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采土的方法有哪些

采土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04 18:14:29

⑴ 土壤采樣的具體方法步驟

土壤采樣的具體方法步驟:
1.布點:按照土壤類型和作物種植品種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別采樣。一般150-300畝(不同地區可根據情況確定)採取一個耕層混合樣,每個示範村的主要農作土種至少採集3-4個混合農化土樣。采樣點以鋸齒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盡量均勻和隨機。應用土壤底圖確定采樣地塊和采樣點,並在圖上標出,確定調查采樣路線和方案。
2.采樣部位和深度:根據耕層厚度,確定采樣深度,一般取樣深度0-20厘米。
3.采樣季節和時間: 骨幹農化土樣採集地點及時間,盡量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幹農化樣所代表的土壤區域一致,以便比較土壤養分前後的變化。土樣採集時間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幹農化樣採集時間一致。如無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採集時間的,則統一在秋收後冬播施肥前採集。
4.采樣方法、數量:農化土樣採用多點混合土樣採集方法,每個混合農化土樣由20個樣點組成。樣點分布范圍不少於3畝(各地可根據情況確定)。每個點的取土深度及重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和下層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樣器應垂直於地面,入土至規定的深度。采樣使用不銹鋼、木、竹或塑料器具。樣品處理、儲存等過程不要接觸金屬器具和橡膠製品,以防污染。 每個混合樣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採集樣品太多,可用「四分法」棄去多餘土壤。
5.樣品編號和檔案紀錄:做好采樣記錄:土樣編號、采樣地點及經緯度、土壤名稱、采樣深度、前茬作物及產量、采樣日期、采樣人等。

⑵ 土壤的采樣包含了哪些方面

采樣包括土壤和植株樣品的採集。

由於我國南方地區果樹可分布在水田、山地、丘陵、壩地、河灘等地,果園土壤呈現多樣性,如果土壤采樣方法不正確,則容易出現因土壤養分分布不均導致所採集的樣品沒能正確反映該地塊的土壤養分,因此,為了使採集的果園土壤樣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果園土壤要根據土壤采樣原則結合種植地塊的實際進行采樣。

根據土壤類型、土地利用、耕作制度、產量水平等因素,將采樣區域分為若干個采樣單元,採集每個采樣單元的土壤。①采樣單元:由於南方果園土壤差異性較大,因此在采樣前,必須根據采樣要求,詳細了解采樣區域的種植地塊、土壤類型、肥力等級、產量水平和地形地貌等因素,之後將采樣區域劃分為若干個采樣單元,每個采樣單元的土壤性狀要盡可能均勻一致。采樣集中在位於每個采樣單元相對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塊(同一農戶的地塊),采樣地塊面積為1~2畝。

有條件的地區,可採用GPS定位,記錄經、緯度,精確到0.1″。②采樣時間:在水果作物果品採摘收獲後至第一次施肥(有的地區稱為采果肥)前採集,幼樹及未掛果果園,應在清園擴穴施肥前採集。

③采樣周期:同一采樣單元,如果是檢測無機氮及植株氮營養快速診斷,由於氮素營養在土壤或植株體內變化較快,因此最好是每個生長周期、每季或每年採集1次;如果是檢測土壤有效磷、速效鉀等項目的,由於磷、鉀在土壤中變化沒有氮素那麼快,一般可以採取2~3年採集1次;由於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變化不快,因此如果是檢測中、微量元素,一般可以採取3~5年採集1次。④采樣深度:由於果樹須根系發達,一般達到0~60厘米左右,為了正確反映果園土壤養分的代表性,果園土壤采樣深度一般分為0~20厘米、20~40厘米兩層分別採集。對於不同果樹,采樣深度可以不一樣。屬木質根的柑橘、梨、李等,由於根系扎得深,可分為3層取土樣,第一層0~20厘米,第二層21~40厘米,第三層41~60厘米;若是肉質根水果(如獼猴桃等)根系分布淺,取第一層0~20厘米,第二層21~40厘米;對淺根系水果(如草莓)的采樣深度更淺,取樣深度0~20厘米即可。⑤采樣點數:在每一個采樣單元內,選取生長較為均勻的10株果樹,在每株樹體周圍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以主幹為中心圓點向外延伸到樹冠邊緣的2/3處採集,每株果樹對角線採取2個樣點。⑥采樣路線:采樣時應沿著一定的線路,按照「隨機」、「等量」和「多點混合」的原則進行采樣。一般採用S形布點采樣。在地形變化小、地力較均勻、采樣單元面積較小的情況下,也可採用「梅花」形布點取樣。要避開路邊、田埂、溝邊、肥堆等特殊部位。平地果園可採用對角線方法,梯田或山地果園可採用S形或「梅花形」路線采樣。⑦采樣方法:每個采樣點的取土深度及采樣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與下層的比例要相同。取樣器應垂直於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鏟取樣應先鏟出一個耕層斷面,再平行於斷面取土。所有樣品都應採用不銹鋼取土器采樣,特別是測定微量元素的樣品,必須使用不銹鋼取土器。⑧樣品量:混和土樣以取土1千克左右為宜,長期保存備用,可用四分法將多餘的土壤棄去。方法是將採集的土壤樣品放在盤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勻,鋪成正方形,劃對角線將土樣分成4份,把對角的兩份分別合並成一份,保留一份,棄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樣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處理,直至所需數量為止。

⑨樣品標記:採集的土壤樣品放入樣品袋,用鉛筆寫好標簽,內外各一張。采樣標簽要註明采樣編號、采樣時間、采樣地點、農戶名、地塊名、地塊所屬位置、采樣深度、經度和緯度、采樣人和聯系電話。

⑶ 採集土樣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1)有充分的代表性。必須經過詳細的調查了解,按照不同的地形部位、土壤類型、作物栽培輪作情況、肥力水平等劃出采樣區,確定采樣點,使所採的土樣能准確地反映土壤實際的性狀。
(2)有明確的目的。必須採集混合樣本,多點混合,以充分反映地塊的養分狀況。
(3)其他。採集土樣時,在采土深度內要上下均勻等量。采土之前必須將工具清理干凈,並將取樣點表面的植物殘體或其他雜物全部去掉。不能在靠近路邊、地頭、渠道附近、溝邊、局部特殊地形及堆放過肥料的地方采樣。
還要考慮以下三點:
一是要考慮取樣密度。我國的農業經營比較分散,廣大農村測土配方施肥涉及千家萬戶的農民,不可能在每個農戶的每塊耕地上都進行取樣,一般取樣密度越大越精確,但工作量和所需的人、財、物力也越大,因此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取樣密度,在能滿足測土配方施肥需要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工作量。
二是要注意取樣點的代表性。採集到的樣品和分析化驗結果能代表一定面積的耕地,如果土樣沒有代表性,分析化驗和配方施肥也就沒有了意義。
三是注意采樣方法。確定好采樣地塊後,根據地塊形狀、大小、土壤肥力的均勻程度等採用對角線采樣法、棋盤式采樣法、蛇形采樣法,採集7~20個樣點,混合後用四分法多次淘汰,一個混合土樣以取土1千克左右為宜(用於推薦施肥的0.5千克,用於試驗的2千克),如果一個混合樣品的數量太大,可用四分法將多餘的土壤棄去。方法是將採集的土壤樣品放在盤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勻,鋪成四方形,畫對角線將土樣分成四份,把對角的兩份分別合並成一份,保留一份,棄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樣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處理,直至所需數量為止。采樣點不要太集中,如果是起壟栽培在壟台上採集,深度應從壟台高度的一半算起。

⑷ 采種的時期如何規定以及采種的方法都有哪些

采種期應當根據種子成熟時期、種實脫落期以及天氣情況而定。采種時判斷成熟度很重要。采種之前必須先調查種實的成熟期和種子的脫落早晚。因為許多樹種成熟時隨即脫落、飛散或被鳥獸啄食、昆蟲所蛀。

采種方法,根據種實的種類、樹高、胸徑大小及采種機具而定。

一、地面收集
大粒種實,如核桃、油桐、板栗、棗、油茶、櫟類及紅松等,可從地面收集,事前要清除地面雜草。

二、林內張網收集
用細孔網將網四角用繩系在鄰近樹幹上,或用竹、木竿支持使網張開,再搖樹或樹枝,使種子落入網內,如榆樹、槭樹、白蠟等均可採用。松柏類樹種采種亦可採用本法,待種子成熟後飛散落入網內,所需時間較長,此法收集種子省工安全,可免去上樹困難,種子成熟度好,可不需脫粒工序,目前國外種子園多採用本法,效果良好。

三、立木上采種
1.樹下采種
凡母樹不太高,可以在地面上用高枝剪、鉤刀、木棒、竹竿等採集或擊落種實,如桉樹、楊樹、白蠟樹、柳杉、杉木、烏桕、合歡、刺槐、玉蘭、椴、臭椿、側柏等,將果枝剪落後再摘果。但漆樹僅宜摘果勿傷小枝,以免漆流失影響產量。而擊落時必須順枝條向外打,以免損傷花芽。桑樹、日本五針松以及紫丁香、衛矛、海桐、紫穗槐等灌木,可直接從樹上摘果。
2.上樹采種
這是采種的主要方法,因此研究上樹工具是很重要的。上樹采種工具很多,有些是生產上常用的;有些是近年來試製成功效果較好的;有些機械化程度較高僅限於地形平坦交通方便之處。
(1)繩套上樹法 工具簡單,僅用長12~15米,粗2.5~3厘米麻繩一根即可。樹高時繩可加長。
本法優點:① 繩輕攜帶方便,省經費;② 操作簡單;③ 不傷樹,但樹太粗不適用,要兩手能合抱,使繩套能撤回為原則。凡胸徑60厘米左右及其以下母樹可以應用。
(2)腳踏蹬 用鋼鐵製造帶有齒的腳踏工具,綁在兩腿內側,其長度勿過膝,否則腿不能彎,易出危險,下部與鞋系緊,齒可分長短兩種:長的3厘米多,寬3厘米左右,厚約1厘米,用於樹皮粗裂的樹種,如樟子松,齒必需銳利,不然插不進樹皮,蹬不住會滑下來;短的齒長2厘米多,寬、厚與上同,用於樹皮光滑的樹種,如中東楊、榔榆。但樹皮易剝落的樹種如魚鱗松不能用短齒。上樹時必須備安全帶,以保安全。本法只適用於樹干能合抱的母樹,兩手抱不合的母樹不宜使用。本法雖較通用,但損傷樹皮如松樹造成很多傷口,或引起病蟲害寄生,是其缺點。冬季樹皮凍結較滑,也不宜使用。
(3)上樹梯 分雙桿梯及單桿梯兩類。雙桿梯用於爬登樹冠較低,樹干短的母樹;單干梯可爬登較高大的母樹。用梯上樹既安全又不傷樹,且樹干粗細均可採用,但要一節一節地用皮帶固定在樹幹上,攜帶較不方便,上樹工人必須系安全帶。梯長6~8米,雙桿梯每個重3~4千克,用竹、木或鋁、鋼、鎂等合金製成。梯腿基部安裝一個小的可以調正的平座,以保證平穩,並用鐵鏈或皮帶把梯捆在樹幹上。單干梯每個重2~3千克,其中心支桿用鋼管制,其梯階用金屬條製成,互相交錯固定在中心支桿兩側,為了使梯子不直接挨到樹干,梯與樹干之間用隔離物隔開,如橡皮墊,因此不很直的樹干也可用梯。
(4)爬樹網 有些樹種結實位於樹干外圍,人在樹冠之間很難採到種實,可用拉在樹干外圍的爬樹網采種。
(5)上樹環 適用於樹干光滑而不致使樹受傷,在密林中運輸使用也較方便。

四、采種的注意事項
采種前安排好人力物力,編制采種計劃,調查好種子林,預測產量,確定采種期,要熟一片采一片,不掠青,不失時機。根據采種數量及交通情況,組織一定規模的采種隊,並配備好運輸工具。
采種首先注意人身安全。事先檢查上樹工具及安全設備,安全帶要綁牢,在樹上操作要戴安全帽,無安全帶不準上樹。應晴天采種,勿雨天采以防種實霉爛。
采種時必須注意保護母樹,只有保護好母樹,才能鞏固種源,保證種子產量。不允許伐樹或砍大枝采種。但即將採伐的林分例外。采種後,要隨即登記,並運往指定地點。為了確保種子來源,運輸前在容器外繫上標簽、記載樹種名、種子登記表、號碼、采種地點、日期等。並另附種子證書,說明樹種或變種類型,采種省、縣、地點、近似海拔、采種日期及林齡、生長狀況等。凡優良類型或品種,要單采單收,分別保管。如油桐、核桃、烏桕、油茶等經濟樹種,更應如此。

⑸ 土壤有哪幾種混合採集方法

1、對角線采樣法:適宜於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形采樣法:適宜於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式采樣法:適宜於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
4、蛇形采樣法:適應於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深度視采樣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層0-20cm.取混合樣1-2kg.如數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將多餘土壤棄去.將所采土樣裝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內外均應附標簽,標明采樣編號、名稱、采樣深度、采樣地點、日期、採集人.
5、用作化學分析(除重金屬分析)的土壤樣品可用土鑽采樣.
用作容量測定的土壤樣品,應用環刀法采樣.

⑹ 土壤取樣有什麼要求

挖好坑之後,「取土樣」的這個過程也是很有講究的。
就比如鑽芯取樣的過程中:取土器將柱狀的鑽探岩芯取出後,先採集用於檢測 VOCs 的土壤樣品,具體流程和要求如下:用刮刀剔除約 1 cm~2 cm 表層土壤,在新的土壤切面處快速採集樣品。

用於檢測VOCs的土壤樣品應單獨採集,不允許對樣品進行均質化處理,也不得採集混合樣。應用非擾動采樣器採集不少於5g原狀岩芯的土壤樣品推入加有10mL甲醇(色譜級或農殘級)保護劑的40mL 棕色樣品瓶內,推入時將樣品瓶略微傾斜,防止將保護劑濺出;檢測VOCs 的土壤樣品應採集雙份,一份用於檢測,一份留作備份。用於檢測含水率、重金屬、SVOCs 等指標的土壤樣品,可用采樣鏟將土壤轉移至廣口樣品瓶內並裝滿填實。采樣過程應剔除石塊等雜質,保持采樣瓶口螺紋清潔以防止密封不嚴。
采樣的同時,還應由專人填寫樣品標簽、采樣記錄,標簽上標注采樣時間、地點、樣品編號、監測項目、采樣深度和經緯度標簽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采樣結束後需將底土和表土按原層回填到采樣坑中,方可離開現場,並在采樣示意圖上標出采樣地點,避免下次在相同處採集剖面樣。
正是因為這樣有「講究」的取樣過程,才能保證土壤在交接和流轉的過程中不受影響,保證檢測數據的真實有效。這一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哦。

⑺ 土壤樣品的採取有哪些方法

(1)采樣時間:一般認為,在果園果品採摘後至第一次施肥前採集土壤樣品,即采樣時間以秋季為佳。也有學者認為,在果樹開花前的1~2個月均可采樣。由於春季采樣留給化學分析的時間有限,因此,建議最好在秋季采樣。

(2)采樣方法:應根據研究目的和果樹樹齡的不同確定果園土壤的采樣方法。

對於定植前或剛栽植的幼樹,土壤化驗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肥力的基本性狀,為果園土壤長期管理提供依據。由於這時土壤受果樹生長和不均勻施肥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土壤肥力相對一致。這時採集土壤樣品時,可以參照農田土壤采樣方法進行。在田間按分對角線、棋盤式或蛇形等方法採集多點混合樣。每個采樣點的取土深度及采樣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與下層的比例要相同,取樣工具應垂直於地面入土,深度相同。若選用小鐵鏟取土,應先挖成一與鏟一樣寬、與耕作層或取樣要求深度相同深的土坑,將土坑一面鏟成垂直面,然後從垂直一面鏟取1~2厘米厚的土樣。

將各點採集的土樣充分混合。混合後的土壤樣品往往太多,尚需採用「四分法」去掉多餘的土樣。具體方法為將混合的土壤攤成圓形,中間劃十字分成四份,然後對角線去掉兩份,若樣品還多,將樣品再混合均勻,再反復進行四分法,直至樣品最終重量要求0.5~1千克左右為止。每個混合樣的樣點數量,應根據地形地貌、肥力均衡性和采樣地塊的大小而定。地形地貌較復雜要多采些,肥力差異較大的地塊相應要比肥力均勻的田塊要多一些,田塊大的要比田塊小的多。一般地塊面積小於10畝,取5~10個點;10~40畝,取10~15個點;大於40畝取15個點以上。

對於成齡果樹,土壤化驗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土壤養分供應狀況,以指導果園施肥。因此,采樣位置應考慮根系的分布范圍和果樹施肥的不均勻性。采樣應遵循隨機、多點、覆蓋整個果園的原則。對土壤類型相對一致的果園,可採用X或S形方法,在測定果園選擇不少於5~6個果樹,在每個果樹樹冠投影邊緣線30厘米左右的范圍(因這一區域是吸收根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采4個樣;為真實地反映果園土壤的養分供應現狀,建議采樣點應避過當年和先一年的施肥溝。同一果園的不同樣點充分混合,組成混合樣,混合方法同上。采樣可用土鑽或鐵杴,深度一般為0~20厘米或0~30厘米。同一果園,若土壤類型和果樹樹齡等差異較大,建議應分區采樣。采樣時應將果園土壤表層未分解的有機物、雜草等清除後,再開始采樣。

考慮到果園多採用局部施肥方法,且一些果園行間可能套種農作物,施肥量會不同於果樹,有學者建議,分區域分別採集混合土壤樣品。

生產中常常發現,一些果樹生長異常,若懷疑是土壤因素引起,可採集土壤樣品。這時採集土壤時,應准確區別健壯樹和異常樹,分別選5~6株,採集根際及其下層土壤樣品;各樣點土壤不要混合,送專業實驗室分別進行測定。

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以2摩爾/升KCl提取的無機氮(包括銨態氮和硝態氮)作為果園土壤氮素營養診斷指標。這時采樣的深度一般在0~60厘米或0~100厘米的范圍內,按每20厘米一層採集土壤樣品。

採集的樣品放入統一的樣品袋,用鉛筆寫好標簽,內外各一張。標簽內容包括編號、采樣地點、采樣深度、地塊位置、農戶、采樣時間、采樣人等。

在采樣的同時,應進行果園生產及土壤施肥等相關內容的調查,以為正確地作出施肥決策提供參考。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果園土壤類型、果園面積、建園時間、栽植密度、主栽品種、果樹長勢、果樹產量,近年來的施肥狀況(包括施肥種類、數量、時期等),是否有缺素等。

⑻ 土方開挖的方式有哪些

土方開挖施工,包括松動、破碎、挖裝、運輸出渣等工序。石方開挖,除松軟岩石可用鬆土器以鑿裂法開挖外,一般需以爆破的方法進行松動、破碎。

人工和半機械化開挖,使用鍬鎬、風鎬、風鑽等簡單工具,配合挑抬或者簡易小型的運輸工具進行作業,適用於小型水利工程。有些灌溉排水溝渠的施工直接使用開溝機,可以一次成形。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土石方開挖,多用機械施工。

(8)采土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土方開挖過程中塌方

1、 現象

在場地平整過程中或平整後,挖方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發生塌方或滑塌現象。

2、 防治措施

(1)、在斜坡地段開挖邊坡時應遵循由上而下、分層開挖的順序,合理放坡,不使邊坡過陡,同時避免切割坡腳,以防導致邊坡失穩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滯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應做好地表截水和排降水措施,以攔截地表滯水和地下水,避免沖刷坡面和掏空坡腳,防止坡體失穩。特別在軟土地段開挖邊坡,應降低地下水位,防止邊坡產生側移;

(3)、施工中在滑移面范圍內嚴禁堆料,或行駛施工機械設備和車輛振動,以減輕坡體荷載,防止塌方;

(4)、對臨時性邊坡塌方,可將塌方清除,將坡頂線後移或將坡度改緩;對永久性邊坡局部塌方,將塌方鬆土清除後,用塊石填砌,與土坡面接觸部位做成台階式搭接,使接合緊密;

(5)、應根據不同土質狀況,編制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或方案。

⑼ 土壤采樣的具體方法步驟

土壤采樣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布點:需要按照土壤類型以及作物種植品種分布,根據土壤肥力的不同分別取樣。采樣點以鋸齒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盡量均勻和隨機。

閱讀全文

與采土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8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2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4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7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4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4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0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9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5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2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9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98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3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0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0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2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