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常用的筆法有什麼
所謂筆法,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即中國畫特有的用線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
中鋒:中鋒即錐形毛筆筆尖在毛筆的運行過程中,始終處在用筆的中心位置。中鋒用筆是中國畫用筆方法的首要特徵。其特點是:筆力飽滿,內涵豐富。外柔內剛,極富表現力。可以說中國畫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鋒用筆的好壞。
側鋒:側鋒顧名思義就是將毛筆傾斜,毛筆筆尖的中心位置偏於側面。其特點是:用筆變化豐富,有強力的用筆張力,爽快中顯山露水。缺點是比中鋒用筆顯得單薄淺顯。但側鋒在人物畫中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同時也反映出另一種心境下的審美需要。
逆鋒:逆鋒是相對於正手位置順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筆運行方法。逆鋒運筆阻力增大,筆鋒聚散,松緊變化不同於順筆意味。目的是為了追求用筆的變化,特點是筆力剛硬,力透紙背,但缺少柔勁。不可常用,適可而止。
拖鋒:拖鋒即將毛筆倒於紙面上,拖拉運行。特點是轉換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畫求形准確要求下,拖鋒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實用簡便。缺點是用筆比較浮,沒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折釵股與屋漏痕:根據自然中的現象與痕跡而追求的用筆方法,是中鋒行筆的變異手法,從而豐富了中鋒用筆的表現。
飛白鋒:此筆法是從書法用筆中的飛白轉化而來。特點是用筆松、毛,看似蜻蜓點水,實則虯勁有力,陽剛而有內力,鬆散見精神,有一種蒼茫的感覺。
② 毛筆字入門練習方法是什麼
初學者練習毛筆字的步驟如下。
所需材料:毛筆、生宣水寫布、硯盒、清水。
一、練習毛筆字,最基本的是練習各個筆畫的寫法,運筆的方向和力度。把毛筆用水浸濕,蘸水在生宣水寫布上就可以書寫了,清水不至於弄臟衣物,用起來很方便。
練習寫毛筆字的基本要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1、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
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2、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毛筆字
③ 書法有哪些常用的筆法
書法有哪些常用的筆法
書法有哪些常用的筆法,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那麼大家知道書法有哪些常用的筆法?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
1、中鋒
中鋒即錐形毛筆筆尖在毛筆的運行過程中,始終處在用筆的中心位置。中鋒用筆是中國畫用筆方法的首要特徵。其特點是:筆力飽滿,內涵豐富。外柔內剛,極富表現力。可以說中國畫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鋒用筆的好壞。
2、側鋒
側鋒顧名思義就是將毛筆傾斜,毛筆筆尖的中心位置偏於側面。其特點是:用筆變化豐富,有強力的用筆張力,爽快中顯山露水。缺點是比中鋒用筆顯得單薄淺顯。但側鋒在人物畫中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同時也反映出另一種心境下的審美需要。
3、逆鋒
逆鋒是相對於正手位置順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筆運行方法。逆鋒運筆阻力增大,筆鋒聚散,松緊變化不同於順筆意味。目的是為了追求用筆的變化,特點是筆力剛硬,力透紙背,但缺少柔勁。不可常用,適可而止。
4、拖鋒
拖鋒即將毛筆倒於紙面上,拖拉運行。特點是轉換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畫求形准確要求下,拖鋒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實用簡便。缺點是用筆比較浮,沒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5、折釵股與屋漏痕
根據自然中的'現象與痕跡而追求的用筆方法,是中鋒行筆的變異手法,從而豐富了中鋒用筆的表現。
6、飛白鋒
此筆法是從書法用筆中的飛白轉化而來。特點是用筆松、毛,看似蜻蜓點水,實則虯勁有力,陽剛而有內力,鬆散見精神,有一種蒼茫的感覺。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
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1、落筆
落筆也叫「下筆」。落筆有藏鋒、露鋒兩種。落筆時用逆鋒取勢寫成的謂之「藏鋒」。藏鋒可以使筆畫圓潤、渾厚,所謂「藏鋒以包其氣」。露鋒,是由斜筆或尖落筆寫成的,筆鋒入紙時,其鋒外露。斜落筆寫成的叫「側鋒」。露鋒可使筆畫俊秀生動,所謂「露鋒以縱其神」。要使用筆富於變化,落筆時,應該將藏、露配合使用。
2、提筆
筆運行中稍提起,使筆畫變得細些或出鋒離紙與「按」相對的筆法,即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用筆的動作。頓以後必須提,蹲、駐後亦須提。先有落筆,後有提筆,提筆之分數,視落筆之分數而定。清宋曹《書法約言·總論》雲:「使骨肉停勻,氣脈貫通,疏處平處用滿,密處險處用提。滿取肥,提取瘦。
3、按筆
筆運行中稍按下,使筆畫變得粗重些。與「提」相對的筆法,即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筆的動作。《說文》雲:「按,下也。」清劉熙載《藝概》雲:「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辨按尤當於起筆處,辨提尤當於止筆處。」又雲:「書家於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
4、送筆
筆鋒在前似鏟物逆行,與「拖」相反。鉤、撤等筆畫用此法。此筆法逆勢而行,需用力送到,應避免「虎頭鼠尾」之病。一般人寫字都是以右手執筆,運筆左行,比較別扭,出鋒之處極易飄忽乏力。因此在書寫時,要沉著運筆,用力送到,不可甩筆而出。
5、拖筆
運筆時,筆鋒在後似曳物而行,與「送」相反。斜鉤、撩等筆畫用此法,此筆法順勢而行,須用澀勢筆法,以避免輕滑飄浮之病。澀勢就是運筆過程中,筆鋒與紙相摩擦而產生的一種勢。借用「如溯急流」以喻澀勢運筆是很形象的
6、轉鋒
下筆逆鋒圓轉,亦稱「虛轉」,與「折鋒」相對,圓筆多用之。「轉鋒」是下筆時藏鋒逆入,強調含蓄渾圓之致,值得注意的是不可過於軟弱無骨。(轉鋒時,鋒毛如感裹住,可稍把筆管提動鋒毛即得調整。)
7、折鋒
如寫橫畫時筆先自空中向左下而落,著紙即折向右行,寫直畫筆先自空中在上橫落而後折向下行,這也叫「虛折」,與「轉鋒」相對,方筆多用之。下筆時切鋒直入,強調雄強剛勁之氣,故易顯露稜角。
8、頓筆
在垂直方向上向下重按筆的動作叫「頓筆」,力注毫端,筆重按下,稍作停頓,其按力程度大於「蹲」與「駐」,所謂「力透紙背為頓」。張旭雲:「頓筆,先縮鋒,驟勢,令頓下衄之,其垂露懸針,即衄之餘勢,抽筆成懸針,住筆成垂露也。
9、挫筆(挫筆)
挫筆就是運筆時突然停住,以改變方向的筆勢,大都是在轉角處,先頓筆,然後把筆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從而變換方向。可見挫筆就是頓筆後又有一個微小位置移動,使筆法表現得更加完美,以彌補頓按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如寫鉤或轉折處,頓按完筆後還不足完成筆姿,這時把筆鋒微微提起挫動一下,既可作調整,又可轉換筆勢以利於行筆。
10、蹲筆
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筆輕按的動作叫蹲筆,和頓筆相似,但按下用力程度較頓筆輕。唐張懷瑞《玉堂禁經·用筆法》雲:「四曰蹲鋒,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
11、倒筆
筆在運行時稍側倒。與「起筆」相對,倒後復起,互相配合。側鋒運筆時用之,尤以捺畫收筆較為常用。只有筆鋒一倒一起,倒後復起,才能使捺畫顯出刀鋒,並且復歸於中鋒行筆。
④ 書法正確的執筆方法
書法正確的執筆方法是:按、押、鉤、格、抵。
按: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著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4)筆法簡單易學的方法擴展閱讀
除了上述的正確方法之外,還需掌握幾個要領: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1、指實,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使之松緊適度。
2、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拿著了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容易把字寫得健美。
3、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
4、腕平,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系,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
5、管直,執筆寫字時要盡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⑤ 「執筆」的方法有哪些初學者怎麼去學習簡單的執筆法
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一種傳統藝術,也是深受我們5000年歷史文化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文化影響一種文字,書法是藝術表現形式,包括很多,有漢字,蒙古文,阿拉伯英文書法等等。國家教育部也為此成立了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對於書法來說,執筆也是很重要的一項。那麼執筆的方法有哪一些?初學者應該怎麼樣去學習,簡單的紙筆法呢,讓我們繼續來往下看吧。初學者學習書法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要知道書法的藝術背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它是植根在我們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生存的,寫得一手好的毛筆字,練得好的書法,不僅是自己的一種才能,更可以展示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文化。
⑥ 毛筆初學者的用筆方法
導語:用筆即筆法,寫毛筆字一定要懂得用筆。只有學會用筆,才能運用筆毫寫出各種形態的點畫。所以元代大書法家趙孟煩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毛筆初學者的用筆方法,歡迎參考!
寫毛筆字是非常講究用筆的,其用筆要求高是因為毛筆筆毫軟,富有彈性。若按得重一點,筆畫就粗重;按得輕一點,筆畫就比較細輕。而毛筆書法正是由粗細輕重變化無窮、形態各異的點畫表現的。耍寫出千姿百態的點畫,就一定得具有熟練控制這種柔軟而有彈性的筆毫,使它能重能輕,得心應手地寫出有粗有細、可方可圓的筆畫的能力不可。因此,學書法就一定要從用筆人手。
歸納起來,用筆要領包括:
(一)取逆勢
逆勢,就是人們常說的「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用筆方法。學會逆勢,對學好書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取逆勢,道理很簡單,工人打錘總是先將錘往上舉起,然後再向下打;戰士刺殺,先將槍朝後一縮,再向前刺去,目的都是為更用得出力量。這就是所謂的「逆勢」。寫字也就是這樣,漢字是由筆畫組合而成的,筆畫和筆畫之間有著內在聯系,這個內在聯系也是「逆勢」。
逆勢有虛逆和實逆。虛逆是手在空中做逆勢動作,筆尖不著紙面,楷書用虛逆較多;實逆是筆鋒輕輕觸紙向點畫運行的反方向劃去,寫行書、草書時用得較多。寫字用逆勢,可以使筆毫產生更大彈性,寫出剛勁有力的筆畫。學會用逆勢,在寫字實踐中,會越來越體會到它的妙處。
如草書中逆勢的痕跡往往表露在紙面上,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實逆」;楷書一般把逆勢匿藏在點畫之中,不能因此誤認為逆勢不存在了,可以說是「虛逆」。由此可見,逆勢是漢字中的一個書寫技巧,並不是哪一個人為了給書法塗上一層「玄虛」的色彩而臆造出的東西。寫字要充分利用這種「逆勢」來寫出字的精神、行的行氣、篇的渾然氣韻。
(二)起筆和收筆
中國書法的點畫都應該是形態完美,方圓分明。而形態完美,方圓分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點畫的開頭和結尾部分來體現的。學會起筆、收筆是寫好筆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起筆的原則是「橫畫直落筆,直畫橫落筆」。
這樣有三個好處:
1.筆畫開頭不會出現虛尖,顯得含蓄;
2.開頭部分形象完美;
3.筆毫鋪開,以便中鋒行筆。
練習時,先逆勢,再起筆。
這里須注意隸書不是這樣起筆,楷書尤其是寫主要的筆畫,都是這樣起筆的。
收筆的原則是「有住必收,無垂不縮」,即筆畫寫到尾部時,要將筆鋒輕輕提起.鋒收筆。
練習時,先逆勢,再起筆。
收筆的四個作用:
1.使筆畫尾部形態完美,達到首尾相稱。
2.使筆毫還原,為寫下筆做好准備。
3.再生逆勢。
4.使字重心平衡,字形完整。
(三)中鋒行筆
一落筆就匆匆行筆這是不對的。寫字總是側鋒起筆,如馬上行筆,筆鋒會偏向一邊,寫出的筆畫往往是一邊墨濃,一邊墨淡,一邊濕,一邊枯,一邊光如刀切,一邊毛如鋸齒,寫的字就會扁薄。
中鋒行筆 ,就是說行筆時,先將毛鋒毫調整好,「令筆心(筆鋒)常在點畫中行」。做到中鋒行筆,寫出的筆畫就顯得勁挺、渾厚、結實。在平常練字過程中,往往容易學好起筆和收筆,但行筆比較難以掌握。學書法一定要下功夫改掉輕易行筆的不良習慣。
中鋒行筆過程:起筆時略側著筆管將筆毫入紙,入紙後使用腕的動作,將筆管扶正,豎立,這時開始行筆是中鋒行筆。一下子不成功,可以將筆輕輕扭動幾下。應反復練習。
(四)提與按
寫字的過程中,要有提和按的變換。提與按是指筆毫落在紙上的輕與重,輕為提,重叫按。提和按的輕重是相對的,細的部分需要提,粗的部分需要按。行筆時,發生散鋒或扁鋒也要通過提和按的動作把筆鋒調整好。
自古以來,我國出現了許多書法家,他們的字盡管風格不一,結構相異,但用筆方法都是異中有同的。所以趙孟頫言「用筆千古不易」,用筆是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⑦ 有什麼寫好字的簡單方法
要想寫好字,首先要提高審美意識,也即知道字寫成什麼樣才比較好看,為什麼好看;其次,能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想寫出的好看的形狀,這就是你控制筆的能力,也即運筆基本功。所以有一定的審美意識和一定的基本功,那就一定能寫好字!無論是提高審美意識,還是加強基本功的訓練,都要求平時多看、多寫、多琢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練字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
那麼什麼樣的字,才算是比較好看的字呢,一個字的好壞無非是看它的線條與間架結構;對於一幅字而言,除了單個字要寫得好看外,還要看它的布局(即章法)。美的線條當是來龍去脈交待清楚、行筆流暢自如、輕重緩急得當,呈現出美的形態與神態,充滿活力,或輕或重、或緩或急、或剛或柔,歸於自然。而交待不清、呆板遲疑、輕重無常的線條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間架結構,即一個字的筆畫搭配,如筆畫的長短、曲直、擺放的角度,筆畫間的間距、粗細(輕重)、前後照應關系,等等。對於初學者,在字的間架結構上當先求勻稱、端莊為宜,然後才能根據需要與個人的習慣愛好(個性)考慮變化。
布局,也叫「章法」,即字的排列。如字的大小、形狀、排列的位置與擺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應關系,等等。就毛筆書法而言,還要考慮墨色的濃淡、枯濕的變化,不過實用的硬筆書法可以忽略這些。就一般實用的寫字而言,章法布局當做到二點:首先是在一行或一列中,讓每一個字的重心基本在同一條直線上;其次是將字的大小、形狀稍作區分,一般而言,筆畫多的字寫緊湊些,線條盡量細一點,筆畫少的字寫松一點,形狀小的字線條盡量寫粗些。但一般情況下,依然是筆畫多的字大些,筆畫少的字小些。不過有些筆畫少,但屬筆畫舒展的,也可寫大些,如「中」字的豎畫,「安」字的橫畫,「人」字的撇捺畫等,就可以根據前後字的搭配需要而異。在楷書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區分不很明顯;而在行書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區分可以十分明顯,有些草書中更加明顯。另外,在行書中適當誇張個別字的主要筆畫,對整篇來說,也會產生生動美好的效果。比如毛澤東的書法,字的大小變化極大,錯落有致,大氣磅礴,別有一番雄偉的氣勢。
知道了怎麼樣就能把字寫得比較好看,那趕緊去練喲!帶著興趣去練,勤練、多臨摹,既可以加強控制筆的能力,也可以學習別人好的寫法。多看字帖,反復地臨摹,熟能生巧,這就是最佳的方法。只要你堅持這樣做,就一定有大收獲,並且趣從中來呢!說不準練字會給你的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或者從此會改進你的人生!其實不是說不準,而是肯定的,練字的好處很多很多,比如對你的文字水平的提高會大有裨益,比如對你的性格的改善會大有裨益等等,在此,因為篇幅有限,不再贅述,自己在今後的練字過程中去體會。
⑧ 毛筆書法的用筆方法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筆毫在紙上的運行方式。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講毛筆書法的用筆方法。
一、筆法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筆毫在紙上的運行方式。毛筆在紙上究竟應該處於怎麼樣的狀態來書寫比較理想?這是毛筆字技法的關鍵,也是筆畫寫得好壞的最基本的法則規律。
筆法是我國書法理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據傳早在東漢時期,蔡邕就著有《筆訣》傳世,並一直被書家視為至寶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將筆法當作秘訣,他們都很保守,絕不輕意告訴人。據傳有位叫韋誕的書法家,是蔡邕的學生,藏有蔡邕的《筆訣》,另一位書家鍾繇想借《筆訣》看一下,但遭到拒絕。鍾繇為了表示誠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過去,然而終究沒能看到《筆訣》。韋誕死時,把《筆訣》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鍾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筆訣》,書藝大進。傳說雖不足信,但足以證明筆法理論的重要性。
那麼蔡邕的《筆訣》(《九勢》、《筆論》)究竟有什麼奧秘呢?涉及到書法技法、書家的情懷以及與外在物象的關系等多方面的內容,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圓筆底紙,命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就是歷來被書家一再引用,並視為毛筆字技法的重要法寶:中鋒運筆。
二、中鋒運筆
中鋒運筆是毛筆書寫時的主要運行方式。蔡邕說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中的“筆心”指筆鋒、筆尖。“常在點畫中行”,是指經常在筆畫的中間運行。由於毛筆是圓錐狀態的,因此中間的筆毫要比兩邊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寫出來的筆畫呈圓潤渾厚的立體感覺,顯得很飽滿。這就叫“中鋒運筆”。但有時候雖然筆鋒在筆畫的中間,但是毛筆不是處於圓錐狀態,而是像油畫筆那樣呈扁平狀態,這時候寫出來的筆畫質感會顯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圓筆屬紙”四個字。如果書寫過程中出現‘扁筆”,一種方法可以將毛筆在硯池邊上掭一下,使它回復到圓錐狀態;另一種方法以執筆的手指將筆桿轉動一下,使落筆時扁筆交圓;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書寫過程中用調節筆鋒的方法使其變圓。不過,“今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種解釋中鋒運筆的方法,仍然令人覺得難以領會,因為具體書寫時,筆鋒已分布在筆畫的中間和兩側,是很難找到所謂的筆心來的。因此應該用另一種更精確、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詮釋。毛筆在紙上運行時,筆腹處於運行的前方,筆鋒緊隨其後,筆鋒始終重復在筆腹所形成的墨跡之上,為中鋒運筆。中鋒運筆時,筆鋒到筆腹的方向與毛筆的運行方向一致。
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另一類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或稱之謂“金石氣”。前者書寫速度略快,用力平均,顯示出剛健挺拔、富有朝氣的美。後者書寫速度略慢,比較用力,手指路有震顫。顯示出遒勁涵蘊而又老成的美。初學者應該先練習前一種干凈利索的線條。待熟練了再追求“屋漏痕”。實際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決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顫抖或扭動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來形容筆畫線條。所謂“力透紙背”,是指書寫時筆力雄厚,墨能透過紙背。老師檢驗學生毛筆字寫得是否認真,往往將元書紙反過來看筆畫中間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筆畫的兩頭與中間一樣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認真,不馬虎。如果發現筆畫的頭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說明這個學生寫字草率,一帶而過。“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寫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寫新的祝詞,叫木匠將字削掉,結果削去三分才不見墨跡。說明王羲之筆力渾厚,墨能進入到木板三分那麼深。“力透紙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講中鋒運筆的力量和墨色實而不虛浮。
三、偏鋒運筆
偏鋒運筆與中鋒運筆不同。偏鋒運筆筆鋒不在筆畫的中間,而在其某一邊行走;即筆鋒處於筆畫的一側,筆腹處於筆畫的另一側,筆鋒與筆腹在並列行走。偏鋒運筆的筆鋒一側的筆畫光潔平齊,筆腹一側枯澀不平。這種一邊光一邊毛的筆畫.因其不夠完美,教歷來被書家視為病筆。至於說書法家在寫行、草書時,由於書寫速度的加快,抑或為了加強作品的節奏感而出現的枯濕濃淡,甚至偶而的偏鋒,該當別論。初學者首先要掌握的是中鋒運筆的技法。
四、側鋒運筆
側鋒運筆是介於中鋒運筆和偏鋒運筆之間的一種運筆方法。也就是說從上往下投視,筆毫方向(中心線)與運行方向(筆畫中心線)呈45度左右的夾角時,這種運筆方式叫側鋒運筆。
側鋒運筆所書寫的筆畫線條的質感也處於中鋒運筆與偏鋒運筆之間。筆毫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小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中鋒效果;筆毫的方向與運行方向的夾角大於45度時,筆畫的質感接近偏鋒效果。側鋒運筆大量運用於行、草書中,不過,顏真卿的楷書橫畫常用此法。
毛筆在紙上運行時大致有以上這三種狀況、不同的書體,對運筆的要求也不相同。篆書純用中鋒;隸書、楷書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行書、草書以中鋒、側鋒為主,偏鋒偶爾為之。由於筆毫是柔軟的,因此有時落筆處於偏鋒狀態,運行過程中筆毫逐漸理順調節成中鋒。運筆的關鍵在於會使用中鋒,會調節筆鋒,令其保持中鋒運筆,這就是筆法。
五、筆法術語
筆法的術語很多,學習毛筆字不能對筆法的術語一無所知,除了上述的中鋒、偏鋒、側鋒外,下面我們還要對筆法的其他術語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起筆:起筆,也叫落筆、發筆。即毛筆的筆尖接觸紙面的霎間。
行筆:行筆,指毛筆在紙上的運行。行筆有中鋒、偏鋒、側鋒三種情況。
收筆:收筆,指毛筆的筆尖離開紙面的霎間。
起筆和收筆均有兩種情況,一種叫藏鋒,一種叫露鋒。
藏鋒:藏鋒是指起筆和收筆的筆鋒不顯露出來,書寫時將筆鋒隱藏在筆畫裡面。藏鋒起筆,一般用逆鋒的方法,也就是向運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筆,使筆鋒藏在筆畫內。藏鋒收筆,一般用回鋒的方法使筆鋒藏於筆畫內。這種藏蜂起筆和收筆的方法,不露鋒芒,比較含蓄。給人以綿和遒潤、沉著涵蘊的感覺。
露鋒:露鋒是抬起筆和收筆的筆鋒顯露在筆畫之外,直下起筆或直接出鋒。這種起筆、收筆的方法,鋒芒畢露,給人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覺。
提筆:毛筆在行進過程中輕輕向上提,使筆畫變細,叫提筆。但提筆的程度有個限制,那就是筆鋒不能離開紙面,因為離開紙面就成收筆了。
頓筆:毛筆在行進過程中輕輕向下按,使筆畫變粗,叫頓筆。
轉與折:折是指毛筆在運行過程中的某一點上突然改變方向。轉與折的區別在於轉是圓弧形的,沒有折點;折是有稜角,有折點。如“禮”字,右邊堅折橫鉤轉彎的地方就是“轉”,因是慢慢地彎過來的圓弧形,叫圓轉。再如“口”字,橫折豎的轉彎處是方的,有稜角的,稱“方折”。
方筆和圓筆:方筆指筆畫起筆的地方呈方形或菱形;圓筆指筆畫起筆的地方呈圓形。方筆有鋒芒、有稜角,容易見骨力,顯得剛健果斷;圓筆沒有鋒芒,不露圭角,骨力內涵,顯得含蓄柔韌。一般來說,楷書筆畫的起筆要有方有圓,方圓結合,這樣才能顯得豐富多變。
⑨ 初學者怎樣練毛筆字
初學者練習毛筆字的步驟如下。
所需材料:毛筆、生宣水寫布、硯盒、清水。
一、練習毛筆字,最基本的是練習各個筆畫的寫法,運筆的方向和力度。把毛筆用水浸濕,蘸水在生宣水寫布上就可以書寫了,清水不至於弄臟衣物,用起來很方便。
⑩ 寫毛筆字的技巧
要想寫好毛筆字必須掌握好筆法和字法。
執筆
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
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
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