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宰前檢疫後處理方法有哪些

宰前檢疫後處理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5 20:47:50

1. 屠宰畜生為什麼要進行宰前檢疫,宰前檢疫如何開展,檢疫包括哪些

根據《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農業部食品葯品監管總局關於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
屠宰牲畜前進行宰前檢疫,主要是為了及時發現病畜,實行病畜、健康畜隔離,防止疫病散播,發現許多宰後難以發現的疫病和有些惡性傳染病(局部炭疽、馬鼻疽、馬流行性淋巴管炎、氣腫疽、惡性水腫等)生前有特定的臨床表現,在宰前檢驗中多能發現,如能在進入屠宰
加工車間之前及早發現,及時剔除,及時處理,則對於防止污染環境,防止病原菌擴散,減少損失,都是大有好處的(發現特定傳染病),同時防止宰殺國家禁宰的牲畜。
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地方各級畜牧獸醫、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要按照《農業部 食品葯品監管總局關於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農質發〔2014〕14號)的要求,建立健全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和畜禽產品進入市場或者 生產加工企業後的監管工作銜接機制,細化部門職責,明確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和畜禽產品進入市場或者生產加工企業後的監管各環節工作分工,避免出現監管職責不 清、重復監管和監管盲區。按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段管理要求,地方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負責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屠宰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地方各級動物衛 生監督機構負責對屠宰畜禽實施檢疫,依法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對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產品,監督貨主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處理。同時,要依法監督生豬屠宰 企業按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的規定對屠宰的生豬及其產品實施肉品品質檢驗,督促屠宰企業按照規定依法出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地方各級食品葯品監管部 門負責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在肉及肉製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查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豬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嚴禁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銷售、加工不合格的畜禽 產品。
宰前檢疫項目與方法:
查證驗物:(1)縣境內的動物:查看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經運輸的還應查看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是否完備和有效,證物是否相符等。(2)縣境外的動物:查看出縣境動物檢疫合格證、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是否完備和有效,證物是否相符等。
臨床檢查:
1.群體檢查:臨床群體檢查就是對待檢動物群體進行的現場臨診觀察。
2.個體檢查:指對群體檢查中發現的異常個體或抽樣檢查的個體進行的系統的臨診檢查。
群體劃分方法:
群體劃分:同一來源、同一批次、或同一圈舍的動物化為一群。禽、兔、犬還可以按籠、舍劃分。運輸檢驗是可以按車、船、倉等批次進行。
群體檢查方法:
1、靜態檢查:深入圈舍檢查動物自然靜態下的表現,精神、外貌、營養、卧姿、呼吸、反芻狀態、髻、羽等情況,注意有無昏睡、咳嗽氣喘、呻吟流涎等反常現象。
2、動態檢查:檢查運動時的頭、頸、腰、背和四肢狀態。注意有無跛行,麻痹、弓背彎腰、步態蹣跚和離隊掉隊等現象。
3、食態檢查:檢查進食、吞咽和反芻時的反應狀態。注意有無少食、吞咽困難等情況。
個體檢查方法:
1.看:觀測外部表現,精神、行為、姿態、被毛;皮膚、口蹄、趾間有無腫脹、水皰、膿泡及潰瘍等;可視粘膜是否蒼白、潮紅、黃染,有無分泌物或炎性分泌物等。
2.聽:直接聽動物的叫、咳;聽診器聽心、肺、和胃腸蠕動聲音。 3.摸:脈搏,耳、皮溫度,淋巴結大小、形狀、硬度和有無腫脹,皮膚有無結節和出血點。
4.檢:就是體溫、呼吸數和實驗室檢疫。體溫要在充分休息和靜態下檢查。

2. 豬進入屠宰場後,檢疫和監督操作程序主要由哪些

6.宰前檢查

6.1 屠宰前2小時內,官方獸醫應按照《生豬產地檢疫規程》中「臨床檢查」部分實施檢查。

6.2 結果處理

6.2.1
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的,按以下規定處理。

6.2.2.1
發現有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狀的,限制移動,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動物疫情報告管理辦法》和《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等有關規定處理。

6.2.2.2
發現有豬丹毒、豬肺疫、豬Ⅱ型鏈球菌病、豬支原體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豬副傷寒等疫病症狀的,患病豬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同群豬隔離觀察,確認無異常的,准予屠宰;隔離期間出現異常的,按《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等有關規定處理。

6.2.2.3
懷疑患有本規程規定疫病及臨床檢查發現其他異常情況的,按相應疫病防治技術規范進行實驗室檢測,並出具檢測報告。實驗室檢測須由省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定的具有資質的實驗室承擔。

6.2.2.4
發現患有本規程規定以外疫病的,隔離觀察,確認無異常的,准予屠宰;隔離期間出現異常的,按《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等有關規定處理。

6.2.2.5
確認為無礙於肉食安全且瀕臨死亡的生豬,視情況進行急宰。

6.3 監督場(廠、點)方對處理患病生豬的待宰圈、急宰間以及隔離圈等進行消毒。

7.同步檢疫

與屠宰操作相對應,對同一頭豬的頭、蹄、內臟、胴體等統一編號進行檢疫。

7.1 頭蹄及體表檢查

7.1.1
視檢體表的完整性、顏色,檢查有無本規程規定疫病引起的皮膚病變、關節腫大等。

7.1.2
觀察吻突、齒齦和蹄部有無水皰、潰瘍、爛斑等。

7.1.3放血後退毛前,沿放血孔縱向切開下頜區,直到頜骨高峰區,剖開兩側下頜淋巴結,視檢有無腫大、壞死灶(紫、黑、灰、黃),切面是否呈磚紅色,周圍有無水腫、膠樣浸潤等。

7.1.4
剖檢兩側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檢查有無豬囊尾蚴。

7.2
內臟檢查 取出內臟前,觀察胸腔、腹腔有無積液、粘連、纖維素性滲出物。檢查脾臟、腸系膜淋巴結有無腸炭疽。取出內臟後,檢查心臟、肺臟、肝臟、脾臟、胃腸、支氣管淋巴結、肝門淋巴結等。

7.2.1
心臟 視檢心包,切開心包膜,檢查有無變性、心包積液、滲出、淤血、出血、壞死等症狀。在與左縱溝平行的心臟後緣房室分界處縱剖心臟,檢查心內膜、心肌、血液凝固狀態、二尖瓣及有無虎斑心、菜花樣贅生物、寄生蟲等。

7.2.2
肺臟 視檢肺臟形狀、大小、色澤,觸檢彈性,檢查肺實質有無壞死、萎陷、氣腫、水腫、淤血、膿腫、實變、結節、纖維素性滲出物等。剖開一側支氣管淋巴結,檢查有無出血、淤血、腫脹、壞死等。必要時剖檢氣管、支氣管。

7.2.3
肝臟 視檢肝臟形狀、大小、色澤,觸檢彈性,觀察有無淤血、腫脹、變性、黃染、壞死、硬化、腫物、結節、纖維素性滲出物、寄生蟲等病變。剖開肝門淋巴結,檢查有無出血、淤血、腫脹、壞死等。必要時剖檢膽管。

7.2.4
脾臟 視檢形狀、大小、色澤,觸檢彈性,檢查有無腫脹、淤血、壞死灶、邊緣出血性梗死、被膜隆起及粘連等。必要時剖檢脾實質。

7.2.5
胃和腸 視檢胃腸漿膜,觀察大小、色澤、質地,檢查有無淤血、出血、壞死、膠凍樣滲出物和粘連。對腸系膜淋巴結做長度不少於20厘米的弧形切口,檢查有無淤血、出血、壞死、潰瘍等病變。必要時剖檢胃腸,檢查黏膜有無淤血、出血、水腫、壞死、潰瘍。

7.3 胴體檢查

7.3.1
整體檢查 檢查皮膚、皮下組織、脂肪、肌肉、淋巴結、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漿膜有無淤血、出血、疹塊、黃染、膿腫和其他異常等。

7.3.2淋巴結檢查 剖開腹部底壁皮下、後肢內側、腹股溝皮下環附近的兩側腹股溝淺淋巴結,檢查有無淤血、水腫、出血、壞死、增生等病變。必要時剖檢腹股溝深淋巴結、髂下淋巴結及髂內淋巴結。

7.3.3腰肌 沿薦椎與腰椎結合部兩側肌纖維方向切開10厘米左右切口,檢查有無豬囊尾蚴。

7.3.4腎臟 剝離兩側腎被膜,視檢腎臟形狀、大小、色澤,觸檢質地,觀察有無貧血、出血、淤血、腫脹等病變。必要時縱向剖檢腎臟,檢查切麵皮質部有無顏色變化、出血及隆起等。

7.4 旋毛蟲檢查 取左右膈腳各30克左右,與胴體編號一致,撕去肌膜,感官檢查後鏡檢。

7.5
復檢 官方獸醫對上述檢疫情況進行復查,綜合判定檢疫結果。

7.6 結果處理

7.6.1
合格的,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加蓋檢疫驗訖印章,對分割包裝的肉品加施檢疫標志。

7.6.2 不合格的,
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處理通知單》,並按以下規定處理。

7.6.2.1
發現患有本規程規定疫病的,按6.2.2.1、6.2.2.2和有關規定處理。

7.6.2.2
發現患有本規程規定以外疫病的,監督場(廠、點)方對病豬胴體及副產品按《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處理,對污染的場所、器具等按規定實施消毒,並做好《生物安全處理記錄》。

7.6.3
監督場(廠、點)方做好檢疫病害動物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

7.7官方獸醫在同步檢疫過程中應做好衛生安全防護。

8.檢疫記錄

8.1
官方獸醫應監督指導屠宰場(廠、點)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處理等環節各項記錄。

8.2
官方獸醫應做好入場監督查驗、檢疫申報、宰前檢查、同步檢疫等環節記錄。

8.3 檢疫記錄應保存12個月以上。

3. 對生豬定點屠宰檢疫監督有哪些措施

一、按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的規定,必須具備生豬定點屠宰場條件和屠宰加工場所動物防疫條件,健全檢疫設備、消毒設施、有病害生豬及生豬產品無害化處理設施,依法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二、加強對工作人員生豬屠宰檢疫、食品安全監管法律知識的教育培訓,增強食品質量安全和動物防疫衛生安全意識。
三、收購生豬必須經產地檢疫和「瘦肉精」等禁用葯物檢測,並檢疫、檢測合格。
四、定時進購生豬,定時入庫,配合檢疫員對進購的生豬進行健康檢查、「瘦肉精」等禁用葯物抽檢和產地檢疫證的核查和登記工作,做到證物相符,並填寫屠宰檢疫記錄。未經動物檢疫員檢疫、檢驗或檢疫、檢驗不合格的生豬不得進場屠宰。
五、經宰前(後)檢疫不合格的生豬及生豬產品,要在檢疫員的依法監督下,由屠宰場進行無害化處理,並建立病害生豬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檔案。
六、在與駐場檢疫員商定的規定時間內進行生豬屠宰加工,檢疫人員不在場時,不得進行屠宰加工,否則按未經檢疫屠宰生豬處理。
七、未經檢疫人員同步檢疫屠宰的生豬產品,檢疫人員不得對該生豬產品加蓋檢疫驗訖印章、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八、《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採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和動物、動物產品,並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九、《動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動物屠宰加工場所,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十、《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屠宰、經營、運輸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罰款;對貨主以外的承運人處運輸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違反《動物防疫法》規定,未經檢疫屠宰生豬的,依法從重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畜禽在屠宰時遇病禽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宰前檢驗發現病畜禽時,根據疾病的性質、病勢的輕重以及有無隔離條件等需要做出禁宰、急宰、緩宰等處理。

5. 屠宰檢疫結果如何處理

動物檢疫員按照屠宰檢疫的有關國家和行業標准實施屠宰檢疫。動物屠宰前應當逐頭進行臨床檢查,健康的動物方可屠宰;患病動物和疑似患病動物按照有關規定處理。檢疫合格的動物產品,加蓋驗訖印章或加封檢疫標志,出具檢疫證明。檢疫不合格的動物產品,貨主應當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監督下,按《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2006)規定作焚毀、深埋等方式處理,以確保食用動物產品安全。

6. 屠宰過程中肉雞的檢驗程序有哪些雞體的預冷減菌對雞肉的食用品質是否有影響

(1)宰前檢驗①肉雞應來自非疫區。屠宰企業不得接受運輸過程中死亡的、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來源不明或證明不全的肉雞。②供宰肉雞應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宰前檢驗。宰前檢驗應考慮初級生產的相關信息,如肉雞飼養情況、用葯及疫病防治情況等,並按照有關程序觀察活動物的外表,如肉雞的行為、體態、身體狀況、體表、排泄物及氣味等。對有異常症狀的動肉雞隔離觀察,測量體溫,並作進一步獸醫檢查。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測。③對判定為不適宜正常屠宰的肉雞,應按照有關獸醫規定處理。④應將宰前檢驗的信息及時反饋給飼養場和宰後檢驗人員,並做好宰前檢驗記錄。 (2)宰後檢驗①宰後對肉雞頭部、體和內臟的檢驗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程序和標准執行。②應利用初級生產和宰前檢驗信息和宰後檢驗結果,判定雞肉是否適合人類食用。③感官檢驗不能准確判定雞肉是否適合人類食用時,應進一步檢驗或檢測。④廢棄的雞肉,應做適當標記,並用防止與其他肉類交叉污染的方式處理。廢棄處理應做好記錄。⑤為確保能充分完成宰後檢驗,主管獸醫有權減慢或停止屠宰加工。⑥宰後檢驗應做好記錄,宰後檢驗結果應及時分析,匯總後上報檢驗檢疫部門,並反饋給飼養場。 宰後使用添加減菌液的螺旋式預冷機對雞體進行正確的預冷減菌可顯著提高雞肉的品質。主要表現在:一是改善雞肉的保水性、嫩度等;二是減少雞體微生物數量,延長雞體和雞肉的貨架期。肉雞宰後通過分階段預冷可以降低雞肉的汁液損失,同時宰後預冷處理能夠改善雞肉的亮度值和紅度值,可提高雞肉的消費者接受度;預冷過程中的螺旋水沖洗作用和水中含有的次氯酸鈉對雞體表面的腐敗菌和致病菌具有較好的減少和抑製作用,這樣不僅能延長體和雞肉的貯藏時間,還能減少體在分割及加工過程中的交叉污染,極大提高產品的安全品質。正確的預冷減菌工藝可分三段式:第一段水溫為20℃左右,並加入次氯酸鈉(<100毫克/千克),時間為10分鍾;第二段水溫度為12℃左右,加入次氯酸鈉(<50毫克/千克),時間為10分鍾;第三段水溫為0~4℃,不能加入次氯酸鈉,時間為10~15分鍾。

7. 豬進入屠宰場後,檢疫和監督操作程序主要有哪些

進入屠宰場的生豬,須先查清產地檢疫證明、畜禽運輸檢疫證明和運輸工具消毒證明,並注意其有效期。

8. 生豬屠宰檢疫規程

豬屠宰檢疫規程:
1、對進入定點屠宰場的生豬進行初步篩查;首先是檢驗檢疫,進入生豬前必須有車輛運輸消毒證明、產地檢疫合格證明等相關證明,查明待宰生豬的來源、數量、途中發病、死亡等情況,查驗免疫標識,進行「瘦肉精」抽樣檢驗;其次是臨床檢查,觀察進境生豬的體表、精神狀態、營養狀況及採食情況。另外,進入豬群的血樣必須進行ASF檢測。
2、宰前做群體檢查。對宰圈生豬在靜態、動態、呼吸狀態、排泄行為、飲水、飲食等方面再次進行巡視,一旦發現異常豬群要立即隔離,並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處理。個別檢驗一般採用聽、觸、視三種方式,對豬群的呼吸頻率、體溫、心率、視覺粘膜、皮膚、被毛等進行檢查。
3、屠宰同步檢疫是指在屠宰過程中,對每頭生豬進行全身部位檢疫。首先要做體表和頭蹄檢查,觀察體表皮膚有無紅斑、疹塊或出血點,檢查生豬頭部兩側的下頜淋巴結是否腫大、出血壞死,患者患上無咽炭疽,蹄及口腔粘膜有無潰瘍、水泡等口蹄疫症狀,切開兩側咬肌檢查,二是內臟檢查,術中觀察胸腹有無纖維性滲出物及積液,有無粘連,腸系膜淋巴結有無腸炭疽、胃粘膜發生潰瘍、出血、壞死。檢測心臟心包膜切開後是否發生變性、壞死、有無贅生物和虎斑心、肺肺實質是否水腫、壞死、肝肝臟是否腫脹、出血、壞死、脾脾臟顏色及其異常腫大等內臟有無豬丹毒、CSF、ASF等病灶;三是胴體檢查,重點檢查淋巴結、肌肉、脂肪、腎等有無腫塊、出血壞死病變,切開腰肌檢查有無豬囊尾蚴,膈肌部分取樣鏡檢感染旋毛蟲。
4、宰後復檢是根據宰前檢查和屠宰同時檢疫的實際情況,由官方獸醫進一步實施宰後復檢,並對檢疫結果進行綜合判斷和處理。在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對檢疫不合格豬肉產品出具《動物檢疫處理通知書》,對經檢疫合格的豬肉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經檢疫合格的豬肉產品進行檢疫檢驗,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並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定,對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等活動中的動物防疫實施監督管理。

9. 宰後檢疫後的處理包括哪兒些內容

生豬屠宰同步檢疫檢查內容有:
來源於:生豬屠宰檢疫規程

同步檢疫即與屠宰操作相對應,對同一頭豬的頭、蹄、內臟、胴體等統一編號進行檢疫。
1 對頭蹄及體表進行檢查
視檢體表的完整性、顏色,檢查有無本規程規定疫病引起的皮膚病變、關節腫大等。
觀察吻突、齒齦和蹄部有無水皰、潰瘍、爛斑等。
放血後退毛前,沿放血孔縱向切開下頜區,直到頜骨高峰區,剖開兩側下頜淋巴結,視檢有無腫大、壞死灶(紫、黑、灰、黃),切面是否呈磚紅色,周圍有無水腫、膠樣浸潤等。

剖檢兩側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檢查有無豬囊尾蚴。
2 對內臟進行檢查
取出內臟前,觀察胸腔、腹腔有無積液、粘連、纖維素性滲出物。檢查脾臟、腸系膜淋巴結有無腸炭疽。取出內臟後,檢查心臟、肺臟、肝臟、脾臟、胃腸、支氣管淋巴結、肝門淋巴結等。

心臟
視檢心包,切開心包膜,檢查有無變性、心包積液、滲出、淤血、出血、壞死等症狀。在與左縱溝平行的心臟後緣房室分界處縱剖心臟,檢查心內膜、心肌、血液凝固狀態、二尖瓣及有無虎斑心、菜花樣贅生物、寄生蟲等。

肺臟
視檢肺臟形狀、大小、色澤,觸檢彈性,檢查肺實質有無壞死、萎陷、氣腫、水腫、淤血、膿腫、實變、結節、纖維素性滲出物等。剖開一側支氣管淋巴結,檢查有無出血、淤血、腫脹、壞死等。必要時剖檢氣管、支氣管。

肝臟
視檢肝臟形狀、大小、色澤,觸檢彈性,觀察有無淤血、腫脹、變性、黃染、壞死、硬化、腫物、結節、纖維素性滲出物、寄生蟲等病變。剖開肝門淋巴結,檢查有無出血、淤血、腫脹、壞死等。必要時剖檢膽管。

脾臟 視檢形狀、大小、色澤,觸檢彈性,檢查有無腫脹、淤血、壞死灶、邊緣出血性梗死、被膜隆起及粘連等。必要時剖檢脾實質。
胃和腸
視檢胃腸漿膜,觀察大小、色澤、質地,檢查有無淤血、出血、壞死、膠凍樣滲出物和粘連。對腸系膜淋巴結做長度不少於20厘米的弧形切口,檢查有無淤血、出血、壞死、潰瘍等病變。必要時剖檢胃腸,檢查黏膜有無淤血、出血、水腫、壞死、潰瘍。

3 對胴體進行檢查
整體檢查 檢查皮膚、皮下組織、脂肪、肌肉、淋巴結、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漿膜有無淤血、出血、疹塊、黃染、膿腫和其他異常等。
淋巴結檢查
剖開腹部底壁皮下、後肢內側、腹股溝皮下環附近的兩側腹股溝淺淋巴結,檢查有無淤血、水腫、出血、壞死、增生等病變。必要時剖檢腹股溝深淋巴結、髂下淋巴結及髂內淋巴結。

腰肌 沿薦椎與腰椎結合部兩側肌纖維方向切開10厘米左右切口,檢查有無豬囊尾蚴。
腎臟
剝離兩側腎被膜,視檢腎臟形狀、大小、色澤,觸檢質地,觀察有無貧血、出血、淤血、腫脹等病變。必要時縱向剖檢腎臟,檢查切麵皮質部有無顏色變化、出血及隆起等。
4 旋毛蟲檢查 取左右膈腳各30克左右,與胴體編號一致,撕去肌膜,感官檢查後鏡檢。
5 復檢 官方獸醫對上述檢疫情況進行復查,綜合判定檢疫結果。
6 結果處理
檢疫合格的,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加蓋檢疫驗訖印章,對分割包裝的肉品加施檢疫標志。
檢疫不合格的, 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處理通知單》,並按以下規定處理。
發現患有本規程規定疫病的,按有關規定處理。

發現患有本規程規定以外疫病的,監督場(廠、點)方對病豬胴體及副產品按《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處理,對污染的場所、器具等按規定實施消毒,並做好《生物安全處理記錄》。

監督場(廠、點)方做好檢疫病害動物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
7官方獸醫在同步檢疫過程中應做好衛生安全防護。
8.檢疫記錄
官方獸醫應監督指導屠宰場(廠、點)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處理等環節各項記錄。
官方獸醫應做好入場監督查驗、檢疫申報、宰前檢查、同步檢疫等環節記錄。
檢疫記錄應保存12個月以上。

10. 畜禽宰後檢驗的具體內容有哪些,檢驗後的肉主要有幾種處理方法

獸醫化驗員主要工作幫助獸醫診斷疾病像醫院門診面檢驗科檢查各項內容 物檢疫員主要工作:1.物進行檢查沒傳染病;2.物加工產品進行檢查沒傳染病比豬肉、牛肉、羊肉、禽、蛋等進行檢查確保食品安全

閱讀全文

與宰前檢疫後處理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29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04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55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3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18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6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1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6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2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794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4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09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6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1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