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魚白點病怎麼治療最快
觀賞魚
觀賞魚的白點病是比較常見的魚病,所謂白點病其實就是寄生蟲,想要消滅觀賞魚身上的白點病應該了解如何用葯是非常重要的,盲目的用葯不僅治療不好觀賞魚的白點病,有可能還會造成更嚴重的魚病。
一、冷靜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點,再冷靜地判斷相應的對策。有很多養魚新手一見到魚的背鰭或尾鰭有一點白色的物體,或甚至發現魚有蹭缸的情況出現,就斷定那是白點病,以為世界末日來臨,又撈魚又加溫 又下葯,結果得不償失。其實魚鰭上有白點物體,很多時都只是因為「 打架」或「 撞擊石頭及缸壁」所致,而擦身等情況會在魚鱗因先前受損,或在痊癒時發生,胡亂地加溫下葯,後果也不用多說。所以先要冷靜地作出觀察一段時間,在肯定那是白點病後,方才因應環境而作出適當的治療部署。要知道白點病本身並不可怕,充其量只可以用「 煩」來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顧心驚而又不懂得去處理的人;現實里導致死魚的罪魁禍首,往往並不是白點蟲,而是人。
二、隔離
輕微病患的魚留在大缸中治療,嚴重病患的魚撈起放落醫療缸分開治療。理論上,白點病是適宜整缸處理的。因為就算缸中只有一兩條魚出現白點,有可能小瓜蟲在缸中已經經過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撈走有白點的魚不代表水中、草上沒有小瓜蟲的孢子或缸底上沒有它的成蟲正在分裂當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還是整缸處理。其實,除非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個人一直不主張每次將所有病魚撈走放在醫療缸治療。因為病魚本身巳十分虛弱,就算在醫療缸中水質相似、水溫也相同,但始終都會有所差別,而且在一個新的環境之下,或多或少都會使病魚受驚,令其更加虛弱,進一步減低其抵抗力,治療上往往會因而更為困難,轉缸過程若處理得不好的話甚至會令病魚比小瓜蟲還要先行一步。不過若當中遇有嚴重病患的魚,在這種迫不得意的情況下,撈起它們分開治療還是有需要的,因為這樣可避免大缸中輕微病患的魚受到再進一步的感染,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 如果本身已有醫療缸一直在運作著的朋友們,隔離的程序會比較簡單,做足對溫對水就可以了。
三、加溫
慢慢地或分段地將水溫調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過30℃。調高水溫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小瓜蟲在魚體身上的生長速度,催化它們成熟然後脫離魚體;另一方面,此舉也有助縮短水中那些小瓜蟲孢子的壽命。不過,有很多養魚新手一直有個誤解,聽別人講話加溫,就以為水溫越高就等同越好,有些甚至會將水溫調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舉只會令病患中的魚更容易死亡!其實當水溫24℃至26℃時,整個小瓜蟲的生命周期只會得約48小時,即2天。過份地加溫,只會令病魚的新陳代謝過快,直接使其更加虛弱,病情嚴重的魚會往往因負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過份地高溫也會對缸中的水草構成一定的壓力,輕則葉黃草溶,重則枯萎,而且還未計對缸中其他生物如蝦、螺等的影響。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溫,以為此舉「 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在加溫的同時,大家還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當水溫越高,水溶氧量就會越低,但生物耗氧量卻會增加,而且當魚因病虛弱時,對氧氣的要求會比平常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關燈後打氧,而醫療缸中則要24小時打氧。
四、落鹽
大缸中用不高於0.3%濃度的鹽水進行為期約3至5日的葯浴,醫療缸中用不高於0.5%濃度的鹽水進行約1至2星期的葯浴,兩者所需的實則時間均要視進展而定。再嚴重的話,病魚可以先以1.5%的濃度去進行葯浴,時間以半小時為極限,視乎病魚的大小和體質而定,完成後再放入醫療缸治療。何為0.3%的濃度?計算的方法很簡單,濃度0.1%就是以100g的鹽加入100L水當中。舉個例子,個缸150L水,要達到0.3%濃度的話 就要放450g的鹽,如此類推。至於下什麼鹽,細鹽和粗鹽,分別不大,只要不是含碘鹽。另外由於現在不是煲湯,放鹽時千萬不要將鹽直接放入缸中,要先要用溫水將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勻地倒入缸中。假若一個不留神,放多了鹽量,令魚出現沉底無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狀時,也不需要驚慌,換水就已經可以解決問題。用鹽的好處,除了效果顯著之外,最大的優點是它十分可靠,並不會對已建立的硝化系統產生任何不良的影響,而且濃度若不超過0.5%的話,對水草本身也影響有限。
五、換水
大缸中隔日換水四分之一,醫療缸則隔日換三分之一,直至療程完成,而每次換水均要保持鹽份的濃度。 其實水並不需要太密地換。換水的目的是要:一)減低水中所含小瓜蟲活孢子的數量,二)將死去的小瓜蟲成蟲或孢子帶走而令水質在治療的過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換水,都會對缸中的生物構成一定程度的壓力,更何況是正在生病中的魚。換水太密或太多隻會令病魚更虛弱,更難快速痊癒。另外換入的水要保持適當的鹽濃度,例如大缸中換走50L水,新換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鹽以維持0.3%的濃度,當然不要忘記加定水劑(除氯和除重金屬),而且可能的話,要盡量避免溫差的出現,在冬天時最好先為新水加溫,等新水達到和大缸一樣的溫度時,才好加入缸。當完成整個療程後,即是白點病被完全治癒後,也無需要將大缸內的水一下子全部換走,只需先換三分之一,然後再照平常一樣,每星期換三分之一水便可。
六、等
耐性是最好的戰友。如同對付任何魚病一樣,治療白點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往往都貪快,又高溫又加重葯,不要說是病魚,健健康康的魚都會死。 那麼何時才叫作戰勝利呢?要等到再無發現魚身上有白點的那一天開始計,其間繼續療程,如果在跟著的3日內都沒有白點再出現,那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了;若果不幸地發覺白點再現,也千萬不要泄氣,可能小瓜蟲太強,到時只需再維持療程一段時間,直致可以開香檳的情況出現為止。另外一個很常出現的誤解是,魚病時要停止餵食。其實這是毫無必要的,因為魚病時同人生病時一樣,雖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營養才能增強體質,再而增加抵抗力去應付小瓜蟲的攻擊。所以千萬不要停止餵食,但在餵食的份量上需要減半或以上,避免病魚因無胃口,令食物過剩而導致水質迅速惡化,或因病時吃得太飽而引發其他如消化不良等病發症。
觀賞魚的魚病是需要我們細心觀察才是可以發現的,如果發現的不及時很可能會耽誤治療甚至導致死亡,所以平時對觀賞魚的觀察必不可少,也是健康的一個保證。
② 治療金魚白點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觀賞魚
觀賞魚的白點病是比較常見的魚病,所謂白點病其實就是寄生蟲,想要消滅觀賞魚身上的白點病應該了解如何用葯是非常重要的,盲目的用葯不僅治療不好觀賞魚的白點病,有可能還會造成更嚴重的魚病。
一、冷靜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點,再冷靜地判斷相應的對策。有很多養魚新手一見到魚的背鰭或尾鰭有一點白色的物體,或甚至發現魚有蹭缸的情況出現,就斷定那是白點病,以為世界末日來臨,又撈魚又加溫 又下葯,結果得不償失。其實魚鰭上有白點物體,很多時都只是因為「 打架」或「 撞擊石頭及缸壁」所致,而擦身等情況會在魚鱗因先前受損,或在痊癒時發生,胡亂地加溫下葯,後果也不用多說。所以先要冷靜地作出觀察一段時間,在肯定那是白點病後,方才因應環境而作出適當的治療部署。要知道白點病本身並不可怕,充其量只可以用「 煩」來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顧心驚而又不懂得去處理的人;現實里導致死魚的罪魁禍首,往往並不是白點蟲,而是人。
二、隔離
輕微病患的魚留在大缸中治療,嚴重病患的魚撈起放落醫療缸分開治療。理論上,白點病是適宜整缸處理的。因為就算缸中只有一兩條魚出現白點,有可能小瓜蟲在缸中已經經過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撈走有白點的魚不代表水中、草上沒有小瓜蟲的孢子或缸底上沒有它的成蟲正在分裂當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還是整缸處理。其實,除非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個人一直不主張每次將所有病魚撈走放在醫療缸治療。因為病魚本身巳十分虛弱,就算在醫療缸中水質相似、水溫也相同,但始終都會有所差別,而且在一個新的環境之下,或多或少都會使病魚受驚,令其更加虛弱,進一步減低其抵抗力,治療上往往會因而更為困難,轉缸過程若處理得不好的話甚至會令病魚比小瓜蟲還要先行一步。不過若當中遇有嚴重病患的魚,在這種迫不得意的情況下,撈起它們分開治療還是有需要的,因為這樣可避免大缸中輕微病患的魚受到再進一步的感染,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 如果本身已有醫療缸一直在運作著的朋友們,隔離的程序會比較簡單,做足對溫對水就可以了。
三、加溫
慢慢地或分段地將水溫調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過30℃。調高水溫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小瓜蟲在魚體身上的生長速度,催化它們成熟然後脫離魚體;另一方面,此舉也有助縮短水中那些小瓜蟲孢子的壽命。不過,有很多養魚新手一直有個誤解,聽別人講話加溫,就以為水溫越高就等同越好,有些甚至會將水溫調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舉只會令病患中的魚更容易死亡!其實當水溫24℃至26℃時,整個小瓜蟲的生命周期只會得約48小時,即2天。過份地加溫,只會令病魚的新陳代謝過快,直接使其更加虛弱,病情嚴重的魚會往往因負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過份地高溫也會對缸中的水草構成一定的壓力,輕則葉黃草溶,重則枯萎,而且還未計對缸中其他生物如蝦、螺等的影響。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溫,以為此舉「 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在加溫的同時,大家還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當水溫越高,水溶氧量就會越低,但生物耗氧量卻會增加,而且當魚因病虛弱時,對氧氣的要求會比平常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關燈後打氧,而醫療缸中則要24小時打氧。
四、落鹽
大缸中用不高於0.3%濃度的鹽水進行為期約3至5日的葯浴,醫療缸中用不高於0.5%濃度的鹽水進行約1至2星期的葯浴,兩者所需的實則時間均要視進展而定。再嚴重的話,病魚可以先以1.5%的濃度去進行葯浴,時間以半小時為極限,視乎病魚的大小和體質而定,完成後再放入醫療缸治療。何為0.3%的濃度?計算的方法很簡單,濃度0.1%就是以100g的鹽加入100L水當中。舉個例子,個缸150L水,要達到0.3%濃度的話 就要放450g的鹽,如此類推。至於下什麼鹽,細鹽和粗鹽,分別不大,只要不是含碘鹽。另外由於現在不是煲湯,放鹽時千萬不要將鹽直接放入缸中,要先要用溫水將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勻地倒入缸中。假若一個不留神,放多了鹽量,令魚出現沉底無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狀時,也不需要驚慌,換水就已經可以解決問題。用鹽的好處,除了效果顯著之外,最大的優點是它十分可靠,並不會對已建立的硝化系統產生任何不良的影響,而且濃度若不超過0.5%的話,對水草本身也影響有限。
五、換水
大缸中隔日換水四分之一,醫療缸則隔日換三分之一,直至療程完成,而每次換水均要保持鹽份的濃度。 其實水並不需要太密地換。換水的目的是要:一)減低水中所含小瓜蟲活孢子的數量,二)將死去的小瓜蟲成蟲或孢子帶走而令水質在治療的過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換水,都會對缸中的生物構成一定程度的壓力,更何況是正在生病中的魚。換水太密或太多隻會令病魚更虛弱,更難快速痊癒。另外換入的水要保持適當的鹽濃度,例如大缸中換走50L水,新換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鹽以維持0.3%的濃度,當然不要忘記加定水劑(除氯和除重金屬),而且可能的話,要盡量避免溫差的出現,在冬天時最好先為新水加溫,等新水達到和大缸一樣的溫度時,才好加入缸。當完成整個療程後,即是白點病被完全治癒後,也無需要將大缸內的水一下子全部換走,只需先換三分之一,然後再照平常一樣,每星期換三分之一水便可。
六、等
耐性是最好的戰友。如同對付任何魚病一樣,治療白點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往往都貪快,又高溫又加重葯,不要說是病魚,健健康康的魚都會死。 那麼何時才叫作戰勝利呢?要等到再無發現魚身上有白點的那一天開始計,其間繼續療程,如果在跟著的3日內都沒有白點再出現,那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了;若果不幸地發覺白點再現,也千萬不要泄氣,可能小瓜蟲太強,到時只需再維持療程一段時間,直致可以開香檳的情況出現為止。另外一個很常出現的誤解是,魚病時要停止餵食。其實這是毫無必要的,因為魚病時同人生病時一樣,雖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營養才能增強體質,再而增加抵抗力去應付小瓜蟲的攻擊。所以千萬不要停止餵食,但在餵食的份量上需要減半或以上,避免病魚因無胃口,令食物過剩而導致水質迅速惡化,或因病時吃得太飽而引發其他如消化不良等病發症。
觀賞魚的魚病是需要我們細心觀察才是可以發現的,如果發現的不及時很可能會耽誤治療甚至導致死亡,所以平時對觀賞魚的觀察必不可少,也是健康的一個保證。
③ 寶蓮燈魚身上的白點怎麼根治
這是白點病,可將水溫升至28-30攝氏度,寄生蟲其不耐高溫,便會死亡,同時可派上用0.1ppm的硝酸亞汞葯浴處理,這樣便會更好的治療白點病。
暫停投喂:無論魚兒得了什麼病,都要停止投餵食物,白點病也不例外。患病的魚兒都有一個共同表現,那就是食慾下降,此時投喂什麼東西都不怎麼吃,所以餵了也沒什麼用。而且進入水中的食物還會導致水體惡化,影響魚兒的健康,對恢復不利。
寶蓮燈魚喂養注意事項
寶蓮燈魚對水溫要求較嚴,適合生活在22-26℃的水環境中,水質要求為弱酸性軟水,應該將水質環境調試到符合魚兒生活的標准范圍之內,避免水族由於無法快速適應水環境,而出現其它的意外情況。寶蓮燈魚喜在水的下層活動,飼水不需每日更換,3-5日換一次即可,要注意水溫不可產生較大的波動。
寶蓮燈魚幼魚生長極迅速,約5個月便可達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通常在6-8月齡進入性成熟期),屬卵生魚類,春秋季節是人工繁殖的時期。寶蓮燈魚產卵的時間多在早晨,繁殖的水箱的中需要種植水草或者尼龍絲,這樣有利於魚卵的生存,寶蓮燈魚產生的魚卵較小,而且呈透明狀,寶蓮燈魚在產卵之後可以直接將魚卵放在其它的繁殖箱中進行養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寶蓮燈魚、網路-白點病
④ 觀賞魚得白點病怎麼防治
咱們要對付這種觀賞魚的白點病,其實防大於治。因為這種白點病就好像我們人類的感冒一樣,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由於溫度變化過大所導致的。因此在這個冬春交替的季節,氣溫變化很大,水溫變化自然也就比較大。所以這個時候大家一定不要提前就把魚缸裡面的加熱棒給撤掉,還是要放著加熱棒維持一段時間,直到後面咱們這邊整體的氣溫比較穩定了,再把加熱棒給撤掉,這樣會更好。
這里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⑤ 魚白點病治療
:無論使用什麼葯物首先要提高水溫到30度。可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方法,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
治療葯物:
1。也可用5%鹽水浸泡數天;
2。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
3。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綠和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處理,療效較好;
4。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葯液浸泡3~5天;
5。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葯液浸泡30分鍾;6。或用百萬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濃度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鍾,每天2次
治療待白點消失後,仍要用葯一段時間使未附著魚體的小瓜蟲死亡。
魚白點病是不耐高溫的,注意提前防治魚病。
⑥ 白點病怎麼治療
①小瓜蟲病(白點病)
症狀:初期症狀是錦鯉胸鰭和身上出現小白點,且迅速向全身蔓延。後期身體表面尤如覆蓋一層白色薄膜,體表粘液增多,體色暗淡,魚體消瘦,游動緩慢,常群集於角落或礁石處不斷磨蹭,試圖擺脫寄生蟲。如果寄生蟲在錦鯉鰓內,則致使其無法吸收氧氣,即使是大型魚有時也會死亡。 病源及感染原因:病原體是一種名叫小瓜蟲的絨毛蟲,小瓜蟲繁殖適宜水溫為15~25℃,當水溫降到10℃以下或升到28℃時,蟲體發育停止。
治療: 發病初期將水溫提高2~4℃,突然升溫使小瓜蟲死亡,達到不葯而愈的目的。
如果水溫初期在27℃以上,錦鯉仍患上了白點病,除採用升溫的辦法外,還可以用濃度為0.05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或2ppm的亞甲基藍溶液對魚體進行葯浴,連續數天,直至病情好轉。
⑦ 白點病最簡單的怎麼治療方法
加熱麻煩,萬一魚死呢?我有金魚一樣死了好幾條,實在沒轍了,就死魚當活魚醫。阿莫西林一顆加水一碗靜養,一天後再反復基本就好了。我介紹了但很多人都不信不採納,郁悶啊!我害你有啥好呢?
⑧ 魚身上有白點怎麼治療
羅漢魚
發現羅漢魚身上長白點,這多半是因為感染了小瓜蟲病。這是一種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疾病,患病的羅漢魚身體上會長滿這種白色的小點,而且到後期白色的點就會變成一層薄薄的白色網狀物。如果不盡早的治療,羅漢魚為因此而喪命。
小瓜蟲病俗稱白點病,主要發生在水溫比較低的季節。初期白點會主要寄生在羅漢魚的鰭部眼部及鰓等各布滿約0.5-1.0MM之小白點,然後在漸漸的擴展到全身。患病的羅漢魚身體會發癢,為緩解不適它會在石頭上磨擦魚體。嚴重的白點病會大量的寄生在魚兒的腮部,增加黏液分泌,最後導致羅漢魚呼吸困難,窒息死亡。
要治療白點病的最簡單方式就是,在羅漢魚患病初期可以將水溫提高到27-30攝氏度,破壞小瓜蟲的生存環境,讓那些寄生在魚體表面的小瓜蟲自動的脫落。同時,可以使用0.3%的鹽水浸泡魚體3-5分鍾,每天一次,在3-5天後羅漢魚即可痊癒。
同時,飼養還可以使用以甲烯藍2-5PPM,連續浸泡患病的羅漢魚3-20天;或者使用孔雀綠0.05-0.2PPM,每個2-3天葯浴1次,連續進行5次左右的葯浴,就會發現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了。
值得注意的是,當飼養者發現羅漢魚身體上存在白點的時候,一定要盡早的進行治療,葯浴羅漢魚進行殺菌消毒,然後給它提供一個新的、安全的生活環境,讓它可以盡快的恢復健康。千萬不能隨意的拖延治療時間,而導致羅漢魚最後大量的死亡哦。
⑨ 怎樣快點治金魚白點病
白點病,如同人類感冒一般的最常見疾病,如果不及時醫治,傳染速度猝不及防,十分的致命,今天為大家分析如何快速,且有效的治療白點病以及各種方法對比。
一、什麼叫白點病
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小瓜蟲蟲體(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纖毛,直白點病徑約0.8mm,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
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其小瓜蟲屬原生動物中纖毛蟲的一種。鏡檢成蟲體內具有馬蹄形大核。幼魚僅有圓形、橢圓形或棒形的大核。蟲體柔而可塑,形態多變。此病是觀賞魚中最為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它的發病特點是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
在水溫18-23℃的情況下,小瓜蟲常寄生在魚的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的營養,並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遍布魚全身。熱帶魚患此病時,表現在魚鰭上先出現白點,魚兒顯得精神呆滯、漂浮於水面,很少活動。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游動蹭癢。嚴重時,導致魚體周身密布白點、停止攝食、肌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約為5~10天。白點的形成不是產卵的它有一個生命周期,當人們看到魚體上的鹽粒,是它吸附在魚的皮膚上吸食的階段,在這其間,它是抗葯的,當它喂飽了,它會從魚體分離,掉下來到缸底。這種寄生蟲產生保護膜,形成一個胞囊,裡面有10個小幼蟲(40倍的放大鏡可以看見),它們分裂繁殖,一個能變成1000個以上的個體,它們會尋找魚做寄體,來提供它們的食物。
二、發病症狀
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
幾天後白點布滿全身,病魚常呆滯狀浮在水面,嚴重的全身似灑滿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節發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活餌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時治療會二次感染合並水霉病及細菌感染,嚴重時,葯物無效,會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療。
三、治療方法對比
1、加溫(30-32度,後續輔助約0.5%左右濃度的鹽),這是傳統治療(也符合我的操作思路,能不用葯物盡量不用)但是溫度過低,我感覺不是很適合,需要較長時間過溫,否則即使治好了白點也會引起其他感冒等魚病。三天左右明顯恢復,一般維持治療到7天才能結束。
B、紅葯水,我採用的濃度較高,約10公斤的水加入了十幾滴,顏色呈桔紅色,對輕微的白點,直接放入水中浸泡飼養,對於嚴重的白點,我採用棉花蘸取紅葯水後直接抹去魚體的白點然後正常浸泡飼養,治療過程中不餵食。紅葯水的治療,一般第二天就明顯有好轉的跡象,到了第三天左右魚體基本白點不多了,維持治療也是建議7天。
另:有網友介紹10公斤水加入2滴,個人感覺有誤,10公斤的水加入2滴的話,顏色淡的幾乎可以忽略了,我測試過紅葯水對魚的長時間耐受,因時間限制,我最長測試了三天,連續紅葯水浸泡,顏色呈桔紅色,打氣增氧,測試過程魚沒有出現異樣。
C、單純用鹽,這個治療歷來很有爭議,我採用的濃度在1%甚至更高些,這次治療的一批白點病還是比較輕微的,長時間的浸泡飼養,在飼養的第二天白點好像沒有減退反而有所增長(個人感覺),一直到第五天左右白點明顯起效減輕了,期間每天換水部分,同時補充鹽分。這個治療我維持了約10來天才通過換水逐步降低鹽濃度後恢復正常飼養。
通過三種對比,明顯紅葯水的治療勝出,其次是加溫,最後是單純用鹽,這里也許是因為我紅葯水採用的濃度比較高,而鹽的濃度因為要長時間飼養治療所以比較低,基本上屬於接近個人認為的最低治療濃度了。
補充說明,鹽就是採用的普通食用鹽,紅葯水就是葯房購買的,治療治療葯物如果能夠在葯房或者醫院弄到我不建議去找某寶,找某寶購買葯物也是迫不得已的行為,即使要找也請找信譽高一些的。另外我從來不推薦一些白點凈等葯物,因為這些魚葯往往是多種葯的合成配方,基本上都有孔雀石綠、甲基藍等致癌致畸葯物,而治療魚病難免接觸到人體,對於一切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本人都表示反對。
結論:通過各種治療方法對比,根據治療快慢,有效治療程度,以及所需物料,可以看出紅葯水的治療勝出,其次是加溫,最後是單純用鹽,所以當各位魚友遇到白點病的時候可以參考這個,如果魚友想詳細了解可以參考,關於白點病治療的幾種方式的對比,當然我們在飼養過程中也會遇到其他各種病症,可以參考 常見疾病防治,以上是關於白點病的治療經驗分享,希望能對你會有所幫助。你的採納是我們繼續分享的動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