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核對病人身份的方法有哪些

核對病人身份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5-04-29 10:36:32

❶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1、住院患者採用病歷號、姓名核對,門診患者採用門診號、姓名核對。核對時應讓患者陳述患者姓名,兒童、意識不清、語言交流障礙、鎮靜期間患者自己無法向醫務人員陳述,由患者陪同人員陳述患者姓名。 2、對就診患者施行唯一標識管理(如醫保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卡編號、身份證號碼、病歷號)。 3、住院患者必須建立床頭卡,註明患者的床號、姓名、性別、病歷號、護理級別等,確認患者的身份。為了科學准確識別患者信息,杜絕安全隱患的發生,對住院患者實行雙重身份識別,即實行腕帶標識和床頭牌識別管理。具體如下:
?
1、醫務人員在進行各種診療操作時,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的方法,如:姓名、性別、住院號等,不得單獨使用患者床位號或病房號核對患者。
?
2、實施有創(包括介入)診療活動前,實施者要親自告知病人或家屬,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以確保對正確的病人實施正確的操作。

3、ICU、新生兒科/室、手術病人、意識不清、無自主能力的患者、不同語種語言交流障礙的病人入院即使用「腕帶」,作為實施搶救、輸血、輸液等各項診療、護理活動時辨識病人的有效手段。腕帶內容包括病人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血型。新生兒腕帶內容包括床號、母親姓名、新生兒性別等。腕帶由病房護士雙人填寫並親視病人佩戴。
?
4、手術前一天,各病區分管護士根據醫囑查對手術患者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血型、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無誤後,進行術前准備。手術當天,手術室工作人員在病房接病人時核對病歷及腕帶的內容,並與患者或家屬核對,無誤後方能接走。進入手術室與巡迴護士再次核對,無誤後方能進入手術間。手術開始前,由麻醉師、手術醫師、巡迴護士再次核對,術後手術室仍應持手術病人接送卡及病歷與病區做好病情、葯品及物品的交接,無誤後填寫手術患者交接記錄本離開。
?
5、急診科、ICU、手術室、產房等與病區交接時,由醫務人員攜帶病歷及「患者轉出交接記錄本」護送病人至轉入科室。兩科室醫護人員交接病歷,同時在床邊交接病人的病情及護理情況,交接完畢,雙方分別在「患者轉出交接記錄本」及「患者轉入交接記錄本」簽字後方可離開。
?
6、職能部門(醫教科、護理部、門診部)履行督導職能,並有記錄。?

法律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醫療機構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必須徵得患者同意,並應當取得其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並簽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時,應當取得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並簽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又無家屬或者關系人在場,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況時,經治醫師應當提出醫療處置方案,在取得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被授權負責人員的批准後實施。

什麼叫護理雙向核對

護理工作的雙向核對法:對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即在與患者核對身份後讓患者陳述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

雙向核對法是一種對患者身份識別和核對的程序。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活動中,護理工作者應同時使用床頭卡、治療卡、腕帶等方法確認患者身份;對於能有效溝通的患者,應該實行雙向核對法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等信息,待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

(2)核對病人身份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准確識別患者身份。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活動中,應同時使用床頭卡、治療卡、腕帶等方法確認患者身份;對能有效溝通的患者,要求患者自行說出姓名,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

1、完善並落實護理各關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室、監護室、產房之間流程)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對住院患者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識別標識,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前認真核對患者腕帶信息,准確確認患者的身份。

2、腕帶識別信息填好後必須經兩名護理人員核對後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

3、腕帶的信息字跡清晰規范,准確無誤。項目包括:病區、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

4、患者使用腕帶舒適,松緊度適宜,皮膚完整無破損,且加強對患者腕帶使用情況的檢查。

5、護士在抽血、給葯或輸血時,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二種患者識別的方法,不得僅以床號作為識別的依據。

6、在手術患者轉運交接中有識別患者身份的具體措施如:手術患者進手術室前,由病房護士與接病人的手術室工作人員核對患者身份信息,手術室護士核對無誤後方可接入手術間。

7、在采血、給葯或輸血等操作前,必須嚴格執行患者身份識別查對制度,應至少使用兩種身份識別方法(床頭卡、手腕帶、雙人核對)。

8、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診療活動前,實施者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陳述患者姓名,作為最後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❸ 住院病人是三無人員怎麼身份核對

其核對流程如下:
1、急診護士接診身份不明患者後首先確立無名氏序號。
2、急診護士在三無病人登記本上詳細記錄病人性別、來源地、入院方式、清點隨身攜帶物品(必須有兩人在場同時)並簽名。
3、由急診護士給患者戴上綠色腕帶並註明:姓名(無名氏+序號、來源地)。
4、如需急診檢查、手術、住院,各類申請單均填無名氏+序號、來源地、性別等,並在必要時報告醫院行政總值班/醫務處。
5、根據患者隨身攜帶的相關物品、證件及時聯系患者家屬。

❹ 核對患者身份幾種方式,分別是

在醫院工作時,確保准確無誤地核對患者身份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其中一種方式是直接詢問患者的名字,通過與患者交談,確認其全名,並仔細核對登記記錄中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名字需要匹配,姓和名的拼寫和發音也必須完全一致。

另一種核對方法是利用患者的身份證件。在獲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查看身份證上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信息,與患者提供的信息進行比對。此外,還可以通過電子健康記錄系統,調取患者的個人信息,與患者提供的信息進行核實。

除了姓名和身份證件,還可以採用其他方式確認患者身份。例如,使用患者的手環或腕帶,上面通常印有患者的唯一標識碼,與醫院信息系統中的信息進行核對。醫生和護士還可以詢問患者的生日、家庭住址、父母的名字等個人信息,進一步確認患者身份。

在核對患者身份的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細心,確保信息的准確性和一致性。這不僅有助於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還能有效避免醫療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此外,對於一些特殊的患者群體,如兒童或認知障礙患者,需要採取更為謹慎和細致的方法來確認身份。例如,可以與患者的監護人進行溝通,獲取更多關於患者身份的信息,並與醫院信息系統中的記錄進行比對。

總之,在醫院工作中,確保准確無誤地核對患者身份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通過採用多種方式,包括詢問患者的名字、查看身份證件、使用手環或腕帶、詢問個人信息等,可以確保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確性,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降低醫療風險。

閱讀全文

與核對病人身份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各種教學方法案例 瀏覽:687
只有火鍋底料怎麼做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260
四種方法治療膝關節 瀏覽:567
融資租賃計算方法 瀏覽:833
齒輪傳動的剛度分析和修形方法pdf 瀏覽:608
妮維雅防曬霜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998
練身體的方法有什麼 瀏覽:177
肛門外漏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33
pcb板檢測方法 瀏覽:507
蘋果手機儲存的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7
鹵麻油雞的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494
拿本科學歷最佳方法 瀏覽:618
冬棗芽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925
對員工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877
物理中的科學方法和技巧 瀏覽:617
走廊吊頂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724
南通污水廠污泥處理方法步驟 瀏覽:299
75乘41計算方法 瀏覽:400
計算物理數據方法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方法 瀏覽:637
快速止清鼻涕土方法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