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礦井水災圍困時的避災自救措施有哪些
礦井水災,作為煤礦生產中的主要災害之一,對礦工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防止此類災害發生的關鍵在於對可疑積水區域的探查與及時反應。在發現透水預兆,如鑽孔松軟、煤層發暗、巷壁出現小水珠、氣溫降低、有害氣體增加、嘶嘶水叫聲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掘進,加固支架並迅速報告上級,以期提前預警,避免事故。
一旦井下發生透水事故,首要任務是迅速判明水源性質,然後通過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工作人員,並按規定的路線撤出。在水勢迅猛、沖擊力大的情況下,應緊扶支架躲避水頭沖擊,然後向高處移動,進入上一個水平並盡快出井。如果逃生路線被水隔斷,應迅速尋找位置最高、離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安全地點暫時躲避,並在軌道或水管上發出呼救信號。
在水害嚴重的礦井和積水區域,設立水閘門是為隔斷水流、縮小受災范圍。在人員安全撤出後,立即關閉水閘門,切斷水流,確保整個礦井安全。接到透水事故警報後,水泵司機應立即關閉密閉門,啟動所有水泵,盡快排出積水。在沒有接到撤離命令前,絕不可離開工作崗位。
在面對水害時,採取有效的自救措施至關重要。首先,當現場人員被水圍困無法撤離時,應迅速進入預先構築的避難硐室,或在合適地點快速搭建臨時避難硐室。對於老空透水的情況,應在避難硐室外設置臨時擋牆或風簾,以防有害氣體傷害,並在外留設明顯標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信救援隊伍會迅速到來,保持自信與堅強的意志,做好長時間避難的准備。
在避難期間,應有規律、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以指示避難地點。避免嚼食雜物充飢,選擇適宜水源飲用,並用紗布或衣物過濾。長時間被困後,避免過度興奮和慌亂,遵循救護人員的指導,安全脫險。
綜上所述,礦井水災的防範與自救措施應包括對潛在隱患的早期探測、快速有效的撤離策略、合理利用避難設施、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發出求救信號、避免不安全的食物和水源攝入,以及安全脫險後的恢復措施。這些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減輕災害帶來的影響。
B. 礦井發生火災時的行動原則和應急措施
礦井發生火災時的行動原則和應急措施如下:
行動原則:
應急措施:
滅火措施: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配合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