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象徵、對偶、排比、倒裝、比擬、誇張、借代、換喻。鑒賞修辭手法需要結合具體的詩詞作品進行分析,理解其在詩意表達和藝術效果上的作用。具體羅列如下:
10、換喻:
在表達過程中,用一個意義相近或相似的詞語或短語來替代原本的詞語,以增加表達的變化和豐富性。鑒賞時要注意換喻的巧妙性、語義的變化和表達的豐富性。
⑵ 古詩的修辭手法 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分別有哪些呢
一.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
三.表達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情與景的處理不單是詩歌的問題.其他的藝術,則小說、戲劇、電影、繪畫,也有這個問題.一般是情與景配合.拿電影來說,情與景配合的例子如:當災禍將發生時,電影中常使我們看到雷電和暴風雨,為觀眾作心理准備,預感未來的災禍.當電影中男女二人熱戀,或夫婦新婚,他們會在公園里散步,天氣晴朗,春暖花開,一片令人歡喜的景色.這樣的情景配合,在電影或其他藝術中與寫詩時相類似.這叫做「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
在中國與西洋的詩歌中,都可找到詩人成功地處理情與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國詩為例.·下面兩首詞都是情與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當時范仲淹被派經略延安,鎮守邊陲,防禦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征夫.他們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凄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戍的人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