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染色粉檢測方法及標准

染色粉檢測方法及標准

發布時間:2022-11-14 00:18:03

Ⅰ HE染色的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一、實驗步驟:

(1)樣品制備:對於貼壁生長細胞,胰酶消化,調整細胞濃度約1×105/ml,滴加於蓋玻片上(置於6孔板中),培養相應時間後,取出細胞爬片,用PBS 洗滌3次。

(2)樣品固定:95%乙醇固定20min,PBS洗滌2次,每次1min。

(3)染核:蘇木素染液染色2-3min,自來水洗滌。

(4)分色:鏡下觀察,若細胞核染色過深,用1%鹽酸酒精溶液分色數秒,自來水洗滌。

(5)染胞質:浸入伊紅染液染色1min,自來水洗滌。

(6)吹乾或自然晾幹細胞 爬片後,中性樹膠封片。

若細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則染色時間相應延長,蘇木素染色12-15min,伊紅5min即可。

二、注意事項:

1、染色時調節pH值很重要。如果組織塊在福爾馬林中固定時間長,組織酸化而影響細胞核著色。因此,要在自來水中沖洗時間長一些或在飽和碳酸鋰水溶液中處理10-30min,這樣可以使細胞核著色較深。染伊紅時胞漿著色不佳,可在伊紅溶液中滴加1-2滴冰醋酸。

2、切片染蘇木精後,分色這一步是關鍵,應在顯微鏡下控制進行,一般以細胞核染色清楚(晰)而細胞質基本無色為佳。如果過分延長分色時間將導致染色太淺,應重新染色後再行分色。

3、切片經酒精脫水後,入二甲苯時可出現白色不透明狀態,此為脫水不徹底,應將切片退回無水酒精,更換酒精、二甲苯,以求徹底脫水與透明。

4、在染色過程中不要讓切片乾燥,以免切片收縮、變形,影響神經元形態。

5、切片從二甲苯取出或進入二甲苯前,切片周邊均應擦乾凈或吸干多餘水分。

6、最後封固時,要用中性樹脂,防止日後褪色,蓋片要選大於組織塊的面積,如漏出一部分不久將會褪色,所用樹脂濃度要適當,樹脂封固時不能有氣泡。

(1)染色粉檢測方法及標准擴展閱讀

一、細胞核染色原理:

蘇木精為鹼性天然染料,可使細胞核著色。細胞核內染色質的成分主要是DNA,在DNA的雙螺旋結構中,兩條核苷酸鏈上的磷酸基向外。

使DNA雙螺旋的外側帶負電荷,呈酸性,很容易與帶正電荷的蘇木精鹼性燃料以離子鍵或氫鍵結合而被染色。蘇木精在鹼性溶液中呈藍色,所以細胞核被染成藍色。

二、細胞漿染色原理:

細胞漿內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為兩性化合物、細胞漿的染色與pH值有密切關系,當pH調到蛋白質等電點4.7-5.0時,胞漿對外不顯電性,此時酸或鹼性染料不易染色。

當pH調到6.7-6.8時,大於蛋白質的等電點pH值,表現酸性電離,而帶負電荷的陰離子,可被帶正電荷的染料染色,現時胞核也被染色,核和胞漿難以區分。因此必須把pH調至胞漿等電點以下,在染液中加入醋酸使胞漿帶正電荷(陽離子),就可被帶負電荷(陰離子)的染料染色。

伊紅Y是一種化學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離解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與蛋白質的氨基正電荷(陽離子)結合而使細胞漿染色,細胞漿、紅細胞、肌肉、結締組織,嗜伊紅顆料等被感染成不同程度的紅色或粉紅色,與藍色的細胞核形成鮮明的對比。

Ⅱ 血塗片染色檢查原蟲的方法和步驟

方法和步驟如下:
一、玻片清潔
玻片清潔。清潔的玻片無油脂,無劃痕,無灰塵,玻片
上有油跡,使厚血膜容易脫落,薄血膜塗布不均勻。在用手
指持玻片時,只能夾持玻片的兩側邊緣,不要接觸玻片的表
面以避免手指上的油污染污玻片。
1.新的載玻片先用熱肥皂水洗滌,再用清水沖洗,然後
用軟而潔凈的毛巾擦乾待用。
2.使用過的載玻片的清潔方法有兩種:
①5%的肥皂水煮沸法
將洗衣肥皂削成小片,加水配成約5%的肥皂 水,煮沸
後將玻片一張一張地平放進肥皂水內,微火煮約一刻鍾,然
後滅火待肥皂水稍冷後,用清潔干毛巾擦凈後待用。
②清潔液浸泡法清潔液配製如下
重鉻酸鉀 80g
濃硫酸 100ml
水(清凈水)1000ml
配製時須先將重鉻酸鉀研細放入水中,慢慢加溫到全部
溶解為止,然後緩緩加入濃硫酸,待溶液冷卻後倒入有蓋的
大口玻璃缸內。清潔玻片時,將待洗的玻片逐張放入清潔中
浸泡一兩天後,取出清水沖洗至完全沒有黃色為止。浸泡前
最好用二甲笨除去鏡油,清潔液顏色變為墨綠色後即失去清
潔作用,不能再用。
二、製片
1.薄血膜塗制
(1)先用75%酒精棉球將耳垂消毒,待酒精幹後用采血針
迅速刺入耳垂近下端邊緣處。
(2)用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以及右手的中指向相對的方向
將耳垂輕輕擠壓出血。
(3)取一張潔凈的載玻片,將它的左1/3的表面接觸耳垂
上的血滴不要將玻片接觸耳垂上的皮膚,使一小滴血在
玻片上。血量1-1.5mm
3
.1/4.火柴頭大小。
(4)將推片臵於血溶之前與血液相接觸,待血液沿推片邊
緣展開後,將推片與載玻片保持30角度,用力均勻迅速將
推片由右向左推出而製成薄血膜。塗製得較好的薄血膜只有
一層血球,血球的分布排列比較均勻,血膜的末端突出如舌
狀。
若取的血滴太大,則塗制的血膜太寬太厚,若推時用力
不均勻,則易成梯田狀
若用力太大,則血膜兩端過厚,若塗片上有油污,則血
膜成多孔狀。
2.厚血膜塗制,薄血膜塗好後,再輕擠耳垂擠出約火柴
頭大一血滴,將這一滴血滴在玻片的中心1/3處然後用推片
的一角由血滴中央向周圍旋轉塗成直徑約一厘米的圓形血
膜,旋轉塗制時間不宜過短,以免形成纖維蛋白束,遮蓋了
瘧原蟲。
厚血薄塗好後,應平放待干,防蒼蠅舔食血膜或灰塵落
在上面。受檢者的編號可用鉛筆或鋼筆寫在薄血膜的邊緣
上,也可用蠟筆寫在厚血膜一端。
三、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姬姆薩氏和瑞氏兩種
(一)吉氏染色法,吉氏染劑是最可靠的血膜染劑其優
點是易於掌握很少染色過度,染好後的血膜褪色較慢
1.吉氏染劑的配製
吉氏染劑粉 0.5g
甘油,中性,25ml
甲醇,純,分析純,25ml
將吉氏染劑粉0.5臵於乳缽中,加少許甘油充分研磨
再加甘油研磨,直至25甘油加完為止。將充分研磨的吉氏
甘油液倒入無水,干凈的棕色玻塞瓶中,然後分次加甲醇於
乳缽洗出染劑倒入瓶中,直至25甲醇將乳缽洗凈並全部倒
入瓶中,塞緊,充分搖勻,放臵室內一星期,每天搖動數次
以後即可使用.
2.緩沖液的配製;
為了保證染色良好,使瘧原蟲的核和胞漿紅蘭分明,感
染的紅血球上的薛氏小點清楚,在稀釋染劑厚液時所用的
蒸餾水必須加緩沖液,緩沖蒸餾水。新鮮蒸餾水可能接近
中性,但貯存在一個時期後,由於吸收了空氣中的 而變為
酸性,因此蒸餾水中必須加緩沖液,使其達到我們需要的效
果。
緩沖液配製
磷酸氫二鈉,無水 9.5g
蒸餾水 1000ml
磷酸二氫鉀 9.07g
蒸餾水 1000ml
將上二液分別貯存於緊塞的玻瓶中。
稀釋染劑所用的蒸餾水的ph以7.0-7.2為最適宜現
用現配可按下表配製緩沖蒸餾水的配製(ml)
ph 磷酸二氫鈉液 磷酸二氫鉀液 蒸餾水
6.6 37 63 900
6.8 49 51 900
7.0 63 37 900
7.2 73 27 900

Ⅲ 染料的現行標准

序號 標准號 中文標准名稱
1 GB/T2396-2003 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測定
2 GB/T2397-2003 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測定
3 GB/T2402-2003 陽離子染料染腈綸時對其他各種織物污染的測定
4 GB/T2383-2003 染料篩分細度的測定
5 GB/T2398-2003 分散染料對棉沾污性能的測定
6 GB/T10663-2003 分散染料移染性的測定
7 GB/T2390-2003 水溶性染料pH值的測定
8 GB/T2399-2003 陽離子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9 GB/T4465-2003 鹼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0 GB/T1866-2003 中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1 GB/T2375-2003 直接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2 GB/T2376-2003 硫化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3 GB/T2378-2003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4 GB/T2379-2003 酸性絡合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5 GB/T2380-2003 媒介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6 GB/T17520-1998 在電解質存在下反應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穩定性的測定
17 GB/T3671.1-1996 水溶性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穩定性的測定
18 GB/T3671.2-1996 水溶性染料冷水溶解度的測定
19 GB19601-2004 染料產品中23種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測定
20 GB/T19681-2005 食品中蘇丹紅染料的檢測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
21 GB/T199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學試驗禁用偶氮染料的測定
22 GB/T6686-2006 染料分類
23 GB/T20383-2006 紡織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測定
24 GB/T6687-2006 染料名詞術語
25 GB/T20382-2006 紡織品致癌染料的測定
26 GB/T4841.3-2006 染料染色標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
27 GB/T17592-2006 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測定
28 GB/T2392-2006 染料熱穩定性的測定
29 GB/T2391-2006 反應染料固色率的測定
30 GB/T4841.2-2006 染料染色標准深度色卡藏青和黑色
31 GB/T2394-2006 分散染料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32 GB/T2381-2006 染料及染料中間體不溶物質含量的測定
33 GB/T2401-2006 陽離子染料染腈綸時纖維飽和值、染料飽和值及飽和因數的測定
34 GB/T4841.1-2006 染料染色標准深度色卡1/1
35 GB/T9339-2006 反應染料染料與纖維素纖維結合鍵耐酸耐鹼性的測定
36 GB/T4469-2006 還原染料還原速率的測定汽蒸法
37 GB/T2389-2006 反應染料水解染料與標准樣品相對含量的測定
38 GB/T1639-2006 可溶性還原染料溶解度的測定
39 GB/T1637-2006 可溶性還原染料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40 GB/T2387-2006 反應染料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41 GB/T2400-2006 陽離子染料染腈綸時配伍指數的測定
42 GB/T2403-2006 陽離子染料染腈綸時染浴pH 適應范圍的測定
43 GB/T2386-2006 染料及染料中間體水分的測定
44 GB/T4467-2006 染料懸浮液分散穩定性的測定
45 GB/T2377-2006 還原染料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46 GB/T4464-2006 染料泳移性的測定
47 GB20814-2006 染料產品中10種重金屬元素的限量及測定
48 GB/T3899.2-2007 紡織品用染料產品命名標准色卡
49 GB/T2374-2007 染料染色測定的一般條件規定
50 GB/T5540-2007 分散染料分散性能的測定雙層濾紙過濾法
51 GB/T3899.1-2007 紡織品用染料產品命名原則
52 GB/T2385-2007 染料中間體結晶點的測定通用方法
53 GB/T5541-2007 分散染料高溫分散穩定性的測定雙層濾紙過濾法
54 GB/T5542-2007 染料大顆粒的測定單層濾布過濾法
55 GB/T2384-2007 染料中間體熔點范圍測定通用方法
56 GB/T2382-2007 硫化染料游離硫磺含量的測定
57 GB/T12680-2008 醇溶染料一般性能的測定
58 GB/T21881-2008 酸性染料勻染性的測定
59 GB/T21876-2008 溶劑染料及染料中間體灰分的測定
60 GB/T21880-2008 酸性染料移染性的測定
61 GB/T9291-2008 表面活性劑高溫條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織物時勻染劑的抑染作用測試法
62 GB/T21877-2008 染料及染料中間體堆積密度的測定
63 GB/T21882-2008 液體染料黏度的測定
64 GB/T21878-2008 水溶性硫化染料分光強度的測定
65 GB/T21879-2008 水溶性染料溶解度的測定點濾紙法
66 GB/T21875-2008 染料提升力的測定
67 GB/T6688-2008 染料相對強度和色差的測定儀器法
68 GB/T23345-2009 紡織品分散黃23和分散橙149染料的測定
69 GB/T23496-2009 食品中禁用物質的檢測鹼性橙染料高效液相色譜法
70 GB/T6693-2009 染料粉塵飛揚性的測定
71 GB/T9337-2009 分散染料高溫染色上色率的測定
72 GB/T24164-2009 染料產品中多氯苯的測定
73 GB/T24165-2009 染料產品中多氯聯苯的測定
74 GB/T23973-2009 染料產品中甲醛的測定
75 GB/T23975-2009 染料及顏料產品中四氯苯酐的測定
76 GB/T23977-2009 染料含鹽量的測定電導率法
77 GB/T23978-2009 液體染料氯離子含量的測定離子色譜法
78 GB/T23980-2009 直接染料拔染性的測定
79 GB/T24101-2009 染料產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測定
80 GB/T24167-2009 染料產品中氯化甲苯的測定
81 GB/T2-2009 染料及染料中間體產品檢驗規則
82 GB/T24103-2009 染料中間體產品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通則
83 GB/T24166-2009 染料產品中含氯苯酚的測定
84 GB/T23974-2009 染料產品中鄰苯基苯酚的測定
85 GB/T23976.2-2009 染料上染速率曲線的測定色深值測定法
86 GB/T23976.1-2009 染料上染速率曲線的測定上色率測定法
87 GB/T25248-2010 830nm數字製版材料用紅外吸收菁染料含量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
88 GB/T25810-2010 染料產品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的基本規定
89 GB/T25811-2010 染料試驗用標准漂白滌綸布
90 GB/T25812-2010 染料試驗用標准漂白棉布
91 GB/T25813-2010 染料試驗用標准漂白棉線
92 GB/T27594-2011 分散染料原染料相對強度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93 GB/T27596-2011 染料顆粒細度的測定顯微鏡法
94 GB/T27597-2011 染料擴散性能的測定
95 GB/T27592-2011 反應染料軋染固色率的測定
96 GB/T17592-2011 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測定
97 GB/T9292-2012 104 GB/T9292-1988表面活性劑高溫條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織物用勻染劑的移染性測試法
98 GB/T2398-2012 分散染料對棉沾色性能的測定
99 GB/T2397-2012 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測定
100 GB/T4465-2012 鹼性染料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01 GB/T2378-2012 酸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102 GB/T2402-2012 陽離子染料染腈綸時對其他各種織物沾色的測定
103 GB/T1866-2012 中性染料染色色光和強度的測定

Ⅳ 革蘭染色法和美藍染色法對細菌染色後有啥不同

1、顏色不同:革蘭氏陽性菌為紫色,革蘭氏陰性菌經沙皇等紅黃燃料染色後呈現粉色或紅色,因此在操作時要注意區分。

2、概念不同:美藍又叫亞甲基藍,美藍(亞甲基藍)染色法就是用美藍染色液對細菌進行染色以便進行顯微鏡檢查的染色法,屬於單染色法。經染色的菌體呈藍色,與革蘭染色法是不同的。

3、操作過程不同:革蘭氏染色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細菌先經鹼性染料結晶紫染色,而後經碘液進行媒染,之後用酒精脫色,與美蘭操作過程及使用工具是有不同之處的。

(4)染色粉檢測方法及標准擴展閱讀:

常見的染色方法包括簡單染色、負染色、革蘭氏染色、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莢膜染色、死活染色。制備細菌染色片一般要經過塗片、固定、染色、水洗、乾燥等步驟,用顯微鏡甚至油鏡觀察。

革蘭染色法脫色後再用鹼性蕃紅進行復染,陽性菌仍為紫色,陰性菌染成紅色,這就是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其步驟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四個步驟。

除此之外在革蘭氏染色法塗片染色時,革蘭氏陽性菌的芽孢呈現無色。雖然芽孢在革蘭氏染色片中可以看到,但在不易清晰觀察時,可用特殊的芽孢染色法,使芽孢與菌體呈現不同顏色。

Ⅳ 請教巴氏染色的原理,越詳細越好

巴氏染色法是脫落細胞染色中最好的染色方法。蘇木素染液,細胞核內的染色質主要是去氧核糖核酸(DNA),DNA的雙螺旋結構中,兩條鏈上的磷酸基向外,帶負電荷,呈酸性,很容易與帶正電荷的蘇木素精鹼性染料以離子或氫鍵結合而被染色。蘇木精在鹼性溶液中呈藍色,所以細胞核被染成藍色。 分化:蘇木素染色之後,用水洗去未結合在細胞上的染液,但是在細胞核中結合過多的染料和細胞漿中吸附的染料必須用分化液1%鹽酸酒精脫去,才能保證細胞核和細胞漿染色的分明,把這個過程稱為染色的分化作用。因酸能破壞蘇木素的醌型結構,使色素與組織解離,分化不可過度。藍化:分化之後蘇木素在酸性條件下處於紅色離子狀態,在鹼性條件下處於藍色離子狀態,而呈藍色,所以分化之後用水洗去酸而中止分化,再用弱鹼性水使蘇木精染上的細胞核變呈藍色,稱藍化作用,一般多用自來水浸洗即可變藍,也可用溫水(50度溫水最佳)變藍。EA50染液的酸鹼度對於巴氏染色的成功起著關鍵作用,EA50染液由伊紅、亮綠、等染料配成。伊紅、亮綠、橘黃等屬於酸性染料,在溶解媒中其發色團是負離子部分,發色團可與蛋白質中帶正電的氨基結合,從而是胞漿顯藍色、綠色、橘黃色或紅色,但蛋白質所帶正負電荷的多少是隨溶液的PH值而改變的,在偏鹼環境中,蛋白質的羧基游離增多(帶負電),在偏酸環境中蛋白質氨基游離增多(帶正電),磷鎢酸在染色過程中,不但作為媒染劑可增加染料的著色力,同時磷鎢酸與碳酸鋰還是一對弱酸弱鹼,實際上是一對緩沖劑,可中和分化及藍化時可能留下的少量酸或鹼,保證染色達到理想效果,其適用於上皮細胞及間皮組織的標本,是陰道脫落細胞檢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該染色法不但具有顯示細胞核結構清晰、分色明顯、透明度好、胞漿受色鮮艷等特點。

巴氏染色法將胞核染為深藍色;鱗狀上皮底層、中層及表層角化前細胞胞質染綠色,表層不全形化細胞胞質染粉紅色,完全形化細胞胞質呈桔黃色;細菌:灰色;滴蟲:淡藍灰色;黏液:淡藍色或粉紅色;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吞噬細胞胞質均為藍色;紅細胞染粉紅色;高分化鱗癌細胞可染成粉紅色或桔黃色;腺癌胞質呈灰藍色。

巴氏染色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染色有4個步驟:1、固定;2、核染色;3、胞漿染色;4、透明。
主要達到以下要求:1、核的結構清晰;2、透明度高;3、分色恰當。
一、固定
固定的目的細胞製片的迅速固定是製片過程中關鍵的一步,否則會影響細胞學診斷的准確性。對於不同的標本需要不同的固定方法。最為常用的固定方法是95%酒精作為固定液的濕固定法。酒精作為一種脫水劑能夠防止細胞內的酶捋蛋白質分解而自容,並凝固細胞內的物質如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使其保持與組織生活相仿的成分,從而使細胞各部分,尤其核染色質易於著色。對於巴氏染色來說,酒精固定最為重要的。如果酒精濃度不足引起的固定不佳,可造成細胞的人為變化,並可導致假陽性或假陰性的診斷。
1、固定方法濕固定法:作為用95%酒精固定液固定的細胞學標本一定使用濕固定法。製片制備完後,趁標本新鮮而又濕潤時,立即放入盛有95%酒精的固定缸內。製片在固定液內至少保持15-30min。固定時間通常不超過1周。這種製片染色後,顏色鮮艷,結構清晰。如果細胞製片需要送至另一實驗室或郵寄他處染色時,可以固定15min後,把製片取出後立即密封的容器中或者使用甘油防止製片乾燥。因為無論固定前或固定後的製片,如果發生乾燥後都會影響染色的效果。
2、固定注意事項固定液的過濾:為了防止細胞污染,凡是使用過的固定液,必須過濾後才能再使用。使用過長的固定液,必須用酒精相對密度計測定,酒精濃度低於90%時應該及時更換新液。濕固定的重要性:標本再新鮮時及時固定時保證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如蘇木素對細胞核的染色,巴氏染色中胞漿的特殊著色作用,均可因標本乾燥後固定而大受影響。製片標本的郵寄:標本再固定15min後取出,立即加甘油數滴於製片上,裝入密封的小盒中。實驗室在收到標本後,先浸入95%酒精中,使甘油溶去,再進行染色。
二、核染色
1、 蘇木素液浸染時間一般在3-5min,但是必須隨氣溫和燃料情況而酌情改變。夏季或放置較久的蘇木素染液容易著色,時間要縮短;冬季或新配製的蘇木素染液和應用已久較稀釋的蘇木素液不易著色,時間要延長。在使用蘇木素染色時,一般有2種方法:
1)過染法:首先有意識地進行深染,然後通過鹽酸酸化過程使核染色趨於合適。這種方法能夠在酸化過程中把胞漿內黏附多餘的蘇木素染料去掉,使胞漿染色更為鮮艷、清晰、多用於黏液多的標本。
2)淡染法:在核染色過程中,嚴格掌握染色時間,使核染色適宜而不用鹽酸酸化,但是胞漿中少量的蘇木素會影響EA染色的質量。主要用於黏液少的標本,避免在酸化和自 來水沖洗的過程中使細胞成片地脫落。在使用蘇木素染色時,一定要每日進行過濾,否則蘇木素結晶會影響染色的質量。一般蘇木素染液可以使用較長時間,所以每日增加少量新鮮染液即可。
2、鹼化鹼化亦稱返藍過程,可以使用飽和碳酸鋰或3%氨水鹼化,目的使蘇木素及早顯色,時間約數秒。更重要的是流水沖洗,可使藍色顯的更鮮艷。鹼性溶液亦需要充分漂清才不會妨礙下一步的胞漿著色及標本製成後的顏色保存。分化和鹼化溶液至少每天更換新液。
三、胞漿染色
胞漿染色在巴氏方法中亦稱為OG—EA染色,它包括橘黃G(OG)和EA兩部分染色。由於橘黃G是一種小分子染料,能夠很快地作用於胞漿,一般染色時間不宜過長,通常1-2min。對於宮頸、陰道上皮中非正常角化細胞和角化型鱗癌細胞的胞漿中都可以出現鮮艷的橘黃色。
四、封固製片
封固製片對於避免空氣乾燥的影響,製片經長期存放不褪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使用24mm×50mm或24mm×60mm的蓋玻片,用二甲苯調配的中性樹膠進行封固。
五、透明
染色的最後一步是透明,使細胞的色度與細胞的重疊不致影響鏡下檢查。這是在脫水與製片封固之間的一項重要步驟。最常用的透明溶劑使二甲苯,二甲苯的折射率在1.494,載玻片的折射率在1.515,兩者較為匹配。如果二甲苯溶液出現顏色或變得渾濁,一定要更換新液。 巴氏染色操作流程 95%乙醇固定(15min)→清水沖洗多次→蘇木素染液(3-5min)→清水沖洗三次→藍化→95%乙醇漂洗→橙黃染液(1-10s)→95%乙醇漂洗→95%乙醇漂洗→100%乙醇漂洗→EA50(3-5m)→95%乙醇漂洗→95%乙醇漂洗→無水乙醇漂洗→無水乙醇(2min)→二甲苯(2min)→中性樹膠封片
染色注意事項
1、細胞核著色不佳
(1)細胞核著色過淺:
1)鹽酸分化時間過長或蘇木素染液時間過長。需要縮短分化時間或延長鹼化時間;每日加入少量新鮮蘇木素染液或重新配製蘇木素液。
2)在固定之前製片乾燥。所以對巴氏染色的製片需要嚴格遵守濕固定的原則。
3)自來水的PH值偏酸性。使用鹼性溶液。
(2)細胞核著色過深:
1)鹽酸溶液濃度不夠。適當加入幾滴鹽酸以增加濃度。
2)製片用高於95%以上濃度的酒精固定後可以出現染色過深。應用95%酒精固定。
2、細胞漿著色不佳
(1)如果全片內胞漿都淡染,則需要延長染色時間或更換新液。
(2)如果胞漿不分色,均為淺紅色。製片在固定前乾燥或製片被有大量球菌樣細菌影響胞漿染色。此情況可以適當增加染色時間能夠部分糾正不分色狀況。
(3)胞漿染成灰色或紫色,是由於蘇木素染色時間過長或鹽酸分化不佳。經過褪色後重新蘇木素可以糾正。
(4)由於標本的不同,同樣配方的EA染液可造成偏藍、偏綠和偏紅,對不同的標本應該使用不同的EA染液。一般認為,EA36和EA50用於婦科標本,而EA65或改良EA用於非婦科標本。
(5)胞漿不分色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由於EA染液的PH值不恰當所致。如染色為紅色,可以加少許磷鎢酸溶液糾正;如染色均為藍色或綠色,可以加少許飽和碳酸鋰溶液糾正。對於改良EA染液,每100ml染液加入2ml冰醋酸後染色效果更佳;染液使用更持久

Ⅵ 人體染色體吉姆薩染色的基本方法

吉姆薩染色

Ⅶ 上有染色的技巧與方法

在微生物學主要有兩種染色方法:
一、簡單染色:利用單一染料對菌體進行染色。主要步驟:塗片、乾燥、固定、染色、水洗、鏡檢。
常用的微生物細胞染料都是鹽,分酸性染料和鹼性染料兩大類:
美蘭、甲基紫、結晶紫、鹼性復紅、中性紅、孔雀綠和蕃紅等都屬於鹼性染料;
伊紅、剛果紅、藻紅、苦味酸和酸性復紅等屬於酸性染料。
二、革蘭氏染色法:原理與革蘭氏陰、陽性細菌的細胞壁結構差異有關。主要用於區分這兩種細菌。被染成藍紫色者即為革蘭氏陽性菌(G+);被染成紅色者是革蘭氏陰性菌(G-)。主要步驟:製片、初染、媒染、脫色、復染、鏡檢。

Ⅷ 人體染色體吉姆薩染色的基本方法

瑞氏-姬姆薩染色方法
1、試劑配製:
原料:A:瑞氏染粉0.8--1克;吉姆薩染粉0.5克
B:甘油33ml
C:甲醇500ml
配法:將A放入研缽中,加入少量B研磨,再加入少量B磨,再加入少量B磨……倒出,將未溶部分,繼續加入B磨……>全溶,加入C,或中間加入C 亦可.
2、染色步驟:
滴數滴入玻片蓋滿標本,30秒,再加入雙蒸水或PBS2-3倍染1-3分中,傾去染液,水洗……封片.

Ⅸ 尿液有形成分檢查時染色和不染色的區別

尿液有形成分(urine formed element)是指來自泌尿道,並以可見形式滲出、排出、脫落和濃縮結晶所形成的物質的總稱。
尿液中顯微鏡檢查可見的有形成分種類非常多,可分為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兩大類。一些成分具有明確的病理意義,如細胞、管形、寄生蟲等具有明確診斷價值;另一些為生理性排出的成分,如各種生理性結晶、上皮細胞等,這些成分在某些情況下具有輔助診斷價值。

尿有形成分染色方法及其選擇
國內外有的作者不提倡沉渣染色檢查。或提出將染色作為特殊檢查與「常規」沉渣檢查分列;染色方法少則2種,多的可達10多種。為便於敘述,現將染色法歸納為單染、復合染色、活體染色、鑒別染色及特殊染色等五種。

2.1 單染法 即單一染色液染尿中有形成分的方法,如在濕的尿沉渣片(簡稱濕片)中加入2%醋酸1滴可破壞紅細胞,鑒別酵母菌孢子外,還可清楚見到白細胞核。濕片中加一滴Lugor碘液,上皮細胞染淡黃而白細胞深染,管型也著色。以藍色染料有0.5%~ 1%亞甲藍、2%考馬斯亮藍、品藍等,我們感到藍染料單一而後者細胞不易著色,但粘液絲藍色可辨。歐洲尿液檢查文件推薦應用0.5%甲苯胺藍認為有對胞核結構染色清晰的優點,崔建和用2%孔雀綠觀察了36例小兒急性腎炎發現紅細胞管型清晰。其他的單染值得注意的是膽汁,因在嚴重肝病黃疸尿中,尿中各種染色結構分明易於識別,因而沒想用天然的膽汁染「濕片」是否可取?

以上列舉的幾種單染法有試劑單純、易得、低廉且易於配製,染色簡便、易於推廣等優點,但缺點為染色單一,對核、胞質不易鑒別,分色及滲透性差,高濃度染料放置後形成沉渣,因此最好用小包裝,分裝染色前濾過殘渣以免干擾染色視野。

2.2 復合染色 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染色法或加助染劑的染色法。最常用的尿沉渣在玻片乾燥後(簡稱乾片)使用瑞-吉氏聯合染色,由於與血片染色同步,各實驗室易於實施及推廣。北醫大一院1987年用本法計數尿沉渣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以70%為界區別感染及非感染。但乾片需時長,乾燥片時細胞易變性及形態變化,與濕片比較細胞、管型易溶解和變形;在有形成分少的乾片上如不加血清固定,則易因沖洗不易看到其中有形成分。瑞氏染色還受pH值、溫度等因素影響,不易看清腎小管上皮細胞結構。據多種文獻介紹,認為巴氏(Papanicolaou)染色為最佳復合染色法,不僅分色良好,有形成分結構清晰,且對尿中異形細胞如腫瘤細胞易於分辨;Schumann在腎細胞病理染色為首選方法,但因染料品質要求高,採用多種染料、多次脫水手續繁雜,因而很難普及。

2.3 活體染色法 簡便易行的有1%燦爛甲酚藍(煌焦油藍)易在各單位實施,但也具備上述單染法的問題。Sternheimen-Malbin(S-M)即龍膽紫-沙黃染色染料價廉易得,染色方便,已成為國內外介紹最多的染色方法。早在60年代的專著中對染料配製染色方法已有詳細介紹,通過S-M染色紅細胞可染成淡藍色,多形核白細胞染成橙紅色,在有的白細胞胞質中見顆粒呈Brown分子運動定名為閃光細胞。據報道如在白細胞中>10%,對確定腎盂腎炎有助。透明管型呈粉紅或淡紫色細胞管型染成深紫色,但本法試劑配製後易產生沉渣,且對尿有形成分鑒別作用不夠強,因而歐洲文件建議用Alicianblue 8G-Pyronin B組合即Sternbeimer(S)染色法取代,國內也有SM染色及S染色法染色結果對比表的介紹。其他復合染色如Kage 染色法,採用醋酸酮、8-羥喹啉聯苯胺組合鑒別白細胞,但後者為致癌物,不再推薦。還有Lippman染色法用飽和苦味酸、甘油、美藍、伊紅等染料,但染料組合後易產生紫褐色細顆粒干擾染色。

2.4 鑒別染色 按不同染色法以鑒別尿中不同成分,如用油紅-O或蘇丹-Ⅲ染脂肪,Hansel染色染嗜酸粒細胞脂酶,Naphy-ASD染色查單核細胞,Gram染色法染細菌,普魯士藍染含鐵血黃素等,這些染色在國外已列入規程要求達到規范化、程序化及標准化,在尿有形成分染色中發揮鑒別作用,因此在國內建議借鑒應用在實驗檢查中有利於對尿顆粒的識別。

2.5 特殊染色法 為近年來在自動尿有形成分檢查推廣的染色法,土在自動尿有形成分細胞儀(UF-100、UF-50)應用的快速的尿顆粒成分檢查。UF系列將染料Uninosearch即含2種類型的熒光染料:羰化青及菲啶使尿顆粒著色後,經激光照射,檢測著色顆粒前向散射光和不同熒光強度,提供尿中顆粒大小及染色敏感性的信息。本法有不需離心,方法統一可比性高,易進行質量管理可同時完成紅細胞、白細胞、細菌(酵母菌)等多項檢測,因而是尿分析的重大改革。採用熒光染料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細胞,用掃描、透射電鏡觀察細菌管型。另外採用免疫組化染色識別管型來源,便於對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間質性腎炎,新月型腎炎特殊腎疾病提供了無需活檢的鑒別實驗,本法實驗需針對腎細胞、管型的各種單克隆抗體,實驗難度大,因而報道不多。

Grupp C等報道在丙酮固定後鑒別非鱗狀上皮核的凝集素染色法即通過免疫熒光檢查提供了一種鑒別尿中有核細胞的可靠方法,Grunewald-R-W等觀察了41例腎移植排斥反應病人,用流式細胞儀觀察尿中淋巴細胞CD3、CD4、CD8、CD14及單核巨噬細胞,提供了一個對急性腎排斥反應有參考價值的尿有形成分染色法。

尿有形成分雖有一定進展,我們初步介紹了各種鑒別尿中顆粒的染色法,特別是自動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半自動定量分析板等均採用染色技術提高鑒別力證明了染色的重要性。通過上述方法介紹及選擇原則,各種染色法各有特點。在基層實驗室應用復合染色或活性染色比單染效果好,腎科用免疫熒光提高識別力,而鑒別染色有助於對尿中 不同顆粒的識別。如何進一步完善染色法對染液進行質量管理,並對染色方法規范化、標准化,是今後值得深入探討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將尿有形成分染色法用於腎、泌尿道及其他疾病病人的防治工作,加強臨床及實驗室的聯系,為臨床服務,也是實驗室工作人員應經常考慮到的。

Ⅹ 色母,色粉,染色抽粒在生產中,以及其研發時需要測試些什麼,需要些什麼設備

色母,色粉,染色抽粒在生產研發時主要需要啤色牌的小型啤機,對色燈箱,有條件的話有台電腦測色儀最好,這些主要用來對色用.有做吹膜色母的話需要台吹膜機.

閱讀全文

與染色粉檢測方法及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寫作的一些方法有哪些 瀏覽:188
在論文寫作中常用的方法 瀏覽:660
貼片電容測量方法 瀏覽:659
生態學研究三大方法的特點 瀏覽:108
肌酸的使用方法 瀏覽:337
維a酸的使用方法 瀏覽:245
怎麼祛痘日常方法 瀏覽:132
6s系統壁紙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0
蘋果手機如何截圖的方法 瀏覽:111
腳氣怎麼治土方法 瀏覽:441
士兵訓練方法 瀏覽:875
短袖測量方法 瀏覽:298
食人魚飼養方法視頻 瀏覽:340
筷子遙控器沒電解決方法 瀏覽:144
台式電腦搭線方法 瀏覽:519
筆記本電腦攝像頭插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70
屏幕關閉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93
小米3鎖屏密碼背景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81
25乘以98用簡便方法怎麼算 瀏覽:307
百度秒鏈接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