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跳遠的小技巧和方法

跳遠的小技巧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03 05:48:40

1. 怎樣跳遠跳得遠,有什麼技巧

五、練習注意事項

1、盡量選平坦又不過於堅硬的地面進行練習,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過滑的地面不宜練習。

2、提高爆發力的練習,重復次數一般不超過10次。提高力量耐力的練習,重復次數必須在10次以上,並盡可能增加重復次數。

3、立定跳遠動作中,從起跳到落地瞬間的幾個身體相關關節的角度(8個角度),對跳遠成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較適合初中學生:踝角53~57°,膝角90~96°,髖角59~76°,臂角36~44°,起跳角42~45°,前屈角53~58°,前伸角136~140°,落地角64~71°。踝角、膝角、髖角的角度決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響肌肉用力強度,角度偏小影響肌肉用力速度。臂角的大小取決於肩部的柔韌和擺臂的速度,臂的擺動對維持身體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時對動作幅度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前屈角、前伸角是人體的空中動作。前屈角過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體過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與大腿的夾角,小腿前伸會增加遠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這兩個角不但影響空中動作質量,對落地角也有直接影響。落地角對成績有影響,在維持身體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為好。

4、在練習中,只有抓住力量與技術兩個主要矛盾,充分重視力量練習,不斷改進技術,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立定跳遠的成績。

2. 你知道哪些關於跳遠的小技巧

有一些技巧可以在跳遠中讓你更好地推離跳板、飛越土坑並安全著陸,但這些只能根據您的起飛速度最大化您的跳遠距離,一旦您在空中,無論您的飛行或著陸技術有多好,您都只能根據您在起跳過程中獲得的動力來決定飛行的距離。有多種方法可以確定起跑的開始位置,其中一種方法是背向坑站立,一隻腳的腳跟放在板的前緣,向前跑並標記臨時起點。從那個臨時位置開始試探著跑幾步,然後根據需要調整您的起點,以確保您的最後一步剛好碰到起跳板。

在保持適當、可控的短跑技術的同時,把腳步放輕快些,並繼續提高速度。總體而言,前三個階段的進場應該以漸進、一致、可控的加速為特徵,當您跑到最後一步時,以最大速度跳出並穩定著地。降低重心,將其放在前腳後面,然後使最後一步的距離比平均水平短一點。新的跳線者不妨嘗試兩種風格,然後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3. 跳遠的技巧方法與鍛煉

跳遠有什麼技巧和鍛煉方法
http://www.jhps.ttct.e.tw/~jinyi/long%20jump.htm ( 動畫)
規則

助跑 : 身體任何部位均不得觸及起跳線以後地面。
起跳 : 身體任何部位均不得觸及起跳線以後地面 ; 不得在跑道外起跳。
騰空 : 不得採用任何空翻動作。
落地 : 不得在落地過程中觸及落地區 ( 沙池 ) 以外地面,而區外觸點較區內最近點離起跳線近。
完成試跳後,不得向後走出落地區。
丈量成績時,應從運動員身體任何部位觸地的最近點至起跳線或其延長線,丈量線應與起跳線或其延長線垂直。

助跑
開始 :用力蹬地,兩臂大幅度擺動。

開始方式

1. 半蹲式和站立式 ( 穩定性高 )。
2. 進行間起跑 ( 輕松自然,步長不穩定 )。

中段助跑 :上身正直或稍前傾,用力蹬地,擺動腿向前上方擺動,用腳前掌落地。
最後幾步 :積極加速,節奏輕快。
倒數第二步 :步長要長,減少腳落地制動。
最後一步 :步長要短,速度快。
速度越快的運動員,所需的助跑距離越長。

起跳
1. 以腳跟向下,全腳掌有彈性的踏上起跳跑。

2. 踏板時,起跳腿髖、膝、踝關節充分蹬伸。
3. 擺動腿快速擺動成水平。
4. 起跳時,上身向前上方伸展,起跳腿同側臂向前上方擺動,擺動腿同側臂向後上方擺起,並保持持姿勢。

騰空
騰空動作的作用
1保持身體平衡,進行有利於落地的准備動作。
2充分利用身體移動的軌跡。

落地
1落地前,兩膝向胸部靠攏,完成團身動作,兩臂向前下方伸展。
2將落地時,伸小腿腳尖勾起,兩臂後擺。
3落地時用腳跟著地,屈膝媛沖,兩臂前擺。

4. 尋:跳遠的技巧和方法

助跑: 身體任何部位均不得觸及起跳線以後地面。 起跳: 身體任何部位均不得觸及起跳線以後地面 ; 不得在跑道外起跳。 騰空: 不得採用任何空翻動作。 落地: 不得在落地過程中觸及落地區 ( 沙池 ) 以外地面,而區外觸點較區內最近點離起跳線近。 完成試跳後,不得向後走出落地區。 丈量成績時,應從運動員身體任何部位觸地的最近點至起跳線或其延長線,丈量線應與起跳線或其延長線垂直。 助跑 開始:用力蹬地,兩臂大幅度擺動。 開始方式 1. 半蹲式和站立式 ( 穩定性高 )。 2. 進行間起跑 ( 輕松自然,步長不穩定 )。 中段助跑 :上身正直或稍前傾,用力蹬地,擺動腿向前上方擺動,用腳前掌落地。 最後幾步 :積極加速,節奏輕快。 倒數第二步 :步長要長,減少腳落地制動。 最後一步 :步長要短,速度快。 速度越快的運動員,所需的助跑距離越長。 起跳 1. 以腳跟向下,全腳掌有彈性的踏上起跳跑。 2. 踏板時,起跳腿髖、膝、踝關節充分蹬伸。 3. 擺動腿快速擺動成水平。 4. 起跳時,上身向前上方伸展,起跳腿同側臂向前上方擺動,擺動腿同側臂向後上方擺起,並保持持姿勢。 騰空 騰空動作的作用 1保持身體平衡,進行有利於落地的准備動作。 2充分利用身體移動的軌跡。 落地 1落地前,兩膝向胸部靠攏,完成團身動作,兩臂向前下方伸展。 2將落地時,伸小腿腳尖勾起,兩臂後擺。 3落地時用腳跟著地,屈膝媛沖,兩臂前擺。

5. 跳遠的方法和技巧

立定跳遠 不用助跑從立定姿勢開始的跳遠.比賽時運動員雙腳站立的位置不限定.跳時,只准離地一次,如雙腳離地後不起跳,落下後再起跳,即為連續離地兩次,作一次試跳失敗論.在田徑訓練中經常採用.
立定跳遠是「達標」項目之一,是體育考試、會考的必測項目或選測項目。北京地區規定立定跳遠為初中升學考試體育的必測項目、高中畢業會考體育的選測項目。
1.作用與特點
立定跳遠是發展下肢爆發力與彈跳力的運動項目。它要求下肢與髖部肌肉協調快速用力,並與上肢的擺動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靈巧性。
立定跳遠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只要有一塊平地就能進行練習。
2.技術結構
跳時兩腿稍分,膝微屈,身體前傾,然後兩臂自然前後預擺兩次,兩腿隨著屈伸,當兩臂從後向前上方做有力擺動時,兩腳用前腳掌迅速蹬地,膝關節充分蹬直同時展髖向前跳起,身體盡量前送,身體在空間成一斜線,過最高點後屈膝、收腹、小腿前伸,兩臂自上向下向後擺,落地時腳跟先著地,落地後屈膝緩沖,上體前傾。
要提高立定跳遠成績,力量是基礎,特別要提高膝、踝、髖三個關節的協調用力及爆發用力的能力。
3.影響成績的因素
(l)力量因素 特別對下肢肌群的爆發用力能力,而且對踝關節的力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立定跳遠的最後用力點是在前腳掌,甚至是腳尖,需要踝關節的跖屈用力有相當大的強度。
(2)協調用力的能力 指骨盆肌群與下肢肌群協調用力的能力(包括踝關節)。協調用力正確的標志是,髖、膝、踝三關節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協調的擺動,起到帶、領、提拉的作用。
(3)臂的擺動作用 立定跳遠必須直臂擺動,擺幅越大,帶、領、提拉動作越強。請注意觀察,凡屈臂擺動者,必然造成上體的波浪動作,從而影響跳的遠度。
(4)能量的轉換 從站立狀態到下蹲狀態,勢能轉化為動能,這樣就相當於有一定的助跑,從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初速度,增加跳遠的遠度。
4.練習方法
(1)蹲跳起 這是主要發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關節力量的練習。
跳的方法:雙腳左右開立,腳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兩臂自然後擺。然後兩腿迅速蹬伸,使髖、膝、踝三個關節充分伸直,同時兩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擺,最後用腳尖蹬離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屈膝緩沖,接著再跳起。每次練習15~20次,重復3~4組。
(2)單腳交換跳 這是發展小腿、腳掌和踝關節力量的練習。
跳的方法:上體正直,膝部伸直,兩腳交替向上跳起。跳時主要是用踝關節的力量,用前腳掌快速蹬地跳起,離地時腳面綳直,腳尖向下。原地跳時,可規定跳的時間(30秒~1分鍾)或跳的次數(30~60次)。行進間跳時,可規定跳的距離(20~30米)。以上練習重復2~3組。
(3)蹍跳步 蹍跳步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群肌肉和踝關節的力量,訓練身體的協調性。
動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時左(右)腿屈膝向上舉,右腿落地,然後換腿,用同樣方法跳,兩臂配合腿前後大幅度擺動。跳時踝關節和前腳掌要用力,整個動作輕快。它與舞蹈的「蹍跳步」動作類似。
(4)縱跳摸高 這是發展腿部肌肉和踝關節力量而經常採用的一種練習方法。
動作方法:兩腳自然開立成半蹲預備姿勢,一臂或兩臂向上伸直,接著兩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單手或雙手摸高。每次練習10次左右,重復3~4組。
(5)蛙跳 是發展大腿肌肉和髖關節力量的練習。
動作方法:兩腳分開成半蹲,上體稍前傾,兩臂在體後成預備姿勢。兩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髖、膝、踝三個關節,同時兩臂迅速前擺,身體向前上方跳起,然後用全腳掌落地屈膝緩沖,兩臂擺成預備姿勢。連續進行5~7次,重復3~4組。
(6)障礙跳 主要發展腿部肌肉和踝關節爆發力。
立定跳遠訓練方法
立定跳遠是測試下肢爆發力和全身協調能力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在體育教學中,完整的立定跳遠技術動作由預擺、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組成。本人通過教學實踐,不斷改進訓練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談談立定跳遠的教學方法
掌握動作技術要領
預擺: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後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後擺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盡量往後擺。要點: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擺動時一伸二屈降重心,上體稍前傾。
起跳騰空: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稍曲由後往前上方擺動,向前上方跳起騰空,並充分展體。要點: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擺要協調,空中展體要充分,強調離地前的前腳掌瞬間蹬地動作。
落地緩沖:收腹舉腿,小腿往前伸,同時雙臂用力往後擺動,並屈膝落地緩沖。要點:小腿前伸的時機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後擺,落地後往前不往後。
立定跳遠的輔助練習
挺身跳:原地屈膝開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動作,髖關節完全打開,做出背弓動作,落地時屈膝緩沖。
單足跳前進練習:一般採用左(右)去右(左)來的方法進行練習,距離控制在25-30米左右,完成3-4組。
收腹跳練習:從原地直立開始起跳,空中做屈腿抱膝動作或雙手在腿前擊掌,落地時一定要屈膝緩沖。
越過一定高度兼遠度或一定遠度兼高度。
個別輔導,糾正存在的錯誤動作
預擺不協調。解決辦法:反復做前擺直腿後擺屈膝的動作,由慢到快。
上體前傾過多,膝關節不屈,重心降不下去,形成鞠躬動作。解決辦法:做屈膝動作,眼睛往下看,垂直視線不超過腳尖,熟練後就可不用眼睛看了。
騰空過高或過低。解決辦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遠度的標志線來糾正這類錯誤效果很好。
收腿過慢或不充分。解決辦法:反復做收腹跳的練習,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擊掌動作要及時。
落地不穩,雙腿落地區域有較大的差異。解決辦法:多做近距離的起跳落地動作,手臂的擺動要協調配合。地面設置標志物,雙腳主動有意識地踩踏標志物。
立定跳遠怎樣才能跳得遠些
立定跳遠動作做法不同,跳出的成績也不一樣。那麼怎樣在身體素質不變的情況下,跳得遠些?經過對立定跳遠反復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改進了一些技術和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一、 兩腳平等站位
對於兩腳站法,常被人忽視。體育教材對這個問題說法不一:有的「兩腿稍分」;有的要求「兩腳與肩同寬」。至於站成什麼姿勢,教材沒有具體明確規定,因而大多數的體育教師採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難以掌握,後者雖明確,卻大些。我做法是:兩腳先站成立正姿勢,而後以前腳尖為支撐點,兩腳跟隨向兩側分開到兩腿成平行位置。這樣,腳尖都向前,與運動方向一致,同時兩腿基本處於垂直姿勢,既不產生夾角,又利於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而且學生敢容易掌握。
二、 兩臂的擺動與呼吸的配合
擺臂與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學中,預擺時臂放鬆由下向上慢擺到頭上,跟著輕松地吸氣,而後兩臂由上向兩側後方而呼氣。當要起跳前兩臂則快速地由下向上擺到頭上,現時隨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氣隨下擺至兩側後方,動作一樣快,但此時不是呼氣,而是憋氣。這樣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強肌肉起跳時的瞬間爆發力。
三、 身體重心前移
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當起跳前,隨著兩臂由上而下向兩側後方擺時,上體前傾,隨之兩臂彎屈成半蹲姿勢,腳跟提起,用前腳掌抓地,控制身體平衡,重心隨著前移。盡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卻很重要。這樣,起跳時就不必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為身體向前上方騰起創造條件。
四、 蹬擺是關鍵
起跳時的蹬擺效果如何,是決定身體騰起遠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對兩臂起跳時的擺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樣簡單由後向前上方擺。因為那樣擺僅作用於兩臂,而不能帶動全身。為此我採用跳高起跳時兩臂的擺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擺。起跳時,兩腳用前腳掌迅猛蹬地,同時兩臂由兩側後方向前上方做強有力的擺動,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
練習方法:地上放小海綿墊6~10塊,每塊距離1米左右。練習者站在墊後,兩腳左右開立,腳尖平行,屈膝向下,兩臂自然後擺,用腳掌力量向前上方跳過障礙,兩臂配合向前上方擺動,落地時屈膝緩沖,落地後迅速做下次跳躍。重復5~6組。
(7)跳台階 主要發展腿部力量和踝關節力量。
動作方法:兩手背在身後,兩腳平行開立,屈膝半蹲,用前腳掌力量做連續跳台階動作。一次可跳20~30個台階,重復3~4組。
力量是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基礎,但沒有合理的技術,力量的作用也無法充分體現,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進行腿部力量練習的同時,必須改進立定跳遠技術。
5.練習注意事項
(1)盡量選平坦又不過於堅硬的地面進行練習,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過滑的地面不宜練習。
(2)提高爆發力的練習,重復次數一般不超過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練習,重復次數必須在10次以上,並盡可能增加重復次數。
(3)立定跳遠動作中,從起跳到落地瞬間的幾個身體相關關節的角度(8個角度),對跳遠成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較適合初中學生:
踝角53~57°,膝角90~96°,髖角59~76°,臂角36~44°,起跳角42~45°,前屈角53~58°,前伸角136~140°,落地角64~71°。
踝角、膝角、髖角的角度決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響肌肉用力強度,角度偏小影響肌肉用力速度。
臂角的大小取決於肩部的柔韌和擺臂的速度,臂的擺動對維持身體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時對動作幅度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體的空中動作。前屈角過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體過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與大腿的夾角,小腿前伸會增加遠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這兩個角不但影響空中動作質量,對落地角也有直接影響。
落地角對成績有影響,在維持身體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為好。
在練習中,只有抓住力量與技術兩個主要矛盾,充分重視力量練習,不斷改進技術,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立定跳遠的成績。

6. 跳遠的技巧

一、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技術

助跑的任務是發揮速度和准確地上板、並為起跳創造好有利的蹬伸條件。起跳的作用是改變人體運動的方向,獲得盡可能大的騰起初速度和適宜的騰起角度。從助跑最後一步到起跳是互相銜接的,這種跑跳結合的緊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跳遠成績。

助跑速度和助跑距離:助跑速度,決定著騰起初速度的快慢。這在很大程度上與跳遠運動員的短跑技術水平有關。此外,助跑速度的發揮又與運動員的快速起跳能力,以及助跑距離具有一定的相關聯系。通常,優秀運動員的助跑距離為40~45米,跑18~22步。初級和中級水平運動員的助跑距離大約在25~42米,跑14—20步。

助跑的起動方式:助跑的起動方式,有靜止狀態起動和行進間起動。靜止狀態起動一般採用近似站立式起跑的姿勢。由於開始幾步助跑的步幅和速度都容易控制,因而有利於運動員提高助跑的准確性;行進間起動一般採用走、慢跑或墊步的方法,踩上助跑標志後開始啟動。由於開始幾步的動作比較自然、放鬆,因而有利於發揮助跑速度。

助跑的加速方式:助跑的加速方式,有逐漸加速和積極加速兩種。在逐漸加大步長的基礎上提高步頻的逐漸加速方式,比較適宜於發揮速度慢,以及一開始就快跑容易引起動作緊張的運動員;助跑一開始就迅速起動,這種積極加速的方式,比較適宜於速度快、協調性較好的運動員。

助跑的准確性和最後幾步助跑節奏 :助跑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助跑最初幾步的穩定性和使全程助跑節奏的變化不超過3%的能力。因此,在助跑中應保持步長的穩定性,並應在助跑的最後幾步跑出高步頻的最大速度。這種高步頻的助跑節奏,可通過保持步長相對穩定,同時加快步頻的加速節奏來實現,或採用步長相對縮短,同時步頻明顯加快的加速節奏來達到助跑的最高速度。

起跳動作的協調配合:起跳力量的大小,首先取決於起跳腿用力肌肉群在上板時被拉長的速度和強度,還取決於全身力量的發揮。這就要求全身各部分正確協調的配合。第一,起跳腿上板時應以大腿帶小腿積極下壓,並盡可能以全腳掌同時著板。同時,擺動腿應以髖帶腿迅速前擺。兩臂的擺動是助跑中兩臂自然擺動的延續;第二,在積極蹬伸起跳腿時,還要強調腰背肌的積極用力和胸部的上挺,以反射性地引起支撐力量的加強,並使支撐反作用力通過身體重心;第三,當擺動腿和手臂快速擺動到接近水平位置時,要提高制動的速度,以加速身體重心的向上運動。
二、騰空和落地技術

人體離開地面後的空中騰越階段,叫騰空。騰空後的任何動作都不能改變身體重心的拋物線軌跡。如果能在落地時高抬兩腿並向前伸展,則可延緩落地的時間,從而增加落地的距離。

騰空步和空中動作技術:起跳結束瞬間基本保持起跳結束時的姿勢,這種騰空初期的過渡動作叫騰空步(圖4-1-3)。這一姿勢是正確起跳後自然產生的動作。騰空步後的空中動作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種。蹲踞式技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單腳跳躍動作的自然發展。其技術特點,是在完成騰空步後雙臂前上舉的同時,起跳腿迅速前擺向擺動腿靠攏,從而使雙膝接近胸部成蹲踞姿勢這種技術動作簡單易於掌握。但在於空中把身體屈成一團,容易造成身體向前旋轉,從而使兩腿過早的落地。挺身式技術的特點,是在騰空步後擺動腿大腿積極向下、向後下方弧形擺動,並與起跳腿靠攏使髖關節伸展。同時,兩臂隨擺動腿大腿的下放向兩側振擺或上舉成挺身姿勢。這種展身動作,可減緩因起跳引起的向前旋轉動,從而有利於提高空中動作的穩定性。
落地技術:良好的落地技術,是在控制好軀干稍有前傾的同時,使兩腿高抬和向前伸展,並一直保持到腳跟即將觸沙前,而當腳跟一接觸沙坑,膝關節就要彎屈緩沖髖部前移,兩臂由後向前擺動,使身體重心盡快移過落地最近點。落地的方式可採用側倒或向前跪出等方法。
三、跳遠練習方法

(一)掌握助跑與起跳的結合技術

1、練習方法

(1)模仿起跳時的手臂、軀干、髖和腿部動作。

(2)在跑道上或跳躍區進行不同距離的助跑起跳騰空步練習。例如,連續進行6~8步助跑起跳,交替進行助跑和助跑起跳,用更快的速度進行起跳等練習。

2、練習要求

(1)為有效地銜接助跑與起跳,首先可從原地起跳開始過渡到短程助跑起跳體會助跑的節奏,然後逐漸增加助跑距離掌握助跑起跳節奏。對初學者來說,以加速的節奏完成最後幾步是十分重要的。

(2)助跑與起跳技術結合的好壞,主要體現在練習者能否在快跑中完成有效的起跳動作,從而獲得盡可能大的騰起初速度和適宜的騰起角度。因此,要控制好助跑的速度和節奏,使助跑速度與起跳能力相適應。

(3)在最短時間內發揮出最大的起跳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練習者應掌握好起跳過程中擺動腿、手臂和軀體等環節與起跳腿蹬伸動作的協調配合。

學練提示:

助跑速度是決定起跳騰起初速度大小的重要條件,而助跑距離是決定助跑速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證助跑起跳訓練的質量。

(二)掌握蹲踞式、挺身式和落地技術動作

1、練習方法

(1)按跳遠的完整技術要求進行模仿空中技術動作的練習,並逐漸加快動作的練習節奏。例如,從原地做騰空步後下放擺動腿成挺身式的模仿練習,過渡到助跑起跳騰空步後下放擺動腿成挺身式的模仿練習。

(2)在不同條件下進行蹲踞式或挺身式跳遠練習。例如,以不同的助跑速度進行完整的技術練習或利用助跳板進行蹲踞式或挺身式跳遠練習。

2、練習要求

(1)起跳過程中的支撐轉動,是引起騰空後身體前旋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維持好身體的平衡,必須在正確地完成起跳動作的基礎上,在騰空中充分利用雙臂和腿的伸展來最大限度地控制身體的向前轉動。

(2)在完成騰空步時,要特別強調腰部的緊張和向前送髖,以減少身體的前旋。

(3)蹲踞式跳遠的最大弱點在於身體的各部分環節重心比較靠近髖橫軸,使得旋轉半徑較小易產生向前旋轉。因此,在騰空中應通過較長時間地保持平穩的騰空步姿勢,以及加大上肢的上舉幅度來加大旋轉半徑以來控制身體的前旋。

(4)挺身式跳遠可以使身體各部分環節重心遠離髖橫軸,從而有助於控制身體的向前旋轉。因此,在騰空步後擺動腿應積極下壓,使小腿呈弧形後擺並與起跳腿靠攏,同時兩臂向兩側振擺或上舉形成送髖挺身姿勢。

(5)落地技術的關鍵是控制好身體的前傾和使兩腿高抬並向前伸展。如果過早地做屈體動作,會使雙腳過早地落地。

1、練習方法
(1)在跑道上或跳躍區進行或交替進行全程和超全程助跑起跳練習。
(2)有系統地進行短距離的速度訓練。例如,30~60米的加速跑、行進間跑、順風跑等。
(3)利用助跑速度進行各種跳躍訓練。例如,助跑單腳跳、助跑單腳起跳觸高跳(圖4-1-4)等練習。
(4)進行全程助跑跳遠練習和參加跳遠比賽。
2、練習要求

(1)助跑的開始幾步用力應穩定,整個助跑都應保持短跑技術動作的基本形態,在助跑的最後幾步應力爭跑出自己的最高速度,尤其是在助跑的最後一步要力求不引起速度的下降,並能准確地踏上起跳板。因此,必須進行大量的助跑節奏和助跑起跳節奏訓練。

(2)助跑速度的加快,必然要求提高快速支撐能力。因此,為了使起跳能力與快速助跑相適應,必須重視發展快速支撐能力。但這種能力的培養只有通過大量的快速助跑起跳訓練才可能實現

7. 有什麼可以使立定跳遠跳得更遠的小竅門

立定跳遠技巧:要內八字站;兩腳先站成立正姿勢,而後以前腳尖為支撐點,兩腳跟隨向兩側分開到兩腿成平行位置;擺臂與呼吸合理配合;身體重心前移。

1、要內八字站;

2、兩腳先站成立正姿勢,而後以前腳尖為支撐點,兩腳跟隨向兩側分開到兩腿成平行位置。這樣,腳尖都向前,與運動方向一致,同時兩腿基本處於垂直姿勢,既不產生夾角,又利於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而且學生敢容易掌握。

3、擺臂與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預擺時臂放鬆由下向上慢擺到頭上,跟著輕松地吸氣,而後兩臂由上向兩側後方而呼氣。當要起跳前兩臂則快速地由下向上擺到頭上,現時隨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氣隨下擺至兩側後方,動作一樣快,但此時不是呼氣,而是憋氣。這樣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強肌肉起跳時的瞬間爆發力。

4、身體重心前移。上體前傾,隨之兩臂彎屈成半蹲姿勢,腳跟提起,用前腳掌抓地,控制身體平衡,重心隨著前移。


(7)跳遠的小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立定跳遠注意事項

(1)盡量選平坦又不過於堅硬的地面進行練習,如蹍道、土地、地板地等。沙坑和過滑的地面不宜練習。

(2)立定跳遠動作中,從起跳到落地瞬間的幾個身體相關關節的角度(8個角度),對跳遠成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提高爆發力的練習,重復次數一般不超過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練習,重復次數必須在10次以上,並盡可能增加重復次數。

8. 立定跳遠的技巧和方法

立定跳遠是測試下肢爆發力和全身協調能力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不少省市地區將立定跳遠列入體育中考范圍,學生體質測試中也包括立定跳遠。今天就來介紹一下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和訓練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完整的立定跳遠技術動作由預擺、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組成。

一、掌握動作技術要領

預擺: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後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後擺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盡量往後擺。要點: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擺動時一伸二屈降重心,上體稍前傾。

起跳騰空: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稍曲由後往前上方擺動,向前上方跳起騰空,並充分展體。要點: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擺要協調,空中展體要充分,強調離地前的前腳掌瞬間蹬地動作。

落地緩沖:收腹舉腿,小腿往前伸,同時雙臂用力往後擺動,並屈膝落地緩沖。要點:小腿前伸的時機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後擺,落地後往前不往後。

二、立定跳遠的輔助練習

挺身跳:原地屈膝開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動作,髖關節完全打開,做出背弓動作,落地時屈膝緩沖。

單足跳前進練習:一般採用左(右)去右(左)來的方法進行練習,距離控制在25-30米左右,完成3-4組。

收腹跳練習:從原地直立開始起跳,空中做屈腿抱膝動作或雙手在腿前擊掌,落地時一定要屈膝緩沖。

三、如何才能跳的更遠些

1、兩臂的擺動與呼吸的配合

擺臂與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預擺時臂放鬆由下向上慢擺到頭上,跟著輕松地吸氣,而後兩臂由上向兩側後方而呼氣。當要起跳前兩臂則快速地由下向上擺到頭上,現時隨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氣隨下擺至兩側後方,動作一樣快,但此時不是呼氣,而是憋氣。這樣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強肌肉起跳時的瞬間爆發力。

2、身體重心前傾

當起跳前,隨著兩臂由上而下向兩側後方擺時,上體前傾,隨之兩臂彎屈成半蹲姿勢,腳跟提起,用前腳掌抓地,控制身體平衡。盡管重心前傾不很大,但卻很重要。這樣,起跳時就不必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為身體向前上方騰起創造條件。

3、蹬擺是關鍵

起跳時的蹬擺效果如何,是決定身體騰起遠度的重要因素。對兩臂起跳時的擺法,應向前上方擺。起跳時,兩腳用前腳掌迅猛蹬地,同時兩臂由兩側後方向前上方做強有力的擺動,使身體向前上方騰起。

四、影響立定跳遠成績的幾個主要因素:

1、力量因素特別對下肢肌群的爆發用力能力,而且對踝關節的力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立定跳遠的最後用力點是在前腳掌,甚至是腳尖,需要踝關節的跖屈用力有相當大的強度。

2、協調用力的能力指骨盆肌群與下肢肌群協調用力的能力(包括踝關節)。協調用力正確的標志是,髖、膝、踝三關節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協調的擺動,起到帶、領、提拉的作用。

3、臂的擺動作用立定跳遠必須直臂擺動,擺幅越大,帶、領、提拉動作越強。請注意觀察,凡屈臂擺動者,必然造成上體的波浪動作,從而影響跳的遠度。

4、能量的轉換從站立狀態到下蹲狀態,勢能轉化為動能,這樣就相當於有一定的助跑,從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初速度,增加跳遠的遠度。

9. 立定跳遠的正確步驟與技巧

一、立定跳遠的正確步驟為:

1、准備姿勢:兩腳自然分開,兩臂預先上舉和提踵,然後下蹲(髖膝關節屈,踝關節伸),兩臂用力後擺,身體總重心下降。

(9)跳遠的小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要提高立定跳遠成績,力量是基礎,特別要提高膝、踝、髖三個關節的協調用力及爆發用力的能力。可以通過以下訓練手段來提升力量:

1、蹲跳起。這是主要發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關節力量的練習。

跳的方法:雙腳左右開立,腳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兩臂自然後擺。然後兩腿迅速蹬伸,使髖、膝、踝三個關節充分伸直,同時兩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擺,最後用腳尖蹬離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屈膝緩沖,接著再跳起。每次練習15~20次,重復3~4組。

2、單腳交換跳。這是發展小腿、腳掌和踝關節力量的練習。

跳的方法:上體正直,膝部伸直,兩腳交替向上跳起。跳時主要是用踝關節的力量,用前腳掌快速蹬地跳起,離地時腳面綳直,腳尖向下。原地跳時,可規定跳的時間(30秒~1分鍾)或跳的次數(30~60次)。行進間跳時,可規定跳的距離(2~3米)。以上練習重復2~3組。

3、蹍跳步。蹍跳步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群肌肉和踝關節的力量,訓練身體的協調性。

動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時左(右)腿屈膝向上舉,右腿落地,然後換腿,用同樣方法跳,兩臂配合腿前後大幅度擺動。跳時踝關節和前腳掌要用力,整個動作輕快。它與舞蹈的「蹍跳步」動作類似。

4、縱跳摸高。這是發展腿部肌肉和踝關節力量而經常採用的一種練習方法。

動作方法:兩腳自然開立成半蹲預備姿勢,一臂或兩臂向上伸直,接著兩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單手或雙手摸高。每次練習10次左右,重復3~4組。

5、蛙跳。是發展大腿肌肉和髖關節力量的練習。

動作方法:兩腳分開成半蹲,上體稍前傾,兩臂在體後成預備姿勢。兩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髖、膝、踝三個關節,同時兩臂迅速前擺,身體向前上方跳起,然後用全腳掌落地屈膝緩沖,兩臂擺成預備姿勢。連續進行5~7次,重復3~4組。

6、障礙跳。主要發展腿部肌肉和踝關節爆發力。

練習方法:地上放小海綿墊6~10塊,每塊距離1米左右。練習者站在墊後,兩腳左右開立,腳尖平行,屈膝向下,兩臂自然後擺,用腳掌力量向前上方跳過障礙,兩臂配合向前上方擺動,落地時屈膝緩沖,落地後迅速做下次跳躍。重復5~6組。

7、跳台階。主要發展腿部力量和踝關節力量。

動作方法:兩手背在身後,兩腳平行開立,屈膝半蹲,用前腳掌力量做連續跳台階動作。一次可跳20~30個台階,重復3~4組。

8、冰棍跳。主要為了鍛煉踝關節的靈敏度和力量值。

練習方法:雙手背在身後,兩腳自然站立,膝蓋伸直,前腳掌發力向上縱跳,膝蓋不彎曲以練習踝關節力量,跳到腳踝微發酸為一組,重復3~4次。

9、挺身跳。原地屈膝開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動作,髖關節完全打開,做出背弓動作,落地時屈膝緩沖。

單足跳前進練習:一般採用左(右)去右(左)來的方法進行練習,距離控制在25-30米左右,完成3-4組。

10、收腹跳。

練習:從原地直立開始起跳,空中做屈腿抱膝動作或雙手在腿前擊掌,落地時一定要屈膝緩沖。

10. 跳遠有什麼竅門或方法嗎可以跳的遠些

保證一定身體素質的情況下,在立定跳遠時在身前放一個立起來的墊子,或者是有一定高度的東西。立定跳遠時要騰空躍過這個障礙物,然後落地。當立定跳遠有了一定的騰空高度時,遠度會大大提升。

閱讀全文

與跳遠的小技巧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常用細胞克隆化方法 瀏覽:890
檢測毛囊需要用哪些檢查方法 瀏覽:299
如何學習好日語的方法 瀏覽:84
食鹽除了食用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180
二苯胺鑒定最簡單方法 瀏覽:63
win10系統界面大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8
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有效治療方法 瀏覽:865
福建金剛板安裝方法 瀏覽:330
被強力膠粘住要用什麼方法 瀏覽:288
內部鋼筋測量方法 瀏覽:941
ysl唇釉使用方法 瀏覽:109
如何提出想法的方法 瀏覽:437
如何反低俗的正確方法 瀏覽:405
固體壓強綜合性計算方法 瀏覽:427
校本研究的常用方法 瀏覽:694
幼兒測呼吸的方法圖片 瀏覽:799
腳脖子粗有什麼改善方法 瀏覽:1001
二等水準測量計算方法觀測高差 瀏覽:167
鏡子的製作方法怎麼折 瀏覽:299
護士溝通能力的培養方法和技巧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