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胃氣衰敗怎樣調理
你好,這種情況考慮與肝脾不和,肝鬱和胃腸氣滯等問題有關。由於胃動力不足,導致的消化不良,胃腸脹氣情況。
指導意見:
這種情況建議看中醫吃中葯調理一下,服用歸脾丸調理,加上嗎丁啉促進胃動力,平時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不宜多吃土豆,豆製品等易脹氣的食物,另外可以多按壓足三里穴或者飯後摩腹半小時促進胃腸蠕動,就會好的,祝你健康。
B. 胃氣虛怎麼辦
胃氣虛證是指胃氣不足,受納、腐熟功能減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現的證候。
有胃脘隱痛或痞痛,按之覺舒,不思飲食,食後脹甚,時作噯氣,口淡不渴。
本證多因飲食不節,飢飽失常,或勞倦傷中,或久病失養,致使胃氣虧損所致。
可用補中益氣湯
【來源】出自金代名醫李東垣《脾胃論》卷中,
【組成】黃耆
甘草(炙)各1.5克
人參(去蘆)0.9克
當歸身0.6克(酒焙乾或曬干)
橘皮(不去白)0.6~0.9克
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術0.9克
【用法】上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睏倦少食,飲食乏味,不耐勞累,動則氣短;或氣虛發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渴喜熱飲,其脈洪大,按之無力,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久瀉脫肛。現用於子宮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內臟下垂者。
【加減】病甚勞役、熱甚者,黃耆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參;腹中痛者,加白芍葯1.5克、炙甘草1.5克;若惡熱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黃芩0.6~0.9克;惡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頭痛,加蔓荊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頂痛、腦痛,加藁本0.9~1.5克。
【禁忌】陰虛內熱者忌服。
【方論】方中黃耆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人參、白術、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當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同參、耆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一則補氣健脾,使後天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自可痊癒;一則升提中氣,恢復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脫、下垂之證自復其位。
C. 人體中氣不足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
補中益氣或調中益氣
D. 脾胃虛弱怎麼調理
1、脾胃虛弱。用平胃散一斤加干餳糟(炒)二斤半、生薑一斤半、紅棗三百個(煮取肉,焙乾),一起研為末,逐日煎湯服。
2、再方。用畢澄茄為還想,加薑汁神曲、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3、再方。用薯蕷、白術各一兩,人參七錢半,共研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湯送下。
4、再方(體倦乏力)。用黃精、枸杞子等分,搗碎作餅,曬干研細,煉蜜調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脾胃虛弱還是需要治療的,建議喝德甫的常渭寶茶,通過嚴格的組方科學搭配,可以溫養脾胃,健脾益氣。
5、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湯,煮小米作飯。加酒、面所飯滾成珠子,曬干,裝袋中懸掛通風處。用時,燒滾水隨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無硬心則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會分散了,這樣製成的米,名「絡索米」。
6、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腹脅膨脹,消化不良,食減貪睡)。用神曲六兩、麥櫱(炒)三兩、乾薑(炮)四兩、烏梅肉(焙)四兩,共研為末,加蜜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7、脾胃虛冷。用鯽魚半斤切碎,放入煮開的豉汁中,加胡椒、蒔蘿、姜橘末,空腹吃下。此方名「鶻突羹。」
8、脾胃虛冷,腹滿刺痛。用肥狗肉半斤以水和鹽豉煮粥常吃。
9、胃虛消渴。用羊胃煮爛,空腹吃。
10、脾胃虛冷,吃不下飯。和白乾薑在漿水中煮透,取出焙乾,搗為末,加陳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開水送下。其效極驗。
11、脾虛下白(脾胃虛冷,停水停氣,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兩、炒麵粉一分,共研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
下。
12、胃虛惡習,或嘔吐有痰。用人參一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瀝一杯、薑汁三匙。溫服。此方最宜老人。
13、胃虛嘔吐。用白粱米汁二合、薑汁一合,和勻服下。
14、脾胃虛損。用厚朴(去皮,切片)、生薑(連皮,切片)二斤,在水五升中同煮干,去姜,焙朴,再以乾薑四兩、甘草二兩,同厚朴一起,在水五升中煮干,去甘草,焙閏、朴為末加棗肉、生薑同煮熟,去姜,把棗內、葯末搗勻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方中再加熟附子亦可。此方名「厚朴煎丸」。
具體的養脾胃的食物包括:養脾胃的糧食類食物包括:大米、玉米、粟米、高粱、糯米、小麥、大麥、黃豆、蠶豆、薏苡仁、蓮子、蕎麥;養脾胃的肉類食物包括、豬肉、豬肚、豬脾、牛肉、牛肚、狗肉、雞肉、鴨肉、兔肉;養脾胃的蛋類食物包括鵪鶉蛋、鵝蛋、雞蛋等;養脾胃的水產品類食物包括草魚、鯽魚、鱔魚、黃花魚、帶魚、鱅魚、平魚;養脾胃的蔬菜類包括西紅柿、紅蘿卜、白蘿卜、生薑、大蒜、韭菜、山葯、大頭菜、芫荽、蓮藕、甘藍、南瓜、香菇、猴頭菇、芋頭、扁豆、蘑菇、木耳、辣椒;養脾胃的水果類包括蘋果、香蕉、荔枝、橙子、山楂、木瓜、桃子、甘蔗、檸檬、椰子、無花果、石榴、栗子、大棗等,這些食物能有效的改善脾胃不好或者脾胃較弱的人群有效的改善脾胃不好的症狀。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E. 胃氣虛弱,平時要注意什麼來滋補
胃氣虛弱通常來講就是指胃的功能下降,對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胃氣虛弱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甚至中醫有些專家認為胃氣的強弱和生命的長短有著直接關系。有的人進食東西不長肉,反而越來越消瘦,就是由於胃氣虛弱引起的,長期下去,會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況,胃氣虛弱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滋補:
一、適當服用葯物常出現胃痛、腹部隱隱作痛、精神不振以及手足冰冷時,都是胃氣不足的表現,情況嚴重時應該通過葯物進行調理,如果是脾胃氣虛的患者,應該服用參苓白術散或者香砂養胃丸進行調理;如果是脾陽虛的患者,伴有腹痛、腹瀉及便稀等症狀,應該進服附子理中丸等葯品;而對於胃陰虛的患者而言,則應該服用參梅養胃顆粒來調理。
胃氣虛弱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飲食規律和鍛煉身體。
F. 脾胃氣虛怎麼調理
G. 胃氣不足,怎麼調養最好最快。
H. 脾胃虛寒怎麼調理見效快的方法有哪些
脾胃虛寒在調理的時候想要見效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口服一些溫脾散寒的中成葯物,比如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湯、六君子湯等;
2.可以配合中醫的外治法艾灸增加療效,常選的穴位是足三里穴、中脘穴、脾腧穴、胃腧穴等;
3.從飲食上來進行調理,比如可少吃寒涼生冷的食物,多吃些狗肉、羊肉、豬肉、韭菜等溫熱的食物;
4.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並且多運動。
【拓展資料】
一、脾胃虛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包括脾陽虛和胃陽虛(亦有認為單指脾陽虛),多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脾陽虛證可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
二、胃陽虛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症狀減輕。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胃陽虛證以胃失和降症狀及陽虛證表現為辨證要點,脾陽虛證則以脾虛失運見症和虛寒證表現為辨證要點。
三、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四、若以脾陽虛衰證候為主時可見:腹脹納少,腹滿時減,腹痛喜溫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溫,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質稀,小腹下墜,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五、脾胃虛寒證,以脾失健運和寒象表現為辨證要點。脾陽不足,運化失健,則腹脹納少;陽虛陰盛,寒從中生,寒凝氣滯,故腹痛喜溫喜按;陰寒之氣內盛,水濕不化,見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則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腫。婦女帶下清稀、腰腹酸沉,屬寒濕下注。
六、治療原則採用溫中健脾,代表方劑為理中湯。但在中醫不少書籍中,人們常常將小建中湯證、理中湯證、香砂六君子湯證、香砂養胃丸證統稱為脾胃虛寒(中焦虛寒)證。這四個方證雖然相似,均表現胃痛喜溫喜按,或飢時痛甚、得食暫緩。不思飲食,乏力、苔薄白、脈虛等共同症狀。
I. 胃不舒服有什麼中醫中葯療法
胃痛是指僅見於胃腸道與胃液接觸部位的慢性潰瘍,又稱潰瘍病,中醫稱「胃痛」、「心痛」、「胃脘痛」范疇。
民間治療本病不乏奇方妙葯,療程短,見效快,費用低,即能消除病症,促使潰瘍癒合,又可不動手術,愈後不再復發。
1:中成葯療法
葯名:錫類散
用法:每晚睡前用溫開水送服1-1.5克
療效:連服1個月,潰瘍癒合率優於西米替丁,有效率達91.7%
2:葯物療法
處方:生麥芽30克,白芍、茯苓各15克,海螵蛸12克,蒼術、陳皮、厚朴、神曲、雞內金、生薑各10克,桂枝、延胡各6克。吳茱萸4克,龍膽草3克,大棗4枚。
用法:水煎,日1劑,日服3次,15劑為1療程
療效:用葯1-2療程,有效率達100%。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J. 胃氣沒了會死嗎怎麼補胃氣快. 有知道的老師嗎不知道的請不要回答,謝謝了,救急。
不會的,放寬心,病由心生,不要多想好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