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四磨湯是用哪些方法製作的

四磨湯是用哪些方法製作的

發布時間:2025-07-16 08:49:34

A. 小兒消化不良可以用哪些葯方治療

小兒消化不良為兒科多發病。臨床上以腹瀉、不消化便、食慾減退、腹脹、腹痛、伴有惡心、嘔吐、糞便鏡檢可見大量脂肪球為特徵,若治療不得當,可遷延不愈,影響小兒生長發育,易演變成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等慢性疾病。

【方一】疳瀉驗方

【出處】《遼寧中醫雜志》

【組成】龜板、鱉甲、穿山甲、雞內金、刺蝟皮各10克,蛇蛻1條,雄豬肝中心葉1具。

【功用】消症散結,益氣止瀉。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氣血兩虛兼有瘀血者。

【方解】龜板、鱉甲性平味甘,滋陰補血,益腎健骨,消症散結,主治骨痿、囟門不合、骨蒸潮熱、症瘕積聚;穿山甲味淡性平,活血通絡而走竄,無處不至,能通臟腑經絡,透達關竅,引諸葯直達痛所,散症瘕,破積聚;雞內金為健脾胃、助消化、消積滯、除脹滿、治嘔吐、止瀉利之佳品;蛇蛻性平味咸,祛風,定驚,殺蟲,治解顱、目翳、弄舌、搖頭;剌蝟皮降氣定驚、益腎、澀精、止瀉;豬肝能補肝養血明目,醫血虛萎黃、雀目夜盲、脾虛浮腫、瀉利。以上7味葯均為血肉有情之品,以豬肝為主,其它為佐為輔,補而不雍,香而不燥,攻而不猛,塞而不滯,對肝脾胃均有補益之功,並有消積聚、散症瘕、益氣血止瀉利之效。

【葯理】該方的構成具有增強消化與免疫功能、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改善營養狀況和微循環等作用。

【用法】前6味葯研末過籮;然後用竹刀(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忌用鐵器)把豬肝中心葉割下,放在砂鍋內,置於文火上,再用竹筷將豬肝穿成無數小洞,撒上葯粉並搗入小洞內,隨熔隨撒,直到葯粉撒完,豬肝焙乾黃為度(防止烤成焦黑),最後取出用石臼研粉過籮裝瓶密封防潮。每日服3次,每次3克,溫開水沖服或伴隨飲食同吃亦可。

【方二】驗方

【出處】《中國民間療法》

【組成】蔥白1根,生薑15克。

【功用】通陽散結。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蔥白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性味辛溫,有發表散寒,通陽散結之功;生薑性味辛溫,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

【葯理】蔥白含揮發油,其揮發油對白喉桿菌、葡萄球菌等有抑製作用,並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生薑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陰道滴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殺作用,並有止嘔、退熱的作用。

【用法】共搗碎後加入茴香粉9克,混勻後炒熱(以皮膚能忍受為度),用紗布包好敷於臍部。每日1~2次直到治癒。

【方三】升清降濁湯

【出處】《中國中醫葯信息雜志》

【組成】蒼術10克,白術10克,炒薏米10克,茯苓10克,藿香8克,葛根8克,荷葉6克,陳皮8克,扁豆8克,白蔻8克,神曲6克。

【功用】健脾和胃止瀉。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

【方解】方中蒼術、白術、炒薏米、茯苓、藿香、葛根、荷葉運脾化濕,升清止瀉;陳皮、扁豆、白蔻和胃降濁;神曲助消化。全方配伍,切合「脾升清,胃降濁」。

【葯理】蒼術、白術、炒薏米、茯苓、藿香、葛根、荷葉、白蔻、扁豆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茯苓有利尿的功能,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腫瘤、抗心肌缺血,降血糖;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陳皮對消化道有緩和作用,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並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還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釋,有利於排出;甘草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3次服。

【方四】大承氣湯加減

【出處】《中國中醫急症》

【組成】大黃8克(後下),芒硝8克,枳實10克,厚朴8克。症狀消除後以扁豆、山葯、薏苡仁、法半夏、茯苓、白術健脾和胃。

【功用】盪滌腸胃。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方中大黃苦寒,既能挫其熱勢,又可瀉下通便;芒硝性寒軟堅潤燥,助大黃瀉熱盪積、推陳致新;佐以枳實、厚朴行氣放結,消食除滿;茯苓、白術健脾和胃。如此腑通胃和,則病去體安。

【葯理】大黃有瀉下作用;芒硝所含主要成分為硫酸鈉,能使腸道引起機械性的刺激,促進腸蠕動而致泄;枳實對胃腸道平滑肌有促動力作用,可興奮胃腸平滑肌,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增強而有力,增強胃排空;厚朴有抗菌、鎮靜中樞神經、肌肉鬆弛、抗潰瘍等作用;白術、茯苓、扁豆能增強澱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運脾土,升陽化濕,收斂止瀉;山葯、薏苡仁能調節消化酶的分泌,增強消化與免疫功能。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5天為1療程,共用10天。

【方五】四磨湯

【出處】《醫學理論與實踐》

【組成】木香、枳殼、烏葯、檳榔。

【功用】消食導滯理氣。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木香、枳殼行氣寬中,烏葯行氣止痛,檳榔消食行氣,主消素食。

【葯理】四磨湯中木香含木香內酯、木香鹼,能使大腸興奮,收縮力加強,蠕動加快,可緩解胃腸氣脹所致的腹脹;烏葯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有促進腸蠕動的作用;枳殼對胃腸道平滑肌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可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性增加;檳榔含檳榔次鹼等,可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等。綜上所述,四磨湯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用法】每次1支,每日3次,2周為1療程。

【方六】胃安通降湯

【出處】《新中醫》

【組成】枳實30克,莪術15克,威靈仙、青皮、陳皮各10克,炒萊菔子20克。

【功用】消積導滯,理氣通降。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枳實、莪術、炒萊菔子、青皮、陳皮、威靈仙消積導滯,理氣通降。

【葯理】枳實、莪術、青皮對胃腸道平滑肌有促動力作用,可興奮胃腸平滑肌,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增強而有力,增強胃排空;威靈仙有促進腸平滑肌運動和調節胃腸運動功能作用。

【用法】每天1劑,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餐前30分鍾各服150毫升。

【方七】驗方

【出處】《中醫雜志》

【組成】烏梅10克,生地黃15克,炒麥芽20克。

【功用】消食和胃,養陰生津。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屬胃腎陰虛。

【方解】烏梅味酸,善清涼收澀,既能養陰,又能降虛熱,又可和胃生津,配以生地黃其功大增,胃陰虛得補,虛熱則平,又加炒麥芽消食和中,健脾和胃,故對小兒消化不良患者起到極好的治療效果。

【葯理】烏梅對多種致病菌有抑製作用,並有抗過敏和緩解平滑肌痙攣的作用;麥芽含有澱粉酶,能消化糖類;生地黃具有降壓、鎮靜、抗炎、抗過敏、強心、利尿、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水煎取汁200毫升,放入白糖適量調至口味適中,做為冷飲料,囑患兒每次20~30毫升,每2小時服1次,每日1劑,6劑為1個療程。

【方八】消化合劑1號

【出處】《遼寧中醫雜志》

【組成】白術、茯苓各3克,木香、砂仁、白豆蔻各6克,焦山楂、炒神曲、炒麥芽各10克,雞內金6克,香附3克,秦皮9克,陳皮6克,車前子9克,澤瀉6克,木通、甘草各3克。

【功用】健脾利濕,理氣導滯,開胃消食,清熱燥濕。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解】白術、茯苓、車前子、澤瀉、木通健睥和胃,利小便而實大便;木香、砂仁、白豆蔻、陳皮理氣導滯;焦山楂、炒神曲、炒麥芽、雞內金開胃助消化;秦皮清熱燥濕:甘草調和諸葯。全方共收健脾利濕,理氣導滯,開胃消食,清熱燥濕之功。

【葯理】茯苓有利尿的功能,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腫瘤、抗心肌缺血,降血糖;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麥芽含有澱粉酶,能消化糖類;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游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雞內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強胃腸蠕動,加快胃的排空;秦皮對腸道某些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抑製作用;砂仁對消化系統有調整的作用,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防治應激性潰瘍,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綜上所述,全方可以增強胃腸功能,提高胃排空率,緩解腸痙攣,調整胃腸蠕動,抑制腸道致病。

【用法】加水500毫升,煎至90毫升即成,3~6個月患兒,每次服5毫升;7~11個月患兒,每次服10毫升;1~1.5歲患兒,每次服20毫升;1.6~3歲患兒,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7天為1個療程。

【方九】三仙散

【出處】《葯膳食療》

【組成】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各600克。

【功用】消食化滯。

【主治】小兒宿食停滯,消化不良,腹滿脹痛,飲食減少等。

【方解】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消食化積行氣,和胃健脾。

【葯理】神曲含有乳酸桿菌及澱粉酶,助消化,抑制腸管發酵,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生長;麥芽含有澱粉酶,能消化糖類;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游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

【用法】共研細末和勻,每服3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

【方十】二聖散

【出處】《葯膳食療》

【組成】橘紅500克,甘草240克,細鹽25克。

【功用】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消化不良、積滯少食。

【方解】橘紅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

【葯理】橘紅對消化道有緩和作用,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並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還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釋,有利於排出;甘草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用法】水煎煮爛,取出曬干,再研細末。每服6克,淡姜湯送下。

【方十一】三子養親湯

【出處】《葯膳食療》

【組成】山楂核、萊菔子、白芥子各等份。

【功用】消食化痰,利氣宣導。

【主治】痰食積滯所致消化不良。

【方解】山楂消食化積行氣;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消腫。

【葯理】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內游離鹽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質;萊菔子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降壓、增加離體兔回腸節律性收縮的作用,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白芥子使唾液分泌及澱粉酶活性增加,小劑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

【用法】水煎服。

【方十二】醒脾散

【出處】《葯膳食療》

【組成】高良姜450克,小茴香(炒)240克,甘草360克。

【功用】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主治】用於嘔吐酸水,小腹脹滿,不思飲食,傷冷泄瀉等。

【方解】高良姜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

【葯理】高良姜根莖含揮發油、黃酮類、高良姜素、山萘素、山萘酚、榭皮素、高良姜酚等,煎液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茴香含揮發油(茴香油)等,能增強胃腸蠕動,排出胃腸中積氣,因而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鋅能治療急慢性炎症。

【用法】共放入120克麻油中煎至油干為度,加入500克食鹽炒,涼後研細末。每用3克,白開水送服,每日3次。

閱讀全文

與四磨湯是用哪些方法製作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縣直小學的教學方法 瀏覽:691
二次函數表達式的常用方法 瀏覽:790
血痣用什麼方法去掉 瀏覽:308
兩種粘度測定方法各有哪些優缺點 瀏覽:751
治療癲病最新方法 瀏覽:202
如何介紹商品的好方法 瀏覽:233
屬於綜合財務分析方法有哪些 瀏覽:730
人體姿勢評定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31
甲基二乙醇胺純度分析方法 瀏覽:518
減脂的訓練方法 瀏覽:747
檢測燈管接線方法 瀏覽:101
蛋白組學研究方法 瀏覽:81
玉米圈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93
悅詩風吟面霜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48
怎麼學有機物的研究方法 瀏覽:97
正確栽黃瓜的方法 瀏覽:753
寶馬525空調壓力感測器檢測方法 瀏覽:655
mk小號水桶包包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162
o型水池計算方法 瀏覽:373
抽水泵使用方法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