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運用好導游講解技巧從而更好地從事導游工作
一、因地制宜
導游的講解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名山大川、文物古跡、小橋流水、民族風情,無不是一種客觀存在。這種客觀存在需要經過導游的語言加工、整理、組織後轉化成遊客所能夠理解的語言和即時景象的配合,勾起遊客的興趣,使遊客浮想聯翩。由於旅遊活動是一種空間位移活動,所以「因地制宜」是導游過程中常用的講解技巧,即根據不同的客觀環境組織語言,使講解的效果最大化。
(一)在旅遊車中
導游講解時間占整個旅途時間的60% -75%為最佳,超過這一時間,遊客有厭煩情緒;少於60%的時間,遊客的注意力中心就會渙散,更多地依賴於周鄰的七嘴八舌。長途車旅行時可趁沿途景物單調時適當安排遊客休息,導游員也可節約體力,整裝待發。
導游員在車上的講解應注意使用明確的指示,因為遊客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導游身上,導游的態勢語言比其他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導游在使用方位用語和說明指示物時,應以遊客的方位為參照,如「在你們大家的左邊……」而不是「在我的右邊……」,當遊客把視線投向導游所指的景物時,景物正好落在遊客的視線內。
(二)在景區景點內
由於在景區景點內景物的觀賞價值遠勝於在旅遊車上,遊客跟隨導游從一地到另一地,在行進過程中較容易產生厭倦感,注意力較容易分散。導游員就需要不斷地變換聲音和位置來吸引遊客。通常導游在景區內的講解,一是選擇時機站在台階上,使自己由於站立的高度成為遊客注意的中心;二是設法讓遊客站成半圓形,圍在自己面前,可以有效地使遊客集中注意力聽清內容,減少干擾;三是不要一味地講解,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和客人做一
些互動游戲,讓客人的游興更濃。
二、因時而異
這里所說的「時」指兩個方面,一是指講解對象物的季節性或時間性,如杭州西湖蘇堤春曉的「一株楊柳一株桃」,北京金秋十月的香山紅楓,雲南麗江十月至次年五月才得見的玉龍雪山以及各地的民俗節慶,安徽黃山天氣晴朗時的日出雲海等,在其他的不同時節氣象,遊客就無法欣賞到對象物美名在外的魅力,但卻可能欣賞到另外的一種風情。導游在講解時就得注意引導遊客調整欣賞的角度和期望值,發揮遊客的想像力,強化游覽對象物在其他時節的突出美感和游覽價值,降低遊客的心裡遺憾。二是指講解對象內容的最佳時間選擇。導游員的時機掌握得好,能提高旅遊者的觀賞意識,獲得較好的審美效果。
導游員對游覽點的特色、旅遊者的心理變化、行車路線和速度、以及日程安排等要做統一考慮,選擇最佳時間,進行有序性講解。常見的情況有下面幾種。
(一)順序導
順著游覽的行進順序講解,可分為游前導、游時導、游後導三個階段。游前導,是游覽活動的開場白,即概括簡要的介紹一下旅遊點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以讓遊客有一個總體印象,引起對游覽活動的興致。游時導是一種即景即時的細導法,要求將游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景觀逐一詳細介紹。由於旅遊活動是動態的,包含著一定的變化和不可預見性,導游員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只能憑借平時積累的旅遊知識進行即興介紹,借題發揮。游後導是一天旅遊活動結束時的總結回顧,加深遊客對游覽目的地的印象,說明當日旅遊安排的根據和好處,總結遊程中的得失,要求遊客在下一遊程繼續鞏固配合,並對服務不足之處求得諒解。
(二)交錯導
這是注意講解內容橫向知識和縱向知識的串聯和類比技巧。橫向知識是指前後左右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各個方面的特徵知識(以空間為軸),縱向知識是指景觀自上而下的歷史沿革及其涉及到的事件、人物、掌故等知識(以時間為軸),兩種知識交替使用,在共性中點出特性,使遊客增加對景點知識的理解和興趣。
(三)即時導
即導游員見景生情、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的講解技巧。導游講解雖說要帶給遊客知識,但也不能滿堂灌,加之遊客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對講解內容也有不同接受程度和相應的反應。導游員應注意觀察,把握和揣摩遊客此時此景的情緒和注意力,或針對遊客的問話和表情,就勢引導和發揮,使遊客充分得到並對講解的信息滿意。
三、因人而異
「人」指的是導游員所面對的遊客群體或個體。因人而異就是講解的內容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根據服務對象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審美情趣、旅遊動機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而相應地組織講解內容,變化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講解方法,目的是加強遊客對本次旅遊活動的興趣,促進雙方的溝通,使遊客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一定的滿足。通俗地說,即看人說話,投其所好。如遊客到海南,天涯海角是常規安排的景點,對初次來瓊的旅客,導游員可以粗略地進行一般的介紹;對多次來瓊的旅客則應適當講深一些,增加一些新的知識或交叉知識;對知識分子可以介紹貶官文化以及唐宋名臣為海南島帶來文明的曙光等內容;對蜜月旅行的夫婦可以渲染一下海枯石爛的浪漫情調;對文化層次比較低的遊客就多講些傳聞逸事等等。
導游技巧實際上是導遊方法的靈活運用和發揮,導游講解的內容可深可淺,能長能短,可斷可續,都要視具體對象和當時的時空條件而定,貴在靈活,妙在變化,切忌千篇一律,墨守成規。
Ⅱ 如何做好導游這個工作
導游是什麼?導游是種工作,是門職業。所以有人說導游是「一張嘴,兩條腿;走遍山山和水水」。
一張嘴要說。說什麼?要說山要道水。怎麼說?要洋洋灑灑,盡情發揮;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要熱情洋溢,慷慨激昂;要俠骨柔情,盪氣回腸。
兩條腿要走。怎麼走? 即不走回頭路,不走重復路,不走冤枉路,不走失敗路。引領遊客觀賞大中華的名勝古跡和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
導游是「五大員」。
是宣傳員一要宣傳科學,傳播知識,弘揚文化,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
是安全員一要注意行車安全,旅遊安全,食宿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是衛生員一要懂一些醫葯常識,急救知識;要會處理旅途中突發的事件。
是服務員-要解決吃住行游娛購等事宜。
因此要全心全意,真心實意地對待遊客,要滿腔熱誠。以誠待人,以情感人。
旅遊六要素
食一民以食為天,要知道一些各地的特色萊餚,如川菜粵菜本幫菜;以及各地的特色風味小吃等,要安排好遊客的正餐。
宿一要知道你所去的地方住宿標准,房間設施和服務內容和服務范圍等。
行一要了解交通工具,會掌握時間,要注意行車安全。還要會製造旅途氣氛,如說笑話、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等,以解除遊客旅途的寂默。
游一要知道各地的名勝古跡,山水風光;各地建設成就和風土人情等。
娛一要有參與性,娛樂性,趣味性和藝術性。
購一要不誤導,不賣假,不上當受騙。
有人說,導游是旅行社的門面和旗幟,的確如此。一個好的旅行社必定有好的導游,優秀的導游和出賣拔萃的導游。這些人是旅行社的頂樑柱。
正因為導游如此重要,所以有人把導游徹底稱為是旅行社的靈魂,這是一點也不過份的。
導游有專業和業余之分。
如果有人問我下輩子干什麼?我會非常自豪地告訴他,下一輩子我還干旅遊,還當導游。為付么呢?因為我是真的喜歡,真的熱愛。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看來是遠遠不止了。「狀元」指什麼呢?是指某一專業領域內的佼佼者。何為佼佼者?就是在導游工作的各方面都出類拔萃者。具體表現在那裡呢? 主要表現在思維方式,表達能力,辦事效率,應變能力等方面的與眾不同。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要有「大將風度」。大將風度:要膽大心細,遇事不慌,要胸有成竹,指揮若定;要臨危授命,力挽狂瀾。「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遇到突發事件要果斷處理,能獨擋一面;因為「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導游是一種形象
形態的:手拿小旗子,肩背小喇叭;別著BP機,拿著大哥大;身扎大腰包,嘰哩又哇啦。
精神的:乾乾凈凈,大大方方;雷厲風行,意氣風發。
作風的: 走路風風大大,說話響響亮亮,回答乾乾脆脆,辦事利利落落。說走咱就走,風風火火闖九州。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艱苦性:起早摸黑,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從雞叫忙到鬼叫,忙得象個赤佬。有人說,愛情兩個字好辛苦,我說,旅遊兩個字好辛苦。因此,要以苦為樂,苦中作樂。
導游是門技術
任何工作都有自己的專門技術,導游工作也不例外。
首先要認真負責。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無論什麼事,也無論大小,只有「認真」了,才能敢於「負責」。除了「認真』』了,還要「熟練」。要「熟」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要多練! 練到什麼程度呢?要練到「滾瓜爛熟」。知識這個東西是「待到用時方恨少」。所以平時要「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到用時才能從容不迫,如數家珍一般。只有「熟」了才能「生巧」,也只有「熟能生巧做到這一步還只是個「熟練工」,離我們所說的好導游、優秀導游還有很大的距離。不要灰心,既然入了門,就得下恆心。入門既不難,深造也是辦得到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工夫深,鐵棒磨成針」。功夫定會不負有心人。還要一專多能,多才多藝。導游隊伍是個藏龍卧虎之地,因此不管你是什麼原因進旅遊業的,入行就要遵循行規。隨著導游工作時間的增長,經驗的增長,還要向導游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如有機會還要進一步的深造。
導游更是門藝術
要把著龍頭走,上了車我就是老大。我們知道,一條船上只能有一個老大,老大多了船要翻的。正常情況下,首先是要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能耽誤大家的遊程。
對待生人:不管你是什麼級別,上了車我就是最大,哪怕你是市長部長。
對待熟人:要熟規無睹,視而不見,目中無人,目空一切。千萬不能緊張,那樣你才能發揮的好。
要掌握節奏:該快就快,該慢就慢,快慢接合。
要順著潮流:看大趨勢,要因勢利導,適時引導,不能擰著來。
要跟著感覺走:感覺好時,盡情發揮;感覺不好時,及時調整。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要掌握分寸,不能亂了方寸。
要一專多能:要多才多藝,會說會唱,會跳會喝。如會一些攝影、攝像,書法,繪畫等更好,對你的導游工作將大有幫助。
要揚長避短:要即興發揮,發揮自己的強項,往往能超常發揮。
如果說「熟」是技術,那麼「巧』』就是藝術。
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這不但是種工作能力的提高,也是種境界的升華,更是種藝術的造詣。巧的藝術就是時間上恰到好處,是姓鄭的嫁恰姓何的一鄭(正)何(合)氏(適)。完美的藝術就是技藝上的爐火純青,即不溫不火。程度上的恰如其分,要適時發表,即不早不晚。
導游是種素質。
從事每樣工作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素質,導游工作也不例外。首先人要正派。心理素質要好,承受能力強。文化素質要好,知識面要廣博豐富。身體素質要好,要經得起風吹雨打。
導游是種能力。
導游工作是綜合能力的體現,或者說是各種能力的綜合。說法不同,意思一樣。就是說導游要有能力。
要有社交能力:男的要成為公關先生,女的要成為公關小姐。
要有說話能力:說話要沉穩老練,要充分留有餘地,即看人說話。說話時還要看對象,看層次,看時機,看場合。
要有組織能力,還要有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應變能力。
導游是種風格。
風格即人,即人的個性。要親切自然,同遊客談話,如敘家常。還要幽默風趣,讓人參加你一次旅遊,多少年後還記得你。脾氣性格要熱烈豪爽,那樣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遇到難題時要問誰呢?首先要問自己!
為什麼要問自己? 因為只有自己把自己問明白了才不會誤人子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一而再,再而三,要不厭其煩。
出發前要備課:做到心中有數。要一種方案多種准備,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要臨時抱佛腳倉促應戰,以至手足無措。要強聞博記,要以變對變,還要自信。試想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別人還會相信你嗎?問同行! 過去總是說文人相輕,同行是冤家。不對了! 因為時代不同了。該將那些陳腐的觀念和陋習扔到東洋大海里去。不要閉關自守,孤陋寡聞。要互相學習,互相交流;揚長避短,取長撲短。掌握最新動態,採取拿來主義,為我所用。問社會! 社會是個大課堂,在這個臨時家庭中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無所不有。各種思潮,各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都會頑強的表現出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高樓大廈,山珍海味;奇花異草,靚女麗人;黑白黃.偷盜搶;什麼都有。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也有突發事件,也有天災人禍。有時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怎麼辦?靠自己! 開動腦筋,走出困境,因為天無絕人之路。路就在你自己腳下。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是平時要多做有心人。
怎麼才算有心人?就是平時要多思多想,多聽多說,多走多跑,多看多問。功到自然成,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個皇天就是你自己。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靠朋友,關鍵是要靠自己。
看什麼?問什麼?就是要看要問賓館、飯店、遊船、車隊,旅行社、管委會等資料和信息。看了問了要記住,以後會有好處的。關鍵時、危急時就可派上用場。
導游更是門科學
正因為導游是種職業,是種形象,是門技術,是門藝術;是種素質,是種能力,是種風格;所以它也是種學問,也是門學科。既是學科就要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它,研究它。
現在我們大學都基本上有導游專業,國家旅遊局每年都有導游資格和導游等級考試。
這一切都為我們敞開了大門,提供了機遇,因此,我們要善於抓住它,把握它。要乘勢而上,時不我待,要急起直追。
一句話,要干中學,要學中干!「書山無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學海無涯,人生苦短。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因此導游也要不斷地確立新高度,不斷地挑戰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
實踐出真知,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中鍛煉成長,在風雨中百煉成鋼。
能力是完成某一具體活動所必備的知識、技術、本領及處世方式等因素的總和,包括完成一定活動的具體方式以及順利完成一定活動所必須的心理特徵。能力並不局限於知識、學歷和資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可能具有良好的知識基礎,但並不能等同於他已具備實際能力。能力總是與某一具體的活動聯系在一起,它隨著活動的改變而變化。能力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技術操作能力,與別人溝通交往的能力,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等。
旅行社專業服務人員應該一專多能,他們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一)交際能力
善於與他人交往是旅行社專業服務人員應具備的首要能力,專業服務人員必須懂得怎樣與顧客接觸,建立和維持關系,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注重交往藝術,能夠區別不同性格、不同場合、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應採取的交往方式,有正確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才能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二)合作能力
旅行征服務工作不像某些物質生產那樣工序分明,無論是前台還是後台的服務人員,都必須與上司、下屬、同事、顧客、供應商等進行合作。專業服務人員應有全局的觀念,較強的協調、溝通意識,學會與供應商協商,與同事合作,充分發揮不同角色的作用,利用現有各種因素,為顧客提供滿意的服務,真正發揮旅行社的紐帶、中介作用。
(三)學習能力
旅行社專業服務人員為顧客提供服務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服務人員必須根據顧客的具體需要確立服務方式。服務人員越了解顧客的期望,就越能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要求旅遊服務人員應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有較強的適應性。
(四)教育、說服能力
在旅遊服務過程中,顧客往往必須參與服務過程,配合服務人員的工作,因此,顧客在消費過程中,學習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然而,不少顧客,特別是第一次接受旅遊服務的顧客,卻缺乏消費經驗和足夠知識,這就要求專業服務人員做好這類顧客的指導和培訓工作。旅行社專業服務人員應具備通過語言去吸引人、打動人、說服人的能力,懂得清晰、簡潔、明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為顧客提供准確、易懂的信息,服務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溝通的過程,個人溝通能力直接影響到溝通的結果。
(五)企業環境、顧客知識
在服務過程中,對企業內部環境、對市場情況、對顧客的特點掌握得越全面,就越能為顧客提供滿意的服務。例如,服務人員善於觀察顧客的消費行為,設身處地為顧客著想,根據企業本身的特點,調整自己的服務方式,可以使服務工作更順利地完成。
(六)文化修養
旅遊不僅是一項物質享受,更是一項高尚的精神文化享受,旅行社專業服務人員無疑應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才能夠與顧客更融洽、更有效地溝通。旅行社專業人員若能「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具備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將有利於與顧客之間的感情交流。
(七)技術性能力
技術性能力是完成某一具體服務活動所需要的本領。旅行社往往可以通過培訓,使服務人員掌握一定的操作程序,適應崗位的需要。對於某些新招聘的人員來說,具備某方面的技術性能力往往是進入某一行業的最起碼的要求。隨著高新科技飛速發展,旅行社不斷地推出新的服務項目,服務技術越來越復雜,如果服務人員缺乏技術知識和技能,就無法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技術性能力是旅遊服務人員為顧客提供服務的基礎。
(八)管理能力
旅行社專業服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需要與別人建立聯系,管理自己、激勵別人、處理沖突、控制情緒等等,這一切都與管理才能有關。對於大部分旅行社來說,許多人認為這一能力的要求往往是針對決策層、管理層而言,但是在市場導向的管理體制中,企業組織從「金字塔型」組織結構轉變為「倒金字塔型」組織結構,服務工作決策權從管理部門和職能部門轉移到服務工作第一線,每位服務員都成為服務工作「管理」人員
Ⅲ 演講過程中,提倡即興吐玉,因此要嘴比心快對嗎
演講過程中,提倡即興吐玉
淺談演講口才
對於一名導游員來說,說話已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導游帶團、講解、與人交往、解決問題等都離不開說話,說話是導游的工作。但說的話是否有效,卻反映了導游的水平。如旅遊旺季,導游帶團到餐廳用餐,當時遊客很多,飯店服務員忙個不停。由於遊客都餓極了,於是催著導游讓服務員趕緊上菜,導游員說:「急什麼?沒看見人家正忙著嗎!」這樣的話,遊客聽了會有什麼感受?而另一位導游則這樣說:「請稍候,先喝點茶解解渴,我會下廚房去催他們趕快上菜的」。同樣的環境,同樣是說話,得到的效果肯定不一樣。
再比如:一位遊客夜間外出拜訪親友,回來晚了,給導游打了個電話,說是報平安,誰知導游員因等候多時不敢入睡,聽到遊客打來的電話,心裡有火,劈頭就問:「怎麼搞的?這么晚才回賓館?人家等你到現在,還沒有睡覺,你好意思嗎?」結果引發了一場爭吵。如果導游員換一種說法:「這下我可放心了,洗個澡趕緊睡吧,明天還有很多景點要玩呢。」遊客聽了還會跟導游員爭吵嗎?由此可見,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也能把人說跳。語言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而把人說笑還是說跳,關鍵在於是否會說話,這對導游員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然而,導游員光會說話還不行,還要善於把話說在點上,也就是「言之有物」。比如導游員對遊客說:「這頓飯您吃得真香!我看您特別喜歡吃辣子雞丁,這道菜是很辣的,這說明您的身體很健康,腸胃絕對是一流的。」類似這樣的話,遊客肯定是滿意和能接受的。
導游的工作總體是以「嘴」為主的,講解、介紹、交流,在帶團過程中隨處可見。良好的交流彷彿一座橋梁,連接導游與遊客,相互溝通避免糾紛和內耗。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導游員長期憑著個人興趣帶團,有些導游往往與遊客合不來,除帶路講解外,其他時間均獨身一人,遠離遊客,甚至有些導游連基本的講解也做不到全面和准確。也有部分導游員把口才視為耍嘴皮子,只會誇誇其談,而一旦遇到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甚至會出現逃跑、哭鼻子和不知所措等現象。為此,我們所說的口才與人際關系和上述那些情況有著本質的區別。高素質的導游員必須是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積極上進、熱情好客、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導游員是靠嘴來指揮和安排遊客的。有的遊客樂意聽從導游員的指揮和安排,而有的遊客就偏要與導游員對著干,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導游員說話沒水平,語言枯燥乏味,空洞無物,加上人際關系不得法,不能提供給遊客以美的享受,恐怕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導游員與遊客直接交流的特點是隨機性大,不但需要即興吐玉,而且更需機動靈活,這就要求導游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表達恰當,運用自然,順理成章。不少導游員認為:「說話還要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唄」,這種思想說明這些導游員缺乏素質修養,既沒有真才實學,又缺少口才和交際處事能力,帶團效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麼,現代導游員究竟應具備何種條件和風采?全國旅遊業先進工作者林青同志曾說過一段話,可與導游員共勉:
導游員應像文學家那樣具有淵博的知識;
像藝術家那樣具有豐富的表情;
像歌唱家那樣唱出動人的歌聲;
像科學家那樣具有嚴肅認真謹慎仔細的工作作風;
像運動員那樣具有健康的體魄;
像演說家那樣口若懸河,妙語連珠;
像幽默家那樣風趣、詼諧、幽默;
像政治家那樣思維敏捷,反應靈活;
像外交家那樣風度翩翩、彬彬有禮;
像軍事家那樣遇事沉著冷靜、勇敢果斷;
像領導那樣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像小學生那樣謙虛好學、不恥下問;
像慈母那樣有一顆溫馨的愛心;
像通曉母語那樣掌握工作語言;
像法官那樣立場堅定、鐵面無私;
…… ……
或許這些要求太理想化,太高了些,但它畢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