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寫草書方法

如何寫草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2 09:59:50

如何練習寫草書

草書想得章法是沒有固定的模式的,他是經過書者長期練習而成的募一派或慕一家,又可以說是功到自然成。如: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那就是靈感與功夫是合成體,之後王羲之再寫也寫不了那種感覺。平時多看看名家的字帖對提高章法是非常有意義的。謝謝 吾才學識淺,還請高手指教。

⑵ 請教鋼筆寫草書的方法

1.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2.練字都應該練什麼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准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4.練字的注意事項
下面我再談談練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書寫工具的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在考試時往往會因此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第二個問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由於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學生使用的是圓珠筆,我就以圓珠筆為例談談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用圓珠筆寫字要採用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由於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域。一般右手執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眼睛距紙面約30厘米,胸部距桌邊約10厘米。兩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住筆桿的左右兩側,中指第一關節左側抵住筆桿的下方,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貼靠中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起直轄市控製作用。拇指與筆桿接觸點到筆尖的距離約4厘米。筆桿斜靠在虎口上,與紙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第三個問題: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苟,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第四個問題: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起。
第五個問題: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寫得很好,但寫作業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第六個問題: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寫規範字,其次還要鼓勵學生練字。對作業書寫潦草的學生要批評教育,讓其改正。督促學生練字不只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每個教師都有責任。
5.練字有三種境界。
大家都看過金庸的長篇小說《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對練劍的精闢論述:初學乍練之時,以手使劍,有時劍不聽使喚,甚至會傷及自己。練過一段時間之後手劍合一,以心使劍,劍隨心走,劍術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劍術的最高層次是心劍合一,無劍無我。舉手投足即是劍著,飛花摘葉,皆是利劍,一枚細細的綉花針也能抵擋三個劍術高手,這樣的劍術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練字也是這樣,我們練字的最初階段同樣是以手使筆。筆由不聽手的使喚到逐漸熟練有一個過程,進一步可以發展到筆手合一的境界。這時寫字的時候感覺筆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筆寫,而是在用手寫。只要我們認真練習,是可以達到這一境界的。
練字的第二個境界是以心使筆,心筆合一,心動則筆動。筆下所寫的就是心中所想,達到了這一境界,書法水平可以說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內的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向這一目標邁進。
練字的第三個境界是師法造化,無我無筆。古代許多著名的大書法家都是這樣的。如王羲之見白鵝游水之姿,悟出「浮鵝鉤」的筆勢;張旭見擔夫爭路,公孫大娘舞劍,從中悟到結構點畫的爭讓穿插關系和用筆的疾徐、節奏,大大豐富了其狂草的寫法;懷素觀夏雲海濤,領悟到草書的大氣磅礴、翻江倒海之勢;顏真卿觀屋漏痕、錐畫沙,理解了用筆的遲澀和力度。這是我們練字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無論有筆無筆,軟筆硬筆,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寫出絕妙的書法作品。
讓我們用心寫字,而不僅僅是用手寫字,努力向這一理想的境界邁進吧!
下面談談第四個問題:我是怎樣練字的。
開始時我用毛筆臨《顏勤禮碑》,後來我找到一本《99天鋼筆字速成字帖》,該帖精選99個具有代表性的漢字,要求練習者每天練習一個,記住一個,學會一個。練完99天,99個漢字都會寫了,觸類旁通,其它的漢字也都會寫了。我從《顏勤禮碑》中找出這些漢字,每天一個,刻苦練習,不到一個月,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後來,有同學說,我寫的顏體很有「顏」味,只是軟而無力,原因是我在運筆的時候做不到「中鋒行筆」,很多情況下都是拖筆。這個同學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發現了我的毛病,卻不能幫我改正。我多方求教,認真觀察別人如何寫字,終於發現了這一訣竅:原來,別人寫字的時候常常捻動筆桿,讓筆尖隨著運筆轉動,始終處於筆畫的中間,這樣就做到了「中鋒行筆」。
後來,我的另一個同學對我說:「你的字筆畫很規范,但組合到一塊後並不美觀,主要原因是結構不對。要想掌握字的結構,你不如跟著我學寫黑體字,筆畫象火柴棍一樣的黑體字,只有結構對了才美觀。」於是我就用板刷沾水,照著報紙新聞的黑體字標題在地板上練習。很快我就掌握了黑體字的寫法,並為一些班級書寫了大字標語。我發現,在學會黑體字後,許多從未練習過的字體,只要對其基本筆畫稍加練習就能寫成。這也是我今天建議同學們從黑體字練起的原因。1993年,我參加石家莊市教委組織的書畫比賽獲三等獎,如今我經常幫助同事們出壁報,寫大字,既鞏固了練字的效果又提高了寫字的水平,既幫助了別人又陶冶了自己。
以上我們談了練字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果大家按我說的去做,我想你一定會取得進步的,因為我指導學生練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後我就談談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自己寫好字,還要指導學生寫一手好字。為了讓學生寫好字,我曾經讓學生寫過「每日一字」,經過練習,98屆學生李超學習龐中華體鋼筆字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牛鯤鵬的鋼筆字方正謹嚴自成一體。我還為學生搞過多次書法講座,並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書法比賽。2001屆學生胡占雄、李墨等人的硬筆書法作品曾在「世紀之星」書法比賽中獲獎。如今,我在學生中開展評比「星級書寫能手」的活動,學生練字的熱情很高。「三星級書寫能手」孫瑞靜同學不但書寫工整清楚,而且達到了每分鍾50多字的書寫速度。
最後我還想告訴大家:寫一手漂亮的漢字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練用心寫總會成功的。當你看到一個個端莊秀麗的漢字從你的筆下流淌而出的時候,當你看到一頁頁整潔清楚的作業在你的筆下誕生的時候,當你看到作業本上的紅對鉤和「優」的時候,你不覺得寫好漢字也是一種藝術享受嗎?讓我們走進漢字書法的藝術世界,盡情的揮毫潑墨吧!

⑶ 教你如何寫草書

——給書法學校同學簡談寫草書問題篆、隸、楷、行、草,草是最難寫的一種書體。我國書法藝術是線條藝術,不斷演變,產生了今草書,草書體則達到了線條美的極致。草書之難,在於草書將篆隸楷行諸體之筆意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卻又不可得見端倪。對此,劉熙載說得好:「草書之筆劃,要無一可移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草書之難,又在於點劃與點劃、結體與結體、此行與他行有著連綿不斷地緊密呼應關系,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草書之難,還在於一字數體,或同體異字,其變化「似無定則」,而又「毫釐必辨」,有著嚴格變化的限度。如「知、去」等。草書之最難者,還是在於通過線條所組成的形體,表達書者的素養、人品、氣質、閱歷和思想感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表達的越深刻、越強烈,藝術的境界就愈高。草書之難甚多,蔡希綜《法書論》中說草書尤難。包世臣曾「自謂於書道頗盡其秘」也說「惟草書至難」。草書自身正其律,篆書備其骨,楷書規其法,還要做學問、立人品,確實很難。面對這些尤難、至難,我們是退避三舍?還是知難勇進?「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認為只要肯於、敢於、恆於實踐和探索,一定會達到理想的黃金彼岸。今天不打算深談學術方面的理論,只想就我們初學草書一些實際問題和簡括知識性問題談一點看法。一、欲學草書,應先識草書。草書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從章草演變而成的。章草和今草各有著自身的規律。今天主要講講今草。今草(包括狂草)有兩個基本要領①楷書的法度。②草書的自身規律。楷書的法度,簡說之,就是依照楷書的點劃結體意識去寫草書,把簡化了的草書點線筆筆交待清楚,使人看了一點一線既相互連帶,又各自獨立的形狀。草書的自身規律,一是線條長使轉盤旋幅度大,有獨立之字,有連綿之字,有的甚至數字相連。二是「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嚴格界定。三是相互借用,上字之終而為下字之始,有的運用符號代替,如『し』可以代替「言、イ、ㄔ、水」等偏旁。草書規矩只准豎連,不準橫連等等。如果不先摸清這一規律,匆忙落筆,超出規范,便成天書。盤旋使轉幅度大小掌握不住,便成為另外之字,如「知、去」。「鷺影不來秋瑟ワ,葦花伴宿路瀼瀼」,「ワ」就是符號,這些符號可寫成「ワ、ン、゛」。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其書字元號的兩點之末,便被「不」借為開始。「旋轉幅度大如仙」,如果『仙』字不以楷則完成,便會寫成『心』字。類似了『心』字。於右任先生說過:「余中年學草,每日僅記一字,二三年間,可以執筆」。今日我們可以借鑒此法,更以邊學邊識,邊學邊記,找出規律,熟悉面貌,謹記法度,乃為學草者第一要務。怎樣識。①先將所臨之帖的字去識。②識所臨範本的文詞大意,了解他書寫時特定的背景,分析其思想情懷和藝術構思。③識使轉大小,收與放的程度。如果臨前不識,就會像孫過庭所說:「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二、欲學草書,先背草帖。草書特點是筆意連綿,一氣呵成,使干、濕、濃、淡合理分布,揖讓有度,顧盼生情,縈繞盤旋,氣韻貫通,下筆果斷,才能神生紙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們臨寫時宜得如是安排,才能達到入帖手段。臨習草書與臨習其它書體不盡同者,章法與點劃結體是同步進行的。這是因為草書連綿不斷,迂迴曲折,變化多端,意到筆隨所決定的,它有著易見的整體感。由於這些點、線的忽長忽短,驟提驟按,急轉又折,方虛即實的瞬間變化,和連綿不斷的態勢,一著筆便要果敢進行,不允許片刻思考,若不先讀熟記內容及這些變化,怎能落筆果敢,進入碑帖,再出碑帖之目的呢?背什麼?①背內容。②背字的態勢和字與字牽連的搖擺動勢,將其體察所得,默記在心,把範本上『靜』的筆劃,演練成動的形質。③既背墨劃的使轉成字,也要背這些墨劃之間所呈現的空白。使轉大小和空白留法,往往形成這個書家的面貌。古人所說的「細玩熟觀」、「學而思,思而學」的經驗是可取的。力求從字間、行間、整篇布白的深入理解,加強記憶,可獲四美:即線條美、結體美、節奏美、意境美。清代姚孟起說:「古碑貴熟看,不貴生臨,心得其妙,筆始入神」。是臨帖可貴的經驗談。三、寫草書要乍徐忽疾,驟提即頓的互換用筆。草書要先立大調子,強調韻律和節奏感。在一幅字內,其躍動現象,時而如大海波濤,時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筆上就不能像其它書體用力均勻。有時則須大起大落以通身之力送之,有時則輕提出筆偶相帶過。有的則速到迅雷不及掩耳連綿不絕。如張旭《古詩四帖》中「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有的則緩以會心,筆斷意連。如「王子復清曠,區中實嘩囂喧」。乍徐忽疾,瞬間即換的用筆同時,還要驟提即頓的迅速交替,方能達到體意連綿,筆意奔放,有旋律和節奏的特色來,如果提高到創作上來說,才能使你的筆墨淋漓盡致的抒發情懷,表達個性。疾徐的交替和提頓的轉是隨著字的態勢和連綿起伏的氣勢以及感情的變化而不斷進行的,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大家今後在實踐中去體會和驗證。四、寫草書的執筆高低與運力。一般說寫草書執筆要高一些,手掌要空虛,長鋒筆的筆桿相應的也較長,能執到2/3處為適應,這樣易於靈活表達草書的使轉,從物理上講如執筆過低,上部重力大,不易駕馭,執於頂端,則力不易貫注於筆鋒。前人雲:「一筆一劃,均須以通身之力送之」。為了把力送入紙底,也是執筆桿2/3處為宜。初學時提倡的手掌豎起,此時的手掌則宜於斜下,立勢與臨習其它書體一樣,但必須闊胸、臂開、手遠,眼觀全紙,其神必爽,其力充分得到發揮。五、草書的墨法。草書的韻味在於墨的體現,運用得好會呈現出豐富的變化。由於筆的巧妙運用和宣紙獨具的效果,起始、運行、終止,便會出現干、濕、濃、淡、枯的多層次變化,使我們的草書干則生險勁,濕則呈潤腴,濃則見沉厚,淡則顯典雅,枯則示老辣。墨分五色,就是以這種用墨方法來區分的。用墨的多層次,是由本人功力、熟練程度和個性來達到的。墨的層次不同,可以出現其人其書的特色。如清代王文治喜用淡墨,格調則高雅;顛張醉素喜用濃墨,格調則雄勁古樸。功夫欠缺者宜用稍淡的墨,若用濃墨則易滯筆。功夫具備者,可用濃墨,所書線條則筆力沉厚。(據說有的人不能寫宣紙,有的人用濃墨則咬牙切齒,枯則拋骨露筋,皆功力不到之故)墨有死墨活墨之分,死墨原因有二:①宿墨所致。②只有筆墨功夫,而缺少書外功夫的靈氣所出現的死板。反之有筆墨功夫與書外功夫相默契的書者,功夫越強則意境愈深,而宿墨亦會變成活墨,出現奇趣和神采。書法有二韻:一為墨潤(韻),二為氣韻。氣韻貫通之字,而少墨潤,猶如妙齡體巧姑娘,身材窈窕而皮膚粗糙損其色一樣。我們在一般吸水紙上臨慣用墨,可用任其調和,如寫在宣紙上,則將墨汁2/3,水分1/3調勻即可,如果再能用墨多磨幾下,寫起字那墨之潤感,就會如磨墨一樣。六、寫草書宜提筆用鋒。草書的筆劃美在筋力為勝,從勁挺中呈現立體感,這種效果是提筆用鋒得來的。何謂鋒?即筆中透明的部分。筆分三分,鋒筆頭先分成兩個等分,將下端一半再分成三部分,用底端為一分筆,2/3處為二分筆,再上為三分筆。一般用一分筆摻以二分筆為佳,最大量用到筆頭的一半。草書用鋒要先裹後鋪,提筆運行。這里要強調一下,提是經常的,頓時暫時的,且頓也是在提著的頓。提分為二:一曰實提,一曰意提。頓是意提中的頓。筆的運行中,要不時翻轉筆面,節節換筆。因為筆分八面,會用可達四面,精到者可用八面。有人(慶福)看到我筆中少墨已不能進行時,我還能繼續寫下去,之後問我是什麼原因,答曰:這是尚會用筆之故。我可以這樣說,如果還有些特長的話,就是筆中之墨與別人相等,我能多寫幾個字而已。七、草書的章法。草書筆劃,點線連綿,長短殊異,形體大小亦懸殊較大。且字有字態,行有行勢,欹側傾斜,變化萬千。學書布局,甚感茫然。此時應該抓住主要矛盾,任你千變萬化,我力求重心穩當。以楷書的原理,使「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的要求,揮運在你假想的軸線之上。注意有五:①要注意主筆劃、主字的運用,如「知、去」。②要注意欹側相柱,險絕救應的去掌握重心的措施,即一字有一字的重心,一行有一行的重心,一章有一章的重心。③要一氣呵成,氣韻貫通。④要點劃互盼,字字牽情,相揖相讓,行間呼應。⑤落款的字與正文的字相一致,正文緊密則款字緊密,正文疏朗,則款字隨之。依據內容該窮款則窮款,該富款則富款。視其正文而定之。用印甚有講究,地點、大小都受內容和款字的約束力。草書最能抒發書者的性情和個性,由於感情作用於筆端,揮運起來,往往超越界定之外。這種率意天成的章法,神采盎然,看似無法而法在其中。這種成功的章法來源於兩個前提:①學習傳統,出入碑帖,融會貫通,胸中儲有呼之來揮之去的萬千形象。②嫻熟的筆墨技巧,對詩文的真正理解,感情的激發,並作用於書法作品之中。八、範本的選擇。初學應以孫過庭《書譜》為宜。《書譜》有四個主要特點:①以楷則為其法度。②以筆送到為准則。③筆劃簡練,結體准確,自身規律體現完整,且形體剛健而又婀娜,險絕救應,通篇一體。④墨跡清晰。其次可根據你的愛好,進行選擇。欲求圓活勁健,法度謹嚴的還有懷素草書《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等。欲求奔放開闊,剛柔相濟,跌宕變化,法外有法的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黃山谷《諸上座》等。欲求行距寬舒、閑靜、清雅的有董其昌、張瑞圖、鮮於樞、趙孟頫等人的草書。欲求點劃勁挺,勁挺俊美的有祝枝山、文徵明,黃道周、倪元璐的草書等等。附題:各類書體,即篆隸楷行草,書法藝術門類都能表達藝術的面貌來,但也有終身苦苦追求、實踐而達不到藝術成效的。書法屬於藝術范疇的,可以供人欣賞、感染和激勵人。如果不屬於藝術范疇,則可以作為應用。書法藝術與別的姊妹藝術不同的它具有兩個方面都可算為藝術品:其一脫化生新是供人藝術欣賞的作品。它是從傳統的書境中,脫化出來,以個人筆墨技巧,另立個人面目,在結體、行距、章法、氣勢上,給人以新的啟迪和感染。這是能稱得起書法家的起碼條件。其二創作生新是書家深入詩詞意境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所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具體遭遇,所流露的情懷,和由此而被激發的感情,以平時所練就的得心應手的技巧,提筆而書之所得的結果,是抒情達志、有靈魂、有神采、有生命力的高境界的書法藝術。沒有技巧,意境無處依附。但沒有靈魂和意境,則技巧不過是點劃的堆砌和一堆肉罷了。觀古看今,優秀的作品都是書法家把技巧和意境的統一而獲長存和受到高度贊譽的。《蘭亭序》、《祭侄稿》、《寒食詩》、《張好好》墨跡概不能例外。在我們看來不能稱藝術品的認為是好的,而成為藝術品的則看不出來,反之認為是不可取的,就是我們還沒達到有觀察和審辨技巧和意境相統一的能力的表現的效果。我們要想在書法上有建樹,那就必須逐步學會提高我們的認識能力。我建議書法學校辦下去。課程是學什麼書體,我們就要一面作實踐指導,一面作作品賞析。而作品分析後,增長了分辨好與不好的本領,實踐的進步就更快了。書法家的感情是產生優秀作品的水之源,木之本。書法家的感情豐富與否,是個人素養、學識、氣質、胸懷和內心世界的綜合默契所決定的。古今名家任何書法技巧,如筆劃、結體、字距、行距、章法,我們都能模擬,都能學像。而感情所造就的意境,形成的格調,不是垂手可得的。可以這樣說,技巧不能服務於意境,寫字功夫越深,就越板越匠,技巧能與意境默契,功夫越深,意境就越高。有人問我,其他書體特別是楷書能否表達情懷,答曰能。那還是要有學問和感情。如孫過庭所說的:「王羲之寫《樂毅》則情多拂郁,《畫贊》則意生瑰奇,《黃庭經》則怡情虛無」等等。他們都是表達不同時期感情和意境所產生的作品。怎樣臨摹?(臨書有兩個階段)別問臨摹哪一家書風,哪一種碑帖,哪一種書體,其規律過程是:不像——像——不像中之像。這種學習傳統、博學而後多變手法達到創新目的的道路是任何書家不可逾越的。提倡抬頭苦練,不贊成依樣葫蘆埋頭苦練。同時起步,練同一種碑帖,進展有快有慢,除天資、素養、氣質、學識外,其關鍵還在抬頭臨習與埋頭臨習方法有關。抬頭,就是在練中加強觀察,加強研究。學而思,思而學的實踐,是得其形,或其神的重要手段。埋頭,易得其形,不易得其神。書法屬於視覺藝術,具有很大的直觀性,所以沒有洞達的觀察力,把握前人書法藝術風格的能力就薄弱。面對所臨碑帖,感到龐雜,生無可採摘之嘆。只是依樣葫蘆,不學前人藝術精華。反之,觀察精細,用心揣度其用筆、結字、章法的特點,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神采和氣勢,再進一步玩味其細微變化所流露的氤氳奇趣,不但能與所臨碑帖形神合拍,而還有得乎意外易於被別人忽視的甚至連該碑帖書家還沒有覺察到的東西。就可達到孫過庭《書譜》中所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地步了。上邊一席話,是對初學者所談的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第二階段臨習諸家碑帖,得其形神,不斷積累變化,有了深厚的臨摹基礎手段。臨摹方法,應有變化了。那就是董其昌所說的:「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出」。早年我看了董其昌所臨的一些帖,如《張芝帖》、《秋月帖》等對照一下不像,多是董其昌的東西,後來我臨董氏法書後,才覺得臨書手法之高,就在於能在原有法帖基礎上採用寫意臨寫手法而得其神韻之法了。追求功力只是一種手段,而目的是在於創造出有生命、有個性風格的藝術形象。那就是在筆法上要求有靈動性,在力度上求筋骨血肉具備,在動勢上要有自然的節律變化,在形象上要賦予文字以生命意趣。在整幅氣氛上要有鮮明的個性和情懷的抒發。

⑷ 怎樣才能寫好草體字

萬事以書法宗旨為綱,你先學楷書,學到書法精髓(基本的書法筆畫寫法和毛筆的技巧運用,如邊鋒、轉筆的技法)再用到草書當中皆可,當然也要有靈性,草書不能臨摹的太深,草書是以抒發書者的心靈為要旨的,要以自己的心去寫,用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去寫。

⑸ 怎樣寫草書

草書比行書又進一步簡化,稱「一筆書」。它有楷書的骨架,但已經「刪繁換復筆速帶」字的結構,和形態都有著極大的變化。為了運筆簡潔方便,加快書寫速度,它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類,把楷書多筆畫結構,簡化成最簡便的少筆畫結構。如「言」旁,楷書七筆才能完成,草書簡化為一筆寫完。又如「帰」字,楷書為18筆,草書三筆即可,如此等等。因此,字的形體和結構都因草化而完全改變了原來的面貌。把多筆畫的符號變成少筆畫的符號。
第二類,把楷書重復的同類筆畫損省,如「麗」「辛」字。
第三類,雖然沒有把楷書筆畫減少,但通過筆畫之間的連帶變形,以便於筆鋒運行。如「戒」字的草寫。
通過以上三類的變化,書寫起來就方便簡捷,快速流暢。孫過庭的《書譜》說:「草類流而暢」。它給草書的筆法帶來了特點,改變了楷書的逆入平出,頓筆回峰等筆法,採用掄筆入筆,曳筆出筆;或帶上一筆的筆勢連下一筆畫,或以附鉤連帶它畫的筆勢,或和牽絲實連,或是筆意不斷。草書運筆不能完全採用速筆管帶,一味的圓轉回環,而是要點畫和回環相結合,點畫的掄筆,曳筆出鋒和使轉相結合。即孫過庭所說:「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才能達到既有骨法喲喲圓轉流暢。所以,凡是點畫的起筆,收筆之處,大多都是掄筆入鋒,曳筆出鋒,出現轉折稜角;凡是和點畫連帶圓轉環曲之處,用筆大都中鋒藏鋒,筆畫圓轉流暢,使草書具有剛柔結合的美。
草書筆鋒運行的方向,要根據筆畫的去向隨時轉換,使筆鋒和筆畫去向一致,始終保持同一方向,環轉時才能做到中鋒藏鋒用筆,線條才能圓渾流暢,筋骨俱備。
草書隨筆畫減少,寫法簡便,但書寫要求規范得法,不能隨意杜撰。有許多字差別極微妙,如一不留心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寫成別的字。如「會」和「念」,「近」與「息」,「所」和「取」等等。
草書的同一字,可能有多種寫法,如「頓」「墨」等字,在學習時都應掌握。這樣,在一幅作品中碰到幾個相同的字時寫法就有變化,減少雷同。

怎麼寫好草書

草書的結構原則是以刪繁就簡、連綿不斷、筆斷意連、書寫便捷而為目的。盡管歷史上各家草書的結構不盡相同,但草法的規律卻基本一致,有許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因此,它的結構規律是嚴格的,正如前一節草書識辨中所提到的那些結構方法。

1.刪繁就簡,點畫相代在諸種書體中,楷書是最規范、最標準的書體,行書則比楷書自由,增加了筆畫之間相連的游絲,但都省減了楷書中繁復和點畫,而草書更為省減、簡練,它的一畫可以代替四個點,一筆可以成一個字,可見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書可以用一點代替一畫,也可以用一畫代替幾點。在點畫那一節中,
我們已經作過介紹。

2.圓轉連綿,一氣呵成書的主要筆法是使轉,因此在書寫時點畫隨筆法的曲轉而運動。它的線條多為圓弧形,加上游絲牽引其間,所以寫出來圓圈較多,加上行筆流暢舒展,一筆甚至可以寫好幾個字,有時寫下來就圈圈相套,一氣呵成。

3.氣勢貫通,挪騰變化由於草書的氣勢體現在一整篇上,對每個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對直和平穩,只要氣勢到了,上下有所呼應,整個看起來渾然一體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時字的挪騰很厲害,並不是上下對齊,而且字的形態也是千姿百態,變化多端。有些字單獨看是傾斜的,重心似乎不穩,但從整篇看則是均衡、穩定的。因此,草書從欣賞到創作,尤其是大草,都要從整篇出發,照顧全局。

⑺ 如何寫草書

你現在的基礎富寫草書還為時尚早,以你現在的基本功要應付草書這么高難度的書體對你來說是比較吃力的,你現在應該在此基礎上去臨摩一些行書的字帖,王羲之的《聖教序》《蘭亭序》《王羲之傳本墨跡》都很不錯,你還可以臨一些別人的行書,如果真的想寫一些草書的話,我給你推薦幾本《孫過庭書譜》《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我已學習書法十幾年了,現在還在教學,我對於草書也只是起步階段,你現在的狀態不錯可能對於你現在臨的字帖還可以,要是往更進一步的發展就要下大功夫和時間,天賦會給你在你以後的練習中有一定幫助,祝你早日成功寫出好的草書。

⑻ 用草書怎麼寫

1、米芾的寫法

3、草書簡介: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出現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於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獨立,接近於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後來楷書出現,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

今草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楷書的部首採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入繁體楷書中(盡管草書出現得不比楷書晚),往往許多楷書部首可以用一個草書符號代用,為了方便,字的結構也有所變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較難辨認。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標准草書》。

到唐朝時,草書成為一種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減弱,成為一種藝術作品,講究間架、紙的黑白布置,是否讓人能認清寫的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詞聯」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片語)寫成一個符號。由於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行書寫,詞聯符號的設計也類似。「頓首」「涅槃」等都有草書詞聯符號。

日語中的平假名是以漢字的草書形式為藍本創作的。現代人學習草書一般以今草為起點。普遍認同的草書寫法有於右任先生編著的標准草書(有同名字帖)。林散之是近現代草書大家,有「草聖」之美譽。

⑼ 怎樣寫好行草書

1、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2、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3、 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而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這樣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4、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系。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5、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
6、簡括省略: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並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如其中「無」字中間四豎和下邊四點被一組相連的豎撇橫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簡化作用。
7、收放變化: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例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之字,如:既可收斂些又可放縱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長,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這就是行書可收可放的特性。
8、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為方,即如趙孟頫的圓轉為主的書
寫也時露方意,這無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書則隨筆順勢
轉折,變化無窮,方圓兼用,靈活生動。如:
因此注意到方圓的變化,使之自然融匯,使書寫的效果既有方筆的雄勁
力度,又富圓筆的通暢靈動。若一味方折,則顯板滯、生硬,純用圓轉則又
俗滑、疲軟。總之臨習中要多觀察,創作中要多思索。
9、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一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然。提按處在行書中幾乎隨處可見,一字之內的提按變化如《集字聖教序》中的:一畫之內也當有輕重之別,如:至於一篇之內的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出現的輕重布局,也是行書作品中屢見不鮮的。歷代書家對此各有體會,我們仔細品味後面作品即可領會提按在行書書寫中的妙用。
10、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用筆。」今天看來,有人以為前人這個論斷未免偏頗。其他如章法、墨法之類固然也很重要。但書法是線條的造型藝術,提高線的表現力往往是書法家畢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類也離不開線條去完成表現,而線條的表現力全在於筆的運用,因此,前人的說法可謂一語中的,不容忽視。

⑽ 怎樣學寫草書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前者由隸書演變而來,陸機《平復帖》為代表作。後者以楷書、行書演變而來,自二王名家輩出。顯然今草更加實用。我們今天的簡化字也有很多自形是從草書中演變而來,比如「書」、「車」等等。因此,想學好草書,必須有足夠的楷書和行書基礎。
如果題主現在的字還不錯,那麼推薦於右任先生《標准草書》作為範本練習草書。《標准草書》是於先生為改革漢字、順應世界各國「印刷以楷,手寫以草」的潮流,提升漢字書寫效率而編纂的。他根據歷代草書規范,編寫了所有常用字形化楷為草的對應規則,比較實用。
在練習《標准草書》的同時,為了提高藝術性,可以臨習古帖,這樣就解決了實用和藝術統一的問題。
另外:章法與繁簡。
1.先說章法。章法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單個字的間架結構和與周圍字形的呼應(這一點在草書中尤為重要);第二,整篇的整體結構、藝術風格、呼應、對比。歸結到一點,就是「氣」的貫通。這一點需要把研究古帖和「悟」結合起來,搞清楚古人的氣是如何行進的。
2.繁簡轉換。剛才說到簡化字形中很對來源於草書。這就意味著學習草書,並不需要太多地在意繁簡問題。並且復雜的字往往比簡單的字寫好看更加容易。並且這一點《標准草書》中的字形基本與現行簡化字相似,畢竟以實用為目的,自己看得懂、看得舒服就行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草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瀏覽:424
真假海螺肉的鑒別方法 瀏覽:772
鬍子有點黃用什麼方法洗 瀏覽:246
安卓手機亮屏時間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8
激光筆的使用方法 瀏覽:625
架接果樹方法視頻 瀏覽:685
名師閱讀教學方法 瀏覽:759
長發快速剪發方法視頻 瀏覽:74
銅絲球連接方法 瀏覽:42
駁口金油使用方法 瀏覽:858
足背伸的鍛煉方法 瀏覽:794
牛舍風機安裝方法 瀏覽:392
道路綠地覆蓋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66
做木珠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96
燈光控制手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3
目的基因檢測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 瀏覽:678
分數混合計算方法總結 瀏覽:374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直接法情景法 瀏覽:929
分析和綜合思維方法的運用 瀏覽:784
aca電蒸鍋使用方法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