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工試驗主要都有哪些方法,方法
土工試驗主要方法如下:
1、烘乾法:測含水量
2、環刀法、灌砂法:測密度
3、比重瓶法:測土粒比重
4、平衡錐式液限儀法、液塑限聯合測定儀法:測界限含水量
5、擊實試驗:測最佳含水量
6、滲透試驗:測滲透系數
7、直接剪切試驗:測剪切強度
8、三軸試驗、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測土樣力學強度
9、固結試驗:測土體固結性能
詳見國家標准《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1999)
❷ 水泥凝結時間試驗
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方法見國標 GB 1346-2011-T
凝結時間的測定
1 測定前准備工作:調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准零點。
2 試件的制備
一次裝滿試模,振動數次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護箱中。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的起始時間。
3 初凝時間的測定
① 試件在濕氣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後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
② 測定時,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後,突然放鬆,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
③ 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的讀數。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mm±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
④ 達到初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達到初凝狀態。
4 終凝時間的測定
① 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後,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取下試模連同漿體,翻轉180°,大端向上放在玻璃板上,放入濕氣養護箱中養護
② 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用「min」表示。
③ 達到終凝時應立即立即重復測一次,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達到終凝狀態。
標准GB175 —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中規定:
硅酸鹽水泥初凝不小於45min,終凝不大於390min;
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初凝不小於45min,終凝不大於600min。
❸ 混凝土凝結時間實驗方法,步驟
建議樓主參照國標《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准》(GB/T50080-2002)
其中第4章「凝結時間測定」有詳細規定。
混凝土貫入阻力為
3.5MPa、28MPa時的時間為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
❹ 水蒸氣的凝結,實驗怎麼操作
1,遇到比較涼的東西【一般是0度以上或者是接近0度】,水蒸氣就會化成露。實驗:從冰箱冷藏室或者是0度保鮮室拿一個東西出來,最好是一瓶放了幾小時以上的飲料,很快就會看見瓶子外壁上面會生成水珠,這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了,變成像露水一樣的水珠。,
2,遇到特別冷的東西【一般是0度以下許多度】,水蒸氣就會化成霜。實驗:從冰箱冷凍室拿一包已經硬邦邦的東西出來,或者是一瓶結冰的飲料,很快就會看見外表面上面會有冰晶,這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變成了小冰晶。
❺ 混凝土緩凝劑凝結時間和凝結時間差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事實上,目前針對混凝土緩凝劑緩凝效果的評價方法還比較局限,主要是緩凝劑凝結時間和凝結時間差的測定。
1、對於凈漿,標准方法為《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GBT 1346-2011)規定的測試方法。該方法所用儀器為標准維卡儀,測定混凝土緩凝劑凝結時間之前需預先測定標准稠度用水量,再按照標准稠度用水量制備水泥凈漿,測定水泥凈漿的初凝和終凝時間。
該方法的優點是方便、快捷,缺點是存在較大的人為誤差,主要體現在操作過程及讀數方面的偶然性,尤其是在確定終凝時間時的人為誤差更加明顯。
2、對於混凝土,標准方法為《混凝土外加劑》(GB8076-2008)規定的測試方法。該方法所用儀器為貫入阻力儀,測定凝結時間之前需將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圓孔篩)振動篩篩出砂漿並裝入標准規格金屬圓筒中,可得到貫入阻力值與時間的關系曲線,然後求出貫入阻力值達3.5MPa時,對應的時間作為初凝時間;貫入阻力值達28MPa時,對應的時間作為終凝時間。
該方法的優點是結果准確、誤差較小,缺點是操作過程比較復雜,耗時費力。
3、隨著科技的進步,國內外學者也嘗試利用一些新的手段來評價緩凝劑的緩凝效果,如水化溫升、X射線衍射、低場核磁共振、電阻法等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但准確性尚須大量工程實踐檢驗,且都沒有形成相關標准。因此,目前工程上仍以傳統方法為主。
凝結時間差是緩凝劑作用效果的最直觀的體現,而混凝土緩凝劑的好壞卻不只是由這兩者決定。理想的混凝土緩凝劑應當在摻量較小的情況下具有顯著的緩凝作用,而且在一定摻量范圍內凝結時間可調性強,並且不產生異常凝結現象。另外,尤為重要的是,混凝土緩凝劑應能使水泥漿體初凝結時間明顯延緩,又能使混凝土初凝和終凝間的間隔盡量縮短。
❻ 水泥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與凝結時間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有哪些
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與凝結時間試驗
( T 0505 - 2005 )
一、目的、適用范圍與引用標准
本方法規定了水泥標准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和體積安定性的測試方法。
本方法適用於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及指定採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種水泥。
二、儀器設備
1、水泥凈漿攪拌機:符合JC/T 729的要求。
2、標准法維卡儀:標准稠度測定用試稈有效長度50㎜±1㎜的圓柱形耐用腐蝕金屬製成。測定凝結時間時取下試桿,用試桿代替試桿。試桿由鋼製成,其有效長度初凝針為50㎜±1㎜、終凝針為30㎜±1㎜、直徑為 1.13±0.05㎜的圓柱體。滑動部分的總質量為300±0.05g。與試桿、試針聯結的滑動桿表面應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羞澀和曠動現象。
盛裝水泥凈漿的試模應由耐腐蝕的、有足夠硬度的金屬製成。試模深40㎜±0.2㎜、頂內徑 65±0.5㎜、底內徑 75±0.5㎜的截面圓錐體,每隻試模應配備一個大於試模、厚度大於等於2.5㎜的平板玻璃底版。
3、沸煮箱:有效容積約為410㎜×240㎜×310㎜,箅板結構應不影響試驗結果。
4、雷氏夾膨脹儀:由銅制材料製成。
5、量水器:分度值為0.1mL,精度1%。
6、天平:量程1000g,感量1g。
7、濕氣養護箱:應能使溫度控制在20℃±1℃,相對濕度大於90%。
8、雷氏夾膨脹值測定儀:標尺最小刻度0.5㎜。
9、秒錶:分度值1s。
水泥凈漿攪拌機滄州廠家,新型水泥凈漿攪拌機規格滄州築龍工程儀器有限公司技術支持:0 3 1 7—5 1 0 6 2 8 2 1 3 7 3 1 7 0 7 5 3 8 扣扣:1146 777 607
三、試樣及用水
1、水泥試樣應充分拌勻,通過0.9 ㎜方孔篩並記錄篩余物情況,但要防止過篩時混進其它水泥。
2、試驗用水必須是潔凈的淡水,如有爭議時可用蒸餾水。
四、實驗室溫度、相對濕度
1、實驗室的溫度為20℃±2℃,相對濕度大於50%。
2、水泥試樣、拌和水、儀器和用具的濕度應與實驗室內室溫保持一致。
五、標准稠度用水量測定(標准法)
1、試驗前必須做到
⑴維卡儀的金屬棒能夠自由滑動。
⑵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准零點。
⑶水泥凈漿攪拌機運行正常。
2、水泥凈漿拌制
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和水倒入攪拌鍋中,然後5s~10 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漸出;拌和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 s停機。
水泥凈漿攪拌機承德廠家,新型水泥凈漿攪拌機規格
3、標准稠度用水量測定步驟
(1)拌合結束後,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已放在玻璃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次,颳去多餘的凈漿。
(2)抺平後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並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上,降低試桿直到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 s後,突然放鬆,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時記錄試桿到底板的距離,升起試桿後,立即擦凈。
(3)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後1.5min內完成。以試桿沉入凈漿並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凈漿為標准稠度凈漿。其拌合水量為該水泥的標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
(4 )當試桿距底板小於5mm時,應適當減水,重復水泥漿的拌制和上述過程;若距離大於7mm時,則應適當加水,並重復水泥漿的拌制和上述過程。
水泥凈漿攪拌機承德廠家,新型水泥凈漿攪拌機規格
六、凝結時間測定
1、測定前的准備工作:調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底板,使指針對准零點。
2、試件的制備:以標准稠度用水量按5.2製成標准稠度凈漿一次裝滿試模,振動數次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護箱中。
3、初凝時間測定
(1)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到初凝狀態的時間作為初凝時間,用「min」計。
(2)試件在濕氣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後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濕氣養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 s後,突然放鬆,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觀察試針停止沉入或釋放試針30s時的指針的讀數。
(3)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mm±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
(4)達到初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達到初凝狀態
水泥凈漿攪拌機承德廠家,新型水泥凈漿攪拌機規格滄州築龍工程儀器有限公司技術支持:0 3 1 7—5 1 0 6 2 8 2 1 3 7 3 1 7 0 7 5 3 8 扣扣:1146 777 607
。
4、終凝時間測定
(1)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時間作為終凝時間,用「min」計。
(2)為了准確觀察試件沉入的狀況,在終凝針上安裝了一個環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後,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底板下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底板上,再放入濕氣養護箱中繼續養護。
(3)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件0.5 mm時,即環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件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
(4)達到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達到終凝狀態。
5、測定時應注意,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止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准;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壁10mm。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應將試針擦凈並將試模放回濕氣養護箱內,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振動。
水泥凈漿攪拌機承德廠家,新型水泥凈漿攪拌機規格
七、標准稠度用水量測定(代用法)
1、標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調整水量和不變水量兩種方法中的任一種測定,如有爭議時以調整水量方法為准。採用調整水量法時拌合水量按經驗確定,用不變水量法時拌和水量用142.5ml,水量准確至0.5ml。
2、試驗前須檢查儀器項目:儀器金屬棒應能自由滑動;試錐降至錐模頂面位置時,指針應對准標尺零點;攪拌機應運轉正常等。
3、水泥凈漿拌制上。
4、標准稠度用水量測定
(1)拌合結束後,立即將拌好的凈漿裝入錐模內,用小刀插搗,振動數次後,颳去多餘凈漿,抹平後迅速放到試錐下面固定位置上。將試錐降至凈漿表面處,擰緊螺絲1s~2 s後,突然放鬆,使試錐垂直自由沉入凈漿中,到試錐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錐30s時記錄試錐下沉深度。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後1.5mm內完成。
(2)用調整水量法測定時,以試錐下沉深度(28±2㎜)時的凈漿為標准稠度凈漿。其拌合水量為該水泥的標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圍,須另稱試樣,調整水量,重新試驗,直到達到(28±2)㎜時為止。
(3)用不變水量法測定時,根據測得的試錐下沉深度S(㎜)按下式計算標准稠度用水量P(%),也可從儀器上對應標尺讀出。
P = 33.4-0.185S
當試錐下沉深度小於13㎜時,應改用調整水量方法測定。
八、安定性測定
(一)雷氏法(標准法)
1、測定前的准備工作
每個試樣需要兩個試件,每個雷氏夾需配備質量約75g~80g的玻璃板兩塊。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和雷氏夾表面都要稍稍塗上一層油。
2、雷氏夾試件的制備方法
將預先准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並立刻將已制好的標准稠度凈漿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隻手輕扶持雷氏夾,另一隻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數次然後抺平,蓋上稍塗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刻將雷氏夾移至濕氣養護箱中養護24h±2h。
水泥凈漿攪拌機承德廠家,新型水泥凈漿攪拌機規格滄州築龍工程儀器有限公司技術支持:0 3 1 7—5 1 0 6 2 8 2 1 3 7 3 1 7 0 7 5 3 8 扣扣:1146 777 607
3、沸煮
(1)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使之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能沒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保證在30min±5min內水能沸騰。
(2)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到0.5mm,接著將試件放入水中箅板上,指針朝上,試件之間互不交叉,然後在30min±5min內加熱水至沸騰,並恆沸3h±5min。
4、結果判別
沸煮結束後,即放掉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判別。
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C,精確到0.5mm,當兩個試件煮後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於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的(C-A)的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為安定性不合格。
(二)代用法(試餅法)
1、測定前的准備工作
每個樣品需要兩塊約100mm×100mm的玻璃板。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都要稍稍塗上一層隔離劑。
2、試餅的成形方法
將制好的凈漿取出一部分分成兩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預先准備好的玻璃板上,輕輕振動玻璃板並用濕布擦凈的小刀由邊緣向中央抺動,做成直徑70mm~80mm、中心厚約10 mm、邊緣漸薄、表面光滑的試餅,接著將試餅放入濕氣養護箱中養護24h±2h。
3、沸煮
(1)、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使之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能沒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保證在30min±5min內水能沸騰。
(2)、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檢查試餅是否完整(如已開裂、翹曲,要檢查原因,確定無外因時,該試餅已屬不合格品,不必沸煮),在試餅無缺陷的情況下將試餅放在放入水中箅板上,然後在30min±5min內加熱水至沸騰,並恆沸3h±5min。
4、結果判別
沸煮結束後,即放掉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判別。目測試餅未發現裂縫,用鋼直尺檢查也沒有彎曲(使鋼直尺和試餅底部緊靠,以兩者間不透光為不彎曲)的試餅的安定性合格;反之為不合格。當兩個試餅判別結果有矛盾時,該水泥的安定性為不合格。
❼ 紅細胞凝集試驗的試驗方法
血凝及血凝抑制試驗
有些病毒具有凝集某種(些)動物紅細胞的能力,稱為病毒的血凝,利用這種特性設計的試驗稱血球凝集(HA)試驗,以此來推測被檢材料中有無病毒存在,是非特異性的,但病毒的凝集紅細胞的能力可被相應的特異性抗體所抑制,即血球凝集抑制(HI)試驗,具有特異性。通過HA-HI試驗,可用已知血清來鑒定未知病毒,也可用已知病毒來檢查被檢血清中的相應抗體和滴定抗體的含量。
目的要求
掌握病毒HA和HI試驗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其實用價值。
材料與試劑
1. 96孔「U」形或「V」形微量反應板,50 uL定量移液器,滴頭,微型振盪器。
2. 生理鹽水,0.5%雞紅細胞懸液,新城疫病毒液(尿囊液或凍干疫苗液),新城疫陽性血清,被檢雞血清。
實驗內容及操作方法
(一)血球凝集(HA)試驗
1. 在96孔微量反應板上進行,自左至右各孔加50 uL生理鹽水。
2. 於左側第1孔加50 uL病毒液(尿囊液或凍干疫苗液),混合均勻後,吸50 uL至第2孔,依次倍比稀釋至第11孔,吸棄50 uL;第12孔為紅細胞對照。
3. 自右至左依次向各孔加入0.5%雞紅細胞懸液50 uL,在振盪器上振盪,室溫下靜置後觀察結果(表4-1)。
表4-1 病毒血凝試驗的操作方法(單位:uL) 孔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病毒稀釋度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1:1024 1:2048 對照 生理鹽水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病毒液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0.5%紅細胞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棄50 結果觀察 ++++ ++++ ++++ ++++ ++++ ++++ +++ + + - - 4. 結果判定:從靜置後10 min開始觀察結果,待對照孔紅細胞已沉澱即可進行結果觀察。紅細胞全部凝集,沉於孔底,平鋪呈網狀,即為100% 凝集(++++),不凝集者(-)紅細胞沉於孔底呈點狀。
以100% 凝集的病毒最大稀釋度為該病毒血凝價,即為一個凝集單位。從表4-1看出,該新城疫病毒液的血凝價為1:128,則l:128為1個血凝單位,1:64、l:32分別為2、4個血凝單位,或將128/4=32,即1:32稀釋的病毒液為4個血凝單位。
(二) 血球凝集抑制(HI)試驗
1. 根據HA試驗結果,確定病毒的血凝價,配製出4個血凝單位的病毒液。
2. 在96孔微量反應板上進行,用固定病毒稀釋血清的方法,自第1孔至第11孔各加50 uL生理鹽水。
3. 第1孔加被檢雞血清50 uL,吹吸混合均勻,吸50 uL至第2孔,依此倍比稀釋至第10孔,吸棄50 uL,稀釋度分別為:1:2、1:4、1:8 …… ;第12孔加新城疫陽性血清50 uL,作為血清對照。
4. 自第1孔至12孔各加50 uL 4個血凝單位的新城疫病毒液,其中第11孔為4單位新城疫病毒液對照,振盪混合均勻,置室溫中作用10min 。
5. 自第l孔至12孔各加0.5% 雞紅細胞懸液50 uL,振盪混合均勻,室溫下靜置後觀察結果(表4-2)。
表4-2 病毒血凝抑制試驗的操作方法(單位:mL) 孔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血清稀釋度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1:1024 病毒
對照 血清
對照 生理鹽水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被檢雞血清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4單位病毒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室溫中靜置 10 min 0.5%紅細胞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棄去50 結果觀察 - - - - - - + ++ +++ ++++ ++++ - 6. 結果判定:待病毒對照孔(第11孔)出現紅細胞100%凝集(++++),而血清對照孔(第12孔)為完全不凝集(-)時,即可進行結果觀察。
以100%抑制凝集(完全不凝集)的被檢血清最大稀釋度為該血清的血凝抑制效價,即HI效價。凡被已知新城疫陽性血清抑制血凝者,該病毒為新城疫病毒。
從表4-2看出,該血清的HI效價為1:64,用以2為底的負對數(-log2)表示,即6log2。
❽ 試驗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
一、控制變數法 指在物理實驗中往往存在著多種變化的因素,為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是在初中物理實驗中用的最多的研究方法,如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實驗;探究電阻與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探究動能、重力勢能與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最典型的例子是高中《驗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實驗,我們研究的方法是:先保持物體的質量一定,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再保持力不變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最後綜合得出物體的加速度與它受到的合外力及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 二、累積法 將微小量累積後測量求平均的方法,能減小相對誤差。實驗中也經常涉及這一方法。例如,測一張紙的厚度可測100張紙的厚度再求一張紙的厚度;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中,需要測定單擺周期,用秒錶測一次全振動的時間誤差很大,於是採用測量30-50次全振動的時間T,從而求出單擺的周期T=t/n(n為全振動次數)。又如在《測定金屬電阻率》的實驗中,若沒有螺旋測微器時,也可把金屬在鉛筆上密繞若干圈,由線圈總長度來測出金屬絲的直徑。 三、轉換法 某些物理量不容易直接測量,或某些現象直接顯示有困難,可以採取把所要觀測的變數轉換成其它變數(力、熱、聲、光、電等物理量)的相互轉換進行間接觀察和測量,這就是轉換法,如磁鐵的磁性強弱可以通過吸引大頭針的多少來見接顯示;風力的大小可以通過樹的彎曲成程度來觀察;又如卡文迪許《利用扭秤裝置測定萬有引力恆量實驗》為例:其基本的思維方法便是等效轉換。卡文迪許扭秤發生扭轉後,引力對T 形架的扭轉力矩與石英絲由於彈性形變產主的扭轉力矩這就是等效轉換,間接地達到了無法達到的目的。本實驗中轉換法還應用於石英絲扭轉角度的測量上,這個角度不是直接測出的,而是利用平面鏡反射光在刻度尺上移動的距離間接測出的。 轉換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思維方法。是對事物本質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才產生的一種飛躍。如變曲為直實際上就是該方法的應用。理想化法:影響物理現象的因素往往復雜多變,實驗中常可採用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或假設一些理想條件的辦法,以突出現象的本質因素,便於深入研究,從而取得實際情況下合理的近似結果(通俗他說就是抓大放小)。例如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假設懸線不可伸長,懸點的摩擦和小球在擺動過程的空氣阻力不計;在電學實驗中把電壓表變成內阻是無窮大的理想電壓表,電流表變成內阻等於0的理想電流表等等實際都採用了理想化法。 四、放大法 在現象、變化、待測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況下,往往採用放大法。根據實驗的性質和放大對象的不同,放大所使用的物理方法也各異。例如,在《測定金屬電阻率》實驗中所便用的螺旋測微器,主尺上前進(或後退)0.5毫米,對應副尺上有5n個等分,實際上是對長度的機械放大;許多電表如電流表、電壓表是利用一根較長的指針把通電後線圈的偏轉角顯示出來。又比如在《卡文迪許扭實驗》,其測定萬有引力恆量的思路最後轉移到光點的移動(跟「庫侖靜電力扭枰實驗一樣),都是將微小形變放大方法的具體應用。 五、平衡法 物理學中常常利用一個量的作用與另一個(或幾個)量的作用相同、相當或相反來設計實驗,製作儀器,進行測量。例如測量中的基本工具彈簧秤的設計是利用了力的平衡,天平的設計是根據力矩的平衡;溫度計是利用了熱的平衡。 六、留跡法 有些物理現象瞬間即逝,如運動物體所處的位置,軌跡或圖像等,設法記錄下來,以便從容地測量、比較和研究。例如: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驗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等實驗中,就是通過紙帶上打出的點記錄下小車(或重物)在不同時刻的位置,(位移)及所對應的時刻,從而可從容計算小車在各個位置或時刻的速度並求出加速度;對於簡諧運動,則是通過擺動的漏斗漏出的細沙落在勻速拉動的硬紙板上而記錄下各個時刻擺的位置,從而很方便地研究簡諧運動的圖像;又如利用閃光照相記錄自由落體運動的軌跡等實際。都採用了留跡法。 七、模擬法 有時受客觀條件限制,不能對某些物理現象送行直接實驗和測量,於是就人為地創造一定的模擬條件,在這樣模擬的條件下進行實驗。例如在《電場中等勢線的描繪》實驗中,因為對靜電場直接測量很困難,故採用易測量的電流場來模擬。又如在確定磁場中磁感線的分布,因為磁感線實際不存在。我們就用鐵屑的分布來模擬磁感線的存在。 此外在中學物理實驗中還有比較法、替代法、補償法等。物理作為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學科,由於中考和高考內容日趨拓寬,知識交叉部分(特別實行理綜考試)越來越多,能力要求也就更加突出。所以迫切需要摒棄「實驗無關緊要」、「講比做好」等錯誤觀念,認真領悟實驗中的研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抓好實驗教學工作,另外對學生整體物理水平的提高有極大的幫助。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物理實驗的研究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他們真正領會物理實驗方法的精髓,從而促進物理的學習,在中考和高考物理實驗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滿意請採納
❾ 水蒸氣的凝結(小學科學),實驗怎麼操作
【儀器和器材】
酒精燈,燒瓶,方座支架,帶彎曲玻璃管的瓶塞,燒杯,金屬板,細繩。
【實驗方法】
1.按圖1把儀器和器材裝好,瓶內裝入熱水。
2.用酒精燈給燒瓶加熱,少時,瓶內水沸騰起來,水蒸氣不斷由玻璃管噴出。
3.將懸吊的金屬板移近管口,則見一部分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順著板面流入下面的燒杯,這就是液化現象。
4.停止加熱,讓學生用手指輕輕觸摸金屬板,會感覺很熱。說明水蒸氣液化時放出熱量。
【注意事項】
1.為了節省時間,可以直接使用接近沸點的水,水量不要太多。
2.不要把管口附近出現的細霧說成水蒸氣,水蒸氣是看不見的。
3.金屬板不要太薄,也可以用口朝下的燒杯或茶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