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生物檢測有哪些
1、體積測量法:又稱測菌絲濃度法。原理:通過測定一定體積培養液中所含菌絲的量來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
菌絲濃度測定法是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這種方法比較粗放,簡便,快速,但需要設定一致的處理條件,否則偏差很大,由於離心沉澱物中夾雜有一些固體營養物,結果會有一定偏差。
2、稱乾重法。原理:利用離心或過濾法測定。一般乾重為濕重的10-20%。稱乾重發法較為煩瑣,通常獲取的微生物產品為菌體時,常採用這種方法,如活性乾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體為活性物質的飼料和肥料。
3、比濁法。原理:微生物的生長引起培養物混濁度的增高。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一定波長下的吸光值,判斷微生物的生長狀況。該法主要用於發酵工業菌體生長監測。
4、菌絲長度測量法。方法:對於絲狀真菌和一些放線菌,可以在培養基上測定一定時間內菌絲生長的長度。
2.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1、快速測試片技術法
快速測試片是指以紙片、紙膜、膠片等作為培養基載體,將特定的培養基和顯色物質附著在上面,通過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長、顯色來測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細菌總數檢測紙片的研製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主要優點是簡便、實用、經濟、操作性強。近年來以濾紙和美國某公司的 Petrifilm 為載體的測試片已開始被廣泛應用。
2、生物電化學方法
生物電化學方法是指通過電極測定微生物產生或消耗的電荷,從而提供分析信號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謝過程中,培養基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流、電位、電阻和電導等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分析這些電化學參量的變化來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測定。
常見的有:阻抗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流分析法等。生物電化學方法具有測量快速、直觀、操作簡單、測量設備成本低和信號的可控性等特點。
3、微菌落技術
微菌落是指細菌生長繁殖早期在固相載體上所形成的只能藉助於顯微鏡觀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術具有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其研究始於 20 世紀50年代,定量測定技術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國外已有報道將該法應用於水、食品中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
4、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應用到微生物的檢測中,主要是依據不同微生物的化學組成或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各異,利用上述色譜檢測可直接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細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質、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5、高效液相色譜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可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3. 食堂餐具和飯菜的微生物都需要檢驗哪些項目
食品安全檢查的內容包括:
1、食品以及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殘留、污染物質、疫病疫情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2、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和添加劑的具體用量;
3、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和說明書的要求;
4、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5、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6、食品安全檢驗方法與規程等,具體如下:
① 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② 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③ 有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④ 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⑤ 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應當洗凈,保持清潔;
⑥ 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
⑦ 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
⑧ 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售貨工具;
⑨ 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⑩ 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⑾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4. 食品微生物檢測內容有哪些
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類是致病菌及其毒素,比如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單增李斯特菌、金葡菌腸毒素等,它們主要導致胃腸道疾病,嚴重的會造成肝、腦、腎等臟器的損害,甚至死亡。;
第二類是產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黃麴黴毒素、伏馬菌素、展青黴素等,它們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事件,或因長期攝入,造成消化道癌症和某些地方病。
第三類是病毒和寄生蟲。
5. 微生物的傳統檢測方法有哪些
傳統檢測有三種方法
1、直接顯微鏡觀察,正常情況,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菌落特徵對微生物種類進行判斷。
2、選擇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或人為提供有利於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選擇培養基,其作用是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3、鑒別培養基,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6. 微生物檢測包括哪些啊
食品中微生物指標的常見檢驗項目如下: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計數、大腸桿菌計數、腸道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雙岐桿菌、空腸彎麴菌、黴菌計數和酵母計數。
一般食品中活菌數達到108cfu.g⁻¹時,則可認為食品處於初期腐敗階段。
(6)食堂物表微生物檢測的方法擴展閱讀
微生物檢驗方法包括顯微鏡檢、染色技術、培養基制備技術、接種、分離純化和培養技術等。
接種,將微生物接到適於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
分離純化,在進行菌種鑒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
培養,根據培養時是否需要氧氣,可分為好氧培養和厭氧培養。根據培養基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和液體培養兩大類。
7. 檢測食物中黴菌微生物可以用什麼方法
食品中黴菌可引起食物霉變,還會刺激人體消化道、胃部等,嚴重的還可損傷肝臟,造成食物中毒。
一般檢測可以用孟加拉紅培養基檢測,或者用黴菌總數檢測紙片都可以的。
8. 檢測方法,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微生物指的是什麼
食品微生物檢測是運用微生物學的理論與方法,檢驗食品中微生物的種類、數量、性質及其對人的健康的影響,以判別食品是否符合質量標準的檢測方法。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是食品質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減少食物人畜共患病的發生,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食品微生物檢驗是衡量食品衛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判定被檢食品是否食用的科學依據之一。通過食品微生物檢驗,可以判斷食品加工環境及食品衛生情況,能夠對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各項衛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范圍:
①生產環境的檢驗:車間用水、空氣、地面、牆壁等。
②原輔料檢驗:包括食用動物、穀物、添加劑等一切原輔材料。
③食品加工、儲藏、銷售諸環節的檢驗:包括食品從業人員的衛生狀況檢驗、加工工具、運輸車輛、包裝材料的檢驗等。
④食品的檢驗:對出廠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檢驗。
9. 食品微生物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有普通培養法(簡稱國標方法)一般出報告的要用,儀器法、核酸檢測法(PCR)、還有目前的快速檢測法(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這個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