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用黃瓜片,土豆片貼在長斑的地方. 另外要去醫院了解一下為什麼會長斑.和身體有關吧我想. 以下可以參考: 斑的分類 1、活性斑:由酷胺酸酶活躍,造成性質不穩定,受外界光照及內分泌等因素影響,顏色深淺會變化,可祛除,常見的有:黃褐斑、日曬斑、妊娠斑、黑斑。 2、定性斑:性質穩定,不受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一旦祛除原有部份不會再長出來,常見的有:遺傳斑、雀斑、老年斑、色素痣。 色斑特點: 1、雀斑:與遺傳有關,3%與常染色體與血液有關,日曬後顏色加重,分布為點狀彼此孤立存在,直徑不超過0.5公分,常分布於臉頰、手部與肩部,在5-7歲開始出現,不能根除只能淡化; 2、黃褐斑:又稱蝴蝶斑、肝斑,呈現淡褐色,呈片狀,斑片大小不等,邊界清晰,形狀不規則,不高出皮膚,常見於面部,對稱於兩頰,主要原因跟內分泌、女性荷爾蒙失調有關; 3、妊娠、曬斑:後天因素,由紫外線造成,形成大小不規則; 4、黑斑:金屬斑、反彈斑,後天形成與化妝品有關,長期使用彩妝或重金屬化妝品,含鉛、汞,可以根 5、老年斑:自然老化,生理下降,代謝遲緩造成,形狀大多高於皮膚,一般在臉部、手部。 長斑的五大原因: 1、外因:紫外線照射,使用不良化妝品,外界刺激擦傷; 2、內因:內分泌失調: A、懷孕引起的酷胺酸酶活路,導致黑色素沉著; B、酸鹼失調體質偏酸會導致新陳代謝緩慢,引起色素沉著; C、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新陳代謝減慢、導致斑點。 3、精神壓力大、過度疲勞、神經功能紊亂、腎上腺皮脂功能下降,會導致棧胺酸酶活路、以致色素沉著。 4、光效反應: A、抗生素葯、避孕葯易吸收紫外線; B、食物:貝殼類、海藻類; C、植物:柑桔科、桑科易吸收紫外線。 5、疾病: A、肝腎功能不全、造血功能差、氣血不足、血液循環減慢、代謝不良; B、糖尿病會使整體細流功能退下,也會使代謝減慢; C、甲狀腺分泌過多、甲亢會令棧胺酸酶活路,使色素增加; D、皮膚病或暗瘡、粉刺引起色素沉著; E、老化會引起新陳代謝機能降低。 魚尾紋長斑:甲狀腺免疫力必低 眼下長斑:女性荷爾蒙失調、子宮疾病、流產次數過多或吃避孕葯; 臉頰長斑:肝臟虛弱、紫外線照射、失眠現象; 嘴角周圍長斑:子宮卵巢及婦科疾病; 頸部:香水過敏引起; 發際:內體或染發導致,肝臟功能不好。 眼部皮膚的特徵 1、皮膚薄,只有面部的四分之一,沒有皮脂腺和汗腺分泌,不會分泌油脂,缺油易乾燥; 2、真皮層由疏鬆的結蒂組織:對外界刺激易敏感,易產生血液循環不良; 3、豐富的微血管和淋巴神經組織:對外界刺激易敏感,易產生血液循環不良; 4、每天眨眼次數1-2萬次,易造成眼部疲勞,易出現皺紋。 眼部問題產生: 1、黑眼圈的形成原因: A、貴傳因素:黑色素易沉積; B、眼部淋巴血液循環形成代謝不良,導致血液瘀積在眼中; C、因長期熬夜或過敏性體質、情緒不好; D、月經期貧血,肝臟性疾病; E、日常習慣:俯睡或蒙頭大睡會給眼部組織造成壓力; F、使用劣質化妝品,令皮膚產生慢性中毒,即鉛汞中毒。 2、眼袋的產生: A、水腫性眼袋:後天形成; B、脂肪性眼袋:先天遺傳; C、淋巴循環:代謝不好、水份囤積; D、老化眼輪,眨肌眼眶膜退變、松馳、下眼臉脂肪移位下垂; E、日常習慣:食用含鹽量過高的食物或使用含高油量配方的化妝品,喝酒、抽煙、熬夜等。 3、皺紋: A、假性皺紋(細紋):面部表情豐富、缺水、缺油、缺膠原蛋白; B、真性皺紋(深紋):在假性皺紋以上形成的膠原纖維變硬斷裂; 針對眼部的改善方法: 1、疏導、活路眼部眼部循環,改善血液循環不暢,避免眼部過度疲勞,及時代謝囤積的水分(即眼部按摩) 2、養護:及時補充眼部所需養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 3、保持充分的睡眠及心情愉快; 4、飲食方面,營養要平衡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 (NMF—天然保濕因子)
記得採納啊
『貳』 常用的給葯途徑有哪些
不同的給葯途徑能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響葯物作用的快慢。個別葯物也因給葯途徑不同,甚至影響葯物作用的大小。鴨由於個體小,大都集約化飼養,其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因此,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給葯途徑。
(1)常用的給葯方法①經口給葯:此法適用於鴨群體小,在病重時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適的膠管直接注入嗉囊。雖然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可靠。
②注射給葯:葯物通過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其優點是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③吸入給葯:氣體或揮發性葯物以及氣霧劑可用此法。其特點是作用快而短暫,且給葯方法簡便。此法常用於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規模養鴨場氣霧免疫。
④體表用葯:主要是發揮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療皮膚損傷或消滅體表寄生蟲等。
⑤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在集約化養鴨場,用於群體防治疾病時,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是常用的給葯方法。(2)注意事項①針對性用葯:不同疾病,用葯不一樣,要針對性地選擇葯物,不可濫用,否則會產生抗葯性。
②用葯拌料時混合要均勻:這樣才能使所有鴨吃到大致相等的葯物,防止個別鴨超量中毒。
③選擇適宜的劑量:劑量小,療效不可靠,且易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劑量大,既造成浪費,又會產生毒副反應和葯物殘留。
④合理的療程:一般3~5天為一療程,用葯時間過短,起不到徹底殺滅病菌的作用,用葯時間過長,同樣會造成浪費和殘留。
⑤注意休葯期:根據葯物殘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夠的時間停葯,以免葯物殘留於肉食品內。
『叄』 替米考星有什麼作用替米考星在養殖當中的適用范圍是多少
替米考星是由泰樂菌素的一種水解產物半合成的畜禽專用抗生素,葯用其磷酸鹽,在動物養殖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替米考星在養殖當中的適用范圍如下。
主要用於豬、雞、牛、奶牛、山羊等動物的感染性疾病,特別在防治畜禽呼吸道疾病如家畜放線桿菌性胸膜肺炎、巴氏桿菌病和雞霉形體病等方面具有獨特療效。由於替米考星對家禽支原體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已被廣泛用於治療家禽支原體病。
替米考星對革蘭氏陽性菌、部份革蘭氏陰性菌、霉形體及螺旋體等均有抑製作用。替米考星具有同泰樂菌素相似的廣譜抗菌活性,但其抗菌活性明顯優於泰樂菌素。但與與泰樂菌素相比,其用葯量少、作用持久、副作用小、體內殘留低、安全無毒,是一種經濟、安全、有效的畜禽常用抗菌和促生長葯物,是替代泰樂菌素、預防和治療畜禽呼吸道感染的首選葯物。
葯動學特點內服和皮下注射吸收快,血中消除半衰期較長,具有良好的組織穿透力,替米考星在肺組織中葯物濃度高,體內分布容積大。
替米考星用於支原體病的治療,可製成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替米考星預混劑(20%)、替米考星注射液、其他復方制劑等多種劑型。
替米考星是一種在農業養殖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葯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需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
『肆』 治療斑點有什麼方法
『伍』 micro RNA二級結構
RNA干擾及其應用進展
孫德惠1,2,才學鵬1*,常惠芸1 ,獨軍政1
(1.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畜禽病毒學重點開放實驗室,甘肅蘭州 730046;2.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摘 要:RNA 干擾(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種由雙鏈RNA介導的基因沉默現象.RNAi主要發生在核外,RNAi具有操作簡便快速等特點.RNAi現象自發現至今已逾10年,在此期間,已將研究重點由機理研究轉向應用研究.文章以RNAi的應用為重點,從RNAi的起源,可能的作用機制,作用特點,研究方法,應用前景及展望等方面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RNA干擾;雙鏈RNA;基因沉默
RNAi是Napoli C D等[1]在試圖向紫色矮牽牛花轉導色素合成基因,用以增加其花色時發現的.結果出乎預料,轉基因的植株不僅沒有新基因的表達,反而自身的色素合成也減弱了,一些轉基因的花出現了全白色或部分白色.他們把這種導入的基因未表達和植物本身合成色素基因的失活現象命名為共抑制(cosuppression).之後,Ramano等在向粗糙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中導入合成胡蘿卜素的基因時造成失活,他們稱為基因靜止(quelling).Guo S等[2]發現正義RNA與反義RNA有相同水平的抑制效應,但未能就此現象給出合理的解釋.Fire A等[3]在研究反義核苷酸時發現在線蟲體內,雙鏈RNA( double stranded RNA,dsRNA)能有效地抑制有互補序列的內源性基因,且抑制效果優於單鏈反義RNA.至此,正式提出了雙鏈RNA誘導的RNAi的概念,開啟了RNAi研究的序幕.
1 RNAi可能的作用機制及特點
1.1 RNAi的作用機制
雖然RNAi作用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目前普遍認可是Bass假說.具體概括為三個階段.
(1)起始階段.在細胞內,雙鏈RNA(dsRNA)由核酸酶Ⅲ(RNaseⅢ) Dicer 在ATP的參與下被處理為21個~23個鹼基的小RNA,即小干擾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RNA是由19個~21個鹼基配對形成的雙鏈,並在其3′末端有兩個游離未配對的核苷酸.研究發現, siRNA 是RNAi 作用發生的重要中間分子,序列與所作用的靶mRNA 的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雙鏈的兩端各有2個~3個突出的非配對的3′鹼基;兩條單鏈末端為5′端磷酸和3′端羥基.這些是細胞賴以區分真正的siRNA和其他雙鏈RNA的結構基礎. 研究表明,平末端的siRNA 或失去了5′磷酸基團的siRNA 不具有RNAi 的功能[4]
(2)引發階段.siRNA與Argonaute蛋白家族及其他未知因素結合,形成siRNA-核蛋白復合物(siRNA-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siRNP).siRNP在ATP及其他未知因素參與下,使雙鏈siRNA解旋形成RNA誘導的沉默復合物(RNA incing silencing Complex ,RISC).RISC可能以完全單鏈或兩條鏈解旋但不完全分離的形式存在,繼而RISC在dsRNA的介導作用下與互補mRNA結合,並將其降解.mRNA被降解在轉錄後水平,抑制基因表達,因而又稱之為轉錄後基因沉默(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
(3)循環放大階段.在siRNA誘導的RNAi過程中,可能還存在siRNA 的循環放大過程,以維持它的RNA誘導功能.此過程推測是以siRNA為引物,互補mRNA 為模板,在RNA依賴性RNA合成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的作用下,合成新的雙鏈RNA,再由Dicer作用,產生新的siRNA,完成siRNA 的放大過程,開始新的RNAi循環[5].
關於對RNAi機制中重要酶的作用研究,Zamore P D等[6]發現,21 nt RNA指導mRNA的降解; Scharf W D等[7]發現ATP依賴的RNA解旋酶為Mut6;Grishok A等[8]發現Let-7和lin-4為內源性的RNAi基因(stRNA);Dalmay T等[9]提出RNA依賴的RNA多聚酶就是SDE-1; Bernstein E等[10]證實RNaseш樣的核酸酶為Dicer; Elbashir S M等[11]應用外源性21 nt-siRNA能夠抑制同源mRNA的表達;Novina C D等[12]證實無論是針對病毒感染細胞所需的CD4受體,還是針對病毒基因組的gag區域,siRNA都可以有效地使病毒與細胞的基因沉默,抑制HIV的感染與復制.
1.2 RNAi的作用特點
(1)"共抑制"性.RNAi是雙鏈RNA介導的轉錄後基因沉默機制,它的啟動子相當活躍,外源基因可以轉錄,但不能正常積累mRNA;RNAi作用不僅使外源基因在轉錄後水平上失活,同時誘導與其同源的內源基因沉默.
(2)高效性.試驗證明雙鏈RNA干擾mRNA 翻譯的效率比單純反義或正義RNA 的抑制效率提高了幾個數量級;RNAi可在低於反義核酸幾個數量級的濃度下,使靶基因表達降到很低水平甚至完全"剔除",而產生缺失突變體表型.它比基因敲除技術更為便捷,科學家稱RNAi技術為靶基因或靶蛋白的"剔降"(knockdown).
(3)高特異性.由dsRNA降解成的小干擾RNA,除其正義鏈3′端的兩個鹼基在序列識別中不起主要作用外,其餘鹼基在序列識別中都是必需的,單個鹼基的改變即可使RNAi失效,RNAi能特異性降解mRNA,針對同源基因共有序列的RNAi則可使同源基因全部失活.
(4)高穿透性.RNAi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能在不同的細胞間長距離傳遞和維持,如在含有雙鏈RNA的溶液中,餵食表達雙鏈RNA的細菌等,能向秀麗隱桿線蟲導入雙鏈RNA.
(5)"遺傳性".已在線蟲中觀察到RNAi效應通過生殖系傳遞到後代,說明RNAi具有一定的可遺傳性.
(6)高穩定性.細胞中可能存在天然的穩定siRNA的機制.此機制可能是siRNA與某種保護性蛋白結合,從而使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些雙鏈RNA 不像反義核酸那樣需要多種化學修飾來提高其半衰期.
(7)雙干擾系統.哺乳動物中存在有非特異性干擾和特異性干擾兩條獨立的途徑. 非特異性干擾反應是由大於30個鹼基對的雙鏈RNA介導,導致整個細胞中非特異性蛋白合成抑制,RNA降解;特異性反應由21 bp~25 bp的小干擾RNA介導,可逃避非特異性干擾系統的"監控",只降解與其序列相應的單個基因的mRNA[11].
2 研究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逐漸摸索總結出了成套的研究方法.目前,展開RNAi操作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為直接將靶向特定基因的大約21個鹼基長短siRNA,或45個~50個鹼基的發夾結構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轉染到細胞,shRNA在細胞中會自動被加工成siRNA,從而引發基因沉默或表達抑制.另一種為構建特定的siRNA表達載體,通過質粒在體內表達siRNA而引發基因沉默.此法的優點是排除了RNA酶干擾,延長siRNA半衰期.更重要的是,該法可以進行穩定表達細胞株的篩選,且隨著質粒復制擴散到整個機體,基因抑制效果可傳代.試驗表明,可被化學合成或體外合成的siRNA抑制的基因同樣可被表達相同序列的載體表達出的siRNA所抑制.
3 RNAi的應用
3.1 基因功能研究
在神經生物學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siRNA表達質粒對中腦腹側神經細胞中的多巴胺能相關基因進行了有效抑制,還通過病毒介導的RNAi建立了此類成年小鼠模型,不僅為建立神經系統的功能缺失模型找到了一些有價值的表型標記,對神經系統的基因治療也有一定借鑒意義;在癌症研究中,通過shRNA表達載體成功抑製成年大鼠腦癌基因,同時對RNAi的遠程(穿過血腦屏障)基因沉默方法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利用細胞凋亡途徑,通過RNAi抑制凋亡基因Caspase-8能提高患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的成活率,並發現Caspase 8 siRNA處理對特異性Fas激活劑(Jo2和AdFasL)和野生型腺病毒介導的急性肝功能衰竭都有效,表明這個動物模型能反應人類急性病毒肝炎多分子參與的機制,增強了siRNA用於急性肝炎病人治療的希望.除了對某些關鍵基因的RNAi研究外,還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探索了siRNA在基因組水平上的篩選方法.他們建立了一個包含8 000多個基因的siRNA表達框文庫陣列,通過它來高通量篩選NF-kB信號途徑中已知的及Unique基因.由此可見,RNA干擾也正作為篩選成百甚至上千基因的工具,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13].RNAi為系統地抑制RNA分子合成蛋白提供了快速而相對簡便的途徑.通過在一段時間內對一個基因RNA信號的抑制,研究者可以深入研究基因功能,進而描繪支配從細胞形態到信號系統的遺傳網路.
3.2 基因治療及葯物篩選探索
由於RNAi是針對轉錄後階段的基因沉默,相對於傳統基因治療對基因水平上的敲除,整個流程設計更簡便,且作用迅速,效果明顯,為基因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其總體思路是通過加強關鍵基因的RNAi機制,控制疾病中出現異常的蛋白合成進程或外源致病核酸的復制及表達.尤其針對引起一些對人類健康嚴重危害的病毒,如2003年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流行的SARS,病原體是單鏈核酸的新型冠狀病毒,尋找葯物靶點,設計核酸葯物就更為方便.目前已經有很多公司在積極開發這方面的葯物,如在SARS葯物研究中一鳴驚人的美國俄勒岡州的AVI BioPharma生物制葯公司等.國內也有很多研究機構及生物技術公司投入了這方面的工作.如上海生科院成立了SARS防治科研攻關小組,其中生化細胞所和葯物所的一些課題組在從RNAi的角度努力.此外,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動物所等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以及北京金賽獅反義核酸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也開展了RNAi葯物的研究與開發.
基因治療方面最引人注目的進展之一是對肝炎病毒的RNAi研究.Mccaffrey A P等通過表達shRNA的載體在細胞水平和轉染HBV質粒後免疫活性缺失的小鼠肝臟中成功抑制了HBV復制.與對照相比,小鼠血清中測得的HBsAg下降了84.5%,免疫組化對HBcAg的分析結果下降率更超過99%.哈佛大學Lieberman研究小組通過注射針對Fas的siRNA,過度激活炎症反應,誘導小鼠肝細胞自身混亂.然後給測試小鼠注入 Fas hyperdrive的抗體,發現未進行siRNA處理的對照組小鼠在幾天中死於急性肝功能衰竭,而82%的siRNA處理小鼠都存活下來,其中80%~90%的肝細胞結合了siRNA.並且,RNAi發揮功能達10 d,3周後才完全衰退.由於Fas很少在肝細胞外的其他細胞高水平表達,它對其他器官幾乎沒有副作用.此外,這個小組還和其他研究者積極開展針對HIV的RNAi測試,目前報道他們使用的針對CCR5蛋白的siRNA能阻止HIV進入免疫細胞約3周,在已經感染的細胞中也能阻止感染病毒的復制.
然而,盡管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要真正用於醫療還需時日.目前大多數還停留在小鼠測試階段,siRNA的導入多採用靜脈或腹腔注射,尾部注射,細胞移植等,如何對人進行有效的給葯,既能確保葯效在靶器官靶組織有效釋放,還要具有高度安全性等問題都需進一步研究.人們期待著RNAi引領的新醫學革命的到來.
在葯物篩選領域,除了線蟲這種低等動物的RNAi高通量葯篩模式外,Lavery K S等對RNAi在葯篩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了高度評價,RNAi技術將逐漸成為葯物靶點篩選和鑒定的強大工具.他對如何在葯篩的各個階段應用RNAi做了具體描述及展望,並指出將這項技術與高通量篩選,體外生物檢測和體內疾病模式相結合,將提供大量基因功能方面的有用信息,在葯物開發過程的多個階段促進靶點的有效篩選.
3.3 抗腫瘤治療
多種癌基因可以作為靶點設計相對應siRNA[14].Brummelkamp T R等[15]用逆轉錄病毒載體將siRNA 導入腫瘤細胞中,特異性抑制了癌基因K2RAS (V12)的表達.對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結果.Scherr M等[16]以引起慢性髓性白血病和bcr2abl陽性急性成淋巴細胞白血病的bcr2abl癌基因為靶基因,設計了對應的siRNA,並獲得了87% 的有效抑制率.Wilda M等[17]用siRNA抑制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達也取得了成功. 因此,基於RNAi 技術的抗腫瘤治療葯物開發潛力巨大.有報道稱,一種全新生物工程葯品"RNA干擾劑"(非干擾素)業已浮出水面,並有望在3年內上市.經過多年的探索,科學家終於發現,在癌細胞和病毒RNA的22對鹼基中有1對鹼基專門負責復制工作,只要能使這對鹼基"休眠",癌細胞或病毒就會自動停止復制.這一重要發現為一種全新葯物——RNA干擾劑奠定了基礎.科學家們相信,艾滋病,乙型肝炎,惡性膠質瘤(惡性腦瘤)和胰腺癌等疾病有望成為RNA干擾劑的第一批受益者(2004年經FDA批准已開始RNA干擾劑的臨床試驗),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將成為第二批受益者.
3.4 抗病毒治療
由於RNAi 是機體中古老而天然的抗病毒機制,目前國外科技人員利用此特點,已設計出針對HIV gag,tat,rev,nef等基因的siRNA,針對丙型肝炎病毒非結構蛋白5B基因的siRNA,針對脊髓灰質炎病毒衣殼蛋白和多聚酶基因的siRNA,針對口蹄疫病毒3D片段siRNA等[18],均在試驗中取得理想結果.陸續有關通過RNAi抑制其他病毒在細胞內復制的報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人乳頭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19]等,國內也已設計出針對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siRNA,針對丙型肝炎病毒5′保守區的siRNA,針對口蹄疫病毒IRES和L串聯序列兩側的保守區的siRNA[20],針對SARS冠狀病毒的6個siRNA,即RL001,R L002,RL003,RL004,RL005和RL006,均已取得理想結果.針對病原的siRNA已經進行到動物實驗階段[21],向病毒病的有效防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由此可見,利用RNAi技術將使病毒病的有效治療成為可能.
3.5 轉基因研究
在動植物的轉基因試驗中, 經常發生基因沉默.因此, 對轉基因沉默機制的探索可以為在轉基因研究中避免基因沉默提供對策.在轉基因植物研究中避免基因沉默可提高試驗成功率,且節省時間,而在大型動物轉基因研究中避免基因沉默可節約成本,提高產率.
3.6 幹細胞研究
在幹細胞研究方面,在dsRNA阻斷大鼠骨髓源性神經幹細胞 Hes5表達的試驗中[22],觀察外源性短dsRNA在轉錄後水平mRNA水平降低基因表達的效率,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探討.同時基於幹細胞可能擁有自己的一套基因組,不同類型的幹細胞又擁有各自所特有的基因,這些基因可能是決定幹細胞特性的最關鍵的實質性因素.因此,RNAi技術在此領域應用空間廣闊.
3.7 研究信號傳導的新途徑
Biotech認為,聯合利用傳統的缺失突變技術和RNAi技術可以很容易地確定復雜的信號傳導途徑中不同基因的上下游關系,Clemensy等應用RNAi研究了果蠅細胞系中胰島素信息傳導途徑,取得了與已知胰島素信息傳導通路完全一致的結果.RNAi技術較傳統的轉染試驗簡單,快速,重復性好,克服了轉染試驗中重組蛋白特異性聚集和轉染率不高的缺點,因此認為RNAi技術可能成為研究細胞信號傳導通路的新途徑.
3.8 常見病的治療
Nature雜志報道了miRNA(Micro RNA)的應用上一個重要發現,成功採用miRNA調節了胰島素的分泌,這為糖尿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也將為糖尿病的新葯研究帶來新的曙光和思路.據Sicence雜志報道,顯示應用RNAi技術可有效降低血管內膽固醇含量,對治療心血管疾病有明顯的作用.
4 展望
綜上所述,RNAi技術在基因功能研究,抗腫瘤治療,抗病毒治療,基因應用研究,常見病的治療等許多方面都是強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同時做為新興的生物技術,還有廣闊的研究和應用空間期待著科研人員的探索.例如,siRNA在病毒持續性感染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siRNA在冬眠動物體內的作用如何 RNAi在雀斑形成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如上述問題得到解決,將進一步依據其機理及特點,有望應用於病毒持續性感染的鑒別診斷及治療,利用siRNA在冬眠動物體內的作用進行星際航行,以解決能量供應及時間躍遷問題,RNAi應用於祛除雀斑等.
盡管在RNAi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許多突破性進展,尤其是哺乳動物細胞中的研究的報道逐漸增多,但由於RNAi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仍有許多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答.例如,siRNA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抑制mRNA表達是有效的, 但達不到果蠅細胞那樣的高抑制率, 可能是因為生物進化水平越高,調控基因表達系統的復雜程度相應的越高,多種抑制機制間相互作用的頻率也越高,抑製作用受到的影響因素也就越多.另外, 在哺乳動物中,RNAi能否成功地抑制基因表達以及抑制的程度還取決於細胞類型.對線蟲來說,可以採用注射,浸泡或餵食的方法轉入dsRNA,而對哺乳動物來說,尋找高效的方式來轉入siRNA以及快速的方式來篩選siRNA仍在進一步探索中.RNAi在抗病毒感染中的應用令人鼓舞, 但要取得最終的成功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siRNA並不能對所有病毒RNA發生作用,有些病毒靶序列可能隱藏在二級結構下, 或者位於高度折疊的區域中, 而有些病毒序列可能與蛋白質形成緊密的復合物, 阻礙了與siRNA 的識別.因此,不僅要選合適的靶序列,而且需要反復試驗.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病毒子代的突變率較高, 這使病毒可逃避siRNA 的識別.為了克服這個障礙,所選病毒RNA的靶序列必須是高度保守的, 或者設計數對siRNA同時作用[23].
總之,RNAi作為一種新發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潛在的問題,這就要求研究者在利用該技術時要考慮到生物安全性等諸多問題,以使RNAi技術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略)
『陸』 如何快速給雞喂葯
把葯加工成粉沫混在雞最喜歡吃的飼料里就OK了。
『柒』 紅黴素、泰樂菌素、螺旋黴素、北里黴素的抗菌作用及適應症有哪些使用這類抗生素時應該注意什麼
(1)紅黴素從紅鏈絲菌的培養液中提取而得。為白色或類白色的鹼性結晶性粉末,難溶於水。其抗菌譜和青黴素相似。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和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部分革蘭氏陰性桿菌如布魯氏菌、立克次氏體、鉤端螺旋體等也有抑製作用,但對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沙門氏菌等不敏感。獸醫臨床上主要用於耐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腸球菌等所引起的肺炎、子宮炎、乳腺炎、豬丹毒等的治療,亦可用於雞支原體病(慢性呼吸道病)和傳染性鼻炎。利用紅黴素成鹽的不同,製成了多種紅黴素鹽及其制劑,如乳糖酸紅黴素、乳糖酸紅黴素可溶粉、硫氰酸紅黴素、硫氰酸紅黴素可溶性粉等制劑。
紅黴素片的用法用量為:內服一次量,犬、貓每1公斤體重2~10毫克,每日2次。
注射用乳糖酸紅黴素的用法用量為:臨用前,先用滅菌注射用水溶解(不可用氯化鈉注射水),然後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後滴注,濃度不應超過0.1%。靜脈注射一日量為,每1公斤體重,馬、牛、羊2~4毫克,豬2~6毫克,犬、貓2~10毫克,分2次注射。
硫氰酸紅黴素注射液的用法用量為:肌內注射,一次量每1公斤體重,馬、牛、豬、羊1~2毫克,犬、貓1~5毫克,一日2次。
硫氰酸紅黴素可溶性粉的用法用量為:混飲,每1升飲水,雞2.5克,連用3~5天。本品應密閉在乾燥處保存。
硫氰酸紅黴素水溶劑,每1克含紅黴素46~56毫克,用法用量:家禽混飲,每1升飲水中加2.4克,屠宰前3天停用。
在使用紅黴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紅黴素在酸中不穩定,能被胃酸破壞,故內服時要同時服用制酸劑碳酸氫鈉。如為腸溶片則不必服碳酸氫鈉。同時忌與酸性物質配伍。②本品毒性較低,但有時也可引起過敏反應,如可引起葯物熱、蕁麻疹等。給母牛每1公斤體重靜注12.5毫克後能見到延續幾分鍾的不安、流涎和呼吸增數。③注射用乳糖酸紅黴素,不能用生理鹽水溶解,以免產生沉澱。④靜脈注射濃度過高或速度過快,易發生疼痛和靜脈炎。⑤與青黴素同用可使青黴素效力減弱。
(2)泰樂菌素是從弗氏鏈黴菌的一類似菌株培養液中取得。為白色結晶,微溶於水,具弱鹼性。一般成鹽後易溶於水,根據成鹽的不同可分為磷酸泰樂菌素、酒石酸泰樂菌素等,為畜禽專用抗生素。
泰樂菌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和一些陰性菌有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化膿棒狀桿菌均呈敏感,也對雞支原體病(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治特別有效,但對豬支原體肺炎僅有預防性功效,對敏感菌引起的牛乳腺炎、肺炎和子宮炎等,肌注也有效。本品主要用於畜禽細菌及支原體感染,亦可作豬的飼料添加劑以促進增重和提高飼料轉換率。
其制劑有:泰樂菌素片、泰樂菌素注射液、注射用酒石酸泰樂菌素、酒石酸泰樂菌素可溶性粉、磷酸泰樂菌素預混劑等,具體的用法用量如下:
泰樂菌素片,內服一日量,每1公斤體重,犬、貓20~40毫克(效價),分3~4次。
泰樂菌素注射液,肌內注射一次量,每1公斤體重牛2~4毫克(效價),豬2~8毫克(效價),犬、貓6~20毫克(效價),一日1次。
注射用酒石酸泰樂菌素,皮下或肌內注射,一次量,每1公斤體重,豬、禽5~13毫克(效價)。
酒石酸泰樂菌素可溶性粉,混飲,每1升飲水中,雞0.5克(效價),連飲5~7日。產蛋期禁用,宰前5天停止給葯。
磷酸泰樂菌素預混劑,混飼,每1000公斤飼料豬10~100克(效價),雞4~50克(效價),注意宰前5天停止給葯。
泰樂菌素有一定的安全范圍。但使用時,犬內服會有嘔吐和下瀉的副作用,雞皮下注射會發生暫時顏面腫脹,豬偶有直腸水腫,部分脫肛及皮膚出現紅斑、瘙癢等,停葯後幾天內消失。本品的水溶液遇鐵、銅、鋁、錫等離子多形成絡合物而減效。另本品對產蛋母雞和泌乳奶牛禁用。
(3)螺旋黴素由鏈絲菌的培養液中取得。為白色或淡黃色結晶性粉末,其鹽酸鹽易溶於水。抗菌作用同其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但效力較紅黴素差,主要用於防治葡萄球菌感染和雞支原體病。亦用於豬的飼料添加劑。其用法用量為:常用鹽酸鹽治療量,皮下或肌內注射,一次量,每1公斤體重,馬、牛4~10毫克,豬、羊10~50毫克,家禽20~50毫克,每日1次。內服量為注射量的2~3倍;家禽可用0.04%的飲水給葯3天;飼料添加量,每1000公斤飼料,豬加5~20克,仔豬加5~100克。
(4)北里黴素(柱晶白黴素):本品是由鏈黴菌產生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難溶於水,在室溫中穩定。其酒石酸鹽極易溶於水。本品的抗菌譜同紅黴素,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一些革蘭氏陰性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勾端螺旋體等也有效。用於治療革蘭氏陽性菌、支原體和勾端螺旋體所致的感染,並可促進豬、雞等畜禽生長。其制劑有北里黴素片、北里黴素預混劑、注射用酒石酸北里黴素、酒石酸北里黴素可溶性粉等,其用法用量為:
北里黴素片,內服一次量,每1公斤體重,豬20~30毫克(2萬~3萬單位),雞20~50毫克(2萬~5萬單位),一日1~2次。
北里黴素預混劑,混飼每1000公斤飼料,以有效成分計,促生長量,豬5~50克(500萬~5000萬單位),雞5~10克(500萬~1000萬單位);治療量,豬80~300克(8000萬~3億單位),雞100~300克(1億~3億單位),連用5~7天。注意產蛋期禁用,宰前2天停止給葯;治療疾病時連續使用不得超過5~7天。
注射用酒石酸北里黴素,皮下或肌內注射,一次量,每1公斤體重,豬2~55毫克,雞25~50毫克,一日2次。
酒石酸北里黴素可溶性粉,混飲,每1升飲水中,以有效成分計,豬100~200毫克(1億~2億單位),雞250~500毫克(2.5億~5億),5天為1療程,連用1~2個療程。豬宰前3天、雞宰前2天停止給葯。雞產蛋期禁用。
『捌』 如何防治磺胺類葯物中毒
磺胺類葯物廣泛應用於家禽某些傳染病、球蟲病、卡氏白細胞蟲病的防治,但在發揮其治療作用的同時,對家禽也有傷害作用,並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不同種類、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家禽對磺胺類葯物的敏感性差異很大。一般來說,純種比雜種家禽敏感,雛禽比成年禽敏感。用量過大或長期服用治療量磺胺類葯物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1)主要症狀和剖檢變化 急性病雞的冠和肉髯蒼白,從體表細心觀察,可見皮下廣泛出血,有時眼瞼和肉髯也有出血,有些病雞下痢,死亡多因出血過多所致。而慢性中毒的病雞,精神沉鬱,食慾減少,生長減慢,羽毛松亂,冠和肉髯蒼白,產蛋量下降,薄殼蛋、軟殼蛋增多。
剖檢病雞的主要變化是皮膚、肌肉、內臟器官出血。輕症的雞骨髓由正常的暗紅色變為淡紅色,嚴重時變為黃色;腸道有彌漫性出血斑點,盲腸內有血液,腺胃、肌胃角質層出血;肝腫脹,呈黃色或褐色,並有出血點及壞死灶;脾腫脹,有出血性梗死和灰色結節灶;心肌見有刷狀的出血,心肌中的灰色結節區與肝、脾、腎及肺中的病變相類似。
(2)防治 一旦發現雞群出現磺胺中毒,應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磺胺的飼料或飲水。
已見廣泛出血的病例,目前尚無特效葯物可救治。輕度中毒的病雞,可用0.1%碳酸氫鈉、5%葡萄糖水代替飲水1~2天,並加大飼料中維生素K和B族維生素的含量,有一定作用。例如,可在飼料中添加0.04%~0.05%維生素K3或維生素K4。每隻雞肌肉注射維生素B122毫克或葉酸50~100毫克,或按每隻雞0.5~1毫升計算,將復合維生素B溶液拌入飲水中,連續用葯3~5天。
預防應注意使用磺胺類葯物時,計算、稱量要准確,攪拌應均勻,使用時間不宜太長,尤其是對於雛雞及使用磺胺喹惡啉及磺胺二甲嘧啶時更應注意;對磺胺類葯物特別敏感的雛雞,應盡量避免使用磺胺類葯物,確需使用劑量不宜太大,使用時間一般不得超過3~5天;使用磺胺類葯物期間,應提高飼料中的維生素K、維生素B的含量;將2~3種磺胺類葯物聯合使用,不但可提高防治效果,減慢細菌耐葯性的形成,而且相對減少用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