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土方填築液限檢測方法

土方填築液限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6 15:55:33

A. 土方回填需要做哪些檢測

  1. 一般的換填需要做壓實度檢測,在這之前還需要做土樣的擊實試驗。

  2. 壓實度又稱夯實度,指的是土或其他築路材料壓實後的干密度與標准最大幹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1]壓實度的測定主要包括室內標准密度(最大幹密度)確定和現場密度試驗。壓實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質量檢測的關鍵指標之一,表徵現場壓實後的密度狀況,壓實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體性能越好。對於路基、路面半剛性基層及粒料類柔性基層而言,壓實度是指工地上實際達到的干密度與室內標准擊實實驗所得最大幹密度的比值;對瀝青面層、瀝青穩定基層而言,壓實度是指現場達到的密度與室內標准密度的比值。

  3. 擊實試驗是用錘擊實土樣以了解土的壓實特性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是用不同的擊實功(錘重×落距×錘擊次數)分別錘擊不同含水量的土樣,並測定相應的干容重,從而求得最大幹容重、最優含水量,為填土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依據。擊實試驗可分標准擊實法和單層擊實法兩種。

B. 土方回填壓實度檢測方法

建築工程中關於土方回填壓實度檢測,參照GBJ301-88《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和GB50202-2002《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執行。
1.土樣取樣數量,應依據現行國家標准及所屬行業或地區現行標准執行。
2.依據GBJ301-88《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和GB 50202-2002《建築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建築工程回填土,填方和柱基、基坑、基槽、管溝回填,柱基回填,抽查柱基總數的10%,但不少於5個;基槽和管溝回填,每層按長度20~50m取樣1組,但不少於1組;基坑和室內回填,每層按100~500m2取樣1組,但不少於1組;場地平整填方,每層按400~900m2取樣1組,但不少於1組。廠區和住宅道路工程各種路面下基層應按每30延長米為1處,抽查10%,但不少於3處。 對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每單位工程不應少於3點;1000m2以上工程,每1000m2至少應有1點;3000m2以上工程,每 3000m2至少應有1點;每一獨立基礎下至少應有1點,基槽每20延長米應有1點。基土必須均勻密實,填料的土質、干土質量密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
填土施工時的分層厚度及壓實遍數:
壓實機具 分層厚度(mm) 每層壓實遍數為,平碾 250~300 6~8;振動壓實機 250~350 3~4;柴油打夯機 200~250 3~4;人工打夯 <200 3~4.

C. 施工現場回填土試驗取樣規范、標准

規定對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強夯地基、注漿地基、預壓地基,其竣工後的結果(地基強度或承載力)必須達到設計要求的標准。檢驗數量上每單位工程不應少於3點,1000m2以上工程,每100 m2至少應有1點,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應有1點。每一個獨立基礎下至少應有1點,基槽在每20延米應有1點。也可參照建築地基處理規范50-100_不少於一個點,基槽10-20米一個點,獨立柱基不少於1個點。

D. 高填方路基沉降量如何觀測

沉降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之一,河南正在建設的焦(作)鄭(州)高速公路有大面積的可液化地段,為保證工作質量,作者通過對高填方路基施工過程中和完成後的沉降觀察分析,力求從中找出路基的沉降規律,為減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質量病害和指導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據。
路基沉降是公路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之一,多年來,由於對路基沉降的原因和機理沒有足夠的了解和深刻的研究,致使路基沉降在公路建設中普遍存在並引起橋頭跳車、路基沉陷、路面早期破損等多種質量病害,直接影響到公路的使用質量和社會效益。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築材料、填築高度與路基沉降的關系,焦鄭高速公路指揮部根據工程需要,在焦鄭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選取了1#點(K0+100)、2#點 (K10+135)、3#點(K31+000)三個有代表性的位置分別對路堤填築材料本身和原地基進行沉降觀察研究。
沉降觀測設置的方式
高填土沉降試驗包括兩個方面內容:
1、觀察高填土路基的自身沉降(含不同的填土高度(約3m)和不同的壓實區域路基自身的沉降)。
2、觀察高填土路基基底在路基填土重力等作用下的沉降。
其設置方式為:在不同的觀察位置豎直埋置一根導管(用ф6cm鋼管製作),導管下端設置砼底座(30#普通砼,幾何尺寸為0.5×0.5×0.2m,在導管內豎直放一根自由導桿(外徑2 cm鋼管),導桿下端和另一砼底座(30#普通砼,幾何尺寸為1.0×1.0×0.2m)相連,並與所要觀察的位置平齊,結合填土高及便於觀察和操作等實際情況,導管和導桿採用逐節連接方式進行加長,每節長度一般按3m或2m進行選擇。2m導管和導桿主要用在最上一節。導管和導桿上端伸出路面頂適當高度以便於工程竣工後跟蹤觀察。
根據各觀察點的路基填築高度和地質情況,分別按照上述設置原則進行觀察點設置。
1#觀測點(路基高8.0m)分別在原地基、路基高3.4m處、6.5m處(93% 壓實區頂面)、7.2m處(95%壓實區頂面)、8.0m處(97%壓實區頂面)及路面頂設置共計六個不同高度和不同壓實區觀察點,分別編號為:1#--A、 1#-B、1#-C、1#-D、1#-E、1#-F。
2#觀測點(路基高10.5m)分別在原地基、路基高3.0 m處、6.0 m處、9.0 m處(93%壓實區頂面)、9.7 m處(95%壓實區頂面)、10.5 m處(97%壓實區頂面)及路面頂設置共計七個不同高度和不同壓實區觀察點,分別編號為:2#-A、2#-B、2#-C、2#-D、2#-E、2#-F和2#-G。
3#觀測點(路基高6.2m)分別在原地基、路基高4.7 m處(93%壓實區頂面)、5.4 m處(95%壓實區頂面)、6.2 m處(97%壓實區頂面)及路面頂設置共計五個不同高度和不同壓實區觀察點,分別編號為:3#-A、3#-B、3#-C、3#-D、3#-E。
觀察方法與要求
觀察包括安裝或接桿時的觀察以及定期沉降觀測。當導桿和導管安裝或接桿後對導桿頂要進行水準觀察。在施工期間每填土約1.0米高或間隔10天觀察一次,非施工期或完工後每間隔一月觀察一次。
觀測要求
每次設置及觀察要有具體負責人員到現場安排進行;在沉降觀測點附近設置便於長期觀察的水準點,並嚴格控制其水準高程;有關觀察的設備、儀器在每次觀察時要進行校核檢查,以確保每次檢查數據的准確性;每個觀測點的每次觀察要統一由專人負責收集、整理,記錄要准確、詳細。
施工情況
路基填築施工嚴格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同時將各壓實級區分別進行提高,即90%→93%,93%→95%,95%→97%。土方填築採用分層填築,每層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填築材料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每層填土壓實前需平地機整平,以確保填土壓實的均勻性。1#觀察點地基採用強夯處理,地質條件有所改善,2#觀察點地基上鋪設有50cm厚砂礫石墊層作為隔離層,3#觀察點地基只進行碾壓後直接進行路基填築。
觀察數據分析和結論
路基沉降隨著路基填築高度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而增大,路基在填築過程中,路基沉降速度較快,竣工後的路基沉降相對較緩慢。
路基沉降全部是地基沉降,路基填方本身基本不發生壓縮沉降,可以不計。說明路基各區域壓實標準的選擇可以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地基沉降與地質條件和填土高度(即地基單位面積受力)有關。地質條件越好,填築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路基沉降越大。通過觀察可以發現,3個沉降觀察點的地基沉降值不同,以2#點沉降值為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地質條件較差,地基承載力小,且路基填築高度大,其地基雖經過砂礫墊層加固處理但並不能使其地質條件有根本的改善。對於1#點,雖然其地質條件較差,但因其地基經過強夯處理後地質條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使其地基承載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因而地基沉降相對較小。而3#點本身地質條件相對較好,因而3#點地基沉降也相對較小。
通過對沉降曲線圖的觀察分析可以看到,路基沉降在路基填築初始階段較慢,當路基填築達到一定高度時,沉降隨著填築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當路基填築即將竣工和竣工後,路基沉降又呈緩慢增加形式,直至路基完全穩定下來,見沉降曲線圖。分析原因如下:路基在初始填築過程中,由於原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載力可以承受一定高度填土產生的壓力,在地基容許承載力范圍內,地基沉降呈現出類似彈性變化的形式,即地基沉降隨著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當填土增加到一定高度時,即土方填築產生的壓力等於地基承載力時,地基受力處於極限狀態。當填築高度繼續增加,地基承載力進入強化階段,原地基土體結構被破壞,地基土顆粒在外力作用下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結構,使地基承載力得到增強。地基土結構的變化,是該階段地基發生明顯沉降的根本原因。
隨著路基填築結束,雖然地基所受填土產生的土壓力趨於穩定,但由於多種因素(施工、行車、自然因素等)影響並通過實際觀測資料證明,路基在竣工後還不能立刻穩定下來,需要經過約八個月至一年時間,才能使路基逐漸趨於穩定。但路基不會完全穩定下來,還會發生很緩慢的沉降。
為確保路基本身不發生壓縮沉降,路基施工時,宜選擇低液限粘土或低液限粉土作為路基填料。填料要分層進行,每層壓實厚度宜控制在10~20cm范圍內。
路基沉降一般在路基完成後八個月至一年才能逐漸趨於穩定。因此為減少或消除地基沉降引起的質量隱患,在路面組織施工時要充分考慮地基持續沉降而帶來的質量病害
求採納

E. 土石方工程試驗檢測內容有哪些

擊實、CBR值、液塑限、含鹽量、有機質……。
施工涉及機具:挖掘機械、壓路機、振動夯等壓實機械、土方運輸機械

F. 工程中回填土需做哪些試驗

對於回填土,首先要進行土的液塑限試驗,然後要進行素土的CBR試驗,CBR合格的話,可以不戧灰,CBR不合格,就需要戧灰了,戧多少灰也是要經過CBR試驗確定。
如果素土合格,能夠直接用於回填,就需要做素土的擊實,得出最大幹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碾壓完後測土的壓實度。
如果是戧灰,用於灰土,需要做石灰的鈣鎂試驗,然後是灰土的擊實,碾壓完後測土的壓實度。
基本上就是這些試驗了。
像土的密度、顆粒分析等,要看實際設計圖紙或監理的要求。圖紙或監理都沒有要求,可以不做。
素土的壓實度系數,圖紙上有要求。

G. 土的液塑限和擊實試驗室測什麼

擊實實驗室是測粘性土的壓實性,土的液塑限是測粘性土的稠度。
當需對土方回填或填築工程進行質量控制時,應進行擊實試驗。測定土的干密度與含水量關系,確定最大幹密度和相應最佳含水量。(《岩土工程勘察規范》11.2.4 )[2]

擊實試驗適用於碎石褥墊層和路基土。擊實試驗可以獲得路基土壓實的最大幹密度和相應最佳含水量,擊實試驗是控制路基壓實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試驗項目。

H. 回填土的取樣方法

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應有1點,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應有1點。

土樣取樣數量,應依據現行國家標准及所屬行業或地區現行標准執行。依據《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和《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取樣在壓實填土的過程中,應分層取樣檢驗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每50-100m2面積內應有一個檢驗點,根據檢驗結果求得壓實系數。(環刀法)

依據《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取樣,當取土樣檢驗墊層的質量時,對大基坑每50-100m2應不少於1個檢驗點;對基槽每10-20m應不少於1個點;每單獨柱基應不少於1個點。環刀法:

1、整片墊層

(1)面積≤300m2時;環刀法為30-50m2布置一個;貫入法為10-15m2布置一個。

(2)面積>300m2時;環刀法為50-100m2布置一個;貫入法為20-30m2布置一個。

2、條形基礎下墊層

(1)參照整片墊層要求。

(2)環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個;貫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個。

3、單獨基礎下墊層

(1)參照整片墊層要求。

(2)每個單獨基礎下墊層不少於兩個測點。

依據《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DBJ08-225-1997)取樣,土路基、石灰土墊層檢測頻率:每層1000m2測一組,每組3點。(環刀法)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檢測頻率:每100m測2點。

(8)土方填築液限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取樣須知:

1、採取的土樣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樣量應能滿足試驗的需要。

2、鑒於基礎回填材料基本上是擾動土,在按設計要求及所定的測點處,每層應按要求夯實,採用環刀取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現場取樣必須是在見證人監督下,由取樣人員按要求在測點處取樣,而取樣、見證人員,必須通過資格考核。

(2)取樣時應使環刀在測點處垂直而下,並應在夯實層2/3處取樣。

(3)取樣時應注意免使土樣受到外力作用,環刀內應充滿土樣,如果環刀內土樣不足,應將同類土樣補足。

(4)盡量使土樣受最低程度的擾動,並使土樣保持天然含水量。

閱讀全文

與土方填築液限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既有建築抗震加固方法的研究 瀏覽:328
感恩教師節卡的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101
電腦的系統快捷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00
我的世界怎麼製作冰淇淋的方法 瀏覽:283
中醫治療肝性腹脹的方法 瀏覽:301
雞翅怎麼鹵製作方法 瀏覽:958
放氣急救方法圖片 瀏覽:54
玻璃桌子安裝方法 瀏覽:104
舌後墜的治療方法 瀏覽:868
蜂群以強補弱方法是如何操作 瀏覽:753
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計算方法 瀏覽:754
魔方復原方法全部圖片 瀏覽:492
4x手機按鍵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1
可以用哪些方法幫助嬰幼兒開腦 瀏覽:762
什麼方法促進子宮供血 瀏覽:688
電腦用手機玩游戲的方法 瀏覽:871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 瀏覽:920
克隆技術的原理和方法簡便 瀏覽:270
氣罐拔罐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瀏覽:312
用最簡單的方法彈唱晴天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