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磯釣竿如何使用方法

磯釣竿如何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0 21:16:35

⑴ 磯竿淡水釣法攻略 磯釣竿釣魚方法

磯釣竿本來是專門用於在一些海邊有岩石或者礁石的地方垂釣的魚竿,但是因為它不僅具有海竿拋投得遠的優點,而且也具有手竿一樣的靈活輕便,所以也經常被用來在淡水水域中釣大魚。我自己就經常用磯竿來釣淡水魚,也有一套釣鯽魚的方法,現在分享給大家,也許各位釣友用慣了手竿再用磯竿去釣會有不一樣的意外驚喜,或者手中只有磯竿又想當手竿用的釣友也可以看一看這種垂釣方法。

我是北方人,所以在初冬、冬末、初春、仲春時節,氣溫在0~15度,這時段水溫低,魚的活性不是很大,基本上還是聚集在深水區,手竿達不到如此遠度,海竿又沒有如此輕便、靈敏的情況下,用磯釣竿垂釣。

磯釣竿長度一般在3.6米以上,調性比海竿軟,也有漁線輪,直觀上與海竿的區別就是海竿每節上有一個導線環,而磯釣竿竿稍節上有三個、第二節上有兩個導線環。我採取的是同手竿台釣一樣的懸墜釣法釣底,效果非常好,釣組搭配:

線組具體製作順序如下:棉線節(或0.5mm長條形太空豆)、半擋、可滑動漂座(帶銅環)、太空豆、太空豆、鉛皮座、太空豆、8字環、子線、鉤。棉線節是定深、淺的,可擼動,不易刮導線環。

漂座下面的一顆太空豆使用時的位置是在鉛皮座上方1.5個漂長距離,這樣拋竿時漂與子線纏不到一起。具體垂釣時,漂相與手竿垂釣基本一致,上魚率特高,現在時節正好使用,釣友們不防試試。

如何用磯釣魚桿釣魚

磯釣竿,顧名思義,就是主要用於磯釣的魚竿,標準的磯釣竿以號數分為輕磯竿和重磯竿,一般國內所見大都為3號以下的輕磯竿,振出式(就是一節節抽出),竿帶導環,輪(卡)座(以之配合繞線輪),主流釣法為浮游磯釣,目標魚為黑鯛等岩礁區活動的鯛類海魚,內地也有用來在大河,水庫針對鯉魚,草魚,青魚等大體型魚的魚竿。
競技竿,(這個稱呼並不是國際上通用的,意指參加釣魚競技所使用的主流魚竿),是國內主要用於懸墜釣法(俗稱台釣)比賽(美名競技)的魚竿。特點是無導環(既光棍一條,嘻嘻),直接在竿稍上繫上釣線施釣,分為振出式和並繼式(也稱插節竿,小節插大節一節節插接)兩種,另外,根據目標魚的大小區分為鯽魚竿和混養竿(主要為鯉竿),也有用來做傳統釣法魚竿或用懸墜法在天然水域施釣(主要是振出竿),但似乎褪掉了競技竿的光環。
PASS:
1.磯釣,分為輕磯和重磯,重磯在國內極少見,所以國內的磯釣一般僅指輕磯,又稱浮游磯釣,主要目標魚種以鯛類為主。顧名思義,「磯」字面上就是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是用浮游釣法最典型的場地,一般現在就用磯釣來統稱浮游釣法。在防波堤,甚至在海水網箱上用浮游釣組釣法釣魚,也可稱為磯釣,國內組織的國際性磯釣比賽,比賽一般就限定鯛類目標魚,用磯釣竿,單鉤。
2.懸墜釣法(俗稱台釣)比賽,是指在投放一定數量和標準的魚的,後天挖好的或者利用天然場地改造後的場地里(水面無雜物,水底大都為平底),設定固定釣位,然後按抽簽定釣位後,在固定的時間內,以釣獲目標魚的數量或重量計分決定名次。

⑶ 磯釣竿的使用方法

第一種:全漂釣法

適合4-15米的深水區,浪小,有流的釣場為宜

竿及釣組搭配:0.8-1號磯釣竿,釣組從上到下依次為:1線結.2擋珠.3浮波.4潮受(必須要有),5八字環,6子線(2-4米),7鉤夾鉛一般夾在子線上。

釣組調整的最佳狀態是沒掛上釣蝦時,釣組浮力等於重力,掛上釣蝦時,釣組會隨著潮受的引導一點點隨流下潛浮動找魚,若鉤上的釣餌沒了剩空鉤了,阿波就不會下潛,重新上浮至原點,此釣法控線和逗魚技巧很關鍵。

第二種:固定式釣組釣法

適合淺水(1-3米)或大浪區,大反撥潮區,流速大的釣點

竿及線組搭配:1-1.5號竿,釣組從上到下依次1線結,2擋珠,3浮波,4太空豆,5太空豆,6速降水中,7卡拉棒,8八字環,9子線,10鉤,子線長度一般為一米上下,子線上加兩顆夾鉛,魚鉤30公分處必須加一顆G2以上的夾鉛,根據釣棚的深度用太空豆把浮波固定在線結處。作釣時注意控竿帶住阿波,不讓其飄遠,也別擦礁,通過有頻率的打餌料吸引大浪下和翻白區下面的鯛沖上來咬鉤。因為此處浪通常較大,所以打餌頻率要快些,量要少(半餌勺左右)。

⑷ 磯釣竿怎麼

這個問題太籠統了,本來不想回答,可是看到樓上熱心網友的回答,不得不說幾句,為磯釣竿解析下:
磯釣竿:釣竿在磯釣中絕對是釣手身體及感官的延續,善長浮游磯釣, 阿波釣法的釣手必須要對潮水流動有所掌握, 一枝好的磯釣竿就是手的延長, 透過一枝合適阿波釣法的釣竿, 釣手可以
1.感應流水速度及強度
2.透過細膩手法, 藉此控制水裡浮波以下的釣組在水中的狀態
3.利用圈竿圈線或其它的技巧控制水裡浮波以上的母線在水中的狀態
4.直接感應魚訊
看到這里, 可能有人會說, 「;是不是那麼厲害嘛, 我從來選擇釣竿只注重號數及調子, 腰力強不強(即回彈力)等對於中魚後搏魚時魚竿的表現, 卻從未想過釣竿於未中魚前的關系, 是否有所誇張呀?」事實上,這可以說絕對沒有誇張, 其實懂得磯釣的便會發現中魚前的時間絕大部份的釣組操控都是透過魚竿進行的。
部分磯釣竿的操作技巧大致如下:
利用磯釣竿張線技巧:
張線技巧

重量張線 :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母線的重量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姿勢及技巧是提起釣竿, 讓母線離開水面, 減低水面張力對母線的影響, 同時因為母線離開水面時受到地心吸力的影響, 母線重量將會集中於丹錐上作為支點,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無風或非常和緩的風, 海面浪涌不大, 水流由腳邊帶出或於磯石的咀位時由左後方或右後方帶出.

晃誘配合 - 釣竿提起時停止出線, 丹錐乘流速度將減慢, 而釣組將向流尾方向打斜, 如果一直持續保持這種姿勢, 丹錐將停止流動而釣組將上揚得太高, 故此釣手要不時將釣竿緩緩放下, 同時間釋出母線, 這時丹錐將繼續向前流動, 釣組角度也會下降, 之後再將釣竿上揚產生張線, 這種丹錐減慢流動/釣餌上揚, 丹錐正常流動/釣餌下沉的狀況將會對魚兒有莫大吸引

竿先張線 :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竿先的彈性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姿勢及技巧是將釣竿伸出與水流方向盡量保持垂直90度-120度之間, 打開線杯, 利用手指輕按線杯制線及竿先的彈性輕輕拉緊釣組,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風流同向或風流平行異向, 和緩至清勁的風, 海面浪涌大中小均可, 但因為竿先要能夠與流帶保持90-120度, 所以只適用於磯際或磯石的咀位而水流非常接近磯際地由腳邊帶出或由左後方或右後方帶出或橫過(視乎釣竿長度) 或者流速較慢而直接擦過本礁的本流釣場.

晃誘配合 - 用手指輕按線杯制線時, 竿先將微微彎曲, 如果是一支竿先設計優良(例如大部份的G牌磯竿), 將會較容易感覺釣組拉緊的情況, 丹錐乘流速度將減慢, 而釣組將向流尾方向打斜, 如果一直持續保持這種姿勢, 丹錐將停止流動而釣組將上揚得太高, 故此釣手要不時將手指於線杯放開, 同時間釋出母線, 這時丹錐將繼續向前流動, 釣組角度也會下降, 之後再將手指按杯制線產生張線, 這種丹錐減慢流動/釣餌上揚, 丹錐正常流動/釣餌下沉的狀況將會對魚兒有莫大吸引力.

風力張線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風力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姿勢及技巧是提起釣竿, 讓部份母線離開水面, 竿先必須視乎風速及風向作出適度的提升及指向合適的方向, 這時母線將被風吹成一個弧形而向丹錐方向作出拉扯,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風流平行異向之時, 吹和緩至清勁的風, 海面浪涌影響不大, 水流方向平行於岸際或於磯石的咀位時由左後方或右後方帶出.

晃誘配合 - 釣竿提起時停止出線, 丹錐乘流速度將減慢, 而釣組將向流尾方向打斜, 如果一直持續保持這種姿勢, 丹錐將停止流動而釣組將上揚得太高或者甚至被母線拖拉至下風位反向而行, 故此釣手要不時作出道系修正並同時將釣竿放下, 也同一時間釋出母線, 這時丹錐乘流性將會再度發揮而繼續向前流動, 釣組角度也會下降, 之後再將釣竿上揚產生張線, 這種丹錐減慢流動/釣餌上揚, 丹錐正常流動/釣餌下沉的狀況將會對魚兒有莫大吸引力.

備注 - 這種方法是各種張線方法中最難掌握的, 因為如果釣手控制不佳(有時卻是刻意的), 往往令整副釣組向後走, 又或者令整副釣組飄離正確水流軌跡, 所以

釣手採用這種方法是要勤於作出道系修正及將釣組飄浮軌跡的誤差計算在內, 方能於採取張線技術之同時將釣組送往標點. 但因為很多磯釣釣點都是必須於有風有流的情況下魚群活性才比較高或者才有魚群結集, 故此釣手必須要掌握這種張線技巧否則於大部份惡劣環境下根本不能發揮阿波釣法的威力, 否則便會像有些釣手一樣未到必要時卻採用竿先插水式, 任由釣組隨意飄流, 中魚猶如摸彩

反撥潮(炒白位)張線 :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反撥潮(炒白位)的力量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姿勢及技巧是利用釣竿, 將母線放於炒白位的外沿, 利用炒白位力量向四周散發的特性拉緊母線, 從而令處於潮目(夾流位) 或離岸流的丹錐及丹錐下釣組拉緊,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風不是重點, 重點是釣座必須有反撥潮(炒白位)帶出, 而反撥潮形成的沖目流與外圍的離岸流相交形成潮目, 便是一等一的釣位.

晃誘配合 - 釣竿保持指向反撥潮外沿, 注意母線離開水面的長度, 離水太多會受風之影響, 離水太少則母線會受磯際浪涌之影響, 此時與竿先張線技巧一樣用手指按線杯制線時, 竿先將微微彎曲, 如果是一支竿先設計優良將會較容易感覺釣組拉緊的情況, 丹錐乘流速度將減慢, 而釣組將向流尾方向打斜, 如果一直持續保持這種姿勢, 丹錐將停止流動而釣組將上揚得太高, 故此釣手要不時將手指於線杯放開, 同時間釋出母線, 這時丹錐將繼續向前流動, 釣組角度也會下降, 之後再將手指按杯制線產生張線, 這種丹錐減慢流動/釣餌上揚, 丹錐正常流動/釣餌下沉的狀況將會對魚兒有莫大吸引力.

丹錐張線

基本技巧 - 這是利用多一顆不同乘流性的丹錐去產生拉緊釣組的作用, 釣手需要做的只是配上多一顆乘流性較低的丹錐, 藉以從後方拖拉著前方的丹錐, 從而遲緩了丹錐的乘流速度, 達到拉緊釣組及打斜釣組的功效.

適合環境 - 任何情況. 但釣場最好有起碼之流速.

晃誘配合 - 沒有絕對方法, 因為釣手是採用器具去幫助張線, 但其實某些情況下釣手仍然要採用上述六種張線技巧去輔助, 屆時釣手便需要用到相關之晃誘技巧

備注 - 這種方法嚴格上來說是一種屬於關西的釣法多於屬於德島縣的釣法(雖然早從日本釣手若松敬竿先生的年代已帶出雙丹錐概念, 但阿波釣法張線技巧是一種技術, 而從關西方面成熟發展的二段釣組卻從器材方面出發去解決問題, 這樣張線技巧就變成主要環繞著器材配合而非單單操控手法, 當然二段或雙丹錐釣法的操控也是一種絕高的技巧(例如香港釣手 Team Isomer - Alvis就是一個專研二段及雙丹錐釣組的釣手, ), 但雙丹錐釣法是需要另立課題作出討論的, 請恕因為未能深度涉獵各種技術, 不能作出太深入意見.
不同標點的操竿技術
許多人有過這樣的經驗:同一釣點有若幹人在垂釣,大家用的裝備、釣組、餌料都差不多,但魚就是比較會咬某一兩個傢伙的鉤子,好象別人的阿波都壞了或釣餌都有毒似的…… 還有些狀況是,當你照自己的意思或別人教你的方法認真釣時,往往搞了半天都沒消息,但就在低頭點煙或轉身跟別人打屁的當兒,竿子卻被水下大物猛地拉?下去,然後又因為你沒來得及揚竿作合,結果被偷襲成功,還是啥也沒釣到…… 這些問題的症結所在,多半跟操竿控線有關。也就是說,恰當的操竿控線才會帶來美好收獲,不恰當的操控……就只有等運氣來決定輸贏了!
什麼是恰當的操控呢?基本觀念都是尋找吸引水流,但各種吸引水流出現的原因不同、位置不同,對垂釣的影響也不太一樣,所以操控方式當然也各有千秋。在白沫帶,吸引水流主要發生於*近岸邊的區域,這是因為波浪撞上岩石後,大量返沖回去的海水帶有慣性力與重力作用,使得釣組在此區域內會迅速被壓入深處;但同時存在的大量白泡沫(即氣泡),卻會在稍離開岸邊時--也就是慣性力與重力的影響減輕時--開始向上、向外翻騰,因此進入深處的釣組也很快就會被卷出去。不過呢!假如白沫區有反撥潮存在的話,你將發現:這條往外流的海水卻不那麼明顯的向上翻騰,而是持續往外拖出去,所以喜歡使用輕巧釣組且技術夠好的人,可以從反撥潮形成之處下竿,然後一路駕馭釣組循此途徑探尋魚蹤。 那技術還沒好到那個程度的人怎麼辦呢?第一,你若能接受輕巧釣組,可以就鎖定磯際水流下壓的范圍作釣,操作時竿尖指向水面,將釣組拘束在不被氣泡揚起的區域內即可,但須小心避免掛底。第二,如果對輕巧釣組沒啥信心,那就乾脆用大阿波加重鉛吧,然後把攻擊目標放在白泡沫翻起的區域,*重鉛壓深子線,狙擊躲在白泡沫下的魚群 (雪魚慣用伎倆,但需在一竿水深以上的較深場所較有效)。
在暗礁區,主要的吸引力量發生在兩種時候,一是水流撞擊暗礁後繞行過去的過程中,另一個是水流在暗礁後方形成的迴旋帶。這兩種情況雖略有不同,但卻是接續發生的,故垂釣時可以把它們視為一體,運用同一個操竿技巧控制釣組運動。 方法是採用恰當的阿波釣組,順著反撥潮或沿岸流放入,然後稍微帶線保持鉤子走在前面、阿波守在後頭,等釣組抓到吸引水流的時候,就讓它輕輕被吸下去,此時別怕鉤子會掛底,沒那麼容易的,但仍須適度帶住線系,運用竿先去體會水流的纖細變化,同時藉以掌握魚來咬時的動態。 魚來咬時的動態?沒錯!有魚來咬時,你真會直接感受到那股震撼的,看不看浮標已經不重要。一般人比較會有疑問的應該是:到底吸引水流在哪裡? 這一點事實上也無須過慮,因為只要用了下潛阻力夠小、符合流體力學的阿波(二里所述),並且水流之中確實有暗礁結構(其實磯釣場上到處都有暗礁啦),到時候你自然就會知道何謂吸引水流了,怕只怕有些人看到了還以為那是「假魚訊」,並且急急忙忙要把釣組拉開,那就沒法度矣……
在潮目區,因為有不同速度或方向的潮流互相干擾、糾結,因此會形成無數略呈迴旋狀的吸引水流,這種流勢不見得會把阿波吸入水面以下,但肯定能讓它呈現不規則的移動(相對於原本的一直順著潮流漂行而言)。 大多數人面對這種環境時,都以為只有使用大波、重鉛,才能確保釣棚深度在自己設定的范圍。可是請問:究竟釣棚該設多深才恰當?你的誘餌漂到潮目區之後,又會把魚集中到多深的水域去呢?如果你對這兩點並不是很確定,那重鉛、深釣棚又有何意義?所以,還不如乾脆不要釣太深算了,反正潮目通常影響的深度也只在中表層而已,配合上比重較小的誘餌,釣淺些更快速有利!惟須注意標點遠時風的影響比較明顯,故應盡量壓低竿身以免母線過度受到吹拂,然後在浮標進入潮目區之後輕輕帶線,讓釣組充分伸展開來並適度打斜,剩下的就是當魚訊出現時揚竿作合啦!
太多太多。。。。。

⑸ 磯釣竿使用方法

磯釣竿可以當台釣竿使用可以,但是裝上線輪後太重,還應該注意水深和桿子的長度,例如要去的魚塘水深在2米左右,那麼桿子應該在4.5米或5.4米,因為方便拋竿,建議桿子的水線不要超過桿子長度.
1、竿長應在4.5米以上,最常用的是5.3米。這是因為我們通常都是站在礁石上,離水面有一定的距離,釣魚後要使竿的性能發揮出來就需要竿有一定的長度,過短的竿在魚游到岸邊時是無法控制的。
2、選擇輕的釣竿,這是因為磯釣基本上站著釣的,就是站累了坐下來竿還是不能離手,如果釣竿過重會消耗體力。
3、選擇1"2號的磯釣竿,一般我們釣取的魚不會太大,最多釣到的是1000"4000克的魚,在操作正確的情況下,磯釣竿完全可以應付了,一般1"2號的適用性最廣泛。
4、初學者應選用硬一些的竿,釣竿分硬調和軟調,初學者在操竿控線和中魚後遛魚等環節不是很有經驗,硬調竿比較好掌握-些。

⑹ 磯釣竿怎麼收桿放竿技巧

摘要 三、注意收線時魚竿朝前直往上抬保持桿稍的彈性。

⑺ 什麼是磯桿,怎麼使用

淡水磯桿(兩用桿)的使用體會 (一)

我國地域遼闊,淡水資源極其豐富,就以湖北省為例,江河縱橫,湖庫遍布,港灣河汊不計其數,其中不乏大物出沒,湖北釣友釣獲大物的消息也多見著於媒體,此地正是淡水垂釣的廣闊天地。
在現在的淡水釣中,一旦釣到大物,現有的手桿時難以勝任的,因此許多釣友都喜歡使用磯桿,正所謂:手有磯桿,心裡不慌,釣到大物,全家喜歡。我在淡水釣中,也常用使用自製的磯桿,其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下面介紹一下我使用淡水磯桿的個人體會。
淡水磯桿,無論是改制的還是現買的,都能在淡水垂釣中運用手桿手法和磯釣手法這兩種釣法來發揮其應有的威力,因其具備了手桿和磯桿這兩用功能,所以在我們那裡多稱之為「兩用桿」。現在分別介紹如下:
(-)作為手桿的使用法
作為手桿的使用時,線組的連接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在輪線上安好漂座,應選用細的太空豆及細的漂座,以利於線組穿過導線環。使用時從磯桿首環處小心拉出帶有太空豆和漂座的輪線,而後再連接鉛皮座和子線、鉤,插上與鉛皮座相配的浮漂(此漂應事先與鉛皮座配好浮力比),試好水深即可垂釣了。
還有一種是在輪線上什麼都不裝,從桿稍拉出輪線後再連接現成的整根的釣線組,連接方法(見圖)。 這種方法也行,只是一體性不如前者,因為使用淡水磯桿主要是沖著大物去的,因此其可靠性就要打折扣了。

我現在一般是採用第一種連接法。輪線2號的,安裝好小號的太空豆和漂座,細心穿過導線環後,喜歡裝什麼樣的鉛皮座和線鉤都,魚小就用細線小鉤,魚大就用粗線大鉤,0.8-2.0號的子線都隨意,正所謂「大小通吃」,用了磯桿,2號線釣幾十斤的大物沒什麼問題的。這種安裝法,比安裝現成的整根釣線組的方法要更可靠。多年前,我就用這種連接法加上盤式輪和2號線,在福州的斗頂水庫釣獲28斤的大青魚。
以上的用法就相當於淡水釣的手桿用法,區別只是加長了手桿主線的長度,在中大魚後能自如的收放線。而且,即便是使用3.6米的磯桿,因其線長,拋投時可適度放線,其釣點也可以打到比5.4米手桿還遠的距離相當於5.4米或更長的手桿,這也是普通手桿所無法企及的地方,為該桿的又一大優勢。
此乃該桿的用法之一。
(二)作為磯桿的使用法
以上的手桿釣法,釣位的水深是不宜超過桿身的。可是,在淡水釣中,有不少大水庫的水的深度是接近甚至超過我們的桿身長度的,還有些時候我們也還需要將釣點打遠,這時,再使用手桿釣法就難以遂願了,此時我們可以用手中的磯桿來運用海釣中的磯釣手法:
首先要按照海釣磯桿釣組的原理來裝配釣組:適當加大現有的鉛皮座、浮漂的分量重墜(兩者要匹配好), 在輪線上由後往前依次穿上:棉線節、擋豆、活動漂座、太空豆、鉛皮座、子線、鉤。

⑻ 小磯竿如何釣魚

磯竿釣魚與普通手釣魚不同,釣大魚比手竿更加省力,可以說是海竿跟手竿的結合體了,一般都是運用機械線輪手輕輕搖動收線,遇到大魚時可以通過收放線的方法遛魚,提高上魚的成功率。磯竿加漂釣法,既相對保持了手竿觀漂釣的靈敏,又具備了海竿遠投和與大魚抗衡的功能,因此這種釣法一經問世便悄無聲息地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被許多有的釣手用於淡水垂釣中大水面釣大魚。這種釣法雖然是一種釣獲大魚的好方法,但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必須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工具材料:
釣竿:宜選用3米—4.5米的超短節磯釣竿。繞線輪:宜選用3000型後卸力無間隙定位紡車輪漂、漂座:要使用通身立式長漂,金屬過線環漂座。釣組:可使用單鉤、雙鉤、3隻鉤、盤鉤。

窩餌《這種釣法一是窩餌用量不能太大,一般一根竿釣一天的窩餌用量可視水面大小等情況用1到2公斤》 釣餌:使用單鉤、雙鉤釣組時,必須採用包食釣法,即是鉤上掛上玉米粒、麥粒、米飯粒、蚯蚓等。

操作方法
01
選擇釣點,1.安全第一位。水庫野釣不比池塘釣。要盡量選擇靠近村莊,農田等有人的地方,萬一發生意外方便求助。要盡量選擇寬闊的地勢,雨季垂釣時要避開易發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地方。最好結伴出行,夜釣時更應如此。2.選擇水底平坦的地段或者有較多水草的地方。 由於每年都要大量地蓄水、排水,水庫岸邊也會因此被沖刷出階梯狀坡面,大都比較平坦。選擇適當水深的地點,打窩、垂釣時鉺料投到階梯平面上不會滾落,近岸水稍深且有岩石延伸入水底,如有倒入水中枯樹枝、桿更好。這種地方魚易藏身,魚類的自然食物也多,魚常集聚在此,但易於掛底。近岸水稍深且有岩石延伸入水底,如有倒入水中枯樹枝、桿更好。這種地方魚易藏身,魚類的自然食物也多,魚常集聚在此,但易於掛底。即岸邊向水中的突出位置。選擇兩側水位較深,並深淺交界處下竿。也可在突出部正前方為釣點。這里通常也是魚群在水中洄遊覓食的必經之地。初次垂釣某個水庫,特別是"經驗不足"的釣友,可先行尋找別人曾用過釣位。水底也有現成的"窩"。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02
准備釣餌。取一些玉米粒、麥粒、米粒等顆粒餌的用量要大於麥麩、米糠等粉狀料用作窩餌,窩餌不能集中打在一處,窩區要有一定的面積,一根竿的窩區面積要在2平方米左右;窩餌不能虛多實少,要虛實結合,實大於虛,餌料的氣味要根據不同季節需要加入適量的添加劑進行調整。若連續幾日定點釣,可在每日中午或者夜幕降臨時補一次窩。打好窩餌後然後拿出釣竿准備下釣餌。用單鉤、雙鉤釣組時,必須採用包食釣法,即先在鉤上掛上玉米粒、麥粒、米飯粒、蚯蚓等任意一種內餌,外面再包上一層細小顆粒和粉狀料混合的餌料,包好的餌鉤如大棗大小,而且要求外層包餌既要在拋投時不脫鉤,又要入水沉底後能短時間(10分鍾之內)溶散,一般無魚吃鉤時60到90分鍾換一次餌,不可頻繁提竿換餌,否則釣不到大魚;使用3隻鉤的釣組時,首先要把8字環上面鉛皮座上的鉛皮取下,裝在3隻鉤釣組的鉛皮座上,上面的一隻鉤之掛內餌不用包食,下面的兩只鉤則必須用包食;使用盤鉤釣組時,要把鉛皮裝在餌盤底部中央的鉛皮座上,鉤上不掛內餌,只在餌盤上裝上包食用的料就可以了。按要求餌料裝好。

03
拋竿收線。磯釣這種釣法一般不要求拋投的很遠,但要求拋投落點准確,所以最適宜採用雙手背投式拋投法。餌鉤裝好之後,調整好卸力,並在竿尖過線環以外留出1米左右的線,一隻手握住竿身與繞線輪擋線器平齊的部位,並用拇指壓住主線,另一隻手打開擋線器後握住竿尾部,面向釣點站立,雙手舉竿過頭,竿稍在身後,竿尾指向釣點,雙手同時用力將竿稍甩向釣點,並在竿稍甩過頭頂指向釣點的瞬間松開壓緊主線的拇指。要領是甩竿時不能啟動過猛,否則鉤上的包食會脫鉤飛出,啟動要緩,加速要快,壓線的拇指松開要及時。餌鉤的落水點最好是在窩區前方3-5米的位置,這樣餌鉤落水後就能准確的回落在水底的窩區,如果拋投過遠,最好能在餌鉤落水後迅速收線,在餌鉤落底之前將其拖入窩區。餌鉤落底後若浮漂沒有浮出水面,可松線輕輕抖幾下竿,帶動主線抖動漂就會浮出水面,要注意抖動幅度要小,盡量不要拖動已經落底的餌鉤,若浮漂露出水面過高或平躺,可支好竿後慢慢收線,直到漂露出水面的目數達到要求時停止收線。此後就只等大魚上鉤了。這個必須要有耐心了,安靜的等待觀察

04
看漂收鉤
遠距離觀漂很難發現細小的動作,大送漂、黑漂、平移(走漂)、明顯的連續點動等漂相都是已經上魚了,漂的動作越慢,吃鉤的魚往往越大。
提竿中魚之後不要急於收線,稍等片刻即可大致感覺出魚的大小和遊走的方向,可順勢擺竿後手握住竿的論卡部位將竿尾頂在腹部,使竿身向上斜立,切忌慌亂中向前伸手高位握竿,握竿部位太靠前一是容易折竿,更重要的是慌亂中連竿帶線握在手中,一旦大魚要線,不僅會折竿,釣線會比刀更鋒利地陷進手指的肉中,當你有感覺的時候已經釀成「血案」,只要你不慌亂,按部就班「穩坐釣魚台」大魚就跑不掉。要在離岸較遠處把魚溜乏,然後再收線拉回岸邊,只要它還有力氣要線就不要急於抄魚,要反復收放線直到魚徹底無力時再下抄網或上搭鉤,而且在下抄之前的最後關頭,一定要記得把卸力略微調松一點,免得在抄魚時因魚受到驚嚇做最後掙扎的一翻身,造成卸力器反應不及而捶胸頓足。磯竿搏大魚靠的就是卸力器,只要操作得當,就會在不慌不忙中享受釣魚的刺激和快樂,其個中體驗的滋味更勝於大魚成為口中美味了。

⑼ 冬天磯釣竿釣魚技巧

磯竿冬釣的方法

嚴冬到來,大部分魚類逐漸進入了冬眠狀態。即使像鯉、鯽這樣比較不懼寒的魚,也只有遇到可心的美味才會勉強開口攝食,但也是吸食輕微,用手竿即使碰上好天氣,用較靈的浮漂有時也毫無斬獲。但是,我這幾年用磯釣竿冬釣卻效果不錯,而且可全天垂釣。由介紹給眾釣友。

一、釣具

用1~2根磯釣竿,長度要求在2.7~3.6米之間,配兩只中小型繞線輪,輪上所繞線徑0.20~0.35毫米。

二、餌料

首選應是鉤上掛紅蟲(最好是較粗的公蟲),捆紮成3~5條一小捆掛在鉤上、蟲在水中不斷蠕動造成較強動態效果,能大大激起魚兒吃食慾望,從而提高釣獲。有的釣友嫌綁扎費時,你也可直接將紅蟲的黑頭部分直接穿在鉤上2~3條也可;次選應是蚯蚓,挑選1~2條較細的在鉤身上反復穿插幾次,鉤尖留1~2厘米長蠕動即可(蚯蚓最好在出釣前1~2天內用小磨香油少量撒在蚯蚓盒中,讓其吸收後吐盡身體內的排瀉物,以增加其韌性及香味,提高使用率)。面餌,效果不佳。

三、垂釣方法及輔助工具

1、將系好的釣組(串鉤)拋向預定的水域目標後,將釣竿輕放在支架上,輕輕收線後讓竿梢微微綳緊(這里一定要注意竿梢與釣線的夾角最好不要超過90度,釣線不可收得太緊、這樣會影響掛餌釣組與釣場水底的接觸高度而達不到釣底層魚的目的,爾後等待魚訊。如等待3~5分鍾竿梢沒有絲毫動靜,釣友可輕輕繞輪收線0.5~1米,繼續觀察竿梢動作;3~5分鍾如還無明顯動作則繼續重復上述方法直至將線收到近岸處為止。緊線後向選定的另一處水域重拋,繼續重復直至出現魚訊。如魚訊較頻有時一次能上2~3條則證明此處聚有魚群,可向此處做為重點多拋幾次。魚訊減少時,在另尋釣點。

2、與磯釣竿主線相連的鉤組最好用串鉤,綁鉤1~5(深水用鉤多一些,淺水用鉤少一些)。釣鉤用2~4號長柄細條鉤(這是為了便於掛紅蟲),釣組主線用0.15~0.25毫米,腦線用0.10~0.20毫米。

3、准備Y型或U型支竿架2支,用來架竿。

4、准備取魚器一支,以備魚兒吞深或偶爾遇到黃顙、黑魚吞鉤時備用。

四、注意事項

1、保暖:冬季天寒地凍,釣友需多加禦寒衣物。

2、餌料存放:紅蟲用干毛巾包裹,毛巾太濕則易凍取蟲不便。蚯蚓用盒裝即可,如紅蟲身上有水較滑,可用干土微灑其身增加摩擦便於抓取。

3、提竿時機:竿梢連續抖動3~4次或較大幅度彎腰、猛然回線後均是提竿良機,應用雙手握住竿身迅速向上揚竿同時用較快速度均勻搖輪繞線。切記繞線過程不能停頓,曳力器要調到稍微用勁即可出線,如遇到大魚則要用抄網抄取,否則魚兒易脫鉤。

閱讀全文

與磯釣竿如何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種植荊芥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980
艾灸條的食用方法功效 瀏覽:78
電火花檢測儀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0
最厲害的計算方法 瀏覽:519
狗不吃飯還吐簡單方法 瀏覽:98
投影儀連電腦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471
鋰電池電量顯示器安裝方法 瀏覽:814
墊腳石的鑒別方法 瀏覽:595
幼兒活動教學組織方法有哪些 瀏覽:57
用球怎麼做地球儀簡易方法 瀏覽:15
平滑移動計算方法 瀏覽:988
華碩手機電池校對方法 瀏覽:220
如何自製去除汗漬的方法 瀏覽:899
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主要特點 瀏覽:193
測量血清白蛋白的方法 瀏覽:25
鑒別茅台酒的方法每年不一樣 瀏覽:267
貂衣服怎麼保養方法 瀏覽:858
設置左邊距20像素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13
金枝玉葉怎麼養殖方法圖片 瀏覽:347
轉碼器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