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豆什麼時候種,怎麼種
一、土豆種植時間:東北和甘肅、青海等一些西北地區種植土豆,播種時間在春季的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是最佳時間。江蘇、浙江等中南一些的省份1~2月份可以種植。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等地可以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播種。

拓展資料
1.「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葯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土豆,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2.馬鈴薯蛋白質營養價值高。馬鈴薯塊莖含有2%左右的蛋白質,薯干中蛋白質含量為8%~9%。據研究,馬鈴薯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
3.馬鈴薯的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高度評價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是與其塊莖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開的。
4.馬鈴薯可作為蔬菜製作佳餚,亦可作為主糧。每人天吃0.25公斤的新鮮馬鈴薯,就能產生100多千卡的熱量,而且食用後有很好的飽腹感,所以馬鈴薯十分耐餓,加上馬鈴薯沒有異常味道,所以完全可作為主食。
2. 土豆的種植方法和時間是什麼
1、種植時間
土豆的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3月底,需要等種植的泥土化凍,並且地溫在18℃左右,就可以進行種植了;可以進行提前種植,在3月初的時候,對土壤進行翻耕處理,讓土豆處於氣溫較低的環境中,避免在高溫中生長。
2、翻新土壤

選擇健康的土豆母株,把它用清水洗干凈後,用工具將其切成小塊,小塊的大小為3*3厘米左右;把切好的莖塊放在生根水中浸泡5小時,然後用干凈的毛巾包裹起來,放在陰涼處進行催芽處理,等10天後,莖塊就會長出嫩芽。
4、種植方法
把處理好的莖塊,埋入土壤中,發芽的一端放在泥土上面,不要被覆蓋;然後用水把土壤輕微的打濕;如果是大面積種植土豆的話,每個穴位之間距離為15厘米,並在種植後用透氣的地膜將其覆蓋住,種植3個月後就可採集收獲。
(2)地豆種植時間和方法擴展閱讀:
盆栽土豆的管理
溫度:土豆最適溫度 16-25℃,溫度稍高些或低些也可種,但品質或生長速度會受影響。
光照:土豆喜光,朝向陽台、露台、樓頂均可種。
濕度:不耐干,也不耐濕,保持土壤不幹旱即可。
土壤:土質疏鬆土壤最好,比如沙質土壤,大約一月時間翻疏鬆一下種植土,並把下邊的土翻上來,覆蓋在土豆的根部。
病蟲害防治:可能會出現晚疫病、青枯病、塊莖蛾、地老虎和瓢蟲等等病蟲害,一般出現幾率小。
3. 秋季土豆種植最佳時間
我國土豆一般都在10月到12月種植,來年1月到3月可以收獲。當然如果氣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理論上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種植土豆的,具體種植時間還得根據當地氣候而定。
1、東北和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一般在春季種植4月中下旬-5月初(即二十四節氣中穀雨後,立夏前)、秋季收獲,通常一年只能種植一季馬鈴薯,稱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區。
2、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湖南、河北等。山東、河北、等中原一帶的2、3月份(二十四節氣中雨水後,驚蟄前)種植春土豆,6~7月是收獲季;8月份(二十四節氣中立秋後,處暑前)種植秋土豆,10~11月初的時候收獲。
3、江蘇、浙江等中南一些的省份1~2月份(二十四節氣中大寒後,立春前,春季開始)可以種植春季土豆,5~6月份收獲;9月份(二十四節氣中白露後,秋分前)的時候種植秋季,12月份的時候收獲。這些地區被稱為中原以及中南二季作區。
4、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等地可以在秋季水稻收獲後利用期間空隙種植一季土豆。一般10月中下旬~11月份(二十四節氣中霜降後,立冬前)播種,下一年2~3月份收獲。因生長期多處於冬季,因此這些地區通常稱為南方冬季作區。
此外,土豆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於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於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於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

(3)地豆種植時間和方法擴展閱讀:
土豆的營養價值
馬鈴薯蛋白質營養價值高。馬鈴薯塊莖含有2%左右的蛋白質,薯干中蛋白質含量為8%~9%。據研究,馬鈴薯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
而且馬鈴薯的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高度評價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是與其塊莖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開的。
馬鈴薯塊莖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食用馬鈴薯有益於健康與維生素的作用是分不開的。特別是維生素C可防止壞血病,刺激造血機能等,在日常吃的大米、白面中是沒有的,而馬鈴薯可提供大量的維生素c。
塊莖中還含有維生素A(胡蘿卜素)、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E(生育酚)、維生素B3(泛酸)、維生素B6(吡哆醇)、維生素M(葉酸)和生物素H等,對人體健康都是有益的。此外,塊莖中的無機鹽如鈣、磷、鐵、鉀、鈉、鋅,錳等,也是對人的健康和幼兒發育成長不可缺少的元素。
4. 地豆王的種植方法是什麼
春季露地栽培,是豆角主要栽培方式,全國各地大多以這一茬為主,這種方式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採收供應時間長,產量也是最大的。
華北地區一般是在終霜期至4月中旬露地播種,出苗後終霜期已過,幼苗可以安全生長,一般6月中旬即可採收嫩莢,一般採收至8月中下旬。
豆角春季露地栽培,多選用冬閑地或者越冬葉菜收獲後的稻茬地,而且在前茬作物收獲後,及時清理田間,耕翻土地,使得土層疏鬆。

播種方法:
春季露地種植,如果是直接播種,可以在終霜期前5-7天,地表10厘米土層溫度溫度在10度以上進行,一定要保證幼苗出土後無霜凍危害。
在育苗移栽時,可以先開溝栽苗,後澆水覆土封溝,栽培密度因品種而異。
早春氣溫低,在豆角播種後,往往出苗慢且不整齊,常常會出現缺苗斷壟現象,育苗移栽時常常也有死苗現象發生,所以要及時查苗補苗。
5. 馬鈴薯種植時間和方法
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
如果一塊地上連續種植,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分失調,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鬆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鬆的砂壤土。前作收獲後,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後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5)地豆種植時間和方法擴展閱讀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
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
6. 土豆的種植時間和方法是什麼
首先感謝悟空的邀請
在我們河北種植土豆的時間是四月份,當然,隨著地域不同,種植的時間也不同。
種植方法
土豆播種時選擇冷尾暖頭天氣,只要地化通,能犁地,增加播種時的地溫,促苗早發。
二,播種時土壤墒情要好。土豆喜歡肥厚疏鬆的土壤,有利於薯塊膨大,要盡機械能力深耕25厘米左右,耙平、蓋實。施肥以底肥為主,耕前撒施優質糞肥每畝3至5方,化肥播種時再施。

7. 土豆的種植時間
土豆的種植時間如下:
由於我國國土資源遼闊,南北溫度差異大,因此不同地區,土豆的種植時間有差異具體有以下幾段時間:
我國土豆一般都在10月到12月種植,來年1月到3月可以收獲。當然如果氣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理論上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種植土豆的,具體種植時間還得根據當地氣候而定。
一、東北和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一般在春季種植4月中下旬-5月初(即二十四節氣中穀雨後,立夏前)、秋季收獲,通常一年只能種植一季馬鈴薯,稱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區。
二、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湖南、河北等。山東、河北、等中原一帶的2、3月份(二十四節氣中雨水後,驚蟄前)種植春土豆,6~7月是收獲季;8月份(二十四節氣中立秋後,處暑前)種植秋土豆,10~11月初的時候收獲。
三、江蘇、浙江等中南一些的省份1~2月份(二十四節氣中大寒後,立春前,春季開始)可以種植春季土豆,5~6月份收獲;9月份(二十四節氣中白露後,秋分前)的時候種植秋季,12月份的時候收獲。這些地區被稱為中原以及中南二季作區。
四、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等地可以在秋季水稻收獲後利用期間空隙種植一季土豆。一般10月中下旬~11月份(二十四節氣中霜降後,立冬前)播種,下一年2~3月份收獲。因生長期多處於冬季,因此這些地區通常稱為南方冬季作區。
此外,土豆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於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於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於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

(7)地豆種植時間和方法擴展閱讀
土豆種植注意事項
1、土豆種植要適時早播
適時早播是獲得高產的關鍵,平原地區宜播期在驚蟄前後,陽歷2月20日至3月5日之間,能提前不落後,只要地化通,能犁地即可。播種時選擇冷尾暖頭天氣,增加播種時的地溫,促苗早發。
2、土豆種植深耕細整足墒足肥
播種時土壤墒情要好。馬鈴薯喜歡肥厚疏鬆的土壤,有利於薯塊膨大,要盡機械能力深耕25厘米左右,耙平、蓋實。由於其生長期較短,需肥時期集中,所以施肥以底肥為主,耕前撒施優質糞肥每畝3~5方,化肥播種時溝施。
3、土豆種植催芽切塊
播種前1天切塊或隨切隨播,不通早切以防爛種。切塊前准備兩把刀並浸在75%酒精中消毒,把已經通過休眠期並萌芽的種薯切成25~30克的種塊,每塊必須含有一個健康的芽眼。切塊過程中每切1個整薯要換刀。切後及時播種,不能堆放切好的種塊,以防爛種。
4、土豆種植播種深度最重要
播種時開溝深度15厘米左右,每畝溝施二銨15公斤、尿素22公斤、純硫酸鉀55公斤的混合化肥,或按每生產1000公斤薯塊需純氮、磷、鉀為5公斤∶2公斤∶11公斤的比例配比使用。溝內施入防治地下害蟲農葯。化肥、農葯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將種塊點入溝內,不要讓種塊與化肥接觸,防止化肥燒傷種塊。
及時覆土,起壟,最終成型後種塊距壟面不低於12厘米為好。單行種植,行距65~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大壟雙行種植,大壟距70厘米,小行距25~30厘米,株距25厘米。
單行種植,壟上寬20~25厘米、高15~20厘米;大壟雙行種植,壟上寬40~45厘米、高12~15厘米。畝密度4500~5000株。壟面要整平,以利於覆蓋地膜。
參考資料:網路—馬鈴薯
8. 冬季土豆種植時間和方法分別是
冬季種植土豆一般都是選10到12月之間,具體要根據所在地區定,確保溫度穩定在0度以上才可種植。
種植時選土壤肥沃,松軟,方便排水且上茬沒有種土豆的地塊,避免病蟲害。還要施加足夠的農家肥。種植前最好先催芽,等出芽之後再入土。冬季入土要稍微深一些,大概10厘米深。種下覆蓋薄膜,等出苗後再去膜增加光照。
豆在種植之前最好催芽處理,將其切成3厘米的塊狀,然後放在陰涼處,覆蓋上濕潤的沙子,大概10天就可出芽,就可種植了。

(8)地豆種植時間和方法擴展閱讀:
新收獲的馬鈴薯塊莖,在適宜的條件下也不能發芽,必須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發芽的這種現象叫做「休眠」,這段時間的長短叫做「休眠期」。
休眠期的長短與品種和貯藏條件有密切的關系。有的品種休眠期長達4、5個月,也有的品種休眠期只有1個月,甚至新收獲不久的塊莖就能發芽,這是由品種的遺傳特徵所決定的。貯藏期溫度的高低也影響塊莖的休眠期,高溫可以顯著縮短塊莖的休眠期。
另外,休眠期的長短還與塊莖的成熟有關,因為塊莖的休眠在塊莖形成後就開始,所以幼嫩塊莖比老熟的塊莖休眠期長,脫毒的休眠期就更長了。
9. 冬季土豆種植時間和方法
其實播種土豆也是根據產區氣候條件不同,播種時間也有所區別。並不是所有土豆都適合在冬天播種,也有春播土豆。土豆作為我國的主糧之一,有中熟、中早熟和晚熟之分。如果是北方地區,由於冬天天氣異常寒冷,春天大部分地區又會出現乾旱的情況,就應該播種中熟或中早熟品種,播種時間也應該邁過乾旱季節在4~5月份播種為宜。如果是長江中下游一帶暖和地區,冬天氣候暖和,氣溫在0℃以上,而且雨水充沛,就適合中熟或晚熟品種實行冬播。冬天播種的時間在11~12月份之間,也可以延長至春季2~3月。
如何管理才能獲得高產呢?
我們還得從種植技術說起,現在,我就把我所知道的土豆栽培技術分享如下,希望可以幫到各位種植戶們。
一、選地整地
土豆在我國來說,播種面積大,一般播種土豆的地塊都是熟地,而且十分肥沃,在播種土豆前必須要深耕一遍。深耕土地的好處很多,它不但能使土層疏鬆透氣,還可以起到保水防澇的作用。同時也為土豆的根系生長和塊莖膨大創造了良好條件。是提高土豆結果率的重要保證。土豆跟其它作物一樣,忌連作。一般一塊地如果連作土豆7~8年以上,容易發生土傳病,特別是土豆瘡痂病表現尤其明顯。
二、如何選擇品種?
在土豆主產區,一般土豆只生產一季,要想土豆在栽培中獲得高產,不但要選擇好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外,還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我們需要栽培的種子,一是要產量高、二是要符合市場需求。
三、如何進行播種?
1、選種和畝用種量:一般播種土豆時,都是以土豆的塊莖作為種子。如果種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塊莖比較大的土豆種我們可以給它切成兩瓣到四瓣,然後把切後的種子粘上草木灰後再進行播種。在選種的過程中,需要選大小一致、表皮光滑、無病害和蟲害、無損傷的種子,才能保證它的出苗整齊,選種時尤其要注意種子的芽眼是否完整。土豆的用種量比較大,拿我們南方地區來說,經常與玉米套種。它的行距70~80厘米,株距20~30厘米,畝播種3000穴左右,畝用種100公斤左右。要是全面積播種土豆,畝播種5000穴左右,畝用種量300斤左右。
2、種子的處理:為了播種後能有一個好的出苗率,土豆在播種前要需要經過一次種子處理。在我們南方,如果是春季播種的話,就要通過曬種、浸種、催芽等措施來打破種子的休眠,使它在適宜的溫度里盡快出苗。農諺中就曾有「種薯不曬不睜眼」的說法。
四、如何施肥?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栽培方式有所不同,由於北
10. 南方馬鈴薯種植時間和方法
南方馬鈴薯種植最適宜的時間是1~2月份和9~10月份,此時的生長環境都很適宜。在種植馬鈴薯時,需要在播種的前一天,才能將種薯切成25~30克的小塊,浸泡在熱水中一段時間後,再均勻埋在含有砂土、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岩的混合土壤中,確保深度為25厘米,種塊之間的距離為3~5厘米。

南方馬鈴薯種植的時間和方法
南方馬鈴薯種植時間分為兩個季度,第一次種植是在1~2月份,在5月份的時候就能夠收獲,第二次種植是在9~10月份,12月份的時候就能夠收獲。由於溫度、光照、濕度、土壤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馬鈴薯成熟的時間也會不同。
在種植馬鈴薯時,溫度要控制在10~12攝氏度之間,選擇含有砂土、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岩的混合土壤,在底部添加適量腐熟發酵的有機肥,或者稀釋的農家肥,確保土壤肥沃、疏鬆、透氣、厚實。
種植馬鈴薯時需要遵循隨切隨種的原則,在播種的前一天時,才將處於休眠期、長有幼芽、外形完整、沒有病蟲害的種薯,均勻切成25~30克的小塊,確保每塊上都有芽眼,將種塊浸泡在熱水中30~40分鍾後再播種。
播種時將種塊均勻埋在土壤中,確保深度為25厘米,種塊之間的距離為3~5厘米,填土完成後,及時澆一次水,保證水能夠滲透到土壤底部,保持土壤濕潤,在土壤表面蓋上一層塑料膜,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