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鍾乳石實驗方法怎麼寫

鍾乳石實驗方法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5-26 02:42:53

『壹』 鍾乳洞是怎樣形成的

鍾乳石的形成,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實驗說起.用一根塑膠管,插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裡
,通過管子吹氣,不一會兒杯內變得混濁.但當你繼續吹氣時,溶液又變得澄清了.原來,開始吹出的氣是二氧化碳,它與石灰水裡的氫氧化鈣起化學變化,生成不溶於水的碳酸鈣,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這時再吹氣,呼出的二氧化碳又使大理石(碳酸鈣)在水中變成可溶的碳酸氫鈣了。這個實驗經歷的化學變化,正是鍾乳石洞產生的原因。因地下水中含有二氧化碳,這種水經過地層,漸漸地溶解石灰石,生成了碳酸氫鈣,溶解在水裡,隨著地下水的不斷流失,最後就形成一個大的鍾乳石洞。在這同時,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像雕刻家那樣,把岩洞雕刻成奇峰異石隨處可見。另外,富含有碳酸氫鈣的液滴從溶洞上滴下時,在適當的溫度下,還會重新變成不溶於水的碳酸鈣。滴到岩洞下面向上堆積起來的,就成石筍;當鍾乳石和石筍結成一體就成石柱。

『貳』 鍾乳石是怎樣形成的

鍾乳石的形成,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實驗說起.用一根塑膠管,插入一杯鍾乳石和石筍是怎樣形成的呢?
地下水中含有二氧化碳,這種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在流經石灰岩岩層的時候,能夠溶解少量的碳酸鈣,使之變成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這種水在加熱或蒸發以後,碳酸氫鈣又會變回來成為碳酸鈣。
生成鍾乳石和石筍的溶洞都是石灰岩構成的。洞頂有很多的裂隙,每一處裂隙里都有水滴滲透出來。每當水分蒸發掉後,那裡就會留下一些石灰質的沉澱,日積月累,天長日久洞頂上的石灰質愈積愈多,終於形成了乳頭。以後,乳頭外面又包起一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就形成了姿態萬千的鍾乳石。
石筍其實就是鍾乳石的孿生兄弟。當洞頂上的水滴落下來時,石灰質也在地面上沉積起來,就這樣石筍對著鍾乳石向上長起來,若是說鍾乳石是「兄長」,那石筍就是「孿生弟弟」了。
而石筍底盤大,本身比較穩定不易折斷,所以它比鍾乳石的生長速度還要快,還要粗壯呢。

『叄』 五年級下科學實驗(pep版)

1、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一、實驗目的:杠桿尺實驗
二、實驗要求:說明杠桿三點,驗證杠桿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杠桿尺、鉤碼。(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照下圖組裝。
3、分別改變力點到支點,重點到支點的距離,實驗什麼情況省力?什麼情況費力?什麼情況不省力也不費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5、把實驗結果填入表中。
阻力點 動力點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 鉤碼(個) 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 鉤碼(個)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注意:
A、認真調整杠桿尺平衡。
B、 實驗時不要用測力計進行杠桿尺實驗,應改用鉤碼進行,這樣可獲得比較准確的結果。
2、天平的使用
一、實驗題目:怎樣使用天平
二、實驗要求:怎樣使用天平
三、實驗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驟: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盤中各放上一張大小相同的紙,旋轉調節螺絲使指針指向0位。
2、在左側盤中紙上放上所要稱的物體。
3、用鑷子夾出砝碼放右側盤的紙上。
4、增減砝碼的數量,直至天平平衡。(還可以使用游碼調節)
5、計算砝碼及游碼總量並記錄。
6、依次取下天平盤中的砝碼和物體。整理好天平。將天平和砝碼放回盒中。
3、定滑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定滑輪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定滑輪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定滑輪、鉤碼、線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 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將鐵架台、定滑輪、鉤碼、線繩按下圖組裝好實驗裝置。
3、手拽線繩,通過定滑輪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輪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4、用鉤碼代替手拽繩的拉力。試試通過定滑輪,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輪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做定滑輪能不能省力的實驗時,要用鉤碼,最好不用彈簧稱。
4、動滑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動滑輪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動滑輪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動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用彈簧稱稱出重物的重量,記錄在紙上。
3、將鐵架台、動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按下圖要求組裝好。
4、用手通過動滑輪提起重物,研究有沒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5、通過彈簧稱、動滑輪提起重物,研究省力還是費力,根據是什麼。
6、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實驗時手應垂直上提。
B、 可設法減小動滑輪阻力。
C、盡力加大重物的重量,可以使省力接近一半。
5、滑輪組實驗
一、實驗題目:滑輪組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滑輪組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動滑輪、定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 用彈簧稱直接稱出重物重量。
3、照下圖組裝。
4、用手通過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根據是什麼。
5、通過彈簧稱、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省力,根據是什麼。
6、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可設法減少滑輪組的阻力。
B、 測力時,彈簧稱可垂直向下,斜向一方,也可向側面水平拉出,上列各個方向,都不會影響測試結果。
C、實驗時,彈簧秤應倒用,即掛鉤在上,提環在下。
6、輪軸實驗
一、實驗題目:輪軸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輪軸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輪軸、短線、長線、鉤碼、彈簧稱。(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用彈簧稱測出重物重量。
3、照下圖組裝。
4、實驗時可用鉤碼,也可用彈簧稱,測得省力情況。
5、將輪換成大輪,再按上述要求進行實驗。
6、通過比較兩次測定,認識到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可設法減小輪軸阻力。
B、 若用彈簧秤測力,應倒用。即鉤在上,環在下,豎直向下拉動。
C、沒有彈簧稱時可改用鉤碼來測力。
7、齒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齒輪的作用
二、實驗要求:齒輪的作用
三、實驗器材:厚紙板、圖釘、剪刀、木板等。
四、操作步驟:
1、製作齒輪。用厚紙板製作大小兩個齒輪,大齒輪20齒,小齒輪10齒。
2、將兩個齒輪用圖釘通過中心孔固定在木板上,讓兩個齒輪的齒相互咬合。
3、轉動大齒輪看小齒輪有什麼現象發生。
4、轉動小齒輪看大齒輪有什麼現象發生。
5、把現象記錄下來。
記錄:1、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大齒輪向()轉()圈,小齒輪向()轉()圈,可以()小齒輪的工作速度。
2、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時,小齒輪向()轉()圈,大齒輪向()轉()圈,可以()大齒輪的工作速度。
3、齒輪傳動可以有()的作用。
8、研究斜面的作用
一、實驗題目:斜面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斜面作用。
三、實驗器材:圓木(長10厘米)、鐵絲、測力計、長木板(長50厘米)、方木塊。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照下圖組裝。
3、用鐵絲做軸,使圓木能繞軸轉動。
4、通過測力計將圓木提起,用多少力,記錄在紙上。
5、在桌面立一木塊,從桌面到木塊斜搭一塊光滑的木板。通過測力計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
6、分析比較,使用斜面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9、幫助植物繁殖
一、實驗題目:幫助植物繁殖。
二、實驗要求:幫助植物繁殖。
三、實驗器材:植物枝條(月季枝條、柳枝、楊枝)、小刀、小木箱或花盆、土、噴壺。
四、操作步驟:
1、將土放在木箱或花盆中,在土中挖一個洞,深度為插條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選取有2-3個芽的月季(或柳、楊)枝條,用刀在節下削平,不要剝掉莖上的刺。
3、將削平的枝條插入挖好的洞中。
4、用手指輕輕按實插條的基部,用細孔噴壺噴灑足夠的水,使土保持濕潤。
10、模擬化石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模擬化石的形成
二、實驗要求:模擬化石的形成
三、實驗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紙盒、生物材料(貝殼、核桃、魚骨等)、一個碗、肥皂水。
四、操作步驟:
1、將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和水,在碗里混合,攪拌成糊狀。
2、向紙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將剩餘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變硬),將塗抹過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壓入紙盒內的石膏混合物國。
3、晾至微干時,再塗上一層肥皂水,並將剩餘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將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乾燥後,去掉外面的紙盒,敲開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得怎麼樣。
11、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一)
一、實驗題目:溫度對玻璃的影響
二、實驗要求:溫度對玻璃的影響
三、實驗器材:玻璃、酒精燈、試管夾、護目鏡、冷水。
四、操作步驟:
1、取一塊玻璃,仔細觀察玻璃的表面,並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2、用試管夾夾住玻璃,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3、加熱一段時間後,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復以上過程3次,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注意:將玻璃放入冷水中時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傷著。
12、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二)
一、實驗題目:冰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二、實驗要求:冰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三、實驗器材:氣球、紙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四、操作步驟:
1、用水填充一個小氣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樣大,扎緊後,把它放在紙盒中。
2、往紙盒中倒入一些糊狀的熟石膏(熟石膏與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滿水的氣球推到熟石膏1下面厘米處,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時間,待熟石膏變硬時,從盒中取出,觀察熟石膏的變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24小時後取出,仔細觀察其變化。
5、待冷凍的熟石膏恢復到室溫時,看看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13、沙洲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沙洲的形成
二、實驗要求:沙洲的形成
三、實驗器材:噴壺、沙土、各種大小的石子、2個托盤、報紙。
四、操作步驟:
1、先用土壤製作一個帶有丘陵的自然景觀。
2、用噴壺模擬「下雨」,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
14、卵石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驗證磨圓作用實驗。
二、實驗要求:了解水流沖擊及相互碰撞對岩石的磨圓作用。
三、實驗器材:粉筆、廣口瓶、水。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取白色粉筆三、四根,掰成約長10毫米的許多粉筆頭。
3、將粉筆頭放入廣口瓶中,裝上水,蓋好。
4、用力搖動,磨圓後撈出觀察。
5、研究為什麼被磨圓了。
6、想一想自然界的岩石碎塊變圓的原因是什麼。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瓶中只灌1/3的水。
15、自製鍾乳石
一、實驗題目:自製鍾乳石
二、實驗要求:自製鍾乳石
三、實驗器材:曲別針、線繩、兩只燒杯或玻璃瓶、一個碟子、蘇打晶體、水。
四、操作步驟:
1、分別向兩只燒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後逐漸倒入盡可能多的蘇打晶體,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體為止。
2、將線繩打一個結,並將線繩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後把線繩兩端分別浸在兩個燒杯中,把碟子放在兩只燒杯中間,用曲別針把線繩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
3、堅持觀察4天,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16、開采一個「礦」
一、實驗題目:開采一個「礦」
二、實驗要求:開采一個「礦」
三、實驗器材:幾種礦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錘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四、操作步驟:
1、設想自己小組是一個礦業公司,將要去開採金屬礦產,給自己的礦業公司起個名字。
2、選取2-3種不同的礦物,各取一小塊,分別稱量其質量,並將礦物名稱和質量記錄在紙條上。將紙條放進一個信封,並在信封上寫下本組礦業公司的名字,交給老師。
3、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層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種礦物,再加一層熟石膏混合物,在熟石膏混合物上再放另一種礦物,做成「礦石體」。
4、把「礦石體」放置24小時使它堅固。並從杯中取出。在「礦石體」上寫下本組礦業公司的名字,與其他小組的「礦石體」放在一起。
5、取出其他「礦業公司」的「礦石體」,想辦法把「礦物」開采出來,並稱量其質量。
17、煤的分離實驗
一、實驗題目:煤的分離實驗
二、實驗要求:煤的分離實驗
三、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帶玻璃管的試管塞、棉花、煤。
四、操作步驟:
1、在試管內裝入一定量的純凈煤,在試管口放點棉花,用帶玻璃管的試管塞將試管口塞住。
2、在酒精燈上加熱試管,直到試管里的煤發紅。
3、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處,觀察發生的現象。

『肆』 鍾乳石的資料

鍾乳石
stalactite

喀斯特溶洞頂部向下生長的一種碳酸鈣沉積物。又稱石鍾乳。滲流水流入洞頂後,因溫度、壓力的變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的碳酸鈣過飽和沉澱而形成。開始以小突起附在洞頂,以後逐漸向下增長,具有同心圓狀結構,形如鍾乳而得名。在洞口部位的鍾乳石,因有藻類等低等生物附著生長,生物有向陽性,所以這種鍾乳石向下生長時往往斜向洞外,屬於生物喀斯特。

『伍』 鍾乳石是怎樣形成的

鍾乳石的形成

取一隻大茶杯(或試管),將少量熟石灰(即氫氧化鈣)溶解水中,靜置片刻,其中還沒有溶解的熟石灰便沉積在杯底,此時杯中分成兩層:上層是跟水一樣清澈的石灰水,其中含有已溶解的氫氧化鈣;下層是石灰乳,呈渾濁狀態。把上層清澈的石灰水小心地傾倒在一隻試管里約2ml,然後通過一支玻璃管(也可用塑料管——喝汽水用的那種吸管代替)往石灰水裡吹氣。由於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石灰水就和它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不溶於水的白色固體石灰石,石灰水變渾濁。

氫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水
[Ca(OH)2] [CO2] [CaCO3] [H2O]
如果我們繼續往渾濁的石灰水裡吹氣,不久,它又變得澄清了。這是由於二氧化碳與碳酸鈣起作用,生成可溶解於水的碳酸氫鈣,因此渾濁液將隨著沉澱的溶解而變得澄清。如果把這種澄清液加熱,碳酸氫鈣又轉變為不溶的碳酸鈣,於是溶液又重新變渾濁。
碳酸鈣+二氧化碳+水→碳酸氫鈣
[CaCO3] [CO2] [H2O] [Ca(HCO3)2]

在大自然里,許多石灰岩地帶(主要成份是石灰石),就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形成了奇峰異洞,生長了鍾乳石、石筍等。
鍾乳石和石筍大不相同,一個像冬天屋檐下的冰柱,從上面垂下來;一個象春天從地面下「冒」出來的竹筍。
洞頂上有很多裂隙,每一處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斷滲出來,每當水分蒸發掉了,那裡就留下一些石灰質沉澱。一滴、兩滴、三滴……水不斷出現,又不斷地揮發,洞頂上的石灰質愈積越多,終於生成一個乳頭——這就是鍾乳石的「童年」時代。以後,乳頭外面又包上一層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有的鍾乳石的長度能達到好幾米。
石筍是鍾乳石的親密夥伴。當洞頂上的水滴落下來時,石灰質也在地面上沉積起來。就這樣,石筍對著鍾乳石向上長。可以說鍾乳石是「先生」,石筍是「後生」。但石筍底盤大,本身比較穩定,不容易折斷,所以它的「生長」速度常比鍾乳石還快。石筍的最大高度能達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長出來的「石塔」。
往下長的鍾乳石,有時候也會和往上長的石筍接在一起,連接成一個石柱,兩頭粗,中間細,不明底細的人還認為是誰鑿出來的呢。在許多石灰岩洞里,鍾乳石和石筍多數不是連在一起的;那是因為不是鍾乳石折斷了,就是過多的石灰質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變路徑轉移到另一處,又長出一根新的鍾乳石。這樣,鍾乳石和石筍就不會「碰頭」了。
地下水在鍾乳石和石筍的形成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過的地方就會留下痕跡,或是一道溝或是一個洞,或是一根鍾乳石,或是一根石筍,或是一根石柱;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樹林」、「珠簾」等奇麗景象。
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碰到:例如用來燒水的壺底常結一層垢。取出一些加些醋,會看到有大量氣泡產生。這是因為自來水裡含有碳酸氫鈣、碳酸氫鎂等,水垢的某些成分就是它們在加熱時的分解產物,如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等。
因為大自然中溫度沒有煮開水那麼高,所以鍾乳石和石筍等的形成也就沒有那麼快,是經過幾萬年的長期沉積,不斷變遷才形成的。

『陸』 鍾乳石是怎麼形成的

鍾乳石的形成
你到過江蘇宜興的善卷洞和張公洞嗎?你或許去過廣西桂林的七星岩、北京的石花洞和銀狐洞,你一定會被洞中的奇妙景色所吸引吧。瞧那聳立在洞口的巨石,那挺拔的擎天石柱,巧奪天工的鍾乳石,以及形形色色的嶙峋怪石……。這一切是否引起過你的遐想:是誰巧奪天工為我們留下這一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呢?說來你也許不會相信,這一切並非那個能工巧匠之傑作,而是大自然(岩石、大氣、水、陽光等)的力量長年累月鑄成的佳品。
讓我們通過下述實驗,來了解其中的化學原理吧!
取一隻大茶杯(或試管),將少量熟石灰(即氫氧化鈣)溶解水中,靜置片刻,其中還沒有溶解的熟石灰便沉積在杯底,此時杯中分成兩層:上層是跟水一樣清澈的石灰水,其中含有已溶解的氫氧化鈣;下層是石灰乳,呈渾濁狀態。把上層清澈的石灰水小心地傾倒在一隻試管里約2ml,然後通過一支玻璃管(也可用塑料管--喝汽水用的那種吸管代替)往石灰水裡吹氣。由於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石灰水就和它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不溶於水的白色固體石灰石,石灰水變渾濁。
氫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水
[Ca(OH)2]
[CO2]
[CaCO3]
[H2O]
如果我們繼續往渾濁的石灰水裡吹氣,不久,它又變得澄清了。這是由於二氧化碳與碳酸鈣起作用,生成可溶解於水的碳酸氫鈣,因此渾濁液將隨著沉澱的溶解而變得澄清。如果把這種澄清液加熱,碳酸氫鈣又轉變為不溶的碳酸鈣,於是溶液又重新變渾濁。
碳酸鈣+二氧化碳+水→碳酸氫鈣
[CaCO3]
[CO2]
[H2O]
[Ca(HCO3)2]
在大自然里,許多石灰岩地帶(主要成份是石灰石),就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形成了奇峰異洞,生長了鍾乳石、石筍等。
鍾乳石和石筍大不相同,一個像冬天屋檐下的冰柱,從上面垂下來;一個象春天從地面下「冒」出來的竹筍。
洞頂上有很多裂隙,每一處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斷滲出來,每當水分蒸發掉了,那裡就留下一些石灰質沉澱。一滴、兩滴、三滴……水不斷出現,又不斷地揮發,洞頂上的石灰質愈積越多,終於生成一個乳頭--這就是鍾乳石的「童年」時代。以後,乳頭外面又包上一層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有的鍾乳石的長度能達到好幾米。
石筍是鍾乳石的親密夥伴。當洞頂上的水滴落下來時,石灰質也在地面上沉積起來。就這樣,石筍對著鍾乳石向上長。可以說鍾乳石是「先生」,石筍是「後生」。但石筍底盤大,本身比較穩定,不容易折斷,所以它的「生長」速度常比鍾乳石還快。石筍的最大高度能達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長出來的「石塔」。
往下長的鍾乳石,有時候也會和往上長的石筍接在一起,連接成一個石柱,兩頭粗,中間細,不明底細的人還認為是誰鑿出來的呢。在許多石灰岩洞里,鍾乳石和石筍多數不是連在一起的;那是因為不是鍾乳石折斷了,就是過多的石灰質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變路徑轉移到另一處,又長出一根新的鍾乳石。這樣,鍾乳石和石筍就不會「碰頭」了。
地下水在鍾乳石和石筍的形成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過的地方就會留下痕跡,或是一道溝或是一個洞,或是一根鍾乳石,或是一根石筍,或是一根石柱;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樹林」、「珠簾」等奇麗景象。
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碰到:例如用來燒水的壺底常結一層垢。取出一些加些醋,會看到有大量氣泡產生。這是因為自來水裡含有碳酸氫鈣、碳酸氫鎂等,水垢的某些成分就是它們在加熱時的分解產物,如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等。
因為大自然中溫度沒有煮開水那麼高,所以鍾乳石和石筍等的形成也就沒有那麼快,是經過幾萬年的長期沉積,不斷變遷才形成的。

『柒』 自製鍾乳石的實驗過程與鍾乳石的真正形成過程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鍾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鍾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鍾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

『捌』 石鍾乳實驗怎麼做

鍾乳石(stalactite),又稱石鍾乳,是指碳酸鹽岩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澱物的總稱,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由於形成時間漫長,鍾乳石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廣西、雲南是我國鍾乳石資源最豐富的省區,所產的鍾乳石光澤剔透、形狀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碧野 《富春江畔·「冰壺」與「雙龍」》:「洞內到處都是鍾乳石,濕潤清新,有的像玉柱從頂垂直到地,有的像雨雲倒懸空中,有的像白浪滔滔,波涌連天,真是氣象萬千,蔚為奇觀。」
在石灰岩裡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岩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稱為「鍾乳石」。
鍾乳石和石筍每年只增長1毫米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沉積物就會形成錢姿百態、十分壯觀的天然建築物。

『玖』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設計實驗證明鍾乳石是怎樣形成的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通過觀察鍾乳石的有關圖像提出關於鍾乳石的各種假設。
2、能設計模擬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用文字的語言贊美鍾乳石構成的千奇百怪、撲朔迷離的景象。
2、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
科學知識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鍾乳石、石筍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關於鍾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擬實驗等探究活動,初步認識流水的侵蝕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實驗提示:
稀鹽酸有腐蝕性,本次實驗請遠離電腦,並且戴上手套進行實驗。
滴稀鹽酸時,速度要慢,不宜過多。千萬不要用手摸岩石,一旦沾上稀鹽酸,馬上用清水沖洗。
仔細觀察岩石和酸溶液的變化,思考這些變化與溶洞中鍾乳石的形成有什麼關系?

【教學反思】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鍾乳石的形成這一自然現象。由於這種現象離我們的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因此,本課我採用網路環境,體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通過專題網站的資料,幫助學生自學鍾乳石的有關知識。
首先,通過一個「美麗的鍾乳石」視頻引入,讓學生充分體現鍾乳石的美、奇、妙。而後,藉助「鍾乳石之旅」這個專題網站,讓學生自學關於鍾乳石的資料,比如分類、構成、環境等。通過對於資料的整理,學生能從中找出重點和精要的部分,從而對於鍾乳石的形成有依據的做出了猜想,比如水、石灰岩、空氣、溫度等。然後,為了驗證猜想,做了酸與石灰岩的模擬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學生明白了溶洞里酸性的水可以溶解部分石灰岩。在學生大膽猜測溶解了石灰岩的水中還會析出石灰岩時,就做了模擬鍾乳石形成的實驗,讓學生對於鍾乳石形成的一系列猜測聯系起來,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鍾乳石形成的過程。在拓展環節中,充分利用網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在網站中學習其他鍾乳石的知識。最後,學生對於本課的學習有個自我評價,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本課在充分利用網路教學的同時,又有些過分看重網路學習,使學生過於依賴網路,整理資料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以後教學我會充分考慮這些的。

『拾』 模擬鍾乳石的形成

現象:棉線下部出現白色沉澱物
解釋:由於毛細作用,小蘇打溶液將棉線全部浸透,由於棉線中部微微下垂,由於重力作用,小蘇打溶液聚集於下垂部位,由於蒸發與沉積,在棉線下部形成小蘇打沉澱

閱讀全文

與鍾乳石實驗方法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卓home虛擬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79
燒傷痛癢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82
碧緹福按摩儀使用方法 瀏覽:587
國家隊排球線路專項訓練方法 瀏覽:977
矛盾與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80
排列三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332
正宗的干條燕窩食用方法 瀏覽:889
米蕎的食用方法是什麼 瀏覽:648
論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瀏覽:90
前列腺癌治療新方法上海 瀏覽:755
怎麼股癬治療方法 瀏覽:97
化學消毒劑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0
越南蒸雞肉的正確方法 瀏覽:488
自動水管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74
仁和雪蓮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76
降血糖的方法圖片 瀏覽:569
色漿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245
治療失眠的好方法周教授 瀏覽:752
三星手機恢復出廠設置的方法 瀏覽:829
如何改善唇深的方法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