;充足的營養素,有利於大腸桿菌在小腸定植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生。③日糧蛋白質與水腫病的關系Schofield和Schroder(1954)認為,全價飼料的生產和使用,與水腫病發病率的增長呈平行關系。通過適當減少或停喂全價配合飼料,同窩仔豬病況可望得到緩解,甚至控制。據Willinger(1964)的試驗,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增高,對發病有著特別意義。1977年,原蘇聯學者就提出,早期斷奶及向高精料型的急劇改變,乃是發生水腫病的主要原因。匈牙利、波蘭的學者認為,仔豬水腫病的發生與濃厚的蛋白質飼料過多有關。為防止發病,匈牙利學者提出晚一點斷奶,減少蛋白質飼料和飼料酸化等措施。日本、波蘭、原蘇聯等國家的學者,都提出防止仔豬水腫病應避免給於多量的高蛋白質精料。消化液和食糜的成分,對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數量有很大影響,營養物質過剩,有利於大腸桿菌定植,限制飼喂能降低包括水腫病在內的大腸桿菌病的發病率。甘孟候(1991)指出:仔豬斷奶後,喂給大量濃厚的精料,引起胃腸機能紊亂,有利於病原菌繁殖和產生毒素,誘發本病。佘永建(1993)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廣泛應用蛋白質含量高或動物性飼料過多的部分顆粒料、濃縮料或配合料等有一定關系。
仔豬消化道及酶系統的發育健全有一個過程,消化道蛋白酶的發育必須經過6~8周齡才趨完善。因此,早期斷奶仔豬的消化生理特點,決定了對植物性蛋白質的消化能力差,較多的飼料蛋白質進入大腸後會發生腐敗,對器官組織發生傷害,腸絨毛縮短,隱窩增生,消化酶活性下降,腸吸收功能降低。導致消化不良和腹瀉,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進入大腸後,會改變腸道內微生物菌群,使腸道微生物以大腸桿菌等糖蛋白水解菌為主。這些細菌能分解蛋白質,釋放出屍胺、腐胺、酪胺和組胺等毒素。這些毒素刺激腸壁,引起腸道損傷和消化功能紊亂。進入大腸中未被消化吸收的飼料蛋白質是腸道細菌很好的培養基,大腸桿菌可利用大腸內容物中的蛋白質大量增殖。④硒和維生素E與仔豬水腫病關系硒和維生素E在機體內共同參與機體的抗氧化防禦體系,保護細胞與亞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受脂質過氧化物游離基的破壞,兩者有協同作用。機體缺乏時,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減弱,致病性大腸桿菌大量增殖。肝臟、胰臟和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病理性損傷,尤其是肝臟損傷最突出,引起仔豬肝臟營養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響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使腸道正常pH和菌群區系發生變化,從而為某些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增殖、附著和毒素產生與吸收創造了條件。因此,硒和維生素E缺乏,能促進和誘發仔豬水腫病。⑤應激與仔豬水腫病的關系仔豬水腫病的發生與應激因素如斷奶、環境變遷、氣候突變、運輸、冷熱刺激、飼養管理改變等相關。應激反應使機體在受應激因素刺激後,通過下丘腦和垂體,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量增加,繼而血液中皮質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等一系列變化。處於應激狀態的機體淋巴系統功能退化和淋巴細胞減少,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減弱。在諸多應激因素中,斷奶應激對仔豬影響最突出。早期斷奶應激,使仔豬水腫病發病率為2.58%,死亡率也為2.58%,致死率為100%。斷奶應激主要原於心理應激(母子分離)、營養應激(從母乳轉向固體飼料)和環境應激三個方面。Funderburke等(1990)曾研究了三種應激對早期斷奶仔豬的影響,結果發現營養應激最強烈,影響最大,心理應激和環境應激次之,斷奶應激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區系失調,大腸桿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⑥管理與仔豬水腫病的關系補飼不充分
植物性蛋白質是主要抗原物質,抗原進入腸壁後,能激活腸道局部免疫系統,如仔豬未能產生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統處於待發狀態,當斷奶後再次接觸抗原時,會發生抗原抗體反應,損傷腸道,消化酶活性下降,腸道吸收功能降低,導致消化不良和腹瀉,腸道正常菌群發生較大變化,從而為某些致病性大腸桿菌定植、增殖和產生毒素創造了良好條件。仔豬提前並充分補飼,能提高仔豬對固體飼料的生理適應性。據報道,斷奶患病仔豬比正常仔豬平均晚10天補飼固體飼料。
斷奶過早:由於仔豬消化器官、酶系統和免疫系統發育需要一定時間,仔豬消化生理特點決定了對植物蛋白質的消化能力差,不能充分地利用澱粉,斷奶越早,發病率越高。暴食暴食是導致農戶仔豬水腫病發生的重要誘發因素,尤其是農忙季節和仔豬價格上漲時期,發病較多。仔豬斷奶後,乳糖來源終止,乳酸生成減少。不管採食何種固體飼料,胃內pH立即上升、酸度下降,常用仔豬料pH為5.8~6.5,酸結合值高,仔豬短時間內大量採食後,胃內pH立即高於閾值4。據研究表明,28日齡斷奶仔豬每天僅能分泌胃酸20毫升,只能消化酸結合值為35的飼料75克,即使到了10~12周齡,也難以補償飼料的緩沖效應。在高pH的環境中,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必然導致消化不良,蛋白質在腸內腐敗,為大腸桿菌的定植、繁殖和毒素產生與吸收創造良好條件。
(2)臨床症狀疾病暴發初期,患豬常見不到症狀就突然死亡。發病稍慢的早期病豬,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不振,多數體溫不高,有的升高至40.5~41℃,行走不穩,搖擺,四肢運動不協調。有些病豬無目的走動或轉圈,或類似盲目亂沖,有的病豬前肢跪地,兩後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躍,當各種刺激或捕捉時,十分敏感,觸之驚叫,突然倒地,四肢亂彈,呈游泳姿勢,空嚼,磨牙,口流泡沫液後期反應遲鈍,呼吸困難,聲音嘶啞,腹瀉或便秘。病豬常見眼瞼水腫,嚴重時上下限瞼間僅現一小縫隙,然後逐漸延至顏面、頸部,頭部變「胖」。病程較快,除最急性死亡外,一般在3天內死亡或可耐過,年齡稍大的豬,病期可長至5~7天。(3)病理變化病程長短不同,剖檢變化不全一樣,主要的變化是水腫。上下眼瞼、顏面、下頜部、頭頂部皮下水腫,切開水腫部呈灰白色涼粉樣,厚度可達0.5~1厘米,流出少量白色或黃白色液體。胃壁及腸間膜水腫最為典型。胃壁特別是胃大彎部顯著水腫,在胃的肌肉層和黏膜層之間切開,呈膠凍樣,流出少量清亮無色或呈黃白色液體,水腫厚度達0.5~3厘米。有時水腫的部分較小,須多切幾處方可見到。賁門部也常見到水腫,結腸腸間膜水腫也很明顯,整個腸間膜涼粉樣,切開有少量無色液體流出,腸道黏膜紅腫,大腸壁也發生水腫。全身淋巴結幾乎都有水腫,尤以腸系膜淋巴結明顯。還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變化。肺臟水腫,心包、胸腔、腹腔內積液,呈無色或淡黃色,暴露空氣後很快凝固成膠凍樣。腦膜充血,大腦間有水腫或有出血點。部分病例其他器官亦有出血和變性的變化。(4)診斷豬水腫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症狀及剖檢變化。特別是斷奶後小豬發病,病程短,常是突然死亡,致死率高。發病大多是營養良好的體格健壯的仔豬。臨床症狀主要是體溫不高,四肢運動障礙,後軀無力,搖擺和共濟失調;眼瞼、顏面及頭部水腫。剖檢主要特徵是胃大彎、腸間膜和淋巴結水腫。
本病須與營養不良性水腫相區別。營養不良性水腫,病程長,結膜貧血黃染,一般無神經症狀,屍體消瘦,皮下及體內脂呈膠凍樣水腫,實質臟器呈營養不良性變性,如肝臟腫大,呈土黃色。改善飼養條件,增加蛋白質及青綠飼料後,常可逐漸恢復;從腸系膜淋巴結中分離不到溶血性大腸桿菌,缺乏典型的臨床變化。(5)治療本病缺乏特異療法,一般以綜合療法為主。保得勝,每千克.體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2天,效果較好;20%甘露醇20~50毫升或25%山梨醇30~50毫升,加慶大黴素8萬~16萬單位,維生素C2支,輔酶和三磷酸腺苷各1支,靜脈緩慢注射,每天一次,連用2天,效果理想;普康素1~2支,肌肉注射,每天2次。若有條件,最好經葯敏試驗後選擇用葯。
(6)預防措施降低飼料蛋白質水平
降低飼料蛋白質水平,可有效地緩解斷奶仔豬腹瀉和降低水腫病的發病率,但可能影響仔豬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而降低生長。因此,在降低日糧蛋白質水平的同時,必須平衡多種必需氨基酸。飼料酸化飼料添加有機酸,能使胃保持一定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時有利於乳酸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又能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繁殖。目前推廣應用的主要有檸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甲酸鈣和食醋,能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適當提高日糧纖維素水平日糧纖維素可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日糧養分濃度和提高飽感,維持養分攝入量與仔豬消化力之間的良好平衡。日糧纖維素在結腸發酵產生揮發性脂肪酸,改變水分的吸收,促進胃腸蠕動和食糜流動,從而促進大腸桿菌及其毒素的排出。飼喂高纖維素飼料,或自由採食纖維素,是仔豬水腫病和腹瀉的有效控制方法。建議日糧中的纖維素含量應該佔5%。應用乳清粉乳清粉中乳糖含量在60%~70%,在日糧中添加10%~30%乳清粉,乳糖發酵生成乳酸,能降低胃腸pH,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繁殖。應用添加劑硒和維生素E缺乏會破壞免疫系統,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仔豬日糧中補加硒0.3~0.4毫克/千克、維生素E 100毫克/千克時,抗大腸桿菌血漿抗體滴度比對照組高2~3倍。飼用微生物添加劑飼用微生物添加劑能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有益菌在腸內大量繁殖,能產生有機酸,降低胃腸pH等多種功能。抗生素飼料中添加桿菌肽鋅、喹乙醇、土黴素鹼、硫酸抗敵素等,不但能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繁殖,還能提高飼料利用率和日增重。其中桿菌肽鋅和硫酸抗敵素合並使用效果較理想。鋅缺鋅可使胃腸黏膜發生炎症,胃腸的運動機能和分泌機能紊亂,導致消化吸收率下降。來源於高劑量氧化鋅的鋅離子能抑制大腸桿菌的呼吸鏈,削弱其活性,從而減少甚至杜絕大腸桿菌病。乳酸鋅、葡萄糖酸鋅、氧化鋅、硫酸鋅均可作為仔豬日糧的添加劑。效果較好的是乳酸鋅,而比較經濟實用的是氧化鋅(0.06%比例拌料)。仔豬使用高鋅日糧時,要按比例相應增加其他微量元素的用量,尤其銅和鐵,一般按鋅、銅比4:1和鋅、鐵比1:1.5的比例添加硫酸銅和硫酸亞鐵,要留意仔豬血紅素狀況。充分補飼在斷奶前充分補飼,可使仔豬對飼料抗原獲得免疫耐受性,能減輕或避免斷奶後仔豬的超過敏反應。如補飼不充分,仔豬免疫系統處於待發而非耐受狀態。當斷奶後,再次接觸抗原性飼料時,超過敏反應更加強烈。對抗原性飼料充分補飼,並保持斷奶前後日糧種類不變,可明顯降低斷奶後過敏反應的程度。斷奶技術由於我國仔豬料是玉米一豆餅類型,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不適宜仔豬消化生理特點。因此,斷奶不宜過早。大量試驗證明,斷奶越早,發病率越高。一般35~40日齡斷奶為宜,斷奶要逐步進行,即在斷奶前1~5天減少餵乳次數,最後2天將母豬移舍,以減小心理性應激。斷奶時最好採取移母留子的辦法,讓仔豬留在原地飼養。斷奶措施要有利減小斷奶應激。少量多餐限制仔豬採食量,有助於避免消化不良及其他副作用,有助於減少進入腸道的飼料蛋白質,從而減少飼料蛋白質的抗原作用和腐敗作用,減少大腸桿菌的繁殖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生。仔豬斷奶初期適當增加飼喂次數,最好能保證料槽內不斷料,讓其自由採食。斷奶仔豬飼喂次數增多,發病機會減少,這是防制斷奶仔豬水腫病十分重要的措施。其他疾病及治療大腸桿菌可以繼發於其他疾病之中或病後,尤其是當仔豬發生消化道疾病時,大腸桿菌即可在腸道內大量繁殖,以至於達到臨床顯著水平。對仔豬消化不良(糞便灰白色,拉稀等)要及時治療。便秘、腸道弛緩,蠕動緩慢,有利於腸道內大腸桿菌繁殖到致病水平。
在還沒有實用的免疫預防方法時,預防水腫病的發生主要在於加強管理。首先要搞好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盡量降低大腸桿菌傳入豬群內。在已有菌株存在的豬群要增強仔豬抵抗力,降低病原性大腸桿菌在腸道內的感染達到致病水平。
❻ 羊的臉發腫是什麼病啊
光是這點特徵 很難診斷,如果能多提供幾個特徵就好一點。
羊臉腫 不吃不叫,我的推斷是口腔疾病,你的羊開始有沒有流口水之類的特徵。初期是嘴角周圍先腫,再是臉腫嗎?口唇周圍有沒有出現丘疹?像大豆一樣。或者水皰,如果是 就可能是觸染性膿皰口炎,只是推斷 哈
❼ 新生羔羊水腫肚怎麼回事
羊水腫病多發生於羔羊出生後30-60天,但成年羊只也有發生。一般多發生於早春時節氣溫驟變時。由於母羊長期不用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特別是硒嚴重不足,會造成母羊嚴重營養不良而體況較差所致。
一般多突然發病,常見不到任何症狀便突然死亡。陸續發病的羔羊體溫升高至40.5~41.5℃,精神沉鬱,後肢搖擺不穩,四肢無力,有的羊頻頻回頭觀腹,叫聲嘶啞,急促喘叫不停,聽診心跳加快、微弱,有的羔羊聽診腹腔有水音。
治療羊水腫病可以用「強力抗菌星」(主要成分為硫酸慶大黴素、鹽酸林可黴素)羔羊2毫升,成年羊10毫升,配合呋噻米羔羊3毫升,成年羊10毫升,分別肌肉注射進行治療。那些腹部的積液是在血液里的,不能抽,對羊羔的傷害很大,只要吃東西喝水就會有,因為肝臟排不了°,腎排不出那些廢物,積液豬腰就是毒和廢物,這是個慢性肝腎炎症,用葯方面的速尿,利尿的西葯會引起:低鉀血症、肝硬化晚期、腎衰竭,西葯容易傷肝,不建議用!上面的都是中葯成份的葯,適合長期用,也不會損害肝腎。
餵食就少吃點,可以多分幾次喂,但不能一次喂飽,盡量少喝水,喝純凈水或蒸餾水即可。
服葯後,檢查羊羔眼睛鼻子是否正常濕潤,手摸腳板磨手程度和精神狀態來判斷羊羔病情輕重,因這病羊羔會特別愛喝水的!在飲食方面要控制好,不宜過多!要是羊羔因腹水引起不吃東西和發燒的話,會很危險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好體溫!可用電子體溫計,葯店有賣的。
❽ 羊羔下頜水腫
先驅肝蟲,然後用消炎葯,阿米卡星注射液連用三天,病羊隔離。加強飼料管理多喂些豆餅,第一是羊肝蛭第二是大腸桿菌和別的桿菌混合感染所致
❾ 小羊羔容易得什麼毛病
一、羔羊肺炎:羔羊肺炎多發生於半月齡至2月齡的羔羊,呈流行性、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病原為雙肺雙球菌,以肺和胸膜同時發炎為特徵。
特點:多在天氣忽冷忽熱情況下突然發病,經呼吸道感染,接觸傳播。風寒感冒是誘發本病的根源。
診斷注意要點:
(1)主要發生於產後數周的羔羊,尤其是體質差的小羊。
(2)體溫升高41~42℃,精神沉鬱,連聲咳嗽,頸部肌肉抽搐。
(3)口腔黏膜充血,呼吸加快,流膿性鼻涕。
(4)個別羔羊會出現腹瀉,急性者1-2天即死亡,慢性者半月才能耐過。
(5)解剖見整個肺部充血發炎,胸腔有紅色積液,肝、肺腫大,心外膜、胸外膜有纖維性沉著物。
防治方案
1:主要還是以預防為原則。發現可以病例,立即隔離,圈舍消毒,防止傳播。
2:青黴素20萬,注射用水3ml,一次肌內注射,每天3次,連用3天。
3:氫化可的松2ml,異丙嗪0.1ml,一次肌內注射。
4:為了降溫,可用30%的安乃近滴鼻,每次1-2滴(0.1ml)
二、羔羊消化不良
出生周齡內羔羊,突然表現消化不良,以腹瀉衰弱,停止哺乳為特徵。
發病特點
外界氣溫低,羔羊受寒冷刺激過久,引起體能消耗過度,胃腸消化能力下降,食慾下降。(反之,外界氣溫過高,空氣乾燥,則會引起羔羊體內水分蒸發量大,易引起缺水,然而引起胎糞停滯或者便秘)
診斷要點
1:畏寒,身體蜷縮,卧而懶動,拉黏稠淡綠色糞便,污染尾下周圍。
2:嚴重是呼吸加快,出現脫水症狀,皮膚失去彈性。
3:口腔黏膜蒼白、乾燥,衰弱,卧地不起。
防治方案
1:生薑紅糖水(姜10克,紅糖20克)或者茶葉紅糖水,熬制,每次灌服10ml每天2次,連服2天
三、羔羊低血糖症
初生羔羊2-3天內,表現體質虛弱,不能站立,甚至頭頸也不能抬舉。
發病特點
1:母源性:由於母羊孕期營養不良,多胎懷孕,胎兒虛弱所致。
2:分娩不順利,難產,產程時間過長,引起羔羊元氣大傷,衰弱所致。
診斷要點
1:出生後,羔羊表現衰弱,無精神,體溫偏低,走動無力,東倒西歪,無哺乳動作,全身寒戰。
2:口色乾燥,缺乏津液,耳尖、四肢涼感。
防治方案
1:用25%葡萄糖,次20ml,一次灌服。
2:黨參10克,附子10毫克,桂枝1克,加水熬制100ml,每次5ml,一次灌服,每天一次,連服三天。
四、羔羊便秘
羔羊出生後,36小時未見排出胎糞,為羔羊胎糞停滯,應採取治療措施,否則會危及生命。
發病特徵:先天不足,出生後沒有及時吃到初乳(初乳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和分泌作用,可促進胎糞及時排出),致使胎糞停滯,就有可能發生便秘,另外,產羔時,外界氣溫過高,空氣乾燥,羔羊體內水分蒸發量大,也能引起羔羊體內缺水而引起胎糞停滯。
診斷要點:
1:羔羊不安,時做排糞姿勢,拱背努責,舉尾,發出痛苦吭聲,叫聲。
2:有時急起急卧,表現腹痛感,哺乳不歡,口腔乾燥,眼結膜充血。
防治方案
1:用雙氧水20ml一次灌入直腸內,或者開塞露、肥皂水。
2:氨甲醯膽素1~2滴,滴入鼻孔。
3:巴米一個,麩皮10克,放入銅勺中炒至焦黑後,研磨,一次灌服。
五、羔羊痢
羔羊痢是以大腸桿菌為主,由多種革蘭陰性菌引起的並發症,是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以劇烈腹瀉,糞便帶血,迅速脫水為特徵。
特點:
(1)此病多在每年立春前後,氣候多變,營養不良,圈舍潮濕,是誘發本病的主要原因。
(2)呈地區性流行,3月齡以前的羔羊發病最多。
(3)病羊排泄物和有病原的陳舊羊產房是傳染源,多經消化道感染。
診斷要點:
(1)敗血型:多見於出生後5日左右的羔羊,表現為體溫升高至41-42℃,呼吸淺表,口吐白沫,四肢關節腫大,行走困難,卧底後頭向後仰,可視黏膜有出血點,眼瞼水腫。
(2)腸胃型:多見於6-8周齡左右的羔羊,表現為體溫升高至40-41℃,精神沉鬱,眼結膜充血,水樣腹瀉,拉灰白色惡臭稀便,肛門失禁,雙後肢被糞便污染。
治療方案
(1)為了預防本病的發生,產羔場所應進行消毒,對剛出生的羔羊口腔滴入0.5ml氟苯尼考注射液。
(2)對孕後期母羊注射羔羊甲醛苗
(3)對病初羊用0.5%環丙沙星注射液,每KG 0.5毫克,一次肌內注射,每天一次,連用3天。
對於羔羊痢疾,最好不要用痢特靈內服,掌握不好劑量會因劑量多大而中毒死亡
❿ 小尾寒羊頭部水腫
這可能是腦炎,很難治癒的,注射青黴素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