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瓜用子傳播那無籽瓜怎麼播種呢!
現在一般都用嫁接了
這樣比較保持優良品種
有籽的西瓜也不用籽種啦!
Ⅱ 無籽水果是怎麼種植出來的呢
一般也是用種子種的,如
無籽西瓜
。但現在在實驗室中也有用
組織培養
的方法繁殖的。
Ⅲ 無籽西瓜的種植要領都有哪些,有哪些必須注意的呢
無籽西瓜種子價值高,成苗率低,所以生產上必須採用育苗定植方法,不能進行直播生產栽培。
1、苗床建造
無籽西瓜育苗常用電熱床陽畦育苗,苗床規格大小多種多樣,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使用。這里介紹一種改良式陽畦苗床,床長一般8米左右,過長不便通風管理。床寬1.2米,床深2厘米,苗床的北側用高粱節或玉米節設置略微向南的風障,電熱線的鋪設一般以每平方米80~100瓦為宜,這樣苗床就准備好了。

5、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主要是溫度水分管理,出苗前保持苗床密閉,使床溫白天保持30~35℃,夜間不低於18~20℃,白天溫度過高時,要注意放風降溫排濕,夜間要加蓋草簾防寒,這段時間要保持較高溫度以促出苗,70%出苗後,溫度管理是白天保持在20~25℃,夜間不低於15℃,利用放風調節。幼苗期如果不缺水就不澆水,濕度過高容易引起病害,隨著幼苗的生長和外界氣溫的升高,通風口逐漸加大,時間逐漸加長,一般在上午9~10點揭膜,下午3~5時溫度下降時蓋嚴。
育苗後期增加澆水,整個育苗期間澆水3~5次,定植前五六天,白天完全揭開棚膜,最後一兩天要晝夜開棚,進行練苗,使幼苗逐漸適應外界環境條件。
這里還需要補充兩點,一是無籽西瓜種皮厚,出苗後種殼不易脫落,常常戴帽出土,影響子葉正常發育,必須摘掉帽子,摘帽要在清晨種皮軟化後進行,輕輕將種皮摘掉不要傷子葉和幼莖。二是無籽西瓜苗期容易發生幼苗猝倒病。症狀是:幼苗莖基隨水浸狀的病斑逐漸萎縮最後倒伏。防治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用福爾馬林處理營養土外,還可用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800~1000倍噴霧,一般需要噴3~4次,當幼苗長到三葉一心時,就可以定植了。
Ⅳ 無籽西瓜的種植技術及方法
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
三倍體無籽西瓜因其具有含糖量高、口感好、易貯藏等特點而倍受人們的青睞,但其培育過程未必人皆知之。筆者現從遺傳學的角度對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談一淺見:
1 原理
採用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如用秋水仙素(一種植物鹼)處理二倍體西瓜的種子或幼苗,使其在細胞分裂的中期,阻礙紡錘絲和初生壁的生成,使已經復制的染色體組不能分向兩極,並在中間形成次生壁。結果就形成了染色體組加倍的細胞,使普通二倍體西瓜染色體組加倍而得到四倍體西瓜植株。然後與二倍體西瓜植株(作為父本)雜交,從而得到三倍體種子。三倍體的種子發育成的三倍體植株,由於減數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聯會紊亂,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細胞。再用普通西瓜二倍體的成熟花粉刺激三倍體植株花的子房而成為三倍體果實,因其胚珠不能發育成種子,因而稱為三倍體無籽西瓜。
2 具體措施
(1)用 0.2~0.4%的秋水仙素(C22H26O6N)液體將二倍體普通西瓜的種子浸泡12~24小時,或在每天下午6~7點鍾用 0.2~0.4%的秋水仙素液體滴在其幼苗莖尖生長點上,連續進行四天。
(2)處理後的種子或幼苗,要用清水洗干凈。處理及緩苗期間,應將植株置於散光下,以免日光直接照射,致使秋水仙素分解破壞。同時亦切忌高溫,因為在高溫情況下,秋水仙素對植物的毒性增強,容易造成死苗。因此,在成活前應給予良好的栽培條件和精心管理。
(3)多倍體的鑒定:①用秋水仙素溶液處理後,應注意觀察多倍體植株。若形成多倍體,它萌芽的肥厚度明顯增加,幼根尖端發生膨大現象;②考察植株的體型,多倍體具有體型較大的特點。如葉片較大,根莖變粗,花、果實、種子都較大,莖葉組織比較粗糙,顏色深綠,有時有皺縮現象;③四倍體葉面的氣孔較大,單位面積氣孔數目相對減少,花粉粒較二倍體的花粉粒大一倍以上;④為了鑒定的准確起見,尚須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查染色體數目是否已經加倍(普通二倍體西瓜2N=22,四倍體西瓜4N= 44)。
(4)三倍體西瓜制種:用四倍體西瓜作母本,授以二倍體的花粉粒,結出三倍體的西瓜種子(存在於四倍體的子房發育成的西瓜中)。小面積制種,按照西瓜開花習性,在每天下午按時套袋(防止自由傳粉)。第二天早晨進行人工授粉,同時掛上標記。大面積制種時則需要分區隔離,按一定比例培植四倍體母本和二倍體父本的植株,且要及時為母本去雄使四倍體植株接受二倍體父本植株的花粉,以產生三倍體種子備用。
以上是第一年的工作。在第二年,將三倍體種子與二倍體種子間種,自然或用人工的方法,讓二倍體花粉刺激三倍體植株的子房發育成西瓜,即成三倍體無籽西瓜。在大田生產中三倍體種子也可以不與二倍體種子間種,而是只種三倍體種子。在其植株開花期間,用低濃度2.4-D(2---4---二氯苯氧乙酸)噴灑在花蕾上,使子房發育成無籽西瓜果實,培育過程如圖所示:
應當注意:種子是由胚珠的各部分發育而成,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所以第一年得到的西瓜應是四倍體西瓜,其中的種子是三倍體的。確切地說,該種子的胚是三倍體的,而種皮則是四倍體的(該種皮由四倍體的珠被發育而成)。第二年得到的西瓜才是三倍體西瓜,其內無籽確切地說是只有種皮(三倍體的胚珠發育而成)而無胚(授粉不受精,不能形成受精卵,因而無胚)。
選背風向陽的平地.做成寬1.2一1.4米、高10-12公分的營養土苗床、床底鋪一層沙。取疏鬆肥沃、未種過瓜的田土.打碎過篩.每畝(666.7平方米下同)備營養土0.4—0.5方。採用化肥配土;每方土配尿素0.4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氯化鉀0.4公斤。要求一準二勻,即土過尺、肥過秤、充分拌勻。將配好的營養土轉人苗床.整平踏實,澆透水.待水下滲.土面露白後拍實,切劃成8公分見方的土塊 蓋膜保濕備用
Ⅳ 怎樣種植無蔓南瓜高產
雜交無蔓無殼籽用瓜新品種,畝產200-250公斤,抗枯病性極強。裸仁南瓜,形狀扁圓,嫩瓜色綠,老熟後呈赭黃色,每個瓜有裸仁種籽100多粒,種仁片大,每千粒裸仁瓜子比同等數量去皮瓜仁重13.4克。這種裸仁瓜子,外包一薄層綠色外衣,食用時無需剝皮,沒有殘渣。適口性好,風味與一般白瓜子沒有區別。
南瓜子既可作為茶點、乾果品用,又可作為糕點的配料,是上乘食品配料之一。無殼瓜子的育成,為喜食瓜子的人和食品加工廠帶來了福音,為食品生產提供了方便條件。南瓜子含有蛋白質35.1%、脂肪37.8%、糖23.3%、每100克含熱量21.8萬焦耳,鈣235毫克,鐵6.7毫克,還含有大量維生素。南瓜子還有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的作用。
無殼南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葉深綠色,有毛刺,呈闊卵形,寬大而繁茂。主根粗壯,矮生型,節間短,每節5~10厘米。分權力強,從第三葉開始,葉腋中均有分權。花鮮黃色,呈喇叭形,為蟲媒花。蔓長2、3米,主蔓5~7節開始結瓜,以後每隔二節再結瓜,每株結瓜3、4個。瓜長園形,嫩瓜綠色或乳白色,老瓜赤黃色,間有綠色條紋;單瓜重2~3公斤,摺合畝產4000~5000公斤,肉厚3~4厘米,平均每個瓜有籽200、400粒,籽有一層很厚的綠色組織,千粒重165克。
Ⅵ 無仔葡萄是怎麼種出無仔的
採用營養生殖的方式栽培保存下來,形成了無籽品種。
Ⅶ 無籽西瓜怎麼種植的啊
我們生物老師說:拿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雜交,長出來的西瓜的籽在種下去,就會結無籽西瓜(三倍體)
Ⅷ 有多年經驗種植無籽西瓜的人講述種植技術
生產無籽西瓜的其他方法
1.天然激素法
該法是根據西瓜具有「單性結實」的特點,利用少籽(四倍體)西瓜花含有的天然激素,刺激二倍體有籽西瓜子房,使之不發生受精過程,而通過其內在的生理作用,促使普通(二倍體)西瓜植株坐瓜並生長成無籽西瓜,這是一種快速生產無籽西瓜的新途徑。它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當年即可生產出無籽西瓜,而且果型端正,皮薄,不空心,西瓜的質地及風味與原來普通西瓜品種相同,從生長到成熟不需特殊栽培措施,避免了無籽西瓜的發芽率低、成苗率低和結實率低等問題。
湖北省農科院經多年多次試驗證明,利用該法生產的無籽西瓜,與三倍體無籽西瓜相似,果實內只含有白嫩可食的秕籽,無空心,含搪量達9%~10%,果皮厚度及風味均與所選用的普通西瓜品種相同。試驗結果,以選用興城紅作母本生產的無籽西瓜為最好,表現為皮薄,肉質脆沙,含糖量高、風味好,白籽小而且少。蜜寶、都三號西瓜為母本生產的無籽西瓜次之,具體生產技術要點是:
(1)選好父母本:選作父本的少籽西瓜,要求果實內的種子數目多,花粉質量好的品種,且要求植株生長健壯。選作母本的普通西瓜,要求果實內的種子數要少,果實皮薄、含糖量高、品質優良的品種,且要求植株生長健壯。
(2)適時授粉:選作父本的雄花和選作母本的雌花都要在開花的前一天下午進行套袋或人工束花保護。翌日早晨雄、雌花開放時,及時摘下雄花,除去套袋或束縛物,對雌花進行人工授粉,授粉要充分並小心進行,以免損傷雌花。授粉完畢後,仍將雌花進行套袋或束花,以防普通西瓜的花粉落到柱頭上。一般授粉3天後,幼瓜坐住即應及時除去套袋,以促進幼瓜正常生長發育。
(3)除掉異型瓜:在利用天然激素生產無籽西瓜的瓜田中,瓜坐住後要留巡視瓜田,及時摘除未經人工授粉而自然坐住的瓜,防止產生異型瓜及有籽西瓜。否則,由於普通西瓜的競爭力強,激素西瓜生長的競爭力弱而造成幼瓜長不大或化瓜。
(4)加強肥水管理:由於天然激素刺激而生成的無籽西瓜是未經受精的胚生長成的,所以其生長發育比較脆弱,必須給予良好的肥水條件和加強整理蔓工作,以促進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5)適時採收:利用該法生產的無籽西瓜,中熟品種的適宜採收期為開花後30天左右,採收過早,糖分含量不高,品質不佳;採收過晚,果實內的秕子增大,影響口感。採收後的無籽西瓜應立即銷售或食用,不易久貯,否則果實內的秕籽變硬,品質變劣。
2.人工合成激素法
實踐證明,利用某些激素類物質進行人工誘導,也能使普通二倍體西瓜結瓜,而且結成的西瓜內也只合有無胚的白嫩種皮,吃起來如同無籽西瓜一樣。具體的生產要點是:
(1)選用優良品種:試驗證明,早花是目前利用人工合成激素生產無籽西瓜的優良品種,在其他措施得當時,無籽成瓜率可達90%,與該品種人工人工授粉產生的有籽西瓜的成瓜率基本相同。其他品種如鄭州3號、樂蜜1號、中育6號、魯西瓜1號等也比較好。
(2)處理方法:先用蒸餾水分別配好100ppm的萘乙酸鈉、25ppm的赤黴素和25ppm的2,4~D等三種溶液。再用這三種溶液的等量混和液(混合比例為1:1:1)處理西瓜雌花。混和液要求隨用隨配,混和後當日用完。處理雌花的萬法是,在雌花開放的前一天下午先行套袋或夾花保護(如為兩性花應嚴格去雄),第二天早晨雌花開放時,摘下套袋或束縛物,用新毛筆蘸混合液塗到雌花柱頭和子房的基部上,每朵花每次用葯量約為1毫升。塗葯後仍須將花冠夾住或進行套袋保護。塗葯後第四天去掉套袋,並用塗抹一次混合液,或塗用20ppm的細胞激動素6~呋喃氨基嘌呤溶液,對提高成瓜率都具明顯效果。試驗證明,以對主蔓(雙蔓整枝)第二雌花進行處理最為理想。塗葯應選擇晴天進行,如塗葯後遇雨,雨後應重塗 1次。
(3)精細的田間管理:開花前要求達到植株健壯。塗葯處理後,要隨即掐去主蔓各葉腋處的側蔓和生長點,並壓好瓜蔓,促使營養物質向瓜內輸送。塗第一次葯後,如發現幼瓜皮色發暗,要補塗1次,可有效地防止化瓜。第一次塗葯處理後10天左右,可掐去第二條瓜蔓的生長點。同一株的兩條蔓上不要保留未經葯液處理的幼瓜,因為有籽瓜與無籽瓜同時在一株上,營養物質容易被有籽瓜爭奪去,而引起無籽瓜化瓜。要及時摘除其他雌花,防止坐有籽瓜。第一次塗葯處理後12天左右,達到安全期,應進行澆水和追肥。但澆水量不可過大,以小水勤澆為宜,一般每次每畝澆3~4立方即可,每隔2~3天澆一次。追肥應在植株一側開溝追施,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
3.扦插栽培法
詳見「扦插栽培」部分。
4.組織培養法
組織培養就是利用植物的某一部分組織或器官在無菌條件下,培養成完整植株的一種新的繁殖方法。我國從1979年即開始開展此項工作,目前上海、北京、山東、河北、山西、甘肅及黑龍江等省市的許多單位已利用該法生產出大批優質高產的無籽西瓜供應市場,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體方法是:
(1)培養材料:據國內外報道,西瓜的種胚、莖尖、根尖、花粉及子房等均可用於組織培養,但目前應用最多的是種胚和莖尖組織培養。
(2)培養基:西瓜組織培養的培養基因所選用的材料及培養階段的不同異。一般可分為芽團分化培養基、種胚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等三種。
①西瓜芽團培養基:每升培養基中有大量元素硝酸銨(NH4NO3)500毫克,硝酸鉀(KNO3)1000毫克,氯化鈣(CaC12)440毫克,硫酸鎂(MgSO4·7H2O)370毫克,磷酸二氫鉀( KH2PO4)370毫克,鐵鹽EDTA-Na2)745毫克;有微量元素硫酸亞鐵(FeSO4·7H2O)55.7 克,硫酸錳(MnSO4·4H2O)22.3毫克,硼酸(H3BO3)6.2毫克,碘化鉀(KI)0.83毫克,鉬酸鈉( Na2MoO4·2H2O)0.25毫克,硫酸鋅(ZnSO4·7H2O)8.6毫克,硫酸銅(CuSO4·5H2O)0.025毫克,氯化鈷(CoC12·6H2O)0.025毫克;含有機物肌醇100毫克,維生素B10.4毫克,維生素B60.5毫克,甘氨酸2毫克,煙酸0.5毫克;含激素吲哚乙酸(IAA)1毫克,6-苄基嘌呤(6-BA)0.5毫克;含瓊脂7克,蔗糖30克或食用白糖50克。pH調至5.5~6.4。
②西瓜種胚培養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及有機物等全部與①同,但激素類去掉吲哚乙酸(IAA)和6-苄基嘌呤(6-BA)。蔗糖改為每升20克(食用白糖33.3克)。pH調為6~6.4。
③西瓜生根培養基:除將①中的激素6-苄基嘌呤和吲哚乙酸去掉,換用吲哚丁酸(IBA)1毫克,其餘各類元素與①完全相同。
(3)培養方法:首先對培養材料進行消毒處理。如果取材為種子時,先用70~80℃溫水浸種,攪拌至30℃左右,浸泡一晝夜,然後用75%的酒精消毒30秒鍾,在無菌條件下剝去種皮,用0.1%的開汞消毒2分鍾,再用無菌水沖洗4~5次,接種於培養基上,放入培養室培養。胚根首先萌發,2周後當2片子葉展開轉綠時,將帶子葉的胚芽切下,進行轉移培養。以後每隔3~4周切割一次,將頂芽和側芽分離,再行繼代培養。
如果從田間三倍體西瓜苗上直接取莖尖或側芽時,應先將取來的材料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再用75%的酒精消毒10秒鍾,然後用0.1%的升汞消毒2鍾,最後用無菌水沖洗4~5次,接種於培養基上,放入培養室培養。
(4)培養基和培養條件:所用的基本培養基為M5和1/2MS,根據對幼苗分化,生長以及生根等不同環節的具體要求,分別附加不同的激素,再加3%的蔗糖,0.7%的瓊脂,調整pH值為5.8。在 1公斤/厘米2壓力下高溫滅菌20分鍾,然後進行接種,再將接種好的外植體放在溫度為26±1℃、光強1000勒克司、光照14小時/日的培養室中培養。
(5)嫁接及管理:將組織培養增生的芽苗,可直接培育為成苗用於生產,也可用於嫁接培育成嫁接苗用於生產,以後者為好。若培育嫁接苗,在嫁接之前,需將分化的芽苗加高。方法是,將芽苗轉移到不含激動素的MS+IBA0.5~1.0+GA0.5生根培養基中,使芽苗的基部逐漸生根,伴隨根的生長,幼莖迅速加高,發育健壯,提高了接穗的質量。嫁接所用的砧木播種在盛有普通土壤的塑料營養缽中,待砧木子葉展開,微露真葉時,切除砧木頂芽進行嫁接。砧木的選擇及嫁接操作方法參閱「嫁接栽培」部分。嫁接後立即轉入癒合棚中癒合,棚內溫度25~35℃,相對濕度95%以上,在此條件下,嫁接苗一般10天左右即可癒合,然後轉移到溫室中,鍛煉3~4天。此期應注意透風,使之逐漸增強適應性。最後移栽到大田。田間栽培管理措施與無籽西瓜栽培管理措施相似
Ⅸ 無蔓南瓜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Ⅹ 無子葡萄如何種植
1.無籽品種;
2.花期用赤黴素處理,都可以得到無籽葡萄。栽培管理與普通品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