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個體給葯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個體給葯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2 05:28:18

1. 如何做到給葯個體化,給葯個體化的步驟是什麼

這個你去問你的醫生啊。。。最常見的就是基因導向的給葯個體化,先把你基因抽出來測序,然後根據結果由你的醫生進行判斷,給出最適合你的用葯方案。。。

2. 常用的給葯途徑有哪些

不同的給葯途徑能影響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響葯物作用的快慢。個別葯物也因給葯途徑不同,甚至影響葯物作用的大小。鴨由於個體小,大都集約化飼養,其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因此,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給葯途徑。
(1)常用的給葯方法①經口給葯:此法適用於鴨群體小,在病重時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適的膠管直接注入嗉囊。雖然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可靠。
②注射給葯:葯物通過皮下、肌內和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其優點是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③吸入給葯:氣體或揮發性葯物以及氣霧劑可用此法。其特點是作用快而短暫,且給葯方法簡便。此法常用於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規模養鴨場氣霧免疫。
④體表用葯:主要是發揮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療皮膚損傷或消滅體表寄生蟲等。
⑤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在集約化養鴨場,用於群體防治疾病時,飲水給葯及混飼給葯是常用的給葯方法。(2)注意事項①針對性用葯:不同疾病,用葯不一樣,要針對性地選擇葯物,不可濫用,否則會產生抗葯性。
②用葯拌料時混合要均勻:這樣才能使所有鴨吃到大致相等的葯物,防止個別鴨超量中毒。
③選擇適宜的劑量:劑量小,療效不可靠,且易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劑量大,既造成浪費,又會產生毒副反應和葯物殘留。
④合理的療程:一般3~5天為一療程,用葯時間過短,起不到徹底殺滅病菌的作用,用葯時間過長,同樣會造成浪費和殘留。
⑤注意休葯期:根據葯物殘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夠的時間停葯,以免葯物殘留於肉食品內。

3. 護士用葯濃度計算公式

2006-7-22 08:54 PM 反沖力
臨床葯動學監測與個體化用葯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葯劑科 蔡衛民教授
[中圖分類號] R96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945(2006)05-0010-04
臨床葯動學監測(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Service, CPS) 始於20 世紀70 年代後期和80 年代初的美國,作為一種葯劑師參與臨床個體化給葯方案設計的臨床服務項目,已經在美國各大醫院實踐了2 0 多年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中國,開始於2 0 世紀8 0 年代初的臨床葯學工作,主要內容是對一批治療指數窄、毒副反應大的葯物開展了血葯濃度監測,它能夠發展依賴於分析方法的改進和計算機的普及應用。我國衛生部在醫院分級管理中明確要求三級醫院應開展血葯濃度監測工作,可見治療葯物血葯濃度監測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視。
隨著我國醫院葯學工作重點從以「葯品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戰略轉移,國家出台了《醫療機構葯事管理暫行規定》等一系列相關的文件,指出醫院葯師必須開展以合理用葯為核心的臨床葯學工作,明確了醫院葯學今後發展的方向。臨床葯師下臨床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開展治療葯物監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然而,TDM 不僅僅是血葯濃度監測,它還包含了CPS 這一更重要的內容:即根據病人的具體生理、病理狀況結合血葯濃度,計算葯動學參數和設計個體化給葯方案[ 1 ] 。要提供這樣的服務,臨床葯師必需具備的臨床葯動學專業知識和服務技巧非常重要。本文就國外醫院中臨床葯動學監測的工作程序和步驟,介紹臨床葯動學監測的內容和在個體化用葯中的應用前景。

4. 水產養殖用葯的給葯方法有哪幾種

為了充分發揮葯物預防和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作用,必須正確的選擇葯物和適當的給葯方法。
水產養殖用葯的給葯方法主要有:
(1)潑灑法是採用對某些病原體有強大殺滅效果,而對魚、蝦等動物安全的葯物濃度,均勻的潑灑在養殖池內的一種方法,故又稱全池潑灑法。全池潑灑法必須正確計算出養殖水體的體積和用葯量,均勻潑灑。
(2)懸掛法又叫掛簍(袋)法。即將葯物裝在有微孔的容器或布袋中,懸掛於食場周圍,利用水產動物到食場攝食的習性,達到給葯的目的。
(3)浸浴法又稱浸洗法。即將養殖動物集中在較小的容器或水體內,配置較高濃度的葯液,在較短的時間內強制用葯,以殺死其體表和鰓上的病原微生物。
(4)浸漚法即將採集到的中草葯紮成捆,投放在養殖池食場附近或池塘進水口處、上風頭處等位置浸漚,利用浸泡出葯物有效成分擴散到養殖池中,抑制或殺死水中及魚體表、鰓上的病原微生物。
(5)塗抹法也稱塗擦法。捕起患病的水產動物,用濕紗布或濕毛巾將水產動物包裹住,然後直接將葯液滴在病灶處或用棉花蘸葯液塗抹,以殺死病原微生物或防止傷口被感染。
(6)內服法又叫投喂法。將葯物均勻地混合到飼料(餌料)中,製成適口的葯物餌料投喂。此法常用於增加營養、體內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後恢復等,特別是對細菌性腸炎和寄生腸蟲病療效較好。具有用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環境,對不患病水產動物不產生應激反應等特點。但其治療效果受病情輕重和攝食能力的影響,對重病和失去攝食能力的個體無效。
(7)灌服法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的內服法。即將水產動物麻醉,然後用橡膠導管把調制好的葯液灌入胃和腸,灌畢將其放於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暫養,視病情進行第二次灌葯,直至病癒。
(8)注射法主要有肌內注射和腹腔注射兩種。要依據水產養殖動物的病情、病原體的特徵、水產動物的狀況、池塘的養殖條件等,選擇正確的給葯途徑、適宜的葯物劑量、科學的用葯時間和次數,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物種資源檢驗鑒定》

5. 雞群常用投葯方法有哪些

在預防或治療雞病時常用的給葯方法有以下幾種:
(1)混飼給葯
把葯物按一定比例拌入飼料中飼喂雞。適用於連續性投葯、葯物不溶於水或溶於水中但適口性差的葯物。在配製時首先要計算用葯量。如鹽酸土黴素與飼料的配合用量是0.02%,即100千克飼料中加0.02千克土黴素,也就是加20克土黴素。計算好後,添加時要逐級稀釋,先將20克葯物加入到10倍於葯量(200克)的飼料中,反復攪拌均勻;然後再擴大到100倍飼料中,同樣反復充分攪拌均勻;最後與剩餘的飼料混勻。如葯物是片劑或中草葯,要先碾成粉末,再與飼料混合。
(2)飲水用葯
把葯物按一定比例兌入水中。適用於水溶性葯物、病雞不吃料只喝水時及大群投葯。配葯的水要求清潔、無雜質,最好用冷開水。盛水容器應洗刷干凈,以免降低葯效。具體用葯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用葯前停水2~3小時,飲完葯液後,換上清潔飲水。
要根據雞群大小計算葯液用量及兌水量,雞群要有足夠的槽位或飲水器,保證每隻雞都能在同一時間喝到足夠葯水。配好的葯水讓雞在短時間內飲完。
治療用葯或在水中不穩定的葯物,如青黴素、鏈黴素等,要現配現用。補充營養的葯物或在水中穩定的葯物,可以把葯物配到水中,讓雞全天自由飲水,如電解多維。
(3)注射用葯
主要是肌內注射和皮下注射,葯物可很快進入血液。逐只緊急治療時,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肌內注射可在雞胸肌或大腿外側肌肉進行,皮下注射可在頸部皮下進行,靜脈注射可選擇翼下靜脈,注射前要保定好雞,局部用酒精棉球消毒。
除上述投葯方法外,大群給葯還有氣霧法,個體用葯還有直接灌服法。

6. 雞的投葯方法有哪些

在養雞生產中,為了促進雞群生長,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經常需要進行投葯。雞的投葯方法很多,大體上可分為三類,即全群投葯法、個體給葯法和種蛋及雞胚給葯法。

(1)全群投葯法

1)混水給葯

混水給葯就是將葯物溶解於水中,讓雞自由飲用。此法常用於預防和治療雞病,尤其是適用於已患病、採食量明顯減少而飲水狀況較好的雞群。投喂的葯物應該是較易溶於水的葯片、葯粉和葯液,如葡萄糖、高錳酸鉀、四環素、卡那黴素、北里黴素、磺胺二甲基嘧啶、亞硒酸鈉等。應用混水給葯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對油劑(如魚肝油等)及難溶於水的葯物(如制黴菌素、紅黴素),不能採用此法給葯。②對微溶於水且又易引起中毒的葯物片劑,不僅要充分研細,然後溶於水中,使之成為懸浮液。③對其水溶液穩定性較差的葯物,如青黴素、金黴素、土黴素等,要現用現配,一次配用時間不宜超過8小時。為了保證葯效,最好在用葯前停止給雞供水1~2小時,然後再喂給葯液,以便雞群在較短時間內將葯液飲完。④要准確掌握葯物的濃度。用葯混水時,應根據「毫克/千克」或「%」首先計算出全群雞所需葯量,並嚴格按比例配製符合濃度的葯液。「毫克/千克」是代表百萬分率,例如,125毫克/千克就是百萬分之125,等於每千克水中加入125毫克葯物或每噸水中加入125克葯物。如果將「毫克/千克」換算成「%」(百分數),把小數點向左移4位即可,例如500毫克/千克=0.05%。⑤應根據雞的可能飲水量來計算葯液量。雞的飲水量多少與其品種、飼養方法、飼料種類、季節及氣候等因素緊密相關,生產中要給予考慮。如冬天飲水量一般減少,配給葯液就不宜過多;而夏天飲水量增加,配給葯液必須充足,否則就會造成部分雞只飲水過少,影響葯效。

2)混料給葯

混料給葯就是將葯物均勻混入飼料中,讓雞吃料時能同時吃進葯物。此法簡便易行,切實可靠,適用於長期投葯,是養雞中最常用的投葯方式。適用於混料的葯物比較多,尤其對一些不溶於水而且適口性差的葯物,採用此法投葯更為恰當,如土黴素、復方新諾明、氯苯胍、微量元素、多種維生素、魚肝油等。應用混料給葯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葯物與飼料的混合必須均勻,尤其對一些易產生不良反應的葯物。如呋喃類葯物、磺胺類葯物及某些抗寄生蟲葯物等,更要特別注意。常用的混合方法是將葯物均勻混入少量飼料中,然後將含有全部葯量的部分飼料與大批量飼料混合。大批量飼料混葯,還需多次逐步遞增混合才能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這樣才能保證飼喂時每隻雞都能服入大致等量的葯物。②要注意掌握飼料中葯物的濃度。混料的濃度與混水的濃度雖然都用「毫克/千克」或「%」表示,但飼料中的葯物濃度不能當做溶液中的葯物濃度,因為混水比混料的葯物濃度往往要高。例如北里黴素,混料濃度為110~330毫克/千克,而混水的濃度卻為250~500毫克/千克。但對雞易產生毒性的葯物(如呋喃類、磺胺類葯),其混水量往往比混料量低。例如磺胺嘧啶,用於治療時混料濃度為0.2%,而混水的濃度為0.1%。③葯物與飼料混合時,應注意飼料中添加劑與葯物的關系。如長期應用磺胺類葯物則應補給維生素B1和維生素K,應用氨丙啉時則應減少維生素B2的投放量。

3)氣霧給葯

氣霧給葯是指讓雞只通過呼吸道吸入或作用於皮膚黏膜的一種給葯方法。這里只介紹通過呼吸道吸入方式。由於雞肺泡麵積很大,並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而應用此法給葯時,葯物吸收快,作用出現迅速,不僅能起到局部作用,也能經肺部吸收後出現全身作用。採用氣霧給葯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要選擇適用於氣霧給葯的葯物。要求使用的葯物對雞呼吸道無刺激性,而且又能溶解於其分泌物中,否則不能吸收。對呼吸系統如有刺激性,則易造成炎症。②要控制氣霧微粒的細度。氣霧微粒越小進入肺部越深,但在肺部的保留率越差,大多易從呼氣排出,影響葯效。若氣霧微粒較大,則大部分落在上呼吸道的黏膜表面,未能進入肺部,因而吸收較慢。一般來說,進入肺部的氣霧微粒的直徑以0.5~5.0微米為宜。③要掌握葯物的吸濕性。要使氣霧微粒到達肺的深部,應選擇吸濕性慢的葯物;要使氣霧微粒分布在呼吸系統的上部,應選擇吸濕性快的葯物,因為具有吸濕性的葯物粒子在通過濕度很高的呼吸道時,其直徑能逐漸增大,影響葯物到達肺泡。④要掌握氣霧劑的劑量。同一種葯物,其氣霧劑的劑量與其他劑型的劑量未必相同,不能隨意套用。

4)外用給葯

此法多用於雞的外表,以殺滅體外寄生蟲或微生物,也常用於消毒雞舍、周圍環境和用具等。採取外用給葯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要根據應用的目的選擇不同的外用給葯法。如對體外寄生蟲可採用噴霧法,將葯液噴霧到雞體、產蛋箱和棲架上;殺滅體外微生物則常採用熏蒸法。②要注意葯物濃度。抗寄生蟲葯物消毒葯物對寄生蟲或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但也往往對雞體有一定的毒性,如應用不當、濃度過高,易引起中毒。因此,在應用易引起毒性反應的葯物時,不僅要嚴格掌握濃度,還要事先准備好解毒葯物。如用有機磷殺蟲劑時,應准備阿托品等解毒葯。③用熏蒸法殺死雞體外微生物時,要注意熏蒸時間。用葯後要及時通風,避免對雞體造成過度刺激,尤其對雛雞更要特別注意。

(2)個體給葯法

1)口服法

若是水劑,可將定量葯液吸入滴管滴入喙內,讓雞自由咽下。其方法是助手將雞抱住,稍抬頭,術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雞冠,使喙張開,用右手把滴管葯液滴入,讓雞咽下;若是片劑,將葯片分成數等份,開喙塞進即可;若是粉劑,可溶於水的葯物按水劑服給,不溶於的葯物,可用黏合劑製成丸,塞進喙內即可。

口服法的優點是給葯劑量准確,並能讓每隻雞都服入葯物。但是,此法花費人工較多,而且較注射給葯吸收慢。

2)靜脈注射法

此法可將葯物直接送入血液循環中,因而葯效發揮迅速,適用於急性嚴重病例和對葯量要求准確及葯效要求迅速的病例。另外,需要注射某些刺激性葯物及高滲溶液時,也必須採用此法,如注射氯化鈣等。

靜脈注射的部位是翼下靜脈基部。其方法是:助手用左手抱定雞,右手拉開翅膀,讓腹面朝上。術者左手壓住靜脈,使血管充血,右手握好注射器將針頭刺入靜脈後順好,見回血後放開左手,把葯液緩緩注入即可。

3)肌內注射法

肌內注射法的優點是葯物吸收速度較快,葯物作用的出現也比較穩定。肌內注射的部位有翼根內側肌肉、胸部肌肉和腿部外側肌肉。①胸肌注射:術者左手抓住雞兩翼根部,使雞體翻轉,腹部朝上,頭朝術者左前方。右手持注射器,由雞後方向前,並與雞腹面保持45°,插入雞胸部偏左側或偏右側的肌肉1~2厘米(深度依雞齡大小而定),即可注射。胸肌注射法要注意針頭應斜刺肌肉內,不得垂直深刺,否則會損傷肝臟造成出血死亡。②翼肌注射:如為大雞,則將其一側翅向外移動,即露出翼根內側肌肉。如為幼雛,可將雞體用左手捉住,一側翅翼夾在食指與中指中間,並用拇指將其頭部輕壓,右手握注射器即可將葯物注入該部肌肉。③腿肌注射:一般需有人保定或術者呈坐姿,左腳將雞兩翅踩住,左手食、中、拇指固定雞的小腿(中指托,拇、食指壓),右手握注射器即可進行肌內注射。

4)嗉囊注射

要求葯量准確的葯物(如抗體內寄生蟲葯物),或對口咽有刺激性的葯物(如四氯化碳),或對有暫時性吞咽障礙的病雞,多採用此法。其操作方法是:術者站立,左手提起雞的兩翅,使其身體下垂,頭朝向術者前方。右手握注射器針頭由上向下刺入雞的頸部右側、離左翅基部1厘米處的嗉囊內,即可注射。最好在嗉囊內有一些食物的情況下注射,否則較難操作。

(3)種蛋及雞胚給葯法

此種給葯法常用於種蛋的消毒和預防各種疾病,也可治療胚胎病。常用的方法有下列幾種:①熏蒸法:將經過洗滌或噴霧消毒的種蛋放入罩內、室內或孵化器內,並內置葯物(葯物的用量根據每立方米體積計算),然後關閉室內門窗或孵化器的進出氣孔和鼓風機,熏蒸半小時後方可進行孵化。②浸泡法:將種蛋置於一定濃度的葯液中浸泡3~5分鍾,以便殺滅種蛋表面的微生物。用於種蛋浸泡消毒的葯物主要有高錳酸鉀、呋喃西林及碘溶液等。③注射法:可將葯物通過種蛋的氣室注入蛋白內,如注射慶大黴素。也可直接注入卵黃囊內,如注射泰樂菌素。還可將葯物注入或滴入蛋殼膜的內層,如注射或滴入維生素B1

7. 獸葯計量單位有哪些如何換算

在畜禽疾病治療中,用葯劑量過大或過小都不能有效地達到治療的目的。葯物的含量、計量單位及其換算關系,對正確合理用葯、降低耐葯性、降低養鴨成本、減少或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義。獸葯計量單位及使用計算方法有:

(1)獸葯的含量與標示量①獸葯的含量:是指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或生物測定方法來分析。含量測定是評價葯物質量的重要內容。例如:10%氟苯尼考注射液,即100毫升中含氟苯尼考10克。

②獸葯的標示量:是指該劑型單位劑量的制劑中規定的主葯含量。如土黴素片的標示量為0.25克。(2)獸葯含量的計量單位獸葯的種類繁多,劑型各不相同,因此,必須有一個統一的計算方法。目前,有關葯品的計量方法如下:

①以重量計量:主要用於粉劑和片劑等固體制劑,其表示法為1千克(kg)=1000克(g);1克(g)=1000毫克(mg);1毫克(mg)=1000微克(μg);1微克(μg)=1000納克(ng)。

②以容量計量:主要適用於注射劑等溶液制劑,其表示法為1升(L)=1000毫升(ml);1毫升(ml)=1厘米3(cm3)。

③以百分濃度計量:適用於固體和溶液制劑,溶液制劑表示每100毫升溶劑中含多少克葯物,例如,5%的葡萄糖溶液,表示在100毫升溶液中含有葡萄糖5克;粉劑、散劑等固體制劑則表示每100克制劑中含葯物多少克,例如,10%的環丙沙星散劑表示每100克散劑中含環丙沙星10克。

④以「單位」或「國際單位」計量:主要是用於某些抗生素、維生素、激素和抗毒素類生物製品的使用單位。

A.抗生素,抗生素多用國際單位(IU)表示,有時也以微克、毫克等重量單位表示,如青黴素G,1國際單位(IU)=0.6微克青黴素G鈉純結晶粉或0.625微克鉀鹽,80萬國際單位青黴素鈉應為0.48克;1毫克制黴菌素=3700單位(U),1毫克桿菌肽=40單位(U)。

B.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一般用國際單位(IU)表示,其他維生素則以重量單位表示。1國際單位(IU)維生素A=0.3微克維生素A醇=0.344微克維生素A醋酸酯;1國際單位(IU)維生素D=0.025微克結晶維生素D3的活性;1國際單位(IU)維生素E=1毫克DL-2生育酚醋酸酯。在實際應用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常用重量作單位。

C.激素與酶,在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常用酶活性單位(FIU)表示,用含有的活性單位去換算用量。激素用國際單位(IU)表示,各種激素1國際單位摺合國際標准制劑的重量為黃體酮1毫克、絨毛膜促性腺素0.1毫克、垂體激素0.5毫克、促乳激素0.1毫克。

D.抗毒素,通常以能中和100單位毒素的量,作為1個抗毒素單位。(3)常用獸葯劑量表示法①畜禽個體給葯每千克體重×毫克表示法:即每千克體重畜禽應用葯物的質量,如環丙沙星注射液的劑量為:一次量,雞每千克體重10毫克肌內注射,一天2次,連用2~3天。應用時應根據個體的重量,計算出總的用葯量,如體重為2千克的雞,1次注射20毫克。

②毫克/只(頭):有時畜禽的個體給葯其劑量也用毫克/只(頭)來表示,即每隻(頭)畜禽應用葯物的1次量。

③百分濃度(%):以飼料或水為100,所含葯物為百分之幾,即稱百分濃度。如強力黴素0.04%拌料,即為100克飼料中含強力黴素0.04克,或0.02%飲水,100毫升水中含葯0.02克,也即為4克葯物/10千克飼料或2克葯物/10升水。(4)常用獸葯劑量計算方法在獸葯使用劑量計算過程中,必須先弄清葯物含量的重量、容量,國際單位與毫克之間的換算,千萬不要混淆,下面舉例說明。

①某養豬戶利用環丙沙星治療豬下痢,使用環丙沙星注射液,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5毫克,葯物規格含量2.5%,10毫升(含0.25克)。如55千克的豬,則需葯量為:2.5×55=137.5毫克。計算該注射液中環丙沙星含量為25毫克/毫升,需該注射劑的體積是137.5/25=5.5毫升。55千克的豬應注射5.5毫升環丙沙星。

②某養雞戶在治療大腸桿菌病時,使用10%的氟苯尼考粉。已知100克拌200千克飼料,如500隻雞,每隻雞採食量是0.25千克,則按說明書計算需要葯物重量為:500×0.25×100/200=62.5克。即稱10%的氟苯尼考粉62.5克,與125千克飼料充分混合均勻,直接飼喂。也可根據說明書直接按100克葯拌飼料200千克。

③某養豬戶利用過氧乙酸溶液進行豬舍消毒,一般用過氧乙酸濃度為0.3%~0.5%,而市售的過氧乙酸濃度為20%。具體配製方法如下:如噴霧器容積為25升,要配0.3%的溶液需要100%的過氧乙酸的體積是25×0.3%=0.075升。市售的過氧乙酸是20%,所以配製時,所需20%過氧乙酸的體積應為0.075×100/20=0.375升。0.3%過氧乙酸溶液配製,按25升計算,取濃度為20%過氧乙酸0.375升,與25升水混合均勻即成。

④國際單位與毫克的換算,一般抗生素1毫克約等於1000國際單位,即10毫克等於1萬國際單位。如治療雞大腸桿菌病時,使用慶大黴素,其規格2毫升/支(含8萬國際單位)。若用其飲水,使用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0毫克,而制劑含量標注為8萬國際單位。在實踐中,可以1萬國際單位換算成10毫克,1支慶大黴素(2毫升含8萬國際單位),可供體重1千克的雞8隻飲水用。

8. 給葯的方法有哪幾種分別是什麼

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腸,肌內,皮下,口服,皮膚

9. 怎麼計算化療葯物用量體表面積

呵呵,現在有體表尺,上面有身高和體重兩個數值,一拉就知道了,公式據說很復雜,而且貌似不同的國家用的還不盡相同,臨床根本不用,只是拉個體表尺。體表面積也只是個大概,具體到一個病人,不是簡單的計算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一般來說根據體表面積算出的劑量上下浮動5%是沒問題的,而且人的體重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反正我是不知道公式,呵呵。

10. 怎樣計算個體給葯劑量

當豬只發病用葯物治療時,首先要看明白使用說明書是怎樣規定的。如果已標明每千克體重注射多少毫升,那就照此執行。但有時只標明每千克體重多少毫克,那就要進行換算。

例如:一頭10千克體重的豬,需要使用硫酸卡那黴素注射液,治療因大腸桿菌引起的水腫病,葯品的說明書上標明硫酸卡那黴素的含量是每10毫升含1克,每次肌內注射量為每千克體重15毫克。到底該豬每次應注射多少毫升硫酸卡那黴素?

換算:首先應明確10毫升含卡那黴素1克,即1克=1000毫克,每毫升含100毫克。每次肌內注射量為每千克體重15毫克,10千克體重需要10毫升×15毫克=150毫克。150毫克需要150毫克/100毫克=1.6毫升。

結果:10千克體重的豬每次應肌內注射1.5毫升硫酸卡那黴素注射液。

另外,不少葯物,如腎上腺素、安鈉咖、阿托品、安乃近等一些「劇葯」,多採用不標明每千克體重用量而只註明「豬」的用量的方式,凡是不標明的通常指的是50千克標准體重的豬的用量,可以除以50,換算出每千克體重的大致用量。

閱讀全文

與個體給葯的計算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7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1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3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6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3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3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0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9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5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2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8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9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8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0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0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1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