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語文應試技巧和方法

語文應試技巧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03-30 03:04:44

A. 語文學習好方法和技巧

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多讀, 就是反復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 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開卷有益,讓人受益匪淺。拿到書報,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細的去閱讀,准備一個本子,看到好的東西就記下來。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 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寫作文, 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腦筋不如爛筆頭」不無道理。


學習語文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習質量的好壞。

《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 則殆」,則又給我們敲響了要「學」「思」結合的警鍾。「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一試(但不可盲目)。

其實, 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從學習中去總結,比如說,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我們不妨坐下靜靜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類,不但更能愉悅心情,而且還增深了印象。如果說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建築師,那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築材料。

學好語文須養成的十大習慣: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學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曰記的習慣。

六、規范地書寫的習慣。

七、專注地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十、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預習,預習的好處很多。養成預習的習慣以後,不但能更好地學習新課,而且還能提高自學語文的能力。有人作過為樣的比喻:掌握好預習的方法,就像獲得一把「金鑰匙」一樣重要。在這里,「金鑰匙」就是指自學能力。

學之道——善學者,事半而功倍,又從而悅之;不善學者,事倍而功半,又從而厭之。

B. 中考語文應試技巧

2010年中考語文考試應試技巧

一、書寫題:
1、認真規范書寫;2、不出現錯別字;3、不亂畫塗改,在草稿紙寫好後再謄寫。4、學會審題。
二、選擇題:1、直選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則:能改一處不該兩處。方法1、刪減2、添加3、替換 4、換位5重組
四、名著閱讀:《水滸》、《西遊記》、《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
1、人物:姓名、綽號、外貌特徵、性格特徵、主要事跡、2、故事情節:人物事例3、教育意義
五、語言運用:
1、語境表達:話題統一,句序合理,注意過渡、銜接和呼應。還要適應語言環境,注意場合、注意說話對象、注意文明禮貌。格式:禮貌用語+表達內容+詢問
2仿寫:與例句的結構、修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保持一致;內容保持一致,語意連貫,話題統一。
3、縮句:滿足壓縮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擾項。
六、圖表徽標:看懂圖畫,對圖畫的畫面和文字分析比較、用簡潔的文字表述,並一定要挖掘其深層含義。
二、綜合性學習
命題趨勢:有並入「知識積累與運用」和「現代文閱讀」中的趨勢, 答題思路、解題技巧不變。
常用題型:
1、活動類:根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宣傳口號、活動步驟等。
對策:語言表述要簡潔。主題詞要簡明、准確、生動;活動過程或計劃要點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確,過程和計劃要分項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擬寫標題類
對策:篩選重點詞語組成一句話,形成自己的觀點。思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帶有規律性的標題。
3、口語交際語言運用類 結合情境,簡明、連貫、得體地完成交際任務。
對策:要有說服力和條理性,注意謙語和敬語的使用。
4、語言積累類:
對策:積累古詩文、現代詩文、俗語、諺語、名言警句、文學文化常識,山川名勝、風土人情。特別是時代性、地域性較強的綜合性知識表述。
三、現代文閱讀專題復習
現代文閱讀解題原則是:「以文解題」;看分值答題(如果多分值最好標出1、2,怕丟分不妨n+1,但有字數限制的概括題除外);盡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題線索一定在附近;審題要細,別看錯,別遺漏。
(一)、記敘文閱讀
一、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後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
(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並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 ;
(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後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
二、文章概括:
內容概括(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人物和事件
主題概括:「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麼意義(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
三、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貫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四、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 ,表達了 情感。
排比:表現了 ,抒發了 ,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
反復,誇張:突出了(強調了) (的情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 表現了什麼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此句運用了……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表達了……
五、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 插敘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使中心更突出。
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
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
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開篇點題 、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
3、寫法上:氣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後文作鋪墊、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象徵、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
七、評價感悟類
評價:「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結合主旨、個人生活體驗,提出對問題的看法。
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②側面(間接)描寫:其他的人或事③細節描寫④環境襯託人物心情等。⑤用詞的感情傾向.褒貶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對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九、記敘文語言風格:親切自然口語化、幽默諷刺、熱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稱作用:第一人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稱:便於作者與文中的人物或讀者感情交流,顯得特別親切、感人。
(二)、議論文閱讀
一、確定中心論點的主要方法是:
①標題要區分論題和論點②開篇點題 ③篇末點題(「所以、總之、歸根結底」)④概括論據證明的觀點 。
二、論據知識的考查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剖析論據。論據替換、論據能否證明類似論點並說明理由,引用這一論據作用等。
②補充論據。原則:必須真實;要典型;要能證明論點.
③概括論據的內容(規定字數)。格式:人物(事物)+主體特徵(發生發展結果)
④調換論據的順序、刪除等(往往不能調換,論據的前後肯定有相照應的詞語和句子)
⑤根據論據概括段落的觀點、內容。
三、 重點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論證的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論證、通過……事例,有力地證明了……
道理論證(引證法):引用……來 ……,使說理更充分、更深刻.
比喻論證:用……來比喻 ……,把……這一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
對比論證:把……和……放在一切比較對照,顯得論證嚴密,說服力強.
四、議論文的論證方式:一般有立論、駁論兩種。反駁方法有三個:①駁論點②駁論證③駁論據
五、議論文的段落作用:結構加內容
開頭作用:①提出論題或論述的內容,為下文的論述做鋪墊②提出論點。
結尾作用有:①總結全文,得出或深化論點②發出號召,提出希望、展望 。
六、議論文語言的最基本特點:准確、嚴密。
常見考點:修飾、限制、強調等詞語的嚴密性、准確性的理解;重要語句含義的理解
七、開放性試題:寫讀後的認識和感受 。
八、引用小詩、故事的作用:增強趣味性,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點,若是在開頭,還有引出論題(論點)的作用.
(三)、說明文基礎知識總結與訓練
考查說明文閱讀與理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說明對象及主要內容:事物(說明對象+特徵) 事理(現象的起因、性質、解決措施等)
二、怎樣抓住說明文的特徵呢?
從說明事物的內容入手,從中理解、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徵;抓住中心句及關鍵詞。
三、理清說明順序。①時間順序②空間順序③邏輯順序:
四、說明文開頭作用有:①引出說明對象②引出說明的內容③提出說明的問題 。
結尾作用有:①總結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預測等。
五、掌握說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徵
「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1分類別: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強了說服力,也增強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詮釋: 對……進一步解釋說明,讓讀者對……有進一步的認識.
5舉例子:具體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下定義:准確而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特點,使說明更加嚴密。
7作比較:把……和……相互比較, 突出強調了……的特點.
8列數字: 用具體的數據……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具體說明了……特點, 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10.摹狀貌:具體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顯得生動活潑.
六、感悟說明語言。
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更、也許、常常、在當時、絕大部分、主要、幾乎……)能否刪除或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表示……,刪掉後就變成了…這與文意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七、結合文章內容舉例子、提建議、說看法或暢想未來.
四、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
考查的內容主要有:①結合兩材料,給加點的字註上不同的讀音;② 指定具體的語句比較異同;③常見通假字用法的異同;④ 常見文言實詞含義的異同;⑤用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解決比較閱讀材料中的問題;⑥根據課內文言文特殊句式特點找出文比較閱讀材料中相應的句式;⑦領會比較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並進行比較分析;⑧將比較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⑨比較兩材料在內容、寫法及表達方式方面的異同;⑩比較閱讀材料的情感傾向。
五、古詩詞鑒賞備考策略
一、古詩鑒賞表述方法常見的套話:
1、思想情感:
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荒淫殘暴 ;反映離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 ;壯志難酬的悲嘆。
思鄉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 ;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
2、情感表達: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創作風格:樸素自然、清新飄逸、沉鬱頓挫、淡雅高遠、雄健高昂、悲壯蒼涼、嚴謹細膩、清麗婉約……
明特色(用一兩個詞准確點名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賞析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描述、議論、抒情,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照應、銜接、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復等。
4、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想像、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託作者思想的意象藝術的組合到一起,形成詩歌基本的整體情境。如孤獨凄涼、激情飛越、閑適淡泊、清新飄逸、沉鬱頓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7、詞語賞析: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該詞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四、熟練掌握答題方法,大膽使用常用的鑒賞術語,做到卷面整潔、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六、中考材料作文應對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關知識
1、材料作文的特點:
(1)讀寫結合,考生要通過閱讀、分析、提煉、聯想、表達之後,才能完成寫作任務;
(2)自擬題目、不限文體,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寫出個性與創意來。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構思作文。(2)漫畫材料,看圖寫文。(3)擴寫、續寫、改寫、縮寫、讀後感等 。
二、材料作文應對策略:1、讀懂材料;2、明確要求。
(一)、給文字材料作文
1、結構:材料+要求(必須與材料有關。看懂材料,確定主旨)。
2、審題和領悟:看清要求(擬題、文體、文字、內容等),確定立意、結構。
3、具體建議:合理使用材料,不避開材料,另起爐灶。
記敘文:分析材料內容,聯系相關的人或事。開頭:「讀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閱歷中,也有這樣一個人」。結尾再用恰當的議論將所敘的人或事與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較,畫龍點睛即可。
議論文:材料可從以下角度使用:1、引觀點。引述材料→得出論點。2、做論據。可抄錄引用;可概括引述。3、做標題,如「從…說開去」、「…給我的啟示」、「…教會了我做人」 、「論…」等。4、做結論,照應前文(包括標題、開頭),首尾呼應。
(二)、看圖寫文
單幅漫畫、連環畫:中心一般很集中,通過諷刺某種不良現象或表揚某種社會美德揭示一定的道理。
看圖寫文的關鍵:看懂「畫意」(畫面的中心、人物間的關系、事件的經過、空間方位、邏輯關系等)。
文體選擇:記敘文(藉助想像完成);說明文(介紹畫面的構圖、組成、主要內容等);議論文(解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等問題)。
防止失誤:拋開圖畫,另起爐灶;誤解圖畫,文不對題;不明目的,信馬由韁。
(三)擴寫、續寫、改寫、縮寫要注意內容、人稱、感情基調等;寫讀後感,要讀懂材料並准確提煉論點。
三、避免作文無謂(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潔的文面;不龍飛鳳舞、東塗西抹、箭頭亂飛、寫不下去大筆一圈「不要」。
2、規矩寫題。不忘擬題;寫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話題當標題。
3、拒絕三段式。5-8段為宜,段與段詳略分明、長短兼顧。
4、斟酌字數。少50字扣1分,少100字扣2-3分。
5、規范使用標點。標點符號要佔格;不一逗到底;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要佔兩格,其它標點均佔一格。還要注意:頓、逗、分、冒、句、問、嘆等標點符號不在一行之首;書名號、引號前半邊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況,讓此標點「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6、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實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場規則和考場道德。
祝大家在中考中獲取理想的成績。

C. 如何提高語文應試技巧

先說最大頭的,作文,大家知道有很多種命題方式,比如看圖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和命題作文,你想不到的,在大概五年前,03年、02年那個時候,我們非常流行的是話題作文,但是這兩年我以去年考試全國各個省份,包括北京卷、上海卷、寧夏、海南卷遼寧等等,全國一、全國二放在一起,畫圖作文只考了一篇,這兩年最活躍的是材料作文還有半命題作文,而這樣的作文實際上在考前可以准備。比如半命題作文出了一個這樣的東西「站在什麼樣的門口」,你可以當時有各種各樣的想像,我一直堅持認為,好的學生,比如我自己高考作文的分數很高了,就是一篇滿文,因為我寫的是記敘文,我堅信好學生不用復習的,但凡那些差一些的同學,考前想拿一定分數的同學,我建議下面做一些准備,就跟英文作文一樣,一般都是要准備的,比如說看到一篇文章前面都要寫一些套路的,語文作文如果你准備不充分的話,希望同學們,或者覺得你的文筆確實不太好可以在下面准備一些材料,這種材料可以不多,但各種各樣的都可以寫,比如說司馬遷都可以寫,他的《史記》就是創新,他寫了別人沒有寫過的,他本身的奮斗史又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我們可以寫一個人克服困難,他早年壯游,讀了很多很多書,然後又來到全國的各個地方去為了寫《史記》做准備,這是他早年的辛苦。其實我覺得很多咱們高校的,包括咱們中學的老師,給孩子們押題或者給孩子們講作文材料,大家要寫奧巴馬,寫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覺得欠妥,因為去年我教的所有學生都告訴他千萬別寫奧巴馬、千萬別寫中國十大感動人物,因為我發現幾乎所有老師都給孩子們講這些,你想十篇裡面會有九個孩子都寫奧巴馬,你不會想到判卷老師的感受。奧巴馬不是文學是政治,感動中國很感動,但受到底不是一個文學性的東西,司馬遷很俗很爛,但是文學,而且我們僅僅知道的司馬遷可能就是他受到了宮刑。我非常高興看到今天北京市判卷不再以中學老師為主了,很多都是大學,30%是高中主力老師,70%是大學老師。這些老師不會再欣賞孩子們上來就感動中國,不會欣賞上來就奧巴馬,他們可能更願意看到孩子們筆下的是蘇東坡,哪怕是大江東去浪潮盡。我教孩子們很簡單,同學們我們就寫蘇東坡,為什麼他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潮盡,陶淵明是歸隱,歸隱就是躲避,蘇東坡一方面受到儒家傳統的影響,要去做官,要為老百姓服務,另一方面又是文人,文人本質就有歸隱的心態,當官的時候不可以與別人同流合污,同時在官場上也有自己的,一方面在觀察,又一方面保持自己的高潔品性,這是他之所以能夠寫出大江東去浪潮進的原因。孩子們如果關注這些東西,寫司馬遷不丟人,寫蘇東坡不丟人,反而在大家一片奧巴馬的時候你出現了這樣的東西,你的分數是高的,如果你的語言不夠好,沒關系,可以設計語言。語文考試如果你的基礎不好,可以准備。這是作文這一塊。

閱讀也是有這樣的規律的,很不該說,如果是北京卷的考生,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請你把這次海淀區一模考試和二模考試,以及西城區一模考試和二模考試的題好好看一看,因為這些地方的水平極其高,西城區第二次模擬考試半個月之前寫了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叫徐未的人,西城區第二次模擬考試最後一道題是問文章當中文章中畫線的句子有什麼作用,連續三年每一年都出現畫線句子的問題,我不相信今年有太大的變化,這不是押題,這是題目的正常預測。我自己看過的卷子五六百套,都有一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題目,都幾乎有一個詞句理解的題,這樣復習絕對每年問題。關鍵是知道考到這個了,你能不能答對這是問題。大家答題的可能經常漏點,2分今年就答兩點,3分就答3點,點是為了保證你答的題目多,分數能夠多,就是2分2點,3分3點,4分4點,6分5點,8分4點。
技巧是胸有成竹,意思就是說你對題目命題是非常了解的,這個很簡單,就考五道選擇題,無非就是讀音、成語、句型、病句,以病句為例,有那麼一本病句集錦嗎,老師把那個病句都給你挑出來,沒有,老師是把對的改錯了,大家知道一個句子是由主語、謂語、賓語、狀語構成的,主語、謂語、賓語是一樣的,如果發現一個句子主語巨長,比如說「最近我們發現電視、廣播、騰訊網、書籍等一切出版物是我們應該閱讀的材料」「是」是謂語,材料是「賓語」,主語是包括騰訊、書籍、電視等等。你發現這個主語巨長無比,哪些有人說話這么說,為什麼?改了,你發現哪個成份長了那就是錯誤的;我自己出題也看到很多出題人出題,病句題就是五種命題方式,考試如果不知道是哪個的話,自己的實力是根本,如果沒有實力的話就五個方向,第一個看到有「不」字的基本上這個句子就沒好,否定詞出現這個句子一定就是加的,一定要杜絕這種現象再發生。然後數量詞一加就沒好,這本書大概需要30元上下,大概和上下是一個意思。介詞出現就沒好,比如「對於」這個就一定有問題。還有並列詞的出現,比如電視、報紙、廣播和騰訊網等等,就是為了把這個東西拉長,所以加了並列詞。再看成語,這些多年基本上都在出現成語褒獎問題,第一是出它的意思,第二個是對象,第三個是褒貶,今年還會出現褒貶,成語的對象比如說美倫美奐,世博會開幕式太精彩的,真是美倫美奐,你覺得是對的,其實是錯的,因為美倫美奐是形容建築物的,還有我們哥倆特別好,真是相敬如賓,這也是錯的,因為這是形容夫妻的。其實病句就五個出題方式,就把這些背下來,成語就考三個,就把這些背下來,這樣就不累了。還有五六天,基本上是夠了。其實五六天可以看很多,關鍵是你以前只背了一個個的單個知識點,沒有一個統領思想,說實話不知道出題老師出什麼。當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病句題猶豫不決,剛才我說那個救你一命就完了,某些的話就沒辦法了,所以我說還是實力問題,但現在方法已經告訴大家了。

國家瑋:有些人講的方法他自己不用,我自己用,我在新東方,海淀一二模完了以後,還有很多過來找我,我說那22題,你聽完了我的不能18分以下。我上大學一年級看了兩千本書,那是我的語文能力,但我在考試的時候其實就是注重方法,今年海淀區一二模考試四個病句有兩個都是出現了「不」,孩子們都不用想,就是去選嘛,其實還是有規律的。

古詩鑒賞題本質在課本

國家瑋:因為大家時間不多了,這兩天所有人會告訴你看課本,這是廢話,課本當然很重要,怎麼看?我以北京卷為例來說,所有題目都是課本,當你不會做的時候,回想課本,一定是老師講過的。舉個例子來說,06年是陶淵明的詩,看不懂說什麼,說請問陶淵明的詩有什麼風格,高中就學了一篇陶淵明的詩,就是他的風格就是「歸隱、閑適」。如果你把北京卷今年所要求考的那個古詩文背誦拿下來,高考只要求你背下一篇,老師都是告訴你這篇文章講了婦女被拋棄的故事。08年又出了一個文章,網友有題的可以拿去看,詩人是顧炎武,考試在課本中就教過你一首杜甫的詩叫《登高》,問你這首歌和杜甫是什麼風格,老師也會告訴你是什麼。這就是本質。古詩文你為什麼做不對,第一讀不懂,這個沒關系,古詩是誰的?問表達的什麼情感,沒關系,就是這么幾個情感,是古代詩人寫的,是古代男詩人寫的,因為古代女詩人比較少,是有李清照,但是我沒見過考她的。第一個男人打仗,第二個流浪,第三個在家裡想像,就三種詩。比如山水詩,李白寫詩就是縱情山水,如果是王維,一個是歸隱,一個是閑適,如果是田園詩就寫歸隱、田園,如果說送別詩就兩種,一種是李白的,表達對朋友的友誼,如果是王維的詩,表現的一定就是對故鄉的留戀。如果是男人打仗就是邊塞詩,第一個表現的是風光,第二個是打仗的殘酷,第三個是打仗長了想家了。男人想像就兩種詩,一個是男人在家裡頭想像出現了懷古詩,第二個就是抒情詩。懷古詩就是固定的形式,就是借古諷今,還有表現一種歷史滄桑感。還有一種是抒情詩,第一種是傷春悲秋,江蘇卷的考生還有山東卷的考生特別注意,這兩個省份會考悲秋、傷春。男人總傷春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男人總想當官當不上,一次沒當官就受到了打擊,總是受到打擊,官場失意。於是蘇東坡的詩出現了,總是被打擊,一生被貶三次,所以第三種是豪放曠達。古詩文,一個是練字體,一個是感情體,再一個就是讓你分析這首歌的妙處是什麼,首先把句子分析一下,不是讓你真讀懂了,看不懂也翻譯,把你不會的折過去。如果使用了什麼手法,再據選。給大家做一個統計,第一個就是借景抒情,第二個是托物言志,虛實相稱,還有互相烘托。修辭手法,有對偶、擬人、誇張、用典,描寫一個是白描,一個是細描,白描就是中國山水畫,如果出現動詞一般都是細描,看到動詞都是細描。其實題目是可以選擇的,主旨可以選,手法可以選,模板可以選。所以古詩文在我看來最簡單。本質在課本。

D. 語文答題方法與技巧

常用閱讀理解答題方法

一般可以概括為下列六個步驟:

· 看標題信息,揣摩記敘類型;

· 抓記敘要素,了解大致內容;

· 理行文線索,分清段落層次;

· 辨敘述方式,領會布局特點;

·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義;

· 析表現手法,以供習作借鑒。

總結多年的經驗,在考場上遇到閱讀理解類的考試題,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較為快捷有效,當然這個程序不光指記敘文閱讀,對其他文體的閱讀也適用。具體過程是:閱讀理解題目——閱讀文章——看清文章後面的試題——按試題要求回頭有重點地再看原文——答題。

一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脈絡。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二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再去瀏覽所設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

三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試題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問題。

四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五組織語言規范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復,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

從長遠角度考慮,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時之功。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多關注最新信息,多閱讀名家名著,開闊視野,增加實踐,培養對語言的品評、賞析、感悟的能力,培養學習語文、陶冶性情的興趣,在多讀深思中進入學習語文的嶄新境界。

有些同學做閱讀題時,全憑自己的感覺答題,其實,答閱讀題也是有技巧可尋的。以下是針對《考試說明》,提出的幾種答題技巧:

一、看分值答題法:

可以從試題的分值中推測答題的要點。如一道題給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個要點,一個要點一分,所以從試題所給的分值中,我們就能推測答案的要點和要求的字數。

例如:陝西省中考題:目前一般有哪幾種消暖霧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們陝西的消霧作業屬於其中哪一種?(3分)

答案是:3種。「加熱法」、「吸濕法」、「人工攪動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屬於第二種。

二、用原文答題法:

做題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於作者的主張。

1.盡量利用原文語句。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驅使;執策而臨之,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

E. 語文考試的答題技巧...

1、字跡工整

每個改卷的老師都喜歡字跡工整的試卷,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有的孩子字跡並不是很漂亮,但就是字跡工整、卷面整潔美觀,讓閱卷老師在眾多塗塗改改的試卷中心生愉悅。語文考試中有很多題目的答案相對數學來說較為靈活,這時閱卷老師一方面要看問題是否抓住重點,另一方面就要看字寫得如何了。

如果字跡工整卷面整潔老師會覺得這個孩子必定是態度端正、學習認真的,給分時自然會不由自主地在合理范圍內指向高分。如果字跡潦草,到處都是塗塗改改的卷面,閱卷老師看著都很糟心,會想:這孩子的學習習慣一定不好,而且態度極不端正,扣分時也不會心軟。

尤其是作文,字跡工整的得分更高。即使兩份答案相差不大的試卷,在閱讀和作文中很可能相差8-10分,甚至更多。如果在大考中,隨便比別人多一分半分的就可能刷下很多人。

2、聯系語境

現在的語文考試出題很寬泛,並不局限於書本。考試時可能會遇到平常沒有學過的字、詞,有的孩子一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就會犯怵。一定要記著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就聯繫上下文,看看該字、詞語在文的語境。我們通常就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比如在三年級的考卷閱讀理解中出現「炎熱」一詞是沒有學過的,但要求寫出其反義詞。我們結合上下文內容及句子「炎熱的夏季到了,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不難理解「炎熱」就是很熱的意思,與熱相反的意思就是冷,夏天是「炎熱」的,冬天是「寒冷」的,所以炎熱的反義詞就是「寒冷」。這樣的考試一方面是考查學生的閱讀量,另一方面也是考查綜合應變能力。

3、閱讀理解時先讀題再帶著問題閱讀

傳統的做題方法遇到閱讀都是先閱讀通篇短文,再看一下問題,然後回到短文中找問題的答案。這樣不是不好,只是開始讀短文時是漫無目的的讀,讀完後,看完問題發現剛才看的根本沒有什麼印象,又得倒回去再讀一遍。

事實上做閱讀題時應該先看一下後面的問題,然後帶著問題閱讀,等通篇文章讀結束時,問題基本也了解於心了。在做答時也能從全局著手,對文章的中心意思,寫作目的有一個全盤掌握,如果遇到不確定的問題,再回到文中去看一遍,這樣不僅能提高理解力,更能抓住文章的重點,答題時做到有的放矢。

4、答題時先易後難

相信這一條只要參加過考試的同學都已經掌握了,但還是經常有同學在考試中被一道題卡殼就半天不動了,腦海里一直想著這個題,以致於後面會做的題也沒有時間作答了。

無論什麼時候考試我們都要遵循先易後難的方針,簡單的、自己有把握的必然要做好、做完就又得了一些分了。再去思考相對有難度的,有難度的題自己作答時把握也沒那麼大,即使沒時間作答失分也要少些。



5、有勝於無

有的同學在考試時,一看題目自己不會,直接就放棄了。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家水平都相當,你覺得難的題其他同學也不會覺得容易,「狹路相逢勇者勝」,關鍵在於有的同學深知這個道理,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自己的理解答了。

結果閱卷老師一看雖然文不對題,還是作答了,至少態度很端正,字跡也漂亮,給個情面分三五分,雖然只得了很少分,總比一分沒有好。作文時一定要寫夠字數,如果連字數都不夠,失分就大了。

F. 語文考試答題技巧

不是很難,不要太緊張,多看些作文啊,日記啊還有一些很有名的文章(在基本的課內知識都能理解了,背會了的情況下)
把語文課本里的那些作者被熟,讀寫例話積累運用上的讀讀背背,成語
下面的給你做個參考
一、仔細審題:多想想題目到底要你答什麼(內容),怎樣答(形式),一般題讀一、兩遍,難度題必須讀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於反復修改,力臻完美。
三、認真書寫:工整規范,一目瞭然;清晰美觀,百看不厭。
語文閱讀分析常用名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等。
五、說明方法:
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下定義、列圖表、引資料
兩大說明方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六、說明文語言特徵:生動(趣味性)、准確(科學性)
七、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八、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與環境
十一、小說的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
十二、描寫的方法:
1、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
2、肖像(外貌)描寫、行為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3、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三、議論文分類:立論、駁論
十四、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
2、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
3、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
十五、議論文結構
1、引論:提出問題
2、本論:分析問題
3、結論:解決問題
十六、論據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十七、常見論證方法:
1、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
2、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如引用故事則屬於舉例論證,如引用名言則屬於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常有「同樣」「諸如此類」等詞語)
十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二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二十一、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G. 求語文應試技巧

(一) 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讀材料
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後,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句子,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 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 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 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 是帶著問題閱讀, 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 時間。「倒 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二) 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找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後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三)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再審視語文閱讀理解所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求,關鍵的關鍵字、詞或句子也要讓學生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也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的得分點。要做到細讀文章的內容,機智從容答題。第二遍讀文章要求考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認准關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琢磨它們的升華意義,學生特別是要學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信息,即是對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的文字和內容。

二要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還可以通過構詞常識大膽猜測。

三是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對於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採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 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先易後難是閱讀理解的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 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四)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答問題

所謂「答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根據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相應的問題,回答問題力求做到以下諸點:1、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2、不亂答;亂答也不得分。學生不聯系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沒有成績。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線格胡說和亂說,因為學生亂答也不得分。3、言之有據,持之有理。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憑空瞎說。我向學生說語文閱讀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參考答案,我們的學生不要害怕,任何問題的回答都不可能與教師的參考答案一模一樣。語文閱讀理解得分的主動權在我們同學們手中,關鍵是在於你有沒有「言之有據」地來作答。

所謂「持之有理」就是讓學生根據問題能夠說一個所以然來,能說一個道道來,或謂之「自圓其說」。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時學生要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復羅嗦,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充滿信心地進行復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後,攜帶閱讀理解的成果回歸原文,檢查答題有無疏漏,研究其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對照各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無誤。

作文一般都是議論文,要求論點論證論據,平時可以多積累些素材,如歷史名人,社會名人等等,同樣一個例子可以用在不同絕度的論點中哦。作文還有書寫也很重要

H. 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和方法

摘要 一、表達方式

I. 請用語文應試技巧回答本文

【小題1】稱謂:雜草植物花兒 態度:否定(忽視)認可(接受)肯定(尊重)
【小題1】①「喧嚷」這個詞使花兒具有了人的特性,將雙色杜鵑花的開放給陽台帶來的活力形象地體現了出來。②一個「漾」字傳神地刻畫出「媽媽」看花時內心的歡暢,表現了她對辛勤培育的花兒的喜愛之情。
【小題1】她的心被孩子觸動了。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體會到孩子對弱小生命的呵護。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顧自己心愛的花的同時也呵護了她的花。
【小題1】示例:渲染杜鵑花開的妖嬈,為媽媽專心澆杜鵑花、拔掉兒子的「花兒」作鋪墊。
【小題1】示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愛心(微笑)和用平等的意識去尊重(關注或贊美一切生命(一切事情或自己的「花兒」)。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梳理文章情節以及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在行文中依次找出表稱謂的詞語以及表現母親這一人物的情感的詞語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的鑒賞能力。鑒賞該詞語時一般方法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鑒賞時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詳細的描寫。
【小題1】本題考查文中重點語句含義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義,不能僅停留在句子的表層意思上,一定要挖掘出該句子的深層的意思。
【小題1】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作用。景物描寫的作用一般有: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為下文情節發展做鋪墊等作用。
【小題1】本體是一道開放題。圍繞文章的主題,言之有理即可。

J. 語文考試的答題技巧有哪些

1、抓關鍵詞語

很多閱讀題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2、抓修辭手法

在閱讀題中,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抓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4、抓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作家在創作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如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聯想、想像、象徵等。

5、看這個題目整體所表達的效果

如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富有詩意等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把這五點相加就是題目作用的答題套路,一定要注意第二和第三點必須答。其它要根據題目考慮有哪點答哪點。

閱讀全文

與語文應試技巧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假海螺肉的鑒別方法 瀏覽:770
鬍子有點黃用什麼方法洗 瀏覽:246
安卓手機亮屏時間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8
激光筆的使用方法 瀏覽:625
架接果樹方法視頻 瀏覽:685
名師閱讀教學方法 瀏覽:759
長發快速剪發方法視頻 瀏覽:74
銅絲球連接方法 瀏覽:42
駁口金油使用方法 瀏覽:858
足背伸的鍛煉方法 瀏覽:794
牛舍風機安裝方法 瀏覽:392
道路綠地覆蓋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66
做木珠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96
燈光控制手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3
目的基因檢測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 瀏覽:678
分數混合計算方法總結 瀏覽:374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直接法情景法 瀏覽:929
分析和綜合思維方法的運用 瀏覽:784
aca電蒸鍋使用方法 瀏覽:854
畫疊被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63