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驢皮蟲簡單有效的驅蟲方法

驢皮蟲簡單有效的驅蟲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27 16:12:25

㈠ 驢皮怎樣保存不掉毛

皮料的貯存無論是長期貯存還是短期貯存,最根本的目的是使皮料乾燥防腐。
(一)曬干法
曬干法是將各類濕皮料經過分類,剔除雜質,然後攤開靠日光曬干。曬干是以太陽輻射乾燥為主,同時也包括空氣的乾燥作用,陽光的乾燥能力和皮料水分的蒸發速度取決於照射強度,太陽的輻射強度也因地區緯度和季節而異。例如,我國中部北緯35。附近地區,晴天時地面受到的太陽輻射熱量,冬至前後每日約為10.45兆焦/㎡,而夏天前後約為18.81兆焦/㎡;按標准煤計算,則每1 000㎡晴天一天所受到的太陽輻射熱量,在冬季約相當於350千克標准煤,夏季約相當於640千克標准煤的發熱量。
空氣的乾燥作用,取決於一個地區的大氣溫度、濕度和風速等氣候條件,它不僅在晴天與太陽輻射共同起著乾燥作用,即使是多雲或陰天仍可以起到一定的乾燥作用。
由於大氣和太陽能都是取之不竭而又是廉價的,因而用曬干法貯存皮料是一種經濟易行的方法。
採用曬干法應注意以下幾點:所曬皮料要均勻單張攤開,不要重疊,以免影響皮料的乾燥速度。曬皮場地要求整潔寬敞,空氣流通。為了不至造成皮料局部灼燒膠化,場地上不應有石塊、砂礫等雜物。
不要在強烈陽光下曝曬。日光中的紫外線能使膠原分子聚合而不溶於水,所以高溫曬干或曬干時間過長的皮料,往往既難浸泡又難出膠;尤其是經過夏季曝曬的皮料更易造成皮料的灼燒以至毀壞,故夏季宜在遮陽涼棚下通風晾乾。曬皮時要經常翻動,如遭陰雨應將皮料及時收入室內。
曬干法的缺點是:曬乾的皮料不易回軟,即使浸軟也達不到原有皮料的膨脹豐滿程度。這不僅給工藝操作帶來麻煩,也將影響到出膠率和膠的質量。
(二)冷藏法
該法是以在低溫時細菌和酶菌的活動停止為基礎,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方法與肉類食品的冷藏相同,一般分速凍和冷藏兩步,首先將鮮皮料置於冷凍盤內送入-20℃的速凍室內,經過一晝夜後,從盤中取出,再將凍成的皮料送入-l0℃的冷藏室保存。
採用冷凍貯存的方法,能夠保持皮料的鮮度,貯存時間長,對環境污染小,但因成本高,故在阿膠的生產上很少採用。
(三)室溫貯存法
乾燥、曬干、晾透合格(水分低於15%)的驢皮,方可置干驢皮倉庫內(室內)。庫內保持乾燥,並定期進行熏殺處理、定期晾曬、倒庫等措施以保證庫內驢皮的質量。如果驢皮的水分較高,驢皮較濕就入庫,或者是對原料庫處理不好,可能會造成庫內的驢皮發生蟲蛀、霉爛變質。
常用的措施有:一般每3個月用氯化鈷熏殺滅菌一次,防止生蟲;每6個月必須出庫翻晾驢皮,以保證驢皮的乾燥。為保持庫內乾燥,可在驢皮庫的四角放些石灰。

㈡ 十大名貴葯材是那些

十大名貴葯材是藏紅花、人參、天麻、阿膠、海馬、麝香、天麻、龍涎香、靈芝、冬蟲夏草。

1、藏紅花

海馬獨特的外形使其有了這個名字,雖然我們常在深海中見到海馬,可是海馬卻是一種近陸地的魚類,海馬入選十大名貴葯材的原因就是它具有顯著的補腎補陽和止咳平喘作用。

㈢ 驢皮下生蟲是怎麼回事

驢皮下生蟲的原因,第一個是因為腐敗,第二是因為驢皮的味道,容易招蟲

㈣ 我想自學樂器,笛子或笛簫

笛簫好!
笛子特點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1978年,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支竹篪,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兩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記載的漢篪,除長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與記載相同外,並在墓內的竹筒上寫有篪的字樣,顯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歷來有人篪、笛不分,說成是同一樂器,實際是有區別的。從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閉口,能奏五聲加一變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開口,能奏七聲加兩個變化音,不髹漆。戰國時,篪是祭神或宴亭時演奏的主要旋律樂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學生宋玉的《笛賦》中也曾講到當時南方的笛,與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為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它在漢代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北朝時,笛子不僅極為普遍,而且有所發展,形制、長短、粗細變化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開始有了「橫笛」之名。隋朝後期,出現了能演奏半音階的十孔笛。

從唐代起,笛子還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別。同時,豎吹的篪才被稱為簫,橫吹則稱之為笛。唐朝呂才,制「尺八」,豎吹,並傳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倉院中,珍藏著我國盛唐時期製作的4支橫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橫笛各一支,竹質的兩支,它們長短不同,但都開有7個橢圓形音孔。劉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聲,是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晉時已有豎笛,吹頭加一木頭,使氣從縫隙中通過,射向兩哨孔邊陵發音。

宋笛制多樣,有叉手笛、龍頸笛、十一孔的小橫吹、九孔的大橫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後笛子與現在類似,由於戲曲的蓬勃發展,笛子成為很多劇種的伴奏樂器,並按伴奏劇種不同分為兩類:梆笛和曲笛。

20世紀六十年代,趙松庭發明排笛,將2至4根不同調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擴大三個八度以上,音樂富於變別稱雅號:竹笛;橫笛;「橫吹」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結構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長管,上面開有若干小孔。

常見的六孔竹製膜笛 由笛頭、吹孔(1個)、膜孔,(1個)、音孔(6個)、後出音孔(1個)、 前出音孔(2個,又名筒音)和笛尾組成。

使用材質:笛身一般為竹製。
化,易於演奏。

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製成,所以也稱為"竹笛"。
笛簫特點長笛由於是金屬管身(為白銅、純銀、鉑金亦不罕見,也有木製的,少見),音色較「冷」;笛子因為是竹製,加上有笛膜對音色的潤色,音色較「甜美」。

這兩者我個人的體會是:

長笛的在初學時低音難掌握,指法比較復雜;笛子指法較簡單,但特殊技巧比較多。正確音色都需要一段時間。

兩者的氣息、音色感覺和作品處理差別還是蠻大的。

價格上,同級別的情況下,笛子相對比長笛便宜得多。

祝你成功。

。。。。。。。。。。。。。。。。。。。。。。
長笛(Flute)

樂器本調:C 調。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小字一組C-小字四組C。

結構組成:管身(含吹節, 主節和尾節)和音鍵系統。

使用材質:普通型:無縫鎳銀管,專業型:硬質真銀。

樂器特色:清新、透徹,色調是冷的。高音活潑明麗,低音優美悅耳,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和軍樂隊。

長笛(Flute)為吹孔氣鳴樂器,廣泛用於現代管弦樂隊,有時用於軍樂,也常用於獨奏、重奏。它的家族有短笛、高音長笛、中音長笛、低音長笛等,而以伯姆式C調標准笛為其代表。長笛為管弦樂隊木管組中的高音樂器,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奏法繁多,表現力豐富,與弦樂、木管、銅管樂器親和力強。一般交響樂隊至少用3隻,第3兼短笛,規模較大者再加中音長笛。作為獨奏樂器,長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 小調奏鳴曲》等。用鋼琴、豎琴、吉他或樂隊伴奏之獨奏曲、協奏曲等曲目也極多。在室內樂中,長笛加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成為管四重奏;再加圓號,即成管樂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種組合,如W.A.莫扎特寫了3 首長笛四重奏,用長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組成。長笛本家族也有多種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長笛等搭配成長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長笛的流傳已有好幾個世紀,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當時它還只是豎吹的上面開孔的 粘土管。到了海頓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長笛已成為交響樂隊中的固定樂器。19世紀初, 隨著特奧巴爾德·波姆發明的按鍵裝置(後來亦被用於單簧管、雙簧管和大管等),長笛完成了定型。

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中、高音區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低音區婉約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長花腔,演奏技巧華麗多樣,在交響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獨奏樂器。

長笛的種類很多,除常見的普通C調長笛外,還有降D、降E調長笛,G調次中音長笛,C調低音長笛等,不過應用較少。

它的家族橫吹笛最早於12世紀從亞洲傳入歐洲,形似中國笛子(無膜的悶笛),約600餘年不斷改進,始成現代長笛。中世紀期間,早期的無鍵長笛主要用於軍樂。至17世紀中葉始作為重要樂器,用於歌劇和宮廷樂隊。長笛的首次重大改進,在17世紀後期,由法國人木管樂器製造家J.奧特泰爾及其家族完成。而更重要的根本改革,則是在19世紀30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構造與發音原理 長笛為木質或金屬管狀體,全長62厘米,笛頭閉塞,塞頭距管端約5厘米,笛尾開放。為便於攜帶與調音,由2或3段插接組成。笛身為圓柱體,內徑1.9厘米,從與笛身插接處起,其內徑至塞頭漸縮細為1.71厘米。以離塞頭1.7厘為中心,開橢圓吹孔,上覆吹孔蓋,開同樣橢圓孔,與吹孔相連,使蓋面與孔壁形成銳角,氣流即沖擊此邊棱,激棱發音,管壁開指鍵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鍵啟閉,以變換開管長度,產生不同音高。

音域 古六孔橫笛的音域僅有兩個八度多。後屢經改進,19世紀初為d1~a3,有完全的半音階。伯姆長笛擴展為c1~d4。現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長笛製作日精,指法屢有創新,專業型笛尾加長,可下行至b音,此與吹奏#f4等泛音有關。因此目前音域擴展為b~#f4,共44個半音。

低音區b~#c2音色豐美醇厚,惟穿透力較為遜色;中音區d2~#c3音色清澈朗潤;高音區d3~b3音色光輝明亮,穿透力強;超高音區c4~#f4,音色尖銳刺激,穿透力極強。近代作品有時用斷音強奏,以顯示特殊效果。

演奏 雙手持笛,坐立皆可,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唇構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沖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銳角發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鬆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產生類似弦樂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鍵孔上逐漸滑閉,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時哼唱:在演奏長笛的同時哼唱;④模擬打擊樂:快速拍打音鍵,同時口中發出咂舌的「嗒」聲,可發出模擬打擊樂的聲音效果;⑤呼嘯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氣,同時按樂譜快速移動手指,造成嘯聲效果;⑥模擬銅管樂器:兩唇緊貼吹口,開小孔吹氣,發音如同小號。上述各種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鋒派音樂中常大量應用。

應用與曲目 長笛為管弦樂隊中木管組中的高音樂器,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奏法繁多,表現力豐富,與弦樂、木管、銅管樂器親和力強。一般交響樂隊至少用3隻,第3兼短笛,規模較大者再加中音長笛。作為獨奏樂器,長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小調奏鳴曲》等。用鋼琴、豎琴、吉他或樂隊伴奏之獨奏曲、協奏曲等,曲目也極多。在室內樂中,長笛加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成為管樂四重奏;再加圓號,即成管樂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種組合,如W.A.莫扎特寫了3首長笛四重奏,用

長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組成。長笛本家族也有多種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長笛等搭配成長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歷代大作曲家都有長笛曲目創作,如巴赫的 6首奏鳴曲,3首《勃蘭登堡協奏曲》,《b小調組曲》;L.van貝多芬的《B大調奏鳴曲》;莫扎特的3首協奏曲;A.維瓦爾迪的13首協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爾的7首奏鳴曲;J.海頓的協奏曲與3首奏鳴曲。

中國作曲家的長笛曲目,主要有賀綠汀的《幽思》、田保羅的小奏鳴曲《清晨》和黃虎威的《天山之歌》等。

長笛族系 短笛,一種較常用的小型長笛。管長僅為長笛之半,在交響樂隊中多由第3長笛手兼用。短笛為

C調,音域d2~c5。記譜與長笛相同,而實際發音高八度,為所有吹管樂器中的最高音樂器。音色尖銳,光輝明亮,穿透力極強。在配器上,無論規模多大的樂隊中,用一隻已足可擴展音域,增大縱深能力。對於銅管樂隊尤其重要。常用於歡欣鼓舞的熱烈場面。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終樂章的勝利進行曲中,用它來增加巍然屹立、勇往直前的氣概。他的《第六交響曲》第4樂章中,用短笛來描繪雷電轟鳴的場景。□.П.穆索爾斯基在交響詩《荒山之夜》中,用它來描繪群魔亂舞時陰森凄厲的哭聲。

為短笛寫的獨奏曲有維瓦爾迪的4首協奏曲等。

中音長笛,1854年為伯姆所創制的G調笛。基本形制是將C調長笛放大加長,指位指法不變。G調長笛長82.75厘米,內徑為2.6厘米,音域g~c3。發音豐厚甘醇,洪亮有力,從pp到ff始終如一,聽起來頗似圓號。在室內樂、重奏及交響樂中佔有重要地位。

低音長笛,C調,較標准長笛低一個八度,笛頭下端的管,拐兩個彎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趨重要,尤其是在長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渾然一體,可與弦樂重奏媲美。
。。。。。。。。。。。。。。。。。。。。。。

竹笛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結構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長管,上面開有若干小孔。

常見的六孔竹製膜笛 由笛頭、吹孔(1個)、膜孔,(1個)、音孔(6個)、後出音孔(1個)、 前出音孔(2個,又名筒音)和笛尾組成。

使用材質:笛身一般為竹製。

笛膜(演奏時貼於膜孔處的一個小薄片)一般用嫩 蘆葦桿中的內膜製成。
笛膜的運用,首先是選擇黏合劑,目前使用的有阿膠、驢皮膏、黃魚膠、樹脂、白芨... 等,何膠、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葯店、葯材行皆可購得。由於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和吸水性,貼好的笛膜還會有一定程度的自動還原,所以貼膜時可稍偏緊些,等它自動還原後,笛膜的松緊度為適中,能發出悅耳的聲音,但是如果要隨貼隨用的時候,笛膜就要放鬆來貼。 貼膜時,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纖維與笛子的纖維平行、重疊,再用阿膠沾水塗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笛膜兩側,拉出與葦膜纖維紋路成垂直的皺紋,而後慢慢地往下側按貼上,調整均勻後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曬,笛膜變黃、變老、失去彈性時要更換使用。(新鮮的笛膜如需保存長久,可將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進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鮮)

樂器特色:屬於木管樂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鳴樂器類。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

笛子的選擇
選擇笛子,應從笛子的質量和類別上來考慮。笛子的質量,除取決於笛管本身的質材好壞外,還取決於製作水平的高低。選擇、購買時,應進行檢驗:
1、檢驗笛子的竹質。笛管要求竹質堅實(竹紋老)。竹紋細密。管身直而圓。笛身一般頭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別不宜過大。笛管厚薄適中。笛管內壁平整光滑。全身無蟲蛀、裂痕等現象。造型美觀大方。這些要求,憑視覺便可以鑒定。
2、檢驗笛子的音準。方法是按照校音儀器標准音笛或定音樂器(手風琴、電子琴等)對照試吹。主音確定後,再按音程關系,對笛子的全部發音的准確性進行檢驗。 還可以吹吹各個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凈。檢驗泛音也是檢驗實音音準的好方法。
3、檢驗笛子的音量。一般來說,音量大者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鳴大,振動力強。吹奏時手指上有時有一種發麻的感覺。
4、檢驗笛子的音色。對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圓、亮,這一方面取決於笛子本身的質量,另一方面與貼膜技術、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關系。
5、檢驗笛子的靈敏度。一般來講,以氣到音出、發音不遲鈍為好,反應越快越好。
6、初學者應選調性。同樣一款竹笛有各種不同調性。怎麼選擇?一般來說,初學者以選用中音笛類,E 調或 F調笛子較為合適。因為這類笛子音高適中較易吹奏,演 奏也常用到。如果有條件,想多選幾支笛子,那麼,除E 調和 F 調中笛外,還可再選一支 D 調曲笛和一支 G 調梆笛,這兩個調子的笛子也常用到。

笛子的種類
梆笛

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

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

在演奏上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在氣息運用上較猛,並採用了急促跳躍的舌打音,強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於表現剛健豪放、活潑輕 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北方色彩,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

多用於北方的吹歌會、評劇和梆子戲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也可用來獨奏。

曲笛

曲笛用於南方崑曲等戲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線(即纏絲)笛」,因盛產於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

多為C調或D調。

管身粗而長,音色淳厚、圓潤、講究運氣的綿長,力度變化細致,常採用先放後收,一音三韻,悠揚委婉,演奏的曲調比較優美、精緻、華麗,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

音色潤麗、清晰,音色控制、強弱對比自如,並多應用笛子上的「喚音」、「送音」、「打音」、「倚音」、「顫音」等技術,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盡量少用吐音斷奏。

曲笛在我國南方廣泛流行,適宜獨奏、合奏,是崑曲等戲曲音樂、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中富有特色的樂器之一。

笛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吹奏樂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掘出16支豎吹骨笛(用鳥禽肢骨製成),根據測定距今已有8000餘年歷史。豎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與現在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傳統大致相同的音階,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號,有些音孔旁還加打了小孔,與今天的中國音調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現在的民間樂曲《小白菜》。

笛子的歷史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1978年,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支竹篪,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兩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記載的漢篪,除長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與記載相同外,並在墓內的竹筒上寫有篪的字樣,顯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歷來有人篪、笛不分,說成是同一樂器,實際是有區別的。從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閉口,能奏五聲加一變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開口,能奏七聲加兩個變化音,不髹漆。戰國時,篪是祭神或宴亭時演奏的主要旋律樂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學生宋玉的《笛賦》中也曾講到當時南方的笛,與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為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它在漢代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北朝時,笛子不僅極為普遍,而且有所發展,形制、長短、粗細變化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開始有了「橫笛」之名。隋朝後期,出現了能演奏半音階的十孔笛。

從唐代起,笛子還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別。同時,豎吹的篪才被稱為簫,橫吹則稱之為笛。唐朝呂才,制「尺八」,豎吹,並傳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倉院中,珍藏著我國盛唐時期製作的4支橫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橫笛各一支,竹質的兩支,它們長短不同,但都開有7個橢圓形音孔。劉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聲,是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晉時已有豎笛,吹頭加一木頭,使氣從縫隙中通過,射向兩哨孔邊陵發音。

宋笛制多樣,有叉手笛、龍頸笛、十一孔的小橫吹、九孔的大橫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後笛子與現在類似,由於戲曲的蓬勃發展,笛子成為很多劇種的伴奏樂器,並按伴奏劇種不同分為兩類:梆笛和曲笛。

20世紀六十年代,趙松庭發明排笛,將2至4根不同調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擴大三個八度以上,音樂富於變化,易於演奏。

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製成,所以也稱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在管身上開有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個孔,氣流由此吹入,使管內空氣振動而發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個孔,專用來貼笛膜,笛膜多用蘆葦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經氣流振動,便發出清脆而圓潤的樂音。

笛子雖然短小簡單,但它卻有七千年的歷史。大約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候,笛子由骨制改為竹製。在公元前1世紀末漢武帝時,笛子稱為"橫吹",它在當時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7世紀開始,笛子又有了改進,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現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且演奏技術也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到了10世紀,隨著宋詞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詞唱曲的主要樂器,在民間戲曲以及少數民族劇種的樂隊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樂器。

笛子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它既能演奏悠長、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現遼闊、寬廣的情調,同時也可以奏出歡快華麗的舞曲和婉轉優美的小調。然而,笛子的表現力不僅僅在於優美的旋律,它還能表現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比如模仿各種鳥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豐富,而且它的品種也多種多樣,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笛子的技法
笛膜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則常用顫音、打音、疊音、振音等技巧。

此外,經過幾十年來大量演奏家的不斷實踐,創造出了諸如循環換氣、循環吐氣、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飛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南派笛子的風格典雅清麗,他們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較長較粗,音色渾厚柔和,清亮圓潤、悠揚委婉,主要流行於中國江南地區。

北派笛子的風格剛勁粗獷,他們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較短較 細,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

笛子演奏家
近代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有:馮子存、劉管樂、陸春齡、趙松庭、王鐵錘、簡廣易、俞遜發、蔣國基、繆宜民 (美國)、杜如松、張維良、張向華、詹永明、陳濤、陳中申等。

笛子的製作

笛子採用的竹子在陰干以後基本上要經過裁料、上漆、鑽孔、校音、纏線、刻字等工序。 笛子這個樂器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詩以及製作者的名稱。比較著名的笛子製作師有:鄒敘生、王益亮、 董雪華、應明章等。

笛子的保養
(1)新買回的笛子或自己新製作的笛子,如果發現竹質不太干,可將笛子所有洞孔堵塞住,然後灌進點鹽水,泡浸一至二日(根據竹質濕度而定,竹質濕者浸泡時間應長一些),然後打開洞孔將鹽水倒出,稍用清水沖洗,待一小時後,再在筒內塗些熟過的植物油(最好是油湯辣椒的純紅油,用此油日久可使竹體變紅,永不生蟲破裂),便可使用。如果買回來的笛子本來竹質很乾而又堅固,最好用酒精擦洗一下笛筒和吹孔的周圍,以達消毒之目的。另外竹內的少許水份也會隨酒精的揮發而排除
(2)專業吹笛的人,都有一個笛盒,沒有盒的人,可做一個布套(最好是夾層或棉的)。平日將笛子放在裡面,如果套,盒都沒有,可找一塊干凈的布來包住,以免風吹日曬,灰塵進入
(3)每次吹完之後,一定要將笛筒內的口水倒出來。最好做一個布刷,口水倒出後,捅進去輕輕一擦,然後裝入盒或袋內。這樣就免得口水在笛筒內發霉發臭,以至笛筒腐爛。
(4)天氣過熱或過於乾燥時,最好做一個「笛膽」(用相當笛筒長度的小棍,纏上幾層干凈的布,抹上些油),不吹的時候可將它塞入笛筒內,以防止笛身破裂。「笛膽」粗細要和笛筒的粗細相適應,粗了塞不進去,細了挨不上竹壁,起不到潤笛作用。
(5)笛子吹久了,笛筒內慢慢會有許多灰塵。灰塵加之氣水的浸透,久而久之結成了污垢,這不但不衛生,常常發出臭味,甚至要影響音色、音準。這時就需要洗滌。特別是沒有笛盒和笛套的同志,應在一定的時期內洗滌一次笛子。洗時要注意,水溫不可太熱太冷。一般將手浸入在水中不冷不熱為適。因水太冷,臟東西洗不幹凈,水太湯,笛子的浸吸水分太多,一濕又猛一干,對笛子不好,竹質易變,易破裂。另外可用軟布或葯綿等,捆纏在木棒上(木棒要細不可太粗太堅實),浸水(洗潔精、香皂等)擦洗。但不可用洗衣粉和肥皂,因它們刺激性大,易破壞竹質內壁
(6)有時由於天氣的變化,太冷或太熱或由於竹質過嫩,竹節過少,笛身都易破裂。為防止這種破裂,或者在已破裂之後,可在兩
端和吹孔至膜孔之間,膜孔至第六孔之間,這兩處各用絲線捆纏(有伸縮性的塑料最好不用)。或將頭尾用銅(或鋁)圈箍住。

㈤ 吃驢皮的好處

驢皮的功效與作用

1、驢皮膠含有多種的蛋白質、氨基酸、鈣等,能改善血鈣平衡,促進了紅細胞的生成。此外,驢皮膠而且還能升高血壓。

2、驢皮明膠可以滋養血液、血液、體液,具有強筋健骨,增加抗風濕的能力。驢皮明膠可以消除關節疾病,改善運動功能。

驢皮的功效與作用 驢皮怎麼熬制阿膠

3、因此,人到中年之後,經常食用驢皮膠能幫助骨骼和肌肉,避免了骨質疏鬆症,利於身體健康,驢皮明膠性味甘、平,具有滋陰補血功效,驢皮膠不但能滋陰補血,驢皮膠還能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

4、驢皮膠有免疫功能。驢皮明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動物類膠原蛋白對人體有親和力,補陰滋養血液有著特殊的影響。

㈥ 連花清瘟降價了,降價的原因是什麼

任何商品的定價,都是建立在一定利潤空間的基礎上,連花清瘟雖然是葯品但也不例外。既然此前的價格已經包含了符合企業預期的利潤,那麼此次降價就說明此前的利潤標准依然存在下滑空間。簡單來說,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降價所損失的利潤,可能會通過銷量的驟增得到彌補,畢竟連花清瘟在當前疫情嚴峻的客觀形勢下,銷量陡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此一來即便降價,對其總的利潤收入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至於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還有比較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連花清瘟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官方的青睞,對其推廣力度也相對較大,在這樣的客觀背景下,葯企通過降價的形式體現出對疫情防控大局的支持,也有可能是其降價的原因。無論如何,連花清瘟降價的最終受益者都是普通市民,至於降價原因其實也沒有必要過度糾結,只要葯品療效不會下降就是值得肯定的。

㈦ 驢皮能做衣服嗎

驢皮是不能當衣服的。

主要原因是與其他的生銹的皮子有所不同,因為的硬價值是非常高的,都會熬成阿膠,它是一種葯材,沒人把葯材披到身上當衣服吧。它用於中葯製作對於復合的免疫力是非常好的,用驢皮要熬成膠,所賣的價值比賣驢皮還要高,所以一般的是不用驢皮做衣服的再有驢皮也不適合做衣服。

驢皮用處:

驢皮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可以用驢皮煮水製作成阿膠,具有非常好的滋陰補血的功效。適量的吃一些驢皮,還可以吸收其中豐富的膠原蛋白,具有一定的安胎的功效。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驢皮汁的氨基酸、蛋白質、鈣離子含量非常豐富,不但可以調節體內離子平衡,並且可以起到升高血壓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治療因低血壓而導致的頭暈、頭痛。

驢皮經漂泡去毛後熬制而成的膠塊,有滋陰潤肺、補血止血的功效。阿膠能提高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量,促進造血功能,還能防止血管滲漏,抗輻射、抗休克、抗疲勞,不但能養血補血、美容養顏,還有改善睡眠、健腦益智、延緩衰老的功效。

吃阿膠還能強筋健骨,有補充氣血的功效,能夠改善虧氣虧血引起的頭痛頭暈、面色萎黃無華、周身無力、沒精神、愛睡覺等症狀,是治療貧血非常好的一種中葯,適當的服用能夠使人臉色紅潤、皮膚細膩光滑,有增強免疫力、抗疾病的作用。

㈧ 新鮮帶毛驢皮怎樣保存時間

1、洗干凈,
2、小心地把結締組織刮干凈,不然都是油會臭的。這是最關鍵也最煩人的一步
3、用生石灰之類的殺菌處理,我沒有生石灰,用一袋食鹽腌了一晚上。
4、然後在通風、避光的磚牆上展開釘好,幾天後就幹了。記得不能被太陽曬到,幹了後有點硬,不過揉揉就好了。最好還是冬天做,不容易壞。

防腐處理。生皮主要由膠原纖維所組成,含有蛋白質、脂肪和水分,特別易於細菌的繁殖、分解而腐敗。為此,必須及時做好防腐處理。目前防腐主要有晾乾法及鹽腌法2種。

1、晾乾法。是將鮮皮晾乾到含水量12%~16%,創造不利於細菌生長繁殖的環境條件,達到防腐的目的。具體做法是:先將生皮的毛抖順,皮板向下,毛面向上,按自然形狀伸平四肢,平鋪在木板或貼附於牆上,注意不要過分拉撐,直到皮板定形後揭下,再將皮板朝上,置於陰涼通風處晾乾。在晾乾過程中,要防止日光曝曬,要防凍,防人畜踐踏。

2、鹽腌法。這種方法能盡快抑制細菌繁殖,保護羊皮的固有質量,不掉毛,不腐敗,能使皮張長期保存。

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干腌法。就是把鹽面均勻撒在鮮皮的內面上,用鹽量約為鮮皮重的35%-50%,使鹽充分吸收水分,並逐步滲入皮內。撒過鹽的鮮皮,皮板面相對,堆成小垛,腌制2-3天後拉展晾乾。二是水腌法。先在水中或容器中配製25%的食鹽溶液,鹽液的溫度應掌握在15℃左右。將鮮皮放入,浸泡16-26小時,將羊皮取出搭在繩子或木桿上,讓其自由滴液。滴凈水分後,按皮重再在皮板上撒上20%-25%干鹽面,晾乾即可。

(四)保管貯存。經上述處理晾乾的羊皮,要板對板、毛對毛地整理好,以每10-20張為1捆,再用細繩捆好入庫存放或出售。為保證毛皮質量,防止灰塵落入,可用塑料布等遮蓋,必要時應加入衛生球或精萘粉等防蟲劑,防止毛皮被蟲叮蛀。同時也要注意通風,防鼠害,防發霉變質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

㈨ 驢皮治什麼病啊

不能科學的回答你 真的是不好意思!

阿膠

阿膠又名盆覆膠、驢皮膠,為驢皮熬成的膠塊。其製作方法是:先將驢皮颳去毛,切成小塊,加水煎熬3晝夜,待液汁濃稠,取出驢皮塊,再加水煎熬>>>>詳細閱讀

[葯材來源〕

為馬科動物驢Equus asinus L.的皮去毛後熬制而成的黑色膠塊。
以山東、浙江、江蘇等地產量較多。以原膠塊用,或將膠塊打碎,用蛤粉炒成阿膠珠用。

小編推薦:《西遊記》中的仙葯為何神? 牛黃為何又叫「丑寶」?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肺、肝、腎經。

[葯性說明]

本品甘平質潤,性粘收斂,既能補血止血,又能滋陰潤肺。凡血虛、出血及肺腎陰虛燥熱之證均為要葯。

[功效〕

1.養血止血 用於虛勞咳血、便血、吐血等多種出血以及失血後的頭暈、乏力。

2.滋陰潤肺 治療虛勞肺燥咳嗽、陰血不足的虛熱、心煩。<<<< 阿膠的葯用功效

[葯理知識〕

1.治療肺結核咳血:阿膠研成細末,每服20~30g,日2~3次,溫開水送下,或熬成糊狀飲下。均配用常量西葯抗結核葯。(《遼寧中醫雜志》,1987;(9):39)。

2.治療胎動不安、滑胎:阿膠12g,雞子2枚,紅糖30g(打荷包蛋服)。(《山西中醫》,1987;(2):35)。

3.治療小腿慢性潰瘍:先將潰瘍面作清創消毒,每次換葯前紅外線照射10~15分鍾。然後將30g阿膠放入碗內,加凈水70ml,文火溫化成膏。按創面大小,將2~3g阿膠膏置於無菌紗條或紗布塊上覆蓋於創面,固定,每天1次。一般20餘次即愈。(《中西醫結合雜志》 ,1987;(4):241)。

相關閱讀:中成葯治病歌訣

[有效成分〕

阿膠主要由膠朊組成。水解可得多種氨基酸。另含鈣、硫等。

[臨床應用〕

1.有良好的補血作用。在實驗動物的治療觀察中,阿膠對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增長速度的療效優於鐵劑。

2.對因放血而造成的休克有對抗作用。

3.可防治進行性營養性肌變性症。並能促進鈣的吸收而有正鈣平衡作用。鈣鹽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使滲出減少。從而消炎、消腫和抗過敏作用。

4.有促進健康人淋巴細胞轉化作用。

5.能擴張血管,尤以靜脈擴張最為明顯。同時伴有代償性擴容作用。血小板計數也明顯增加。起到防滲漏作用。阿膠對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防治作用。

閱讀全文

與驢皮蟲簡單有效的驅蟲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減肥平台期解決方法 瀏覽:542
茶的質量要求與鑒別方法論文 瀏覽:483
遙控電路板連接方法 瀏覽:595
輸送皮帶頭尾連接方法 瀏覽:180
食用油假真方法 瀏覽:112
快速減脂肪方法 瀏覽:852
植物碳中和的計算方法 瀏覽:235
溢彩年華衣櫃的安裝方法 瀏覽:470
喉嚨燒心怎麼解決最快方法 瀏覽:738
甜椒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01
打結的使用方法 瀏覽:596
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黑色痣生長 瀏覽:522
襄仲治療方法有那些 瀏覽:495
電腦配位鍵的計算方法 瀏覽:916
蝴蝶斑的簡單去除方法 瀏覽:793
摩擦傷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562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 瀏覽:27
ve抹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第三代試劑有哪些檢測方法 瀏覽:888
老年人淤青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