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父母眼裡怎樣才算聽話
在大多數家長眼裡,順家長的意,就是聽話。要怎樣做才算是順意呢?家長說睡覺去,你就乖乖地去;家長喊吃飯,你立馬就到;家長打牌,你不要干擾;家長上網,你不能有意見;你看書做作業的事千萬要讓家長知道,如果家長上午不在家,而孩子看書做作業了,下午家長回來了,孩子仍然能夠看書做作業,這就是聽話;一天二十四小時,孩子要是能夠看二十八小時的書的話,這樣的孩子肯定是聽話了。另外,家裡放的東西,不管是啥東西,孩子最好不要隨便動用,家長放在哪就是哪兒,要是下次家長找不到了,就算不是孩子拿用的,也要算孩子不聽話。 在老師眼裡,啥樣的孩子聽話呢?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是聽話;如果老師沒布置,學生做了,老師只讓寫一次,學生多寫一遍,就不算聽話;上課的時候,不東張西望,就算你是學前班的孩子,上課也要把兩只手放在背後,要是你像陀螺一樣亂轉,你就是不聽話,要是頂撞了老師,你不僅是大逆不道,而且將來肯定是一事無成。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喜歡生活在條條框框里的孩子。老師說向東,孩子千萬不要向西看。只是在生活中,往往會出現一些讓家長和老師都哭笑不得的事:在家裡,家長沒讓孩子添加衣服,孩子就不知如何弄了,就算很冷,也讓自己凍著;一些孩子為了聽家長的話,臉要家長洗,衣服要家長穿,甚至飯也要家長喂,六,七歲的孩子了,家長還得跟在後面哄。 在學校里呢,一些孩子除了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完以後就不知幹啥了,還有的孩子竟然不知道如何去尋找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切都聽老師的,如果是小孩子,家長會不以為然,有相當一部分高中學生,離開老師就像無頭的蒼蠅。這樣的孩子就是因為太聽家長和老師話的結果。 另外,我們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揍傢伙,動不動先揍了再說。這能算是孩子不聽話嗎?家長所做的事就一定對嗎?有的家長因為工作辛苦需要休息,而孩子卻弄出了聲響,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歸是有響聲了,這就是孩子不聽話了。家長因為剛剛睡著就被吵醒了,心裡一股無名之火就會升起,於是孩子就會免不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 聽話不聽話是相對的。其實,更多的時候是看家長和老師的心情了。在家長和老師高興的時候,孩子就算怎麼鬧,也是活潑,頑皮;當家長和老師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就是好動,調皮。有些老師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動不動就給孩子戴上諸如:多動症,弱智,自閉症等等的帽子,因為這樣一來,老師可以省去很多必須要做的事情。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千萬不可隨便聽一些不負責任的老師的話,同時要盡可能地克服自己身上一些不好的習慣。要想孩子有所改變,家長首先得有所改變。改變是雙方的事,我們不能一方面要孩子聽話,一方面仍由我們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存在,這樣的話,首先拋開公平與否不講,就是對孩子也不能有一個好的影響。因為家長脾氣不好,聽不得孩子哭,就要打孩子;因為家長脾氣不好,看孩子沒有做作業就要訓斥孩子;因為家長脾氣不好,看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就要嘮叨。那麼,孩子有委屈的時候,哭一下不可以嗎? 齊白石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學生可以學他繪畫的技巧,畫出的畫必須要有學生自己的風格,這樣的學生才會有出息;如果學得和他的畫一樣,沒有學生自己的風格,這樣的學生就不會有前途。我認識一個老師,他經常和他的學生說:聽老師的話,就不會離開家鄉,就可以建設美好的家鄉。言下之意就是跟老師亦步亦趨的學生難有成功之日。 總之,我們在看孩子聽話與否的時候,得有一個大的前提:不自私,願意幫助他人,善於學習一些應對生活的方法,敢於去試著做一些對他人沒有壞的影響,卻能夠訓練自己思維的事情,就是錯了,至少有去想過,去做過,發現錯了,馬上改正,勇於改正。能做到這些,我以為就是真正聽話的孩子。
② 怎麼教育孩子才聽話
怎麼教育孩子才會聽話?
1.
考慮是不是教育方法有問題
如果孩子在學校願意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卻不聽你的話,那你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得當,導致孩子出現這樣逆反的情況了。注意千萬不要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要學會跟孩子平等對待,講話的時候也把孩子當成朋友來看待,這樣對方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和引導了。
2.
孩子不聽話千萬不要隨意打罵
有的家長脾氣比較暴躁,一旦發現孩子有不聽話的表現時,往往很容易沖動的去打罵孩子,這樣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強,從而更不願意聽你的話了。這樣失敗的教育,千萬不要發生在你的身上喲。
3
.學會用德行去感化自己的孩子
如果自己的孩子平時脾氣比較大,對待外人比較客氣,但是對待家裡人總是很不願意收斂自己的脾氣的話,那麼你就要運用你的德行去感化她。很多時候家長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在你長期的熏陶下,相信孩子也是可以有長進的。
4.
學會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
孩子雖然小,但是很多都成熟得早,對待很多事情都有自己單獨的主意,所以如果你有事情跟孩子商量的時候,請記得多尊重他們的想法,盡量少用命令的語氣和方式來跟他們交流,而是心平氣和地跟他們溝通。當你做到任何事跟對方有商有量的話,相信孩子也不會主動去挑事的。
5.
不要指責有挫敗的孩子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或者犯了一些小錯誤,家長要及時去引導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但並不去過分責備他們,而是應該讓他們意識到這次如何去補救自己的錯誤,以及下次如何避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當家長能表達對孩子的信任,並為他們解決問題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時,孩子也會樂於跟你分享他們的秘密,請求你的幫助的。
6
.努力跟孩子打成一片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很純粹,如果你工作太忙,平時都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話,不妨抽點時間來了解自己的孩子,陪伴和關愛他們。有時候孩子不愛聽你的話,也許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力,讓你對他更多一份關心罷了。所以不妨學著跟孩子打成一片,成為他的知心朋友吧。
③ 怎樣才算是聽話
看年齡的了
聽話不等於盲從
該有自己的意見還是要提
④ 讓孩子聽話的十個方法
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不到萬不得已,不是原則性問題,對孩子一定要和顏悅色。
2.冷處理。
當你們發生爭吵時,冷處理會收到奇效,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會主動向你示弱,在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與孩子發生爭執時,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你可以說:「我不想現在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來談論它吧。」
3.要給孩子解釋的權利。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麼需要做這件事,之後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裡,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
4.尊重孩子。
不要總是大吼大叫,要給孩子尊重,如果你還有一些剩餘的時間,應該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你應該充分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5.引導好孩子。
孩子雖然調皮,但只要好好引導,他還是很樂意配合大人的。當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時,不妨告訴孩子你接下來的計劃,讓他知道如果不聽話,會影響到其它事情的進行。
6.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罵他,不要打他,你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然後等他平靜下來,再教育他。
7.保持平靜。
有時孩子調皮,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如果我們情緒激動,大聲責備孩子,反而會正中他們下懷,所以我們要保持平靜,讓他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
8.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都會用獎勵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比如一個玩具一顆糖都可以讓他聽哈。
9.定家法。
有什麼不能做的直接貼在牆上,讓他清楚明白,如果做了這件事的後果。
10.跟孩子有一樣的興趣。
⑤ 怎麼教育孩子才會聽話
你一天要對他說多少次這樣的話「不要把這個東西塞到鼻孔里」「不要把球往哥哥頭上砸」「不要從椅子上跳到桌子上」。其實,對付小孩有更有效的方法,用這些方法,他可能更願意和你交流,更願意聽你的話。
一件一件地給孩子發出指令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午飯時間到了,快去洗手!」(此時孩子沉浸在好玩的游戲里萬劫不復)
試試這樣:走到寶寶面前,看著他的眼睛說:「收起玩具吧,我們吃飯吧!」
有時候你發現孩子根本不買你的帳,你說什麼他根本不聽,實際上,孩子還沒有一心幾用的能力。
當孩子正全神貫注地玩火車軌道游戲時,你在一旁和他說「午飯時間到了,你該洗手了」小孩幾乎不可能立馬放下手裡的玩具起身去洗手。
與其這樣無效的命令,你倒不如先告訴他,讓他停止玩玩具,等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你身上的時候,確保他的眼睛看著你的時候,你再告訴他,他該去做什麼了,這樣的效果好得多。
給孩子的指令要明確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快點好么,要遲到了!」(孩子也不知道從哪件事兒開始快)
試試這樣:「請馬上穿上你的外套,我們准備出門。」
相比這樣喋喋不休的催促,更有效的是你給孩子最明確的指令,而不是含糊的「快點」,比如你可以和他說「請馬上穿上你的外套」「請坐到桌子面前吃飯」。
對孩子來說,明確的指令比含糊的指令更能讓他理解並執行。比如去餐廳,一句「說話小聲點」比「請注意你的言行」就更直接,也更能讓孩子理解。
試試用游戲的方式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快去刷牙,每天得讓我催多少遍!」(這么沒創意,孩子比你還煩)
試試這樣:「我們來比賽吧,看誰刷牙的時間更長誰就勝利了?」
孩子都喜歡游戲,很多事情我們可以用游戲的方法幫助孩子完成某些事情,比如,如果你生硬地叫孩子去刷牙,可能孩子非常不情願,可是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用游戲的方法,可能孩子就非常樂意了。
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刷牙的時間更長誰就勝利了?」孩子可能會興致勃勃地拿起牙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把牙齒刷得乾乾凈凈,而不是草草地刷下牙完事。你還可以在出門的時候和孩子說「我們看誰能最快的速度穿好鞋!」
如果你和他去超市,不想聽到他嘰嘰咕咕的吵鬧聲,你可以和他玩「大發現」的游戲,看你們誰先找到你們要買的東西。
用描述性的鼓勵強化孩子的改變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哇!真棒!」(誇孩子的萬年慣用語,任何時間任何場合)
試試這樣:「我知道你不高興了,你這次不高興的時候沒有出手打別的小朋友,做得非常好。」
消除孩子壞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當在這件事上,孩子表現有所改善的時候用描述性的語言鼓勵強化。
比如,孩子有和別的小朋友稍微有點矛盾就動手的壞習慣,而有一次別的小朋友搶他的東西他卻沒有動手時,你首先得用誇張的表情表示大大的驚嘆:哇,你表現得太棒啦!,緊接著第二步,你需要告訴他為什麼他表現得好,然後再告訴他正確的處理辦法——「媽媽知道你不高興了,你這次不高興的時候沒有出手打別的小朋友,這點做得非常好,以後你生氣的時候也不要先動手,而是可以說出你為什麼不高興。」
最後,記得用肢體動作給孩子一個鼓勵,比如一個擁抱或者和孩子擊一下掌。是的,孩子的一點點小小的進步你都要予以鼓勵,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地改變自己的壞習慣,最終達到你期望的目標。
堅定地說出你的要求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寶貝睡覺好不好,好吧,再講最後一個故事就要睡了噢!」(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沒睡……)
試試這樣:「現在你必須上床去睡覺了!(嚴肅的口吻)」
孩子的精力似乎要比大人旺盛得多,他們似乎有無限的精力和你討價還價,對一個問題他可能總是喋喋不休地和你爭論,問你為什麼要這么做,就比如睡前大戰,很有家庭都經歷過吧?
你讓他上床睡覺,他卻總是和你討價還價,有時候,你和他解釋半天,希望他能理解並且慢慢做得更好,可是實際情況是他根本不買你的帳,這個時候,你與其絮絮叨叨地和他講道理,不如給他一個嚴厲的命令:你必須上床去睡覺了!你甚至可以拋出那句最經典的話:我是你媽媽,你就得聽我的!沒錯,有時候得讓孩子意識到你的威嚴。
不妨往事重提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帶上帽子手套吧,外面真的很冷。(無限循環中……)」
試試這樣:「你上次就是因為不戴帽子和手套,結果出門很冷,玩得很不盡興,真遺憾。」
冬天出門,如果孩子不願意戴手套和帽子,那麼就讓他試一次每當他在外面叫冷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不帶帽子和手套的結果就是出門會很冷。
如果下次出門,你讓他穿厚外套他拒絕,你可以提醒他,上次就是因為不戴帽子和手套,結果出門很冷,玩得很不盡興,真遺憾。這樣他想到結果,更願意接受你的建議。
給孩子一個適當的選擇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請你把玩具收拾起來。」(一會兒還要玩,為什麼要收,你倒是說哇!)
試試這樣:走到寶寶面前,看著他的眼睛說:「你願意把這些玩具放到你玩具櫃的上面那個櫃子還是下面那個櫃子呢?」
孩子都希望自己有決定權,當他覺得自己能決定某事的時候,他會感覺很好。所以,有時給他一定的選擇權,在他看來似乎是自己有了決定權,他更容易接受。
比如,你說「請你把玩具收拾起來」他可能會拒絕,不過如果你問他「你是願意把這些玩具放到你玩具櫃的上面那個櫃子還是下面那個櫃子呢?」他給出一個選擇後,你可以輕松地和他說:「嗯,按你的決定辦,那你去放到那個櫃子里去吧!」
多用肯定的語句
你現在也許這樣說:「不要再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快把地上的玩具收拾一下。」
試試這樣:「你的房間很亂,玩具都還沒回家,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當你的孩子總是聽你說「不要……」「立刻停止……」他們會有一種厭煩的心理。通常,我們對孩子強調「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孩子會有抵觸心理,人的大腦對負面的詞彙總是不太容易接受,我們多用肯定語氣、正面語言與孩子溝通。
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么說:「你的房間很亂,玩具都還沒回家,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比如孩子老是扯狗的尾巴,你可以這樣和他說「對狗狗溫柔一點兒。」而不是「不要老是扯狗的尾巴」。這樣說話語氣和方式變一變,孩子也會更容易配合哦。
>>>>
讓孩子喜歡聽你說,以下5點做在先
其實,營造一個和諧、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的家庭關系,進而達成我們讓孩子聽話的「險惡用心」,在這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以下幾點請爸爸媽媽牢記在心:
1、給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通過很多小事建立起來的,這從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比如,當他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一覺醒來後第一反應就是想知道房間里有沒有人。
於是,他會發出試探性的聲音,先是很小,慢慢變大。如果這個時候沒有人理會,他就會感到害怕:「難道所有的人都走了,他們把我忘記了?」如果有人立即做出應答,比如答應一聲,或者輕輕拍一拍,他就會感覺滿意:「有人在陪我。」
2、不要欺騙孩子。
警惕那些你不以為然的「欺騙」,比如說媽媽早上該出門上班的時候,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但是媽媽下班之後會趕快回來。」這樣,雖然孩子會傷心,但是比不打招呼就消失要好得多。太多的不告而別會給孩子留下終身擺脫不掉不拋棄的恐懼而打下基礎。
3、創造共同語言。
「共同語言」可不是夫妻間的專利,和孩子之間的共同的愛好、共同的游戲規則都是建立友誼和表示友好的有效方法。
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聊天,尋找與孩子的共同話題,培養共同的興趣,比如和孩子一起收集樹葉、讀書、做手工、畫畫、踢球或游泳……要記住,「共同」的概念可不是當孩子畫畫的時候你坐在一旁陪伴,而是參與其中,一起完成一些事情。
4、確立一些固定的家庭活動。
當你下班回家或者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來的時候,放下所有的事情和孩子親昵十分鍾吧,一起在桌邊吃點點心或者溜達到小超市一人吃一個冰激凌,也可以在睡覺前和孩子一起朗讀一段古詩。這些事情看上去無關緊要,但是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密的關系就是靠這些細水長流的小事累積而成的。
5、感受孩子的感覺。
心理學家通常認為,感覺敏銳的父母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安全感等方面做得最好。但是,如果我們沒有這方面天賦怎麼辦?敏銳的感覺能力是否可以學習得到呢?答案是可以的。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觀察來培養這種能力:今天孩子的情緒如何?有哪些特別的舉動?有哪些奇怪的表情?孩子很容易泄露出心靈的秘密的,關鍵看我們能不能捕獲。如果這些你都做不到,只要能夠學會注視孩子的眼睛就可以了,它們會幫助你很快地了解孩子的心情,知道他今天是否需要更多的撫慰。
點擊【了解更多】玩出6大未來力
▼▼▼
⑥ 怎樣教育孩子聽話
家長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教他為人處事的方法,獨立思考的能力,適應社會生活,就是讓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家長教育孩子要做到和善而堅定。
方法/步驟
1/7 分步閱讀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牢記不要拎過來就打孩子。剛開始你這種教育辦法可能還見效,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就不以為然了。在他小小的思維里邊就會以為,不過就挨頓打,持續做一些狡猾搗蛋的事情。這個時分主張家長朋友們,你首先要耐下心來,問問你的孩子,你為什麼要不聽話?知不知道這樣做會讓別人討厭你?你應該做一個讓我們都誇的好孩子,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喜愛你,才會有更多的小朋友跟你玩。此刻一般的孩子都會安靜下來的。
2/7
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相互配合,統一你們的教育辦法。假如一個在教育,一個在掩護孩子,那這個孩子從自己的心裡就會通知他自己,我才不聽你的話呢,橫豎媽媽(爸爸)會維護我的。所以當一個教育孩子的時候,另一個盡量保持安靜,或者能夠跟隨另一個人說一下孩子,通知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應該檢討一下,今後不能夠這樣了。
不聽話的孩子怎樣_徽育專業矯正青少年行為
廣告
3/7
平常爸爸媽媽也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由於家庭環境直接影響著你的孩子,所以做爸爸媽媽的盡量不要吵架,更不要大聲的喊叫。由於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在他的潛意識里邊他會跟著爸爸媽媽學習,就算要吵架,也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孩子特別不聽話家長怎麼辦?不打不罰,4個步驟,五不原則!
廣告
4/7
平常多給孩子講一些故事。由於孩子愛聽,所以你就要找一些有道理的故事講,這樣孩子漸漸就不會那樣的淘氣。由於在他的潛意識里邊會通知自己那麼做是不對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手法,所以爸爸媽媽不要由於費事就不去給孩子講哦!
怎麼才能讓孩子聽話_斑馬AI課,每天15分鍾,把握幼兒識字敏感期
廣告
5/7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天生便帶有一顆好奇心,而這顆好奇心就是孩子探索新知的試金石。如果你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不斷地滿足他們求知之慾望,你會發現孩子在探索奧秘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也增加了他們學習的慾望。
6/7
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在探究中找到樂趣,並從孩子的志趣入手,引導他們學習文化知識,讓他們樂學樂玩,漸漸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7/7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真正的聰明在於學習。「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年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從小要培養孩子堅韌不拔之志。因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⑦ 怎樣才算聽話
爸媽 的教育是對你好(惡劣除外),等你長大或許又有了自己的家庭小孩 那時您就知道,當時你是怎麼想的是對是錯了!很多事情不能看錶面,勤快點,開心點,瀟脫點!你會活出精彩的自我!誰都會喜歡你。(話就說到這不求你給我分,但求你能夠活出精彩)相信自己。
⑧ 聽話能力訓練的一般技巧有哪些
摘要 一、聽話注意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