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軸上零件的軸向定位和固定方法有哪些
工件以平面定位主要形式是支承定位,工件的定位機准平面與定位元件表面相接觸而實現定位,支承有固定支承,可調支承,自由支承和輔助支承,固定支承的高矮尺寸是固定的,使用時不能調解高度,可調支承的支承釘和板的高度尺寸一經加工後就固定不變,而可調支承則在高度上可以調節,自由支承又稱浮動支承,在定位過程中,支承本身所處的位置隨工件定位基準面的變化而自動調整,並與之相適應,輔助支承工件因尺寸形狀或局部鋼性較差,使其定位不穩或受力變形等原因,需要增設輔助支承,用以支承工件重力,夾緊力,或切削力。
② 軸上零件的周向固定及軸向固定常用方式有哪些試舉兩例說明
軸向固定的方法:通常可採用螺母、擋圈、壓板等配合軸肩和套筒實現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它們 各自的特點如下:
(1)軸肩:結構簡單,定位可靠,可承受較大軸向力.
(2)圓螺母:固定可靠,裝拆方便,可承受較大的軸向力.
(3)軸端擋圈:適用於固定軸端零件,可承受一定程度的振動和沖擊載荷.
(4)彈性擋圈:結構簡單緊湊,不能承受較大的軸向力,常用於固定滾動軸承.
(5)套筒:結構簡單,定位可靠,軸上不需開槽、鑽孔和切制螺紋,因而不影軸的疲勞強度.
周向固定的方法:通常採用鍵和花鍵等聯接獲得軸上零件的圓周方向上的固定.它們各自的特點如 下:
(1)平鍵: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對中性好,應用廣泛.
(2)半圓鍵:由於半圓鍵與鍵槽配合較松,可傾轉,易裝拆,常用於錐形軸端,傳遞不大的力矩.
(3)楔鍵:由於楔緊後使軸與軸上零件產生偏心,故常用於對中性要求不高、載荷平穩的低速場合。
(4)切向鍵:當傳遞雙向轉矩時,採用兩對切向鍵並互成120°布置.多用於載荷較大,對中要求不嚴的場合.由於鍵槽對軸的削弱較大,故一般用在直徑大於100mm的軸上.
(5) 花鍵:適用於傳遞載荷較大和定心精度要求較高的動、靜聯接,特別是對常滑移的動聯接更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在飛機、汽車、拖拉機、機床、農業機械等機械傳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工件的固定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軸向軸承,其用於自由端紡紗裝置的、以無軸向推力的方式安裝在盤式支承裝置的支承空隙內的紡紗轉子,該軸向軸承具有靜態軸承部件、動態軸承部件以及保護裝置,其中,靜態軸承部件具有至少兩個在軸向上被極化的永磁環,這些永磁環在兩側由極性片限定並以使得安裝狀態下同向的極性(N/N或S/S)彼此相對的方式布置在軸承殼體內。
動態軸承部件由以所述極性片的間距布置在所述紡紗轉子的轉子桿上的鐵磁性連接片形成;保護裝置防止所述兩個軸承部件彼此接觸。根據本發明,各極性片被設置成具有這樣的凈空橫截面,該凈空橫截面在極性片安裝狀態下豎直設置的軸線的區域中,相比於在垂直於豎直軸線設置的軸線的區域中具有更大的度量。
③ 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方法有哪些種各有什麼特點
1、軸肩、軸環、軸伸
特點:結構簡單,定位可靠。可承受較大軸向力。常用於齒輪、鏈輪、帶輪、聯軸器和軸承等定位。
2、套筒
特點:結構簡單,定位可靠,軸上不需要開槽、鑽孔切制螺紋,因而不影響軸的疲勞強度。一般用於零件間距比較小場合,以免增加結構重量。軸的轉速很高時不宜採用。
3、鎖緊擋圈
特點:結構簡單,不能承受大的軸向力,不宜用高速。常用於光軸上零件的固定。
4、圓錐面
特點:能消除軸和輪轂間的徑向間隙,裝拆比較方便,可兼作周向固定,能承受沖擊載荷。多用於軸端零件固定,常與軸端壓板或螺母聯合使用,使零件獲得雙向軸向固定。
5、圓螺母
特點:固定可靠,拆卸方便,可承受較大的軸向力。由於軸上切割螺紋,使軸的疲勞強度降低。常用雙圓螺母或圓螺母與止動墊圈固定軸端零件,當零件間距較大時,亦可用圓螺母代替套筒以減少結構重量。
6、軸端擋圈
特點:適用於固定軸端零件,可承受劇烈振動和沖擊載荷。
7、軸端擋板
特點:適用於軸和軸端的固定。
8、彈性擋圈
特點:結構簡單緊湊,只能承受很小的軸向力,常用於固定滾動軸承。
9、緊定螺釘
特點:適用於軸向力很小,轉速很低或僅為防止零件偶然沿軸向滑動的場合。為防止螺釘松動,可加鎖圈。緊定螺釘的同時也起到了周向固定的作用。
(3)工件的固定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軸的分類:
常見的軸根據軸的結構形狀可分為曲軸、直軸、軟軸、實心軸、空心軸、剛性軸、撓性軸(軟軸)。
直軸又可分為
1、轉軸:工作時既承受彎矩又承受扭矩,是機械中最常見的軸,如各種減速器中的軸等。
2、心軸:用來支承轉動零件只承受彎矩而不傳遞扭矩,有些心軸轉動,如鐵路車輛的軸等,有些心軸則不轉動,如支承滑輪的軸等。
3、傳動軸:主要用來傳遞扭矩而不承受彎矩,如起重機移動機構中的長光軸、汽車的驅動軸等。
軸的材料主要採用碳素鋼或合金鋼,也可採用球墨鑄鐵或合金鑄鐵等。
軸的工作能力一般取決於強度和剛度,轉速高時還取決於振動穩定性。
④ 零件定位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軸上零件軸向固定的目的是保證零件在軸上有確定的軸向位置,防止零件做軸向移動,並能承受軸向力。常用的方法有利用軸肩、軸環、圓錐面,以及採用軸端擋圈、軸套、圓螺母、彈性擋圈等零件進行軸向固定。用軸端擋圈固定,軸徑小時只需要一個螺釘鎖緊,軸徑大時則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螺釘鎖緊。用軸套固定,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可避免在軸上開槽、切螺紋、鑽孔而削弱軸的強度。若零件間距較大,會使軸套過長,增加材料用量和軸部件質量。用花鍵聯接作周向固定,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對中性與導向性均好,但成本高。由於包容件輪轂的配合尺寸(孔徑)小於被包容件軸的配合尺寸(軸頸直徑),裝配後在兩者之間產生較大壓力,通過此壓力所產生的摩擦力可傳遞轉矩。
⑤ 固定工件安全正確的方法
加工前要固定好材料,絕對禁止用手固定。
固定後用手推工件,檢測是否牢固,嚴禁工件固定不穩就加工。當使用側銑刀長超過85mm時,轉速應保持在3000-6000轉,實際加工速度應不超過0.8M。進刀量不能超過3mm尤其是在使用排鑽時絕對不能當作側銑來用,排轉只能用來打孔。當使用鋸片時,要注意檢查鋸片方向,以免反向摩擦力太大,造成火災。
⑥ 管材焊接考試的工件固定方法有哪四樣
管材焊接考試的工件固定方法:
1、有水平轉動試件(1G);
2、垂直固定試件(2G);
3、水平固定試件(5G);
4、45度固定試件(6G)。
⑦ 雕刻機加工中常用的固定工件的方式有哪幾種呢
1.夾具式:雕刻機最通用的夾具,有點事夾具裝卸方便,工件裝夾靈活。缺點是定位精度不高,只適合裝夾形狀規則的工件。
2.磁力吸盤:一般適合於鋼板檯面和鑄鐵檯面,用磁鐵固定住工件進行中等強度的磨削加工。一般適用泡沫模具雕刻機固定泡沫的方式。
3.真空吸附:打開真空泵靠吸力吸住工件,一般適合吸附密度板,適用於木門批量生產行業。
4.工裝固定:在實際生產中,根據加工工件的特點和要求,專門設計製造專用夾具進行產品裝夾。比如鞋模的加工。
⑧ 軸上零件的固定方法有哪些
①鍵連接(主要是平鍵連接):結構簡單,工作可靠,裝拆方便,在機械中的應用廣泛。
②花鍵連接:承載能力高,應力集中較小,對軸和輪轂的強度削弱較小,軸上零件與軸的對中性、導向性好。缺點:加工時需專用設備,成本高。
③銷連接:能同時傳遞不大的徑向和軸向載荷,銷還可用為安全裝置中的過載剪斷元件。
④脹緊連接。
⑤過盈配合連接。
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方法:
①軸肩;簡單可靠,優先選用。
②套筒:用做軸上相鄰的零件的軸向固定,結構簡單,應用較多。
③圓螺母:當軸上相鄰兩零件距離較遠,無法用套筒固定時,選用圓螺母,一般用細牙螺紋,以免過多地削弱軸的強度。
④軸端擋圈:用以固定軸端的軸上零件。
⑤彈性擋圈:當軸向力很小,或僅為防止零件偶然軸向移動時採用。...
⑨ 軸上零件的周向固定及軸向固定常用方式有哪些
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方法:
1.軸肩;簡單可靠,優先選用。
2.套筒:用做軸上相鄰的零件的軸向固定,結構簡單,應用較多。
3.圓螺母:當軸上相鄰兩零件距離較遠,無法用套筒固定時,選用圓螺母,一般用細牙螺紋,以免過多地削弱軸的強度。
4.軸端擋圈:用以固定軸端的軸上零件。
5.彈性擋圈:當軸向力很小,或僅為防止零件偶然軸向移動時採用。
6.緊定螺釘:軸向力較小時採用。
軸上零件的周向固定方法:
1.鍵連接(主要是平鍵連接):結構簡單,工作可靠,裝拆方便,在機械中的應用廣泛。
2.花鍵連接:承載能力高,應力集中較小,對軸和輪轂的強度削弱較小,軸上零件與軸的對中性、導向性好。缺點:加工時需專用設備,成本高。
3.銷連接:能同時傳遞不大的徑向和軸向載荷,銷還可用為安全裝置中的過載剪斷元件。
4.脹緊連接。
5.過盈配合連接。
⑩ 軸上零件的軸向,及軸向固定方式有哪些
【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方法】
軸肩;簡單可靠,優先選用。
2.套筒:用做軸上相鄰的零件的軸向固定,結構簡單,應用較多。
3.圓螺母:當軸上相鄰兩零件距離較遠,無法用套筒固定時,選用圓螺母,一般用細牙螺紋,以免過多地削弱軸的強度。
4.軸端擋圈:用以固定軸端的軸上零件。
5.彈性擋圈:當軸向力很小,或僅為防止零件偶然軸向移動時採用。
6.緊定螺釘:軸向力較小時採用。
【軸上零件的周向固定方法】
鍵連接(主要是平鍵連接):結構簡單,工作可靠,裝拆方便,在機械中的應用廣泛。
2.花鍵連接:承載能力高,應力集中較小,對軸和輪轂的強度削弱較小,軸上零件與軸的對中性、導向性好。缺點:加工時需專用設備,成本高。
3.銷連接:能同時傳遞不大的徑向和軸向載荷,銷還可用為安全裝置中的過載剪斷元件。
4.脹緊連接。
5.過盈配合連接。
【軸的分類】
常見的軸根據軸的結構形狀可分為曲軸、直軸、軟軸、實心軸、空心軸、剛性軸、撓性軸(軟軸)。直軸又可分為:
①轉軸,工作時既承受彎矩又承受扭矩,是機械中最常見的軸,如各種減速器中的軸等。
②心軸,用來支承轉動零件只承受彎矩而不傳遞扭矩,有些心軸轉動,如鐵路車輛的軸等,有些心軸則不轉動,如支承滑輪的軸等。
③傳動軸,主要用來傳遞扭矩而不承受彎矩,如起重機移動機構中的長光軸、汽車的驅動軸等。軸的材料主要採用碳素鋼或合金鋼,也可採用球墨鑄鐵或合金鑄鐵等。軸的工作能力一般取決於強度和剛度,轉速高時還取決於振動穩定性。
【注意問題】
磨損原因
軸類磨損是軸使用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設備問題。軸類出現磨損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來製造軸的金屬特性決定的,金屬雖然硬度高,但是退讓性差(變形後無法復原),抗沖擊性能較差,抗疲勞性能差,因此容易造成粘著磨損、磨料磨損、疲勞磨損、微動磨損等。
大部分的軸類磨損不易察覺,只有出現機器高溫、跳動幅度大、異響等情況時,才會引起人們的察覺,但是到人們發覺時,大部分軸都已磨損,從而造成機器停機。
針對技術
大型設備軸頭磨損後的修復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當軸的材質為45號鋼(調質處理)時,如果僅採用堆焊處理,則會產生焊接內應力,在重載荷或高速運轉的情況下,可能在軸肩處出現裂紋乃至斷裂的現象。如果採用去應力退火,則難於操作,且加工周期長,檢修費用高。當軸的材質為HT200時,採用鑄鐵焊也不理想。
國內針對軸類磨損一般採用的是補焊、襄軸套、打麻點等,如果停機時間短又有備件,一般會採用更換新軸,一些維修技術較高的企業會採用電刷鍍、激光焊、微弧焊甚至冷焊等,這些維修技術需要采購高昂的設備和高薪聘請技術工人,國內一些中小企業一般通過技術較高外協來幫助修復高價值軸,只不過要支付高昂的維修費用和運輸費用。
修復技術
對於以上修復技術,在歐美日韓企業已不太常見,因為傳統技術效果差,而激光焊、微弧焊等高級修復技術對設備和人員要求高,費用支出大,歐美日韓一般採用的是碳納米聚合物材料技術和納米技術,現場操作,不僅有效提升了維修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了維修費用和維修強度。
因金屬材質為「常量關系」,雖然強度較高,但抗沖擊性以及退讓性較差,所以長期的運行必造成配合間隙不斷增大造成軸磨損,意識到這種關鍵原因後,歐美新技術研究機構研製的高分子復合材料即具有金屬所要求的強度和硬度,又具有金屬所不具備的退讓性(變數關系),通過「工裝修復」、「部件對應關系」、「機械加工」等工藝,可以最大限度確保修復部位和配合部件的尺寸配合;
同時,利用復合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抗壓、抗彎曲、延展率等綜合優勢,可以有效地吸收外力的沖擊,極大化解和抵消軸承對軸的徑向沖擊力,並避免了間隙出現的可能性,也就避免了設備因間隙增大而造成相對運動的磨損,所以針對軸與軸承的靜配合,復合材料不是靠「硬度」來解決設備磨損的,而是靠改變力的關系來滿足設備的運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