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比較細菌與病毒的區別
1、病毒是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細菌屬於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2、病毒體非常微小可通過濾菌器一般須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測量單位為納米;細菌體極微小一般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測量單位為微米。
3、病毒結構簡單無完整的細胞結構缺乏酶系統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細菌具有細胞壁和核質含有DNA和RNA。
4、病毒只能在細胞內復制增殖細菌以無性二分裂方式增殖。
5、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對干擾素敏感;細菌對抗生素敏感。
(1)病毒和細菌檢查方法有哪些不同擴展閱讀:
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的區別:
細菌感染可以通過醫生開的抗生素清除, 而這種方法對於治療病毒感染上卻沒什麼卵用。抗病毒葯物可以幫助緩解病毒感染的症狀, 但是這取決於身體強大的免疫系統——當人體免疫系統檢測到一種病毒,它就會發揮作用, 並且通常能夠消滅之。
與抗生素不同, 抗病毒葯物不會破壞病毒結構, 而是抑制病毒的生長, 接著你的身體就會接手進而解決它。抗生素對病毒當然也沒什麼用了。
只要免疫系統健康,普通的病菌和病毒都不在話下。 在免疫系統與它們作戰之時,一些緩解症狀的葯物和適當的休息會讓你感覺更佳。並且一旦身體攻克了某種特定的病毒株, 你通常不會再次感染, 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次感染了。
參考資料:細菌-網路,生物病毒-網路
㈡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1、快速測試片技術法
快速測試片是指以紙片、紙膜、膠片等作為培養基載體,將特定的培養基和顯色物質附著在上面,通過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長、顯色來測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細菌總數檢測紙片的研製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主要優點是簡便、實用、經濟、操作性強。近年來以濾紙和美國某公司的 Petrifilm 為載體的測試片已開始被廣泛應用。
2、生物電化學方法
生物電化學方法是指通過電極測定微生物產生或消耗的電荷,從而提供分析信號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謝過程中,培養基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流、電位、電阻和電導等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分析這些電化學參量的變化來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測定。
常見的有:阻抗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流分析法等。生物電化學方法具有測量快速、直觀、操作簡單、測量設備成本低和信號的可控性等特點。
3、微菌落技術
微菌落是指細菌生長繁殖早期在固相載體上所形成的只能藉助於顯微鏡觀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術具有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其研究始於 20 世紀50年代,定量測定技術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國外已有報道將該法應用於水、食品中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
4、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應用到微生物的檢測中,主要是依據不同微生物的化學組成或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各異,利用上述色譜檢測可直接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細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質、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5、高效液相色譜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可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㈢ 細菌和病毒有什麼不同
首先大小不同,一般地,細菌要比病毒大,就象雞蛋和綠豆相比。
其次形態結構不同,透射電鏡下,細菌有明顯的包膜,而病毒則只能以粒子相稱。
不同種類的細菌和病毒還會有特異的形態結構,有時可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染色來辨別。比如巴氏桿菌用瑞氏染色法,可見桿菌的兩端著染。
在細胞中的排列也不同。病毒多呈晶格狀排列,細菌則沒有特定的排列方式。
㈣ 細菌和病毒有什麼區別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是:
1、大小不同:細菌較大,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看到,它們的生長條件也不高。病毒則比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數超過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2、細胞結構不同: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可以說是最低等的生物,但是它的能耐可不小,人類的疾病從小的感冒到大的癌症都和它有關系。細菌是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簡單生物,和植物一樣,有細胞壁,而人的細胞是沒有細胞壁的,這就是很多抗生素殺菌的原理。
3、代謝方式不同:細菌具有許多不同的代謝方式,一些細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為它們的碳源,被稱作自養生物。那些通過光合作用從光中獲取能量的,稱為光合自養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獲取能量的,稱為化能自養生物。另外一些細菌依靠有機物形式的碳作為碳源,稱為異養生物。病毒沒有自己的生長代謝系統,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細胞中依賴他人的代謝系統。
4、構造不同:細菌的結構分為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基本結構是各種細菌都具有的結構,包括細菌的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某些細菌特有的結構稱為特殊結構,包括細菌的莢膜、鞭毛、菌毛、芽胞。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
(4)病毒和細菌檢查方法有哪些不同擴展閱讀:
1、病毒是一種可以在其它生物體間傳播並感染生物體的微小生物(其實因為病毒本身不能進行新陳代謝,所以某種程度上還不能說病毒是生物)。有時使用「病毒」描述那些在真核生物中傳播和感染的生物;使用「噬菌體」或「吞噬體」來描述那些在原核生物間傳播的生物。
2、病毒不僅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從結構上還分為:單鏈RNA病毒,雙鏈RNA病毒,單鏈DNA病毒和雙鏈DNA病毒。
3、病毒和細菌可以通過結膜到達血液中,說明它能夠抵抗溶菌酶的消化降解。細菌和病毒共有的生物元素是C、H、O、N、P。細菌一般可在特定培養基上培養,而病毒一般不能。
4、細菌主要以無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即細菌生長到一定時期,在細胞中間逐漸形成橫隔,由一個母細胞分裂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子細胞。細胞分裂是連續的過程,分裂中的兩個子細胞形成的同時,在子細胞的中間又形成橫隔,開始細菌的第二次分裂。有些細菌分裂後的子細胞分開,形成單個的菌體,有的則不分開,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如鏈球菌、鏈桿菌等。
參考資料:網路_細菌網路_生物病毒
㈤ 細菌和病毒有哪些不同
1.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a. 大小不同:病毒的大小單位是納米(nm),細菌的大小單位是微米(um)
b. 結構不同:病毒是非細胞結構 ,細菌是具有細胞壁的單細胞微生物
c. 繁殖方式不同:病毒只能寄生繁殖,細菌可以自身繁殖生長.
2.區別方法:
a. 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那就是細菌,亞顯微結構才能看到那是病毒
b. 治療方面,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葯物。由於兩者結構完全不同,抗生素對病毒完全無效,反之亦然。 因為細菌有細胞壁,抗生素是通過破壞細胞壁來 達到治療目的.
3.細菌和病毒的種類:
a. 細菌分三種:桿菌是棒狀;球菌是球形(例如鏈球菌或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
b. 病毒:核酸類型分為DNA病毒——單股DNA病毒,DNA病毒——雙股DNA病毒,DNA與RNA反轉錄病毒,RNA病毒——雙股RNA病毒,RNA病毒——單鏈、單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類病毒等八大類群
細菌結構
圖片:
病毒結構圖片:
㈥ 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區別
一、症狀不同
1、病毒感染多有渾身酸痛乏力症狀,但少有膿性分泌物。
2、細菌感染有發燒、寒顫等表現,且膿性分泌物較常見,如膿鼻涕、黃膿痰等。
二、抗生素的使用不同
1、病毒感染者使用一般無效。
2、而細菌感染者通常在72小時之內,症狀會有明顯改善。
三、化驗指標不同
1、病毒感染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例基本在正常范圍,C反應蛋白很少超過50mg/L。
2、而細菌感染則截然相反。
四、致病機制不同
1、病毒感染
不同種類的病毒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可表現出不同的形式。除進入非容納細胞後產生頓挫感染而終止感染外,還可表現為溶細胞感染、穩定狀態感染、細胞凋亡、細胞增殖和轉化、病毒基因的整合以及包涵體的形成等。
2、細菌感染
1)人體因素:
當皮膚粘膜有破損或發生化膿性炎症時,細菌則容易侵入體內;人體的免疫反應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及特異性免疫反應兩種,後者又可分為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兩方面。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不能充分發揮其吞噬殺滅細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細菌量較少,致病力不強也能引起感染;條件致病菌所引起的醫源性感染也逐漸增多。
2)細菌因素:
主要與病原菌的毒力和數量有關。毒力強或數量多的致病菌進入機體,引起敗血症的可能性較大。細菌侵入人體後是否引起感染,與人的防禦、免疫功能,細菌的毒力及數量有關。完整的皮膚和粘膜是防止細菌侵入人體的天然屏障,破損後細菌易於從此處侵入體內,擠壓皮膚炎症部位或膿腫時細菌侵入的可能性更大。
㈦ 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區別是什麼如何判別呢
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有以下幾點不同:一、病因:導致感染的病原體分別為細菌跟病毒;二、症狀:細菌感染會出現發熱寒顫、膿性分泌物等;而病毒感染多表現為發熱、乏力、渾身酸痛等全身症狀;三、實驗室指標:細菌感染多有白細胞、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的升高,病毒感染多為白細胞正常或減少、降鈣素原正常、C反應蛋白輕度升高等;四、治療:細菌感染多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者則多使用抗病毒葯物治療。
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是兩種不同病原菌導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二者的區別可以進行血培養進行鑒別。如果血培養結果示細菌陽性,提示患者是細菌感染;部分患者還可以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如果病毒的抗原、抗體是陽性,說明是病毒感染。
二者還可以檢查血常規進行區別。細菌感染的患者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而病毒感染的患者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基本是正常或者下降,部分患者會出現淋巴細胞的升高。所以可以根據患者症狀,輔助檢查來區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二者的治療也是不同,細菌感染主要是給予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主要是進行抗病毒治療。
㈧ 細菌檢測和病毒檢測的區別 求大神給答案最好是標準的哈
你好
首先你得明確細菌和病毒的概念
細菌廣義的細菌即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作擬核區(nuclear region)(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兩大類群。人們通常所說的即為狹義的細菌,狹義的細菌為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病毒(virus)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營寄生生活的生命體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解答你的問題
㈨ 病毒與細菌的區別 百科
先看一下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1、細菌:原核生物的一種,主要特點是沒有核膜,其遺傳物質分散在細胞質內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內,稱為核區。細菌的外邊包裹著一層細胞壁,一般為多糖聚合而成。
2、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
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有的病毒對人類是有益的,比方說煙草花葉病毒,是使植物煙草葉片感染的一種植物病毒,感染的煙草葉片象綉上了美麗的花紋。這種病毒用來進行轉基因研究,對科學家幫助很大。
細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體大腸內寄生的大腸桿菌,幫助人類分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可以給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牛、羊等動物能夠消化植物纖維,是因為他們的消化道內寄生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可以分解纖維素;要是沒有這種細菌的話牛和羊是沒法吃草的。同時人們依靠細菌生產葯品、食品、飼料、抗生素、味精、調料等。同時細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動物的糞便、動植物的屍體等。沒有細菌的世界是無法想像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將無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殺滅細菌。比方說青黴素,能破壞細菌細胞壁上的多糖,使細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應有的保護作用,細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質,抗生素對它們是沒有作用的。但干擾素可以干擾病毒DNA或RNA的復制,使病毒的數量不再增加,然後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剩下的病毒。
㈩ 病毒和細菌有什麼區別
1.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a.大小不同:病毒的大小單位是納米(nm),細菌的大小單位是微米(um)
b.結構不同:病毒是非細胞結構 ,細菌是具有細胞壁的單細胞微生物
c.繁殖方式不同:病毒只能寄生繁殖,細菌可以自身繁殖生長.
2.區別方法:
a.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那就是細菌,亞顯微結構才能看到那是病毒
b.治療方面,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葯物。由於兩者結構完全不同,抗生素對病毒完全無效,反之亦然。 因為細菌有細胞壁,抗生素是通過破壞細胞壁來 達到治療目的.
3.細菌和病毒的種類:
a.細菌分三種:桿菌是棒狀;球菌是球形(例如鏈球菌或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
b.病毒:核酸類型分為DNA病毒——單股DNA病毒,DNA病毒——雙股DNA病毒,DNA與RNA反轉錄病毒,RNA病毒——雙股RNA病毒,RNA病毒——單鏈、單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類病毒等八大類群
細菌結構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