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常見的轉調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轉調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7 13:11:57

1. 半音階口琴涉及轉調

D調就是以2做為1,大部分沒什麼區別,但是在吹3 的時候要升高半個音,就是按住那個鈕。
原本的C調 1,2,3,4,5,6,7
變成D調後2,3,4#,5,6,7,(1)
就是以2做1
bE也是一樣的,叫降E調。以3做1,比較復雜要降 6,7,3 三個音,半音階口琴不能降只能升,所以b6,b7,b3就變成5#,6#,2# 比較復雜。

其實簡譜已經給你標出來了,你吹的候按C調吹,就是平常的吹法,遇到數字旁有#的就按住鈕吹,有b的就按下鈕吹低一度音,就是有2b的你就吹1#。

2. 常見的五聲調式轉調手法主要有( )和( )兩種

常見的五聲調式轉調手法主要有( )和( )兩種?
常見的五聲調式轉調手法主要有 清角 和變宮為角兩種。

3. 樂理 裡面轉調總共有多少種方法

音樂進行中,脫離原來的調性而進入另一調性稱轉調。轉調是通過合理的和聲進行來完成的。所進入的新調稱副調。副調必須得到鞏固(屬、主音均出現,並作完全收束),轉調方才完成。否則稱為離調。轉調可以改變調號或不改變調號;可以改變調式或不改變調式。轉調的方法與類型有許多種,如同音列轉調、同主音轉調、近關系轉調、遠關系轉調、自然和弦轉調、等音和弦轉調、逐漸轉調、突然轉調、換調等。轉調是音樂發展的重要手法,能提高音樂的表現力。
調性音樂中,從某一調到另一調的交換稱為轉調。這種變換包括:①調中心音高的改變,②調式的改變,③調中心音高和調式同時改變。其中同音列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及同主音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又稱調式交替。轉調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使樂曲在力度上和色彩上增加變化,並在發展樂思、構成曲式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中國民族音樂中的轉調: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早已有轉調的理論及樂曲中調變換的記載。北宋陳□《樂書》「犯調篇」及「玉兔渾脫篇」均有「唐自天後末年,《劍氣》入《渾脫》,始為犯聲」的記載,「犯調篇」並有正犯、旁犯、偏犯、側犯之別。元熊朋來《瑟譜·詩新譜》中為《詩經·七月》所譜的曲調等,有頻繁的調變換。在民間音樂中,不論是民歌、器樂曲、曲藝及戲曲音樂中,也都有各種不同形式的轉調、離調、換調、調式交替等。
由於中國民間音樂主要為單聲音樂,所以轉調也總是通過旋律的進行顯示出來。以五聲為骨乾的旋律所產生的各種轉調和調式交替,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①同宮系統的調式交替,即在保留原五聲音列的基礎上,作調式和主音的改變,廣泛存在於中國民歌中,如河北民歌《十朵鮮花》(徵與宮交替)、江蘇民歌《紫竹調》(宮與羽交替)等。②異宮系統的轉調,又以轉向上、下五度宮調系統(即近關系轉調)為最常見,因仍在七聲自然音列之內,色彩柔和。這類轉調又可分為3種:調式改變而主音不變,即同主音各調式的犯調,如江蘇民歌《手攀楊柳望情哥》(G徵轉G宮);調式不變,主音改變,如福建民歌《採茶燈》(b羽轉e羽);調式與音高均改變,如四川民歌《青崗路》(a羽轉F宮)。其中旋律上以變宮取代宮音或以清角取代角音而轉上、下五度宮調系統,簡便而富有特色。
流行歌曲中的轉調:在流行歌曲中有的時候轉調並不是某段結束時轉為另一調再進行同樣的旋律,更經常出現的是,出現一個其他調的和弦,再經過一個或幾個和弦轉回原調
還是以C調為基準.經常,在一首C調的歌曲裡面也會有bB,bE,bA出現.比如Bon Jovi的All About Lovin'You(沒聽過的建議去下一首,很耐聽,如果跟著MV看會感覺更煽情的),以C調來寫,前奏就是C-G-bB-F,起始段里也是這樣.它的BASS音階是i-7-b7-6,F也正好是bB的屬和弦.這些說法都可以說得通.而我覺得bB和弦可以被大為利用的地方有兩個:
一個是在過渡段中.比如你把一遍又一遍的復歌接在一起也只有2分多鍾,那可以在其中一遍之後來個過渡段,過度段結束後可以繼續再來幾遍復歌,或者升調奏復歌(這是極常用的手法,相信大家已經習以為常).而在過度段中bB也一般作為段開始的地一個和弦,會給人一個鮮明的感覺.比如那英的征服.
另一個,比如說你的歌曲中某一段是由兩段相似的旋律構成的.那麼你可以改一下第二段的旋律,讓它經過這個和弦,比如剛才說的Bon Jovi那首就是,復歌部分的進行是這樣的:
C-Em-F-Fm
C-Em-Am-bB-D
干說有點說不清楚,一聽那首歌就明白啦.
有的時候,bE和bA也用來作為過渡段的開始.但經常bE都是用在F之前,bA是用來接bB再接C.當然這只是一般大陸港台流行歌曲的用法...
轉調的時候,常用的手法是從屬七和弦轉.比如.現在在C大調,要轉到F大調,那麼可以用C-C7-F,這只是個例子.如果C7前的和弦不適合直接轉C7,可以多轉折幾下.比如.我在轉到bE大調,當前和弦是C,可以用C-B7-bB7-bE.
其實咱們最經常聽到的和弦進行,先前都是西方的情歌,BALLAD裡面用到的,很多手法都是從不同種類的風格中的音樂中引用過來的.我們平常聽到的流行歌曲非常通俗化,也許廣告上說這首歌是拉丁風格,BOSSANOVA風格,等等,其實可能只是用了人家的一種節奏,用了人家常用的一種音階或常用的一種民族樂器.真正聽到了比較正的那種風格的音樂,也許還會讓聽慣了商業味濃重的歌曲的你感覺不習慣,不好聽.所以我這里只說一些我這些年來聽口水歌總結出來的東西,只要能用語言寫下來的,能用典型例子總結出來的我都寫.我相信會對大家有用.這不是一條正道,但絕對會是捷徑.

4. 誰能告訴我歌曲轉調的時候的一些演唱技巧

音樂進行中,脫離原來的調性而進入另一調性稱轉調。轉調是通過合理的和聲進行來完成的。所進入的新調稱副調。副調必須得到鞏固(屬、主音均出現,並作完全收束),轉調方才完成。否則稱為離調。轉調可以改變調號或不改變調號;可以改變調試或不改變調式。轉調的方法與類型有許多種,如同音列轉調、同主音轉調、近關系轉調、遠關系轉調、自然和弦轉調、等音和弦轉調、逐漸轉調、突然轉調、換調等。轉調是音樂發展的重要手法,能提高音樂的表現力。

調性音樂中,從某一調到另一調的交換稱為轉調。這種變換包括:①調中心音高的改變,②調式的改變,③調中心音高和調式同時改變。其中同音列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及同主音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又稱調式交替。轉調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使樂曲在力度上和色彩上增加變化,並在發展樂思、構成曲式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調關系 在大小調體系中,一般根據兩調主和弦在自然音體系范圍內或是在變音體系范圍內及調式音列的同異程度而分為近關系調和遠關系調。近關系調是指新調的主和弦包含在原調的自然音階大、小三和弦之內的五個調,即原調的平行調、屬調及其平行調、下屬調及其平行調,如 C大調的近關系調為a、G、e、F、d;c小調的近關系調為bE、g、bB、f、bA。除近關系調外,其餘各調的主和弦均為原調含有變音的大小三和弦,屬於遠關系調。另外,有的理論家根據和聲大小調式而將大調的下屬小調及小調的屬大調劃為近關系調,也有的將同主音調也作為近關系調。在近關系調及遠關系調中,尚有再細加劃分其遠近關系。

轉調種類 根據不同的角度,轉調可分為許多種如:①從調關系來說,分近關系轉調及遠關系轉調,後者又稱疏遠轉調。②從新調的肯定程度來說,轉調系指新調得到明確的肯定者,即新調具有完滿的收束並與樂曲的段落相一致,或轉調後新的主題得到明確呈示者。如新調甚為短暫而不肯定,則稱離調或暫轉調。③從轉調手法來說,凡直接轉向新調者稱直接轉調;通過若干中間調而最後到達目的調者,稱間接轉調;大調直接轉入下屬小調或小調直接轉入屬大調稱闊步轉調;不通過共同媒介而直接進入新調者稱換調。

轉調過程 除換調外,任何轉調都需依靠共同因素作過渡。共同因素包括和弦、單音以及片斷的旋律或和聲進行。以和弦為共同因素時,可有下列 3種轉調方法:①自然和弦轉調:以兩調所共有的自然和弦為媒介,將該和弦按新調的音級作功能轉換,進入明確屬於新調的和弦引向新調,並用收束式加以肯定。②變和弦轉調:用作轉調媒介的共同和弦為某一調的自然和弦,而在另一調為變和弦,或兩調均為變和弦。③等和弦轉調:將共同和弦中某一音或數音作等音變換,使之成為新調的和弦,並按新調的傾向繼續進行。

以單音作媒介的轉調,稱共同音轉調,常用前、後調主和弦的和弦音作為媒介。 以片斷的旋律作媒介的轉調,稱旋律轉調。用片斷的和聲進行作媒介的轉調,主要用於轉調模進,亦稱經過轉調。

調性布局 在有轉調的作品中,各個調性出現的先後次序稱調性布局。18、19世紀的西洋音樂中,調性布局的一般規律是以樂曲的主調為核心,通過其他副調的變化與對比,最後復歸主調。就調性的功能關系來說,大都表現為主—屬(或下屬)—主或主—屬—下屬—主的規律性;就調性的音程關系來說,各個不同時期又有自己的特點,如古典派以四、五度關系為主,浪漫派則更多的使用三度關系等。

中國民族音樂中的轉調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早已有轉調的理論及樂曲中調變換的記載。北宋陳□《樂書》「犯調篇」及「玉兔渾脫篇」均有「唐自天後末年,《劍氣》入《渾脫》,始為犯聲」的記載,「犯調篇」並有正犯、旁犯、偏犯、側犯之別。元熊朋來《瑟譜·詩新譜》中為《詩經·七月》所譜的曲調等,有頻繁的調變換。在民間音樂中,不論是民歌、器樂曲、曲藝及戲曲音樂中,也都有各種不同形式的轉調、離調、換調、調式交替等。

由於中國民間音樂主要為單聲音樂,所以轉調也總是通過旋律的進行顯示出來。以五聲為骨乾的旋律所產生的各種轉調和調式交替,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①同宮系統的調式交替,即在保留原五聲音列的基礎上,作調式和主音的改變,廣泛存在於中國民歌中,如河北民歌《十朵鮮花》(徵與宮交替)、江蘇民歌《紫竹調》(宮與羽交替)等。②異宮系統的轉調,又以轉向上、下五度宮調系統(即近關系轉調)為最常見,因仍在七聲自然音列之內,色彩柔和。這類轉調又可分為3種:調式改變而主音不變,即同主音各調式的犯調,如江蘇民歌《手攀楊柳望情哥》(G徵轉G宮);調式不變,主音改變,如福建民歌《採茶燈》(b羽轉e羽);調式與音高均改變,如四川民歌《青崗路》(a羽轉F宮)。其中旋律上以變宮取代宮音或以清角取代角音而轉上、下五度宮調系統,簡便而富有特色。

5. 請問五線譜里轉調的情況,唱法和彈法是不是不一樣啊

其實轉調後的彈法和唱法本質上是沒有改變的,只是涉及到固定唱法和首調唱法的問題,比如我們平時彈的1 2 3 4 5 6 7 1 是C大調的固定唱名,一但轉位後聽起來就很不和諧,這時我們就要找到其主音,確定它有多少升號或降號,彈法雖然和以前一樣,但聽起來就是轉調後的音階.比如說一個升號以SOL為DO,這時固定唱名的5 6 7 1 2 3 升4 5 就彈成首調唱名的1 2 3 4 5 6 7 1

6. D大調轉E大調怎麼轉 前3=後2是什麼意思

我不清楚你要問的轉調是什麼意思?從問題上來看應該是轉調。
先說轉調,轉調是說這首曲子開始的時候是D調,到了中間轉成E調來演奏(演唱),也就是說,在這曲子完整的演奏完時至少出現過D,E整兩個調。
另一種是移調,就是原來是D調,但是因為音域的關系需要移高一個大二度來演奏(演唱),那麼移調後只需要用一個調(E)從頭到尾來演奏這首曲子就可以了。

轉調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是在D調上完全結束藉由新調(E)的屬和弦就可以順利轉入了,也就是你在轉到E調前加入一個A和弦(或A7和弦)就可以很容易轉到E調去了。

移調就簡單多了,直接把原調(D)所有的音移高一個大二度來演奏(演唱)就是E調的曲子了。
這里有個前3=後2,就很有可能是轉調,因為轉調前的D調的3就是轉調後E調的2,當然~~~移調的時候原來的D調3的音高也等於E調的2的音高,但是這樣些沒有意義,所以判斷是~~~轉調。

7. 轉調怎麼轉,比如C調轉D調

要把C調的簡譜翻譯成D調的五線譜,如果不改變樂曲所有音符的音高,只需按固定唱名法將音符寫入五線譜中,在標注調號為D大調(一個升號)後,在全曲所有唱名fa的音符前面加註還原記號即可。

因為,D大調調號是一個升號,而C大調調號即沒有升號也沒有降號,C大調的fa是本位音fa,既無升,也無降。所以要把C調的簡譜翻譯成G調的五線譜,在不改變原來音符的音高的情況下,就必須將D大調中的「升fa」還原為本位「fa」。

(7)常見的轉調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C大調平穩,中庸的白色調性,如同山谷般的寧靜和晴朗,較一般大調更為寧靜、庄嚴(如巴赫C大調前奏曲)。在古典主義時期,C大調是在皇室慶典、貴賓邀請時專用的調式(如海頓C大調第九十七交響曲和莫扎特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後來,C大調經常被音樂家看成是回歸自然、追求理性或展望未來。

平行關系小調的組成音和其大調的組成音相同,也就是說以大調6這個音為起始音就是它的平行關系小調。C大調的平行關系小調為a小調D大調的平行關系小調為b小調G大調的平行關系小調為e小調這是一個關系大小調圖這樣我們大概可以區分一首歌的大小調了。

大調歌曲往往明朗、雄壯;小調歌曲往往柔美、抒情。在和弦上表現為C大調歌曲開頭、結束都使用C和弦。a小調歌曲開頭、結束都使用Am和弦。C大調歌曲以C、G、F為主。a小調歌曲以Am、Em和Dm為主。

8. 什麼是移調

音樂術語。指樂曲或樂曲的一部分從一調移至另一調,亦即改變整個樂曲中各音的音高,使之移高或降低一定的音程。

事實上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調上最主要的區別就是音高。(備註:有部分人能夠聽出不同調的色彩,其實在平均律里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在五度相生律或純律中有可能;大部分的人還是不能聽出色彩的,他們甚至連一個曲子是什麼調都聽不出來。)
那為什麼要移調呢?主要有兩方面用途:1. 符合樂曲對樂器或者人聲音域的匹配;2. 簡譜與五線譜的轉換。
接下來我們看看如何移調。
樂理書上講了一些方法,並不實用,比如用音程移,但是每個音都用音程移很麻煩。Pianofanie總結了移調一共就兩個步驟:1. 根據音級不變移動音符;2. 處理臨時升降號。
什麼叫音級呢?音級指的是在音階中按照順序編的號:
以C大調為例,C就是第1級,D就是第2級,以此類推。
如果換成G大調呢?
在G大調中,G就是第1級,A就是第2級,以此類推。
所以我們要把一首曲子從一個調移到另一個調,只需要保證音級不變,音符就可以移動過來了。
例如我們要把這首C大調的曲子移到D大調去:
計算音級:G是第5級,D是第2級,B是第7級,然後在D大調中分別找到這三個級數:
就能計算出這三個音為:
這樣移調就移完了。^_^
升降號呢?調號中的升降號要不要升?
其實沒有臨時升降號的音在移調後也是沒有臨時升降號的,只要按照調號的規則進行升降彈奏就行了,移調是不會憑空出現臨時升降號的!
那如果在樂曲原調中出現臨時升降號呢?比如這個例子:
我們要把這個曲子移到D大調去,先根據音級不變推算出這三個音:
然後討論臨時升降號:
第1個音,移調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調號,所以保持不變,新調寫升號;
第2個音,原調降號起到降低的作用,移調後調號中有升號,所以互相抵消,新調寫還原記號;
第3個音,原調升號起到升高的作用,移調後調號中有升號,所以再升一次,新調寫重升記號。
如果使用軟體來移調就很方便,比如用Overture:
選擇設置調號;
把移調勾上,選擇向上或向下,最後在右邊選一個調就可以了。
最後我們來看一看應用的情況,比如剛才「小星星」的譜,原調C大調:
移到降B大調後的譜:
再看「故鄉的親人」的譜,原調F大調:
移到G大調後的譜:
在五線譜上做好移調,最後照著譜子彈奏,就能出現剛才的效果了,當然熟練以後可以一步到位。
為什麼說簡譜和五線譜的翻譯要用到移調的知識呢?因為簡譜的譜面是用數字來記譜,這些數字代表的正好是大調音級,相當於都是在C大調記譜,但是簡譜的開頭會有一個調號,比如1=D,這就說明在彈奏時要把這首曲子移到D大調去彈。

9. 日本歌曲有哪些常見的轉調方法

如果我想要轉去Am和弦時,我們介紹其中有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就是E—Am我們知道E和弦的組成音是E G B,Am和弦組成音是 A C E 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E中的三音G 到 Am中的根音A形成了導音關系,這就形成了一條非常好的連接。現在我們回到《涼涼》這首歌里來,因為我們已經扒出來之後轉調到了#f小調(A大調),所以我們先來找到A大調中的三級和弦就是C(三級大),#fm是六級小和弦。

10. 半音階口琴如何轉調

半音階口琴,利用一個巧妙的按鍵可以在一支口琴上面吹奏出升降半音,若未按壓按鍵吹奏就相當於鋼琴的白鍵,按壓下按鍵後立刻升高半音,相當於黑鍵,從而實現轉調。

半音階口琴的音階組織一如鋼琴,除普通音外,尚加入一般口琴所沒有的半音階。半音階口琴主要分別為十孔,十二孔,十四孔,十六孔四種。以十二孔的半音階口琴最為多用,一具十二孔的C調半音階口琴具備有三組的八度和完全的半音,其排列是按音階的順序分每四個孔一組八度。

(10)常見的轉調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購買半音階口琴需要注意口琴的調性,有C、D、E、F、G、A、B這7個常用大調和C#、D#、F#、G#、A#這5個補充調。

半音階口琴可以視為將兩把相差半音的口琴做在一起,例如C大調同時具備C#調所有音階,所以常見大部分廠家只生產C大調,其他調性如D、E、F、G、A、B等大調只有少數型號有提供。

建議初學者選購一支C調半音階口琴,只要學會移調,就可以演奏任何調性的樂曲,真正「一琴闖天下」。

半音階口琴以其柔和明亮的音色以及其獨特的表現力深深吸引著人們,它的不斷發展引起了音樂界的重視,很多作曲家為它創作了新的作品,如英國作曲家瑞弗·沃漢·威廉斯(R.V.Williams)的《口琴浪漫曲》和詹姆斯·木迪(J.Moody)為口琴而作的《小組曲》、《協奏曲》等等,都是口琴音樂的優秀作品。

閱讀全文

與常見的轉調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冷靜分析最壞的方法 瀏覽:644
oppo的鎖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8
急性黴菌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98
清華英語教授教學方法 瀏覽:175
吊網安裝方法 瀏覽:572
過敏了嘴唇腫怎麼辦最快方法 瀏覽:612
手工佛香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97
如何測量深井水位土方法 瀏覽:885
踏步機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185
100種美白方法視頻 瀏覽:523
電腦下載手遊方法 瀏覽:492
肽鏈間連接方法圖解 瀏覽:246
科學生男生女計算方法 瀏覽:914
烤牛肝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731
電腦桌面劃分區域方法 瀏覽:282
蘋果手機語音轉文字方法 瀏覽:344
補課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684
熬油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773
刮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335
抽墨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