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計算培養基上的細菌數
先將液體細菌稀釋到合適的倍數,塗到有刻度尺的載玻片上。有細胞計數器輔助計算各個方格中的細胞數,求平均值。在乘上稀釋的倍數就好了
固體的方法也差不多是這樣。
⑵ 如何進行活菌的菌落計數
梯度稀釋塗平板,之所以要稀釋是為了避免菌液濃度太高,塗不開,形成不了單菌落或菌落數量太多不好數。待菌落長出後,選取有30到100個菌落的平板計數,一般是三個同梯度的平板,取平均值,乘稀釋倍數即可
⑶ 你好,想請教你一下有效活菌數的問題
根據我國現行的微生物肥料標准NY227-1994,以平板上出現30-300個菌落數的稀釋度平板為計數標准。根據你的數據,三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為179、54、6,所以取前兩個稀釋度的值。
標准中寫明「若有兩個稀釋度,其平均菌落數均在30-300之間,應按兩者菌落總數之比值來決定。若其比例小於2應計數兩者的平均數,若大於2則計數其中稀釋較小的菌落總數」。179:54=3.3,比值大於2,所以最後應取稀釋度為-4的數據,即179。最後的最後,根據你給出的活菌數公式,結果為179*5*10^4=9.0*10^6(個/g)或(個/ml)
PS: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哈
PPS:再多嘴一句~~據我所知,生物有機肥的有效活菌數至少要在兩千萬以上,但是根據算出來的結果,要不是這肥料有問題,要不就是實驗過程中有差錯了。
⑷ 活菌計數法公式
100000稀釋度的捨去,只看1:1000稀釋度和10000稀釋.
計算公式:每克樣品中菌落數=(C/V)*M
C為某一稀釋濃度下平均菌落數,V代表塗布平板時所用稀釋液的體積(mL),M代表稀釋倍數.
1:1000稀釋度時
C=179 ,V=0.2 ,M=1000.
每克樣品中菌落數=895000
10000稀釋度時
C=53.67 ,V=0.2 ,M=10000
每克樣品中菌落數=2683500
兩者結果相差過大,需重新實驗
一般來說,只有一個稀釋度滿足在這個范圍內,不會有兩個的.
⑸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
測定微生物計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血細胞計數法
將稀釋的菌液樣品滴在血細胞計數板上,在顯微鏡下計算4~5個中格的細菌數,並求出每個小格所含細菌的平均數,再以此為依據,估算總菌數.
①此法的缺點是不能區分死菌和活菌.
②對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細菌,應當取平均值計數.
③此法可用於測定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2.稀釋塗布平板法
原理:每個活細菌在適宜的培養基和良好的生長條件下可以通過生長形成菌落.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
①這一方法常用來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
②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原因是當兩個活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因此統計結果一般用菌落數而不是用活菌數來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細菌、酵母、芽孢與孢子等的數量均可用此法測定.但不適於測定樣品中絲狀體微生物,例如放線菌或絲狀真菌或絲狀藍細菌等的營養體等.
④此法若不培養成菌落,可通過將一定量的菌液均勻地塗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積上,經固定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計數,這樣又稱塗片計數法.染色可用台盼藍,台盼藍能使死細胞染成藍色,可分別計數死細胞和活細胞.
3.濾膜法
濾膜法是當樣品中菌數很低時,可將一定體積的湖水、海水或飲用水燈樣品通過膜過濾器.然後將濾膜乾燥、染色,並經處理使膜透明,再在顯微鏡下計算膜上(或一定面積上)的細菌數.
此法也可以通過培養觀察形成的菌落數來推算樣品中的菌數.例如測定飲用水中大腸桿菌的數目:將已知體積的水過濾後,將濾膜放在伊紅美藍培養基上培養.在該培養基上大腸桿菌的菌落呈現黑色,可根據培養基上黑色菌落的數目,計算出水樣中大腸桿菌的數目.
此法也是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
4.比濁法
原理是在一定范圍內,菌是懸液中細胞濃度與混濁度成正比,即與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可藉助與分光光度計,在一定波長下,測定菌懸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實驗測量時一定要控制在菌濃度與光密度成正比的線性范圍內,否則不準確.
5.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在課本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P22中「除了上述活菌計數法外,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這里說的顯微鏡直接計數,我認為應該是在稀釋塗布的基礎上不培養成菌落而通過染色的方法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再如濾膜法也一樣,可以有兩種情況.
另外,微生物計數法發展迅速,多種多樣的快速、簡易、自動化的儀器和裝置等方法可以用來統計微生物的數目.
⑹ 統計活菌數量的方法都有哪些
統計菌落數目的方法有直接計數法和間接計數法兩種。
1. 直接計數法
直接計數法是將稀釋的樣品滴在計數板上,蓋上蓋玻片,然後在顯微鏡下計數4〜5個中格的細菌數,並求出每個小格所含細菌的平均數,再按公式求出每 毫升樣品中所含的細菌數。計算公式 為:每毫升原液所含細菌數=每小格平 均細菌數X400X1 000X稀釋倍數。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所需設備比較簡單,能迅速得到結果,而且在計數的同時還可以觀察到所研究的微生物的形態特徵; 缺點是不能區分死菌與活菌。
2. 間接計數法
在應用稀釋塗布平板法計數時,首先要將待測樣品配製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量使微生物細胞分散開,再把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上,進行培養觀察。但值得注意的是,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 的實際數目低,而且統計的結果一般用 菌落數而不用活菌數來表示。計算公式為:每克樣品中的菌落數= (C+V)X M,其中,C表示某一稀釋度下平板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V表示塗布平板時所 用的稀釋液的體積(mL),M代表稀釋倍數。
⑺ 什麼是活菌計數法
活菌計數法,其原理是每個活細菌在適宜的培養基和良好的生長條件下可以通過生長形成菌落。
具體操作
將待測樣品經一系列 10 倍稀釋,然後選擇三個稀釋度的菌液,分別取 0.2ml 放入無菌平皿,再倒入適量的已熔化並冷至 45 ℃ 左右的培養基,與菌液混勻,冷卻、待凝固後,放入適宜溫度的培養箱或溫室培養,長出菌落後,計數,按下面公式計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數:
每毫升原菌液活菌數=同一稀釋度三個以上重復平皿
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 5
此法還可以將稀釋的菌液取 0.2ml 加到已制備好的平板上,然後用無菌塗棒將菌液塗布整個平板表面,放入適宜溫度下培養,計算菌落數,再按上公式計算出每毫升原菌液的所含活菌總數。
⑻ 如何對活細胞進行計數
去哪裡找最出色的生命科學學術交流論壇?>>> 用台盼藍拒染法計數活細胞: 1. 徹底混合細胞懸液,取100礚樣本至一支試管中. 2. 台盼藍染色有兩種方法。一是首先用細胞培養液稀釋細胞樣本,然後用台盼藍溶液(產品號 #07050) 1/2稀釋樣本(細胞和台盼藍的稀釋比為1:1)。或者直接用台盼藍溶液稀釋樣本。 例如:1/40稀釋樣本 加入50礚 細胞懸液至950礚 IMDM+2% FBS (1/20 稀釋),混合,然後取100礚稀釋的細胞懸液加入100礚台盼藍溶液中(終稀釋度為1/40)。或取20礚細胞懸液加入780礚台盼藍溶液中(終稀釋度為1/40)。 3. 渦懸振盪,混合稀釋的細胞樣本。 4. 血細胞計數器的准備:首先用酒精清潔其小室和蓋玻片,然後用脫脂綿擦乾。 5. 仔細的將蓋玻片覆蓋兩個小室。 6. 用微量移液器或毛細管吸取稀釋的樣本。 7. 用微量移液器或毛細管將樣本充滿兩個小室。不要過滿或不足。 8. 計數4個大方格中細胞核的總數(1x1x0.1mm)或>100個細胞。分別死細胞和活細胞。死細胞染成藍色的死細胞(因為細胞完整性破壞,細胞吸收台盼藍),活細胞透明有折光(未染色)。 9. 活細胞計數按以下方法計算: 每個方格中活細胞總數平均值x稀釋倍數x104= 活細胞數/mL 10.活細胞百分比計算方法如下:
⑼ 如何對活細胞進行計數
用台盼藍拒染法計數活細胞:
1. 徹底混合細胞懸液,取100礚樣本至一支試管中.
2. 台盼藍染色有兩種方法.一是首先用細胞培養液稀釋細胞樣本,然後用台盼藍溶液(產品號 #07050) 1/2稀釋樣本(細胞和台盼藍的稀釋比為1:1).或者直接用台盼藍溶液稀釋樣本.
例如:1/40稀釋樣本
加入50礚 細胞懸液至950礚 IMDM+2% FBS (1/20 稀釋),混合,然後取100礚稀釋的細胞懸液加入100礚台盼藍溶液中(終稀釋度為1/40).或取20礚細胞懸液加入780礚台盼藍溶液中(終稀釋度為1/40).
3. 渦懸振盪,混合稀釋的細胞樣本.
4. 血細胞計數器的准備:首先用酒精清潔其小室和蓋玻片,然後用脫脂綿擦乾.
5. 仔細的將蓋玻片覆蓋兩個小室.
6. 用微量移液器或毛細管吸取稀釋的樣本.
7. 用微量移液器或毛細管將樣本充滿兩個小室.不要過滿或不足.
8. 計數4個大方格中細胞核的總數(1x1x0.1mm)或>100個細胞.分別死細胞和活細胞.死細胞染成藍色的死細胞(因為細胞完整性破壞,細胞吸收台盼藍),活細胞透明有折光(未染色).
9. 活細胞計數按以下方法計算:
每個方格中活細胞總數平均值x稀釋倍數x104= 活細胞數/mL
⑽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目的方法有很多,介紹幾種
1.血細胞計數法
將稀釋的菌液樣品滴在血細胞計數板上,在顯微鏡下計算4~5個中格的細菌數,並求出每個小格所含細菌的平均數,再以此為依據,估算總菌數。
①此法的缺點是不能區分死菌和活菌。
②對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細菌,應當取平均值計數。
③此法可用於測定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2.稀釋塗布平板法
原理:每個活細菌在適宜的培養基和良好的生長條件下可以通過生長形成菌落。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
①這一方法常用來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
②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原因是當兩個活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因此統計結果一般用菌落數而不是用活菌數來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細菌、酵母、芽孢與孢子等的數量均可用此法測定。但不適於測定樣品中絲狀體微生物,例如放線菌或絲狀真菌或絲狀藍細菌等的營養體等。
④此法若不培養成菌落,可通過將一定量的菌液均勻地塗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積上,經固定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計數,這樣又稱塗片計數法。染色可用台盼藍,台盼藍能使死細胞染成藍色,可分別計數死細胞和活細胞。
3.濾膜法
濾膜法是當樣品中菌數很低時,可將一定體積的湖水、海水或飲用水燈樣品通過膜過濾器。然後將濾膜乾燥、染色,並經處理使膜透明,再在顯微鏡下計算膜上(或一定面積上)的細菌數。
此法也可以通過培養觀察形成的菌落數來推算樣品中的菌數。例如測定飲用水中大腸桿菌的數目:將已知體積的水過濾後,將濾膜放在伊紅美藍培養基上培養。在該培養基上大腸桿菌的菌落呈現黑色,可根據培養基上黑色菌落的數目,計算出水樣中大腸桿菌的數目。
此法也是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
4.比濁法
原理是在一定范圍內,菌是懸液中細胞濃度與混濁度成正比,即與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可藉助與分光光度計,在一定波長下,測定菌懸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實驗測量時一定要控制在菌濃度與光密度成正比的線性范圍內,否則不準確。
5.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在課本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P22中「除了上述活菌計數法外,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這里說的顯微鏡直接計數,我認為應該是在稀釋塗布的基礎上不培養成菌落而通過染色的方法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再如濾膜法也一樣,可以有兩種情況。
另外,微生物計數法發展迅速,多種多樣的快速、簡易、自動化的儀器和裝置等方法可以用來統計微生物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