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施工方編制的施工監測方案時應包括哪些內容
施工方編制的施工監測方案時應包括鋼結構應力監測、大型施工項目應力變化監測、結構健康監測、基坑監測等。
施工監測是一項集測試、計算、分析、決度策於一體的智能行為,必須有完善的組織保證。同時,施工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由參建各方,監測單位知、施工、監理、設計、業主共同完成。
施工方案是根據一個施工項目制定的實施方案,其中包括組織機構方案、人員組成方案、技術方案、安全方案、材料供應耐拆方案,此外,根據項目大小還有現場保衛方案、後勤保障方案等等。施工方案是根據項目確定的,有些項目簡單、工期短就不需昌尺棗要制訂復雜的方案。
主要措施
餐季施工由於本施工地區冬季為高嚴寒地區,搞好冬期施工,對加快工程進展,保證工程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冬期施工所採取的措施一是要保證工程質量,二是要經濟簡便。
根據施工實際情況,冬期室外凍土開挖施工前需融化,採用燃燒、刨花、鋸沬、廢木及煤炭烘烤,並派專人監護,同時採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基坑採用機械挖方,挖方土料集中置於指定堆土場地,對於挖出的未受凍土,在棄土場地做好保溫工作,採用覆蓋塑料布及麻袋困掘的方法防凍,以備回填時用。
② 建築工程基坑變形的監測方法有哪些
建築工程基坑變形的監測方法:
(1)水平位移的監測方法:方向線法:用經緯儀監測直線上每個點的變形量,適用於同一方向上的觀測點均在同一直線上。例如矩形邊坡上口的水平位移監測。經緯儀小角度法:根據監測點到基準點的距離及夾角求出點位的位移量。適用於點位在同一方向上,且不在同一直線上(夾角宜在±6°以內)尤其適用於不同深度水平位移的監測,是普遍採用的方法之一。
(2)豎向沉降變形的觀測:當監測精度要求較高時,採用附和或閉合水準測量的方法;當精度要求較低時,可在一個站點對多個監測點進行監測。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③ 基坑工程施工現場監測的內容分為哪三大部分
4.1基坑監檔塵測內容
採用信息法施工,為確保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安全,必須對基坑進行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分析,採取相應的搶救措施,使基坑不發生意外破壞和變形。安全等級為三級,按規程規定,基坑變形允許值為0.8%,基坑邊坡變形預警值均定為35mm,控制值定為44mm;其它梁攔坡為二級,基坑變形允許值為0.4%,基坑邊坡變形預警值均定為25mm,控制值定為35mm。變形監測內容如下:
(1)頂水平位移
⑵ 路基沉降
4.2觀測點的布置
4.2.1在基坑邊緣外沿基坑邊線延長方向基坑深度的一倍距離(10.00m)外設置測量基準點,作好標記為邊坡頂部水平位移觀測基準點;
4.2.2邊坡坡頂水平位移、垂直沉降觀測點在坡頂散水面上布設,測點間距可以適當調整(詳見變形觀測點布置圖),並將行渣禪測點盡量安排在陽角上。測點做好明顯標記,予以保護。
4.3觀測精度要求
水平誤差控制<1.0mm
垂直誤差控制<1.0mm
4.4觀測時間方法
4.4.1採用方向法進行觀測,從基坑開挖開始觀測。位移觀測點在第一步護坡做完後布置,並做好基準點的維護(2皮磚牆)。土方開挖期間,要每天觀測一次,其它可每周觀測2~3次,並做好記錄。
4.4.2設專人專用水準儀及經緯儀進行觀測,記錄要准確工整嚴禁塗改,每次觀測結果詳細記入匯總表。
4.4.3如地面變形產生裂縫時,應增設觀測點,隨時觀測裂縫的變化。
4.4.4基坑開挖完成15天後,如邊坡穩定不再繼續變形,經過業主、監理、設計三方同意可放大觀測周期,回填結束,觀測停止。
4.5場地查勘與觀測成果分析
4.5.1每次觀測結果應詳細記入匯總表。正常情況下,分階段每周進行觀測成果匯總,定期報告變形情況;
4.5.2對觀測結果集中進行討論,分析變形是否過大或是否趨於穩定,及時發現問題並確定是否需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
4.6基坑巡視
在對基坑進行變形監測的同時,基坑巡視是基坑安全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通過巡視,可以及時、直觀地觀察到地表裂縫、塌陷等表象,對基坑的局部穩定性的判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基坑開挖及維護期間,應安排專職安全員對基坑周邊進行巡視,並對巡視結果進行記錄,一旦發現地表有裂縫或漏水等異常應作好記錄,嚴密觀察其變化情況,同時及時向項目部匯報。項目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作出反應,分析其原因,並根據對基坑安全的影響程度制定有效控制措施,以防止形勢惡化,危及基坑的安全。
4.7注意事項
4.6.1每次觀測應用相同的觀測方法和觀測線路。
4.6.2觀測期間使用同一種儀器,同一個人操作,不能更換。
4.6.3加強對基坑各側沉降、變形觀測,特別對有地下管線的各邊坡要進行重點觀測。
④ 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檢測系統架構:
基坑監測與預警系統主要由一體化監測站設備、現地通訊設備、用戶自建的配合基於物聯網技術、雲計算的監測與預警雲服務平台、用戶終端信息設備及應用軟體等部分組成。
監測方案實施:
1、水平位移監測,採用GNSS在線監測儀或激光測距儀完成地表變形監測數據的采發。
2、豎向位移監測,採用激光測距儀、水準儀完成地表豎向位移變形監測數據的采發。
3、深部位移監測,採用深部位移監測儀完成深部位移變形監測數據的采發,包括變形初期的小位移以及中後期的大位移變形。
4、裂縫監測,採用一體式拉線地表位移監測儀、激光測距儀完成裂縫變形監測數據的采發。
5、支護結構內力監測,採用測力計、應變計、應力計完成支護結構內力監測數據的采發。
6、土壓力監測,採用土壓力計完成岩土內部壓力變化監測數據的采發。
7、水壓監測孔隙。
8、地下水位監測,採用地下水位計完成地下水位變化監測數據的采發。
9、錨桿及土釘內力監測,採用測力計、應變計、應力計完成錨桿及土釘內力監測數據的采發。
10、降雨量監測,採用翻斗式降雨量監測儀或紅外雨量計完成該地區降雨量變化監測數據的采發。
⑤ 施工進度計劃實施監測的方法有哪些
1)跟蹤計劃的實施並進行監督,當發現進度計劃執行受到干擾時,應採取調整措施。
2)在進度計劃圖上進行實際進度記錄,並跟蹤記載每個施工過程的開始日期、完成日期、每日完成數量、施工現場發生的情況、干擾因素的排除情況。
3)執行施工合同中對進度、開工及延期開工工、暫停施工、工期延誤、工程竣工的承諾。
4)跟蹤工程部位的形象進度對工程量、總產值、耗用的人工、材料和機械台班等數量進行統計與分析,編制統計報表。
5)控制進度的措施應具體落實到執行人、目標、任務、檢查方法和考核辦法。
6)按規定程序和要求,處理進度索賠。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⑥ 施工現場目測法的手段可歸納為哪幾個字
施工現場質量檢查的方法
施工現場質量檢查的方法有哪些?
現場進行質量檢查的方法:目測法、實測法、試驗法
1)目測法:看、摸、敲、照
①看就是對質量標准進行外觀目測。
②摸就是手感檢查主要用於裝飾工程的某些項目工程。
③敲運用工具進行感檢查,地面、牆面、地面是否空鼓,玻璃壓條不實的顫動等。
④照:對於光線較暗的地方用反光或燈光照射檢查。
2)實測法就是通過實測數據與施工規范及質量標准所規定的偏差對照來判斷質量是否合格,檢查手段有:靠、吊、量、套。
靠:用直尺、塞尺檢查牆面、地面、屋面的平整度。
吊:檢查垂直度。
量:用測量工具和我儀表或紅外線來檢查斷面尺寸,軸線,標高,角度等的偏差。
套:是方尺套方,輔以塞尺檢查。
3)試驗法:如樁或地基的靜載試驗,鋼筋對焊接頭的拉力試驗。
施工質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階段,監理工程師對工程項目的進行質量監控主要是通過審核施工單位所提供的有關文件、報告或報表;現場落實有關文件,並檢查確認其執行情況;現場檢查和驗收施工質量;質量信息的及時反饋等方法實現的。
〈1〉 審核施工單位有關技術文件、報告或報表。這是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監督、檢查與控
制的重要途徑。審查的具體文件包括:
1) 審批施工單位提交的有關材料、半成品和公平機、構配件質量證明文件(出廠合格證、
質量檢驗或試驗報告等);
2) 審核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現場試驗報告,以及永久設備的技術性能和質量檢驗報
告;
3) 審核施工單位提交的反映工序施工質量的動態統計資料或管理圖表;
4) 審核施工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包括對分包單位質量控制體系和質量控制措施的審
查;
5) 審核施工單位提交的有關工序產品質量的證明文件,包括檢驗記錄及試驗報告,工序交
接檢查(自檢)、隱蔽工程檢查、分部分項工程質量檢驗報告等文件、資料; 6) 審批有關設計變更、修改設計圖紙等;
7) 審批有關工程質量缺陷或質量事故的處理報告; 8) 審核和簽署現場有關質量技術簽證、文件等。
(2)現場落實有關文件,並檢查確認其執行情況。工程項目在施工階段中會形成許多文件需要得到落實,如多方形成的有關施工處理方案、會議決定,來自質量監督機構的質量監督文件或要求等。施工單位上報的許多文件經監理單位檢查確認後,如得不到有效落實,會使工程質量失去控制。因此,監理工程師應認真檢查並確認這些文件的執行情況。
(3)現場檢查和驗收施工質量。監理人員深入現場進行檢查和驗收測量放樣、材料質量和工序質量等施工質量的方法,通常分為感覺性檢查、量測檢查和試驗檢查三類。
1)感覺性檢查;就是憑借感官(即視覺、觸覺和聽覺)來檢查和判斷施工的質量。主要採用看、摸、敲、照等手法進行檢查;
「看」就是根據質量標準的要求,用觀察和目測的方法進行外觀檢查,如地基面清理是否符合要求,工人的施工操作是否正常等。
「摸」就是通過用手觸摸進行檢查、鑒定是否符合質量要求,如油漆的光滑度,地面是否起砂,漿活是否牢固、不掉粉等。
「敲」就是使用工具進行敲擊,通過聲感進行檢查,如地磚鋪起砌、木地板的拼鑲、大理石下鑲貼等。
「照」就是通過燈光照射或反光鏡反射,仔細檢查難以看清或光線較暗的部位,如孔洞內情況的檢查。
2)量測檢查:就是利用測量儀器、量測工具或計量儀表進行檢查,根據實際量測的結果與規定的質量標准相比較,判斷質量是否符合要求。量測檢查的方法可歸納為:靠、吊、量、套。
「靠」就是用直尺、塞尺檢查牆面、地面、屋面的平整度等。 「吊」就是用托線板以線垂吊線檢查垂直度。
「量「就是用測量儀器、測量工具、計量儀表等檢查斷面尺寸、軸線、標高、溫度、適度等數值並確定其偏差。
「套」就是以方尺套尺,輔以塞尺檢查諸如預制構件的方正、踢腳線的垂直角、門窗口及構件的對角線等。
3)試驗檢查。就是現場取樣或製作試件,由專門的試驗室進行試驗,或直接通過現場試驗,取得數據,據此判斷質量是否符合要求。試驗檢查可分為:
(1)理化試驗通常包含物理性質試驗、化學成分試驗和力學試驗三種。物理性質試驗如測定密度、比重、含水量、安定性、抗滲性、抗凍性、耐磨性等;化學成分試驗如鋼筋中的含硫量,混凝土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含量,水中的PH值等的測定;力學性能試驗如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承載力、硬度等的測定。
(2)無損檢測就是利用專門的儀器儀表探測結構物、材料、設備的內部組織結構或損傷的情況。這類檢測儀器如X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等。
(3)破壞性試驗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無法通過前面的方法檢查其工程質量,或已使用其它方法無法判斷其結論,可以採用破壞性檢驗。如混凝土取芯,樁基取新芯。
(4)綜合性檢驗是在非常特殊的工程中,往往還要通過專門設計的一些檢測方法和綜合性的檢測工具對工程的某個局部或整體進行全面的測試,以檢測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如大型橋梁的綜合檢驗,對劇院的聲學特性進行檢測。
⑦ 施工監測的內容有哪些
深層土體水平位移監測:在土埋滑釘牆范圍內沿土體深度設置水平位移監測點,對基坑開挖過程中土體深度各點的水平位移進和慶行觀測。
圍護樁水平位移圍護樁的水平位移通過預埋於圍護樁中的測斜孔進行。
支撐體系內喚液握力監測:在主要受力支撐主筋上埋設鋼筋應力計,觀測基坑開挖過程中支撐的內力變化。
地下水位監測:地下水位監測的測孔用有濾水孔的塑料護墊,在基坑內外共布置水位監測孔19口。
基坑臨近建築物、立柱及市政設施沉降觀測點。
⑧ 施工方編制的施工監測方案應包括哪些
施工方編制的施工監測方案應包括缺銷內容如下:
一、概況
根據招標文件,業主已委託專業監測單位承伏敬游擔本工程伏敬游施工期間的監測工作,包括對鄰近產業、道路及市政管線等的監測,故本公司在本章中僅對監測方案的編制原則、監測內容監測點布設等內容作簡單介紹。
2、周邊環境監測
(1)基坑周圍地下管線的水平位移及沉降。
(2)鄰近地面建築物、構築物的沉降、傾斜、裂縫。
(3)周邊道路路面沉降。
四、監測點布設
為保證所有監測工作的統一進行,提高監測數據的精度,使監測工作有效的指導整個工程的施工,監測工作採用整體布設、分級布網的原則。即首先布設統一的監測控制網,並在此基礎上布設監測點(孔)。
各監測項目稿頃的測點布設位置及數量應根據圍護結構設計圖紙、基坑開挖順序、被保護的監測對象位置和特徵確定,並滿足規范要求。
⑨ 施工監測的內容有哪些
施工監測內容有以下幾點:
1、鋼判余結構應力監測。
2、大型施工項目應裂沖亮力變化監測。
3、結構健康監測。
4、基坑監測。
5、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溫度監測。
6、軌道、碼頭監測。
7、隧道圍岩位移監測等。
施工監測是一項集測試、計算、分析、決策於一體的智能行為,必須有完善的組織保證。同時,施工工肆寬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由參建各方(監測單位、施工、監理、設計、業主)共同完成。
施工監測的目的:
1、通過監控量測了解各施工階段地層與支護結構的動態變化,掌握施工過程中工程自身結構所處的安全狀態。
2、通過了解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並根據對監測數據的處理、分析結果,採取工程措施來控制地表沉降,確保地面交通順暢和地面建(構)築物與地下管線的正常使用。
3、用現場實測的結果彌補理論分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並把監測結果反饋設計、指導施工。
4、通過監控量測對工程施工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的監控。
5、通過監控量測進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
6、積累資料和經驗,通過監控量測了解工程對周邊環境影響及自身變形(或受力)的基本規律,為今後類似工程提供借鑒依據和指導。
⑩ 基坑監測的方法介紹
一說到基坑變形監測,相關建築人士還是比較陌生的,是基坑變形監測基本概況?我國對基坑監測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基坑變形監測本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中達咨詢通過本網站建築知識專欄的知識整理,基坑變形監測基本概況如下:
基坑現場監測提供動態信息反饋來指導施工全過程,並可通過監測數據來了解基坑的設計強度,為今後降低工程成本指標提供設計依據。
基坑監測的方法:
有多種監測技術和信號傳輸處理方式。根據青冶工程(QYETC)技術人員的經驗,團彎弊一般有監控專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可視化監測軟體等幾類配套工具,反應時間可控制在1s范圍內,采樣頻率可達100Hz,完全能夠做到實時監測,為工程建設提供信息化支持。
中達咨詢小編通過內容的整理,常用的監測方式包括: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地下水位監測等相關內容,主要的內容如下:
1、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1)、維護牆深層水平位移的監測宜採用在牆體或土體中預埋測斜管、通過測斜儀觀測各深度處水平位移的方法。
(2)、測斜儀的系統精度不宜低於0.25mm/m,解析度不宜低於0.02mm/500mm。
(3)、測斜管應在基坑開挖1周前埋設,埋設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a、埋設前應檢查測斜管質量,測斜管連接時應保證上、下管段的導槽相互對准、順暢,各段接頭及管底保證密封;
b、測斜管埋設時應保持豎直,防止發生上浮、斷裂、扭轉;測斜管一對導槽的方向應與所需測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c、當採用鑽孔法埋設時,測斜管與鑽孔之間的空隙應填充密室。
(4)、測斜儀探頭置入測斜管低後,應待探頭接近管內溫度時再量測,每個測斜方向均應進行正、反兩次量測。
(5)、當以上部管口作為深層水平位移的起算點時,每次監測均應測定管口坐標的變化並修正。
2、地下水位監測
(1)、地下水位監測宜通過孔內設置水位管,採用水位計進行量測。
(2)、地下水位量測精度不宜鬧配低於10mm。
(3)、潛水水位管應在基坑施工前埋設,濾管長度應滿足量測要求;承壓水位監測時被測含水層與其他含水層之間應採取有效的隔水措施。
(4)、水位管宜在基坑開塌族始降水前至少1周埋設,並逐日連續觀測水位取得穩定初始值。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