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孔乙己》這篇文章中塑造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時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1、外貌描寫: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
2、神態描寫和語言描寫: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3、動作描寫: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
㈡ 總結概括孔乙己的形象,說說作者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孔乙己是一個好喝懶做、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又自命清高、本性善良的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主要對他採用了肖像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㈢ 在文章中描寫孔乙己的語言的語段有那些
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么?」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台,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么?」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
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又說道,「溫一碗酒。」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
㈣ 孔乙己這篇文章用了哪些對孔乙己的人物描寫,在哪,表現了什麼。
語言動作外貌
㈤ 孔乙己這篇小說運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表現孔乙己的性格
肖像描寫 也叫外貌描寫對人物的外部特徵:容貌、姿態、舉止、風度、神情、衣飾等進行具體而生動描摹和刻畫 愚蠢可悲書獃子氣愛面子 懶 潦倒 自欺欺人 受封建影響毒害之深。
(1)概括介紹:孔乙己站著喝酒而穿衣裳椎人站著喝
酒,說明經濟桔據買起酒菜進了櫃台能享受長衫顧客
待遇只能和短衣幫起又捨得脫下象徵讀書人長
衫便使成倫類唯人種矛盾現象充分說明孔乙
己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徵
(2)肖像描寫:
①第次出場:寫身材高大說明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
色說明窮困潦倒營養良又肯勞動結;臉上時常夾些傷
痕窮困而偶偷東西被人打傷標志也走向沒落重要
標志部亂蓬蓬花白鬍子既表明年齡較大而又精神萎頓頹
唐件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窮酸
潦倒懶得出奇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徵
②第二次出場:臉上黑而且瘦已經成樣子穿著件破夾
襖說明衣食無著窮途末路盤著兩腿下面墊著蒲包用草
繩肩上掛住滿手泥說明被打折了腿喪失生活能力
斷腿前肖像對照、更顯出遭遇悲慘
(2)語言神態描寫:
①對人說總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懂說明讀
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笑性格』
②孔乙己睜大眼睛說樣憑空污人清白……說明死
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能算
偷…竊書……讀書人事能算偷於』說明自命清高、迂腐
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性格『
④孔乙己看著問人顯出屑置辯神氣說明孔乙己惟有
讀書高自命清高性格
⑤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安模樣臉上籠上了層灰色嘴裡說
些;回全之乎者也之類些懂了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
科舉制度毒害至死悟
③要取笑跌斷跌跌……明明丁舉人打斷卻敢說
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了精神摧殘了肉體卻至死悟死要
面子
(4)動作描寫
①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現桔據而窮酸本相又對酒店賣弄
分文少自己規矩人並對短衣幫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
排動作恰其分地顯示了心理
②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我手裡說明窮困潦倒
極點摸字表明了悲慘境地
③孔乙己教我識字表現熱心善良
讀書人自居貧困能自存而又好吃懶做想清白做人而又免
偷竊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笑
㈥ 孔乙己這篇小說運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表現孔乙己的性格特點
誇張,細節
「
,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
」。便排出九文大錢。1.小說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表現出人物的性格
2.小說巧妙的運用了
1)
第一次的與最後一次的外貌等描寫,很好的表現出他的性格特徵與不幸遭遇.
2)通過科舉考試的獲勝者與失敗者的對比描寫,揭露了科舉制度的罪惡.
3)通過鄰舍小孩與大人對待
的不同態度的描寫,揭露了封建教育使人們逐漸喪失良知和仁愛,而變得冷漠無情.
4)成人的笑是世俗的笑,有一種譏諷.
小孩的笑是天真的,單純的笑.
《孔乙己》中有好幾次寫到孔乙己的「臉色」,這些「臉色」的描寫,對於刻畫人物性格特徵,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突出小說的主題思想,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他出場的時候:孔乙己「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孔乙己是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殘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一生窮愁潦倒,既未能進學,又不會營生,再加上他好喝懶做,不願以自己的勞動去爭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連溫飽都得不到保障,窮得「將要討飯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會達官豪紳那種「紅光滿面」、腦滿腸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臉色」。這「青白臉色」的描寫,再配合他那件「又臟又破」的長衫,不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會地位,而且為下文進一步刻畫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徵作了鋪墊。
第二次寫「臉色」是在有人揭發孔乙己偷了書的時候:「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青白臉色」,但當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時候,他就「漲紅了臉」,竭力爭辯,企圖維護自己「讀書人」的面子。這「漲紅了臉」的描寫,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內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慣偷,而只是不得已偶爾為之。
第三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有人問他「你怎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的時候:「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這「灰色」臉色的描寫,表現了孔乙己因撈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內心隱痛時那種失望、頹唐的悲涼心理,顯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所產生的頭腦僵化、迂腐不堪的習性。
小說最後一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他被丁舉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時候:「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這「黑而且瘦」的臉色,加上用手爬著「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樣在受盡了折磨之後死裡逃生,苟延殘喘活下來的。當掌櫃取笑他時,孔乙己只是低聲應答掌櫃的訕笑,露出「懇求」的眼色,顯現出他橫遭摧殘後那種畏縮、害怕、絕望無告的心境。這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犧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慘畫面。至此,孔乙己的悲劇形象也就大體完成了。
孔乙己的「臉色」由「青白」而「紅」,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邏輯發展。作者通過對人物神態變化的描寫,形象地刻畫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徵。在教學時,我們不妨抓住孔乙己「臉色」變化這個特殊的細節,來分析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㈦ 孔乙己文中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分析其性格
1.小說是怎樣抓住孔乙己臉色的變化來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幾次寫到孔乙己的「臉色」,這些「臉色」的描寫,對於刻畫人物性格特徵,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突出小說的主題思想,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他出場的時候:孔乙己「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孔乙己是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殘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一生窮愁潦倒,既未能進學,又不會營生,再加上他好喝懶做,不願以自己的勞動去爭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連溫飽都得不到保障,窮得「將要討飯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會達官豪紳那種「紅光滿面」、腦滿腸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臉色」。這「青白臉色」的描寫,再配合他那件「又臟又破」的長衫,不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會地位,而且為下文進一步刻畫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徵作了鋪墊。
第二次寫「臉色」是在有人揭發孔乙己偷了書的時候:「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青白臉色」,但當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時候,他就「漲紅了臉」,竭力爭辯,企圖維護自己「讀書人」的面子。這「漲紅了臉」的描寫,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內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慣偷,而只是不得已偶爾為之。
第三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有人問他「你怎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的時候:「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這「灰色」臉色的描寫,表現了孔乙己因撈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內心隱痛時那種失望、頹唐的悲涼心理,顯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所產生的頭腦僵化、迂腐不堪的習性。
小說最後一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他被丁舉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時候:「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這「黑而且瘦」的臉色,加上用手爬著「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樣在受盡了折磨之後死裡逃生,苟延殘喘活下來的。當掌櫃取笑他時,孔乙己只是低聲應答掌櫃的訕笑,露出「懇求」的眼色,顯現出他橫遭摧殘後那種畏縮、害怕、絕望無告的心境。這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犧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慘畫面。至此,孔乙己的悲劇形象也就大體完成了。
孔乙己的「臉色」由「青白」而「紅」,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邏輯發展。作者通過對人物神態變化的描寫,形象地刻畫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徵。在教學時,我們不妨抓住孔乙己「臉色」變化這個特殊的細節,來分析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2.小說是怎樣表現了舉人打折孔乙己雙腿這一情節的?這一情節對表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分析:有人說:「寫了舉人殘害孔乙己,正是從這個方面,作者對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又作了進一步的揭露和批判。」是的,孔乙己僅僅拿了幾本書,就被了舉人私設公堂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一腳踢出門了事,連富人家一條狗也不如!這說明丁舉人這條橫行一方的惡狼,是致死孔乙己的直接兇手。他之所以敢於胡作非為,殘害黎民,確實是他沿著科舉制度爬上去成為「丁舉人」的結果。但是我們不能離開作品的實際來架空分析。分析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斷腿決不能忽視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一情節的。這一重要情節,作品裡既沒有直接交代,也不是正面描繪,而是通過掌櫃和酒客的平常搭話中透露出來的。掌櫃隨口問,酒客信嘴答,一個漫不經心,一個毫不在意。對孔乙己遭受那麼大的冤屈和災難,在熟識的咸亨酒店裡竟然得不到人們應有的關切和同情;而對了舉人的兇殘行徑,卻也沒有誰站出來表示一點憤慨和不平。中國封建社會里人們之間的隔膜、冷酷、麻木到了何等觸目驚心、令人顫栗的地步!這是小說的高潮所在,也是作者匠心獨運特別照亮主題的地方。所以我們認為,與其說了舉人殘害孔乙己是「對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又作了進一步的揭露和批判」,倒不如說作品最後通過他殘害孔乙己在社會上竟然間無反響這一點進一步顯豁主題,向讀者提出了一個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改變他們的精神」的迫切任務更恰切些。
3.怎樣理解「短衣幫」的「笑」?
分析:《孔乙己》中傳出的笑聲大體有兩種:一種是長衫人物和掌櫃們的笑聲,這笑聲在孔乙己被打成殘廢、蠕動在死亡線上時顯得特別起勁,這笑聲里抖動著剝削階級的殘忍和冷酷,這笑聲里震顫著「製造並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殘暴。」另一種是短衣幫們的笑。孔乙己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站著喝酒」,說明他沒有擠進長衫主顧的行列,而和短衣幫相近。短衣幫和孔乙己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幾乎處在同一層次上,那麼,短衣幫笑孔乙己什麼呢?
有些文章認為,短衣幫對孔乙己的嘲笑,是勞動人民對孔孟之道蔑視的感情的流露。應該說這僅僅是笑聲所包含的一個內容。短衣幫的笑聲所深蘊的內涵遠非這一點。孔乙己這樣一個備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殘害的「苦人」,本應得到同樣不幸人們的同情,可是,「短衣幫」卻拿他逗趣、開心,給他取綽號,嘲笑他窮酸。特別是孔乙己的最後一次露面,情景更是凄慘,孔乙己被打斷了雙腿,是用手爬到酒店的,他已經陷入絕境,可是店掌櫃還要逼債。面對這一人間慘象,窮苦人們仍是報之一「笑」。作者反復描寫短衣幫的奚落,表達了更深播的思想。其一,揭示短衣幫這樣的不幸人們的「病苦」,意在抨擊整個吃人的封建制度。在長期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這樣的悲劇人物,而且還普遍地毒害著被壓迫人們,使他們陷於麻木、不覺悟的精神態度,甚至連起碼的同情心也已喪失。魯迅著意揭出這一「病苦」,正說明要「療救」的不只是一個孔乙己,而是整個社會。其二,揭示不幸人們的「病苦」,目的在喚醒他們的覺悟。魯迅曾說,他的小說題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在揭示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表明魯迅對群眾的落後不是抱著嘲笑態度,而是進行嚴肅的思考,探索「療救」的方法,使群眾從封建思想桎梏下掙脫出來,去擔負起改造整個病態社會的責任。
4.這篇小說有哪些語句難以理解?
分析:(1)「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這里的「排」字是個很生動的細節描寫,值得好好體味。「排」這個動作處在孔乙己被人們嘲笑的環境里做出,它表現了孔乙己當時怎樣的心態,人們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幫面前顯示闊氣,炫耀自己有錢。對此,我有不同的意見。理由如下:
其一,從孔乙己的思想性格來看,他不會炫耀有錢。孔乙己是深受封建文化、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窮知識分子,他深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信奉「君子固窮」。因此,值得他炫耀的並且已經炫耀了無非是「讀書人」這一身份:他不肯脫去那件又臟又破但標志著讀書人身份的長衫,滿口「之乎者也」在小伙計面前吹噓「回」字的四種寫法……他不可能以錢為榮,況且他也無錢去炫耀。
其二,從場合看,他也不會炫耀有錢。孔乙己一到酒店就被人嘲弄、取笑,應該說,他很窘迫,不會洋洋自得,甚至連回敬幾句的勇氣也沒有。只能不予理會,怎會在此種場合顯示闊氣、炫耀自己呢?
其三,就錢的來路及數目來看,他也不會炫耀。孔乙己「好喝懶做」,「弄到將要討飯的地步了」,便「偶然做些偷竊的事」,雖然他的錢不都是偷來的,但是,在眾人的眼裡,他的錢是不幹凈的,也許他自己也知道,因此,即使有錢他也不會在眾人面前炫耀,更何況他只有九文大錢,與那些穿長衫的人比,不知寒酸多少呢。
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細節呢?我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察:
①孔乙己的這個付錢動作,是他在無端受到別人的訕笑、嘲弄,陷於很窘迫的境地,他向酒店的伙計要酒要茴香豆而同時發出的。孔乙己面對短衣幫的取笑,自然是厭煩和不安的,但表面上又要表現出不予理會、滿不在意的樣子,便「排出九文大錢」。因此,我認為這個細節是孔乙己以表面的鎮定、從容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
②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是給伙計看的,似乎告訴伙計:九文,一文不少,請看清啊。意在表現他的「清白」,不做假。
(2)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這是《孔乙己》一文的結束語。「大約」是表或然判斷的,「的確」是表實然判斷的。一般說,這兩類互相矛盾的詞語是不能用在同一個句子中的。然而,我們在這篇小說結尾處讀到這個句子,不僅不認為語法和邏輯上有問題,反而覺得別有一種味道,有言盡而意未盡的感覺。
這一句話的核心意思是「孔乙己的確死了」。「的確」是對「孔乙己死了」的肯定,而「大約」又是對「孔乙己的確死了」的揣測。從語法上分析,「的確」是對「死了」的修飾,作「死了」的狀語,而「大約」是對「孔乙己的確死了」的修飾,是全句的狀語。
上面只是對這個句子本身進行靜態分析,我們再從上文所敘述的情節發展來體會作者為什麼要運用這一組矛盾的詞語,進行動態的分析。
在小說的中間部分(即酒客議論孔乙己偷了舉人家被打折了腿的一段中),已經有人說過孔乙己「許是死了」的話。但這個揣測被推翻了,因為中秋過後,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裡來喝過一次酒。從此以後,孔乙己再也沒有出現過。酒店掌櫃在年關和第二年的端午還一直惦記著孔乙己所欠的十九個錢,然而到了中秋卻不再說起,這就含蓄地表明掌櫃對這十九個錢已不存指望了,因為掌櫃已經猜測到孔乙己這回可真的「死了」。作為酒店中小伙計的「我」,對掌櫃今年「中秋可是沒有說」起孔乙己的含義當然是理解的,而且又經「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的證實,所以「我」終於斷定「孔乙己的確死了」。顯然,「的確」一詞,是承前文而來的,這種對孔乙己結局的交代,是完全符合「我」當時的想法的。從孔乙己這個悲劇人物的命運來看,他在那個時代不可能獲得別的結局:腿未打折,他的生計已很艱難,何況折腿以後,除了窮死,別無生路,「的確」一詞是孔乙己悲劇的必然歸結。那為什麼用「大約」來表示對孔乙己的確死了的猜測呢?因為在咸亨酒店裡出入的人誰也沒有看見過孔乙己死了的現場,誰也沒有聽到過孔乙己死了的音訊,人們本來就沒有關心過他,所以小伙計懸想孔乙己悲慘結局時用了一個「大約」,表示一種推測。
類似這一句的形式,在魯迅別的作品中還可找到。例如《阿Q正傳》中:「似乎確鑿打在自己頭上」;《父親的病》中:「他大概的確有些特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類句子是有規律的,一般後面的「的確」或「確鑿」一類詞,常常是針對文中提及的一種說法或想法的肯定,而前面的「大約」「似乎」一類詞,則常是在婉轉推測的語氣中。
㈧ 對孔乙己的描寫手法有哪些
肖像描寫,語言和神態描寫,還有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具體還有什麼應該很多,手邊沒有文章,很難說,但是具我教學這幾年的記憶,這幾個是主要的,這幾個絕對沒錯的,只是希望樓下的給個補充.盡力了,
㈨ 孔乙己文章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寫法
孔乙己的文章主要運用了語言和動作描寫。以此來表現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題。
㈩ 《孔乙己》文章以什麼角度寫的
小說用第一人稱「我」——12 歲的 小伙計的口吻來寫,使全文顯得真實可 信,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量。 「童言無忌」 , 一個 12 歲的小伙計的眼光來看待一切人 和事,沒有偏見,沒有顧忌,因而行文 比較自由,便於表達作者冷峻而熱烈的思想感情「我」既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 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他是一個喜劇人物與周圍的環境極不協調,以喜寫悲,是 顯其悲。 咸亨酒店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也是孔乙己活動的環境,是他活動的舞台。作 品就是通過這個環境來刻畫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他的命運的。 「我」作為咸亨酒店裡 當伙計的,每天專管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也正是這一悠閑得令人感到無聊職務, 利用酒店伙計這個特殊的身份,從伙計這個特別的視角寫出掌櫃、顧客和孔乙己之 間的互動,都經過了「我」的耳聞目睹,刻畫出孔乙己更加具有真實性。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