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種公雞的方法和技巧

種公雞的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05-01 12:35:09

⑴ 怎樣進行種雞人工授精

2. 種公雞的采精方法
基本原理:
刺激公雞的腰薦部盆神經和腹下交感神經,引起性興奮,交接器充血射精。

方法:
雙人(三人)采精法,單人采精法;
背腹式按摩采精,背式按摩采精。

采精前停止喂料:3-4小時。
采精人員相對固定:不同人員差異很大。
采精動作要迅速:幾秒鍾內采1隻雞。
采精手勢要正確:影響精液品質的因素。
采精間隔:隔天采精 1 次為宜。
輸精技術要點
翻肛人員不要用力過大,輕捉輕放,輸精人員要輕輕插入輸精器;
輸精要迅速及時,采出的精液須在 30 分鍾內輸精完畢;

⑵ 怎樣選留種公雞

種公雞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種蛋的受精率和後代的生產性能,必須注意選留。

種公雞的選留一般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雛雞6周齡左右進行,此時應選留體重較大、體況健康、發育勻稱、冠大鮮紅飽滿直立的公雞。留種的數量,公母比例以 1∶7~8為宜,其餘的小公雞應全部淘汰用於肥育。被選留的公雛最好分群飼養。第二階段選留時間是在18周齡左右進行,此時應選留體大健壯、發育勻稱、體重符合標准、外貌符合本品種特徵要求的公雞。用於人工授精的公雞,還應考慮公雞性慾是否旺盛、性反射是否良好。選留數量,自然交配按公母比為1∶9,人工授精按公母比為1∶25確定。留種的公雞,用於人工授精的應單籠飼養,用於自然交配的應在母雞轉群後開始收集種蛋前一周放入母雞群中。第三階段選留一般在混群交配後10~20天時進行。此時,應將影響其他公雞配種的公雞或性慾不良、過於膽怯、沒有交配能力的公雞及時淘汰。留種比例,自然交配的為1∶10左右,人工授精為 1∶30左右。

什麼是種雞的飼養管理方法

隨著養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管理的地位越來越凸現出來。養殖場的高效益與管理的相關性也越來越高。一、雞場的環境衛生管理
包括雞場大環境和舍內小環境。雞場大環境是指雞場場址應選擇在寬闊、雜訊小的地方,不與其他雞場(尤其管理不善的雞場)相鄰。舍內小環境包括雞舍、飲水、飼料和飼養用具。
雞舍的要求:第一,其結構要容易清潔和消毒,便於保溫和通風條件好;第二,各雞舍間完全隔離;第三,不能讓貓和老鼠等動物侵入雞舍和飼料存放處;第四,鄰近不可有污水、垃圾堆、糞堆等。望採納
二、雞場的引種管理
從健康種雞場引進種蛋或雛雞,嚴防帶進病原體。近年來由於一些人盲目引種而忽視檢疫、消毒、隔離、觀察,在引進良種的同時也帶進了一些傳染病。防疫觀念淡薄,忽視種雞疫病檢測和種蛋消毒,一哄而上辦孵坊,導致白痢桿菌病、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貧血因子病、支原體病等蛋傳遞性病增加。因此,應向聲譽良好、管理嚴格、種群健康、無蛋傳遞性疾病的種雞場購買種蛋或雛雞。
三、雞場的飲水衛生管理
水是雞體重要組成部分,是雞體內新陳代謝和各種生化反應的物質基礎,擔負著組織器官內各種營養物質和排泄物的運輸,同時參與體溫調節,直接影響雞只的健康生長,所以搞好雞場的飲水管理對於養好雞、提高經濟效益非常重要。選擇適當的飲水系統是搞好飲水管理的前提,飲水系統分開放式飲水系統(水杯、水槽、飲水器)和封閉式飲水系統(乳頭飲水器)。開放式飲水系統使用起來雖不太衛生,易產生滴漏而污染飼料等,但成本低,操作方便,南方許多雞場仍採用開放式飲水系統。在選擇飲水器時飲水用具的性能要良好,不能讓水溢出,飲水處不要太寬,以免被雞糞、墊料污染。雛雞飲水管理關鍵在於衛生、均勻,誘導其飲水,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必須按衛生標准和要求進行消毒,水溫以17~20℃為宜;二是開食前2~3小時雛雞先飲水;三是採用開放式系統供水,適時調節飲水器高度,以便雛雞能充分飲水。育成雞生長旺盛,採食量增加,提供充足的飲水十分重要,供水量隨著採食量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依據糞的干濕程度、墊料的潮濕程度、氣溫和空氣濕度等調節供水量。還應注意飲水溫度,避免冬天的低水溫和夏天的高水溫。
四、雞場飼料衛生管理
飼料配製要合理,營養水平要達到標准,貯存時要防止受潮霉變。
五、雞場綜合防疫管理
雞場的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健全的衛生管理制度,健全的防疫措施,可使病原微生物無機可乘,從而大大提高養殖效益。
1. 加強雞場工作人員的責任心。
預防疾病的諸多因素中,雞場工作人員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自覺性,才能細致地做好飼養工作,認真落實預防疫病的每個環節,減少疫病的發生。
2. 健全衛生管理制度。
進入養雞場的所有交通工具必須通過消毒池,並進行噴霧消毒,池中的消毒葯水定期更換。每次進雞苗、轉欄、賣雞前後裝雞的籠具要嚴格消毒。雞場工作人員自身在傳播疫病中的作用易被忽視,進入雞舍時必須將膠鞋先在消毒池中浸泡,巡查雞舍、接種疫苗和注射葯物都有可能傳播疾病。因此,要認真做好個人防疫衛生工作。
3. 加強飼養管理。
採用科學飼料配方,盡量滿足雞的營養需要,增加雞只的抵抗力。良好的飼養管理和科學的飼料配方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也是保證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對不同日齡、不同季節分別採用不同的飼料配方,保證滿足雞體的營養需要,提高機體抵抗力。
4.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免疫監測以及葯物預防計劃。根據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特點,建立一套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監測工作。超過有效期的疫苗絕對不用;接種疫苗時應採用正確的接種方法,全雞群均應接種,決不遺漏;嚴格掌握雞只接種疫苗時機,接種前後3天,雞群不用任何消毒葯,在飼料或飲水中增加維生素E,以確保接種效果。另外,在一些疾病流行季節來臨前,通過在飼料或飲水中投入一些葯物(如抗菌葯、抗球蟲葯等)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5. 發病時及時診斷,及時治療,確保雞只健康生長。

⑷ 種公雞在飼養管理上有哪些注意事項

種公雞飼養得好壞,直接關繫到精液品質;而精液品質的好壞,又直接影響到種蛋的受精率。所以,良好的飼養管理是提高種蛋受精率的重要條件。種公雞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事項:

(1)選用合理的飼養方式 種公雞的飼養方式可實行地面散養和籠養兩種。地面散養適用於公母混群的自然交配雞群;籠養便於管理和調教,精液品質好,適合於人工授精的種雞群。但要求公雞籠比母雞籠大,最好一隻公雞一個籠,以防相互角斗。

(2)滿足種公雞的營養需要 根據試驗,日糧中適當增加蛋白質含量,可提高精子活力和精液濃度;日糧中多維素的用量增大,射精量也增多;礦物質添加量增加,對精液品質也有直接影響。因此,種公雞日糧中一定要供應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種公雞的日糧配合可按粗蛋白18%、代謝能11.5兆焦/千克、多維素0.04%、鈣3.5%~3.6%、總磷0.72%~0.78%,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種類齊全,比例應恰當。

(3)滿足種公雞的環境條件 種雞舍溫度以15~20℃為宜,不要高於26℃,也不要低於10℃。因此,冬天要做好保溫防寒、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相對濕度在55%左右,也不要過高或過低。要搞好環境衛生,要求空氣新鮮,無不良氣味。最好採用恆定光照,每天16~17小時。光照強度以每平方米3~4瓦燈泡為宜。

(4)加強管理 應根據配種任務大小決定飼料喂量,一般人工授精條件下公雞采精頻率為每采精4天,休息一天,宜採用不限量、自由採食的飼喂方法。要供給充足清潔飲水,防止因缺水造成雞冠發紺而影響公雞健康。要注意觀察公雞狀態,特別是採食量、飲水、糞便等狀態,發現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並進行隔離,停止交配或采精。按防疫要求,及時做好防疫工作。

⑸ 肉用種公雞的培育特點是什麼需要注意哪些

影響種雞受精率的重要因素包括睾丸發育、體重、骨骼大小和身體狀況。這些性狀在不同周齡有不同的生長強度和發育特徵。配種過程中,種雞要遵循自身生長發育規律,培育出睾丸良好、體重達標、骨骼大小合適、身體豐滿的種雞,為獲得理想受精率提供有力保障。

⑹ 公雞怎麼養長的快

後備期飼養管理(1-17周齡)

1 飼養

(1)一般在第1-10周齡自由採食,其中第1-5周齡供給黃小料(如肉510料),第6-10周齡供給肉雞料(如肉513料),保證種公雞體格得到充分的發育和生長。

(2)第11周齡以後開始限飼,採食後備料,但限飼不要太嚴,只周增重控制在100克左右。

(3)公雞斷喙斷的要比母雞少一些,防止斷的太多影響以後的配種。

2 管理

(1)選種:

①在從育雛舍轉到育成舍後馬上進行初選。選留體格健壯,冠大且直立,淘汰體型較小和光毛雞以及毛色腳色不符合要求的(如腳顏色發白發青,翅膀背部尾部有白羽的及黑頭的)選留黃腳,羽色純黃的。淘汰喙未斷到位的及腿畸形的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公雞。公母比例1:10,約選留70%。

②在第10周末選留冠較大紅潤且直立的,羽色偏黃偏深的,黃腳等外貌性狀符合本品種要求的並結合全群稱重選留體重中等或中等偏上的作種用,淘汰部分羽色偏淡偏白的公雞。公母比例1:15,約選留40%。

③在轉入產蛋舍之前再選種一次,將性成熟較早、體重較大、體格較健壯、羽色腳色符合本品種要求的公雞留做種用,淘汰羽色較差的(含白羽的羽色較淡的偏紅的),冠小的,腳顏色不純較淡的。公母比例1:20,約選留20%-30%。

(2)育成期平養:有條件的種雞場在育成舍時最好對後備種公雞採用平養,這樣可增加公雞的運動量,增強體質,對以後生產性能的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飼養密度要小:在10周齡以後,雞的體型開始慢慢變大,有條件的最好採用單籠飼養,因為此時種公雞隨著日齡的增加體內性*激素的分泌也增加,如每籠內的雞較多易引發啄斗,增加淘汰率降低種用價值。

(4)進種數量要足:進苗時公雞數量約占母雞數的15%-20%,這樣選擇餘地大一些。易出精品。

⑺ 公雞養殖技術

一、肉用種公雞的發育特點
1.體重增長
在4周齡時體重應達到標准或超出標准100~150克,光照時間必須調整到能使飼料採食完全。6周齡時體重應達到1000克以上,甚至達到1200克。在7~15周齡有條件的可以小心嘗試把體重拉回到標准,使體重平穩增長,有可能在13~15周齡使體重逐漸拉回到標准或比標准高50~100克。在16~26周,無論此時體重大小必須保持周增重達標,因為此時睾丸開始迅速增長。
2. 骨架發育與脛骨長度
適當的骨架大小與脛骨長度對種公雞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時也會影響種公雞產蛋期的體況。大約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發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發育,不要錯過種公雞骨架發育的最好階段,因為脛骨越長受精率越高。
3. 睾丸發育
種公雞睾丸大小和重量與精子、精液的數量和質量有直接聯系,公雞睾丸的發育與育成期體重增長與飼養管理有很大的關系,產蛋期公雞睾丸大小與功能的保持和體重控制及其體況有關,公雞睾丸發育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①在2~15周齡,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細胞數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細胞不但提供將來精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而且其數量多少對睾丸產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11~12周齡,睾丸開始發育後突然增大,而後停止發育,這期間盡可能避免妨礙種公雞生長發育的各種應激發生,否則會影響睾丸的發育。
②15周齡以後種公雞睾丸重量的增加開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後增加更加明顯,重的可達到22克,這期間體重增長不足、體重下降或者將超重的種公雞體重拉回標准,對睾丸的發育影響非常大。
③在25~35周齡,睾丸重量和精液數量最高。35周齡成熟良好的種公雞,睾丸重量大約在45克,輸精管發育良好,並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澤。此期容易失重,應注意觀察和觸摸雞只,保持適當的增重和避免各種應激。
④在35周齡以後,睾丸開始自然萎縮,血管分布明顯減少,睾丸顏色蒼白,輸精管顏色和大小變差。精液數量與質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隨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雞良好的體重、增重和體況能延緩高峰後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體重增長
進雞前准備公母分開飼養,種公雞欄放在雞舍前面,有條件的最好把公雞單獨放在1棟雞舍內飼養。種公雞應小欄飼養,每欄雞數在500隻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確加料。使用產蛋期相同的料線,料線高度要合適,18周齡後每隻種公雞料位為20厘米。種公雞最好地面平養,但密度不超過3.5隻/米2。
2. 早期管理
首先要使用高質量的顆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達21%;其次最遲在15日齡開始每日限飼,拉長骨骼生長時間,使脛骨充分生長,尤其是平養時。如果不及時限飼,種公雞會不長毛和骨骼,只長肉。此外,要控制體重使之達標或稍超標,確保各階段周增重達標,生長曲線平滑。
3. 及時分群
優良種公雞的均勻度應在90%以上,分群時應達到性成熟,對斷喙不好、體重太輕、骨架小且過肥、瞎眼、趾有問題以及體形不好的種公雞,應淘汰。一般在22日齡前分群,這時限飼強度不大,雞群均勻度好,以後如果沒有料位不當、喂料不勻、串欄等問題,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斷喙要整齊
斷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須齊,否則會影響交配和浪費飼料。斷喙時要選熟練工人操作,並設專人檢查斷喙情況。
5. 密度適宜
密度與飼喂面積會直接影響公雞質量、均勻度和受精率。密度過大會造成飼喂面積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為3~3.5隻/米2,料位在5周齡、6~10周齡、11~15周齡、16~64周齡分別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種公雞發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過大造成墊料潮濕、均勻度低下、睾丸發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
①混群前種公雞選擇。體重在平均體重范圍(±150克)內,淘汰過大、過小公雞;胸肌飽滿,脛骨長度達標,腳和趾平直,冠、臉與肉髯紅色,背直,喙整齊,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雞混群,因未發育公雞受早熟母雞壓制,會造成終生發育不良。混群時應逐只挑選。
②混群時間。加光後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齡(等母雞性成熟再混群)。均勻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將剩餘的公雞混入。
③混群後,每周稱重2次,根據體重及時調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應只看手冊,結合觸摸胸肌來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發軟就應加料。
④公母比例控制。剛混群時種公雞佔8.5%左右就夠了,不好的公雞應及時淘汰,到最後種公雞比例6.5%就足夠了。
7. 產蛋期的管理
①公雞喂料系統應具有簡單、喂料量准確、分布均勻、高度適宜、不傷害雞冠、能做到公母分飼等優點。
②架板高度要合適。若架板高度超過45厘米,45周齡後必須有爬梯;若架板高度超過60厘米,則需全期設置爬梯,否則種公雞上去後,就不想下地面交配了,會嚴重影響受精率。反之架板過低,產蛋箱高度不夠,雞只在下面扎堆,墊料容易霉變,並影響工人撿蛋。
③注重種公雞的日常檢查。
一是檢查公母雞是否互相偷吃飼料
良好的喂料系統是防止偷料的關鍵,經常檢查防棲柵,防止公母雞互相偷吃飼料。每周還應檢查公雞鼻簽是否正常,發現沒有的應及時補穿鼻簽。
二是稱重時檢查種公雞豐滿度
種公雞豐滿度評分:每周選15隻公雞,分5個等級,1級=太瘦,衰弱;2級=瘦但健康工作;3級=完美的,部分龍骨露出;4級=輕微過肥;5級=圓胸過肥。根據種公雞豐滿度,及時加減料。
三是避免種公雞失重
種公雞失重的影響:當剛開始失重時,精子質量與數量受到影響;當輕微失重時,精子質量降低;如果在5周內失重100克以上,精子質量、數量均降低;如果5周內失重大於500克,精子生產停止甚至有時是不可逆的。30周齡後最危險的情況就是公雞失重,如發現公雞失重後可每天每隻加料4~5克,超重後可減4~5克料。正常情況料量為130~135克,如母雞偷吃公雞料,料量最多可達160克。
四是觀察公雞臉色
混群後每周觀察公雞臉部變化,如發現臉色變白,證明營養攝取不足,性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同時檢查胸肌變化,如肌肉變軟或消瘦證明營養攝取不足。五是檢查肛門顏色和脛骨血斑。受精率高的公雞肛門寬大、開闊、紅潤,脛骨布滿血斑。
④及時淘汰種公雞。將活力減退、藏在料線下、胸肌豐滿度差、性未成熟、超重、肛門周圍顏色淡、臉色蒼白、腿趾不好、過度交配等不良的種公雞及時淘汰掉。
8. 種公雞替換
種公雞替換的優點有:增強新老公雞交配活力、增加精子質量、提高受精率。一般建議雞舍之間進行種公雞調換。如果雞舍之間調換25%~30%種公雞,可以在4~8周內提高受精率4%~5%。雞舍之間調換種公雞,還可以減少由於外來公雞進入造成的疾病問題。在受精率下降之前(40周齡)、種公雞在雞舍分布均勻、公母雞混合均勻、種公雞體況良好的情況下,內部調換公雞效果更佳。

如何選擇種公雞

1、種公雞要經過3次篩選。首次選擇應在45~50日齡,從育雛開始便有計劃選留健康活潑、發育良好、雞冠生長快的小公雛;第2次在120~150日齡,此日齡段是關鍵,生長發育和體重要符合標准;第3次在150~160日齡。

2、留種公雞既要看體型外貌,也要注重生長發育。公雞過肥精子密度減少、活力下降;過瘦則性反射不強,繁殖機能低下。凡性成熟較晚、體重過大、過小或無雄性特性的,不管其他指標如何均應淘汰。公母比例可按140預留。

3、以性反射選擇初定優劣。采精公雞性反射要強,挑選時用拇指和食指刺激公雞尾根,能往上高高翹起、泄殖腔周圍鬆弛干凈、乳狀突外翻充分者日後采精訓練條件反射才容易形成,往往1次按摩采精便可成功。

4、精液品質是影響受精率的關鍵性因素之一,選種時應對精液品質進行全面檢查綜合評定。

4、外觀發育良好、體質健壯、肌肉結實、前胸寬闊、眼睛明亮有神,靈活敏捷,叫聲清亮。

⑼ 怎樣養殖紅毛公雞

步驟(1)育雛:育雛期的溫度要求是,1-2日齡33℃、3-4日齡32℃、5-7日齡30℃、8-14日齡28℃、第三周25℃,第四周22℃、第五周保持22℃;光照要求是,1-2日齡24小時、3-4日齡22小時、5-7日齡20小時、8-10日齡18小時、11-14日齡16小時、15-21日齡15小時、21日齡後,逐步保持10-12小時;育雛期即開始實施公母分飼,為了使公雞生長潛力得到充分發揮,長有堅實的骨骼和修長的腿脛,育雛期應採取自由採食,選留腿脛較長且體重適宜的公雞作為種用,對腿脛長度不足10-12厘米的公雞,不管其體重如何,一律淘汰;種雛日糧代謝能為2900-3000千卡/千克,粗蛋白質為15-17%,鈣1%,有效磷0.45-0.5%,飼養密度為6-7隻/平方米,日糧採食量控制在120-130克;
步驟(2)育成:在8周齡是飼養密度以4-6隻/平方米為宜,用料槽飼喂時,每隻公雞占料線長0.12米,育成期應限水,飼料改用養分較低的育成料,並且採用隔日限飼法,目的是避免公雞肥胖,使公雞胸部豐滿的肌肉和脂肪轉變成腿部的肌腱,使胸肌逐漸減少,龍骨前端抬高,且體重達到標准體重范圍,最多不超過標准體重的10%;14—20周齡,採用隔日飼喂的方式,淘汰體重小、發育遲、無雄性特徵的公雞;公雞和母雞混群時,可將公雞比母雞提前幾天放入產蛋舍,有助於公雞適應環境,從18周齡開始,每周增加0.5小時人工光照,最終保持每日光照17小時;混群後公母雞分別以不同的日糧,種公雞日糧能量、蛋白質和鈣比種母雞低,日糧營養水平為:代謝能2700-2800千卡/千克,粗蛋白質13-15%;公雞的性器官至30周齡才充分發育成熟,此時營養水平可以採取育成期的標准,每天採食125-140克日糧即可滿足需要,相當於攝入能量320-360千卡,蛋白質14-18克,並添加中草葯添加劑;
步驟(3)疾病防治:雞瘟,一是預防,1-2周齡的雛雞用雞新城疫Ⅱ系苗稀釋10倍滴鼻,二是治療,中大雞用雞新城疫Ⅰ系苗稀釋900-1100倍注射,每隻雞1毫升,並對疫區封鎖,徹底消毒;雞霍亂,一是預防,中大雞每隻每年二次注射禽出敗菌苗預防,二是治療,已發病雞,用青黴素5萬單位每隻雞每天三次肌肉注射進行治療;雞支原體病:用1000毫升水加150-200毫克秦妙林溶液供雞飲用。

⑽ 怎樣對種公雞進行采精調教訓練

用作人工授精的公雞要採用籠養,最好單籠飼養,以免啄架和相互爬跨影響采精量。平時,群養的公雞應在采精前一周轉入籠內,熟悉環境,便於采精。開始采精前要進行調教訓練。先把公雞泄殖腔外周約1厘米寬的羽毛剪掉,並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乾凈,或用酒精棉球擦拭(待酒精揮發後方可采精),以防采精時污染精液;同時剪短兩側鞍羽,以免采精時擋住視線。

調教訓練方法:操作人員坐在凳子上,雙腿夾住公雞的雙腿,使雞頭向左、雞尾向右。左手放在雞的背腰部,拇指在一側,其餘4指在另一側,從背腰向尾部輕輕按摩,連續幾次。同時,右手輔助從腹部向泄殖腔方向按摩,輕輕抖動。注意觀察公雞是否有性感,即表現翹尾,出現反射動作,露出充血的生殖突起。每天調教1~2次,一般健康的公雞經3~4天訓練即可采出精來。若是發育良好的公雞,有時在訓練當天就可採到精液。

種公雞一般經過數次調教訓練後,即可建立性條件反射。采精人員要固定,以使公雞熟悉和習慣采精手勢,培養和建立性反射。

初學者,可以選幾只性慾旺盛和性反射好的種公雞作練慣用,主要是熟練掌握采精的方法,搞清楚由性反射到排精的過程及技術關鍵,然後再著手調教訓練大群公雞。這樣,既能掌握采精的要領、排精的規律,又能採集到品質優良的精液。

閱讀全文

與種公雞的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urf快速記憶方法 瀏覽:892
男士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850
腦血管瘤有什麼治療方法 瀏覽:918
最簡單的刷鐵塔方法 瀏覽:254
吃麵包的方法和視頻 瀏覽:846
有沒有再簡單點的方法 瀏覽:907
腰椎軟骨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952
優卓雙氧水使用方法 瀏覽:282
什麼方法可以讓月經提前 瀏覽:650
制定物資消耗額的常用方法 瀏覽:817
汽車暖氣排氣管的安裝方法 瀏覽:290
五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189
鋼尺使用方法 瀏覽:279
收稻米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99
舊衣服做褲子簡單方法 瀏覽:308
深色衣領發黃怎麼變白的最快方法 瀏覽:511
科目三如何加減檔的操作方法 瀏覽:475
紫草服用方法怎麼做 瀏覽:842
排痘針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34
瘋釣鯽的使用方法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