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准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
①先答這個字 詞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題的空很長還要描繪畫面)
②運用了什麼手法
③達到了什麼表達效果 (有什麼好處)
④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來概括詩歌塑造了什麼形象。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時復習時,應對這些形象做些積累。(2)結合詩句中相關的語句具體分析這一形象的特徵,概括時應忠於原文,不可臆造。(3)結合詩人的人生經歷或詩歌的創作背景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對詩歌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現手法
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後揚、先揚後抑)、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顯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於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意象組合、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借古諷今、運用典故、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
總論情與景關系:
修辭手法 比喻、借代、比擬、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對比、象徵、通感、雙關、
修辭手法: 手法用典、疊詞、互文、列錦等。
1、鑒賞古詩,應該充分考慮它們創造形象的特點。
2、理解詩意,藉助想像和聯想再現形象。
3、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詩中賞畫 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6、畫中品詩 由形象畫面的色調,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2.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1、明確修辭手法 表現手法 一般表述題打出這個給你1分
2、 如果有叫你簡要分析的~你最好一句話一句話分析~老師會挑你對的給你分的,不要大體概括或者總結性回答~除非你對詩吃得很透
3、 一定要多寫,詩歌鑒賞表述題給你3行空千萬不要寫一行,一定要都寫滿,人家題給你3行是有目的的不是白給你的~回答時候越具體越好~
4、盡量了解各種意想 像什麼 (梧桐,黃雀,商女等等)
5、多了解一些著名作者的出身背景
6、注意看詩歌鑒賞中的注釋(比如說什麼作者被貶後寫的啊。。類似這樣的)這樣能把握答題的大體方向不會錯 另外詩歌鑒賞是高考中比較難的一個考點~基本上不會拿滿分~如果4分體照著2 3分去拿和別人拉不開多大檔次~不要死扣也別鑽牛角尖
高考詩歌鑒賞由客觀題變為主觀題後,重視了閱讀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題的難度。每年高考考生在這一板塊上失分相當嚴重。盡管各種教材、資料對詩歌鑒賞方法歸納很系統,但或過於理性,或過於詳盡,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筆者擬定從高考常考題型的答題思維角度來簡單談一下,希望能對學生答題有所啟示和幫助。
題型一分析「詩眼」型【題型評點】 「詩眼」是指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或詞,一般指句子中的動詞、形容詞、副詞。有時也指能傳達主旨的一個句子或關鍵詞。「詩眼」分析題型,命題角度小巧,主要從語言角度來考查詩句中煉字、煉句的技巧。這種題型在2003年高考全國卷中考查了。在以後的幾年中,因其命題角度小巧、難度適中而成了高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命題特點】 在題干中有兩種問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詩句中用得生動傳神的字或詞,然後要求結合全詩闡發理由;二是預設一種前人評點(「詩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觀點,再闡發理由。題量上一般只有一個,包含兩個問題。 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1、某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詞?為什麼?請結合詩歌簡析。(如2003年高考全國卷) 2、提問變體有:①某字歷來被人稱道,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②本詩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覺得甲、乙兩字哪個更好?為什麼?(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遼寧卷)【簡易思維】 1、讀詩句,定「詩眼」。若問字詞則抓句中動詞、形容詞和副詞;若問句子則抓詩歌情感句、議論句、警策句。 2、闡發理由,注意層次。先解釋字詞的字面意義(概念意義),再回歸原詩分析所用修辭及其效果(語法意義),最後聯繫上下文整體感知煉字效果(語境意義)。分析既聯系整體又著眼於細節,點面結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斷—解釋(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總述(效果)。
3. 高考的詩詞賞析題有什麼技巧嗎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鑒賞及答題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3.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
(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
(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3)擬人。(4)誇張。
(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 高考詩歌鑒賞技巧歸納一下啊
對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歷來是高考中的最愛。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但並非毫無章法可尋,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尋覓出一些規律來,如果能找到一些做題的技巧,藉助於解題公式,那麼在考試中我們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從高考的角度,針對詩歌的表達技巧,談一下應試的某些技巧,歸納總結一下答案要點中所應有的要素。
表達技巧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不是完全地絕對地各自獨立的,它們之間互有滲透,交叉兼容,關系非常密切。表達技巧的第一個層面是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嚴格說來,這一層面還不能稱作技巧,准確地講應該稱作表達方式,答案要點是表達方式+表達內容+表達作用。
表達技巧的第二個層面是修辭層面,是對詩歌中恰當運用的修辭進行賞析。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用典、對比、借代等。每一種修辭都含有兩方面,甲事物、乙事物即A與B,比如比喻中有本體與喻體,誇張有本體與誇張的事物,對偶有上下聯,對比有正反兩方面,解答時一定要在答案中分別指出這兩種事物各是什麼。
表達技巧的第三個層面要求就比較高了,手段也比較多,常見的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動靜結合,以小見大或是點面結合,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樂景寫哀等,這一層面的表達技巧如同修辭一樣也都有兩方面,比如情與景,物與志,動與靜,小與大或是點與面,虛與實,揚與抑,樂景與哀情等,二者或是並列關系或是主次關系,屬於復合型關系,答題的關鍵是必須指出這兩種事物各是什麼,關系怎樣,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抒發了詩人什麼樣情懷。二三層面的答案要點都是A+B+表達技巧+表達主題。
5.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技巧
1、分析意境或意象
解答鑒賞古代詩歌的題目,或者閱讀中國古代的詩歌,必須會通過作品形象,深入到意境中去。我們民族的審美習慣,崇尚委婉含蓄,喜歡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物象當中。
所謂的「意象」,就是用來寄託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而所謂的意境,就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客觀景象的描寫統一起來,在這種統一當中,表現出意味雋永的意象。
比如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其筆下所書寫的就是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高潔不同流合污的梅花的形象。
而意境呢,就是一組意象的統一,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既可以拎出一個個具體的意象,更容易讀到渾融如一的意境。
解答這一類的題目,首先要能抓住詩中所展現的圖景畫面,會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能夠概括出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的特點,掌握一些鑒賞的詞語,如蕭瑟悲涼,恬靜優美,壯闊雄渾,寂靜冷清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體,就是要結合具體的意象或者意境來回答作者為什麼高興或者傷感。
2、分析語言
這種類型題的解題步驟,要能夠找到體現語言特點的關鍵詞語,所謂的關鍵詞語,也就是最能表現詩人感情的句子,然後結合語句,具體分析妙處。
3、分析技巧
解答這類題目,首先必須指出,運用了哪一種表現的手法,再結合具體的詩句說明為什麼使用的是這樣的表現手法,最後要說出這種手法,表達詩人感情的效果。
(5)高考賞析詩歌的方法技巧擴展閱讀
1、古詩分類:
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律詩:首聯(1,2)、頷聯(3,4)、頸聯(5,6)、尾聯(7,8)
2、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田園: 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陶淵明、王維、孟浩然)
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王昌齡、高適、岑參、范仲淹)
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陸游、杜甫(沉鬱頓挫)、辛棄疾、文天祥、)
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劉禹錫、杜牧、李商隱、張養浩、)
6.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全部問法的答題技巧
一、鑒賞人物形象型
(1)什麼形象;(性格特徵+身份) (2)結合詩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徵;(3)形象的意義。
二、鑒賞事物形象型
答題步驟: 1)概括詩中所描繪詩中的主要物象 2)分析物象的特點,探求其象徵意義
3)結合詩人自身的經歷、思想感情剖析所託之情
二、鑒賞意境型(或景物形象)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要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三、鑒賞詩歌的語言
鑒賞煉字型答題步驟與要點
A、首先表明看法;
B、用一兩句表明該字在詩句中的准確含義;
C、結合詩歌的有關內容具體分析這個字所描述的景象。
D、適當聯想和想像,說說這個字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公式:⑴含義+(手法)+表達作用(應關注詞語的不同詞性)
2.鑒賞關鍵詞型
解題方法:該詞對突出主旨有什麼作用;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公式:對主旨的作用+在結構上作用。
四、鑒賞表達技巧型
答題步驟與要點:准確指出詩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或技巧;結合詩句說說這個手法或技巧所表現的內容;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表現怎樣的主旨。
公式: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五、理解詩句意義型
答題步驟與要點: 闡明詩句表面意思,並發掘其深層含義; 指出詩句的描寫作用,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和主旨。
公式:表意+深意+(手法)+感情主旨+評價
六、評價觀點態度型
答題步驟與要點:明確表明你的觀點;結合詩句進行分析,找到原詩中能支持自己觀點的地方闡述理由。
公式:觀點+理由(表現手法、形象特徵,主旨)
七、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
解題方法:明特色(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整首詩的語言特色)、舉例證(結合詩中語句、 內容及思想感情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情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賞析詩歌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
辭手法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深化理解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
(7)高考賞析詩歌的方法技巧擴展閱讀:
要多讀
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等等。所有這些,只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
要多看
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範例,只要引導學生帶著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要多練
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眉批、夾批和總評之類,對於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8. 怎樣鑒賞詩歌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
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8)高考賞析詩歌的方法技巧擴展閱讀
特點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
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9.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答題技巧有哪些
把握主人公的立足點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時空立足點,就可以為貫通全詩提供一個堅實的平台,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一類有詩人設身代言,即詩人設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總體看,後一類居多。
關注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它像一條紅線,串聯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像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詩人的內心世界。關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立足點,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沒有,那就更應該關注題目。
了解詩歌的結構
「起承轉合」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結構中固有的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視角窺探作者的思路,進而貫通全詩。在初三復習備考中,如果我們遵循這種規律的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著起承轉合的程式來寫的詩,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貫通全詩、解讀全詩的鑰匙。
答題應緊扣原詩的內容
命題者對詩歌鑒賞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詩歌,因此對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必須結合原詩歌的具體內容來進行,千萬不能空泛而談。如果是選擇題則要緊扣原詩詞內容進行判斷選擇,否則難以說明自身是否讀懂了原詩。
明白選擇題選項常見干擾設置
句意理解方面:誤解多義字、對象錯位、偷換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無中生有、牽強附會、任意拔高等;表達技巧方面:張冠李戴、想當然等。我們在平時要多加練習,並及時總結答題規律。
熟悉有關意象與意境的知識
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同時,往往要聯系鑒賞詩人的形象。而且這兩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清楚詩人的用典
古代的詩人喜歡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為表達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氣壯一些;三是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傳遞較多的信息,使表達簡明一些。一般用典有兩層含義:(1)用歷史舊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既自明心跡,又豐富詩歌的意蘊,提高詩歌的文化品位,用黃庭堅的話來說就是「脫胎換骨」。
記誦詩歌鑒賞口訣
從題目認識對象;從字面讀出感覺;從注釋破解難點;從作者了解背景;從原作找到根據;從題幹得到啟示;從首聯找到特點;從尾句參透主旨;從景物把握情感;從意境洞察心胸。
掌握詩歌鑒賞的答題一般程序
(1)認讀感知。讀詩後繼續仔細閱讀各個選擇項,藉助它們進一步再去對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題。另外,還要讀標題,讀注釋,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領悟作者的心情。
(2)啟動情思。熟悉材料以後,或聯想,或想像,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同時對已知選項進行大膽篩選。比如,選擇項中對一些典故或前人詩句的解釋,有些比較冷僻,有些比較牽強,則可以去掉;對作者的評價過高或過小,或武斷,或偏激的,也可視為「不恰當」。
(3)單項核對。選擇項中有的是解釋或分析單項內容的,如對詩歌中的修辭項的解釋,我們就可以與詩句逐一核對,去掉那些無中生有的,指鹿為馬的。這樣,又可為鑒賞掃除了一大障礙。
(4)辨析真偽。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時會出現似是而非,有時會出現前是後非,有時還會出現自相矛盾,如選擇項中出現「都」、「全部」的判斷詞,我們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圓其說,結合全詩內容去偽存真。
10. 高考詩歌鑒賞的技巧用哪些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及模式①運用……等意象,②描繪了……的畫面,③營造了……的氛圍,④表達了……的感情。⑤其他。
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內容都寫到,應針對問點組織答案。但關鍵是「情景」二字,即②④兩項。在形象類試題答案中,「情景關系」往往是無從迴避的。是定點觀察還是移步換景?是靜止景象還是運動景象?是虛幻景物還是實在景物?是遠看之景還是近視之景?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是借景抒情還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還是托物言志?是樂景襯哀還是哀景襯樂?這些問題往往常見,應據題目要求回答。答題忌語:「意象豐富」「畫面優美」「意境深遠」等。
詩歌鑒賞答題必備相關術語 環境特點:明媚、蕭瑟、寂靜、清冷、清幽、燦爛、悲涼、凄清、廖廓、遼闊等。情感特點:喜悅、激動、哀傷、憂愁、悲苦、孤寂、消極、曠達、灑脫、悲憤等。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