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胳膊脫臼之後有什麼緩解方法
脫臼也是一種日常生活比較易發生的情況,那麼手脫臼怎麼辦呢?哪些原因極易引起手部脫臼呢?常見手部脫臼有哪些症狀表現呢?一起看下!
其實一旦手脫臼,千萬不要怕,好好的處理是沒有大問題的,那麼手脫臼應該如何處理呢?常能夠處理脫臼的方法有哪些呢?哪些原因容易造成手脫臼呢?希望大家好好看下,避免出現脫臼情況!
處理手脫臼的方法
在發覺手臂脫臼並異常疼痛時,最好不要嘗試自己矯正手臂,否則可能會出現關節接錯的狀況,應盡量保持手臂不動,然後盡快前往醫院進行骨關節復位。若是十分嚴重可能還會需要通過激光手術來復位,若不是很嚴重,只需找一個骨科醫生手動來幫助手臂復位即可。
若是在發現自己手臂脫臼,卻無法及時聯繫到相關醫護人員幫助治療的話,可以嘗試一次自己來手動復位。需先將肌肉放鬆,然後用膝蓋抵住腋下穩定手臂,再用另一隻手握住手臂慢慢內旋,牽引手臂恢復到原來位置,聽到關節部位「咔」地一聲響,隨即疼痛緩解,便說明手臂已經復位。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在復位後有機會便前往醫院進行一次檢查為好,避免留下隱患。
在脫臼的手臂進行過恰當的處理後,可以利用一些醫用的冷敷用品為患處冷敷,這樣可緩解傷處脹痛並消腫,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一天一夜的冷敷後,需採用熱敷的方式來促進傷處血液循環,熱敷時間也只需一天也就是24小時即可。
Ⅱ 手臂脫臼了應該如何處理
脫臼後的主義事項,接回去就沒事了,。不過要注意
要知道,軟組織(韌帶、肌腱、軟骨和骨膜損傷是不能自行癒合恢復的,韌帶肌腱拉傷後只會向里伸縮,軟骨、骨膜損傷後會病變,傷處感覺骨頭有增大)。如果不及時治療,以後就會造成習慣性脫臼,所以就要修復,建議您選用修復軟組織的野生中草葯外敷治療,治療在20天左右可以恢復正常,彎曲活動正常,疼痛就會慢慢消除。治癒後就不會出現關節脫臼.
軟組織損傷忌吃:牛肉、雞肉、鯉魚、姜和酸筍。
在沒有用葯修復前,「不要刻意去彎曲或伸直活動關節」以免韌帶拉傷、軟骨磨損加重.
早期作一些輕微的活動性的運動,避免關節處過大的受力,最好1年內不要從事與該關節的劇烈活動!身體是自己的要保護好哦!
最後祝您早日康復!
Ⅲ 胳膊脫臼怎麼辦
手臂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根據各地方言不一樣。上肢脫臼包括肩關節脫臼和肘關節脫臼,如果肩關節脫臼,患者首先表現為肩關節無法活動、疼痛。肘關節脫位也是同樣的狀況,脫位導致疼痛。肩關節脫位會感覺肩部空虛,外展、前伸都受限。肘關節脫臼,表現為伸直和屈曲時疼痛和活動障礙,肘後三角是空的。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要盲目的立刻復位,需要到最近的醫院拍片檢查,因為有時脫臼可能合並骨折。在未明確骨折的情況之下盲目復位,可能會增加損傷。所以一般而言,肩關節脫位和肘關節脫位不存在骨折的情況下,有很多專業的復位方法。比如肘關節可以在局麻下,在醫生的幫助下進行復位,一般肘關節後脫位比較常見。肩關節脫位最好在局麻下復位,一般前下方和後下方的肩關節脫位比較常見。如果患者出現明確的關節脫位,建議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復位,局麻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在醫院,醫生常用腳踏閥緩慢的遷移。如果上肢力量比較強壯,需要在全麻下進行復位。
Ⅳ 手脫臼了要怎麼做才能恢復的好些,快些
很簡單,找專業人員手法復位即可,千萬自己不要亂弄,有可能會造成其它組織受損的,醫生手法扶位後一般不留什麼後遺症的,扶上後馬上就不疼了,不會影響功能的,我就是過來人
Ⅳ 脫臼後如何做恢復訓練
關節脫臼是運動傷害中,一種常見的急症。人體的關節分為不可動,部份可動及可動關節。脫臼系指骨骼由關節中脫出,產生移位的現象。
脫臼通常會造成韌帶的拉扯或撕傷,嚴重者會合並骨折的發生。臨床的表徵包括:關節突出及功能喪失,關節變形疼痛,中度到重度的腫脹。若脫臼的骨骼壓迫神經,會造成脫臼關節以下的肢體麻木;若壓迫到血管,脫臼以下關節肢體會摸不到脈動且發紫。
對於任何骨折及脫臼的病患,一定要測量脈搏強度及檢查感覺功能,若摸不到脈動,則表示肢體已無足夠的血流供應,必須立即送醫就診。同時在急救過程中,不論是固定前與固定後,都要測量脈搏及運動感覺功能。
測量的方法如下:一,檢查脈搏:在傷側距離心臟的遠處摸脈搏,例如手肘脫臼檢查橈動脈,肩部脫臼檢查肱動脈,足踝脫臼檢查足背動脈等,並在病患傷肢的指甲上,施壓後放鬆,測其恢復正常顏色的時間,正常值應小於兩秒,若摸不到脈搏或指甲顏色恢復很慢,表示受傷嚴重或固定包紮的力度太緊,必須加以放鬆。二,檢查遠端運動及感覺功能:要求患者自行擺動上,下肢體,觸摸病患手指或腳趾,視其是否能辨識清楚,若患者意識不清,則輕輕掐患者觀察其疼痛反應情形。
肩部關節就如同一個球在手套中的感覺一樣,比較不穩固。若受到打擊,跌跤,抽筋,用力丟球等,都極有可能會造成肩部脫臼。百分之九十六的病患,其肱骨頭會被迫向前,肩關節脫臼還會合並上肢骨折,兼韌帶裂傷或血管及神經受傷。病患除無法動彈外,有時會因劇烈疼痛而昏倒,若僅有肩部痛而沒有任何外傷的情況下,就必須先將病患發生的原因來評估,如疼痛的位置,感覺,傷側與健側運動功能之比較,衰弱的情形與無力感等。
※急救處理方式
首先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傷,應幫助其坐下或躺下,檢查是否有其他傷處,並檢查遠端脈搏,讓病患安靜,溫暖並防止休克,通常以坐姿最舒服。
固定脫臼部位是減輕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雜志,厚報紙或紙板托住手肘,另外使用三角巾,將手肘固定在胸部,就可以避免肩關節的活動,減少疼痛。禁止進食,因為可能需要全身麻痹治療,可以聊天方式分散病患注意力,以減少其痛覺,另使用冰敷減少病患疼痛及腫脹,若要移動病患,盡量讓她自己動,若其無法自動,則以托手肘及腕部來幫忙他,同時可用一個小枕頭或軟墊,置放在病患傷側上肢內側及胸部之間。
如在病患可以忍痛下,立即給予復位是非常好的。就肩部脫臼而言,可考慮雙手緊握病患傷肢手肘,呈九十度,施救者另一隻腳采著患部腋下,用力向前,向下拉,有時就可以使它恢復原狀。
Ⅵ 手脫臼了怎麼辦 要如何進行處理
手脫臼了要及時去醫院找專業的骨科進行檢查以及手法復位。不可貿然處置,脫臼時間過長會對關節產生損傷。容易造成脫臼的原因有兩種。1、外力導致,比如摔倒或者大力拉扯導致關節錯位造成脫臼。2、習慣性脫臼。
意見建議:1、關節復位。 2、固定住脫臼的關節部位,以防再次錯位。 3、關節功能性鍛煉,盡快恢復。1、不要自行復位處理脫臼,以防造成更大的傷害。2、脫臼後不要移動患處,固定好手盡快找醫生處理。
Ⅶ 手臂脫臼怎麼辦
手臂脫臼多見於外傷,局部需要完善X片檢查判斷脫臼的程度和位置,必要時CT檢查了解有無合並骨折等問題。多數單純的關節脫臼可以採取手法復位,石膏固定製動三周。復位後常規復查局部X片了解復位情況,同時判斷有無骨折等問題合並存在。可以配合活血化瘀的葯物,比如活血止痛膠囊等治療,疼痛明顯可以用止痛葯,比如氨酚曲馬多等葯物止痛。
Ⅷ 高分求助,手臂脫臼了,什麼辦法恢復比較快
你要從新打一下石膏,一定要完全長好了再活動。吃一些老黃瓜子,把子磨成末溫水沖服,很管用。去問問醫生,都知道這個管用。
Ⅸ 手臂脫臼後如何保養
「牽拉肘」俗名「肘錯位」,醫學術語叫做「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它是許多家長帶寶寶玩耍時「好心出差錯」而惹下的麻煩。當給小寶寶穿衣服或拉著散步時,猛然牽拉孩子的胳膊,都有可能發生牽拉肘。這時孩子驟然間啼哭不止,或喊叫被牽拉的胳膊疼痛。孩子的肘關節往往呈半屈位,前臂不敢旋後,不能抬舉與取物,不能自由活動,在肘關節的橈骨頭處有壓痛,局部卻無明顯的腫脹和畸形。這種錯位好發於4歲以下的兒童,這是因為4歲以下的兒童橈骨頭上端發育尚未完全,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
一旦兒童發生肘錯位,家長不必驚慌失措,採用手法復位即可。由於手法較為簡單,家長不妨先試一試,如果不行,再去醫院就治。具體操作方法是:抱患兒端坐,術者同患兒相對,將患肘屈曲90度。術者一手握住患兒上臂下端,以防止肩關節轉動,並將拇指置於橈骨頭處;另一手握住患兒患肢手腕,連續做數次前臂旋後動作。此時,可聽到清脆的輕微彈響聲或手指有彈跳感,表示橈骨頭已復位。復位後患兒肘部疼痛立刻消失,並可用患手上舉取物。
橈骨頭復位後,一般不需要固定,但應該提醒家長注意的是,脫臼具有反復性、習慣性,只要發生一次,以後就容易反復發生。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牽引小兒手臂或用粗魯動作給小兒更換衣服,以免脫位再次發生而形成習慣性脫位。
對脫位超過24小時或有反復脫位史的患兒,因局部有腫脹,復位時彈響聲或彈跳感多不明顯,復位後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狀大多能緩解。此時,宜用頸腕帶兒將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一周左右即可。
Ⅹ 胳膊脫臼如何處理用葯多久能好
一旦確診關節脫位,醫生會及時根據受傷的部位和嚴重程度進行閉合手法復位或手術切開復位。復位後進行固定,然後恢復期進行功能鍛煉,使關節周圍損傷的關節功能逐漸恢復。
急性期治療
及時尋求醫療幫助,嚴重者撥打120急救電話;
讓患者保持安靜,避免移動關節;
若頸部、髖部受傷,在受傷部位完全固定之前,不要移動患者;
用夾板或吊帶固定受傷的關節,注意要固定在受傷的關節上面和下面的區域,避免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
使用冰袋來緩解疼痛和腫脹,但不要將冰直接放在皮膚上,應該用布將冰包起來;
如果有皮膚破損,請採取措施防止感染,用清水輕輕沖洗,除去表面的污垢,然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
不要試圖測試受傷的關節是否喪失功能或試圖將脫位的關節復位。
一般治療
復位
一旦確診關節脫位,應盡快進行關節復位,越早復位越容易。
復位方法包括閉合手法復位和切開復位。大部分關節脫位都可以通過閉合手法完成復位,對於一些閉合手法無法復位,或者合並關節附近血管、神經或韌帶受損的患者,需要行手術切開復位。
固定
當醫生將骨頭恢復到正常位置後,需要用夾板、石膏或吊帶將關節固定,使關節周圍損傷的關節囊、韌帶、肌腱、骨和軟骨逐漸修復。固定的時間取決於關節以及周圍組織、血管、神經的損傷程度,一般需要3~4周。
葯物治療
發生關節脫位後,可以服用一些非處方的止痛葯,比如布洛芬、萘普生、撲熱息痛等,緩解關節脫位引起的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葯物,可能導致胃黏膜出血或產生胃部不適症狀。
手術治療
對於閉合手法無法完成復位或者合並關節附近血管、神經或韌帶受損嚴重的關節脫位,需要進行手術切開復位。
中醫治療
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葯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