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生物的菌種鑒定方法與步驟(鑒定到「株」一級)
首先如果你的菌株是自然界中分離得到,就只能鑒定到種,不能鑒定到株,因為多多少少和其他株系的細菌有區別,即便你做了一些特徵的鑒定,發現和某一株細菌一模一樣,你也沒有理由說你的細菌就是那一株細菌,因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特徵都做完,株和株之間的關系就相當於不同的人之間的關系,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除非你知道你的細菌本來就是某一株細菌擴增出來的(而且要保證沒有變異,否則就是一個新株),可是這樣就沒必要鑒定了。
菌種鑒定一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組DNA,然後PCR擴增16srDNA片段,上GeneBank或者Eztaxon對比即可。一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認為是同種細菌(當然也有例外,DNA序列僅僅是一個參考指標)。
Ⅱ 微生物發酵工業中,有哪些途徑可以獲得生產所需要的理想菌種
1 從自然界分離篩選
2 從菌種保存機構直接購買所需的菌株
3 從生產過程中發酵水平高的批號中重新進 行分篩
Ⅲ 微生物優良性能的菌種可通過哪些途徑和生物技術手段獲得
在適當培養基上培養,分離
工業上生產用菌株都是經過選育過的。工業菌種的育種是運用遺傳學原理和技術對某個用於特定生物技術目的的菌株進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過改造,可使現存的優良性狀強化,或去除不良性質或增加新的性狀。
工業菌種育種的方法:誘變、基因轉移、基因重組。
育種過程包括下列3個步驟:(1)在不影響菌種活力的前提下,有益基因型的引入。
(2)希望基因型的選出。(3)改良菌種的評價(包括實驗規模和工業生產規模)。
Ⅳ 實驗室微生物菌種純化方法
1、傾注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一系列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與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充分混合,然後把這混合液傾注到無菌的培養皿中,待凝固之後,把這平板倒置在恆箱中培養。單一細胞經過多次增殖後形成一個菌落,取單個菌落製成懸液,重復上述步驟數次,便可得到純培養物 2、塗布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適當的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放在無菌的已經凝固的營養瓊脂平板上,然後用無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基表面上,經恆溫培養便可以得到單個菌落。3、平板劃線法
最簡單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用無菌的接種環取培養物少許在平板上進行劃線。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當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上往後移動時,接種環上的菌液逐漸稀釋,最後在所劃的線上分散著單個細胞,經培養,每一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
4、富集培養法
富集培養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簡單。我們可以創造一些條件只讓所需的微生物生長,在這些條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與其他微生物進行競爭,在生長能力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微生物。所創造的條件包括選擇最適的碳源、能源、溫度、光、pH、滲透壓和氫受體等。在相同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下,經過多次重復移種,最後富集的菌株很容易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單菌落。如果要分離一些專性寄生菌,就必須把樣品接種到相應敏感宿主細胞群體中,使其大量生長。通過多次重復移種便可以得到純的寄生菌。
5、厭氧法
在實驗室中,為了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利用裝有原培養基的試管作為培養容器,把這支試管放在沸水0浴中加熱數分鍾,以便逐出培養基中的溶解氧。然後快速冷卻,並進行接種。接種後,加入無菌的石蠟於培養基表面,使培養基與空氣隔絕。另一種方法是,在接種後,利用N2或CO2取代培養基中的氣體,然後在火焰上把試管口密封。有時為了更有效地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把所分離的樣品接種於培養基上,然後再把培養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厭氧培養裝置中。
Ⅳ 微生物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菌種的優劣是食用菌生產成敗的關鍵。菌種是國家重要的生物資源,也是微生物工廠首要的生產資料。由於微生物繁殖快、易變異,因此微生物菌種特別需要妥善保藏。世界各國對微生物菌種都很重視。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專門設立了菌種的保藏機構,為各生產單位收藏和供應各種優良菌種。當然就具體的生產單位而言,大量的生產用菌種還得靠自己來生產和保藏。
菌種保藏的目的:是使優良菌種經過較長時間後,仍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生活能力及純度,降低菌種的衰亡速度,確保菌種的純一,防止雜菌污染及絕種。
保藏菌種的方法: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保藏菌種的經驗,常用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溫保藏法、液體石蠟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濾紙片保藏法、穀粒保藏法等。常用保藏菌種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斜面低溫保藏法這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保藏方法。首先將菌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一般PDA)上培養成熟後,選擇菌絲生長粗壯,邊緣保存。一般保存溫度4~6℃,除草菇和銀耳菌種外(10~15℃),此方法對其他食用菌都適宜,一般菌種可保藏2~4個月,所以需定時移接。此法保藏雖然方便,但是保藏時間短,需經常轉管,也很容易發生衰退變異現象。因此,不能用作長期保藏,最好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保藏。
另外,為了減少保藏期間培養基水分蒸發,瓊脂最好加到2.5%。為防止菌種在保藏過程中產酸分的積累,應加入0.2%的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等緩沖鹽類,同時,培養成熟後,最好將棉塞管口外剪平,並用礦蠟封或換以無菌木塞,這樣做也可以減少培養基水分的散失,延長保存時間。
在農村如果沒有冰箱,可採用土法保藏。即把保藏用的斜面菌種換上無菌橡皮塞,並用礦燭蠟封後密閉的廣口瓶中,懸入井底保藏。(2)貯藏室保藏法原種和栽培種一般只在貯藏室短期保藏,貯藏室溫度0~10℃為好。室內應清潔、乾燥、無光,應經常檢查溫度和濕度,以降低其生活力,減少變異退化,防止雜菌污染,避免過早出菇。溫度越高,保存的時間越短。
Ⅵ 想進行微生物實驗 怎樣獲得常用的細菌
想進行微生物實驗 怎樣獲得常用的細菌
獲得方法:一是野生株,就是自分離菌株,也就是檢測過程中分離出的大腸埃希氏菌.2是買標准菌株,比如ATCC或者CICC標准菌,保存的話有很多種方法,
保存方法:一般是純培養後用LB或者營養肉湯隔夜培養然後加10-20%的滅菌甘油分裝1.5ml離心管後貼簽,-70℃凍存或者直接帶吸附珠的凍存管凍存,有說明的,也很好用.
微生物實驗用的微生物都是純培養微生物,不能用多菌種混合培養的,以免造成實驗結果的不準確。
而要得到純培養微生物,首先要保證實驗用的器皿沒有微生物,這就要求在使用前,所使用的器皿先進行滅菌。而包裝是為了器皿在滅菌後、使用前不受到微生物的二次污染。
Ⅶ 為什麼要進行微生物菌種改良,有哪些方法
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者其本身的菌種特性能夠為人們利用,在生物醫葯,食品和發酵行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剛從自然界分離得到的菌種,原始特性不能滿足大規模的需要,因此,通過菌種改良的方法篩選菌種,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滿足大規模生產需要。
菌種育種方法很多,有推理育種,基因組重排,原生質體融合,抗性篩選,代謝工程等多種方法。
Ⅷ 微生物菌種的微生物菌種保藏方法
有些微生物當遇到冷凍或乾燥等處理時,會很快死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求助於傳代培養保存法。傳代培養就是要定期地進行菌種轉接、培養後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產菌種的保存。
傳代保存時,培養基的濃度不宜過高,營養成分不宜過於豐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濃度應在可能的范圍內盡量降低。培養溫度通常以稍低於最適生長溫度為好。若為產酸菌種,則應在培養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鈣。 即使微生物混懸於適當溶液中進行保存的方法。常用的有:
① 蒸餾水保存法:適用於黴菌、酵母菌及絕大部分放線菌,將其菌體懸浮於蒸餾水中即可在室溫下保存數年。本法應注意避免水分的蒸發。
② 糖液保存法:適用於酵母菌,如將其菌體懸浮於10%的蔗糖溶液中,然後於冷暗處保存,可長達10年。除此之外,也可使用緩沖液或食鹽水等進行保存。 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載體上進行乾燥保存的方法。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①土壤保存法
主要用於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種的保藏。方法是在滅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溫下進行乾燥或使菌體繁殖後再乾燥,然後冷藏或在室溫下密封保存。保存用的土壤原則上以肥沃的耕土為宜,土壤需風干、粉碎、過篩和滅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後進行乾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適量土壤(5克)置於塞有棉塞的試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釋的液體培養基(以含水量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為宜),然後高壓滅菌。再將需保存的微生物進行大量接種,培養至菌絲能用肉眼確認的程度為止,移入乾燥器中經短時間乾燥或風干後密封,冷藏或室溫保存。
②砂土保存法
取清潔的砂,過60目篩去掉大砂粒,並用磁鐵吸去砂中鐵屑,再用NaOH溶液、10% HCl溶液和水交替清洗數次,乾燥後,置於試管或安瓶管中保持2~3cm深,再經乾熱滅菌後,加入1ml菌種培養液,經充分混勻後,放入真空乾燥器中,完全乾燥後熔封保存。也可用二份洗凈的砂(經HCl預處理)和一份貧瘠、過篩的黃土攙和後滅菌,再進行菌種保藏。
③硅膠保存法
以6~16目的無色硅膠代替砂子,乾熱滅菌後,加入菌液。加菌液時,由於硅膠的吸附熱常使溫度升高,因而需設法加以冷卻。
④磁珠保存法
將菌液浸入素燒磁珠(或多孔玻璃珠)後再進行乾燥保存的一種方法。在螺旋口試管中裝入1/2管高的硅膠(或無水CaSO4),上鋪玻璃棉,再放上10~20粒磁珠,經乾熱滅菌後,接入菌懸液,最後冷藏、室溫保藏或減壓乾燥後密封保藏。本法對酵母菌很有效,特別適用於根瘤菌,可保存長達兩年半時間。
⑤麩皮保存法
在麩皮內加入60%的水,經滅菌後接種培養,最後乾燥保藏。
⑥紙片(濾紙)保存法
將滅菌紙片浸入培養液或菌懸液中,常壓或減壓乾燥後,置於裝有乾燥劑的容器內進行保存。
寄主保存法
微生物侵入其寄主後加以保存的方法。 ① 低溫冰箱保存法(-20℃、-50℃或-85℃):低溫冷凍保存時使用螺旋口試管較為方便,也可在棉塞試管外包裹塑料薄膜。保存時菌液加量不宜過多,有些可添加保護劑。此外,也可用φ5mm的玻璃珠來吸附菌液,然後把玻璃珠置於塑料容器內,再放入低溫冰箱內進行保存的。
② 乾冰保存法(-70℃左右):即將菌種管插入乾冰內,再置於冰箱內進行冷凍保存。
③ 液氮保存法(-196℃):是適用范圍最廣的微生物保存法。 它的原理是首先將微生物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從菌體中除去大部分水分後,細胞的生理活動就會停止,因此可以達到長期維持生命狀態的目的。該方法適用於絕大多數微生物菌種(包括噬菌體和立克次氏體等)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