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一)
小白開始寫作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也是個小白,但通過一段時間練習,多少也有了一些感受和經驗,在此分享出來,和大家共勉。
問題一:不知道寫什麼?
寫作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東西可寫。對此,很多文章建議應該增加輸入,即多看書。這當然不錯,不過,我想說的是另一種方法: 仔細觀察 。
很多時候你是沒法看書的,這時就要學會通過仔細觀察來增加輸入。比如你走在路上,可以觀察路旁的風景,仔細看清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了一個印象之後,再用文字把看到的風景描述出來,這就是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再比如你擠地鐵時,可以觀察周圍的人都在干什麼,他們的年齡分布是怎樣的,性別如何,然後對此展開一些思考,是不是就可以寫出一篇文章來呢?
問題二:寫不出來一篇完整的文章?
這個時候要注意,寫作是需要訓練的,而片段寫作則是非常有效的訓練方式。如果你 有想法,就一定要寫出來 ,先不管它能不能夠展開成為一篇文章。現在雖然是一個零碎的想法,但也許以後會用得上。
比如我經常擠地鐵,然後我就想到:乘地鐵時,如何快速搶到座位?於是就有了下面3個答案。
以上雖然只是段子,但這種段子積累到一定數量後,也可能作為一篇文章發表出來。而且寫段子同樣可以訓練遣詞造句的能力。
問題三:說理時沒有例子可用?
寫文章時,想證明某個觀點,可是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之後,依然找不到可用的證據。這也是一大難題。解決方法就是平時 有意識地去收集例子 。因為例子是攢出來的,而不是找來的。
可是這世上的例子那麼多,我怎麼知道哪些是可以為我所用的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另兩個問題出發:你需要什麼例子?你手上的例子可以用在哪裡?
於是答案就出來了。首先,帶著問題去找,會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其次,有些例子現在沒用,但比較精彩,以後可能會用得上,這時也需要把它收集起來。
問題四:寫一篇文章耗時太長?
有些人寫一篇千字文,要花上三四個小時,而有些人一個小時就寫完3000字。這當然不是打字速度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前一類人腦子里的想法只是朦朦朧朧的,所以只能寫一會然後停下來想很久,而後一類人腦子里已經把要說的事情想清楚了,坐在電腦前只需要敲出來就行了。所以平時 要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有了什麼想法,就在腦子里不停地想,吃飯、走路、上廁所時都要想。這樣就可以有效利用時間,而不用經常花大段時間坐在電腦面前干想。
問題五:文章不被認同?
有時候嘔心瀝血寫出來的文章,沒有什麼人看,即使有人看,也沒人給出反饋,這說明文章從標題到內容都沒能引起讀者共鳴。
雖然寫作是自己的事情,但寫作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現出來,不是嗎?所以如果文章沒有引起讀者共鳴,那就說明你在與人談話時,也很難提起對方的興趣。
因此寫作時,應該想像自己是在和人面對面說話。這就要求你的 文章不能是單向表達,而是雙向溝通。
為什麼你的文章總給人的感覺是無病呻吟?因為你只顧表達自己的感情,卻沒有考慮到讀者是否能夠理解你的感情。也就是說,你和讀者之間沒有溝通。
最後還有一點,讀者會挑選作者,作者也應該挑選讀者。作者寫文章需要引起讀者共鳴,但切不可為此而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想,為了迎合某些讀者而去寫作,就像你不能為了迎合一群瘋子就把自己弄得跟他們一樣瘋。
以上,共勉。
Ⅱ 撰寫論文時容易出現哪些方法問題
在撰寫論文時,容易出現的方法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不善於利用學術文獻:
不善於利用信息化的手段:
不了解相關的學術規范:
寫作習慣不符合標准:
因此,在撰寫論文時,應充分重視這些問題,善於利用學術文獻和信息化手段,了解並遵守相關的學術規范,同時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確保論文的質量和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