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肌缺血的症狀吃什麼葯
心肌缺血指的是心肌耗氧量和冠狀動脈供氧、供血之間不平衡導致的心肌損害。缺血時可能引起氧化代謝障礙,促進無氧代謝,導致無氧代謝產物堆積,如乳酸堆積。臨床通常表現為胸悶、乏力、眩暈等,嚴重時可表現為心絞痛、心力衰竭等。心肌嚴重缺血時,可選擇以下葯物治療:
1、硝酸酯類葯物:較為常見的葯品就是硝酸甘油片。硝酸酯類葯物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明確,可通過擴張動靜脈、擴張冠狀動脈來降低心臟負荷,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緩解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狀,但要避免低血壓等並發症;
2、β受體阻斷劑:可改善心肌缺血症狀,抑制心肌收縮力的增強和心率的加快。改善心肌供氧和需氧間的平衡,改善心肌代謝等,常見的有美托洛爾、阿替洛爾等。但注意禁用於嚴重的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等疾病患者;
3、鈣拮抗劑:心肌缺血患者還可選擇鈣拮抗劑類葯物,如硝苯地平、地爾硫䓬等,可降低血壓、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心肌收縮等。
此外,由於心肌缺血的發生,與冠心病、高血脂、血栓等病情有關,往往對有相關情況的患者,還需要加用降血脂葯物、抗血小板葯物、溶栓葯物、抗凝葯物。因此患者之間病情程度和臨床症狀不同,使用葯物治療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醫生建議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如患者病情較為嚴重,葯物治療可能功效並不明顯,還可選擇其他治療方式,如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進行冠狀動脈搭橋術等,來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2. 56歲老人心肌缺血,應該怎麼辦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心臟的供血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存在著波動,但這種波動經過機體自身調節,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恆定,保證心臟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種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經機體調節不能滿足心臟工作需要,這就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
心臟為什麼會缺血呢?血壓降低、主動脈供血減少、冠狀動脈阻塞,可直接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瓣膜病、血粘度變化、心肌本身病變也會使心臟供血減少。還有一種情況,心臟供血沒有減少,但心臟氧需求量增加了,這是一種相對心肌缺血。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叫冠狀動脈,開口在升主動脈內。
臨床顯示: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狹窄。而冠狀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就是大家常說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禍首」。
心肌缺血對心臟和全身都可能帶來許多不利影響。氧是心肌細胞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而氧是通過血液輸送給細胞的。心臟沒有「氧倉庫」,完全依賴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會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後果是心肌細胞有氧代謝減弱,產能減小,使心臟活動時必需的能量供應不足,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時,代謝的廢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時地清除,易產生不利影響。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終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縮,通常會出現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縮,就會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這種情況突然發生,就會出現非常危險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就常與這種情況相關
心肌缺血還會損害舒張功能。收縮不良和舒張不良結合起來,易導致心室充盈壓升高,引起肺充血,還可引起復雜的物質代謝紊亂和心肌電活動失常。因此,一旦出現心肌缺血,應找准病因對症治療,才可避免潛在的嚴重後果。
心機缺血 是冠心病的一種,治療方案為選擇硝酸脂類葯物(如單硝酸異山梨脂或其緩釋劑型),作用為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還應該服用他汀類葯物(如阿伐他汀、辛伐他汀)一方面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一方面穩定動脈斑塊,防止斑塊脫落形成血栓,造成中風等。
所謂無症狀心肌缺血是指冠心病診斷已確定的頰咼揮辛俅殘慕釋粗⒆矗��?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心肌缺血的客觀指標,如心電圖典型缺血性ST段變化等,它是冠心病的一種特殊類型。但由於無症狀往往被人們所忽視。
無症狀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視,主要是由於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現,大約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無心絞痛發作史;但近90%的屍檢中,發現這些人均有嚴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美國約2%~4%貌似健康的無症狀的中年人,檢查發現有明顯的冠脈病變和無症狀心肌缺血發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發作前,心電圖可檢出無症狀心肌缺血與猝死之間可能有因果關系。此外,有人報道,美國每年有45萬人猝死,其中20%~50%死於緩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時,常伴有無症狀心肌缺血。亦有人對5209例冠心病病人進行30年隨訪觀察中發現,25%的心肌梗死是無症狀的,其10年內死亡率為84%。結果表明,無症狀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與有症狀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沒有症狀,這表明梗死周圍心肌有殘餘缺血,這種殘餘缺血往往導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醫學上將無症狀心肌缺血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Ⅰ型、安全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此型無症狀,是偶然被發現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計在完全無冠心病症狀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佔2%~5%。其預後與心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後的無症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後雖無心絞痛但確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較為多見。此型患者預後較Ⅰ型更為不良,尤其當左心室功能異常時,其死亡率為5%~6%。
Ⅲ型、心絞痛伴有無症狀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絞痛患者中70%~80%同時存在無症狀心肌缺血,並且可發生在不同類型的心絞痛中。必須指出,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伴有無症狀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經治療後症狀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這是預後不良的重要指標。
因此,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它可影響各型冠心病的預後,所以應積極診斷與治療。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飲食,六個字,低脂肪高纖維。情緒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時排便,不能過度勞累。
治療心肌缺血的中成葯
家庭常用治療心肌缺血的中成葯有以下幾種 :
丹參片 :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黏度和血凝等作用。適用於血瘀症的胸痹病人。
復方丹參片 :由丹參、三七、冰片等組成。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護缺血心肌和改善微循環等作用。有片劑和滴丸兩種。適用於心絞痛急性發作 ,也用於預防心絞痛發作。
麝香保心丸 :由麝香、蘇合香酯、牛黃、肉桂、蟾酥、冰片、人參提取物等組成。具有抑制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上升 ,減輕血管內皮細胞損害 ,抑制動脈內膜增生 ,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 ,起效迅速 ,適用於心絞痛急性發作 ,或用於預防或減輕心絞痛發作。
地奧心血康 :由特有的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體總皂甙精製而成。具有增加冠脈流量和心肌營養血流量、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作用。尤適用於胸悶為主的病人或氣滯血瘀型胸痹患者。心動過緩者慎用。
心可舒 :由丹參、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等組成。有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環、增強心肌收縮、改善心室舒張功能等作用。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胸痹病人。
冠脈寧 :由丹參、當歸、紅花、血竭、雞血藤、延胡索、桃仁、何首烏、黃精等組成。有增加冠脈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黏度等作用。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胸痹患者。孕婦忌用。
通心絡 :由人參、水蛭、全蠍、土鱉蟲、蜈蚣、蟬蛻、赤芍、冰片等組成。有增加冠脈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 ,調節血脂 ,降低血黏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並有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等作用。
適用於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
諾迪康 :為藏葯 (聖地紅景天 )。有改善心肌缺血 ,調節血脂、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胸痹患者。
銀杏葉制劑 :(百路達、斯泰隆、腦恩、天保寧、杏靈顆粒 )為銀杏葉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質 ,能改善心肌缺血 ,降低血黏度和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等。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胸痹病人。以上葯物具體服用方法見說明書。
3. 心肌缺血該怎麼治療可以手術嗎
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機體器官會逐漸衰竭,而心臟也是非常容易出問題的一個重要器官,比如說中老年人得心肌缺血,心臟衰竭,得冠心病的概率也是非常高的。心肌缺血這個問題是非常常見的,心肌缺血應該如何治療呢?大家需要注重以下這些治療方法。
一、葯物治療
在輕微心臟缺血的時候,葯物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法,因為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針對於心肌缺血的葯物,通過葯物調理可以改善心臟的血液循環,緩解心肌的負擔,促進心肌的供血。
二、介入治療
如果葯物治療不能夠改善心肌缺血的問題,就需要積極進行介入治療。所謂的介入治療其實就是冠脈造影,通過一些方法把造影劑打入到心臟當中,從而判斷到底是哪根血管出現了問題,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進行搭橋手術。
三、手術治療
如果心肌缺血的問題較為嚴重,千萬不能夠掉以輕心,通過手術治療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方法,比如說可以通過血管吻合,也可以進行心臟的移植等,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治療方案。
到底哪些症狀提醒大家出現了心肌缺血的問題呢?很多人都不重視,所以導致心臟問題越來越嚴重,如果大家出現了以下這些症狀,要小心可能是心肌缺血。
一、胸痛
在健康的情況下的心臟不會產生疼痛感,而當心肌缺血,血液供應不足的時候,則會由於代謝產物的堆積以及異常的電活動而導致心臟部位的疼痛。患者會出現無誘因的胸痛或者是在勞累情緒緊張的情況下出現心臟部位的疼痛,這都提示有可能心肌缺血。
二、胸悶
心肌缺血的時候,心臟的工作能力會下降,所以血液供應不足,身體會出現缺氧的表現,患者會感覺到胸悶喘不過來氣。
三、心律失常
另外還有一些患者會由於心肌缺血而引發心律失常,比如說心跳過快或者是心動過緩,也有些患者心率不齊。
心肌缺血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導致心臟缺血壞死或者是導致機體其他的器官功能衰竭,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心肌缺血的治療。如果生活當中出現了胸悶胸痛或者是心律失常等症狀,一定要及時檢查治療。
4. 老媽心肌缺血,怎麼辦
你好!首先祝你老媽早日恢復健康!沖著你的這份孝心,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心肌缺血」的問題。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也叫缺血性心臟病。顧名思義,即營養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壁上有動脈粥樣斑塊,斑塊使管腔變狹窄,造成了心肌缺血,表現為心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驟停(或稱心源性猝死)。
但是,冠狀動脈粥楊硬化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惟一原因,很多原因都可引起心肌缺血。
……
2)治療原則
即使經過診斷,只是輕微的心肌缺血,並沒有冠心病,但心肌缺血畢竟是一個健康的紅燈信號,如果不經過科學的治療和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將來還是有發展成冠心病的可能的。
速效救心丸由於能很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肌缺血,而且安全性很高,所以對於這樣的患者服用速效救心丸會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3)飲食治療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飲食,六個字,低脂肪高纖維。
情緒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時排便,不能過度勞累。
……
5)中葯成葯
常用治療心肌缺血中成葯有以下幾種:
1. 丹參片: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黏度和血凝等作用。適用於血瘀症的胸痹病人。
2. 復方丹參片:由丹參、三七、冰片等組成。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護缺血心肌和改善微循環等作用。有片劑和滴丸兩種。適用於心絞痛急性發作,也用於預防心絞痛發作。
3. 麝香保心丸:由麝香、蘇合香酯、牛黃、肉桂、蟾酥、冰片、人參提取物等組成。具有抑制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上升,減輕血管內皮細胞損害,抑制動脈內膜增生,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起效迅速,適用於心絞痛急性發作,或用於預防或減輕心絞痛發作。
4. 地奧心血康:由特有的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體總皂甙精製而成。具有增加冠脈流量和心肌營養血流量、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作用。尤適用於胸悶為主的病人或氣滯血瘀型胸痹患者。心動過緩者慎用。
5. 心可舒:由丹參、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等組成。有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環、增強心肌收縮、改善心室舒張功能等作用。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胸痹病人。
6. 冠脈寧:由丹參、當歸、紅花、血竭、雞血藤、延胡索、桃仁、何首烏、黃精等組成。有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等作用。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胸痹患者。孕婦忌用。
7. 通心絡:由人參、水蛭、全蠍、土鱉蟲、蜈蚣、蟬蛻、赤芍、冰片等組成。有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調節血脂,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並有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等作用。適用於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
以上葯物具體服用方法見說明書。
6)食療膳方
1. 韭白粳米粥
取粳米100克,韭白30克。韭白洗凈,粳米淘凈。韭白、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2. 玉米粉米粥
用粳米100克,玉米粉50克。粳米洗凈,玉米粉放入大碗內,加冷水調稀。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九成熟,將玉米粉糊倒入,邊倒邊攪,繼續用文火煮至玉米爛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註:此為食療,可以長時食用。注意每次不可蒸太多,以免浪費。
7)運動處方
1. 運動方式
根據病情、體能狀況及愛好,選擇一項或幾項合適的運動方式。對心臟功能有益的運動有多種,包括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登山、做體操、跳舞、打乒乓球、打太極拳、上下樓梯等。這些運動主要為動用全身大肌群的、有節奏的有氧運動,以鍛煉耐力為主,可以改善心臟、肺功能及糖、脂肪代謝。
2. 運動強度
因為不同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變程度差別很大。所以適合的運動強度也有很大不同,與健康人相比差別更加明顯。患者在開始運動前,一定要經過心臟康復專科醫生的檢查、評定,以了解冠心病嚴重程度,是否可以在院外進行運動。以及適合個人的運動強度。
一般地說,如果患者沒有服用減慢心率的葯物。在運動中脈搏比運動前增加15--20次/分:停止運動後5分鍾左右,脈搏可恢復至運動前水平,這樣的運動強度比較合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體能改善,對運動的適應性增加,運動強度可適當增加。
此外,患者在活動中感到有些發熱、勞累,但停止活動後不久,疲勞應該減輕或消失,自我感覺輕松舒適,並且不影響當天飲食和睡眠。
3. 頻率時間
每天活動一次或隔天活動一次,每次活動(包括准備活動及整理活動)2O--4O分鍾。
按照上述運動處方開始運動時,需注意對健康狀況進行自我監督。因為運動處方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還需要定期到醫院復診,以便根據檢查結果適當地調整運動處方。
如果患者在運動期間病情出現變化。應及時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4. 注意事項
① 運動要嚴格按運動處方進行。既不「保守」也不「激進」。同時,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② 活動前要做好准備活動。活動後應通過整理活動充分放鬆,避免運動突然開始或突然停止。
③ 如果在運動中出現胸悶、胸痛、憋氣,頭暈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④ 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急救葯品,出現心絞痛等症狀時,可及時服用。
⑤ 不要進行爆發性或過於劇烈的運動,尤其是不要參加競爭性強的比賽或運動。
⑥ 飯前、飯後不要立即運動。陰天、悶熱或寒冷天氣時,應減少活動量或暫停活動。運動後不要立即洗熱水浴,應休息20多分鍾後進行溫水淋浴。
8)防治要則
1. 生活調理
要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在日溫差變化大時,注意保暖。起居應有規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穩,萬勿大喜大悲、憂愁郁悶。禁止吸煙飲灑。
2. 控制體重
肥胖者要設法減肥,減少食物的總熱能卡;不宜過多地飽食,並通過體力活動、鍛煉來減輕體重,務使達到較理想水平。
3. 「脖子移動的時候還會卡卡的響」考慮為頸椎疾患,出現頭暈應該與此有關,建議適當多做頸椎運動。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葯,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5. 老年人心肌缺血吃什麼葯
你 好!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心臟的供血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存在著波動,但這種波動經過機體自身調節,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恆定,保證心臟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種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經機體調節不能滿足心臟工作需要,這就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病因臨床顯示,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是冠狀動脈(偶見肺動脈)狹窄。而冠狀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就是大家常說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禍首」。 心肌缺血症狀表現心肌缺血對心臟和全身都可能帶來許多不利影響。氧是心肌細胞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而氧是通過血液輸送給細胞的。心臟沒有「氧倉庫」,完全依賴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會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後果是心肌細胞有氧代謝減弱,產能減小,使心臟活動時必需的能量供應不足,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時,代謝的廢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時地清除,易產生不利影響。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終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縮,通常會出現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縮,就會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這種情況突然發生,就會出現非常危險的心源性休克。 目前無症狀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視,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安全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此型無症狀,是偶然被發現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計在完全無冠心病症狀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佔2%~5%。其預後與心絞痛患者相似。 心肌梗死後的無症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後雖無心絞痛但確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較為多見。此型患者預後較Ⅰ型更為不良,尤其當左心室功能異常時,其死亡率為5%~6%。 心絞痛伴有無症狀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絞痛患者中70%~80%同時存在無症狀心肌缺血,並且可發生在不同類型的心絞痛中。必須指出,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伴有無症狀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經治療後症狀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這是預後不良的重要指標。 心肌缺血的診斷檢查,心肌缺血也可能呈現無症狀和體征,而臨床檢查有心肌缺血的證據,如ST段改變、心肌灌注缺損和室壁運動異常等。通常在發生冠狀動脈阻塞後,即出現下述改變: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局部供血量和需血量比例發生了改變,冠狀竇血氧含量降低;心肌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減弱;左心室舒張壓升高;ECG改變,例如ST段抬高或壓低;胸部不適等。但這些異常往往在較短時間內發生,患者有可能永遠不出現胸部不適。 臨床檢查心肌缺血的方法有:病史、ECG(靜息、運動或動態ECG監測)、收縮期的局部室壁運動、心肌的舒張功能、心肌代謝。 有關無症狀心肌缺血假說:缺血面積較小;有側支循環;缺血時間較短;心絞痛警報系統有缺陷;患者否認;疼痛閾較高等。 關於無症狀心肌缺血的臨床意義有幾點應該強調:無症狀心肌缺血確實存在,某些患者可能與心性猝死有關。對於緩解缺血的療效,冠狀動脈血運重建術(例如PCI或CABG)優於葯物治療。如果實施下列手段:將抗缺血葯應用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劑量或FDA規定的最大劑量,血脂降至NCEP指南規定的標准,應用阿司匹林、ACE抑制劑、β阻滯劑,戒煙,控制血壓,減輕體重,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鍛煉和控製糖尿病等,就有可能縮小葯物治療組和血運重建組療效的差距。 心肌缺血並發症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肥厚、左心室擴大,並逐漸發展成心衰,心肌缺血可引起各種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顫、病竇綜合症、傳導阻滯、心動過速等。部分病人有心絞痛、心肌梗塞病史,常伴有高血壓。 心肌缺血的治療心肌缺血採用葯物治療,治療葯物有好多種,包括西葯和中葯。西葯是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如硝酸脂類葯物。中葯是實現人體的益氣、活血、通絡,使血液的流動性變強而增加心臟的供血。 心肌缺血預防與保健: 1.善待症狀,處驚不變。對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確對待,既不掉以輕心,又不過於憂慮,在病情劇變發作時,不緊張驚慌,保持平和心態,泰然處之。除按醫囑服葯,把精力投入食療,飲食上做到:雜:粗細糧搭配;混:葷素搭配,以素為多;淡:低鹽少糖,清淡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飲酒吸煙。 2.動靜結合,勞逸適度。一天中,躺著或稍微抬起雙腿坐著休息幾次,每次15至20分鍾。放鬆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對於上班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來說,一天應該從桌旁站起來數次,每次3至5分鍾。 3.休閑娛樂,輕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閑時間用於文化娛樂活動。活動中,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4.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應少於7—8小時。應該在晚上8點15分至8點30分就准備入睡。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的午睡,可以維護他們的心血管系統免於過度緊張。不要用任何活動形式來代替人所絕對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與工作量成比例。 5.心理緊張時,不要在房內踱來踱去,最好是躺一會兒或乾脆把雙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鍾。 6.凡是血壓正常或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間睡眠少的人),要在睡眠時把腿部的床稍墊高了7至10厘米。這有助於迅速入睡和睡覺得香甜。開始,可能會出現血液流向頭療的感覺,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會人。為減輕這種感覺可以使用較高的枕頭。重要的是,要使雙腿和下肢稍高於心臟的水平線。不過,血壓低於100/60的人不要這樣做。 7.輕松的保健晨操總是有益的,但在起床後,不要馬上胡亂地增加身體負擔,尤其不要跑步。 8.早晨空腹時,一定是喝些稀的東西,如一杯涼茶、果汁等。 9.不要站著吃東西。站著吃東西及邊走邊吃,會給心血系統增加額外負擔。應該始終坐著吃飯,並且一定要有20—30分鍾躺著或坐著午休。此後,也不要馬上投入緊張的活動。 希望對你有用!
6. 老年人術後一年,心肌缺血怎麼緩解呢
引言:因為大多數老年人年齡比較大,身體抵抗力也會有明顯的降低,體質較虛弱,那麼就會給疾病有很大程度趁虛而入的機會。會導致身體出現很多疾病,造成身體上的不適感,稍不注意,在治療上就比較麻煩。作為子女就應當清晰地了解心肌缺血這一病情,並且要知道如何預防,如何緩解,這樣可以後期幫助老人進行治療。所以今天小編想分享的話題就是,老年人術後一年心肌缺血應當如何緩解?
7. 心肌缺血應該怎樣調理
心肌缺血很容易會導致心肌梗塞,而大部分的患者是沒有任何症狀,而最初患有心肌缺血時也會出現明顯的症狀,比如說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等。死亡率是比較高的,所以說大家對於如何調理也比較關注,心肌缺血怎麼調理才是比較好的呢?
心肌缺血很容易出現在中老年人群身上,最初時可能症狀並不會很明顯,但是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控制,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並發症,所以說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必須要做好預防措施,只要在生活的小細節上注意起來,這一類的病情還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8. 心肌缺血怎麼治療
[就診科室]
心血管內科
[流行病學]
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病因]
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為血壓降低、主動脈供血減少、冠狀動脈阻塞,可直接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瓣膜病、血黏度變化、心肌本身病變也會使心臟供血減少。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次還有炎症(風濕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種。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重要危險因素為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吸煙、肥胖、體力活動少、高齡等。
[臨床症狀]
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胸悶、心悸、氣短、呼吸困難等。
[危害]
本病影響循環系統功能,嚴重者還會引起心肌梗死。
[並發症]
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肌病,可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
[檢查]
心臟超聲、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診斷]
心電圖檢查是本病重要的檢查診斷方法。
[飲食建議]
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過於油膩或高脂肪食物。
[治療原則]
可通過葯物緩解,也可進行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
[治癒性]
本病較難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