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怎樣包粽子快速方法

怎樣包粽子快速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4 17:30:21

① 怎樣包粽子

粽子這種食物吃起來的話味道是非常好的,軟軟糯糯的,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特別是在端午節期間的時候是一種傳統食物,這是歷史悠久的習俗,幾乎家家戶戶都是會包粽子的,但是每個人包粽子的方法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不過一定要記住在包粽子的時候不要太緊的,否則的話就會讓味道受到一些不太好的影響,水分有所流失的。

現代做法

粽餡的調味:鹹肉粽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拌勻反復揉擦至調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粽子的捆紮: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鹹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後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後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重新滾起以後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梘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後趁熱取出。吃時打開粽葉,粽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粽的選材:粽葉包粽子的葉子在不同地區,有著地域差距因地而異,南方多用箬葉竹,或者葦葉,我國海南島地區還會使用一種嶺南特有的植物「柊葉」作為裹粽的粽葉,形狀通常是三角形,呈角錐狀或方錐狀。在中原地區包粽子的葉子多為槲葉,包出來呈長方體。
廣東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採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採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
柊葉
海南包粽子的葉子可以說是全國一流的。它的海南名字叫茄柊葉(海南柊葉,有時也使用少花柊葉)。《南方草木狀》稱為「冬葉」,《現代漢語詞典》稱為「柊葉」[4]。
茄柊葉,是包粽子的葉子中最大的葉子,與幾個手指般大的菰葉、箬葉、葦葉相比,茄柊葉算「大哥大」。可是,茄柊葉包粽子,全國很多人不知道。原因是茄柊葉生長的地區有限。茄柊葉只生長在嶺南的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因而用茄柊葉包粽子的只有海南全省及廣東、廣西等少數地方。五嶺以北等地,沒長茄柊葉,大多數人不知道、不認識茄柊葉,且由於不認識,很多人在見到形狀和芭蕉葉有些相似的柊葉時便將其想當然的稱為芭蕉葉。
海南、兩廣用茄柊葉包粽子,古時就流行。清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里曰:「廣州竹枝詞雲:五月街頭賣冬葉(柊葉),捲成片片似芭蕉。」

② 快速包粽子的方法有哪些

做法一:

1、糯米綠豆瓣的製作方法:將泡好的糯米、綠豆瓣,以3∶1的比例混合拌勻後,加點鹼 (3公斤糯米,10克鹼) ,再拌入蔥姜油,即成糯米綠豆瓣。
2、豆沙的的製作方法:將煮爛的紅小豆,放在小竹篩中,篩底下放一小盆水。用手在篩底上揉搓豆子,豆沙篩入水盆中,將豆沙水倒入豆包布口袋中,擠落水分,即成豆沙。
3、棗泥的製作方法:將紅棗煮爛,去皮,去核,搗成泥,加白糖和糯米粉合勻,即成棗泥。
基本的包裹方法:
取2片泡好的粽葉,折成斗狀,填進糯米綠豆瓣,把餡料夾在糯米中間,上面蓋好糯米,包成五角方底錐形,或者包成三角形、斜四角型,或者您能創造出來的其他形狀,關鍵是要包緊、扎緊,不能泄露,不能一煮就開。

做法二:
1、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
2、將新鮮粽葉洗凈(如果是乾的粽葉就先要泡一天,把粽葉泡軟),摘出完整的擺放好備用,將不完整的粽撕成寬5mm的長絲備用。
3、配餡:
將豬肉按肥瘦4:1的比例剁成肉末; 蒜、姜少許,搗成姜蒜泥; 將2.1~2.2兩樣備料倒入器皿,放入適量醬油、五香粉、鹽、雞精、少許料酒,攪拌均勻。

做法三:

栗子和葡萄乾切成粒,與棗泥混合成餡。白糯米泡在冷水裡三四個小時,然後按照一層米、一層餡的順序,一共包裹上三層米、三層餡,最後將這些原料用粽葉包裹起來,煮熟即可。
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武火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粽子:

粽籺(zòng zi),俗稱「粽子」,古稱「角黍」、「裹蒸」、「包米」、「筒粽」等。粽籺一是一種用箬葉、蘆葉、柊葉、露兜葉或槲葉等包裹糯米或黏黍,經過蒸煮而成的食品,[1]為中國及漢文化圈國家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本作「糉」,新中國以「粽」為規範字。《說文新附》∶「糉,蘆葉裹米也。」《太平御覽》卷八百五十一引晉朝周處《風土記》:「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成為了端午節慶食物。粽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的習俗。

常見的粽子種類有:「蛤蔞五花肉粽」、「臘肉香腸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蓮子粽」、「松仁粽」、「蛋黃粽」、「鮮肉粽」、「火腿粽」、「竹葉粽」、「艾香粽」、「甜茶粽」等。

③ 1分鍾包粽子,怎樣包粽子會更快一些

想要粽子在一分鍾內包好,初步定型是關鍵,只要第一步做好了,後面就簡單得很,而且煮的時候還不會露餡。包粽子對於會的人來說就像是玩兒一樣,對於不會的人來說,就像是手殘一樣。其實包粽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要包上五個左右,基本就輕車熟路了。下面我說下我包粽子的方法。

這三種方法,只要學會了,包粽子就是易如反掌之事,而且還不用把手扭來扭去,還不用費盡心機的去想如何包才不露餡。更為關鍵的就是,也可以用這三種方法來包不同餡料的粽子,因為每一種包法包出來的形狀都不同,有的是四角,有的是三角,這樣也省去了用不同線去纏粽子的麻煩。

④ 在家怎樣包粽子,怎麼包粽子簡單又快

1.
2.
首先選擇上好的圓糯米,(
糯米有兩種,長糯米不適合包粽子,因為沒有圓糯米粘性足,口感糯)。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可以放些紅豆、紅棗等等。。
3.
這里用到的是
粽子葉
,而不是蘆葦葉,如果初次包粽子,粽子葉是首選,蘆葦葉比較窄,要用好幾片才能包一個粽子,新手包這樣的粽子就會手忙腳亂,而粽子葉頁面寬大,只要一片就可以包完整個粽子。
4.
按圖示上的卷法,
捲成一個圓錐形

5.
滿滿地填上餡料
,填到溢出來的樣子,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餡料充滿整個粽子。
6.
然後按照螺旋的手法,
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捲起來

7.
看圖示
卷到最後
的樣子,留一點尾巴。
8.
最後尾巴
全部捲起來,用大拇指壓住

9.
最後把捲起來的那一面
對折過來

10.
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
,捆好不散開就可以。
11.
煮粽子最好用高壓鍋,煮的快,
放入粽子8分滿,加入8分滿水,煮1個小時左右
即可。
步驟閱讀

⑤ 如何簡單快速的包粽子

方法/步驟

⑥ 端午節包粽子,什麼方法可以簡單快速不臟手

粽子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粽子的發明最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如今,每到端午時節,人們也往往會三五親人團聚,一起共同吃粽子來感受團圓氣氛。粽子的製作說簡單也簡單,因為它的食材都隨手可以買到,說難也難,畢竟傳統意義上,別看是小小的粽子,包起來也需要一雙巧手,而且在包粽子時候糯米還很容易粘手。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在包起粽子來簡單快速不臟手呢?

接下來就進入了正式包粽子的環節。首先,拿來一片浸泡好的粽子葉,把粽葉緊貼漏斗,也就是瓶口的內側,再把浸泡好的糯米和餡料依次放入粽葉中,最後,再把粽葉翻轉過來蓋好。這樣,一個緊實又漂亮的粽子就包好啦!而且這種包法全程可謂又省時又省力。快快行動起來吧!

⑦ 怎樣包粽子的方法與步驟,一分鍾就可以學會了

方法/步驟

1
【粽子准備階段】

無論你買的是粽葉抑或箬葉還是葦葉,都需要之前放入鍋中煮10分鍾左右,如果是乾的箬葉或者葦葉,在煮之前還要浸泡一下,這樣可以讓葉子更加柔韌和衛生。另外糯米也要提前用水浸泡一夜,這樣才方便烹飪。

粽子在烹煮的時候,大約需要1小時左右,感覺時間太長,著急吃的同學,可以用高壓鍋來煮,30分鍾出鍋。但是碼放的時候千萬不要太滿,注意高壓鍋中的提示線哈。
2
【粽子餡配料】

臘肉:熏好的臘肉,表裡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

馬蓮草:傳統用來捆綁粽子的必用物料,絕對的地道和原生態,帶有韌勁和香氣。

箬葉:箬是一種竹子的品種,而箬葉也就是一種竹葉,其寬大青翠,非常適合用製作粽子。

豆沙:一般而言是指紅豆沙,可以直接用紅小豆和糖製作,也可直接購買。

金絲小棗:掰開半乾的小棗,可清晰地看到由果膠質和糖組成的縷縷金絲粘連於果肉之間。拉長1—2寸不斷,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粽葉:南方產的這種粽葉用來包特別大的粽子,在使用之前直接從園中採摘下來,用熱水稍煮一下,就可以用來包裹粽子了。

線繩:相對於傳統捆綁粽子的物料,現代的線繩更加耐用,長度也更好掌握。

鹹蛋黃:這是咸粽中經常使用到的物料,鹹蛋黃富含卵磷脂與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等。
3
【開始包粽子啦】
特色:
這種粽子多見廣西等地,一般用粽葉包裹,粽葉非常寬大,像芭蕉葉一般,這樣可以在其中放入豐富的餡心,之後用繩子捆綁,形狀雖然一般,但味道絕美。

包法:
1、將粽葉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個邊,用手壓實。
2、葉子兩端分別向中間折,用手壓實後,葉子呈長信封狀。
3、將糯米放入折好的粽葉當中。
4、將另外一邊向下折,完全將糯米包裹住。
5、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4
南方四角棕
特色:
南方四角棕主要是以鹹味粽為最大的特色,餡料相當豐富可以是腌肉、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海米、栗子等。

包法:
1、取一片較大的粽葉,對折。
2、將雙層的下邊向上折,用手壓實。
3、將粽葉打開,填入糯米,盡量將糯米填成一個長條形狀。
4、將粽葉沒有米的部分折過來。
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折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⑧ 怎麼包粽子 粽子的包法 四種包粽子的方法

四種快速包粽子的方法
一、豆沙粽子
材料:糯米、豆沙、粽子葉各少許
1、洗米,泡米,瀝干備用。米可以泡半小時,也可以不泡。不泡的更有嚼頭。泡的也不錯。
2、豆沙分成小塊備用。豆沙的量根據各人喜好,可大可小。
3、粽子葉冷凍後泡水備用。如果不冷凍就要焯水,這樣才會好包。
4、將粽子葉頭部一厘米處剪掉、三張並在一起。有些粽子葉比較大一張就夠了,然後捲成桶形。
5、放入糯米,再加入豆沙餡,最後放些糯米。
6、包好後,放高壓鍋中,水沒過粽子,20分鍾左右即可。關火後過一小時以上再開蓋。
二、豆棗粽子
材料:糯米300克、芸豆50克、棗子16個,粽子葉少許
1、糯米加入芸豆,清洗干凈。
2、然後泡水半小時,泡好後會長大不少,瀝干水份。
3、再准備蜜棗。
4、將粽子葉剪去頭部一厘米左右,捲起。裝入糯米芸豆和蜜棗。
5、裝滿裝實,一個粽子里裝二個蜜棗,不喜歡甜的就放一個或不放蜜棗。
6、將粽子葉封口。
7、多出的粽子葉繞一圈並壓實。
8、用線扎緊,放入高壓鍋中,水沒過粽子,煮20分鍾左右。至少一小時後再開蓋。這樣做出來的粽子更糯。
三、紫薯水晶粽
材料:綠西米、紫薯、粽葉、白糖、食用油
1、准備材料。
2、粽葉放沸水裡煮兩分鍾撈起沖洗干凈,這樣不容易斷裂。
3、紫薯去皮切成片放鍋里蒸熟。
4、將蒸好的紫薯壓成泥,加適量白糖和熟油拌成紫薯餡。
5、將紫薯餡捏成一個個小團狀。
6、綠西米用水打濕瀝干備用,不要浸泡。
7、取兩片粽葉剪去根部,一前一後重疊在一起。
8、捲成漏斗狀,裝入少量綠西米。
9、放入一粒紫薯餡團。
10、再蓋上一層綠西米,用勺子壓實。
11、用手指按壓粽葉邊,將上面的粽葉折下來蓋住米料。
12、將兩邊折角。
13、用手指按緊兩邊的粽葉,長出的粽葉反折到邊上。
14、用棉線綁紮好粽子。
15、包好的粽子放鍋里中大火蒸20分鍾即可。
四、烏龍茶香粽
烏龍茶香粽,鍾情於它獨特的清香味道,不但有粽葉的清香,還有茶的清香。
糯米屬於不好消化的食物,不宜多食。而用烏龍茶泡過的糯米,用烏龍茶煮過的粽子,不盡可解膩消食,更有助於消化。
茶粽在吃起來口感不但好,它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味道,是任何粽子所不能及的。
材料:粽葉20片、糯米500克、烏龍茶40克、蜜棗、蜜豆、線繩

⑨ 怎麼包粽子又快又簡單 包粽子的多種方法推薦

1、北方四角棕
特點:
北方四角棕在北方地區非常流行,個頭不是很大,為斜四角形,多以小棗、豆沙做餡,也可以適當放一些果脯蜜餞等。當然也可以蒸完全的白粽,蒸後可以直接蘸食白糖。
包法:
1、取兩篇粽葉,搭在一起疊壓。
2、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
3、在圓錐狀的筒中裝入糯米。
4、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為止。
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折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2、塔型粽子
特點:
寶塔粽子主要是廣東地區的特色粽子,體型龐大,可以說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於可以裝非常多的東西,因此也形成了甜和咸兩種口味。甜餡主要是豆沙,而咸餡則是用腌制好的雞肉或者豬肉來做。
包法:
1、取兩片粽葉十字交叉,形成一個窩狀。
2、將糯米填入其中。
3、再取兩片粽葉分別加入左右兩邊,完全把糯米包裹住。
4、再取一片粽葉,將頂部蓋住。
5、之後將兩邊的粽葉,分別向中心折。
6、再將另外兩邊的葉尖向內折,用手捏住將整個塔粽翻過來。
7、用線繩將粽子對角纏好。
3、錐形粽子(牛角粽)
特點:
牛角粽在廣東的河源等地比較流行,尖尖的像極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時候叫做「角黍」,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最相像的一個品種了。
包法:
1、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
2、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3、在錐筒中填入糯米。
4、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5、之後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餘的粽葉反復折收在口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閱讀全文

與怎樣包粽子快速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板條箱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96
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和特點 瀏覽:922
烙鐵海綿使用方法 瀏覽:897
頸椎疼醫院採用什麼方法 瀏覽:176
庫函數C語言連接方法 瀏覽:625
冷料解決方法 瀏覽:536
貴婦眼膜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317
偏頭痛的治療方法及針灸 瀏覽:473
物質分類方法和技巧高中 瀏覽:347
羥基鑒定醛酮最常用的方法是 瀏覽:741
教學方法是指進行教學的計劃嗎 瀏覽:126
朗逸剎車片安裝方法 瀏覽:336
正確的母乳保存方法 瀏覽:436
手機免流上網方法 瀏覽:113
還有另外解決方法嗎 瀏覽:917
金毛快速長大方法 瀏覽:663
治牙疼的快速方法有什麼 瀏覽:628
降低安裝成本的方法 瀏覽:81
剪掉頭發的最佳方法 瀏覽:356
下午二怎麼減少方法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