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葯材按照怎樣的順序排放在葯櫃中
第一功效,第二葯用形態和體積,第三使用頻率
中葯品種的擺放是有講究的,業內稱為「斗譜」。有按功能分類的,有按根莖花果金石動物分類的,還有根據坐堂醫
生用葯習慣分類的,總之以方便快捷為目的。
一、斗譜編排原則中葯房中中葯飲片存放在飲片櫃的屜斗中。中葯斗譜是一組葯櫃中各屜斗及屜斗內前後左右斗格飲片存放順序的規律,故斗譜的編排也稱為中
葯飲片的排列。
斗譜編排原則為:
(一)首先要考慮有利於減輕勞動強度,方便調劑和加葯
1、將最常用的飲片安排在最容易取葯的地方:這類飲片有如,甘草、當歸、黨參、白術、茯苓等。
2.飲片的常用配伍規律:因為在一張處方中功效相近的葯物常常配伍使用,故功效相近的飲片宜編排在一起,可減少調劑時來回走動。如常用的止咳平喘葯、清熱解毒葯、活血祛瘀葯等分別按功效相對集中編排在一起。
3. 一般質地較輕的飲片宜排在上層屜斗,質地較重的飲片宜排在下層屜斗
(二)盡量避免發生差錯事故
1、外觀性狀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飲片不宜編排在一起,如紫蘇子與菟絲子;
2.同一植物來源但不同部位入葯的飲片,功能不相近、尤其是相反的品種不能編排在一起,如麻黃與麻黃根;
3.葯名略同,但性味相差甚遠的飲片不應編排在一起,如,附子與白附子;藜蘆與漏蘆;天葵子與冬葵子等。
(三)方便記憶
1、最常用方劑可排在一起:如組成「四物湯」的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可考慮排在附近;組成「四君子湯」的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可考慮排在附近;組成「六味地黃丸」的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澤瀉、山葯、茯苓等可考慮排在附近。
2.有某種共同規律的飲片排在一起:如性味相近且葯名略同的飲片,如「二活」之羌活、獨活,「二芽」之谷芽、麥芽,「二冬」之麥冬、天冬等;功效屬同一類的飲片,如菊花、桑葉、薄荷、蟬脫等;用葯部位相同的飲片,如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益智,合歡花、百合花、厚朴花、辛荑、野菊花等;質地相似的飲片,如紫草、香薷、大青葉、夏枯草、墨旱蓮等;常用「對葯」,如桃仁與紅花,麻黃與桂技,乳香與沒葯等。
(四)有利於飲片管理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葯斗的大小,盡量使大部分飲片的加葯周期趨於接近。一般用量大、質地疏鬆輕巧的飲片選擇大葯斗,用量小、質地緻密沉重的飲片選擇小葯斗,避免有的飲片要多次單獨加葯而影響工作效率,而有的飲片因長期壓斗而蟲蛀、發霉等。
1、同一葯用植物有不同入葯部位的飲片可考慮編排在一起,當歸(全歸)、當歸身、當歸尾;茯苓、茯神;蓮子、蓮心、蓮須。但要注意功能不相近、尤其是相反的品種不能編排在一起,如麻黃與麻黃根。
2.同一葯材有不同的炮製品時可考慮編排在一起:如乾薑、炮姜;大黃、熟大黃;醋柴胡、酒柴胡;牡蠣、煅牡蠣;石膏、熟石膏等。
3.有些調劑時需要特殊處理的飲片可相對集中擺放,如需包煎、打碎的飲片。
4.貴重飲片、毒麻飲片及有些需特殊保存的飲片應集中存放。
5.編排斗譜時,可適當在不太方便的位置留空,以備日後增加或調整飲片所用。
(五)有利於人員分工合作可將飲片按使用頻率分為幾類,如分為最常用飲片、較常用飲片、不常用飲片等。調劑工作量較大的中葯房往往需要將飲片調劑人員分成幾組,編排斗譜時可考慮最常用飲片設計每人一組,較常用飲片2個共一組,不常用飲片多人共一組。
不同的中葯調劑室具體條件千差萬別,中葯飲片斗譜的編排可以不一致,以上原則不可能同時全部滿足,也不提倡機械套用。各中葯調劑室在設計斗譜時可盡量平衡兼顧,也可以主要考慮其中1至2個原則
B. 請問 醫院中葯房裡面的中葯是如何擺放的呢 詳細說一下, 還有就是說抓葯, 葯師怎麼抓呢
葯房位置的擺放:
每個葯房擺放位置都不太一樣吧,按說是應該把葯性相近的葯物擺放到一起,這樣能互相促進葯力。還有把常用的對葯 放到一起,抓葯時方便。
抓葯怎麼分:
一般是四付以下一次稱出來再平均分成四份,再多了就分開抓,一次抓太多了份的就有些不均勻了。
具體要看個人習慣來抓葯,沒有固定的模式。
C. 中葯斗譜怎樣排列
一般規律
按「橫七豎八」排列。每個大斗分成 3格(對用量大的飲片也有分為 2格的),每格放一種飲片。為存放質地輕泡的飲片,可在整架葯斗下層專設 3個特大斗。中葯的擺放需按照中醫處方用葯的配伍規律和中葯的性能來設置,盡量將處方中經常配伍應用的飲片放在一起,便於調劑時查找。常規是先將常用飲片放在斗架的中上層,便於調劑時稱取。如當歸、白芍與川芎;黃芪、黨參與甘草;麥冬、天冬與北沙參;金銀花、連翹與板藍根;防風、荊芥與白芷;柴胡、葛根與升麻;黃芩、黃柏與黃連;沙參、豆蔻與木香;香附、厚朴與延胡索;焦神曲、焦麥芽與焦山楂;遠志、柏子仁與酸棗仁;桔梗、苦杏仁與桑白皮;天麻、鉤藤與白蒺藜;陳皮、枳殼與枳實;附子、乾薑與肉桂;澤瀉、山葯與丹皮等。其次把質地較輕且用量較少的飲片放在斗架的高層。如月季花、白梅花與佛手花;玫瑰花、玳玳花與厚朴花;絡石藤、海風藤與青風藤;密蒙花、谷精草與木賊草等。再把質重飲片(礦石類、化石類、貝殼類)和容易造成污染的飲片(炭葯類)放在斗架的底層。如磁石、赭石與紫英石;龍骨、龍齒與牡蠣;珍珠母、瓦楞子與石決明;寒水石、石膏與海蛤殼等;炭類葯如藕節炭、茅根炭與地榆炭;黃芩炭、黃柏炭與大黃炭;蒲黃炭;艾炭與棕櫚炭等。最後把質地松泡且用量較大的飲片放在最下層的大葯斗內。如燈心草與通草;蘆根與茅根;茵陳與金錢草;白花蛇舌草與半枝連;竹茹與絲瓜絡;薄荷與桑葉等。
D. 哪位大哥大姐幫我做個中葯飲片斗譜編排表(以下200種),謝謝了。明天(27日)要用,請快點。過期作廢。
中葯斗譜是一組葯櫃中各斗及斗內前後各格飲片存放順序的規律。各家葯店斗譜的編排不完全相同,其目的一致,即便於調劑操作、減輕勞動強度、避免差錯、提高調劑質量、保證患者用葯的安全。
葯斗一般為木質結構,按「橫七豎八」排列。每個大斗分成 3格(對用量大的飲片也有分為 2格的),每格放一種飲片。為存放質地輕泡的飲片,可在整架葯斗下層專設 3個特大斗。
中葯的擺放需按照中醫處方用葯的配伍規律和中葯的性能來設置,盡量將處方中經常配伍應用的飲片放在一起,便於調劑時查找。
常規是先將常用飲片放在斗架的中上層,便於調劑時稱取。如當歸、白芍與川芎;黃芪、黨參與甘草;麥冬、天冬與北沙參;金銀花、連翹與板藍根;防風、荊芥與白芷;柴胡、葛根與升麻;黃芩、黃柏與黃連;沙參、豆蔻與木香;香附、厚朴與延胡索;焦神曲、焦麥芽與焦山楂;遠志、柏子仁與酸棗仁;桔梗、苦杏仁與桑白皮;天麻、鉤藤與白蒺藜;陳皮、枳殼與枳實;附子、乾薑與肉桂;澤瀉、山葯與丹皮等。
其次把質地較輕且用量較少的飲片放在斗架的高層。如月季花、白梅花與佛手花;玫瑰花、玳玳花與厚朴花;絡石藤、海風藤與青風藤;密蒙花、谷精草與木賊草等。再把質重飲片(礦石類、化石類、貝殼類)和容易造成污染的飲片(炭葯類)放在斗架的底層。如磁石、赭石與紫英石;龍骨、龍齒與牡蠣;珍珠母、瓦楞子與石決明;寒水石、石膏與海蛤殼等;炭類葯如藕節炭、茅根炭與地榆炭;黃芩炭、黃柏炭與大黃炭;蒲黃炭;艾炭與棕櫚炭等。
最後把質地松泡且用量較大的飲片放在最下層的大葯斗內。如燈心草與通草;蘆根與茅根;茵陳與金錢草;白花蛇舌草與半枝連;竹茹與絲瓜絡;薄荷與桑葉等。
把你需要的都加進去,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E. 急需中葯斗譜(中葯櫃是3組,排列是上橫七豎八,下一橫行三個大斗子),謝謝!
自己考察去吧,打完太多了,其實也沒啥大講究
F. 求中草葯架子(中葯櫃)的葯貼順序,通常各種葯物放在哪個抽屜里
斗譜編排原則中葯房中中葯飲片存放在飲片櫃的屜斗中。中葯斗譜是一組葯櫃中各屜斗及屜斗內前後左右斗格飲片存放順序的規律,故斗譜的編排也稱為中葯飲片的排列。
斗譜編排原則為:
(一)首先要考慮有利於減輕勞動強度,方便調劑和加葯
1. 將最常用的飲片安排在最容易取葯的地方:這類飲片有如,甘草、當歸、黨參、白術、茯苓等。
2. 飲片的常用配伍規律:因為在一張處方中功效相近的葯物常常配伍使用,故功效相近的飲片宜編排在一起,可減少調劑時來回走動。如常用的止咳平喘葯、清熱解毒葯、活血祛瘀葯等分別按功效相對集中編排在一起。
3. 一般質地較輕的飲片宜排在上層屜斗,質地較重的飲片宜排在下層屜斗
(二)盡量避免發生差錯事故
1.外觀性狀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飲片不宜編排在一起,如紫蘇子與菟絲子;
2.同一植物來源但不同部位入葯的飲片,功能不相近、尤其是相反的品種不能編排在一起,如麻黃與麻黃根;
3.葯名略同,但性味相差甚遠的飲片不應編排在一起,如,附子與白附子;藜蘆與漏蘆;天葵子與冬葵子等。
(三)方便記憶
1.最常用方劑可排在一起:如組成「四物湯」的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可考慮排在附近;組成「四君子湯」的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可考慮排在附近;組成「六味地黃丸」的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澤瀉、山葯、茯苓等可考慮排在附近。
2.有某種共同規律的飲片排在一起:如性味相近且葯名略同的飲片,如「二活」之羌活、獨活,「二芽」之谷芽、麥芽,「二冬」之麥冬、天冬等;功效屬同一類的飲片,如菊花、桑葉、薄荷、蟬脫等;用葯部位相同的飲片,如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益智,合歡花、百合花、厚朴花、辛荑、野菊花等;質地相似的飲片,如紫草、香薷、大青葉、夏枯草、墨旱蓮等;常用「對葯」,如桃仁與紅花,麻黃與桂技,乳香與沒葯等。
(四)有利於飲片管理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葯斗的大小,盡量使大部分飲片的加葯周期趨於接近。一般用量大、質地疏鬆輕巧的飲片選擇大葯斗,用量小、質地緻密沉重的飲片選擇小葯斗,避免有的飲片要多次單獨加葯而影響工作效率,而有的飲片因長期壓斗而蟲蛀、發霉等。
1.同一葯用植物有不同入葯部位的飲片可考慮編排在一起,當歸(全歸)、當歸身、當歸尾;茯苓、茯神;蓮子、蓮心、蓮須。但要注意功能不相近、尤其是相反的品種不能編排在一起,如麻黃與麻黃根。
2.同一葯材有不同的炮製品時可考慮編排在一起:如乾薑、炮姜;大黃、熟大黃;醋柴胡、酒柴胡;牡蠣、煅牡蠣;石膏、熟石膏等。
3.有些調劑時需要特殊處理的飲片可相對集中擺放,如需包煎、打碎的飲片。
4.貴重飲片、毒麻飲片及有些需特殊保存的飲片應集中存放。
5.編排斗譜時,可適當在不太方便的位置留空,以備日後增加或調整飲片所用。
G. 中葯葯店裡中葯的在葯斗中的布局
規定是橫七豎八 每斗 3味葯 這3味葯都 治療 病症 大多相似,萬一串斗也不會引發太大的後果。
H. 跪求中葯斗譜排列方式
你好!首先祝你身體健康!沖著你我的緣分,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中葯「斗譜」的編排問題。 每個中葯店鋪里都有中葯櫥櫃,為了使中葯調劑人員既方便操作,又確保安全,合理編排中葯斗譜是不可忽視的工作。 合理編排中葯斗譜,可以減少差錯,提高調劑速度,減輕醫葯人員的勞動強度。 1)國家文件規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下給你解讀《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辦公室關於印發小包裝中葯飲片醫療機構應用指南的通知》國中醫葯辦發[2008]34號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中醫葯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葯大學: 為做好小包裝中葯飲片的推廣使用工作,我局在組織部分中醫醫院開展試點的基礎上,組織有關專家編寫了《小包裝中葯飲片醫療機構應用指南》。 現印發給你們,請在組織有關醫療機構應用小包裝中葯飲片中參照執行。 聯系人員: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醫政司一處 董雲龍 聯系電話:010-65955519 傳真號碼:010-65930820 二○○八年八月十一日 …… 第三節 斗譜編排 斗譜編排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調劑效率。 一、斗譜編排原則 1、通常應將最常用的品規編排在調劑台的周圍(不用調劑台的可編排在調劑路線的最前端),極少使用的品規編排在離調劑台最遠的位置(或調劑路線的最遠端)。 2、常用的品規編排在葯櫃(櫥)或貨架的中層,非常用的品規編排在葯櫃(櫥)的最上層和最底層。 3、質堅量重的品種以及質地泡松體積較大的品種,宜放置在葯櫃的底層。 4、經常連用的葯物,如知母和黃柏、天冬和麥冬、生地和熟地應編排在一起,方便裝葯與調劑。 二、斗譜編排方法 斗譜的編排大致有以下四種方法,彼此各有千秋,且互有交叉,各醫院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排列。 (一)從最常用的到非常用的依一定的順序排列,並將葯櫃(斗)位置編列序號,電子處方(配方清單)的葯名可按葯櫃(斗)的順序,在每味葯名左側列印葯櫃(斗)的序號。 (二)根據葯用部位排列,處方也按葯用部位列印,將葯櫃(斗)編列序號,電子處方(配方清單)葯名左側亦列印上葯櫃(斗)的序號(序號的編列與上條類同)。 (三)參照散裝中葯飲片斗譜編排方法,結合本醫院醫師用葯習慣,先按常用和非常用,再按葯用部位以及處方中常聯用的品種(如:知母、黃柏;紫菀、款冬花;山楂、六曲)等因素而編排的方法。 上海龍華醫院斗譜的編排即採用的本辦法,本法的優點是調劑效率較高,缺點是調劑人員開始時熟悉區位的過程較長。 (四)以全院所有品種(規格)為一套,編排方法按上述三條中任意一種均可,視中葯飲片處方量及調劑室面積等情況,設置若干套,部分極少使用的品種(規格)可二套或幾套共用。 …… 2)常用斗譜編排 目前比較常用的斗譜有以下兩種: 1. 按入葯部分排列:將葯物按其入葯部分分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動物、礦物等若干類,每類葯材按一定順序排列在格鬥內。 這一種斗譜的特點是分類清楚,配方人員接到處方後,便能知道每一味葯的的大概位置所在,無需到處尋找。適用於業務量小,葯物品種少的中葯房。 2. 根據臨床用葯情況,將葯物分為常用葯、次常用葯和不常用葯,並結合各種葯物的性狀、顏色、氣味、作用特點等分成幾類。 常用中葯裝入最近的中層葯斗,不常用的裝入最遠處或上層,次常用者裝在兩者之間,質重的礦石類葯物宜裝在下層葯斗內,輕而量多的葯物裝入大葯斗內。 葯斗(格鬥)配伍,是指將外形或顏色、性狀、作用相近,經常在同一張處言上出現的葯物,裝在同一葯斗的前後或相近葯斗中,便利調配,並免除不同葯物的相互串味,妨礙質量和療效。 在編排斗譜時,亦須結合本地區的用葯習慣,以期合理。 參考圖片:I. 中葯櫃葯斗應如何安排
中葯調劑室的斗譜編排對中葯調配的斗譜進行科學編排的原則和要求等技術層面進行了規范。一、斗譜編排原則中葯房中中葯飲片存放在飲片櫃的屜斗中。中葯斗譜是一組葯櫃中各屜斗及屜斗內前後左右斗格飲片存放順序的規律,故斗譜的編排也稱為中葯飲片的排列。斗譜編排原則為:(一)首先要考慮有利於減輕勞動強度,方便調劑和加葯1. 將最常用的飲片安排在最容易取葯的地方:這類飲片有如,甘草、當歸、黨參、白術、茯苓等。2. 飲片的常用配伍規律:因為在一張處方中功效相近的葯物常常配伍使用,故功效相近的飲片宜編排在一起,可減少調劑時來回走動。如常用的止咳平喘葯、清熱解毒葯、活血祛瘀葯等分別按功效相對集中編排在一起。3. 一般質地較輕的飲片宜排在上層屜斗,質地較重的飲片宜排在下層屜斗(二)盡量避免發生差錯事故1.外觀性狀相似但功效不同的飲片不宜編排在一起,如紫蘇子與菟絲子;2.同一植物來源但不同部位入葯的飲片,功能不相近、尤其是相反的品種不能編排在一起,如麻黃與麻黃根;3.葯名略同,但性味相差甚遠的飲片不應編排在一起,如,附子與白附子;藜蘆與漏蘆;天葵子與冬葵子等。(三)方便記憶1.最常用方劑可排在一起:如組成「四物湯」的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可考慮排在附近;組成「四君子湯」的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可考慮排在附近;組成「六味地黃丸」的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澤瀉、山葯、茯苓等可考慮排在附近。2.有某種共同規律的飲片排在一起:如性味相近且葯名略同的飲片,如「二活」之羌活、獨活,「二芽」之谷芽、麥芽,「二冬」之麥冬、天冬等;功效屬同一類的飲片,如菊花、桑葉、薄荷、蟬脫等;用葯部位相同的飲片,如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益智,合歡花、百合花、厚朴花、辛荑、野菊花等;質地相似的飲片,如紫草、香薷、大青葉、夏枯草、墨旱蓮等;常用「對葯」,如桃仁與紅花,麻黃與桂技,乳香與沒葯等。(四)有利於飲片管理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葯斗的大小,盡量使大部分飲片的加葯周期趨於接近。一般用量大、質地疏鬆輕巧的飲片選擇大葯斗,用量小、質地緻密沉重的飲片選擇小葯斗,避免有的飲片要多次單獨加葯而影響工作效率,而有的飲片因長期壓斗而蟲蛀、發霉等。1.同一葯用植物有不同入葯部位的飲片可考慮編排在一起,當歸(全歸)、當歸身、當歸尾;茯苓、茯神;蓮子、蓮心、蓮須。但要注意功能不相近、尤其是相反的品種不能編排在一起,如麻黃與麻黃根。2.同一葯材有不同的炮製品時可考慮編排在一起:如乾薑、炮姜;大黃、熟大黃;醋柴胡、酒柴胡;牡蠣、煅牡蠣;石膏、熟石膏等。3.有些調劑時需要特殊處理的飲片可相對集中擺放,如需包煎、打碎的飲片。4.貴重飲片、毒麻飲片及有些需特殊保存的飲片應集中存放。
5.編排斗譜時,可適當在不太方便的位置留空,以備日後增加或調整飲片所用。
更合理的使用葯櫃,會讓您的工作效率提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