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寫意畫講究用筆和用墨,用筆包括什麼;用墨包括墨色的什麼的變化。
中國寫意畫講究用筆和用墨,用筆包括(落筆),(行筆)、(收筆),用墨包括墨色的(濃淡),(干濕)的變化的運用。
中國畫中的筆與墨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中的兩個方面。筆中有墨,墨中見筆,是傳統畫對筆墨的基本要求,各種用筆中都脫不開墨色的變化。變化而有韻味卻是不易之事,它是隨著實踐與涵養的提高而提高的。
有墨而無筆,則墨中無骨,而無骨之墨易爛易平,從而失去表現力與中國畫特殊之筆力感。因此前面所講到用筆問題實際上同時是離不開用墨課題的。寫意著色人物畫,盡管將主題轉入用墨與用色,實際也是進一步研究用筆的過程。
(1)中國畫用筆用墨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勾勒是中國畫用筆的主要形式,勾勒表現的難度也最大。單線勾勒明確而暴露,因此比其他用筆形式更需精心設計和具有較深厚的功力,才可能使畫面筆筆講究,有力度、經看,筆與筆之間要有呼應,節奏,構成疏密有致,濃淡與枯溫得當。
改變傳統線的用筆方式,追求新的形式趣味,追求總體上線的節奏感與造型的整體感。
筆簡而意繁。勾勒應盡量洗練,必要時勾勒可重新按需組合,精取大舍,甚至改變物象的原本形態。注意每一筆功力的體現,筆與筆之間的剛柔、曲直、濃淡的對比,互相之呼應與韻律,主體構成的用筆應盡量反復斟酌。
以勾勒、皴擦、滲染等手法為主,畫面可將扎實與虛松結合起來,並注意實而不板、松而意到的效果。
㈡ 中國畫用墨的方法可稱為什麼用筆方法有什麼
一、用墨有光彩、講層次,求變化。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
1、潑墨法:用筆毛飽蘸濃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膽落於紙上。
2、積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干後)層層添加。
3、破墨法:先畫一種墨,未乾時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濃破淡、淡破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
二、筆法,是運用毛筆的方法,包括執筆法、筆鋒的運用和各種用筆的技法。
1、執筆法
古人把執筆方法歸納為擫、押、鉤、格、抵五個字。
「擫」是用大指肚緊貼筆管的內側。
「押」是用食指第一節貼住筆骨外側和大指內外配合。
「鉤」是用中指第一、第二節彎曲如鉤地鉤住筆的外側。
「格」是無名指第一、二節之間的骨節緊貼筆管用力把中指向內的筆管擋住並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無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鉤。
(2)中國畫用筆用墨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筆墨是中國畫的特色,精華所在,沒有筆墨不能稱其為中國畫,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
用筆《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
用筆要覺著、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
山水畫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
中鋒運筆,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由於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筆線粗壯而毛辣,多用於山石的皴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