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孫過庭書譜沒有提到哪些學習方法

孫過庭書譜沒有提到哪些學習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4 00:05:12

A. 孫過庭的《書譜》寫了什麼為何成為每個書法人的必修書

十二、創作

(1),要「意先筆後」, 不可信手而書,要知「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2),注意五乖五合,合則流媚,乖則凋疏。

五合: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

五乖: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

「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蒙無所從。」

(3),注意留與速。

「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何謂淹留?「能速不速謂淹留。」何謂賞會?「因遲就遲,詎名賞會。」也就是說,當快則快,當慢則慢,要有節奏地書寫。

(4),骨氣與遒麗。

當「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麗加之。」「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而體質存焉。若遒麗居優,骨氣將劣,則不成體。」強調骨力之重要。

(5),必須避免的問題。

「質直者,則 不遒。剛很者,又掘強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滯澀。遲重者,終於蹇純。輕瑣者,染於俗吏。斯皆獨行之士,偏玩所乖。」然而有的人偏偏要這樣。

(6),要「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歸自遠。」

創作是字內功與字外功的綜合展示,即書品與人品的綜合展示。

學習必須以賢者為師,創作必須以我為主。要情深意足,有感而書,千萬不要「意違勢屈」 勉強而書,因為「尚情」 是書法藝術的總原則。情。是書法藝術的命脈,情不為法囿,法隨情生,情到法顯。

創作要敢於創新。在傳統的基礎上敢於張揚自己的個性和特長,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張揚自己的風格。

創作尤重「勢」,順勢而書,有了筆勢,字才通氣,有氣字則活。有了氣勢,作品才神采奕奕。有了氣韻,作品才有韻律感、立體感,情趣就寓於其中。勢隨情而生,情隨勢而揚。得勢,精氣神就在其中了!

十三,寫《書譜》的本意

孫過庭為什麼要寫《書譜》?他在談到「五合」、「五乖」之後說:「企學者希風敘妙,雖述猶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庸味,輒效所明,庶欲既往之風規,導將來之器識,除繁去濫,睹跡明心者焉。」

龐存周教授在譯文中說:「我(孫過庭)沒有考慮過我認識的粗淺,願意把我所有的體會貢獻出來,希望盡可能的闡述明白古代著名書家的高風良范,啟發有志書法的後賢的思考,拋開繁冗庸俗蕪雜的東西,揣摩古賢的手跡,從而領會到真正的書法藝術。」

從此文中我們就十分清楚地了解孫過庭寫《書譜》的真實意圖和意義,即他希望用古代著名書家的高風良范,來啟發後來的學書之士的思考,徹底拋開那些繁冗庸俗蕪雜的東西,而領會到真正的書法藝術。概括地說:就是「去偽存真。」

總之,孫過庭的《書譜》就其理論而言,在歷代的書論中可謂獨步,我用三個字來概括,即「廣而精」。內容涵蓋之廣,由上述可見一斑,它涉及史學、文字學、美學、甚至哲學,它以歷史唯物的觀點闡述了書法的歷史,又以辯證的方法,論述了書法中的個性和共性、對立及統一的關系,強調「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亦即陰陽觀點,即對立統一規律,是萬事萬物之根本。並且突出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如在創作中要「志氣和平,不激不厲」,此乃羲之之風范也。

《書譜》文字恢宏,理論系統,分析精闢,是歷來書家的指南,對書法的繼承、弘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書譜》的書法,歷來為書家所贊賞和學習。米芾評價孫過庭的書法說:「唐草得『二王』 法,無出右。」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自跋草書答十二問》中說:「反復察其結法,空曠而完密,氣力實有過人。」

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指出:「天真瀟灑,掉臂獨行,無意求合而無不宛合,所有唐第一妙腕。」

故而《書譜》有文與書合壁,甚至有「雙絕」 之說。

B. 唐孫過庭書譜

孫過庭(646~691),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名虔禮,以字行。吳郡富陽(今浙江富陽)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孫過庭"好古博雅,工文辭,得名於翰墨間"。他擅長楷、行、草諸體,尤以草書著名。孫過庭傳世書跡有《書譜》、《千字文》、《景福殿賦》三種,都是草書墨跡,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要數《書譜》。《書譜》2卷,已佚。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有墨跡《書譜》傳世。

C. 怎樣學好孫過庭的草書

《書譜》是孫過庭於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撰寫的一篇書論著作。《書譜》作為書法論著和草書名帖,其精湛的美學思想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書譜》的字結體空曠圓密而姿態橫生,其章法參差錯落而自然天成,深得二王的精髓。說到孫過庭的創造,清代劉熙載曾精彩地總結了孫過庭《書譜》的藝術特色:用筆破而圓,紛而寓治;飄逸而又沉著,婀娜寓剛健。

一、《書譜》的用筆特徵

1、干凈利落,寓點畫於使轉之中。行筆從不拖泥帶水,筆畫精簡、勁健,不可矯揉造作。

2、提按有度,主帶分明。《書譜》是今草的代表作,筆畫和字與字之間的連帶變化非常豐富。主幹筆畫寫得較重(如:孫過庭);筆畫連帶和字與字的連帶寫得較細較輕。把筆畫按重後,應提得起,可斷筆另起筆畫,構成連與斷的對比,輕重的變化(如:醉、復)。

3、中側兼施。側鋒運用自如、爽利,與中鋒結合默契,中側構成對比和反差。側鋒取妍,妍美飄逸;中鋒取質,厚實含蓄。側鋒寫得較重,入筆側尖,但不是主流,主流是中鋒。(如:中鋒:夫、有;側鋒:是、札、會、正。)常見撇畫側鋒入筆,通過頓挫來完成側峰轉中鋒。

4、方圓並施。方往往與側鋒用筆有關;圓往往與中鋒用筆有關。如同一頁中的「行、少」的對比寫法。

5、連斷有度。草書經常給人的印象是一貫連綿,但不是《書譜》的風格。不能一味的連,或一味的斷開,這樣連斷對比就突出。(如:得重行末,閑)

6、略帶章草的筆意,筆畫末端帶有波角,但不是《書譜》的主流風格。(1)走之底的包圍式寫法帶有章草的特徵;(2)部分短小的筆畫也帶有章草的特徵,顯得更加有靈動感。(如:回,人書懼老)另:走之底還有一種短小式寫法是中鋒用筆。

D. 學習孫過庭《書譜》應注意哪些問題

關於孫過庭的《書譜上》呢,我臨習,大概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說點兒個人感受。
一是其中的部分理論是對的,比如人筆俱老,道技雙修(大概意思吧);有些也引發爭議,比如對王羲之書論的質疑,到如今還在爭論不休,有的觀點吧我覺得不明其意甚至是存在明顯的錯誤,比如專攻一體,與張旭教顏真卿的「書之曰能,且功真草」明顯不同,也許是為自己只擅長草書找了個理由。所以吧,咱家武斷一回,給書譜內容一個結論:對七成、疑兩成、錯了一成。(這已經很好了,有些都不及格)
臨習書譜呢,筆法上大概要抓住兩個關鍵,一是熟,書譜的熟練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呢,書寫速度偏向於快,也就是有滑和健的感覺;二是藏鋒技術,還是要好好看仔細想想的,不贅述。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人把書譜列入能品。當然上面還有逸品和神品,比很多書紳要強得多。

E. 孫過庭書譜原文注釋及解釋

【原文】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雲:「頃(qǐng)尋諸(zhū)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雲沒,而羲獻繼之。又雲:「吾書比之鍾張,鍾當抗行(xíng),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xíng),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zh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

【譯文】關於古代以來,擅長書法的人,在漢、魏時期,有鍾繇和張芝的卓絕書藝,在晉代末期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墨品精妙。王羲之說:「我近來研究各位名家的書法,鍾繇、張芝確實超群絕倫,其餘的不值得觀賞。」可以說,鍾繇和張芝死後,王羲之、王獻之繼承了他們。王羲之又說:「我的書法與鍾繇、張芝相比,與鍾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過他。對張芝的草書,可與他前後相列;因為張芝精研熟練,臨池學書,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樣下工夫刻苦專習,未必趕不過他。」這是推舉張芝、自認超越鍾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父子書法的專精擅長,雖然還未完全實現前人法規,但能博採兼通各種書體,也是無愧於書法這項事業的。

【注釋】鍾:鍾繇。

頃(qǐng):近來,剛才。

雲沒:原文中沒有寫成雲彩的「雲」,所以不能理解成像雲彩一樣消失了。雲,也不作說話講,語義不通。新華字典中對「雲」的解釋:文言助詞,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例:雲誰之思?歲雲暮矣,著記時也雲。所以,此處的「雲」可理解為文言助詞,無實際意義。

抗行(xíng):並行。

雁行(xíng):像大雁一樣並排飛行。這里「行」是動詞,不應讀作háng。

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F. 《書譜》的入筆與收筆,這些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草書的起筆與收筆一個筆畫的完成,需要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大到橫豎撇捺,小到一個點都是有這個動作過程的。比如起筆時要一氣呵成,所以必定是功力十分深厚時才能信筆寫出很好的效果。收筆則與起筆同樣重要,故而需要小心收拾。就拿草書來說,唐代的孫過庭不光理論厲害,實踐也絕對行。孫過庭的《書譜》在起筆收筆方面就非常有特色,十分精巧,特別是對筆鋒的熟練掌握與使用令人嘆為觀止。 一、起筆 孫過庭的起筆十分爽利,確實做到了一氣呵成。在臨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觀察和學習《書譜》的入筆方法。 1、起筆的角度。首先《書譜》中起筆的時候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個很小的細尖。這個細尖雖然很細很小,但是卻不單薄,很厚重。應是入筆後輕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筆畫迅速的由側鋒轉到中鋒來。這樣的入筆顯得含蓄有韻味。王羲之的《蘭亭序》起筆也基本都是露鋒,要不孫過庭那麼推崇王羲之!入筆的角度變化很多,幾乎各個角度都有,需要仔細觀摩,找准入筆角度對接下來的行筆動作有很大幫助。變化太豐富,讀帖時要細致觀察。 2.起筆的藏露。《書譜》的起筆,大都露鋒起筆,顯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個角度方向的轉變,所以不會顯得太過毛刺。少量的藏鋒起筆也是為了改變節奏,增加字法章法的豐富性。 露鋒 藏鋒 3.起筆的輕重。《書譜》的起筆大都較為輕盈,順勢而入,顯得十分順暢流美。但也間或夾雜一些較為重的起筆動作,有一個頓挫和按的動作。這樣輕重結合的起筆,增強了整體的節奏感,有一種抑揚頓挫之感。 輕起筆 重起筆 4.起筆時與上一筆的承接關系。《書譜》的行文十分流美,一點都不會有阻塞的感覺。雖然連筆不多,大都字字獨立,但是字與字之間的筆意上的連帶使得章法上出現了流美的效果。因此要注意起筆時與上一筆的筆意上的連帶關系,走筆要有勢的關系,不可一筆一筆獨立開來。如「志」的第一筆橫畫以及「俯」的第一筆撇畫。 二、收筆 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筆而不去關注收筆,這是不對的。古人對於收筆十分重視,無不小心翼翼。有來必有收,這樣一個字才算寫完整,而不是丟了一塊。 1、頓收。這種收筆方法是用筆肚子收筆,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引發聯想。但是《書譜》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鋒收筆,這里是到了筆畫末端略提後回鋒,把筆畫包在點畫當中,同樣有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例如「無」字橫的收筆和「令」字最後一點的收筆。 3.放收。這種收筆方法在《書譜》中運用的最多。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收筆時,孫過庭一般有一個提的動作,導致出來一個小小的鋒尖。「互」字第一橫的收筆很明顯。有些筆畫收筆時,提的成分加多,不如上面的含蓄。 有些筆畫為了承接下一筆,眉目傳情,放收時要注意筆斷意連。 4、鋒尖送到末端。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G. 唐孫過庭書譜的介紹

書譜卷,紙本,縱:26.5 公分,橫:900.8 公分,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卷卷首題:「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卷尾題:「垂拱三年寫記」。內容主要為書學體驗、書譜撰寫要旨及學習書法的一些基本原則。一般認為本(上)卷為「序」,宋元明時分為兩卷,入嚴嵩之手時,裝為一卷。下卷為「譜」,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H. 孫過庭書譜分幾部分每部分各論述什麼問題

地位;經過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書法理論已經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演變,到了唐代應該是一個集大成的時期,而孫過庭的偉大和《書譜》的里程碑意義恰恰在於完成了這個集大成的任務,特別是在書法的研究立場與目標上,孫過庭對前代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總結,提出了較為精闢的觀點。不僅如此,孫過庭《書譜》是一篇承上啟下的巨著。一方面是他對前人的總結;另一方面是《書譜》之後的幾個時代,盡管書法理論有眾多的成果,但它們大多是將書法理論的某一方面趨之精細,基本上都沒有超出《書譜》所劃定的研究范圍,其研究的內容和方法,甚至許多觀點都未曾超出過《書譜》。
價值:
第一,文章的起始是孫過庭的書法史觀。
第二是孫過庭的書法本體論。
第三他又有「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的說法。
第四,孫過庭《書譜》中對書法家抒情觀的闡釋。
第五,《書譜》中的創作論。
第六,《書譜》中的技法規則論和書體論。
第七,《書譜》所揭示的書法學習觀。
第八是孫過庭《書譜》中書法審美標準的確立。
第九是《書譜》在行文過程中所調用的輔助性學科。
第十是《書譜》的行文方式與方法。

閱讀全文

與孫過庭書譜沒有提到哪些學習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7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1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3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6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3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3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0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9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5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2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8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9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8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0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0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1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