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工棚西瓜種植方法

工棚西瓜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3-08 22:53:44

1. 西瓜小工棚種植技術資詢

2. 大棚西瓜種植方法與時間

一、大棚西瓜什麼時候種植?

如果是四膜覆蓋,12月20日即可開始;三膜育苗,不宜育苗過早,1月10日開始育苗;二膜(地膜+小拱膜)2月20日左右育苗;露地西瓜育苗,在3月10日左右育苗,清明前後移栽,一般要求苗齡在35天—45天,2葉一芯—3葉一芯時移栽,各位要根據茬口、土壤、設施做好合理安排。

二、西瓜大棚種植技術與方法

1、整地施肥

大棚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較大,因此整地要精細。如果是利用冬閑大棚,應在冬前深耕25厘米,進行凍垡,使土壤疏鬆。一般每畝底肥施優質廄肥4000~5000公斤或充分腐熟的雞糞3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充分腐熟的餅肥100公斤。將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後翻入土中,地整平後開溝施底肥的另一半一般採用小高壟和高畦栽培,按行距1~1.2米做畦。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雙蔓整枝和每株留1個瓜的情況下,按行距1米做小高壟。採用地面匍匐栽培時,可做南北向的畦(與大棚縱向平行)。

2、移栽定植

大棚西瓜在覆蓋3層薄膜的情況下,要比拱棚雙覆蓋栽培旱定植10天左右,密度要比拱棚雙覆蓋栽培大些,並要求精心整枝。採用支架密植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

3、溫度管理

大棚西瓜定植後5~7天,要注意提高地溫。若棚內白天溫度高於35℃,則應設法遮光降溫。緩苗後可開始通風,以調節棚內溫度,一般此時棚內白天溫度應不高於32℃,夜間溫度不低於15℃。當瓜蔓長31厘米左右時,可撤除大棚內的小拱棚。在大棚西瓜盛花期,應保持充足的光照和較高的夜間溫度,因為若人工授粉後夜問溫度較低,會影響西瓜膨大,造成落瓜。外界溫度超過18℃時,應加大通風,天窗和大棚兩側同時打開進行通風,使棚內白天溫度不高於30℃,防止日夜溫差過大,導致西瓜肉質變劣,品質下降。

4、光照管理

(1)增加採光量。西瓜要求較強的光照。但由於棚膜表面結露或不潔凈,常使棚內的光照強度降低,特別是在多層覆蓋的情況下。因此,應注意保持棚膜潔凈,不用透光率差的舊薄膜。

(2)棚內氣體成分調節。大棚密閉條件下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嚴重不足,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和同化產物的積累,施二氧化碳氣肥可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含量。

5、整枝綁蔓

(1)整枝。大棚西瓜在密植條件下,要進行嚴格的整枝。主蔓長30~50厘米時,側蔓也已明顯伸出,當側蔓長到20厘米時,從中選留一健壯的側蔓,其餘全部摘除,以後主、側蔓上長出的側蔓要及時摘除,在坐瓜節位上邊留10~15片葉後打頂。整枝工作要在瓜坐住以前進行。採用支架密植栽培時,摘除側蔓的工作要一直進行到瓜秧滿架、打頂。在摘除側蔓的同時,還要摘除卷須。

(2)搭架綁蔓。搭架時可用竹竿和吊繩等,但以竹竿為好,因為竹竿不易導致西瓜落瓜。在大棚西瓜定植後20天,主蔓長30厘米左右,撤除大棚內小拱棚後,立即進行插架,每株瓜秧插兩根竹竿,插在植株兩側,離植株根部10厘米處,竹竿要插牢、直立,插架後開始引蔓、綁蔓。

6、人工授粉

應在上午8~9時進行授粉。陰天雄花散粉晚,可適當延後。為防止陰天雄花散粉晚,可在前一天下午將次日能開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內於燥、溫暖處,使其次日上午按時開花散粉,再用此花給雌花授粉。應從第二朵雌花開始授粉,以便留瓜。

7、選瓜吊瓜

為提高單瓜重,使瓜形端正,應選留第二朵雌花坐的瓜,留瓜過早則瓜小而瓜形不正,過晚則不利於早上市。一般授粉後3~5天,瓜胎即明顯長大,要優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上留不住,可在側蔓上留瓜。在採用支架密植栽培時,當瓜長到如碗口大時,應及時進行吊瓜,防幼瓜增大後墜落。

8、追肥澆水

大棚西瓜前期澆水量不宜過大。在緩苗後,若地不幹,可以不澆水;若過干時,可順溝澆一次透水。

另外要注意的是,開花坐果期不澆水,以防止徒長和促進坐瓜。

3. 大棚西瓜種植技術大全

大棚西瓜高產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根據市場需求,選擇早熟、高產、抗性強、品質好的「早佳84-24」、「台灣小蘭」等優良雜交品種。
2、播種期 一般冬季育苗苗齡為30天左右,採用大棚+小棚+地膜的形式育苗,11月中下旬播種,於12月中下旬移栽,在4月上旬即可上市。
3、種子處理及播種
①曬種:播種前選擇晴朗天氣曬種一天,提高發芽勢。浸種:先在55℃溫水中侵15—30分鍾,邊浸邊攪拌,再用室溫水浸種2—4小時。催芽:撈出種子將種子表面粘液用手搓洗干凈後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後撈出,將種子包在干凈紗布或毛巾上捲起置於電熱毯內,溫度保持在28—32℃溫度下催芽,一般24—30小時後露白,在15—20℃環境中煉芽12小時,待多數種子出芽後統一播種。
②播種:播種前一星期育苗棚覆膜保溫,擺放好育苗營養袋,播種前兩天一次性澆足營養土底水,控制土溫在25℃以上即可播種。播種時間以晴天午後為宜,用木板把營養袋壓平,打1個1厘米深的小洞,一缽一粒,播種時芽朝下,芽朝下出苗率高,並蓋過篩的細土1-2厘米,以不見種子為宜,用噴壺澆透水覆上地膜,加蓋小拱棚。
4、苗期管理
①肥水管理。出苗前苗床要求濕潤,出苗後至第一真葉展開前盡量少澆水,之後視營養土墒情適當澆水,土不發白不澆,要澆就澆透,澆水宜在中午澆同溫水,移栽前5—7天停止澆水。育苗一般無需追肥,如移栽前瓜苗瘦弱,可用0.2%尿素和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
②苗期病蟲害防治。苗期病害主要是猝倒、立枯病和漚根等。每平方米用70%敵克松粉劑10克加細土10公斤混勻撒於床面,或用72.2%普力克400倍液噴霧防治猝倒病;用5%井岡黴素水劑1500倍液,或10%立枯靈水劑300倍液,或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等防治立枯病和漚根。定植前噴一次50%多菌靈600倍液帶葯下田。
5、定植後大田管理
①補苗壯苗:定植後發現死苗,立即補種,如發現僵苗,用植物動力「2003」100倍溶液進行葉面噴施,或用多菌靈600倍液+翠康沖施肥500克/畝+翠康促根液400克/畝澆施或滴灌,促進幼苗生長。
②肥水管理:掌握輕施提苗肥,巧施伸蔓肥,開花期控肥水,坐果後大肥大水促果膨大,採收前控肥水的原則。大棚西瓜的肥水用滴灌管輸送,前期澆水不宜過多,一般在緩苗後,地不幹不澆水,若過干時,澆一次透水。開花坐果期少澆水,以防止徒長和促進坐瓜,幼瓜長到雞蛋大小後,進入膨瓜期,4天澆一次水,促進幼瓜膨大。栽後14天內畝用愛多收30毫升,強力紅鉀1.5公斤,復合肥5公斤兌水250公斤澆苗;西瓜雞蛋大時畝用2.5公斤15:15:15復合肥、西瓜沖施肥600克兌水250公斤澆西瓜苗;西瓜碗口大時每畝用5公斤15:15:15復合肥兌水250公斤澆西瓜苗;西瓜大約長到2.5公斤左右時每畝用15:15:15復合肥10公斤兌水250公斤澆西瓜苗;葉面肥前期以愛多收2000倍、硼鉀黃金鈣1000倍液為主,並交替使用;後期坐瓜後以稀土氨基酸800倍液、多元磷酸二氫鉀800倍液,交替使用。第一批瓜採收後每畝施15:15:15復合肥3.5公斤、硫酸鉀5公斤、多元磷酸二氫酸鉀400克兌水250公斤作追肥。14天後每畝用鉀鎂肥2 公斤、15:15:15復合肥3.5公斤兌水250公斤水澆瓜苗。對長勢弱、葉黃的瓜苗在此基礎上可增加稀土氨基酸500克或多元磷酸二氫鉀400克。第三、四批瓜用肥與第二批相同。但對長勢較差的(整棚看上去較為枯黃),每畝可用15:15:15復合肥3.5公斤、尿素5 公斤、碳銨5 公斤、多元磷酸二氫鉀600克兌水250 公斤澆瓜苗。
③整枝與疏瓜。整枝西瓜苗移栽15天後,主蔓長至15厘米左右並長出3枝子蔓,摘除主尖;子蔓長至60厘米左右摘除多餘的孫蔓;以後長出的孫蔓均摘除,直到子蔓長至170厘米左右基本不整枝。一般採用二蔓或三蔓式整枝,在主蔓長到60厘米時,保留主蔓及最粗壯的一個或二個側蔓,其餘側蔓去除。進行2—3次,坐果節位前的其它側蔓及孫蔓及早支除,坐果後不再整枝。西瓜長到碗口大時開始選留2-3根子蔓,以後每一結瓜層選留2-3根子孫蔓,主蔓不打頂。疏瓜 當瓜長到雞蛋大小時進行疏瓜,一般要求主蔓保留2-3個瓜,子蔓留2個瓜,疏瓜時應注意保留圓整瓜,疏去病瓜、弱瓜、畸形瓜。
④人工授粉 。授粉時間是在上午7-10點進行,氣溫低、陰雨天開花慢,可延遲到11-12時。氣溫能維持在25℃以上,採用人工採摘雄花授粉,一朵雄花只授粉3朵雌花。低溫天氣,採用葯劑授粉,在雌花開放2天內用座瓜靈10毫克,兌水0.8公斤,噴雌花的子房,每授粉一朵雌花,用紙牌作標記。西瓜長至雞蛋大小時,實行疏果,選留個大,果形端正,柄直而粗,有茸毛的幼瓜,每蔓每次只選留 1個瓜。
⑤病蟲害防治。大棚西瓜前期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立枯病、病毒病,後期主要有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發病初期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大生可濕性粉劑倍液防治葉斑病;選用5%井岡黴素水劑1500倍液,或10%立枯靈水劑300倍液,或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防治立枯病;選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1000倍液防治病毒病。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蔓枯病;選用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白粉病;選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甲霜靈600倍液,或64%殺毒礬400倍液防治霜霉病;選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炭疽病。主要蟲害防治:西瓜前期蟲害主要有飛虱、蚜蟲,後期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等。選用5%伢克喜(吡蟲啉)20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防治蚜蟲和飛虱;選用20%毒死新1000倍,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防治菜青蟲、小菜蛾;此外地下害蟲採用3%地星每畝2—4公斤兌水隨肥料澆瓜苗。
6、及時採收。
判斷西瓜成熟度的方法有:依品種熟性不同,根據坐瓜標記計算授粉後天數,達到坐果後天數即可准確判斷成熟度,及時採收;另外成熟的西瓜特徵還具有果面花紋清晰,表面有光澤,臍部、蒂部收縮,坐果節位卷須枯焦果柄上茸毛稀疏或脫落,用手指彈敲發出疲濁的聲音。生產中視運輸遠近而定採收標准,就地銷售的可於九至十成熟時採收,外地販運的可在八至九成熟時採收。中國有機農業網

4. 西瓜的種植和管理方法

西瓜種植管理具體方案

一、栽培技術

1、播種適時:採用保護地育苗浙北3月中下旬播種,浙南3月上、中旬播種。苗齡30天左右,移栽於露地。露地直播宜在4月10日左右進行。

2、種子處理:播種前用55℃熱水溫水浸種,自然冷卻,殺滅種子表面病原菌。或用50%多菌靈配成500倍溶液,西瓜種子在其中浸泡1小時,亦可起到殺毒滅菌的目的。

3、催芽:播種前2天浸種催芽,將消毒滅菌後的種子,置於室溫下清水中浸泡4小時,然後將種子包入紗布中,在溫水中搓洗,直至水清為止。擦去種子上的水分及粘質,在室內溫暖有陽光處晾半小時,種子呈干散後,將種子攤平於2-3層緻密的濕布上。

種子攤放厚度以75px以下為宜,上面再用2-3層濕布覆蓋,放置在搪瓷盆或其它容器中,再將容器放置在恆溫箱或其它熱源處。種子堆內保持30℃左右溫度,20小時後檢查翻動一次,使種子受熱均勻。包覆干布時,溫水透洗擰干。在上述條件下,經36小時種子即可發芽。

4、播種:催芽的種子,宜在幼芽12.5px時播於播種穴或營養缽中,注意播種前澆足底水,種子平擺於土面,幼芽彎曲的,要使芽端向下,種子上覆蓋50px土,蓋好地膜後,播種坑便形成一個小暖室。

種子剛剛露土,即在暖室外頂膜挖小孔放風,隨著外界溫度增高,放風孔逐漸擴大,直至將瓜苗引出膜外,用土壓膜封垵。膜勿靠莖上,以防高溫燙傷,引發病症或死苗。

5、育苗:在大棚或小拱棚用營養缽育苗,即可便於幼苗管理,又可提早播種時間,定植後容易保證全苗。營養可用塑料缽,也可用紙或塑料薄膜自製,缽高250px,上口徑8-250px。

(1)營養土配製:營養土需營養豐富,有較好的通透性。通常用三分之一腐熟廄肥、三分之一的草木灰配成。其成份比例因土質及肥料質地不同可適當變動。以澆水至干濕適度,手攥成團,疏鬆不散,粘結不硬適宜。每立方營養土還應添加磷肥或三無復合肥2kg,充分拌勻。

(2)裝袋播種:將配製的營養土裝入營養缽,袋中營養土輕輕壓實,整齊緊密地擺放於苗床。苗床澆透底水,將催芽的的種子 來擺於營養缽中央,每缽一粒,上覆1.5-50px潮濕的營養土。

(3)苗期管理:幼苗出土以前保溫保濕為主。苗床內溫度宜保持25℃-30℃之間,促使幼快速出土。幼苗土後至第一片真葉出現以前,容易徒長,及時適當通風是防止徒長的主要措施。此間應降低床內溫度,白天22℃-25℃,夜間保持15℃-18℃。

第一片真葉出現後,可知當增加溫度,白天25℃-28℃,夜間18℃-10℃。秧苗定植前7天左右,苗床停止澆水,根據天氣狀況逐步進行秧苗鍛煉。育苗期間,在溫度允許范圍內,要盡量延長苗床光照時間,使秧苗生長鍵壯。

拓展資料

西瓜種植管理中的注意事項

1、溫度和關照管理

根據天氣條件的變化應及時調節棚內溫濕度及光照條件,創造植株適宜的生長環境,處於授粉前期的,當棚內溫度超過32℃時應當揭開「二道幕」頂部進行放風;延慶等北部山區可適當提高棚內溫度至35℃,以提高土壤溫度,利於伸蔓和根系生長;

處於授粉期的,保持棚溫在30℃之內。雙幕覆蓋的大棚可在4月中旬去除一層天幕,僅留一層,待「五一」前後夜溫穩定在15℃以上是再去除另一層,以增加光照。

2、及時進行植株調整

北部山區大棚緩苗期後,待植株60cm高、8-10葉時,及時進行植株調整、打杈,使植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平衡,並進行吊蔓或插架,引導植株生長。

3、科學水肥管理

團棵期要根據具體情況澆一次緩苗水,水量不宜過大,若土壤不幹,也可以不澆,授粉前一周內禁止澆水。可在授粉前一周葉面噴施硼肥,利於瓜胎生長和授粉。授粉後待果實雞蛋大小時澆膨瓜水,畝追施三元素復合肥(高氮)10-15公斤。

4、授粉管理

選擇晴天上午,選擇主蔓第2或第3朵雌花、側蔓第1或第2朵雌花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應在10點以前完成。為了提高坐果率,可在授粉前2-3天或授粉後,將雌花前端瓜蔓輕輕捏劈(不要捏斷,1 天後瓜蔓可自行恢復生長)。

當授粉期間遇到連陰天時,可採用坐瓜靈(主要成分吡效隆)輔助授粉,並人工對花授粉,以免瓜成熟後出現白癟籽,影響商品性。應嚴格按照劑量,隨用隨配,避免濃度過大造成裂瓜和畸形瓜。

5、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

這一時期病害較少,主要為疫病和炭疽病。採取預防為主,綜合調控的原則,控制好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對植株及時進行調整,合理放風並加強水肥管理,一方面創造不宜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植株抵抗力。坐瓜後注意防治白粉病。

5. 西瓜種植:露地西瓜如何種植好

西瓜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稱為雙覆蓋栽培。其前期利用小拱棚氣密性強,透光保溫性能好,防風抗霜凍性能優的特點,以創造適宜西瓜植株生長特別是地上部生長的良好條件。同時,近地層覆蓋地膜保墒增溫,能促進根系伸長,可提早定植,提早成熟。該設施成本低,拆蓋便利,容易移動,管理簡單,早熟、優質、高產,經濟效益顯著。目前這種栽培方式已成為我國西瓜早熟、高產、穩產的重要栽培方式。

設施結構與性能
小拱棚按其形狀可分為拱圓式和半拱圓式兩種。拱圓式多用2.0~2.5米長小竹竿、竹劈或樹枝等,做成120~130厘米寬,50~60厘米高拱圓式棚架,其上扣厚為0.04~0.08毫米聚乙烯農用塑料薄膜即成;半拱圓式則是在西瓜壟北側打一道高60厘米左右土牆,將拱架做成半圓形,一頭插於定植壟南側,一頭固定在土牆上形成半圓形小棚。後者(圖6-1)較前者(圖6-2)抗風雪力強,保溫性能好,但成本較高,用工較多,且移動不便。各地應根據情況,靈活應用。由於小拱棚具有良好的防風作用,因此,覆鋪地膜可選用強度略小的超薄地膜(0.006毫米厚),每公頃僅需22.5公斤即可,也可選用普通地膜形成雙膜覆蓋。但拱圓式雙膜覆蓋柵體多南北延長,而半拱圓式則東西延長,棚長前者以20~30米較宜,後者可適當延長。
建棚時先整地施肥做畦,定植前5~7天鋪好地膜。然後在地膜覆蓋畦兩側畦面邊緣上插拱架。一般每隔60~80厘米插一個拱架,要求插得上下、左右整齊一致。同時,用麻繩將拱架頂部全部連在一起,兩端各系一固定木樁上。扣棚膜應選擇晴朗無風天氣進行,膜要拉緊扣好,隨扣隨用濕土壓緊封嚴,並清潔棚面,保持透光良好,以利增溫保溫。一般每公頃需竹竿4 500根左右,0.04毫米厚的棚膜270公斤左右。

整地做畦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灌便利,土層肥沃,疏鬆透氣的沙壤土為宜,以利早熟豐產。冬前深耕25~30厘米,充分曬垡,春季再整平做畦。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適量減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施肥仍以1/3全面撒施,1/3豐產溝深施為好。

品種選擇
西瓜雙覆蓋栽培應選擇坐果早,低溫期易坐果,果實發育好,耐貯運的早、中熟優良品種。其中大、中城市近郊及周邊地區,生產優質超時令西瓜,季節差價較大,應以早熟為栽培目的,多選用早熟品種;縣城、鄉鎮等季節差價不大,則應選用產量較高,較早熟的中熟良種。

定植
1. 定植時間 雙覆蓋栽培5~1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3℃,旬平均氣溫8℃以上為安全定植期。採用草苫多層覆蓋保溫,旬平均氣溫達7℃即可定植。一般雙覆蓋栽培可比露地提早定植20天,幼苗苗齡為30天左右。天津市、山東省等地3月底至4月5日定植;北京4月上旬;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定植適期為4月20~25日。
2. 定植方式 生產中常用兩種定植方式。其一,單壟單行雙株栽植,壟距為3.0米,壟寬為50~60厘米,壟高為12~16厘米,每壟栽培一行,每穴定植兩株,早熟品種穴距為30~35厘米,每公頃種植1.65~2.1萬株;中熟品種穴距為50~60厘米,每公頃種植1.2~1.35萬株(圖6-3)。其二,單壟雙行栽植,將行間距縮小到25厘米左右,株距增至40~50厘米,瓜行距壟邊16~18厘米,兩行互相交錯呈三角形栽植(圖6-4)。上述兩種方式可節省覆蓋材料,經濟實用,但由於行距較窄,莖蔓伸長可能會受些影響。若架材、薄膜供應充足,也可單行、單株栽植,行距為1.8米,株距為36~38厘米,每公頃種植的株數為1.5萬株。
3. 定植方法 定植前一周低溫煉苗,起苗前適當灌肥,以保持營養缽水分含量適中。定植最好在晴暖天氣,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進行,先開溝澆水,水將滲完時,放入苗坨,要求土坨面與瓜壟面相平,填土壓實,後覆膜扣棚。覆蓋地膜時,相應瓜苗部位開十字形小口,將瓜苗引出地膜,將地膜拉緊鋪平,緊貼壟面,細土封嚴出苗口及四周,接著扣棚。要求栽一畦扣一畦,最後當天晚上即蓋草苫保溫。

栽培管理
溫度調控 幼苗定植後3~4天內不通風,密閉保溫,以利緩苗。在17時以前覆蓋草苫保溫,上午太陽直射棚面時揭開草苫,晴天中午棚內氣溫超過35℃,可短時間回苫遮蔭降溫;緩苗後及時通風換氣,應由小到大逐漸進行。初期可在拱棚兩頭揭膜通風,先一頭揭開,天暖後再兩頭一齊通風,當平均氣溫在15~18℃時,白天可兩側通風,夜間再蓋好。氣溫超過18℃,可晝夜揭開通風。隨著通風口位置不斷變換,通風口逐漸加大,通風時間也逐漸延長;當北方寒冷地區外界最低
氣溫12℃以上,瓜蔓約15~16片葉,開花授粉前7天左右撤除拱棚。為提早成熟,也可延至坐瓜後再撤棚。撤棚前5~6天,低溫煉苗,直到拆棚為止。一般北方雙覆蓋西瓜栽培扣棚期約為30~35天。
整枝壓蔓 定植後20天左右,西瓜即甩蔓。此時,外界氣溫尚低,瓜蔓仍應在棚內生長,

6. 大棚西瓜的種植方法

西瓜大棚栽培屬於精細集約栽培,技術性很強必須採取綜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早熟、豐產、高效益的目的。
1、整地施肥。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較大,因此要求精細整地。如果是利用冬閑大棚,應在冬前深耕25厘米,進行凍袋,使土壤疏鬆。將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後開溝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時,應將前茬作物根系揀出棚外。
大棚內的作畦方式一般可採用小高壟和高畦,按行距l-1.2米作畦。在採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雙蔓整枝和每株留一瓜情況下,按1米行距作小高壟為宜,在地面匍匐栽培時,可用南北向畦(與大棚縱向平行)。
底肥用量和種類:一般畝施優質廄肥4000-5000千克(或腐熟雞糞3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腐熟餅肥100千克。底肥中的有機肥在普遍耕翻時施入一半,豐產溝內施另一半。
2、移栽定植。大棚西瓜在採用3層薄膜覆蓋情況下,可比拱棚雙覆蓋早定植10天左右。大棚內的栽植密度一般可較拱棚雙覆蓋大些,並要求較精心地整枝,採用支架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大棚內過度密植是不合適的,特別是在春季陰雨多、光照弱的地區。
大棚內西瓜的定植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劃出定植穴位,然後選晴天定植,在上午9時至下午繭時栽完。定植穴的大小應與土坨或營養缽大小相適應。然後向穴內澆適量底水,待水剛滲下時即栽苗。栽苗時先小心脫掉塑料缽,將完整土坨栽入定植穴內,使土坨表面與畦面平齊或稍露出。擺正瓜苗後即填土。沿土坨四周用手將填入的土輕輕壓實,也可在定植當日暫不封窩,次日再補澆一次小水後封窩,以利於緩苗。全棚栽完後,可清掃畦面,並在壟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呈一條龍式小拱棚。由於大棚內無風,故拱架可簡單些,小拱棚也可用地膜覆蓋,並且不必壓得很牢,以便天暖時晝揭夜蓋。為了補苗,棚內應同時多栽一些後備苗。為了使定植當日能提高土溫,最好在下午2-3時前定植完畢。
3、大棚內的溫、濕度控制。
①、濕度管理。定植後5一7天內,要注意提高地溫,保持在寞妻度以上促進緩苗。若白天溫度高於35度,則應設法遮光降溫。緩苗後可開始通風,以調節棚內溫度,一般白天不高於3T-32度,夜間不低於15度,此期間可通過開閉天窗來控制棚溫,當瓜蔓長3T厘米左右時,可撤除小拱棚。大棚西瓜盛花期,應保持光照充足和較高夜溫,因為若在人工授粉後夜溫低,則造成落果和影響果實肥大。外溫超過18度時,應加大通風,天窗和棚兩側同時通風,保持白天不高於30度防止過高的日夜溫差和過高的晝溫。此期西瓜進入膨瓜期和成熟期,高晝溫和日溫差過大會導致果實肉質變劣,品質下降。
②、濕度管理。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較高,在採用地膜覆蓋的條件下,可明顯降低空氣濕度。一般在西瓜生長前期棚內空氣濕度較低,但在植株蔓葉滿架(支架栽培者)或封行(地爬栽培者)後,由於蒸騰量大,灌水量也增加,使棚內空氣濕度增高。白天相對濕度一般在60%一70%,夜間達80%一90%。為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可採取晴暖白天適當晚關棚,加大空氣流通及行間鋪草降低土面蒸發等措施。生長中後期,以保持相對濕度在60-70%為宜。
4、光照及氣體成分的調節。
①、增加採光量。西瓜要求較強的光照強度。但由於大棚的棚膜表面結露珠或表面不潔凈,常脫射人棚內的光照強度降低,特別是在多層覆蓋情況下。因此,應注意保持棚膜潔凈,不要用透光很差的舊薄膜。大棚內光照主要來源於頂部(上光)和側面(側光),地面薄膜在生長前期也有一定反光作用。在支架密植栽培情況下,距地面1米以上的葉面積的正常光合作用,對西瓜產量影響很大。因此,在西瓜生長期應始終保持棚頂部和兩側面光線暢通無阻地進入大棚內部,使棚內1米以上葉片在生長中後期也能獲得足夠的光照,所有,要嚴格整枝、及時打權和打頂,使架頂葉片距棚頂薄膜有30—40厘米的距離、防止行間、頂部和側面郁閉。在綁蔓時,要注意使葉片層間有20—30厘米的間距,防止相互重疊。
②、棚內氣體調節。大棚密閉條件下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嚴重不足,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和同化產物的積累,二氧化碳施肥就是人為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方法有:一是在棚內堆積新鮮馬糞,在發酵過程中可釋放二氧化碳,每1立方米的空間堆放5一6千克,二是燃燒丙烷氣可產生二氧化碳。在600平方米面積的大棚內,燃燒1.2-1.5千克,就可使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高到1.3毫升/升,可根據棚的面積確定燃燒丙烷氣的數量;三是應用焦炭二氧化碳發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燒時可釋放出二氧化碳;四是最簡易的方是在不被腐蝕的容器中放人濃鹽酸,再放人少量石流(碳酸鈣),通過化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施肥的時期主要在西瓜生育盛期,特別是果實發育期;適宜時間是上午10時左右光合作用最旺盛時期,最佳濃度是1-1.5毫升/升。必須採取通風換氣方法,使棚內氣體保持新鮮,防止有害氣體積累。
5、整枝綁蔓。
①、整枝。大棚密植條件下,要實行較嚴格的整枝。當伸蔓後,主蔓長30-50厘米時,側蔓也已明顯伸出。當側蔓長到20厘米左右時,從中選留一壯健側蔓,其餘全部去掉,以後主、側蔓上長出的側蔓顧時摘除。在坐瓜節位上邊再留10-15片葉即可打頂。整枝工作主要在瓜坐住以前進行,支架栽培情況下,去側蔓(打杈)工作要一直進行到滿架、打頂。在去側蔓的同時,要摘除卷須。
②、搭架綁蔓。在大棚支架栽培情況下,應採用立架。竹竿,也可用吊繩,但以用粗竹竿為好,因為竹竿不易落瓜。在定植後20多天,主蔓長30厘米左右,去掉大棚內小拱棚後,立即進行插架,可按每株瓜秧插兩根竹竿,在植株兩側,距植株根部10厘米以上,竹竿要插牢、插直立,插立架後開始引蔓、綁蔓。當蔓長30一40厘米時,即可將匍匐生長的瓜蔓引上立竿,每蔓一根竿,綁蔓作業中應注意理蔓,後期綁蔓應注意不要碰落大瓜,綁蔓和整枝工作可結合進行。在地爬栽培情況下,大棚西瓜的理蔓方法與雙覆蓋栽培的基本相同,只是由於在大棚內,故可在伸蔓後及時引蔓和整枝,也可省去壓蔓等措施。大棚內地爬栽培情況下,也應採取較嚴格的整枝,密植時應用雙蔓整枝法。
6、人工授粉。由於棚內西瓜的開花習性,應在上午8-9時進行授粉。陰天雄花散粉晚,可適當延後。為防止陰雨天雄花散粉晚,可在頭一天下午將次日能開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內乾燥溫暖條件下,使其次日上午按時開花散粉,再用此花給雌花授粉。應從第二雌花開始授粉。以便留瓜。
7、選瓜吊瓜。為提高單瓜重和使瓜形端正,應選留第二雌花上坐的瓜,留瓜過早則瓜小而瓜形不正,過晚則不利於早上市,一般授粉後3-5天,瓜胎即明顯長大,要優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上留示住,可在側蔓上留瓜。在支架栽培情況下,當瓜長到如碗口大得約0.5千克時,應及時進行吊瓜,防幼瓜增大後墜落。在地爬栽培情況下,應如拱棚栽培一樣進行選瓜、墊瓜和翻瓜。
8、追肥灌水。大棚西瓜前期澆水不宜過大。一般在緩苗後,如地不幹,可以不澆水;若過干時,可順溝灌一次透水。此後保持地面見濕見干,節制灌水,提高地溫,使瓜秧健壯。在伸蔓期,插支架前,可灌2次水。水量適中即可。開花坐果期不澆水,以防止徒長和促進坐瓜,幼瓜長到雞蛋大小後,進人膨瓜期,可3-4天澆一次水,促進幼瓜膨大。大棚西瓜的追肥在支架栽培情況下,可在支架前,大棚內小拱棚撤除後,在瓜壟兩側開淺溝施用氮磷復合肥20千克/畝,硫酸鉀5-10千克/畝,以促進伸根發棵,並為開花坐果打下基。幼瓜坐住後,長至雞蛋大小時,再畝施(結合灌水沖施)復合肥20千克,促進長瓜。果實定個後,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追肥l—2次。在採收二茬瓜情況下,可在二茬瓜坐住,頭茬瓜採收後再追施三元復合肥15千克/畝。
9、病蟲害防治及其他管理。大棚西瓜生長期主要害蟲為蚜蟲,為防治蚜蟲,可在定植前於苗床先噴DDV+樂果 (1:1)2000倍液。膨瓜盛期,棚內蔓葉茂盛,空氣流通較差,蚜蟲發生較重,必須注意嚴密打葯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應及早防治。膨瓜期應開始防治炭疽病,在生長中後期注意加強通風和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可大大減輕西瓜病害。大棚西瓜特別是支架栽培,由於西瓜果實處於良好保護條件下,受光良好,因而果形端正,皮色鮮艷,無陰陽面,可生產出高檔的西瓜。

7. 西瓜種植技術 如何種植西瓜

西瓜栽培技術

8. 種植西瓜步驟

西瓜種植步驟

露地西瓜種植管理方法

1、種子處理

首先可購買其新鮮成熟的西瓜,將果肉中種子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凈,選取飽滿的種子浸泡在多菌靈溶液里五分鍾,也可以直接購買西瓜的種植,進行露地種植管理,使其能結出美味的果實。

2、深翻土壤

露地西瓜種植一般在果期時進行最好,可用田園土做露地種植基質,不過還是最好給其適當疏鬆一下,將種植溝翻30cm深,當中還能適量的添加一些氮磷鉀復合肥,增加盆土的肥沃度,使其可以更好的生長。

3、種子播種

通常在露地西瓜種植管理技術中,可將深翻土壤間隔10cm挖一個小坑,將其種子播種到小坑中,用細泥土鋪蓋起來,然後適量的對其盆土澆水,鋪蓋一層塑料薄膜,等待盆土生根發芽就可以了。

4、定植管理

露地種植西瓜過程中,每當種植後需保持盆土濕潤,需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給其盆土澆水,等待幼苗生長到5cm時,那麼需及時的給其追施有機肥或者里貝里宴沃水溶肥,這樣才能使其幼苗更好的生長,也可以給幼苗進行搭架養護,通高果實的產量。

9. 大棚西瓜種植方法

一、整地施肥大棚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較大,因此整地要精細。如果是利用冬閑大棚,應在冬前深耕25厘米,進行凍垡,使土壤疏鬆。一般每畝底肥施優質廄肥4000~5000公斤或充分腐熟的雞糞3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充分腐熟的餅肥100公斤。將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後翻入土中,地整平後開溝施底肥的另一半一般採用小高壟和高畦栽培,按行距1~

1.2米做畦。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雙蔓整枝和每株留1個瓜的情況下,按行距1米做小高壟。採用地面匍匐栽培時,可做南北向的畦(與大棚縱向平行)。
二、移栽定植大棚西瓜在覆蓋3層薄膜的情況下,要比拱棚雙覆蓋栽培旱定植10天左右,密度要比拱棚雙覆蓋栽培大些,並要求精心整枝。採用支架密植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
三、溫度、濕度管理(一)溫度管理。大棚西瓜定植後5~7天,要注意提高地溫。若棚內白天溫度高於35℃,則應設法遮光降溫。緩苗後可開始通風,以調節棚內溫度,一般此時棚內白天溫度應不高於32℃,夜間溫度不低於15℃。當瓜蔓長31厘米左右時,可撤除大棚內的小拱棚。在大棚西瓜盛花期,應保持充足的光照和較高的夜間溫度,因為若人工授粉後夜問溫度較低,會影響西瓜膨大,造成落瓜。外界溫度超過18℃時,應加大通風, 天窗和大棚兩側同時打開進行通風,使棚內白天溫度不高於30℃,防止日夜溫差過大,導致西瓜肉質變劣,品質下降。(二)濕度管理。一般來說棚內相對濕度較高,覆蓋地膜可明顯降低棚內相對濕度。一般在西瓜生長前期棚內相對濕度較低,但在瓜秧滿架(支架密植栽培)或封行(地面匍匐栽培)後,由於蒸騰量大,灌水量也增加,使棚內相對濕度增高,此時自夭棚內相對濕度一般在60%~70%0,夜間高達90%。為降低棚內相對濕度,減少病害,可採取晴暖白天適當晚閉棚、加大空氣流通及行間鋪草降低土面蒸發等措施。在西瓜生長中後期,棚內相對濕度以保持在60%~70%為宜。
四、光照及氣體成分的調節(一)增加採光量。西瓜要求較強的光照。但由於棚膜表面結露或不潔凈,常使棚內的光照強度降低,特別是在多層覆蓋的情況下。因此,應注意保持棚膜潔凈,不用透光率差的舊薄膜。(二)棚內氣體成分調節。大棚密閉條件下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嚴重不足,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和同化產物的積累,施二氧化碳氣肥可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含量。

閱讀全文

與工棚西瓜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抑鬱最好的方法 瀏覽:946
尋找八脈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72
地膜覆蓋率計算方法 瀏覽:274
國內外教學方法改革方案 瀏覽:374
電腦快速補齊溫濕度方法 瀏覽:176
血管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190
食用酒精勾兌白灑方法 瀏覽:503
檢測nacl的方法 瀏覽:808
coolpad3G手機解鎖方法 瀏覽:54
心理各學派研究方法 瀏覽:862
臨床測定排卵方法有哪些 瀏覽:386
萬年高效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467
氨氮分析儀檢測方法 瀏覽:979
636減去197的簡便方法 瀏覽:419
考起清華北大有哪些方法 瀏覽:714
電瓶充電線和插座連接方法 瀏覽:721
薏米紅豆代餐餅的食用方法 瀏覽:332
重慶偏癱自我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593
老公幫小孩吸奶有什麼方法 瀏覽:250
電流導入儀使用方法 瀏覽: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