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招投標資格預審的相關流程及要求有哪些
招投標資格審查管理研究:投標人資格後審逐步取代資格預審-工保網
2、資格後審,審查後移,優化管理
資格後審,是指在開標後評標委員會依據招標文件規定的投標資格條件,對投標人進行的資格審查。資格後審與資格預審的主要區別即在於,對投標人的資格審查時間有所不同:資格預審,是在投標前對潛在投標人進行的資格審查,不屬於評標階段的活動內容;資格後審則是在開標後對投標人進行的資格審查,屬於評標階段的活動內容。
相較於資格預審方式,資格後審將對投標人的資格審查環節後移至開標後,不僅能夠簡化招標活動流程,縮短招標活動周期,減少招標人與投標人的成本支出;還能有效避免招標信息泄露,防止圍標、串標等不規范行為現象發生,規范建築市場秩序。
簡化招標流程,縮短招標周期
實行資格預審的招標項目,在正式開標前需完成「資格預審」環節,招標人需要編制資格預審文件、發布資格預審公告、組織資格預審評選;投標人需要購買資格預審文件、提交資格預審申請、等待資格評審結果,而後才能進入正式開標環節。可以看到,資格預審實際上將可以一次完成的招標活動分割成了兩次,招標周期較原本增加了一半左右。
在資格後審方式下,招標人對投標人的資格審查環節後移,不再單獨設置開標前的資格評審。投標人無需提前編訂資格預審文件,招標人也避免「一標兩招」,直接節省下一個完整的開評標及結果公示周期。
避免信息泄露,遏制圍串標
「資格後審」去除了此前「資格預審」方式下的復雜環節內容,減少了開標前的人員信息接觸,有效避免招標信息泄露。尤其隨著國內全流程電子招投標管理的快速發展,資格後審過程與行為由線下轉為線上,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手段不僅克服了物理空間壁壘,優化審查辦理流程;同時,全流程線上化操作、全過程數據留痕、信息可追溯查詢,也進一步避免了信息泄露、圍標、串標、人為操縱等風險問題,有利於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
在此次江西省《通知》文件之前,全國已有不少省(市)下發文件,提出逐步取消資格預審,全面實行投標人資格後審。但就實務應用來看,投標人資格預審依舊是當下建築招投標市場主要的資格審查方式。不過考慮到目前國家大力推進全流程電子招投標的發展趨勢,以及全流程電子招投標管理對於資格後審方式的重要推動作用,投標人資格後審方式也將迎來更快的的應用發展。
1、編制資格預審文件。由業主組織有關專家人員編制資格預審文件,也可委託設計單位、咨詢公司編制。資格預審文件的主要內容有:1)工程項目簡介, 2)對投標人的要求,3)各種附表。資格預審文件須報招標管理機構審核。
2、在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及政府指定的報刊、網路發布工程招標信息,刊登資格預審公告。資格預審公告的內容應包括:工程項目名稱、資金來源、工程規模、工程量、工程分包情況、投標人的合格條件、購買資格預審文件日期、地點和價格,遞交資格預審投標文件的日期、時間和地點。
3、報送資格預審文件。投標人應在規定的截止時間前報送資格預審文件。
3. 資格預審有哪兩種方法
根據《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第十七條規定:資格審查分為資格預審和資格後審。
資格預審,是指在投標前對潛在投標人進行的資格審查。
資格後審,是指在開標後對投標人進行的資格審查。
4. 招投標中資格預審的方式有哪些
摘要 您好,在現行的法規中,招投標中資格預審的辦法包括合格制和有限數量制,在潛在投標人數量過多的情況下採用有限數量制。評審方法分為:綜合定性、綜合定量 在有些地區,也採用抽簽方式來決定通過資格預審的投標人。
5. mba預審面試怎麼准備
MBA提前面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網申材料,個人面試和小組面試。我是18年剛參加的MBA面試,我分整體和各個部分的來說下注意點。
整體上來說,MBA面試的申請材料決定了考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和個面提問思路,個面又再次確定並且決定了你的個人整體印象,所以重要的事說三遍,一定要寫好材料,寫好材料,寫好材料。
那細分的來說:
網申材料是我們的門面,所以不管面對怎樣的MBA面試官,材料都是至關重要的,真實有邏輯能夠讓我們處變不驚,從容應對,並且在個面老師提問的時候不會出現和材料對不上的情況。網申材料的關鍵詞是:真實,有邏輯,結合不同MBA院校招生理念和培養方向突出自身優勢。一定要注意想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並且有邏輯的寫出來,這個很重要。
個人面試一共20分鍾,2~3分鍾自我介紹,最後5分鍾英語面試,中間都是個人面試問答。個面的關鍵詞是:積極熱情,面帶微笑,自信從容,有邏輯,突出優勢,把控時間。首先,積極熱情可以影響到老師的心情,心情好的老師給高分,也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心情,消除緊張。第二,老師不管問什麼問題,都要清晰邏輯,並突出自己的優勢,表現出我們就是MBA招生院校想要的優秀學生。最後說一下英文面試,英文面試就一個注意點:說。一定要說,英文基礎差的人要給考官一種你很流利的感覺,英文基礎好的人要突出自己流利的優勢。
組面一共是60分鍾,基本上是10分鍾審題寫觀點,每人1分半到2分鍾陳述觀點(12~16分鍾),25分鍾自由討論,5分鍾總結報告,5分鍾補充,前面時間如果用太多,可能就沒有補充的時間了。組面的關鍵詞是:合作共贏,安排分工,有效發言, 注意審題,熱情積極,眼神交流,做好筆記。組面的主心骨是要和大家一起合作一次完美的答題,所以大家合作很重要,首先,盡量利用進入面試室之前的討論時間大家安排好每個人的分工。第二,要注意審題。如果一整個團隊都審題不清,那結果就是全軍覆沒。第三,有效發言非常非常重要,在整個組面過程中,我們每個人至少要有四次有效發言。最後,可以和組員有一定的眼神交流,以及像點頭,微笑這樣的反饋,這個我認為是加分項。
6. 資格預審一般採用什麼方法進行審評,其步驟如何
評審方法
(1)首先對收到的資格預審文件進行整理,檢查資格預審文件是否完整,潛在投標人提供的財務能力、人員情況,設備情況及履行合同的情況是否滿足要求。
(2)一般情況下,資格預審都採用評分法,按評分標准逐項進行。評審時,先淘汰資料不完整的潛在投標人,再對滿足填報資格預審文件要求的潛在投標人逐項打分評審。最低合格分數線的選定要根據參加資格預審的潛在投標人的數量來決定。如潛在投標人的數量比較多,則可適當提高最低合格分數線。
評審報告
資格預審評審報告資格預審評審委員會對評審結果要寫出書面報告,評審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
工程項目概要;資格預審簡介;資格預審評審標准;資格預審評審程序;資格預審評審結果;資格預審評審委員會名單及附件;資格預審評分匯總表;資格預審分項評分表;資格預審詳細評審標准等。
總之,只有完全掌握了資格預審的程序, 才能真正重視和做好這項基礎工作,才不至於因為資格預審的不合格而導致企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導致投標資格的喪失,從而痛失企業發展的大好機會。
7. 招投標中資格預審的方式有哪些
在現行的法規中,資格預審的辦法包括合格制和有限數量制,在潛在投標人數量過多的情況下採用有限數量制。
評審方法分為:綜合定性、綜合定量
在有些地區,也採用抽簽方式來決定通過資格預審的投標人。
8. 產品預審怎麼填才通過
產品預審容易通過填寫方法:
1、產品中英文名稱應與海關備案合同或出口商發票保持一 致。
2、產品的規格型號應按實際情況填寫,須與出口商發票保持一致.。
3、原輔料,零部件的名稱應按照采購發票,進口報關單,轉廠單,出口復進口報關單所列名稱一致。
4、原輔料,零部件應仔細填寫,海關有權對描述不清晰原輔料,零部件發出追蹤溯源調查。
5、國產原輔料,零部件的 HS 編碼申請人可不填寫,非原產原輔料,零部件的 HS 編碼申請人應填寫。
6、原料計算單位按實際情況填寫。
7、產品出廠價=原材料成本+設備折舊+人員工資+合理利潤.。
8、產品 FOB 值=產品出廠價+運費.。
9、非原產原料價值指的是進口原材料的價值或來源地不詳的原材料價值。
9. 民事訴訟證據審查與判斷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一、巧用證據交換手段,確保庭審質效
一般來說,復雜疑難的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的證據種類,數量較多,如把這些繁多且復雜的證據材料一下全部放置於庭審中「會診」,勢必會增加庭審負擔,進而降低庭審質效,審判法官也很難在有限的庭審時間內對如此繁多的證據材料的真偽及證明力大小作出准確判斷。因此,審判法官如遇到復雜疑難案件,應主動啟動庭前證據交換程序,促使當事人在庭前將其持有的證據予以提供,並通過證據交換、質辯,從而達到了整理和固點訴訟爭點及確認證據證明力的效果,為開展好庭審活動打下堅實基礎,這樣既保障了庭審質效,又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認證水平。
二、適度引導舉證,明確舉證、查證范圍
由於當事人身份不同,固其文化素養、法律知識、訴訟技能等明顯存在差異。為使當事人特別是弱勢訴訟群體迅速明白訴訟旨意,更好地維好自己權益,審判法官應對弱勢主體的舉證要求適度加以引導,有利於庭審活動的順利展開,既能明朗當事人的舉證范圍,又明晰了法官查證案件事實的審理方向,為正確認定案件事實打下堅實的裁判基礎。
三、規范程序環節,處理好「辯」與「質」的關系
我們知道,質證權與辯論權是當事人在不同訴訟階段中享有的兩種性質不同的訴訟權利,實踐中,當事人易把它們混淆起來,諸如在庭審中,當事人因不懂得訴訟程序的具體規則,有時易把這兩種程序權利混用起來,比如本應談證據的質證意見,反談案件的辯論意見,無意的打亂了庭審程序,降低了質證程序的功能,影響認證效果。為此,審判法官應及時向當事人釋明質證與辯論的區別與要求,應規范約束當事人的訴訟行為,法官在質證程序中應做到「三步」到位:一要做到邊聽;二要做到邊記;三要做到邊思考。法官不僅要聽好,還要善於思量證據的「三性」,為以後的認證做好准備工作。
四、准確適用採納與採信標准
人民法院在作出司法裁判前,應當確認當事人的證據能力和證據證明力大小及強弱,這個證據審查確認的過程叫做司法認證。法官在認證活動中要釐清兩個概念,一是「採納」概念,採納問題,關鍵是講究一個「納」字,它是解決證據能力問題,或者是證據資格或證據的適格性問題,事關著證據能否被納入訴訟大門的問題,或能否成為訴訟證據的問題;二是「採信」概念,採信問題,關鍵是講究一個「信」字,它是解決證據是否可信及信用程度的問題,也就是證據價值問題或證據證明力問題。
(一)證據的採納標准
1.「關聯性」標准。關聯性是證據的自然屬性,審查某種證據能否做為定案的根據,關鍵在於它與案件事實有沒有必然的聯系或因果關系,如沒有這樣的邏輯關系則不能成為訴訟證據。例如,有個鑒定結論證明原告送檢的產品系偽劣產品,但這個送檢樣品是不是從被告處提取的、如何提取的卻沒有證據,那麼鑒定結論證明被告銷售偽劣產品致人損害缺乏關聯性,因此不能做為定案的根據。
2.「合法性」標准。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取證的主體要合法。取證的主體必須是辦理本案的司法人員、律師代理人;二是證據主體資格要合法。例如,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無鑒定資質的人不能做鑒定人;三是證據的表現形式要合法。比如證據的簽名、印章、登記手續應符合程序手續或法定要求;四是取證的程序和手段要合法。比如司法人員不得一人取證;或取證人證言時,應有向證人交待證人權利義務的記載;或取證主體不能採取誘惑、脅迫、逼供或侵害他人隱私權而獲取證據。
(二)證據的採信標准
1、「客觀性」標准(又稱真實性標准)。根據《民訴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訴訟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證據要確實,強調的是證據的「質」不能滲「假」。
2、「充分性」標准。人民法院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必須要以具有充分證明力的證據做根據,也就是說,認定案件的主要事實的依據不能單一或成「孤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證據要充分,強調的是證據的「量」不能太少。在證據的「質」和「量」達到足以使法官內心確信的境界時,才能認定「證據確實充分」。
五、推行科學、陽光認證
審判法官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嚴格遵循證據審查原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四條詳細規定了法官獨立審查判斷證據的司法原則,又稱認證基本原則。依照認證基本原則,審判人員在審查判斷證據時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問題:一要突出法理性。審判人員在實踐中應運用法學原理和法律依據深入論述認證理由。二要恪守職業道德准則。法官應講究司法良知、職業道德以公心與良知去評判證據的證明力。三要講究法理邏輯推理性。認證過程實質是思維邏輯推理的過程。四要堅持陽光認證。法官無論在庭審中作出認證,還是在庭後裁判文書中作出的認證,應一律向當事人公開認證的理由和結果,讓認證活動在陽光
下進行。法官的認證活動屬於司法裁判說理范疇,同樣要強調認證說理的邏輯性、公正性、公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