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匹馬深進土泥里,問君怎麼出(題)
諧 音 聯 ( 一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題(蹄) ( 二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須梅,(有幸不須媒) 組合聯 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 八目共賞,賞風賞月賞秋香 缺 字 聯一、二、三、四、五、六、七 (忘八)孝、弟、忠、信、禮、義、廉 (無恥)二、三、四、五 (缺一)--諧音(缺衣)六、七、八、九 (少十)--諧音(少食) 橫批:南北意指(無東西)費國民血汗已口億集天下混蛋於一堂 --擬偽國大 ( 其中「口」字處實為一空框 ) 矛 盾 聯大小姐洗黑白菜高矮子吃熱涼粉假山真鹿走死水活魚游穿冬裝,戴夏帽,胡度春秋走南方,竄北方,混帳東西 復 疊 聯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齊山千佛山趵突泉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西湖中山公園一亭聯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西湖花神廟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長長長長長長長 (1、3、56讀chang,2、4、7讀zhang)行行行行行行行 (1、3、56讀hang,2、4、7讀xing)長發長發長長發發長發長發發長 --唐伯虎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題西湖孤山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題杭州龍井南九溪十八澗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防 --題浙江奉化「休休亭」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濟南趵突泉「濼濼堂」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正正反反,反反正正,反正一樣樂樂樂樂樂樂樂朝朝朝朝朝朝朝 (故宮太和殿聯,讀:駱曰駱曰駱駱曰,招潮招潮招招潮)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從此前後不得兼顧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 自古忠孝難於兩全 改 聯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山乎)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 終年倒運,少有餘財 ) (祝枝山)便宜不便宜便宜 ( 便宜不,便宜,便宜 )實惠不實惠實惠 ( 實惠不,實惠,實惠 ) 橫批:價廉物美此地安能常住 (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傷悲 ( 其人好,不傷悲 )門對千根竹 (門對千根竹短) (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 (家藏萬卷書長) (家藏萬卷書長有)行節儉畫 (早行節儉事)過淡泊年 (不過淡泊年)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長 絕 聯 1.號稱[古今第一長聯](180字)上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襄就風鬟霧鬢。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下聯: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何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妙 聯白塔街,黃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冒青煙,閃藍光,淬紫鐵,坐北朝南打東西淡水灣,苦農民,戴涼笠,彎酸腰,頂辣日,流咸汗,砍甜蔗,養妻教子育兒孫 (四川瀘州白塔街,從前有個鐵匠鋪,由一姓黃的鐵匠掌爐,有人以黃鐵匠打鐵為題,撰了上聯,一直無人對出下聯,直到Gang對出下聯。) 絕 對煙鎖池塘柳炮鎮海城樓 (另:茶烹銎壁泉;烽銷漠塞榆;燈深村寺鍾)水冷灑,一點水,二點水,三點水丁香花,百字頭,千字頭,萬字頭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日送僧歸古寺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雲:斧斤以時入山林閻錫山過無錫登錫山錫山無錫范長江到天長望長江長江天長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李調元)遠避迷途退回蓮逕返逍遙 (撫台大人)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求人難,難求人,人人逢難求人難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合鳴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朝霞似錦晚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天上月圓,地上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游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同偏旁部首聯
經過精心構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漢字組成的對聯, 稱同「偏旁部首聯」。嗟 嘆 嚎 啕 哽 咽 喉淚 滴 湘 江 流 滿 海寵 宰 宿 寒 家 窮 窗 寂 寞客 官 寓 宮 宦 富 室 寬 容
Ⅱ 急需字謎,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聯或笑話,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緊急需要!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台——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懷里揣小攏子——舒(梳)心 小蘇他爹——老輸(蘇)
土地爺洗臉--失(濕)面子 土地爺掉井--勞(撈)不起大駕
土地老爺穿素--白跑(袍) 下雨天出太陽--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臨(淋)到頭上 飛機上公雞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雞腦袋上磕煙灰 -- 幾(雞)頭受氣雞啄螞蟻 -- 正合適(食)納鞋底不用錐子 -- 真(針)好紙做的欄桿 -- 不能依(倚)靠紙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紙糊的爐子 -- 過(鍋)來就不行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驢皮貼牆上 -- 不象話(畫)拐子進醫院 -- 自覺(治腳)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拄拐杖下煤窯 -- 步步倒霉(煤)拉鬍子過大街 -- 謙虛(牽須)畫上的馬 -- 不奇(騎)棗核截板 -- 沒幾句(鋸)賣布不帶尺 -- 存心不良(量)賣蝦米不拿秤 -- 抓瞎(蝦)掛暖瓶--高水平(瓶)
山頭上吹喇叭--名(鳴)聲遠揚 山溝里敲鼓--回想(響)
門神里卷灶神--話(畫)里有話(畫) 馬背上打掌子--離題(蹄)太遠
小爐灶翻身--倒霉(煤) 小碗吃飯--靠天(添)
阿公吃黃連——苦也(爺)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熬盡了燈油——燒心(芯)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火燒旗桿:有排長炭(嘆)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瞎子點燈籠----前途無量(亮)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二白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瞎子進煙館----------摩登。(摸燈)。瞎子點燈籠----前途無量(亮)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瞎子進煙館----------摩登。(摸燈)。
●.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 公共廁所仍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 秀才的毛巾----------包輸。(包書)。
●. 烏龜爬門檻----------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 針尖尚挑毛巾--------不足為奇。(不足為旗)。
●. 鈍刀破竹------------想不開。(響不開)。
●. 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的膽子。(好大的撣子)。
●. 磕瓜子磕出臭蟲------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 燈草打鼓------------不想。(不響)。
●. 燈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 鹽店裡談天----------閑得沒事做。(鹹得沒事做)。
●. 張天師過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 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鳴聲在外)。
●. 龍王爺搬家----------厲害。(離海)。
●. 老九的兄弟----------老實。(老十)。
●. 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 和尚的房子----------廟。(妙)。
●.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 精裝茅台------------好久。(好酒)。
●.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 葯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 炒鹹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 吃餃子不吃餡--------調皮。(挑皮)。
●.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 孩子的脊樑----------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 耗子掉到水缸裏------時髦。(濕毛)。
●.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 火燒旗桿------------長嘆。(長炭)。
●. 黃鼠狼鑽雞籠--------投機。(偷雞)。
●.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 屁股吃人參----------候補。(後補)。
●.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後)。
●.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 牆上栽菜------------無緣。(無園)。
●.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 王八肚裡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 寺後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 屁股後邊扎小辮------違法亂紀。(尾發亂系)。
●. 爐子翻身------------倒楣。(倒煤)。
●.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仍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戲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戲台上的鞭子 -- 加碼(假馬)
觀音堂里著火 -- 妙哉(廟災)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里跑馬 -- 題(蹄)難出
扯鬍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扯鈴扯到半空中 -- 空想(響)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恥(刺)
護國寺買駱駝 -- 沒那個事(市)
花椒掉進大米里 -- 麻煩(飯)了
蒼蠅飛進牛眼裡 -- 找累(淚)吃
豆渣貼門神 -- 不沾(粘)
豆箕柴著火 -- 著急(箕)
豆腐乾煮肉 -- 有份數(葷素)
豆腐乳做菜 -- 哪還用言(鹽)
兩口子鋤地 -- 不顧(雇)人
兩百錢的花生 -- 有得駁(剝)
兩手捧壽桃 -- 有理(禮)
兩把號吹成一個調 -- 想(響)到一塊來了
旱魅拜夜叉 -- 盡(精)見鬼
園外竹筍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氣(夫妻)
秀才做詩 -- 有兩手(首)
禿子脫帽子 -- 頭名(明)
何家姑娘給鄭家 -- 正合適(鄭何氏)
肚子里撐船 -- 內行(航)
龜蓋量米 -- 什麼聲(升)
飯鍋里冒煙 -- 迷(米)糊了
床底下點蚊香 -- 沒下文(蚊)
凍豆腐 -- 難辦(拌)
冷鍋炒熱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貼門神 -- 話(畫)中有話(畫)
沙石打青石 -- 實(石)打實(石)
沙灘上行船 -- 擱(起)淺了
沒角的牛 -- 假罵(馬)
沒有趕廟會 -- 莫急(擠)
沒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沒錢買海螺 -- 省些(吸)
懷兒婆過獨木橋 -- 鋌(挺)而(兒)走險
懷里揣馬勺 -- 誠(盛)心
懷里揣棉花 -- 軟(暖)心
懷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窮人買米 -- 一聲(升)頭
窮木匠開張 -- 只有一句(鋸)
補鍋匠栽筋斗 -- 倒貼(鐵)
張天師下海 -- 莫(摸)怪
張天師跪在泥水裡 -- 求情(晴)
張果老的驢 -- 不見奇(騎)
公雞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雞腦袋上磕煙灰 -- 幾(雞)頭受氣
雞啄螞蟻 -- 正合適(食)
納鞋底不用錐子 -- 真(針)好
紙做的欄桿 -- 不能依(倚)靠
紙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紙糊的爐子 -- 過(鍋)來就不行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驢皮貼牆上 -- 不象話(畫)
拐子進醫院 -- 自覺(治腳)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窯 -- 步步倒霉(煤)
拉鬍子過大街 -- 謙虛(牽須)
畫上的馬 -- 不奇(騎)
棗核截板 -- 沒幾句(鋸)
賣布不帶尺 -- 存心不良(量)
賣蝦米不拿秤 -- 抓瞎(蝦)
營火蟲的屁股 -- 沒大量(亮)
和尚打傘 -- 無法(發)無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沒事(寺)
和尚拖木頭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廟)
和尚的腦殼 -- 沒法(發)
斧子破毛竹 -- 著急(斫節)
魚池裡下網 -- 多餘(魚)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騎老虎 -- 狐假(駕)虎威
狗長犄角 -- 洋(羊)氣
狗吃豆腐腦 -- 閑(銜)不著
狗吃青草 -- 裝樣(羊)
狗吃黃瓜 -- 錯了時(食)
盲人做油條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鏡 -- 聰(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帶鹽)
炒鹹菜放鹽 -- 太閑(咸)了
炕上安鍋 -- 改造(灶)
河邊洗黃蓮 -- 何(河)苦
河裡長菜 -- 不焦(澆)
油澆蠟燭 -- 一條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無灰 -- 專(磚)等著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圖(塗)表面
泥菩薩身上長草 -- 慌(荒)了神
泥鰍打鼓 -- 亂談(彈)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鋸)
空中掛燈籠 -- 玄(懸)了
空梭子補網 -- 沒法治(織)
空棺材出喪 -- 目(木)中無人
空蒸籠上鍋台 -- 爭(蒸)氣
肩膀上放烘籠 -- 惱(腦)火
線板上的針 -- 憋(別)著
春天的果園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頭 -- 專門找差(岔)兒
玻璃菩薩 -- 明白人(神)
趙匡胤賣包子 -- 御駕親征(蒸)
趙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紅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廟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爺的馬 -- 不見奇(騎)
城隍老爺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爺戴孝 -- 白跑(袍)
葯店裡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葯鋪里開抽屜 -- 找玩(丸)
茶食店裡失火 -- 果然(燃)
茶館里招手 -- 胡(壺)來
草把作燈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發笑(酵)
草帽子當鑼 -- 想(響)不起來
草灘失火 -- 留情(青)
蕎麥皮打漿糊 -- 兩不沾(粘)
荊條棵上掛鞋底 -- 扯(刺)皮
帶馬桶坐大堂 -- 贓(臟)官
樹小蔭涼少 -- 照應(罩影)不到
樹倒了 -- 沒影(蔭)
鹹肉湯下面 -- 不用言(鹽)
咸鹽吃多了 -- 盡管閑(咸)事
鹹菜燒豆腐 -- 有言(鹽)在先
鹹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鹽)
鹹菜蘸大醬 -- 太嚴(鹽)重了
歪頭和尚拜懺 -- 不對勁(頸)
面條點燈 -- 犯(飯)不著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台——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小蘇他爹——老輸(蘇)
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一二三五六--沒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個墨斗彈出兩條線--思(絲)路不對
一頭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頂
一百斤面蒸一個壽桃--廢(費)物點心
一條腿的褲子--成了群(裙)
一輩子做寡婦--老手(守),
Ⅲ 「一馬失蹄入泥中 老畜生何以出蹄(題)」上一句是什麼呀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
Ⅳ 貨車陷泥里報保險公司會來施救嗎
不會,保險公司不負責具體施救,屬於保險責任的事故,保險公司也僅是通知合作施救單位來施救。如果你的車買有車輛損失保險,施救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的,如果沒有這個險那是不賠償施救費的。
車輛損失險的定義:
車輛損失險,英文是The vehicle damage insurance,指保險車輛遭受保險責任范圍內的自然災害(不包括地震)或意外事故,造成保險車輛本身損失。作為多數私家車車險中保費最高的一個險種,許多車主對車輛損失險怎麼計算不甚明了。
其實一般車輛損失險的計算公式是:基本保費+新車購置價X費率,當然車主也可以選擇不足額投保,在降低保費的同時保障也會打個折扣。
大多數保險公司的車輛損失保險一般保障的是因雷擊、暴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和碰撞、傾覆等意外事故造成保險車輛的損失以及相關的施救費用。
車輛損失險的責任:
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員在使用保險車輛過程中,因下列原因造成保險車輛的損失,保險人負責賠償:
(一)碰撞、傾覆;
(二)火災、爆炸,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為非營運企業或機關車輛的自燃;
(三)外界物體墜落、倒塌,保險車輛在行駛中平行墜落;
(四)暴風、龍卷風、雷擊、雹災、暴雨、洪水、海嘯、地陷、冰陷、崖崩、雪崩、泥石流、滑坡;
(五)載運保險車輛的渡船遭受本條第(四)項所列自然災害(只限於有駕駛人員隨車照料者)。
發生保險事故時,被保險人為防止或者減少保險車輛的損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施救費用,由保險人承擔,最高不超過保險金額的數額。
Ⅳ 上聯: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敢對鋸。
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敢對鋸;
匹馬陷身泥內,此畜生怎得出蹄。
此聯為戲謔之作,上聯為一人所出,「對鋸」與「對句」諧音;下聯是另一人反唇相戲,「出蹄」與「出題」諧音。
據說 明代洪武年間,剛考中進士的解縉應邀赴宴。席間,主人請名士賦詩作對,有一老夫子見解縉人小且面容枯瘦,誠似一隻小猴,便出得一上聯戲之:「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聯中將解縉戲稱為「小猴子」,且「對鋸」為「對句」的諧音。解縉一聽,知道這位老夫子是沖己而來,便稍加思索,對曰:「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解縉不客氣地將這位老夫子稱為「老畜生」,且「出蹄」取「出題」之諧音。此對句妙在解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真可謂嬉笑怒罵,妙成佳聯,使這位老夫子無言以對,反討個沒趣。另據有關資料記載,明代成化年間進士陸容與陳震也有一副與此大同小異的對答聯。陸容的出句是「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陳震的對句是「匹馬陷身泥內,此畜牲怎得出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