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種外傷出血的急救處理是怎樣的
外傷出血如何急救?在參加各種戶外運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點磕磕碰碰、小傷小痛,那出現出血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在這里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各種外傷出血的急救處理,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大腿出血: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鬆,用大拇指壓住股動脈之壓點, (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溝中點),用力向後壓,為增強壓力, 另一手的拇指可重疊壓力。
足部出血:在踝關節下側,足背跳動的地方,用手指緊緊壓住。
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的紗布,棉花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用力加以包紮,以增大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 此法應用普遍,效果也佳。
上文就是完完全全針對各種外傷出血情況作出的處理措施,經常外出的朋友們,這些常識就是你的外出好夥伴哦。
Ⅱ 臨床上急性大出血最有效的搶救方法
來祥細了解下大出血急救方法有哪些。
手腳出血
1.如果傷口被泥沙污染,應首先用消毒涼水或冷開水沖洗,切忌用肥皂洗滌。
2.出血傷口周圍的血塊、血漿等不要去擦洗,傷口內的玻璃片、小刀等異物也不要勉強拔出,因拔出後可能引起大出血,應馬上送醫院處理。
止血
1.用清潔的布塊、毛巾(最好是消毒紗布)等墊在傷口上,直接壓迫約10-20分鍾止血。
2.血止住後,用包帶輕輕包紮,注意別包得過緊,以能壓住出血為度,然後上醫院處理。
3.切忌用脫脂棉花、草紙墊在傷口處,也不能在傷口上塗葯物。
在6小時內消毒處理,以防感染化膿
出血、受傷後應馬上用凈水器過濾的自來水或消毒井水、冷開水清洗,沒什麼特別需要消毒的。傷口污染後,只要在6小時內能進行充分的消毒,一般不會出現化膿。但是,如果是刃物刺入等引起的傷口,以及刺入物殘留體內,又未在6小時內作充分清創處理,會出現傷口化膿。另外,要記住,無論什麼東西致傷的傷口,都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要即時採用預防措施。
體表動脈出血
迅速探明出血部位,用手掌按住傷口約20分鍾。如還不能止血,可用包帶纏繞壓迫止血,同時取傷口至心臟段內離心臟近的能感覺搏跳的部位用手指用力壓迫(間接壓迫法)止血。若手指、腳趾出血,則可用布墊著再用手指握緊止血。頭部、腹部的出血,可用直接壓迫法,邊壓迫止血邊上醫院。
危險
脈搏每分鍾120跳以上;呼吸每分鍾20次以上(成人);人體血液喪失三分之一以上。
通過以上對於大出血急救方法的祥細介紹。相信對於平時喜歡進行極限運動的「驢友」們,對於急救方面的常識已有了一定有了解。另外需要注意,如果發現有出現大出血人員時,一定要先進行簡單的急救後,立即送到醫院進去救治。
Ⅲ 在日常生活中,傷口出血該如何正確止血呢
Ⅳ 總結外傷出血的急救方法。 ①動脈出血如何急救②靜脈出血如何急救③毛細血管
動脈出血急救方法如下:止血帶急救止血法:四肢較大的動脈出血時,用止血帶止血。最好用較粗而有彈性的橡皮管進行止血。如沒有橡皮管也可用寬布帶以應急需。止血帶不應纏得太松或過緊,以血液不再流出為度。上肢受傷時縛在上臂,下肢受傷時纏在大腿,才會達到止血目的。縛止血帶的時間,原則上不超過一小時,如需較長時間縛止血帶,則應每隔半小時松解止血帶半分鍾左右。在松解止血帶的同時,應壓住傷口,以免大量出血。指壓止血法: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壓閉住,中斷血流。在不能使用止血帶的部位,在緊急情況下,可暫用指壓止血法。壓迫傷口止血法:如果傷勢嚴重,而身邊又無止血器材,可用隨手取得的任何東西,如清潔的手帕,撕下的衣物或直接用手壓住傷口止血,以爭取時間送醫院處理。
靜脈出血急救方法主要根據靜脈的類型、大小(也就是靜脈管徑的粗細)以及靜脈血管損傷的大小選擇不同的止血方法。如果是淺表的無名外周靜脈出血,一般通過局部壓迫1到3分鍾以後,細小的破裂出血通常可以止住。如果破口比較大,可以考慮使用血管結扎。而對於一些體表的比較粗大的知名靜脈,比如頸外靜脈、股靜脈、腘靜脈通常需要使用血管縫合,保證血管的完整性,而不能輕易採用結扎
Ⅳ 出現受傷流血時及時的止血很重要,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的止血
其實比較常見的止血辦法有三種,一種是指壓止血法,另一種是包紮止血法,而最後一種則是止血帶止血法。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免不了磕磕碰碰,身體就會出現流血的狀況,有時候一些比較小的創口在流血之後也會出現流血不止的狀況,所以說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身體血液的流失,我們必須要快速止血。
像這種較大的窗口,大家可以自己簡單的先進行包紮,用綳帶止住血之後一定要前往醫院進行治療,讓醫生在對你的創口進行清理,防止出現感染的狀況。而最後一種止血綳帶的話,其實就需要有專業的設備了,當然普通人的家裡可能並不會准備這樣的物質,如果有的話就可以按照上面的使用說明去採用,如果沒有的話就可以根據創面大小去選擇上兩種方法。
Ⅵ 緊急止血的方法有哪些
出血分三種情況:
一是毛細血管出血。這種出血危險性較小,多能自己止血。
二是靜脈出血。由於血管內壓力低,暗紅色的血液只會徐緩均勻的外流,如大靜脈出血,往往受呼吸運動的影響而發生斷續,吸氣時流出較緩,呼氣時流出較快。因而靜脈出血的危險性小於動脈出血。
三是動脈出血。動脈出血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心臟用了很大的力量把血液壓出了心室到動脈,為維持血液在周身的流動,克服各處的阻力,這個壓力是很大的,尤其是當新鮮血液剛剛從心室被擠壓出來的時候,奔騰的血液更是勢不可擋,一秒鍾竟可前進一米之遠,爾後,每秒鍾也可以走半米的路程。而大動脈一旦破裂,那血液就會像噴泉般地涌射,可以竄出好幾尺遠。所以動脈出血十分危險。
加壓止血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毛細血管出血及靜脈出血。此種方法簡單易行,如在傷口處用干凈白絹包紮,或者用創口帖粘住。
止血帶止血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四肢大動脈血管出血。結扎止血帶後,就完全阻斷了受傷肢體的血液,如果時間過長,受傷肢體就要壞死。所以用這種方法時,每隔三四十分鍾放鬆一次,每次放鬆時間約一分鍾。在現場選用止血帶前,可先用軟織物加壓臨時止血,與此同時,可選用彈性好的橡皮管或橡皮帶作為止血帶。上止血帶前,應先將傷肢抬高,盡量使靜脈迴流,在出血的上端(近心端),先用毛巾、衣服或其他軟織物墊好,將止血帶適當拉長,纏繞肢體兩圈,在外側打結固定,靠止血帶的彈性壓迫血管,達到止血的目的。萬一在現場找不到橡皮管、帶,也可用毛巾、寬布帶折疊成條狀來代替。但嚴禁用電線、鐵絲、繩索代替止血帶,以免發生意外。
指壓止血法
這是一種最方便、及時的臨時止血法,主要用於動脈的近心端,用拇指和其餘手指將動脈壓在該處的骨面上,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在動脈的走向中,最易壓住的部位叫壓迫點,止血時只要壓住壓迫點,就可有效的止血。動脈常見的壓迫點介紹如下:A.面部出現的壓迫點-面動脈,在下頜骨角前面半寸的凹陷內,有時需要二側壓迫才能止血。壓迫的是面動脈。止血的范圍:可止眼以下臉部及口腔的側面出血。B.前頭部出血的壓迫點-顳動脈,耳前一指處,正對著下頜關節。可止面顳部及頭皮部出血。C.頸部出血的壓迫點-頸總動脈。氣管旁頸總動脈處向頸後頸椎橫突處按壓,但不要壓迫氣管,更不能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動脈,按壓時間不可過久,否則可引起腦損傷。可止口腔、咽喉、頸部、頭部的出血。D.腋部和上臂出血的壓迫點-鎖骨下動脈。在鎖骨上窩內1/3處,捫及搏動處向第一肋骨上壓迫。可止肩部、腋窩及上肢出血。E.大腿出血的壓迫點-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中點搏動處,壓向恥骨平面上,可止下肢出血。
Ⅶ 外傷大出血的科學應急措施有哪些
1、傷口持續壓迫止血:適用於小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用干凈的紗布、手帕、毛巾等物壓住傷口,緊緊包紮即可。
2、指壓止血:適用於發生頭頸部及肢體大出血尤其是動脈破裂大出血。如果沒有骨折,可以迅速用手指直接壓迫傷口,朝傷口下的骨頭上壓,把傷口直接壓在骨頭上,直接壓迫供應出血部位的體表動脈血管。
3、屈肢加墊止血:適用於無關節損傷的肘關節和膝關節以下部位出血。先在肘窩或腘窩放置緊裹成卷的毛巾、布卷等物,使關節盡力屈曲,藉助墊物壓住所經過的動脈後用帶子固定即可。
4、止血帶止血:適用於四肢大出血。止血帶包括醫用橡皮止血帶、氣囊止血帶及布料止血帶。自救時可以就地取材,如用血壓計的充氣袖帶、有彈性的繩帶等。用止血帶止血時要把止血帶扎牢,紮好止血帶後打結,打節時穿入1根短木棒,打好結後旋轉木棒使帶子絞緊直到不出血為止,然後將木棒固定,最後標明紮上止血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