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你的"小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措施"非常到位。
把一年級孩子從幼兒園到正式進入小學的心理和生理問題,講的頭頭是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還把解決辦法也都一一列舉,很是實用。謝謝你!
⑵ 學生問題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
我發現造成這個問題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不會學習。學習無計劃,學習無方法,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疲勞戰術,不能發現自己存在的薄弱環節。由於學生無法做到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科學、系統地分析、診斷和評測,不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學習障礙,薄弱環節和問題成因;不清楚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的問題所在,很容易造成對學習的盲目性。
第二,使用的教輔資料質量不高,不成體系,太多太濫,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起不到應有作用。教輔資料面廣量大,對於學生而言,實際上是手足無措,盲目選擇。擔心有所遺漏,只好面面俱到,多多益善。多數學生都不堪重負,學習效果不理想。
第三,課下學習缺乏指導,不會主動勻找同學或者老師請教,導致碰到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逐漸形成知識缺漏,埋下知識「地雷」,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和考試成績。學生課下學習往往都是忙著做作業,既找不到重點、難點,也不知道哪裡是知識點,即使自己發現了問題,也沒有地方去問,就是想問,也沒有人能給予有效的指導。作業雖然做了,但不知對錯,等到老師批改以後發下來,早已事過境遷。長此以往,「雙基」很不扎實,只要碰到考試,「地雷」就會爆炸。
第四,學習偏科。對於某一學科沒有掌握其學習規律,由不會學,進而有畏懼心理不想學,越拖成績越差。一般地說,學生成績比較差,總分低,都是因為有偏科造成的。這往往也是造成學生中、高考失利的致命傷。
歸納起來,中學生學習差的根源在於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手段和學習工具落後。通過「診斷——反饋——矯正——問答」系統,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學習中的問題,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快速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要以孩子為本
開學了,孩子對老師的第一印象價值千金(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對學習的興趣。)太松槲,太嚴厲,這方面不夠好,那方面不夠好……極少有老師能完全符合學齡兒童的想像和願望。但是,一個小學生的命運,即孩子能不能在學校有好的表現,並非只取決於老師。學校教育盡管重要,但並不代表一切。解決方法:
家長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手裡攥著讓孩子更幸福更快樂的鑰匙。如果孩子很怕老師,父母應該首先認可他/她的感覺,同時還要跟孩子解釋,老師的嚴厲不是針對他/她的,老師也是人,也可能會精神緊張或者生氣。這么說,孩子一般都能理解。如果老師講的課無趣,父母就應該承擔起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求知慾望的任務,比如,把自己對某事或某項活動的濃厚興趣傳遞給孩子,帶孩子去博物館……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很容易被引導。
二、學生負擔重,壓力大
很多小學生都面臨分數的壓力:考試沒考好,爸爸媽媽會不高興,老師會對自己不冷不熱。出於擔心和焦慮,孩子會對分數看成是老師和別人是否喜歡他/她的標准,而不是對他/她的功課和努力的評判。解決方法:
即使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勤奮專注的孩子也可能會考試沒考好,做作業出錯。這並不是說他/她不討人喜歡,是個差勁的孩子。最好跟孩子解釋,分數也好,排名也罷,並不是對他/她這個人的評判。實際上,經常是父母在製造壓力。面對不好的成績,尤其不要誇大,而是要冷靜分析孩子到底哪方面做得還不夠。當孩子獲得好成績的時候,也別忘了給予祝賀和獎勵。否則,一個小學生很快就會在腦子里形成一種想法,即他/她無論怎麼做都不會讓父母滿意。只有當孩子把學習當成樂趣的時候,才能快樂成長。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孩子的成績不是直線上升的。願意學習,首先意味著願意長大。一個年幼學童會經歷退步階段,如果成績下降,家長不要痛斥孩子,而應該給予重視,並在情感上支持。
三、學校里學的東西不實用
有些父母抱怨學校教給孩子的東西大都是些沒用的知識,經常與實際脫離。一些顛來倒去的演算法、某些字詞的僵化解釋,就是大人也能被弄迷糊。父母的抱怨也許有道理,但有一點也是肯定的:如果孩子能明白接受教育的目的,他/她的積極性會更高。解決方法:
父母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學校里學的知識或技巧以後能用得上,不是沒有意義的。比如,帶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給孩子應用算術的機會;如果孩子對地理感興趣,那就帶孩子去大自然看看,鼓勵他/她探索的興趣。四、創造力被壓制
「上學不是玩!」孩子一進入小學,腦子里就模模糊糊地有這個想法:他們去學校不是去玩的。學校本該把孩子非同尋常的創造沖動引導向某一個方面,但藝術課的時間卻很少,這方面的改革進展緩慢。幼小的孩子,他們往往需要藉助藝術活動來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洩。解決方法:
既然學校無法充分引導孩子的創造天分,父母就應該鼓勵孩子進行一些藝術活動,如唱歌、畫畫、跳舞等,並對孩子的作品和表現給予肯定和關注。
⑶ 處理學生問題的方式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問題學生」是每個班主任都會遇到的。對於問題學生,有的班主任總是顯得力不從心,頭疼至極。問題學生的問題,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處理得當,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上進步,帶動班級的良好風氣,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班主任的日常班級教學管理工作。在王曉春老師的教學視頻中,他對問題學生的處理有些方面做得十分好,值得我們進一步的學習。在教育界流行一個口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就等於宣布教師萬能,教育萬能。其實即使是教育專家,也有對付不了的學生。所以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提法。勉強這樣要求教師,其結果是使他們耗費大量精力去辦他們做不到的事情,而本來能夠做的事情卻沒有精力去做,兩頭都沒弄好。這不明智。再說,一味要求保護問題學生的權利,實際上侵犯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權利,因為問題生往往會搗亂,影響他人學習。王曉春老師在對待問題學生上做到了一下幾點:首先,不輕易下結論,在對待問題學生的界定上,他從品德,學習,心理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明確了學生出現問題的根源所在,在以後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好找到切入點。其次,他將問題學生分為了五種類型:1.厭學型;2.紀律型;3.品德型;4.心理障礙型;5.好學生型。針對不同問題學生的處理又提出不同的方法。第一類學生就是厭學型,針對厭學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解決這類學生就只需要班主任,或者家長的配合,第二類的學生就是紀律型的,就是在學校班級經常的違反規章制度,影響班級的教學管理工作,這類學生的處理最好是交由校園專家處理,對於這類學生,多半是心理和品德方面存在問題。第三類學生就是品德型,這類的學生並不是老師所能處理好的,應交給專業的心理醫生或是社會工作者或是特殊學校,若是老師橫加處理,極有可能把問題變得日趨嚴重。第四類是心理障礙型,這類的學生最好就是嫁給心理專家,要是並不是很嚴重,老師也可以與家長相協調共同解決。最後的一類是好學生型,其實好學生型多半就是心理問題,例如說像抗挫折能力差,這類的學生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生活實踐,就像是一次考試失敗後老師可以進行挫折教育。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不同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老師也有了更多的實踐做好其他的工作。對於問題學生的分層分級處理其實也說明了老師與專家是有區別的,並不能要求每一個班主任都是專家,但是則應該追求一種專家型的班主任。
其次,在處理問題學生上
,班主任老師還應該注意一下幾點:1.處理時,盡量使范圍縮小化,不要影響到其他的學生,以免在班級中造成不好的影響,而且,范圍縮小還給問題學生留下的一定的餘地,使學生在解決的時候有了退步的可能,另外,還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使學生的心理防線降低。2.不要急於做是非判斷和道德歸因,學生的問題總是及其復雜的,要慢慢的尋找根源,不要一味的埋怨學生,把所有的問題歸結於uxuesheg的道德缺失,每
⑷ 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措施
一、存在問題
(一)學校環境中存在問題
學校環境衛生還有待於提高,特別是大門口衛生保持不好。
(二)德育工作中存在問題 :
1、查找存在問題時發現有個別教師敬業精神不強,勞動紀律觀念不強。
2、校園文化建設有待加強。
3、學生的養成教育有待提高,學生能力發展片面和不足,學生缺乏適應社會和環境的能力。
(三)教學工作中存在問題
1、我校的備課組教研活動開展得還不夠扎實,校本教研工作深度不夠,不符合我校「精、細、實、新」的要求,需進一步改進。
2、校本課程的管理及評價體系尚需健全。
3、雖然絕大多數教師都會多媒體教學,但教師因忙於平時的教學工作,利用多媒體上課較少,不能讓全體學生受益,教師自身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有待加強。
4、部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較少,缺乏了解、交流,對學生的評價仍然以「分數」為准。
三、整改目標:
1、政治上堅定。通過整改,使每位教師都能做到在思想和行動上做好垂範作用,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2、學習上勤奮。通過整改,樹立正確的學風,建設學習型學校,使每一位教師都做到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使學校始終處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提高的良性循環之中。
3、工作上嚴格。通過整改,使學校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確保每一項工作做到認真、認真、再認真,細致、細致、再細致。
4、教學上扎實。通過整改,不斷更新觀念,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教學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增強主動性、超前性,在工作上有新的拓展,取得更好的成績。
5、作風上嚴謹,規范從教行為。推行優質服務承諾制,接待家長推行「五個一」:「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杯熱水、一個讓位、一個滿意的答復」的活動。
6、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進一步做好學校德育,健康教育,體衛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7、加強辦學特色建設,認真構建「藝體」課程體系,提升辦學特色建設水平,彰顯學校個性。
⑸ 怎樣處理學生問題
在中小學中,幾乎每個班都有幾個問題學生。他們是麻煩的製造者,拖班級後腿。班主任往往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們身上,然而收效甚微。他們成為老師的心病。這是一些需要進行個別教育和特殊指導的學生。對於一般的學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揚、批評、關愛、評比等即能奏效,而對於這些問題學生,這些方法往往沒有效果不大。他們往往周而復始地犯錯誤,對老師的教育幾乎是充耳不聞,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教育問題學生,需要專業的知識,需要會診斷,會治療。可是我們的絕大多數老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於是往往碰釘子,甚至束手無策。
問題學生由於善於製造問題,因此特別容易招老師的反感,惹老師發火。他們一向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惹是生非,教師就特別容易急躁、失控。結果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動。因此,教師在處理問題學生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一、要冷靜,先穩住事態
經驗告訴我們,人在激動的時候,很難理智地思考問題。問題學生也是不善於控制自己感情的,他們沖動起來,可以忘乎所以。教師若跟他們對著干,不但沒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對問題學生發生的問題,大都不適合熱處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靜下來,再處理不遲。所以教師一定要學會一些體面地下台階的招數,以便隨時撤出戰斗,讓學生的怒氣再而衰,三而竭,然後再教育他們。
二、不急於做是非判斷和道德批判
很多教師遇到問題學生出問題的時候,總是急於告訴他們:你這樣做是錯誤的,不對的。這就叫做是非判斷,道德批判。經驗告訴我們,這類教育基本上無用。其實哪一個問題學生不知道自己的搗蛋行為是錯誤的,基本上是明知故犯。為什麼明知故犯呢?這才是我們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當然總要分個是非,但不可以從非清是非入手。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他犯了錯誤,我先不說他對錯,而研究他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是什麼力量推動他非這樣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們才有可能下次在適當的地方切斷他的錯誤思路避免他重犯錯誤。
三、不能用態度解決問題
問題學生闖禍時,常常頂撞教師,態度很沒禮貌,有時近於蠻橫。教師出於自尊或者面子,就可能怒火三丈,不顧一切地要壓倒問題學生的氣焰,打掉他的惡劣態度。結果教師沒能冷靜的調查問題和分析問題,轉移了注意力,變成了學生的吵架對手。這就成了態度解決問題。學生必須尊重教師,這是社會規范。學生教師無禮,必須道歉,但不能操之過急,氣頭上要求學生立可道歉,這違反人之常情,通常人們道歉都是冷靜下來之後的才能作的事情。同時,作為教師本人,氣頭上也會說過頭話,做過頭事,如罵了學生,甚至罰了學生,這時要學生認錯,是較難辦到的。所以,即使當時學生態度不好,也不要急於打態度,要先調查事實。事實上當事後老師平靜地象學生詢問事實經過的時候,他們的態度很快就改變不少,當然要注意用詢問的語氣,事實澄清了,是非分清了,讓學生認錯就不是難事。
問題學生出了問題,教師的第一反應太重要了,它將決定教師後來的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的第一反應是又是他!教師肯定就要沖學生發脾氣。如教師的第一反應是昨天他剛保證過,今天又犯,無葯可救!......這幾種態度的共同特點是不會引導教師去研究問題,只會激化矛盾,無助於問題解決。我覺得教師的第一反應最好是:這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種反應導向冷靜,導向詢問與研究,最有利於問題解決,而且對教師心裡健康有好處。都說老師易老,就是因為有這么多學生的煩心事。假如我們能把它當研究對象,反感與厭惡感就會減少,態度就越冷靜,問題就越往好的方向走。所以,教師要激發和強化自己的認知慾望。不要覺得自己了解學生,而要實事求是的承認,我們對學生的心靈世界知之甚少。如此我們面對問題生的問題時,第一反應就是充滿探索精神的為什麼?,而不是義憤填膺和管理主義的怎麼辦?,這樣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當然一個為什麼?是不夠的,要一直追查下去,找出真正的原因,才好有針對的解決。
當班主任也有幾年了,碰到形形色色的學生也不少,但感覺在不同的學生面前,並不是方法都一樣,畢竟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且各種影響的環境因素也錯綜復雜。相信各位教師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以上是我的一些感受,與大家共勉。
⑹ 學生在學校都會遇到的問題
呵呵,佩服你的勇氣,有話就應該說出來,否則你還能暗戀一輩子嗎,那樣會很痛苦的!
她既然已經拒絕了你,但你仍有一絲想法,不妨找個合適的機會和她暢談一番,彼此交交心底!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她拒絕你的原因:如果是人家有更好的意中人,那你長痛不如短痛,就隨她去吧,至少一樣可以做個好朋友嘛!如果是你有哪些方面使得她不甚滿意,你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改變一下自己,或許就會「撥雲見日、飛越迷霧」了!
我曾經遇到過和你類似的問題,最後無奈又瀟灑的和她做永遠的朋友了,心中的疙瘩也隨之解開了!
祝您好運!
⑺ 學生在學校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學習、行為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的學生。這類學生在班上所佔比例雖小
,但活動能量大 ,影響面廣 ,常常妨礙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對問題學生的教育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在學校中,
我們很多人一開始都把問題學生定位為差生,落後生,後進生的范疇。這種定義方法都不合理,從王曉春老師的分析中我們知道了智力差,好動散漫都不是嚴格的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的常見類型有:厭學型(心裡有問題,品德沒問題),紀律型(不守紀律,和同學愛起沖突,遲到早退,不參加活動,品德還行的),品德型(小偷小摸,抽煙喝酒,不孝敬父母,打架斗毆,迷戀網吧),心理障礙型(自閉,憂郁,躁動,多疑,無法與人溝通,成績不好,品德還行),「好學生型」(雙重人格,自我中心,自我消失,處在隱蔽狀態)。
⑻ 在學校遇到一些問題求該怎麼解決
我不清楚你多少歲?如果作為中學生在學校遇到一些問題的話,要想解決?第一要靠自己,自己能解決問題了說明你長大了、自立了,走向成熟了。一個人成熟與否主要看你是不是能自立,越自立的早說明你長大了。第二在學校遇到問題解決不了就請家長和老師幫忙,千萬不要憋著不說,這樣解決不了問題,有可能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們應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問題不大很快就能解決了。實在不行就是第三種依靠法律解決問題,用法律保護自己。
⑼ 在學校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小組准備學習什麼東西
常見問題一: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學生不知道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有的小組一看就知是在公開課、研討課時臨時湊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訓練。當問題出現時,學生之間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對方,信任對方,並進行清晰正確地交流;當產生不同意見時,不能建設性地解決矛盾沖突。
常見問題二: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缺乏必要的講述,由於一有問題馬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或任務布置過於簡單,學生沒有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步驟,問題本身也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理解將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同樣由於缺乏必要的講述,無法幫助學生迅速、准確地把未知信息與已有的認知經驗聯系起來,選擇最佳的學習起點,盡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常見問題三: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不管合適與否,難易如何,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造成:1、由於沒有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而採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同樣由於單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學生逐漸感到厭倦。2、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論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