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園林樹木怎樣進行土壤管理
(一)樹木栽植前的整地
1.整地季節
選擇適宜的整地季節是取得良好的整地效果的重要措施。在一般情況下,應提前整地,以便發揮蓄水保墒的作用,並可保證植樹工作的及時進行。在乾旱地區,提前整地最好使整地與栽植之間有一個降水較多的季節,一般應提前3個月以上。准備秋季栽植時,整地可提前到雨季前;准備春季栽植時,整地可提早到頭年雨季前、雨季或至少頭年秋季。
2.整地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1)一般平緩地區的整地
對坡度8°以下的平緩耕地或半荒地,可進行全面整地。通常多翻耕30cm深,以利蓄水保墒。對於重點布置地區或深根樹種可翻掘50cm深,並施有機肥,以改良土壤。平地的整地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以利排除過多的雨水。
(2)市政工程場地和建築地區的整地
這些地區常遺留大量灰槽、灰渣、砂石、磚瓦、碎木及其他建築垃圾等,在整地之前應全部清除,還應將因挖除建築垃圾而缺土的地方,換入肥沃土壤。由於夯實地基,土壤緊實,因此在整地的同時應將夯實的土壤挖松,並根據設計要求處理地形。
(3)新堆土山的整地
挖湖堆山是園林建設中常見的改造地形措施之一。人工新堆的土山,要令其自然沉降,方可整地植樹。因此,通常多在土山堆成後,至少經過一個雨季,才開始整地。人工土山多不太大,也不太陡,又全是疏鬆新土,因此可按設計要求進行整地。
謝謝(二)土壤改良及管理1.土壤改良
(1)深翻熟化
深翻結合施肥,可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增加土壤孔隙度,加速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樹木的生長發育。深翻的時間一般以秋末冬初為宜。若在早春深翻,應在土壤化凍後及時進行。
(2)客土栽培
在以下情況下必須進行客土栽培:①有的樹種需要有一定酸度的土壤,而本地土質不合要求,應將局部地區的土壤全換成酸性土,或至少也要加大種植穴,放入山泥、泥炭土、腐葉土等,並混拌有機肥料,以符合酸性樹種的要求。②不適宜觀賞樹木生長的堅土、重黏土、砂礫土及被有毒的工業廢水污染的土壤等,或在清除建築垃圾後土質仍然不良時,應酌量增大栽植穴,全部或部分換入肥沃的土壤。
(3)培土
南方高溫多雨地區,土壤淋洗流失嚴重,常把樹木種在墩上,並逐年培土,保護根系。在土層薄的地區採用培土措施,能促進樹木健壯生長。北方寒冷地區一般在秋末冬初進行培土,既可起到保溫防凍、積雪保墒的作用,又可促進土壤熟化、沉實,有利於樹木的生長。培土厚度要適宜,過薄起不到培土的作用,過厚對樹木生長不利。一般為5~10cm為宜,最厚不超過15cm。
有條件的地區,可用土壤改良劑改良土壤。
2.土壤管理
(1)鬆土除草
鬆土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改良土壤通氣狀況,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提高土壤肥力。除草可減少土壤水分和養分的消耗,減少病蟲害,增進風景效果。
鬆土除草應在天氣晴朗時,或初晴之後,土壤不過干又不過濕時進行,要認真細致,做到不傷根、不傷皮、不傷梢,雜草除凈,土塊、石塊揀凈,並給樹木根部適當培土。
鬆土除草的深度,應根據樹木生長情況和土壤條件而定。幼樹根系分布淺,鬆土不宜太深,隨著樹木的生長,可逐漸加深;土壤質地黏重、表土板結時,可適當深松。總之要做到里淺外深;樹小淺松,樹大深松;沙土淺松,黏土深松;土濕淺松,土干深松。一般鬆土除草的深度為5~15cm。鬆土除草的次數,以每年進行2~3次為宜。
人工清除雜草,花費勞力多,勞動強度大,應大力提倡化學除草。目前較常用的除草劑有除草醚、撲草凈、西馬津、阿特拉津、茅草枯、滅草靈等。
(2)地面覆蓋與地被植物
利用有機物或活的植物體覆蓋地面,可防止或減少水分蒸發,減少地面徑流,增加土壤有機質。還能調節土壤溫度,減少雜草生長。覆蓋材料以就地取材,經濟適用為原則,如水草、穀草、豆秸、樹葉、樹皮、鋸屑、馬糞、泥炭等均可應用。在大面積粗放管理的園林中還可將草坪上或樹旁刈割下來的草頭隨手堆於樹盤附近,用以進行覆蓋。對幼樹或草地的樹木,一般僅在樹盤下進行覆蓋,覆蓋的厚度通常以3~6cm為宜。
地被植物可以是緊伏地面的多年生植物,也可以是一、二年生的較高大的綠肥作物。多年生地被植物除覆蓋作用外,還可以減少塵土飛揚,抑制雜草生長,降低樹木養護的費用。綠肥作物除覆蓋作用外,還可在開花期翻入土內,收到施肥的效用。應選擇適應性強,有一定耐陰性,覆蓋作用好,繁殖容易,並有一定的觀賞或經濟價值的地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