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的記憶方法有哪些
對於熟悉的事物,立刻就可以認出來,並且確信它是經常遇到的某種確定的事物。對於不太熟悉的事物,認知便發生困難,即使被認出來,但也不那麼確信。在認知發生困難時,有時會轉為追憶,這時會反復思索,盡力回憶以前遇到的有關事物的形象、當時當地的情景等,並且和當前事物及情景對照,分析兩者的異同,最後得出結論。例如:見到一個人,好像見過,又不能確認。此時就要回憶以前見過的人是否相似,對照他的相貌、年齡和其它特點,經過分析、推斷,最後得出結論:他是不是同一個人。從這里可以看出,認知有時是一種很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它可能包括回憶、比較、推論等思維活動過程。追憶是一種間接回憶方法。具體的方法有下面幾種:1、利用聯想:大腦保持的知識經驗彼此有一定的聯系,回憶時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聯想,來尋找線索,一旦找到正確的線索,往往就可以得到正確的回憶。2、利用假設:設想一些與我們追憶的對象相似的東西。例如:心理學填充題:最普通的聯覺的形式是色聽現象,即:生動鮮明的色彩形象可由一種聲音,如某個音符喚起。正確的是填上聯覺二字。忘了的時候,我們可以回想相似的詞,如錯覺、視覺、幻覺、感覺等等,當想到聯覺時,就可能確認它是正確的。3、利用推理:即利用記憶准確的材料推出所需要的材料。例如:忘記了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但還記得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長×寬×高;等於面積×高,於是推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圓面積×高=πR2×高。有時候,我們無論怎麼都不能回憶起所需的材料,這是由於追憶中有錯誤,或選擇了錯誤的中介性聯想,而正確的聯系線索仍處於抑制狀態。這時,最簡單的方法是轉移注意,暫停回憶,精神放鬆,過了一定的時間,抑制解除之後,需要的經驗材料往往會自然而然地回憶起來。
2. 26個字母要怎麼記 26個字母記憶方法
記憶方法如下:
一、巧用歌謠區分字形:
遇到形近的字母,可以通過歌謠作強化記憶。
如d和b,「一把剪刀分兩半,左下圓圈ddd,右下圓圈bbb」;
u和n,「開口朝上uuu,開口朝下nnn」;
m和n,「一道門兒是n,二道門兒是m」。
二、巧用歌謠記牢筆順:
1、「大寫字母A, E, F, H,小寫字母f和t,最後才把腰帶系。」這句話的意思告訴孩子,字母有中橫的,如「A, E, F, H, f, t」等,中間的那橫像腰帶,要最後寫。
2、「小寫字母i和j,出門再戴小帽子。」 小寫字母如「i, j」等,頂上那一點如同小帽子,也要最後寫。
三、巧用熟悉的事物:
1、字母 「E」像一座樓房,得先把外牆砌好,才能蓋屋頂,所以要先寫豎折,再寫兩橫。
2、字母 「F」象旗子。講解:「要把F這面旗子插牢,得先把旗桿寫正,先寫一豎。」
3、英文字母起源→ 示圖表達
A-牛頭, B-房子,鳥嘴 C,G-房角, D-門 ,E-舉著雙手的人, F-沙粒 ,H-荷花, I-手, K-皇帝 ,L-鞭子, M-水or波浪 ,N-鼻子, O-圓的東西, P-嘴, Q,R-人頭, S-太陽,沙丘 ,T-十字架 ,V-龍 ,X-十字架, Z-閃電。
(2)圓的識記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英語詞彙記憶技巧:
英語是拼讀語言,大部分單詞符合拼讀規則。根據字母組合、讀音規則進行記憶,會讀一個單詞,便會拼寫出來。因而,只要讀音讀准了,大部分單詞是比較容易根據讀音拼寫出來。在學習新單詞時,先把單詞的讀音讀准,然後根據拼讀規則記單詞。
記單詞時重點記憶母音字母和含有母音字母的字母組合。因為輔音字母的讀音比較簡單,基本上同字母的音標相一致,而母音字母比較復雜,在開音節、閉音節中有不同的發音,不同的字母和字母組合有相同的發音,而相同的字母又有不同的發音。
因而記單詞時,先把單詞讀准,然後再仔細看是哪個母音或字母組合發這個音,記住母音或字母組合,單詞就基本記住了。
3. 幾種有效的識字方法,識字方法有哪些,有趣的識字方法
鏈接:
幼兒識字3-9歲就是黃金時期了,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記憶力好,信息吸收能力好。不過給這個時期的孩子識字必須掌握方法,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圖像記憶的思維方式。成人式的學習方式不合適他們。建議以圖像記憶的方式來學習比較好。這里有巧虎針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設計的早教視頻《巧虎學漢字69集》希望能幫到您
4. 圓周率1兀到10兀記憶方法
1、1π=3.14、2π=6.28、3π=9.42、5Pπ=12.56、6π=15.7、7π=18.84、8π=21.98、9π=25.12、10π=31.4。
2、π約等於3.141592654。
3、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4、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4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
5、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後幾百個位。
(4)圓的識記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每年3月14日為圓周率日,「終極圓周率日」則是1592年3月14日6時54分,(因為其英式記法為「3/14/15926.54」,恰好是圓周率的十位近似值。)和3141年5月9日2時6分5秒(從前往後,3.14159265)
7月22日為圓周率近似日(英國式日期記作22/7,看成圓周率的近似分數)
有數學家認為應把"真正的圓周率"定義為2π,並將其記為τ(發音:tau)。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日裔前谷歌工程師愛瑪(EmmaHarukaIwao)在谷歌雲平台的幫助下,計算到圓周率小數點後31.4萬億位,准確的說是31415926535897位,比2016年創下的紀錄又增加數萬億位。
據了解,愛瑪的團隊使用了一個名為ycruncher的程序,能將π計算到小數點後數萬億位。該程序由谷歌雲平台計算引擎上運行的25個虛擬機驅動。
而2016年紀錄的創造者皮特(PeterTrueb)是用一台電腦計算出來的。這項計算需要170TB的數據,與整個美國國會圖書館印刷藏品數據量大致相同,愛瑪經過大約4個月的計算才打破了此前的世界紀錄。
5. 有哪些記憶的方法
實用記憶十八法
記憶,是學習的童要環節,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科學記憶,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加速知識積累。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加速知識積累,就要學會科學地記憶。
1、交替記憶法。
又叫分布記憶法式重視頭尾記憶法。這是把不同性質的識記材料按時間分配、交替進行記憶的方法。長時間單純識記一門學科知識的效果不好,因為具有相同性質的材料對腦神經的刺激過於單調,時間一長,大腦的相應區域負擔過重,容易疲勞,將會由興奮狀態轉為保護性抑制狀態,表現為頭暈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這就不利於記憶。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記憶過程中,先記住的事物對後記憶的事物有抑製作用,叫後遺抑制(我們用 表示);後記住的事物對先記住的事物也有抑製作用,叫倒攝抑制(我們用 表示);那麼,記憶的序列則為:
A B C D E F
可見開頭A和結尾F只受單向抑制,中間部分B、C、D、E則受雙向抑制,越是中間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強烈。為了降低這種抑制,可以採用間隔法。也就是說把記憶的序列打斷,插上非記憶的活動,這樣開頭和結尾增多,中間部分減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對某一長篇材料,一天要讀六十八遍方可背誦;可是每天讀幾段,三天內讀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誦長課文、階段復習,與其集中時間打突擊,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點,效果還好些。也就是說,把不同學科的學習交替進行,避免過多地接受單一刺激,可提高記憶功效。
課間操,就是把上午一個記憶序列打斷,變成兩個記憶序列。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間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復下午與晚間學習的精力。
怎樣利用記憶的這一特點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開頭和結尾去記,若是講話,應該把要緊事先講給大家,結尾時候再強調一下。
(2)記憶大篇幅的材料,可採取分段記憶法,這樣每段都是有開頭和結尾,就人為地製造了增進記憶條件。
(3)一次記憶若干名詞或大題可改變其次序,每記一次就換一個開頭和結尾,平均分配復習的力量。
(4)合理地組織識記材料,盡量使前後相鄰的學習內容截然不同,防止抑製作用的發生。例如,剛學完歷史,不要去學語文,以減少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
(5)合理安排時間。早晨起來,不受前攝抑制的影響,晚上學習過後就睡覺,不受倒攝抑制的影響,這兩個「黃金時間」不能錯過,可以利用它記那些難度較大的材料。再有,在長時間學習中,中間要休息休息,時間最好是10—15分鍾,這樣,又增加了開頭和結尾的次數。
總之,充分利用開頭和結尾會使你在同樣的時間內,用同樣的精力取得顯著的記憶效果。
有人曾介紹豐子愷先生的「二十二遍讀書法」。這二十二遍不是一氣完成,而是分四天進行的。第一天讀十遍,第二、三天各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這就是分布識記法。這種方法比較省力,也比較科學。心理學家沙爾達科夫,曾做過這樣的測試:分別讓兩組學生識記同一詩篇,一組採用集中識記的方法(即集中在一個時間內,將識記的材料反復學習,直到記熟為止),另一組採用分布識記的方法(在三天內,每天只讀一遍,最後記熟)。測試的結果發現,分布識記比集中識記的方法好。在分布識記時,人的大腦神經細胞可以得到適當的休息;反之,老是重復同一材料,單調刺激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分布識記也就是分散記憶。所謂分散也有一個限度,不能認為越分散越好。過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記憶。同時還要掌握好間隔時間。間隔時間太長容易造成遺忘,間隔時間太短,又容易受到干擾。
2、自測記憶法。
這是通過自己測驗自己來增強記憶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幫助我們確切了解自己的「底數。」通過經常性的自測,我們就能知道還有哪些知識沒有學好,沒記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誤差,也就能馬上核實校正,避免一誤再誤。其次,它可以培養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在考試中,考題往往變換了角度,與原來學習時大不一樣;在工作中,也常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棘手的問題。如果經常運用自測記憶法,對所學知識從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臨陣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問題,由於平時訓練有素,也會得到很好的處理。
具體來說,自測記憶方法如下幾種:
(1)定期測驗。從時間上可分為當日測、周日測兩種。①當日測:晚上睡覺前,應該將當天所學的知識擇其要點復述一下或默想一遍。②周日測:星期天休息,可將一周來所學課程的內容變換角度提出問題,寫在一張紙上測驗自己,發現存在疑難或模糊之處,馬上解決,決不拖欠。從課程內容上可分為單元測、全書測兩種。①單元測:一個單元學完後,可問問自己這個單元學了些什麼,有哪些主要內容,取得了什麼收獲。②全書測:一本書學完後,可翻開目錄,逐章回憶內容,並可挑選那些重要內容進行自測。
(2)默寫自測。默寫出文字元號比只看不寫的記憶效果顯著。這是因為默寫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思維積極活躍,必然使記憶的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
(3)設問自答。「假若我是老師,我希望學生掌握哪些問題呢?」如果經常對自己這樣提出問題,從多種角度設問自答,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設問自答能使人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增強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而這些都是增進記憶的有利因素。
3、系統記憶法
系統記憶法,就是按照科學知識的系統性,把知識順理成章,編織成網,這樣記住的就是一串。零散的珠子,我們一手抓不了幾粒,如果用一根線把珠子穿起來,提出線頭就可以帶起一大串。記憶也是這樣,分散的、片斷的知識記得不多,也不能長久保持。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了,就會在腦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跡。例如:記憶圓形、扇形、弓形的面積公式時,可以這樣記憶:首先抓住這三種形狀的關系:扇形是圓形的一部分,弓形又是扇形的一部分,然後再把幾種圖形面積的公式串起來。
這樣記憶起來,就不困難了。
把知識系統化,往往還可以採用列表比較的方法。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這個倉庫里不能雜亂無章,應該把各種知識分門別類地放在應放的位置上,這樣記得清楚,提取也方便。在列表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比較和歸納的能力。往往是一張表整理出來了,知識在腦子里也就清晰了,不需要專門去背,也能記得很牢。
4、爭論記憶法。
這是通過與別人對識記材料進行爭論探討以強化記憶的方法。
在進行爭論的時候,爭論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一方面全神貫注地聽取對方的意見,同時分析其中的正誤;一方面積極思維,評論對方的見解,闡述自己的觀點。這種情況下,信息輸入大腦容易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爭論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記憶的准確性。通過爭論,錯誤的暴露出來,得以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記憶。而記憶正確的知識也得到了檢驗和應用,並得到鞏固和強化。
爭論還可以使爭論雙方開闊視野,拓寬思路,互相受到啟發。在爭論中,由於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是聽到一個新觀點,還是發現一個新論據;無論是自己被駁得體無完膚,還是被對方佩服得五體投地,都是一種強刺激,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運用爭論記憶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動機要正確。進行爭論的目的是辨明知識的准確性,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不是為了斗高低、出風頭,更不能逞強好勝,中傷對方。
(2)態度要端正。進行爭論要保持善意的、平等的態度,不應鑽進牛角尖。既要允許對方有錯誤見解,也要承認自己的不當之處。對別人的謬誤要善意指正,對自己的錯處要勇於改過,決不能固執己見。
(3)方法要對頭。爭論中切忌跑題,如果離題太遠,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爭論中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能人雲亦雲,不懂裝懂。
5、理解記憶法
心理學認為,理解是通過利用現有的知識在事物與事物之間建立起一種邏輯聯系。在閱讀比較容易的文章時,理解僅表現為感知,也就是說一下子想到從前所掌握的知識,或者馬上能夠從現有的知識里抓住所需要的東西並把它同新的印象結合在一起。但是,在閱讀學習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知識時,就要利用知識建立新的邏輯聯系。理解記憶是以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為前提的。這種理解,並非指一般的弄懂了,而主要是指掌握了所要學習的內容,特別是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及它與以前的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
理解記憶法,理解是關鍵,是記憶的基礎。要理解,就應對記憶的內容進行分析、判斷。掌握它們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層次關系,抓住表現內容實質的關鍵處(或重點詞語,重點句、段,重點步驟等)。這樣,也就在理解中識記了。
6、嘗試回憶法
感知過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獨立地再現出來的過程叫回憶。嘗試回憶法就是在背記過程中,不斷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採用自己復述、自己默寫等方式。例如,在記憶外語單詞時,可以背著默寫,也可以看著英文默寫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讀英文。背誦課文時,可以不斷地嘗試著自己背。背得不對時,再看,再記。對學習過的識記的知識,及時進行嘗試回憶,效果好。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①可以及時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記憶情況。每次嘗試回憶後,就會知道自己記住了什麼,還有什麼沒記住。在進一步閱讀時便可有重點、有選擇地記憶。②可以激發人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嘗試回憶,目的是逐字逐句地再現讀物,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讀,把目標對准那些尚未記住的材料。
有些學生在記憶的時候,總是悶著頭一遍又一遍地讀。這種枯燥無味地重復誦讀,往往不能使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這樣,就必然會降低記憶效果。嘗試回憶,雖然比照本宣科費力氣,特別是在回想不起來的時候,就要開動腦筋。因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一直處於興奮狀態,也就容易記住所讀的材料。
反復看過要記的材料後,試著不看材料。背誦一遍(或回憶一遍),若遇到困難再看書,這種利用反饋效應嘗試背誦的記憶方法稱為嘗試背誦記憶法。
例如,在熟記英語單詞後,可以看著英文默寫中文,也可以看著中文默寫英文,然後對照一下答案,把不對的更正後,再記一下。又如,背誦課文,可以在熟記之後,嘗試回憶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下去時,再看,再記。又如,在識記一個比較復雜的數學定理證明時,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後,也可以嘗試用筆演背一遍,證不下去時,再看書,再記。
實驗表明,讓記憶者了解自己的記憶效果,即給予信息的反饋,往往能夠提高記憶效果。下面這個心理學實驗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把被試者分成甲、乙兩組。主試者讓甲組學生對一篇課文連續看4遍;讓乙組的學生對同一篇課文看一遍,嘗試背誦一遍,又看一遍,又嘗試背誦一遍。結果,一小時後,甲組只記得52.5%;乙組記得75.5%;一天後,甲組只記得30%,乙組記得72.5%;十天後,甲組僅記得25%,乙組仍記得57.5%。
每次嘗試背誦就是給予一次記憶信息的反饋。為什麼利用反饋效應的嘗試記憶法能夠提高記憶效果呢?這是因為反饋提高了記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篇材料識記幾遍以後,總是有的部分已經記住了,有的部分還沒有記住,或者記錯了。反饋信息就可以告訴你哪些部分已經記住了,哪些部分還需要加工,幫助你了解自己記憶的進度,記憶的難點,然後,你就可以針對難記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來。其次,反饋可以增強對記憶的自信心,從而給識記增添力量。如果對一篇較難的材料,或者較長的材料誦讀幾遍以後,就發現已經記住了其中的大部分,這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習動機,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悅心情,充滿信心地去完成餘下的記憶任務。當然,也可以在你識記幾遍後,發現自己還沒有記住,心中不免煩躁起來,這時你應該懂得:「煩躁情緒將干擾記憶,影響記憶效果。」最好的辦法是控制情緒,使自己心平氣和,相信自己的記憶能力,或者這樣想:「這篇材料難,是應該多記幾遍才能記住。」再其次,反饋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勞,維持注意力的集中。悶著頭一遍一遍地讀,這種枯燥無味的重復誦讀容易產生疲勞,時間一長,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記憶的過程中,時時有關於記憶的信息反饋給你,無疑會消除一些疲勞,或者使疲勞延緩產生,同時又可以使注意力不斷地集中在識記上。因此,嘗試背誦記憶法比那種單純反復地去念、去看、去寫的單純重復記憶方法好。
7、比較記憶法。
這是對相似而又不同的識記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弄清它們的異同以進行記憶的方法。
比較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較才有鑒別,不經過比較,我們就難以辨明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質,難以弄清事物的相互關系及異同。比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全面地識記材料。對同類材料進行比較式閱讀,會明顯地收到全面了解材料、進行「立體」記憶的效果。
(2)准確地識記材料。記憶的准確性與最初識記有直接的關系。如果輸入大腦的信息有誤,那麼提取時必然不準。而比較是達到准確記憶的關鍵。
(3)深刻地識記材料。很多識記材料之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難以辨別。在記憶某一材料時,如果找同類材料閱讀參考,稍加比較,各自的特點就突出了,印象也會隨之深刻。
比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對立比較法、對照比較法、順序比較法、類似比較法等。比較的基本原則有二:
第一,同中求異。即在識記材料共同點之外找出其不同點。比較時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現象的認識上,應著眼於它們本質屬性的比較,抓住細微的特徵進行記憶。
第二,異中求同,即在識記材料不同點外努力找出它們的相同或相似點。世界上的事物紛繁復雜,盡管表面現象千差萬別,但往往有本質上的相同或相似點。如果我們能找到它們,就會把它們記得更扎實。
6. 圓周率快速記憶法
3 . 1415926535897932384626
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爾樂。
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
死珊珊,霸佔二妻。救吾靈兒吧!不只要救妻, 一路救三舅, 救三妻。
5105820974944592307
吾一拎我爸,二拎舅(其實就是撕吾舅耳)三拎妻。
8164062862089986
不要溜!司令溜,兒不溜!兒拎爸,久久不溜!
2803482534211706798
餓不拎,閃死爸,而吾真是餓矣!要吃人肉?吃酒吧!
(6)圓的識記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3),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3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後幾百個位。
7. 元、園、員、圓的識記方法
答-這是同音字----元帥---一元錢----花園--幼兒園----成員---員工----湯圓。
8. 圖形記憶法的圖形記憶法
記憶法是一種不依靠反復記憶,通常以某種口訣或是短詩的形式存在,可以提高記憶效率的方法。而圖形視覺記憶法(visual mnemonics)有些特殊,圖形記憶法的工作原理是將圖像和要記憶的文字或事物從發音或意念上建立某種聯系。舉個例子,用DOC 三個字母可以表示月亮的陰晴圓缺,D 代表上弦月,O 代表滿月,C 代表殘月。到了實際的應用的階段,視覺記憶法可以分為:圖像轉化、圖像聯結、圖像定樁、圖像整理。
9. 怎樣讓孩子更好的理解記憶圓的知識點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呢?下面一些建議可以供父母們參考:
1.明確預習目標,教會孩子預習的方法
小學階段的預習是比較簡單的,看一看、讀一讀、寫一寫、練一練、背一背,經過這幾個環節,預習就基本上完成了。預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瀏覽式預習,一種是自學式預習。大部分孩子都是選擇第一種預習方法,這種預習方法佔用時間少,但是過於簡單,經常是發揮不了應有的效果。有的孩子簡單進行預習之後,就會認為自己什麼都學會了,反而是在第二天的課上不認真聽講,因此養成學習不專心不扎實的習慣,適得其反。對於第二種預習方法,比較耗費時間,是適合高一點年級孩子使用的預習方法。父母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個性發展讓孩子自主選擇預習方法,平時注意觀察孩子在預習時出現的毛病,及時尋求解決的辦法。
2.合理安排預習時間
最好將預習時間設定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的新知識,這樣記憶深刻,到第二天孩子還有印象,有利於孩子掌握知識。父母們要監督孩子預習的時間,不能讓孩子預習太過潦草,也不能在預習上花費太多時間,磨磨蹭蹭也是沒有效果的。
3.預習要進行思考
有的孩子預習只是敷衍似的看上一遍或是讀上一遍,這樣還沒等第二天講課的時候就忘記的差不多了。預習的時候也要進行思考,要孩子找出知識的重點,初步背誦需要記憶的東西。
4.檢測預習效果,督促孩子完成課堂練習
孩子預習的內容也要包括做課堂練習,這樣有助於孩子鞏固預習的知識,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有助於孩子找到知識死角。
5.學會復習
要想最大限度的取得高分,就要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掌握清楚,做到准確記憶。而對知識點的記憶只進行一次是不行的,知識的牢靠掌握是靠不斷地熟悉、理解、記憶實現的,這是一個重復循環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歸納成一個熟悉的詞:復習。
10. 拼音記憶手法
你是問拼音的記憶方法嗎
你可以利用漢字來記憶拼音字母
後附拼音字母表:
後附讀法:
1、聲母表(23個)
b 播 p 潑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訥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雞
q 氣 x 西 zh 知 ch 吃
sh 獅 r 日 z 字 c 刺
s 絲 y 醫 W 屋
2、韻母表(24個)
單韻母(6個):
ɑ 啊 o 喔 e 鵝 i 衣
u 烏 ü 迂
復韻母(8個):
ai 愛 ei 欸 ui 威 ao 熬
ou 歐 iu 優 ie 耶 üe 約
特殊母音韻母(1個):
er 兒
前鼻韻母(5個):
an 安 en 恩 in 因 un 溫
ün 暈
後鼻韻母(4個):
ang 昂 eng 亨 ing 英 ong 轟
3、整體認讀音節(16個)
(織) chi(吃) shi(獅) ri(日) zi(字) ci(刺) si(絲) yi(衣) wu(烏) yu(魚) ye(爺) yue(月) yuan(圓) yin(因) yun(雲) ying(鷹)
其中漢語拼音的聲調標注規律:
a o e i u ü 標調按順序,『i、u並排標後頭』,小ü 碰到j q x y 就脫帽(去掉點)。
a母出現不放過, (即韻母中凡是有a的,標在a上。如lao,標在a上)
沒有a母找 o e , (沒有a,但有o 或e的,標在 o 或e 上。如lou標在o上,lei標在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