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推動產業融合,創新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1、鄉村旅遊與農業科技相融合一是展示農業新品種。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人工培育的優勢,挖掘開發新穎的農作物蔬菜園藝等新品種,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體現不同鄉村旅遊景點的差異性。二是展示農業生產新工藝。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栽培新方法會給遊客帶來新的感受。三是展示農業新產品。農業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豐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葯材蔬菜、野生蔬菜讓遊客大開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創意葫蘆等讓遊客愛不釋手,跑山雞、烏嘴鴨、藏香豬等讓遊客讒饞涎欲滴。2、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典型代表,為鄉村旅遊的智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開發微博、微信、網路社區、易信等自媒體平台,可以提升鄉村旅遊信息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遊客提供導游、導購(團購)、導覽、導航等智慧化服務。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營銷推廣平台,更要創新服務、產品、市場。如通過可穿戴移動終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世界的畫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開發鄉村旅遊動漫、游戲等產品,將旅遊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戲中去,讓遊客玩游戲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當地鄉村文化和歷史,從而增加遊客黏性。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定位鄉村旅遊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特徵,進行精準營銷、跨界營銷。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產生的大數據對鄉村旅遊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預測,幫助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監控和危機管理能力。3、鄉村旅遊與鄉土文化相融合鄉村旅遊的根本在於「鄉村性」,要從旅遊要素出發,深度挖掘並融合鄉土文化、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突出生態、綠色、環保、休閑特色,抓住文化、資源、生態和生活差異,滿足市場需求。一是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挖掘村落文化,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同時合理改造,優化布局,培育以美麗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游。挖掘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文化內涵,形成與觀光、體驗相結合的旅遊業態。舉辦農味鮮明的鄉村旅遊節慶或鄉村美食節,營造出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文化旅遊氛圍。二是與休閑文化融合。培育知識型鄉村休閑旅遊、休閑型鄉村休閑旅遊、養生型鄉村休閑旅遊,形成不同層次的鄉村休閑文化游,實現引人、怡人、動人、養人目的。三是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培育鄉村文化旅遊創意項目,如形成鄉村演藝、影視等創意案例。用創意升級鄉村旅遊產品,用創意強化鄉村旅遊營銷,用創意文化引領鄉村旅遊消費。4、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建設相融合鄉村旅遊的發展能拉動和提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後者又能為前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及資金積累,加快其發展。應積極推進以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村建設,形成鄉村科技旅遊社區、鄉村景觀旅遊社區、風景名勝旅遊配套服務社區、農家樂服務群旅遊社區等,從而實現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的融合發展。鄉村旅遊特色村應堅持產業集聚、差異化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建設中須強調城鎮特色與文化氛圍,尊重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打造特色、注重體驗;注重引導、強調社區參與,多模式共建;整合資源、塑造品牌;強調土地利用的適度集約,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智慧平台構建,建設資源型鄉村旅遊小鎮、鄉村旅遊服務型小鎮,發揮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5、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融合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旅遊市場的開發、創意產品的營銷更新了農民的市場觀念;另一方面,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優旅遊產業,實現良性發展。因此,有效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也能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快速發展。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廣告2022-02-23
2贊·64瀏覽2020-04-03
2贊·1,058瀏覽
2贊·3,000瀏覽
2贊·608瀏覽2018-02-26
❷ 到底什麼是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其實就是改革傳統的農業經濟模式。舉個例子:農場。傳統農場就是以養殖或者種植作為主要業務。如果將養種植的成果直接有本農村加工,同時,農場開始領養模式,設計觀光板塊,將休閑。旅遊也加進來。 即有農業,也有工業,又包含了第三產業。。
❸ 農業一二三產業如何加快融合
近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說,當前農業農村部正以編制村莊布局規劃為重點,科學有序推進鄉村建設;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為重點,加快健全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田園風光;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強化鄉村人才支撐;以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以推進鄉村善治為重點,提升鄉風文明水平。
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農村新動能加快成長。上半年,農產品加工業穩中增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萬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利潤總額5000多億元,同比增長7.4%。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企業景氣指數為131.9,較去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目前全國農村網商超過980萬家,帶動就業超過2800萬人。上半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共接待16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4200億元,同比增長15%。
鄉村發展潛力逐步釋放,農村消費投資較快增長。農村消費增速快於城市,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到25927億元,同比增長10.5%,快於城鎮增速1.3個百分點。農業農村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872億元,同比增長13.5%,分別高於二、三產業9.7個、6.7個百分點,持續成為固定資產投資領域的亮點。農產品進出口平穩增長,1―5月份農產品進出口總值5645.7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出口1993.7億元,同比增長2.5%;進口3652億元,同比增長5.1%。「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家成為出口新增長點,其中對東盟農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7%。
特別讓人欣喜的是,上半年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外出務工收入繼續增加。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14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與GDP增速保持一致,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2.77,比上年同期縮小0.02。其中,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達到1.8億人,同比增長0.8%;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3661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
❹ 什麼是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融合現狀及如何發展
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指,全產業鏈或者產業鏈上多點增值,有搞種養的,有搞加工的,有搞銷售服務和在第三產業上進行觀光、休閑、養老、採摘、親子、文旅等延伸價值的,使原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使農產品增值,讓農民和農業企業增收。
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現代農業和品牌農業的本質特徵,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這是中國矛盾的第一個方面。第二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同步是農業農村沒有辦法和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同步。
我們要求四化同步,四化短腿就是這個,所以需要追求產業振興,需要追求一二三產業融合。
現在中國已經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層,保守估計至少三個億,樂觀估計九個億。九個億多少,把全部歐洲人口加全部美洲的人口加起來等於九個億。我們有這么多需求產生了,得需要有新供給。在這種情況下要催生新的業態,新的業態一定需要一產、二產和三產相加或者相乘,這是融合,是重要趨勢。
如果只做一產,就是農業1.0版本靠天吃飯;如果只做二產,把農業做成二產就是靠地吃飯,靠密集的投入;如果是做農業三產化,可能靠人吃飯,靠人來消費,不管農家樂也好,還是各種各樣的旅遊也好。
一二三產融合是盡量把農村的一二三產跟城市裡面的倒置過來的一二三產相融合,這樣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布局。我們知道農村肯定一產大,三產少,城市正好倒過來,兩邊相加或者相融都是很好的業態。
在農業綜合體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把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把休閑娛樂、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產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拓展了現代農業原有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使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及加工食用的特產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載體,發揮產業價值的乘數效應。
農業綜合體具有三大功能:社會公益性功能、企業盈利性功能和生態環保性功能,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途徑和抓手。
❺ 農村一二三產怎樣融合發展
以產業為主導的農村連片統籌發展思路;以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為基本內涵的生態建設路徑;以農村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的產業保障方式;以第六次產業的目標創新支點等;以創新運營體系包括運營發展主體等層面內容建議可參考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